山洪灾害县级监测预警平台-技术要求图解(印发版)
省、地市级山洪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技术要求

省、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印发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二○一二年十月前言按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总体部署,规划确定的2058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将于2013年全部建成。
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框架内,在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省级和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监测预警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各级防汛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山洪灾害实时监测、预警、响应信息和防治情况,对于提高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山洪灾害科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指导和规范省、地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统一标准,实现各级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保证基本功能要求,提高整体建设水平,制订本技术要求。
省、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适用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中心编制。
目录1 总体要求 (1)2 省级网络接入及系统硬件 (2)3 地市级网络接入及系统硬件 (3)4 省、地市级山洪灾害数据共享汇集软件 (4)4.1 实时雨水情数据共享汇集 (5)4.2 基础数据共享汇集 (5)4.3 山洪预警信息共享汇集 (6)4.4 上下游相邻县数据共享 (7)4.5 气象信息共享汇集 (7)4.6 国土信息共享汇集 (7)5 省、地市级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应用软件 (8)5.1 基本要求 (8)5.2 数据资源及数据库 (8)5.3 省级应用软件功能要求 (9)5.4 地市级应用软件功能要求 (11)5.5 性能要求 (12)5.6 系统支撑软件 (12)附件1:山洪灾害基础及预警数据上报要求附件2: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1总体要求省、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
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软件测评的指南和工作大纲

附件6: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软件测评指南和工作大纲一、总则1、测评目的为了全面实现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目标,保障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应用软件的质量,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应用软件的测评工作。
2、文档说明根据《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上报技术要求》等技术指导文件,结合近年来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经有关专家详细的讨论,编制本测评指南和工作大纲,作为本次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软件测评的主要依据。
3、测评方式测评包括软件测试和专家软件测评两个步骤,综合得到最终测评结果。
(1)软件测试。
由具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资质的国家级软件检测机构对各参测产品进行软件测试。
(2)专家现场测评。
参测单位对参测产品进行现场应用功能演示,由专家组质疑并评价。
4、评分办法软件评价通过打分的形式进行,100 分为满分,其中软件测试部分占70%,专家现场测评部分占30%。
总分大于等于85分为“优良”产品;大于等于60分,且小于85分为“合格”产品;小于60分为“需改进”产品。
具体测评容和评分标准详见“二、软件测试大纲”和“三、专家现场测评大纲”。
二、软件测试大纲1、测评依据在执行测评活动的过程中,依据的相关标准和文档如下:➢GB/T 25000.51-2010 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上报技术要求》;➢《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SL323-2005)。
2、测试准备(1)测试环境软件测试地点在检测机构,检测机构按照《技术要求》中的设备配置,统一准备测试环境,参测单位负责在统一的测试环境上安装部署应用软件,并提供一个季度的业务数据。
山洪灾害调查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调查技术要求一、目标任务1.1调查目标为确保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按《省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顺利完成,根据要求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山洪灾害威胁严重、防治任务重的进行调查评价工作,以小流域为单元,深入调查分析山洪灾害防治区暴雨特性、小流域特征、社会经济和历史山洪灾害等情况,分析小流域洪水规律,评价重点防治区内居民点、自然村落、集镇和城镇的防洪现状,科学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分别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为及时准备发布预警信息、安全转移人员提供基础支撑。
1.2调查任务根据2014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任务要求,主要开展包括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以及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三部分内容。
具体如下:1.1山洪灾害调查评价(1)前期基础工作。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相关技术要求编制由中央统一组织,省级负责完成。
包括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基础数据准备、工具软件系统以及省级使用培训、后期服务等工作。
(2)山洪灾害调查。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包括:水文基本资料收集处理、小流域基础信息现场核对、社会经济调查、历史山洪灾害调查、山洪灾害威胁区域调查、涉水工程补充调查、沿河村落现场详查和河(沟)道断面测量等。
(3)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山洪灾害评价包括小流域分析评价、沿河村落防洪现状分析,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分析计算等。
(4)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数据审核汇集。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数据和成果要按照县、市(州)、省逐级审核汇总上报。
(5)业务培训。
省级统一组织开展调查评价业务培训,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重点是现场调查的标准和方法、现场采集终端和数据审核汇集系统使用等的培训。
1.2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1)县级平台软件完善和预警能力升级。
(2)监测、预警系统补充完善和群测群防体系完善。
1.3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依据省级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在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名录中,选择山洪灾害严重,影响人口较多,治理效益显著,具备形成综合防御体系的重点山洪沟开展工程治理。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二○一○年八月目录1 山洪灾害普查 (1)2 危险区的划定 (1)3 预警指标的确定 (1)4 监测系统 (1)4.1站网布设 (1)4.2监测信息流程 (3)4.3监测站点管理 (3)4.4监测站环境 (4)4.5监测站设备 (5)5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11)5.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和机房及会商环境 (11)5.1.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 (11)5.1.2 机房及会商环境 (13)5.2县级平台系统及应用软件配置 (14)5.2.1 系统总体技术原则 (14)5.2.2 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15)5.2.3 平台支撑系统软件 (16)5.2.4 数据库系统 (16)5.2.5 应用系统功能要求 (17)6预警系统 (24)6.1预警方式要求 (24)6.2主要预警设备技术要求 (25)7 群测群防体系 (26)7.1责任制内容要求 (26)7.2预案内容要求 (26)7.3宣传培训演练方式和内容要求 (26)附件1:山洪灾害普查表(15张)附件2: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16张)1 山洪灾害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小流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及主要经济设施分布情况等。
各省按照编制大纲的要求,参照附件1制定普查表。
2 危险区的划定根据普查的结果,划定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危险区、安全区。
要求所受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均必须划定。
有条件,可以划定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域。
并以自然村或小流域为单位,标绘在预案中的图件上。
3 预警指标的确定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预警指标一般分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
4 监测系统4.1站网布设监测站网主要布设在流域面积为200km2以下易遭受山洪灾害的小流域。
县级防汛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设计

伤 并 信 决 c ne t wor k,gi v e s o ut i t s s t r u c t u r e a nd i nt r o du e s i t s e a c h f un c t i on . The a p pl i c a t i on o f t hi s p l a t f o r m
2 7 2 0 0 0 )
Abs t r a c t : Be c a u s e t he s u dd e n s e a s o na l f l o o d d i s a s t e r ha s t he gr e a t da ma g e on p e o pl e S l i v e s a n d pr o pe r t y,t h e e a r l y wa r ni ng a nd p opu l a t i o n d i s p l a c e me nt mu s t be d on e o n t i me . Thi s p a pe r d e s i gn s a wa r ni n g i nf o r ma t i o n r e l e a s e pl a t f o r m f o r c o un t y l e ve l f l oo d c o n t r ol ba s e d o n t he e xi s t i n g pub l i c
亡 。 本文 设计 了基 于现 有公 共 网络 的县 级 防汛预 警信 息发 布平 台, 给 出 了系统 的体 系结构 , 对 发 布平 台的各个 功 能进行 了介 绍 。该 平 台 的应 用 能为各 决策部 门提 供及 时的灾情 预警 和 息, 帮助决 策部 门做 出科 学决策 , 同时 , 对 于预 警 信 息 的及 时传 播 , 扩 大 预警 信 息 覆 盖面 , 解
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建设与应用

( )山洪 灾害 预警 系统 的建 设模 式 。建立 基 于平 2 台的 山洪灾 害 预警 系统 , 台建 在县水 利 局 防汛办 , 平 各
地 质条 件 复杂 , 以及 受人 类 活动 的影 响 , 因强 降雨 引发
的山洪地 质 灾 害频 繁 发 生 , 具 有 突 发 性 、 遍 性 、 且 普 破 坏 性 的特 点 。 由 于 山 洪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点 多 、 广 , 面 预
第 4 2卷 第 6期 201 1年 3 月 文 章 编 号 :0 1—4 7 2 1 ) 6—01 9—0 10 1 9( 0 1 0 0 5
人 民 长 江
Ya g z Ri e n te vr
Vo . 1 42. . No 6 山 洪 灾 害 预 警 平 台 建 设 与 应 用
H
U
计 算机 网络
工
分类后 , 入各类 数 据 库 中 。后 者则 是 山洪 灾 害预 警 存
系统信 息处 理和 服务 的核心 , 对在 雨情 、 水情 、 工情 、 灾
图 1 山 洪 灾 害 监 测 预 警 平 台 的 灾 害 防 御 工 作 流 程
山洪灾 害 防御 县级 监测 预警 平 台 由数据 接收 处理 软件 、 山洪 灾害 预警 系统 平 台软 件 、 息共 享 与交换 系 信
作 者 简 介 : 阳骏 , , 程 师 , 要 从 事 GS与 遥 感 技 术 在 水 文 气 象 中 的应 用 工 作 。 E— i ojn j.o c 欧 男 工 主 I ma :y @ch tm.a l u
监 测站 网信 息 以及 省 、 市 、 、 ( ) 村 等 各 方 面 地 县 乡 镇 、
的山洪灾 害防治 相关 信 息 汇 集 于 此 平 台 , 防 汛 办 根 县 据 山洪灾 害 信息 和预 测情 况 , 时发布 预报 、 报 。同 及 警 时在 县 、 ( ) 村 、 建 立 群 测 群 防 的 组 织 体 系 , 乡 镇 、 组 开 展监 测 、 预警 工作 。
省、市、县三级联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研究

置的预警参数 ( 预警指标 、 预警人 员 、 响应规则等 ) 实 时分析 ,
产生预警 , 通过短信机将预警信息通 知到县 、 村 防汛责 再 乡、 任人手机或 乡 、 村广播等设备上 , 以实现预警 自动化 。
e )预警 发布服务 : 预警信 息 和状 态显示 、 内部 报警 、 外 部预警 、 预警 反馈 、 预警 记 录查 询 、 预警 指标 、 响应部 门和人
级 平 台 没 有 明确 的规 定 , 省 、 、 三 级 平 台如 何 联 动 也 没 对 市 县
图 1 省、 、 市 县三级联动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情监测查询 、 气象 国土信息 服务 、 水情预报 服务 、 预警 发布服 务、 应急 响应服务 、 系统管理等功能 , 具体包括 : a )基础 信息 查询 : 乡村 基本 情况 、 县 小流 域基本 情 况 、 监测 站基 本情 况 、 乡村预案管理 、 县 历史灾 害情 况 、 利工情 水
d i1. 99 ji n 10 — 2 5 2 1. 10 5 o:0 3 6 /.s .0 1 93 .0 20 .2 s
21 0 2年第 1 ・ E R I E 期 P A LR V R
Hale Waihona Puke 人 民珠 江 省 、 、 三 级 联 动 市 县 山洪 灾 害 监 测 预 警 台 究 平 研
王
( . 江 水 利 委 员会 , 东 广 州 1珠 广
宏 沈 ,
正 李永贵。 ,
50 1 ; 16 l 广州 503 ) 16 5
5 0 1 ;. 江 水 利 科 学 研 究 院 , 东 广 州 16 l2 珠 广
3 广 东 省 防 汛 抢 险 技 术 保 障 中心 , 东 . 广
摘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方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方案XX公司20XX年X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建设目标 (4)1.3 建设原则 (6)第二章需求描述及分析 (8)2.1 概述 (8)2.2 需求描述 (8)2.3 需求分析 (15)第三章总体设计 (30)3.1 总体设计目标 (30)3.2 总体设计原则 (31)3.3 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31)3.4 网络系统设计 (33)3.5 平台选择 (34)3.6 标准规范设计 (35)第四章详细设计 (36)4.1 技术架构设计 (36)4.2 设计安全 (40)4.3 用户界面设计 (40)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42)5.1 项目实施计划与管理 (42)第六章项目投资预算 (43)6.1 简易监测站 (43)6.2 人工监测站 (43)6.3 自动监测站 (44)6.4 平台设备配置与投资控制 (46)6.5 信息查询子系统 (47)6.6 决策子系统 (47)6.7 预警子系统 (47)第七章技术支持和服务 (49)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山洪灾害是山丘区在一定强度或持续的降雨下,因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发生的自然灾害,它具有突发、破坏性大、防治困难的鲜明特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和滑坡,往往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
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点多面广、破坏力大等特点,往往导致人员伤亡,房屋、田地、道路、桥梁等被毁,甚至导致水库、塘坝、堤防溃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据调查,全国21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500多个在山区,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
由于山丘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导致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居住在山丘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面临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其它功能
各地应结合防汛抗旱、水利管理、日常办公等工作,整合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运行环境,拓展其它功能,最大程度发挥效益。
59
谢 谢!
数据上报与信息共享
生成报文
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 平台
移动查询
数据库
GIS平台
自动采集
监测系统(雨量、水位)
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
水文信息 气象信息 国土信息
5
◆总体要求—功能框架
6
◆总体要求—网络结构
水利专网
实现县级与省、地市级防汛 专线连接。
用于水雨情数据及预警信息 共享、省市县视频会议,提 供短信网关平台通道。
处理 设备管理
46
六、值班管理
值班管理:值班日志填写。
47
六、值班管理
灾情快报:灾情快报查询浏览。
48
六、值班管理
异常数据校核:对水位、雨量异常数据的拦截、修正功能。
49
六、值班管理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实时查看各设备运行状态。
50
六、值班管理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查看发生故障设备的具体信息。
35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预警反馈:防汛责任人以手机短信方式回复至县级平台,主要包括收到信息
时间、通知转移人口数量、是否完成预案规定工作任务等内容 (可统一格式) 。
36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水情预报预警:根据各地情况,选择是否采取水文预报方式进行预警。
37
四、应急响应及快报
应急响应:启动应急响应,采取响应措施。
9
一、基础信息查询
县乡村基本情况:在山洪调查评价成果提供的行政区划、小流域和2.5 米影像等基础底图基础上,展示查询县乡村基本情况。
10
一、基础信息查询
小流域基本情况
11
一、基础信息查询
监测站分布及信息查询:展示自动监测站及简易监测站点的空间分布, 提供站点信息查询。
12
一、基础信息查询
水雨情报警
根据山洪灾害形成特点,结合流域 汇流时间,突出短历时降雨监测预 警,平台应支持10分钟、30分钟、 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 4小时、流域汇流时间等时段雨量 预警。
根据调查评价结果设定水位、雨量 预警指标,系统根据设定的条件自 动判断是否产生预警,并在平台上 以图标、文字、声音等形式告警。
32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内部预警:通过发送短信、传真等方式通知县防汛指挥部门相关人员。
33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外部预警:通过短信、传真和无线广播方式发布预警,将信息发送到 预警区域相关的县、乡、村、组责任人及社会公众。
34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预警区域情况查询:从预案中查看预警区域的人员、转移路线及安置 点等信息。
声音提醒预警
图标闪烁提醒预警
29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预警影响范围查询:点击预警点链接查询预警影响的政区范围及信息。
同测站影响行政区 产生不同级别预警
30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实时雨水情链接:链接查看预警影响区域监测站实时雨水情信息。
31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防汛相关人员查询:链接查询预警影响政区的防汛相关人员信息。
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升级完善
技术要求图解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 2014年8月
提纲
总体要求 功能图解
一、基础信息查询
二、水雨情查询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四、应急响应及快报
五、移动查询
六、值班管理
七、系统管理
八、其他功能(扩展功能)
1
◆总体要求
目的
针对前期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开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结合调查评价成果,对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进行升级完 善,对应用功能进行补充。主要包括基础信息查询、水雨情查 询、水雨情监视及预警、应急响应及快报、移动查询、值班管 理、系统管理及功能扩展等主要功能要求。用于指导后期县级 平台升级完善建设及验收。
二、水雨情查询
实时雨情监视查询:雨情频率分析
雨情频率图例
20
二、水雨情查询
时段雨量查询:数据表统计
21
二、水雨情查询
单站降雨过程查询:柱状图、折线图
22
二、水雨情查询
河道水情监视查询
实时显示各站当前水位、流量、水位变化趋势、超警戒、保证情 况等,并提供当前水位示意图。
水库水情监视查询
p、广播、电视、信息门户,等。(可选功能) 自动预警发布:新预警在设置时段内无人处理,
系统自动发布内部预警;内部预警在设置时段内 无人处理,系统自动发布外部预警。
28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预警告警: 产生新预警后,在系统底图上显示告警信息及状态,包括 图标闪烁、弹出文字框及声音告警等方式。
弹出文字信息框提醒预警
对平台软件所有需要维护的数据进行管理。
52
七、系统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
53
七、系统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
54
七、系统管理
预警指标管理
55
七、系统管理
响应部门和人员设置
56
七、系统管理
数据上报与信息共享
实现预警数据的实时上报,包括 数据触发和定时上报方式。
上报的报文采用XML报文格式统 一设计,包含测站预警、政区预 警、预警消息、响应启动、响应 反馈、预警测站实时水雨情六个 报文。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监视预警流程
外部预警
经过县防汛指挥部门确认后的预警信息,可发送 短信到各级相关防汛责任人(县、乡、村、组责 任人)及无线预警广播,将预警信息发布给社会 公众。支持传真发送预警到乡镇防汛部门。
集成短信网关方式发送,短信猫池可作为备用方 式。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可订制申请预警信息。 提供新媒体发布通道及接口,包括微信、手机ap
互联网
监测数据采集接收; 移动终端应用; 无线预警广播 (GPRS)。
7
◆总体要求—预警信息生成发布流程
8
一、基础信息查询
基础信息查询:结合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以调查评价成果中基础
工作地图为基础,充实完善各类基础信息,并提供各类信息查询及面 分布功能,主要包括: 县乡村基本情况 小流域基本情况 沿河村落人口-高程分布、防治区人口分布 自动监测站分布及基本情况 无线预警广播、简易站点分布 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涉水工程信息:包括塘(堰)坝、桥梁、路涵;水库、水闸、堤防等
51
七、系统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
管理用户组对菜单项具备的操作权限。
预警指标管理
设置多时段、多级别雨量及水位预警指标(采用山洪调查分析成果)。
响应部门和人员设置
对部门、人员进行管理,确定预警信息的发送对象和范围。
数据上报与共享设置
配置数据接收及共享数据发送目标。
数据管理维护
水位监测预警包括实时水位和预报 水位两种方式。
27
预警流程
预警产生后,测站及相关行政区划 在系统地图上闪烁,弹出文字框、 并发出声音告警。
防汛值班人员看到预警后,查询核 对,并经防汛指挥部会商后确定预 警级别和范围,通过多种方式向相 关人员发布预警信息,并接收责任 人的反馈信息。
预警流程可概括为:新预警(出现 预警)→内部预警(对防汛人员) →外部预警(对社会公众)→响应 启动→响应反馈→响应结束。
系统升级功能完善要点
系统升级主要包括系统及网络结构、软件结构、功能框架及预警 信息生成发布流程等。
2
◆总体要求
系统升级功能完善要点(续)
基础信息查询
更新站网分布,纳入新建站点及水文共享站点。 更新基础底图、社会经济情况、涉水工程等调查成果。 更新预警指标、危险区分布和防洪能力评价等分析评价成果。 实现调查评价成果面分布展示及关注点链接查询。
38
四、应急响应及快报
应急响应:灾情统计快报。
39
四、应急响应及快报
应急响应:自动生成灾情应急处置快报。
40
五、移动查询
移动查询
查询实时水雨情; 接收并查询山洪灾害预警和响应反馈信息; GPS定位功能,显示设定的巡查区域,记录移动轨迹; 拍照、录音和录像,将拍摄的影像上传到县山洪平台服务器; 自动接收服务端发布的重要命令,并反馈执行情况; 软件应有通用性,可安装在通用的智能设备上。
无线预警广播分布
13
一、基础信息查询
沿河村落中人口-高程分布
14
一、基础信息查询
防治区人口面分布
15
一、基础信息查询
预案查询:查询防汛预案,包括危险区、转移路线及安置点信息。
16
二、水雨情查询
雨情监视查询
以数据表、点标注、等值面等多种方式实时显示全县各雨量 监测站8时以来(可自定义)降雨量。支持10分钟、30分钟 短历时,及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时间 段快捷查询选择。
水雨情查询
增加短历时暴雨查询、统计功能。
3
◆总体要求
系统升级功能完善要点(续)
水雨情监视预警
短历时暴雨监视预警功能。 规范预警发布流程,增加县乡预案链接查询,展示危险区、转
移路线及安置点示意图、信息反馈等功能。 图像(视频)监控功能。 预报预警功能。 更改短信网关发布功能,可将短信猫作为备用通道。
实现各级防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和上下游、相邻县的数据共享。 满足与水文、气象、国土部门的 信息共享需求。
57
国家级、省级、 地市级山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