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元件OCL功率放大电路原理分析

合集下载

20-4OCL功率放大电路性能分析

20-4OCL功率放大电路性能分析

OCL功率放大电路性能分析①静态分析i CQ1CQ2CEQ1CC CEQ2CC()00v t I I U V U V =====-工作在乙类工作状态V CCT 1R Li e1T 2-V CCi e2i Lv i (t)负半周,T 2导通,负载线是自Q 2点出发的直线,斜率为L/1R -虽然集电极电流是半个正弦波,但集射极交流电压是完整正弦波。

v i (t)正半周,T 1导通,负载线是自Q 1点出发的直线,斜率为L/1R -②动态分析1C i 1CE u 0Li 2CE u 2C i 0CCV +CC V -1Q 2Q 2CCV Bi 2CCV -cmI cmI cemV cemV③性能分析(忽略失真)在0≤ωt ≤ π时,π≤ωt ≤2 π时,i c1= 0i c2= I cm sin ωt1C i 1CE u 0Li 2CE u 2C i 0CCV +CCV -1Q 2Q 2CCV i2CCV -cmI cmI cemV cemV 通过R L 的电流:tI i i i i i ωs in cm c2c12e e1L =-≈-=电流tI i i ωsin 0cm c1c2==③性能分析(忽略失真)1C i 1CE u 0Li 2CE u 2C i 0CCV +CCV -1Q 2Q 2CCV i2CCV -cmI cmI cemV cemV 电压相应的集射极间电压:U CE 1= V CC –U cem sin ωt U CE 2= -V CC +U cem sin ωt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U OM =V CC −U CES③性能分析(忽略失真)1C i 1CE u 0Li 2CE u 2C i 0CCV +CCV -1Q 2Q 2CCV i2CCV -cmI cmI cemV cemV 功率最大输出功率:2()2CC CES OMLV U P R -=在R L 上输出的功率:Loo R U P 221⋅=正、负电源输出的总直流功率:1212022 sin()()222()=D D D D CC cm CC cm CC CC CES LP P P P V I t d t V I V V U R πωωπππ=+==-=⎰③性能分析(忽略失真)效率若充分激励(理想情况)令U CES =0,I CEO =0,则U cem =V CC ,I cm =V CC /R L相应输出功率P o 和电源输出功率P D 达到最大,即L2omax2R V P CC=omaxL 2L 2Dmaxπ4)2(π4π2P R V R V P CCCC ===omax maxDmax π78.5%4P P η===比甲类高③性能分析(忽略失真)效率若激励不足(实际情况)U cem 减小,引入电源电压利用系数,表示U cem 的减小程度。

OCL互补功放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OCL互补功放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OCL互补功放的组成及工作原理u i T2V CC - V CCR L+u o -+-T1tu ii o1.组成由一对NPN 、PNP 特性相同的互补三极管组成。

2. 电路工作原理 当u i 处于正半周时,T 1导通,T 2截止,流过R L 的电流为i E1。

当u i 处于负半周时,T 1截止,T 2导通,流过R L 的电流为i E2 。

由于管子的对称性, 在负载上获得完整的正弦波形。

二、OCL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输入u i =0时(静态时) 输出u o =0。

i E1i E276/117u i T2VCC- V CCR L+u o -+-T1i E1i E2tu ii otti oi E1i E2TTTtu oTωtOU omOCL 电路及输出输出波形输入信号处于正半周时,输出电压的峰值U om = V CC -U ces1 ≈ V CC 输入信号处于负半周时,输出电压的峰值- V CC -U ces2 ≈ - V CC =- U om77/117i C1u CE1i o ωt OQ Qi B =常数 iC2u CE2 O Oωtu oV CC U CESU CES U omI om -1/R Li C1i C2U omI om OCL 电路的作图分析法将两个放大电路的输出特性曲线合成。

u i T2V CC - V CCR L+u o -+-T1i E1i E2tu ii o78/117制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组。

详解分立元器件OTL功率放大器电路

详解分立元器件OTL功率放大器电路

详解分立元器件OTL功率放大器电路图2-46所示是分立元器件构成的OTL功率放大器。

OTL功率放大器采用互补推挽输出级电路。

OTL功率放大器种类较多,这里以OTL音频功率放大器为例,详细介绍这种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图2-46 分立元器件构成的OTL 功率放大器电路中,VT1构成推动级放大器;VT2和VT3构成互补推挽输出式放大器,VT2是NPN型三极管,VT3是PNP型三极管。

直流电路分析电路中,推动级与功放输出级之间采用直接耦合电路,所以两级放大器之间的直流电路相互影响。

这一放大器的直流电路比较复杂,分成以下几个部分分析。

1.电路启动分析接通直流工作电源瞬间,+V经R2和R3给VT2基极提供偏置电压,使VT2发射极有直流电压,这一电压经R4和R1分压后加到VT1基极,给VT1提供静态直流偏置电压,VT1导通。

VT1导通后,其集电极(C点)电压下降,也就是VT3基极电压下降,当放大器输出端A点电压大于C点电压时,VT3也处于导通状态,这样电路中的3只三极管均进入导通状态,电路完成启动过程。

2.静态电路分析接通直流电源瞬间,很快放大器进入稳定的静态,此时A点电压等于直流电源电压+V的一半,如果+V等于12V,放大器输出端(A点)的直流电压等于6V。

这是OTL功率放大器的一大特征,了解和记住这一点对检修OTL功率放大器很有用,如果测量A点电压不等于+V的一半,说明OTL功率放大器已经出现故障。

3.VT2和VT3直流电压供电电路分析对直流电流而言,VT2和VT3是串联的,所以只有+V的一半加到了每只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而不是+V的全部。

功率放大器中,电路的直流工作电压大小直接关系到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小,+V愈大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愈大。

所以,对于OTL功率放大器而言,由于每只三极管的有效工作电压只有+V的一半,要求有更大的直流工作电压+V才能有较大的输出功率,这是OTL功率放大器电路的一个不足之处。

OCL分立元件功率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原理分析

OCL分立元件功率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原理分析

OCL分立元件功率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原理分析OCL (Output Capacitor-Less) 分立元件功率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用于音频放大的电路。

它广泛应用在音频功放、音箱等设备中。

下面将对OCL 分立元件功率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原理进行详细分析。

1.安装电路元件:首先,需要准备和安装电路所需的各种元件,包括电容、电阻、晶体管、电感等。

这些元件的选用和连接方式对于电路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在选择元件时,需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额定值和参数,确保元件能够承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

在安装元件时,需要注意元件的引脚连接方式和方向,确保元件正确连接,防止引脚接触不良或短路等问题。

2.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需要按照电路图的要求将各个元件正确连接。

在连接电路时,需要注意信号线和电源线之间的布线方式,尽量避免信号线和电源线的交叉干扰。

同时,还需要留意电线的长度,尽量保持信号线和电源线的长度相等,以减少传输过程中的信号损失。

3.进行电源供应:在连接电路完成后,需要接入适当的电源供应,以提供电路所需的工作电压和电流。

在接入电源时,需要注意电源的极性和电压等级,确保电源的正负极正确连接,防止电源短路。

4.进行调试:在进行调试之前,需要先对电路进行检查,确保连接正确、没有短路或接触不良等问题。

调试过程中,可以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分析。

首先可以通过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确保电路能够正常供电。

然后可以输入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信号,检查信号是否能够正确放大输出。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电路中的元件数值、增益等参数,以获得期望的电路性能。

5.进行性能测试:在完成电路的调试后,需要进行性能测试,以验证电路的放大功率、频率响应、失真程度等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可以使用电子负载、频率分析仪等设备对电路输出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

通过对性能的测试,可以进一步调整电路中的元件参数,优化电路性能。

通过以上的安装与调试步骤,可以确保OCL分立元件功率放大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并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分立元件OCL功率放大电路原理分析

分立元件OCL功率放大电路原理分析

分立元件OCL功率放大电路原理分析OCL是英文Output Capacitor Less的缩写,意思是没有输出电容器。

OCL功率放大电路一般采用正、负对称的两组电源供电,电路内部直到负载扬声器全部采用直接耦合,中间无输入、输出变压器(人们将不用输入和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称为单端推挽电路),也不需要输出电容器,其好处是通频带宽,信号失真最低。

(1)OCL功率放大器的结构组成功率放大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OCL功率放大电路分为输入级、激励级、功率输出级三级,此外还有为稳定电路工作而设置的负反馈网络和各种补偿电路,有些还设置有过载保护电路。

图2是一种实际的功放电路,早期一些低档功放机器采用了这一电路。

下面结合该电路来认识一下功率放大器的各组成部分。

1)输入级:输入级主要起缓冲作用。

输入级多采用差分对管放大电路(也有采用运算放大电路的),通常引入一定量的负反馈,增加整个功放电路的稳定性和降低噪声。

差分放大器由两个特性相同的放大电路组成,其左、右两管的参数几乎完全相同。

这种电路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抑制“零点漂移”,保证输出级中点电压的稳定。

有些功放机器的差动管发射极采用恒流源电路,常见的有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的恒流源和两个三极管组成的镜像恒流源。

输入级采用小功率管,工作在甲类状态,静态电流较小。

2)激励级:激励级的作用是给功率输出级提供足够的激励电流及稳定的静态偏压,整个功率放大器的增益主要由这一级提供。

多数功放机的激励级采用单管放大电路,也有少数机器采用差分对管放大电路。

这一级常采用恒流源负载,不仅能得到较高的电源抑制特性,而且具有工作状态稳定、线性好、失真度低等优点。

激励级也是用小功率管,工作在甲类状态。

另外,激励级还要为后一级(功率输出级)提供稳定的偏置电压。

功率输出级的偏置电压电路有多种类型。

最简单的偏置电路是由激励管的集电极负载电阻构成的,其热稳定性和稳压性都比较差;有些功放采用恒压偏置电路,即由多个二极管串联而成的稳压钳位电路,使功率输出级的偏置电压保持稳定;而更多的则是采用带温度补偿的恒压偏置电路,这种偏置电路由一个三极管和几个电阻组成。

OCL,OTL,BTL,甲类,乙类,甲乙类各种放大电路的原理详解,优缺点分析,以及应用说明甄选

OCL,OTL,BTL,甲类,乙类,甲乙类各种放大电路的原理详解,优缺点分析,以及应用说明甄选

OCL,OTL,BTL,甲类,乙类,甲乙类各种放大电路的原理详解,优缺点分析,以及应用说明(优选.) OCL,OTL,BTL,甲类,乙类,甲乙类各种放大电路的原理详解,优缺点分析,以及应用说明清华大学张小斌(教授)一.OCL电路OCL(output capacitorless)的英文本意是说没有电容的输出级(这样可以使输出在低频时变得平滑),你一定认为这个称谓怪怪的,那是因为OCL不是最早的职业输出级电路而是最终的。

OTL(OCL从它发展而来)电路的标配有上一句所说的奇怪的电容。

OTL在后面谈论。

之所以说OCL是“最终的”是因为它是最迎合集成电路趋势的(集成电路中最容易制造的类型)。

OCL电路的基本形式如下图所示:它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双电源,注意电源在集成电路中可不是什么难题。

正是这个双电源的结构特点让电容下岗了。

Ui作为输出信号,在正的时候T1管发生作用;在负的时候T2管发生作用。

于是能产生一个连续的输出,信号如右图所示。

但是,当信号的电压在-0.6V到0.6V之间(以硅管为例),T1和T2管的导通就成了问题了,这种状况会造成信号输出的交越失真。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目的就是,在没有Ui时,T1和T2就已经微导通了,那么这个时候来一点点Ui就可以自由的让T1或T2导通。

这是个很有逻辑的想法。

见下面的电路:这个旨在消除交越失真的电路在从正电源+VCC经R1、D1、D2、R2到负电源——VCC形成一个直流电流的旅行中,必然使T1和T2的两个基极之间产生电压,电压的大小等于两个二极管的压降之和。

这样T1和T2管就均处于微导通状态了。

这种结构稍显幼稚,我们在实际中喜欢采用(b)中的形式,学名Ube倍增电路(注意要是I2远大于Ib),意思是说,合理选择R3、R4的阻值,可以使Ub1、b2得到(1+R3/R4)Ube的直流电压。

为了增大T1和T2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减小前级的驱动电流,常采用复合管的架构,复合管前面已经由gemfield讨论过了。

OCL和OTL功放电路分析与测试

OCL和OTL功放电路分析与测试
1 VCC 2 9W 解: (1) Pom 2 RL
2 VCCU o 2 VCC 2 PE 11.5W RL RL
1 P ( PE Pom ) 1.25W V1 2 (2) U( BR)CEO 2VCC 24V
PCM 0.2Pom 1.8W V I CM CC 1.5 A RL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二、功放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⒈ 输出功率 1 Po U o I o 2 其中 U o 和 I o分别为输出电压和电流幅度 ⒉ 效率
Po PE
其中Po为输出功率,PE为直流电源提供的功率
PE P O P C
1 PC 2


0
iC uCE dt 称为集电极耗散功率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3. 交越失真的产生与消除
u I (t )
0.7V 0.7V
A
t
B
uO (t )
当 0.7V uI (t ) 0.7V
t
V1和V2均截止,形成交越失真
解决方法:给A、B两点设置1.4V直流偏置电压,使放大器直流时恰好导 通。 此时,乙类功放变成甲乙类功放。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三、功放电路工作状态的选择
⒈ 工作状态分类
Q Q
VCC VCC
甲类 导通角 360
静态功耗大,失真小
乙类 导通角 180
静态功耗为0,存在失真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甲类
iC
I CQ
t
乙类
360 导通角 集电极效率 C 50% 理想值
1.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基本概念 (1) 电路构成及工作原理

OCL功率放大器设计分析

OCL功率放大器设计分析

设计题目:OCL功率放大器设计姓名:学号:班级:14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时间:20162016年 7 月 4 日目录概述 (3)一、任务及要求: (4)1.设计任务 (4)2.设计要求 (4)二.总体方案设计 (4)1.设计思路 (4)2. OCL功放各级的作用和电路结构特征 (4)三.单元电路的选择及设计 (5)1、设计方案 (5)2、设计选择 (5)(1)设计一个放大器所需要的直流稳压电源 (5)(2)差分放大电路电路图 (6)(3)复合管放大电路电路图 (7)(4)U的倍增电路电路图 (7)BE四.总体电路图 (9)五.元器件参数的选择: (10)a.确定工作电压V (10)CCb.功率输出级的设计: (11)c.推动级(V4)的设计 (12)d.输入级的设计 (13)六、总结与体会 (15)概述(1)放大电路实质上都是能量转换电路。

从能量控制的观点来看,功率放大电路和电压放大电路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功率放大电路和电压放大电路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不同的。

对电压放大电路的主要的要求是使其输出端得到不失真的电压信号,讨论的主要指标是电压增益,输入和输出阻抗等,输出的功率并不一定大。

而功率放大电路则不同,它主要要求获得一定的不失真(或失真较小)的输出功率,因此功率放大电路包含这一系列在电压放大电路中没有出现过的特殊问题,这些问题是:要求输出功率尽可能大为了获得大的功率输出,要求功放管的电压和电流都有足够大的输出幅度,因此器件往往在接近极限运用状态下工作。

效率更高(2)由于输出功率大,因此直流电源消耗的功率也大,这就存在一个效率问题。

所谓效率就是负载得到的有用信号功率和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的比值。

这个比值越大,意味着效率越高。

非线性失真小(3)功率放大电路是在大信号下工作,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非线性失真,而且同一功放管输出功率越大,非线性失真往往越严重,这就使输出功率和非线性失真成为一对主要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立元件OCL功率放大电路原理分析OCL是英文Output Capacitor Less的缩写,意思是没有输出电容器。

OCL功率放大电路一般采用正、负对称的两组电源供电,电路内部直到负载扬声器全部采用直接耦合,中间无输入、输出变压器(人们将不用输入和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称为单端推挽电路),也不需要输出电容器,其好处是通频带宽,信号失真最低。

(1)OCL功率放大器的结构组成功率放大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OCL功率放大电路分为输入级、激励级、功率输出级三级,此外还有为稳定电路工作而设置的负反馈网络和各种补偿电路,有些还设置有过载保护电路。

图2是一种实际的功放电路,早期一些低档功放机器采用了这一电路。

下面结合该电路来认识一下功率放大器的各组成部分。

1)输入级:输入级主要起缓冲作用。

输入级多采用差分对管放大电路(也有采用运算放大电路的),通常引入一定量的负反馈,增加整个功放电路的稳定性和降低噪声。

差分放大器由两个特性相同的放大电路组成,其左、右两管的参数几乎完全相同。

这种电路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抑制“零点漂移”,保证输出级中点电压的稳定。

有些功放机器的差动管发射极采用恒流源电路,常见的有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的恒流源和两个三极管组成的镜像恒流源。

输入级采用小功率管,工作在甲类状态,静态电流较小。

2)激励级:激励级的作用是给功率输出级提供足够的激励电流及稳定的静态偏压,整个功率放大器的增益主要由这一级提供。

多数功放机的激励级采用单管放大电路,也有少数机器采用差分对管放大电路。

这一级常采用恒流源负载,不仅能得到较高的电源抑制特性,而且具有工作状态稳定、线性好、失真度低等优点。

激励级也是用小功率管,工作在甲类状态。

另外,激励级还要为后一级(功率输出级)提供稳定的偏置电压。

功率输出级的偏置电压电路有多种类型。

最简单的偏置电路是由激励管的集电极负载电阻构成的,其热稳定性和稳压性都比较差;有些功放采用恒压偏置电路,即由多个二极管串联而成的稳压钳位电路,使功率输出级的偏置电压保持稳定;而更多的则是采用带温度补偿的恒压偏置电路,这种偏置电路由一个三极管和几个电阻组成。

图2中,功率输出级的偏置电路是与激励管Q3的集电极负载串联在一起的。

R5可看作Q3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4和Dl串联在集电极负载电路中,可看作集电极负载的一部分。

Q3集电极电流流过R4、Dl和R5,在R4和Dl两端产生一定的电压降(电压高低决定了输出级的工作状态,一般为2.1V左右,此时输出级工作在甲乙类状态;如达到2.8V左右,输出级则工作在甲类状态),此电压加在Q4、Q5的基极上,为两管提供偏置电压。

这时与Q4、Q5复合连接的Q6、Q7也获得了偏置电压而进入线性放大状态。

3)功率输出级:功率输出级简称输出级,主要起电流放大作用,以向扬声器提供足够大的激励电流,推动扬声器放音,因此,功率输出级也称为电流放大级。

输出级还可细分为推动级和末级两级。

输出级常采用互补或准互补输出形式的单端推挽放大电路,其输出级由两组(称为上臂、下臂)不同极性的复合管构成。

利用它们的偏置极性相反的特性,可以自动地分别放大正、负半周信号,即具有互补特性;又因为在工作时总是一臂导通放大信号,另一臂截止,工作在推挽状态,因此又被称为互补对称推挽放大电路。

一般功率放大器的前级(这里指输入级和激励级)均为电压放大级,输出的电流都不大。

为了用较小的电流驱动功率输出管,以得到足够的输出功率,一般的功率输出级均采用半导体三极管复合连接的方式,即采用复合管。

复合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极管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的一种功率管。

输出级复合管中的大功率三极管称为功率管(也叫功放管或输出管),与之复合的另一个小功率(也有用中功率管的)三极管称为推动管(或驱动管),推动管、功放管分别构成了推动级、末级电路。

一般的功放每个声道有两个功放管,而一些大功率的功放为了增大输出功率,也采用了功放管并联的方法,这样每个声道就有四个或更多的功放管。

一些低档机中的两个功放管采用的是同极性的晶体管三极管,即两个管均为NPN型(或PNP型)管,需分别与两个不同极性(一个为NPN管,另一个为PNP管)的小功率三极管组成复合管配对使用,这样的互补输出电路常称为“准互补”推挽放大电路。

中、高档功放则采用专用音响对管(一个NPN管,一个PNP管,且特性很接近)作互补电路的输出管,以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准。

功率输出级中,驱动管和功放管的工作状态有甲类、乙类、甲乙类之分。

平常所说的甲类功放、乙类功放、甲乙类功放就是按功率输出级的工作状态来对功放机进行分类的。

输出级的各管工作状态是由偏置电路所提供的工作电压所决定的,掌握其工作状态对维修功放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类功放的特点。

甲类功放中,输出管的总静态电流较大(常为1A~2A),其工作点能保证在一定的输入信号幅度内,输出管在信号的正、负半周均处于导通状态,在无信号输入时,依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静态电流,不会产生交越失真和开关失真,因此放音效果较好。

但甲类放大器存在效率低、功放管发热非常厉害(除采用很大的散热器外,有的还需用风扇进行强制风冷)等缺点。

甲类功放中,驱动管工作在甲类状态,静态电流较大(几十毫安),发热也较大,因此常采用中功率管作驱动管,并将其固定在散热器上。

乙类功放指在静态下(无信号输入状态),功放管的基极无偏流,只有在较强的输入信号(电压的绝对值大于0.6V)作用下,功放管才导通工作。

乙类功率放大电路采用推挽输出方式,利用两个特性相同的功放管,上臂功放管工作在正半周,下臂功放管工作在负半周,即一推一挽地轮流工作。

而在输入信号电压+0.6V~-0.6V之间,无论是上臂功放管还是下臂功放管,均不能导通,所以,在信号的上半周与下半周的交接处将会出现失真,称为交越失真,推挽工作的晶体管交替导通截止时,由于载流子积聚效应,它的工作不能完全再现输入信号的变化,而是在输出信号中出现附加的脉冲,称为开关失真。

即乙类功放存在交越失真和开关关真的缺点,但效率高、能耗低是其显着的优点。

甲乙类功放,实际上是甲类和乙类的结台,使输出级各管进入甲乙类工作状态,有一定的静态偏流。

没有输入信号时,静态电流较小,功放管处于近似截止状态;工作时只要输入很微小幅度的信号电压,功放管就能立即进入正常放大状态。

在这类功放中,输出管静态电流多数设计在几十毫安,也有设计得较大一些的,如在200mA左右(常将这种称为高偏甲乙类)。

甲乙类功放电路解决了失真与效率的矛盾,因此,甲乙类功放是功放机中数量最大的一类。

4)负反馈网络:为了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降低失真,OCL电路均要加入交直流负反馈,通常会同时采用局部负反馈(即本级的负反馈)和环路负反馈两种办法。

各级放大器发射极所接的电阻,主要起稳定该级工作状态的作用,属于局部负反馈。

环路负反馈则属于级间负反馈,可以提高整个放大器的稳定性。

环路负反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负反馈信号从末级(一般是输出端)取出,经反馈网络馈入差分输入放大器的一臂,称为“大环路负反馈”,这种负反馈使电路非常稳定,因而被大部分功放所采用;另一种是反馈信号从推动级(不是取自末级)取出,经反馈网络馈入差分输入放大器的一臂,称为“无大环路负反馈”,这种环路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器的速率,使功放的瞬态失真减小,还可以消除扬声器的反电动势经环路反馈到输入级造成的失真。

5)各种补偿电路:OCL的补偿电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为消除自激所加的各种补偿电容。

以图3所示电路为例,接在反馈电阻R11两端的C5为相位补偿电容,用来超前补偿,以抑制电路自激振荡;C3、C8、C9分别接在输入差分管Ql、推动管Q7、Q8的c、b极间,是消振电容(也称中和电容),用来抑制电路振荡、进行相位补偿,以消除电路高频自激。

另外,有些功率放大器还在输入端接有一个低通滤波器(图3中由R2、C2组成),限制输入信号的通频带,让有用的音频信号通过,旁路高频信号,抑制输入信号中的高频杂波。

二是接在OCL电路输出端的扬声器阻抗补偿电路,也称为茹贝尔电路(图3中由R20和Cl0组成),用以抵消扬声器的感抗成分,使放大器的负载接近纯电阻,保证放大器稳定地工作。

三是温度补偿电路。

输出功率较大的OCL电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电路的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对电路进行温度检测和补偿,以纠正温度变化引起的静态工作点偏移。

具体措施是输出级的基极采用带温度补偿功能的恒压偏置电路,这种偏置电路由一只三极管和几只电阻组成(如图3中,由Q6、R14、W2、R15组成),利用三极管的温敏特性,将Q6与功放管一起安装在散热器上,若功放管Q9、Ql0集电极电流上升,功放管发热量必然增大,Q6表面温度随之升高,并通过一系列的反馈过程(从略),最终使功放管的电流下降至正常范围。

这样既保护了功放管,又可使输出级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6)OCL功率放大器的供电:OCL功率放大器均采用正、负对称电源供电,使输出端直流电压为0V。

供电电压通常为±28V、±35V、±45V等,且有两种供电方式:一种是前、后级电路(这里的前级指输入级、激励级,后级指输出级)供电电压相同,即由同一组电源供电,大部分机器采用这种供电方式;另一种是前、后级分开供电,即前级、后级各由电压不同的两组电源供电,电压一高一低。

前、后级分开供电既可降低前、后级电路的相互影响,又可提高电源的利用率。

(2)实际OCL功率放大电路分析1)准互补输出形式的单端推挽OCL功率放大电路:图2电路是低档功放常采用的准互补输出形式的单端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该电路采用正、负对称电源和差分输入放大等措施,使输出端的直流电压为0V,以便放大器与扬声器直接耦合。

电路分为三级,Ql、Q2组成差分输入放大级,R3是发射极公共电阻;激励级是由一只PNP型管(Q3)组成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Q4-Q7组成复合“准互补”推挽功率输出级,其中Q4、Q5为推动管,Q6、Q7为功放管,两个功放管为同极性的NPN型管。

Q3的集电极输出端接有NPN型的Q4和PNP型的Q5(中间经过R4和Dl),利用不同类型晶体管的互补作用,实现推挽放大所需的“倒相”要求。

Q4与大功率管Q6接成NPN型复合管,Q5与大功率管Q7接成PNP型复合管。

由它们共同完成接近乙类的准互补对称单端推挽功率放大任务。

Q3集电极负载电阻R5、R4和二极管Dl组成推挽放大偏置电路。

Rl是Q1的偏置电阻。

Rll既是Q2的偏置电阻,又是交直流负反馈电阻。

信号流程:从前级来的音频信号从Vi端输入后,经耦合电容Cl加到差分放大管Ql的基极;差分输入级的另一臂(即Q2的基极)引入输出级的负反馈信号。

经Ql、Q2差分放大后的信号由Ql集电极直接耦合到激励三极管Q3基极,进行激励放大后也直接耦合到电流放大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