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雾化吸入应用与护理进展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与护理进展

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与护理进展

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与护理进展摘要:儿童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其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负面影响。

儿童与成人的生理特点不同,常规药物治疗的药用剂量较高,容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影像其治疗效果。

雾化吸入治疗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此,而是需辅以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儿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小儿;雾化吸入;护理小儿急性喉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以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常见、高发疾病,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以防止病变组织的进一步扩散而导致呼吸道损伤。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但需要对儿童的生理特点加以考虑,其用药方法与成人患者存在差异。

为了药物能够直达病灶,同时减少药品剂量,主要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给药,其疗效颇为显著,并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

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帮助患儿快速恢复。

本文围绕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与护理展开综述。

1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1.1应用范围雾化吸入治疗是适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其利用高速气流将药物分散成雾状,经口、鼻吸入后,可直接作用于病灶,该治疗方法在减少药用剂量的同时,还能够局部血药浓度,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雾化吸入治疗主要应用于小儿急性喉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以及哮喘等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

①急性喉炎:小儿急性喉炎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其具有感染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喉鸣、声嘶以及喉梗阻等症状。

该疾病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以起到消炎的效果,但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需要应用雾化吸入作为给药方法,加快临床症状缓解速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根据毛春梅等人在临床研究中得出的结果,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其患者的发热、声嘶、犬吠样咳嗽、喉喘鸣以及吸气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比单独使用地塞米松(对照组)更短,观察组患者用药4h、24h、72h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同阶段对照组[2]。

研究论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研究论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65903 临床医学论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1引言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婴幼儿时期的呼吸系统多发病,患儿常常会发生呼吸道感染,并伴有憋喘、咳嗽、湿罗音等症状,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儿疾病病程缠绵,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甚至发展为哮喘,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1-2]。

本文就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做进一步探讨,现综述如下。

2雾化吸入的基本内容2.1雾化吸入的基本概念雾化吸入是应用超声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颗粒,经口、鼻、呼吸道吸入,缓解患者呼吸道干燥的症状,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健康[3]。

大量研究证明,雾化吸入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药物吸收率更高,目前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治疗,由于其安全性好,见效快,且操作简单,因此十分适合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治疗[4]。

2.2雾化吸入常选用的药物2.2.1布地奈德布地奈德能明显修复气道,对降低支气管高反应性有良好的作用,具有较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减少炎性物质的分泌,有效抑制患儿气道免疫细胞的活性,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5]。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直接作用于患儿发生炎症痉挛的病变气道,进而发挥其抗炎、解痉、平喘的作用 [6]。

2.2.2沙丁胺醇沙丁胺醇能够有效的促进纤毛的运动,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提高支气管戮膜纤毛上皮细胞廓清能力,主要作用于中、小气道,防止呼吸道平滑肌的痉挛[7]。

2.2.3异丙托溴铵异丙托溴铵主要作用为抑制气道内膜的黏液分泌,扩张大、中气道,增加气道通畅。

大量研究显示,三种药物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可以使雾化粒子沉积于小气道,使呼吸道的浓度高,具有起效快的作用[8]。

因此在现代临床多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三种药物联合同时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并为患儿减轻了痛苦[9]。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护理研究分析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护理研究分析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护理研究分析摘要:目的对耳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雾化吸入疗法效果展开分析和研究。

方法分别选择不同时间段作为研究开始和结束时间,即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以该阶段进入我院接受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患儿(100例)为研究活动开展主体,分组方式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进行,一组50例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一组50例为观察组(雾化吸入疗法)。

统计并观察各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在患儿护理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未有较大变化(P>0.05),护理后两组血气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根据变化差异,观察组指标要更优(P<0.05);从护理效果分析,观察组护理有效性相较于对照组要更好(P<0.05)。

结论在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治疗中给予雾化吸入疗法,效果要优于传统药物治疗的护理效果,促使患儿呼吸状态得到有效好转,故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呼吸系统;护理呼吸系统疾病为儿科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结合患儿病症特点,表现为起病急、变化快、病程长等。

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比较多,主要有肺炎、呼吸道感染、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2]。

现阶段针对该疾病主要治疗方式为常规药物,但从治疗效果看,比较低。

研究认为,药物雾化在改善患儿呼吸道疾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本文以我院收治患儿实施雾化吸入疗法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始时间选择2021年10月,结束时间选择2022年10月,该时期收治的100例呼吸科疾病患儿是本次研究活动主体,应用随机方法进行分组,一组50例(对照组),男患儿28例,女患儿22例,已了解到患儿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12岁,平均(5±3.2)岁;一组50例(观察组),男患儿30例,女患儿20例,已了解患儿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为11岁,平均(5±3.3)岁。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雾化吸入疗法是将药物转化为微细颗粒悬浮于空气中,通过雾化器喷雾进入患者的呼吸系统,以达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目的。

该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比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

药物雾化后形成微细颗粒,能够深入到患儿的呼吸道,直接作用于患儿的病灶部位。

这样能够提高药物的效果,加快药物的吸收和作用时间,减少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雾化吸入疗法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副作用。

药物经过雾化后形成微细颗粒,相比于其他给药方式,能够在给药过程中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特别是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患儿通常对药物的耐受能力较弱,雾化吸入疗法不仅能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还能够提高患儿对药物的耐受性。

雾化吸入疗法使用方便,适合儿童的特点。

雾化吸入疗法可以使用喷雾器或者雾化器,只需要将药物装入设备中,点动设备即可完成给药过程。

相比于其他给药方式,如口服、注射等,儿童更容易接受和适应雾化吸入疗法。

一个典型的应用研究是对于儿童哮喘的治疗。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支气管高反应性引起的反复发作性气道狭窄。

研究表明,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哮喘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雾化吸入疗法给药,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减少气道狭窄的程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雾化吸入疗法还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浓度和剂量,以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除了哮喘治疗外,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在治疗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时,通过雾化吸入疗法给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雾化吸入疗法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的作用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儿的耐受性。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推动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护理进展摘要】雾化吸入是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氧气驱动雾化可使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转变为雾液颗粒,采用吸入方式能使药物较好地沉积在细支气管内、终末细支气管黏膜表面并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从而达到稀释痰液、消炎、排痰、缓解哮喘、提高肺功能等治疗目的。

【关键词】雾化吸入;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102-01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疾病中一种高发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其主要特点有发病较急、发病率高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种类较多,如毛细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哮喘、肺部感染或肺结核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反复喘息、发热等症状。

目前应用最多的治疗方法是一些抗菌、抗病毒药物,虽然短期内治疗效果不错,但长期服用会出现耐药性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79 例,年龄1 个月~ 8 岁,平均( 4. 9 ± 1. 7)岁; 排除精神、智力、认知障碍患儿,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患儿及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慢性炎症患儿。

根据随机化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 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平均年龄、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一是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超声雾化吸入( 雾化液现配现用) ,10 ~ 15 min /次,2 次/d( 药物吸完为止) 。

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将雾化液( 雾化液现配现用) 注入雾化泵储药杯中,之后连接氧气流量表,插入墙壁氧气管道气源孔; 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面罩或喷嘴,打开氧气源,采用渐进式吸入法吸入氧气并对雾化液量进行调节,即小雾量吸入1 min 左右待患儿气道适应后逐渐加雾量,直至氧气流量维持在5 ~7L/min。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观察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观察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观察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雾化吸入方法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中产生的实际作用,并分析与其相结合能够产生作用的护理方式,希望为提升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效果提供一些建议。

方法:将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之间收治的100位于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利用随机数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0位。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雾化吸入治疗的干预护理模式。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有效率、恢复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开展对比性研究。

结果:运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过程中,采用不同模式的护理方式之后,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使用雾化吸入方法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时,采用相应的干预护理模式,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发挥着显著的优势,有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因此,加强研究基于雾化吸入治疗的干预护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具有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护理观察引言上呼吸道感染是多发于儿童群体的呼吸道疾病,一般是由于病毒引起,会严重危害儿童的呼吸道上皮,使得激素受体外露,接触外围物质的机会增加,影响植物神经的正常功能,提升儿童呼吸道的敏感性,容易使得症状加剧,为儿童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长期以来,抗生素是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药物,对于抗生素有着较强的依赖性,随着时间发展,病毒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强[1]。

同时,由于儿童的生理结构特点,身体各项机能还不完善,使得呼吸道感染症状不断加深,为疾病治疗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本院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中采用雾化吸入方法,并结合干预护理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报告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之间收治的100位于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男46例,女54例,患者年龄在34d-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3.10岁。

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的护理进展分析

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的护理进展分析

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的护理进展分析摘要:在小儿常见疾病中,支气管肺炎十分常见,该疾病在临床又被称之为小叶性肺炎,一般以小于3岁儿童作为高发人群,具有病情变化快、发病急等特点,以呼吸困难、肺部固定湿啰音、咳嗽、发热、气促等作为临床表现。

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雾化吸入治疗为主,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等优势,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对改善患儿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其护理干预十分必要,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护理进展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常见病、多见病,以<3岁儿童最为常见,临床特点较多,比如:呼吸障碍、肺部固定湿啰音、发热、咳嗽等[1]。

在临床中,支气管肺炎患儿在全部住院患儿中占比大于百分之二十,特别在婴幼儿科室中,其发生肺炎概率更高。

雾化吸入为治疗支气管肺炎的首选方式,其具有较高安全性,且易操作,为十分常见的治疗方式。

而为了能够使治疗效果得以提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能够促进治疗顺利实施,同时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促进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提高[2]。

1 雾化吸入的作用和机制支气管肺炎主要以炎性水肿痉挛、毛细支气管、细支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肺泡壁等作为临床特征,易导致患儿形成通气功能和肺换气功能障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症状。

临床对于支气管肺炎患儿通常以雾化吸入治疗为主,其能够达到镇咳、祛痰、减轻炎症、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同时能够将支气管痉挛解除,降低肺部并发症风险[3]。

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内容相关:能够使感染所引起神经末梢传导来自人体气道内的冲动得以减少,能够将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的前列腺素进行释放,促进上皮细胞的水转移直至气管内,进而将黏膜水肿得以解除,将痰液进行稀释,改善通气功能。

研究认为,直径在1-5Um的微粒雾化吸入效果更为显著,而不同类型雾化吸入机器均是通过机械工作,促使药物形成雾状,再经人体呼吸道吸入,从而达到将药效直接作用于病灶的目的。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通过将药物溶解在液体中,通过雾化器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从而被患者通过呼吸道吸入的治疗方法。

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雾化吸入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逐渐得到了相关研究的支持。

雾化吸入疗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局部疗效。

尤其对于儿童而言,因为其呼吸道发育不完善,药物吸收能力较弱,所以雾化吸入疗法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儿童哮喘的治疗而言,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

采用雾化吸入疗法可以将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直接输送到患儿的呼吸道,从而更好地控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

研究表明,使用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儿童哮喘,能够显著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

雾化吸入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支气管炎的治疗中。

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急性或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见于幼儿和儿童。

通过雾化吸入疗法给予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加速炎症的消退,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

研究表明,雾化吸入疗法对于缓解儿童支气管炎的症状和减少复发次数具有明显的效果。

雾化吸入疗法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咳嗽等。

在儿童肺炎的治疗中,通过雾化吸入抗生素可以直接作用于肺部感染灶,提高药物浓度,减少副作用,并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在儿童咳嗽的治疗中,通过雾化吸入给予止咳药物、祛痰药等,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得到了相关研究的支持。

其优势主要在于提高药物的局部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尤其对于儿童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探讨该疗法的具体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与护理进展分析
【摘要】目的:对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与护理进展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78例,并根据病情不同给予相应常规治疗,所有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干预,对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等进行总结并分析。

结果:78例患儿根据病情不同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后,均行雾化吸入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其中有2例患儿因哭闹不止家长拒绝雾化吸入治疗,1例患儿哭闹昏厥无法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其余75例患儿中,57例患儿治愈,18例患儿病情显著好转。

结论:在对小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耐心细致的综合护理,并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患儿疾病的顺利康复。

【关键词】小儿雾化吸入;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27-02
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用药量少、起效快等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雾化吸入疗法也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

本院现将近年收治的7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雾化吸入疗法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做总结性分析,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78例,其中男患儿43例,女患儿35例。

患儿年龄1岁-7岁,平均年龄(3±1.29)岁;患儿其中急、慢性咽喉炎16例,上呼吸道感染25例,哮喘9例,急、慢性支气管炎28例。

1.2治疗方法
对78例患儿根据其病情进行相应的常规治疗后,均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雾化吸入常用药物有普米克令舒、干扰素、地塞米松、沐舒坦、布地奈德混悬液、速尿、病毒唑注射液等。

医护人员可根据患儿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雾化吸入药物进行治疗。

所有患儿均使用氧驱动雾化器进行吸入治疗,护理人员遵医嘱将配好的药液注入雾化器内,并将氧气表连接氧气管道,再连接雾化器,然后打开氧气表,调节好氧气表压力,测试气雾是否能均匀冒出[1]。

在雾化治疗前,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解释雾化吸入治疗的作用及好处,使其家属配合护理人员一起将雾化器罩在患儿口鼻上。

雾化吸入每次15min,每日午晚各1次。

所有患儿进行雾化吸入1周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1.3护理方法
在对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病房内温度应保持在22℃-24℃之间为最佳,每日早午晚进行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新鲜。

雾化吸入治疗的体位护理:在对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地和患儿家属进行配合,1岁以内患儿取半卧位,可让患儿斜靠在家长臂弯进行雾化治疗;1岁以上的患儿可取坐位,如患儿不能配合治疗,可根据情况变换体位,并用玩具等物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若患儿病情较重,无力呼吸时,可让患儿躺于床上,并将床头抬高30o左右取侧卧位,此种体位可使患儿的隔肌下降,提高呼吸深度并增大气体交换量,有利于雾滴在终末支气管的沉降。

雾化吸入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在治疗中若患儿哭闹不肯配合治疗时,对于3岁以下患儿护理人员可同患儿家长配合一起直接用雾化面罩罩住患儿口鼻,当患儿哭闹不止时可稍等片刻再进行雾化吸入。

若有哭闹严重并不配合治疗的患儿,最好在患儿睡着后再进行治疗;3岁以上的患儿一般可以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嘱咐患儿可用嘴唇含住雾化器上的口含器,让患儿尽可能用口腔吸入,并用鼻孔呼气。

雾化吸入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要注意用湿毛巾擦拭患儿的口鼻四周,并叮嘱患儿家长,为防止患儿着凉或有咳嗽气促等现象,在雾化吸入治疗完毕半小时后方可外出。

2 结果
本院收治的7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根据患情不同采取相应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所有患儿均行雾化吸入辅助治疗。

其中有2例患儿因哭闹不止其家长拒绝雾化吸入治疗,1例患儿哭闹昏
厥无法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剩余患儿中有57例治愈,18例病情显著好转。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系统疾病是和种常见的多发病,患儿若患有呼吸道疾病其病变位置主要在支气管、气管、胸腔或肺部等。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小儿哮喘、小儿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等类型[2]。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也有了更多的治疗方法,其中,主要针对儿童喂药困难等因素而设计的雾化器对儿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雾化吸入器的类型主要有空气压缩雾化器、氧驱动雾化器、超声雾化器等,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器一般为氧驱动雾化器。

使用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时,其对患儿的综合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先要让患儿有良好的依从性,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有关资料显示,在使用雾化吸入对患儿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对1-3岁患儿采用玩具、看图片、看卡通动画、做简单的游戏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通过护理干预手段使患儿能减少哭闹并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3]。

对于3岁以上拒绝配合治疗的儿童,护理人员可对其使用鼓励或奖励的方法,通过对患儿的表扬鼓励并给予一些小奖励,可使患儿提高自信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

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护理人员也要做好患儿家长的思想工
作,让其家长意识到雾化吸入治疗的好处,从而消除顾虑,能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一起对患儿进行治疗[4]。

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时,对患儿进行正确的体位干预护理,可避免患儿口腔内的积液进入呼吸道而导致患儿窒息等症状的发生,正确的体位护理使患儿吸入的雾化液能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患儿两侧的肺内,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本院通过对78例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治疗后发现,其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家长也能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在临床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对患儿治疗时进行良好综合护理干预,使患儿能积极依从并配合治疗,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护理人员通过对患儿耐心细致的综合护理,并与患儿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患儿疾病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贾丽.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11(11):1381-1382.
[2] 冯吉芳,张艳卿.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5(06):800-801.
[3]王志芳.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与护理进展[j].医学院学报,2012,11(11): 1393-1394.
[4] 魏敏,陈多姿.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
炎5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05(05):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