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下册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8--15思维导图(共12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8--15思维导图(共12张)


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和改革 ,资本 主义制 度在欧 美进一 步巩固 和扩大 。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 展开, 欧美主 要资本 主义国 家的经 济迅速 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为工 业革命 提供了 理论基 础。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 研究同 工业生 产紧密 结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8--15思维 导图( 共12张 )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 8----15课
思维导图
(共12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8--15思维 导图( 共12张 )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两 次 工 业 革 命 的 推 动
欧 洲 成 为 世 界 经 济 中 心
竞 争 与 争 夺 中 矛 盾 重 重

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由
社 会 主
工业化

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
义 建 设
大 农业集体化 20世纪30年代初起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苏联模式 标志着苏联模式(斯大林模
式形成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印度的非暴力 土耳其的
不合作运动
华盛顿
美国
主导国
美、英、法 日、意、荷 比、葡、中
针对中国问题的 《九国公约》等
华盛顿 会议
意义
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 平洋地区的关系。重建战后国际新秩 序,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方面 1921年新经济政策恢复经济
苏 联

世界历史下册思维导图

世界历史下册思维导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①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领土问题);②德国的海外殖民 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名义加以瓜分(殖民地问题 );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 莱 茵河以东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军事问题); ④德国 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1. 1933年希特勒建立独裁政府,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2. 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 1937年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形成,威胁世界和平。
罗斯福新政
1. 时间: 1933年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2. 目的:直接目的是尽快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复兴;
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战争引起革命
•“一 战”
•战后国 际关系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俄国 十月革 命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
•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
•探索:新经济政策 •建设:斯大林模式
•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
•“二 战”
•“二战” 后
•美国罗斯福新 政
•德、日法西斯化
•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 相对稳定时 期
3. 主要内容;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②整顿农业。 ③调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 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④兴建公共工程,增 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4. 成效: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 ,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斯大林模式特点:高度集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 ①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②1937年基 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总产值有 所增加。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总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100+张幻灯片]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总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100+张幻灯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美国三位总统的功绩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比较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两种不同道路的比较
与时事的联系
奥巴马
第四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背景: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

德国——纳粹主义 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西
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

九年级下册历史
总复习PPT课件
最新/优质文档/私人定制/可编辑/即下载即使用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 1917年—1936年(一战中—经济危机中)
列宁 人物:
斯大林
十月革命 事件:
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背景
①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 —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②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从长远看:
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新经济政策——新政——新经济时代
苏联成立——苏联解体
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
世界
时间: 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
人物: 罗斯福 希特勒
源地形成
势 力 表现:
暴行:一党专政;思想控 制;迫害犹太人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1922年【不是经济危机诱发】

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日本——军国主义
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 地形成
结果:
特点:以军部为核心

初中历史《多变的世界格局》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多变的世界格局》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多变的世界格局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索沃地区的民族冲突导致了科索沃危机。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插手科索沃的原因、科索沃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3)通过阅读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进而了解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和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美苏争霸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霸权主义是导致世界政局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战争的根源,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经济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美苏争霸的实质教师设计情景模拟的环节,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体验20世纪50-90年代美国以及苏联国家代表,阐述自己国家的对外政策的转变以及原因,思考美苏争霸的实质。

(通过创设情景、角色体验,演绎当时的历史状况,走近历史,理解历史,从中理解美苏争霸的实质)活动四信息反馈与总结教师展示各小组总结提纲。

思考:该小组总结的提纲是否完整。

(通过小组展示、别小组补充,验收教学效果,实现信息及时反馈,强化记忆。

)活动五思维拓展根据本节课内容,思考:霸权主义给人类撰写历史小论文。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危害,史论结合,就如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评价要点评价的学习要素:1.能否掌握冷战的含义、原因、表现、实质以及影响等基础知识。

2.能否学会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3.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活动积极主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8--15思维导图(共12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8--15思维导图(共12张)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 卫战的胜利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 认为,青 铜器在 商周时 期被视 为“政治 的权力 ”。可 推断,商 周时期 青铜器 主要用 作(

3.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 社会,“ 家给人 足,居则 有室,佃 则有田,薪则有 山,艺 则有圃 ……婚 媾依时,闾阎安 堵,妇人 纺绩,男 子桑蓬 ,臧获 服劳,比 邻敦睦” 。该材 料反映 的农业 经济状 况是(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 业时期 的生产 工具非 常简单 ,主要 是石斧 和骨镰,耧车在 西汉时 才开始 出现,曲 柄锄属 于铁制 生产工 具,原始 社会没 有使用 铁器,所以① ③符合 题目要 求,故答 案为A项。
第14课打击向罗马进军 墨索里尼法西斯专政1922
西 斯 国 家
经 济
德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内独裁外扩张 国
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欧洲策源地形成
的危 侵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略 扩 张
打 击
日 1936年,广天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本 ,亚洲策源地形成。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总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第五单元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总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第五单元


表现: ①南斯拉夫一分为五②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③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
实质: 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严重挫折
教训:
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首先应符合本国国情,然后积极学 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 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 与法制,实行依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九年级下册历史
总复习PPT课件
最新/优质文档/私人定制/可编辑/即下载即使用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

时间: 20C50S——20C90S(二战后—90S) 国家: 苏 联
匈牙利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
人物: 卡达尔 事件: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匈牙利改革、东欧巨变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
背景: 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先后进行了改革。 目的: 推动经济的发展 内容: 见书p65 特点: 东欧最早,效果较好 结果: 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 实质: 对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道路的探索
时间: 20C80S(在苏联解体前)
原因:
根本(内部):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东欧各国经济发展缓慢引起了政治危机; 外部: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鼓励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与“苏联改革、解体”的联系 与“斯大林模式‘的联系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与“美苏争霸”的联系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第1课殖民地⼈民的反抗⽃争
第2课 俄国的改⾰
第3课 美国内战
第4课 ⽇本明治维新
第5课 第⼆次⼯业⾰命
第6课 ⼯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化
第8课 第⼀次世界⼤战
第9课 列宁与⼗⽉⾰命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 亚⾮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涨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5课 第⼆次世界⼤战
第16课 冷战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9课 亚⾮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总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第八单元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总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第八单元
九年级下册历史
总复习PPT课件
最新/优质文档/私人定制/可编辑/即下载即使用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时间: 20C40\50S—至今(二战后—至今)
关键词:科技 革命
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 三 次
领域: 原子能、计算机(国际互联网)、
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基因工程)
核心: 电子计算机
科 时代: 信息时代
技 革
理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
命 特点:
影响:
启示: 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
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与第一次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与二战的关系
与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与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质 启示 ① 以史为鉴,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共创 未来; ②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③ 加强国际合作,提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④ 战则两败俱伤,和则共进双赢 。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的发 展变化
社会主义国 家的改革与 演变

► ► ►
1、1993年11月,欧洲联盟建立; 性质:是一个政治、经济、外交、防务实体。 2、20世纪晚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1、“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 大的改革有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 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改革; 2、1991年苏联解体;
过程: 催化剂:慕尼黑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 2、内容: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德 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扩大:1941年6月, 德国突袭苏联 转折:19421943年斯大 结束 林格勒战役 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 日本偷袭珍珠港(最大规模)
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④消极影响:环境污染、军备竞赛、高科技犯罪等, 这些危害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带来的,而是人类自 身在运用科学技术中产生的。

5、科技类启示(感悟): 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建立创新型社会、创新型 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极大 地丰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 观念;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 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 ③ 我们要兴利除弊,善用科技。

罗斯福新政
1. 时间: 1933年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2. 目的:直接目的是尽快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复兴; 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 主要内容;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②整顿农业。 ③调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 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④兴建公共工程,增 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4. 成效: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 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5.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新政采用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资本主义国家加强 经济干预的先河。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此, 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 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现代文化
► ►
1、美国的好莱坞成为世界著名的影城,奥斯卡奖成为世界 最有名的电影奖。 2、世界综合性体育竞赛中,规模最大的是现代奥林匹克运 动会,奥运会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
第三次科技革命
► ►
►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技术革命群体化、科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领域: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
技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 ►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能举例说明)
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和知 识经济时代,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Hale Waihona Puke 请进来: 改革开放、举办世博会、 主持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
4、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1) 影响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麦当劳化、迪斯尼化、好莱坞化、 商业连锁等风行全球,极大地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 (2) 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给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机会,促进了 世界经济的发展; (3)各国相互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关系发生深远变化,相互调节将 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拉大了贫富差距,发达 国家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2)全球性国际问题日益增多(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人口增多 与老龄化、恐怖主义泛滥、跨国犯罪、走私与毒品贸易等)。
► 3、
1999年科索沃战争是首次未经联合国安理会 授权采取的军事干预行动。 ► 4、“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 特征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 格局的最后崩溃,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 的历史时期。 世界政治格局当前处于“一超多 强”的局面,即美国一个超级大国,“多强”指俄 罗斯、欧盟、日本、中国。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表现在: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 2、 全球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 起着主要作用。
► 3、 中国顺应世界
经济全球化趋 势的重大举措: 走出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带一路建设等
斯大林模式特点:高度集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①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②1937年基 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总产值有 所增加。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评价: 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建设初期起 过巨大作用,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 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 ,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经济上忽视了社会主义商品 经济的要求,否定了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 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到后来它 愈发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①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②建立并维护 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③不得在中国谋 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影响:《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及领土主权 完整,但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的原则。它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 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冷战”政策的含义:美国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 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这种政策称为“冷战” 政策。“冷战”的重点在欧洲。 表现:(1)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 (2)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3)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美苏争霸影响(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① 为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和人类的生存。 ② 美苏双方强行拉拢一些国家加入自己的阵营,随意践踏了 他国主权,严重破坏了国际关系平等的准则。 ③ 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④ 在一定程度上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其 他 重 大 事 件
影响
①“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 ②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③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 了基础。 ④战争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亚非 拉国 家的 独立 与振 兴
1、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结束了欧洲对非洲殖民统 治的历史; ► 2、 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 3、“二战”后,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主要因素有: 内部因素:①历史问题;②现实问题:领土之争;水资源 之争;“圣城之战”耶路撒冷 外部因素: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史上的欧洲殖民者、“二战”后的大国无不企图控制 中东地区,以取得战略优势。这就使中东问题更加复杂。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 从美国开始 2. 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3. 影响:资本家大量销毁产品;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 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各国为摆 脱危机,纷纷寻找出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 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 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 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威胁着世界人民。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1. 1933年希特勒建立独裁政府,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2. 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 1937年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形成,威胁世界和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①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领土问题);②德国的海外殖民 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名义加以瓜分(殖民地问 题);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 莱茵河以东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军事问题); ④德 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战争引起革命
俄国十 月革命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 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
探索:新经济政策
建设:斯大林模式
“一 战”
战后国 际关系
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
美国罗斯福新政 “二 战”
“二战” 后 德、日法西斯化
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相 对稳定时期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1943年意大利投降 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 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 日,举行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二战结束。
1942年,美英中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 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这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美、英、 苏、中等26个国家 华盛顿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的正式建立,使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反法西 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 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 雅尔塔会议(苏联) ①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 ②主要内容:制定了最后战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 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欧战结束后3个月 内参加对日作战;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