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四川黑社会”

翻开历史的记载,我们惊讶地发现,200多年前的清朝雍正时期,四川黑恶势力已经不容轻视。
他们有严密的组织、神秘的仪式、严格的戒约,他们贩卖私盐、走私鸦片、占码头、抢劫勒索。
啯噜:以抢劫为生的武装团伙四川的啯噜,是以结拜弟兄方式结成的武装集团。
早在雍正末、乾隆初,四川已有啯噜活动的记载。
乾隆中叶以后,随着各省流民大量入川,使四川的啯噜再次活跃起来。
乾隆后半期的啯噜,以外省游民及四川本省下层穷苦人民为主。
乾隆四十六年以后,啯噜的活动进入高潮。
当时啯噜已经有了一定的组织形式,不似以前大多三五成群,忽聚忽散。
其首领称为“棚头”,率众活动。
啯噜发展组织,同其他秘密会党相同,也采取结拜弟兄的方式。
结拜时,要求把发辫割下,烧化溶入酒中共饮盟誓。
乾隆后半期,四川的啯噜分为两支:一支主要活动于川东北老林地区,一支活动在川江上游沿岸的重庆、夔州一带。
川东北老林地区的啯噜。
主要在老林地区从事抢劫活动。
其成员中,有些是自愿参加的,有被啯噜首领认为义子而加入啯噜的,也有些人则出于被迫。
凡“强拉入伙”者,皆被首领“视同奴仆”。
啯噜的另一支在川江重庆至夔州一段及其沿岸地区活动,以数人或数十人为一伙。
啯噜内部分为“红线”与“黑线”。
凡白日行窃者,称为“红线”;黑夜行窃,则称为“黑线”。
啯噜的团伙姓名、排行,皆经常变化,连籍贯也各不固定。
且一人数名,皆非真实姓名,这主要为了对付官府之搜捕。
被捕者于审讯时,皆另捏姓名,使官员难辨真伪。
这一支啯噜中,许多成员皆来自川江木帆船上之水手。
他们加入啯噜,从事抢劫,大多为生活所迫。
水手们的劳动十分艰苦,生活也极贫困。
从啯噜的组织和活动情况来看,它是由下层穷苦人民,主要是流入四川的外省游民及本省穷苦无靠之人和川江上失业水手、纤夫所组成。
其特点是拥有武装,是一种以抢劫为生的武装团伙。
乾隆后半期,特别是乾隆四十六年以后,啯噜更为活跃。
哥老会:势力庞大的黑帮组织当川江上的穷苦水手、纤夫加入啯噜以后,由于受到当局的查拿,便沿川江顺流而下,来到湖北、湖南、贵州、江西等省。
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综合知识》考试复习大纲(最新)

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综合知识》考试复习大纲自贡公考交流群:151663626自贡事业单位考试交流:263056950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第一部分法律一、法律知识部分(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与作用(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与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和要素(五)立法的概念及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程序(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以及法的效力二、宪法部分(一)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监督及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体和政体概述及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国家的标志和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三)经济制度及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五)我国的国家机关性质、地位、产生、任期、职权等三、行政法部分(一)行政法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作用等(二)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内容与效力、分类、合法要件等(三)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行政立法的概念、特征、主体与原则(四)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奖励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性质、设定、分类、作用、原则、程序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等(五)行政合同、行政指导概念、特征与作用(六)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分类和构成要件等(八)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范围、方式、构成要件以及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和追偿制度等。
四川省情

第三部分四川省情第一章四川社会简况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内陆大省。
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四川位于中国民族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走廊,多年来既揉合吸收东西民族之长,又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要冲。
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的精华,哺育出博大奇绝的巴蜀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经过 50 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一、四川行政区划四川现除省会成都是副省级城市外,还辖 17 个地级市、3 个民族自治州。
17 个地级市是:自贡、攀枝花、沪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达州、巴中、雅安、眉山、资阳。
3 个民族自治州为: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
全省共有181 个县(市、区),列全国首位,其中有 43个市辖区、14 个县级市、120 个县,4 个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省会成都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内陆特大开放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
近几年,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多项殊誉。
二、中国的人口大省2005 年末,四川年末总人口 8750 万人,仅次于河南和山东,列全国第 3 位,占西部总人口的 23.7%,列西部第 1 位。
三、中国的民族大省四川是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居住着 55 种民族。
除汉族外,有彝、藏、羌、苗、回、蒙古、傈僳、满、纳西、土家、白、布依、傣、壮等 14 个世居少数民族。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
民族自治地区土地面积 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62.7%。
历史上真实的四川黑社会

历史上真实的四川黑社会作者:秦宝琦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2010年第02期翻开历史,200多年前的清朝雍正时期,四川黑恶势力已经不容轻视。
他们有严密的组织,神秘的仪式,严格的戒约,他们贩卖私盐、走私鸦片、占码头、抢劫勒索。
四川的啯噜,是以结拜弟兄方式结成的武装集团。
早在雍正末、乾隆初,四川已有啯噜活动的记载。
乾隆中叶以后,随着各省流民大量入川,四川的啯噜再次活跃起来。
乾隆四十六年以后,啯噜的活动进入高潮。
当时啯噜已经有了一定的组织形式,其首领称为“棚头”,率众活动。
啯噜发展组织,同其他秘密会党一样,也采取结拜弟兄的方式。
结拜时,要求把发辫割下,烧化溶入酒中共饮盟誓。
乾隆后半期,四川的啯噜分为两支:一支主要活动于川东北老林地区,一支活动在川江上游沿岸的重庆、夔州一带。
川东北老林地区的啯噜,主要在老林地区从事抢劫活动。
其成员中,有些是自愿参加的,有些是被啯噜首领认为义子而加入的,也有些是出于被迫。
凡“强拉入伙”者,皆被首领“视同奴仆”。
啯噜的另一支在川江重庆至夔州一段及其沿岸地区活动,内部分为“红线”与“黑线”。
凡白日行窃者,称为“红线”;黑夜行窃,则称为“黑线”。
啯噜成员的姓名、排行,皆经常变化,连籍贯也各不固定。
一人数名,皆非真实姓名,这主要为了对付官府搜捕。
被捕者于审讯时,皆另捏姓名,使官员难辨真伪。
从啯噜的组织和活动情况来看,它是由下层穷苦人民(主要是流入四川的外省游民及本省穷苦无靠之人)和川江上的失业水手、纤夫所组成。
其特点是拥有武装,是一种以抢劫为生的武装团伙。
川江上的穷苦水手、纤夫加入啯噜以后,由于受到当局的查拿,便沿川江顺流而下,来到湖北、湖南、贵州、江西等省。
由于与沿途各地秘密结社组织的接触,啯噜逐渐从移民的武装集团向秘密会党转化,从而发展为哥老会,在四川又称为“袍哥”,在长江中下游则称为“红帮”。
哥老会进行的各种活动,诸如闯江湖跑码头,走私贩毒,贩卖私盐,或者逃避官府的追捕,都需要得到各地哥老会堂口的帮助。
四川省情资料

四川省情
一、地理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跨东经97°21′52″~108°05′36″,北纬26°03′25″~34°19′09″之间。
四川省总面积约50.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3%,是中国面积第五大的省份。
四川省地形复杂,有川西高原、大巴山、大渡河、金沙江等地理地貌。
二、人文历史
四川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四川曾是巴蜀文化和蜀
文化的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在历史上,四川是“南成都”和“蜀都”的称呼,素有“天府之国”、“天府之乡”的美誉。
三、经济发展
四川省是中国西部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四川省以农业、工业、能源、旅游等多元产业为主,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其中,成都、重庆等城市是四川省的经济中心,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四、文化特色
四川省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川剧、蜀绣、川菜等都
是四川省的代表性文化。
此外,四川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五、旅游资源
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蜀山之
王峨眉山、雅安市的亚丁、乌当区的龙泉古镇等都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
四川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结语
四川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风景优美的省份,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传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四川省,领略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受四川的独特魅力。
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大纲(新版)

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综合知识》笔试复习大纲本大纲供参加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非中小学教师岗位、非卫生事业单位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笔试的考生复习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第一部分法律利申请原则及期限,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取得、期限和保护(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产的处理(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民事责任方式,不承担民事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特殊侵权责任(十)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中止与中断(十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民事案件的管辖,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证据,法院调解,第一审普通程序相关规定,第二审程序相关规定,审判监督程序三、刑法(一)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犯罪构成(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三)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刑罚(四)刑罚的种类????????????????????(三)道路通行条件(四)道路通行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规定,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五)交通事故处理方法,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事故争议的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付七、治安管理处罚法(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具体适用(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二部分??公民道德建设一、公民道德建设概述(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二)公民道德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了两次特大地震灾害(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综合实力、区域经济、民营经济和人民生活概况第四部分公文写作一、公文的含义、种类和作用(一)公文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分类(二)通用公文的类型、用途及特点(三)公文文种的涵义、作用、文种选择的依据,正确区分、选择和使用文种(四)公文的主要作用二、公文的格式规范(一)公文文面格式的类型,特点和作用(二)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排列顺序、标识规则与特定格式三、公文的撰写(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与撰写一篇公文的具体要求(二)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常用公文的特点、用途、分类以及结构、写作技巧等知识撰写要求五、事业单位聘用制度(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二)聘用合同的主要内容、类型和期限(三)聘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解除和争议处理(四)违反和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责任六、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一)岗位的概念、特点、类别和设置原则(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范围和人员范围(三)可以申请设置特设岗位的情形(四)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等级及内部结构比例(五)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聘用条件(七)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八)聘用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第六部分??经济、科技、文化常识一、经济常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微观经济常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市场机制与竞争,收入分配(三)宏观经济常识??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二、科学技术及环保常识(一)科技概论???科学与技术,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的技术革命,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二)科学前沿??物质的构成,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人的智能,人工智能(三)高新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四)农业农村和农业科技??农业基础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技术革命,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细农业通过对一年来国内国际时事知识及国策和四川省策的测试,了解应考者获取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四川省综合知识考试大纲资料

四川省综合知识考试大纲《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第一部分法律一、宪法(一)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宪法监督(二)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国家的标志和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五)我国的国家机关性质、地位、产生、任期、职权等二、民法(一)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有效要件,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和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代理的概念、特征、种类及代理权的行使,无权代理,表见代理(四)物权与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所有权的内容,共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善意取得,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五)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债发生的原因,债的履行和终止,合同的概念、特征,合同的订立,格式合同,合同的效力,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以及合同的担保(六)知识产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著作权的概念、内容及保护,专利权的概念、客体、内容,专利申请原则及期限,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取得、期限和保护(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产的处理(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民事责任方式,不承担民事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特殊侵权责任(十)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中止与中断(十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民事案件的管辖,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证据,法院调解,第一审普通程序相关规定,第二审程序相关规定,审判监督程序三、刑法(一)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犯罪构成(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三)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刑罚(四)刑罚的种类(五)犯罪的种类及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职务侵占罪、敲诈勒索罪、交通肇事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四、劳动法(一)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二)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就业的特别规定(三)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法定劳动管理保护制度(四)劳动争议的范围、处理原则和方式五、劳动合同法(一)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劳动合同法概述(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劳动合同的种类、试用期和条款(三)劳动合同的无效(四)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五)集体合同、竞业限制、劳务派遣等特别规定(六)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六、道路交通安全法(一)道交法的立法目的和适用对象(二)车辆和驾驶人(机动车登记制度、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特殊机动车的管理、禁止性行为、非机动车的管理,机动车驾驶人的驾驶证管理、驾驶要求)(三)道路通行条件(四)道路通行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规定,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五)交通事故处理方法,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事故争议的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付七、治安管理处罚法(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具体适用(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二部分公民道德建设一、公民道德建设概述(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二)公民道德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规范(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社会公德规范(三)职业道德规范(四)家庭美德规范第三部分国情省情一、国情知识(一)国土与资源概况(二)人口与民族概况、主要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政策(三)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软实力(四)阶段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外交政策二、省情知识(一)四川社会历史简况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分布概况,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上的主要历史事件,科技教育优势与杰出人才(二)四川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气候,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天府之国”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大熊猫故乡,四川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川战胜了两次特大地震灾害(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综合实力、区域经济、民营经济和人民生活概况第四部分公文写作一、公文的含义、种类和作用(一)公文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分类(二)通用公文的类型、用途及特点(三)公文文种的涵义、作用、文种选择的依据,正确区分、选择和使用文种(四)公文的主要作用二、公文的格式规范(一)公文文面格式的类型,特点和作用(二)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排列顺序、标识规则与特定格式三、公文的撰写(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与撰写一篇公文的具体要求(二)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常用公文的特点、用途、分类以及结构、写作技巧等知识(三)调查报告、简报、公务信息、总结等信息反馈文书的特点、作用、分类、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撰写要求(三)慰问信、表扬信、感谢信、祝贺信、邀请信(请柬)、聘请书、倡议书等日常事务文书的基本结构及写法(四)启事、声明、海报、公示等告启文书的用途、基本结构及写法第五部分事业单位基本常识一、事业单位概述事业单位的概念、内涵、作用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事业单位类别划分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内容及基本规定(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三)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公开招聘制度、竞聘上岗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一)公开招聘的范围、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基本程序(二)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三)回避制度和违纪处理五、事业单位聘用制度(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二)聘用合同的主要内容、类型和期限(三)聘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解除和争议处理(四)违反和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责任六、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一)岗位的概念、特点、类别和设置原则(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范围和人员范围(三)可以申请设置特设岗位的情形(四)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等级及内部结构比例(五)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聘用条件(六)聘用管理岗位的学历条件和年限规定(七)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八)聘用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九)岗位设置的基本程序和作用(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变更(十一)岗位聘用的基本要求和规定七、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一)考核的原则、对象、种类、档次(二)考核结果的使用八、事业单位的奖励(一)奖励的原则、情形(二)种类和对象范围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一)给予处分的行为(二)处分的原则、种类、权限、程序、期限和适用(三)处分的解除及程序十、人事争议处理(一)人事争议的概念和分类(二)人事争议处理的渠道和基本原则(三)人事争议协商、人事争议调解的概念及特点(四)人事争议仲裁的特点、原则、依据、受案范围、申请条件和时效(五)人事争议诉讼的概念、特点和依据第六部分经济、科技、文化常识一、经济常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微观经济常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市场机制与竞争,收入分配(三)宏观经济常识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二、科学技术及环保常识(一)科技概论科学与技术,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的技术革命,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二)科学前沿物质的构成,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人的智能,人工智能(三)高新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四)农业农村和农业科技农业基础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技术革命,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细农业(五)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三、文化常识(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与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和谐文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经史子集”。
★四川省情—考生之家

四川省情一、四川社会历史概况(一)行政区划。
(二)人口与民族。
(三)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和“天府之国”。
(四)主要历史与近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
(五)科技教育优势与杰出人才。
二、四川自然地理概况(一)四川的地理位置。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与气候。
(三)四川的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
(四)四川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与大熊猫的故乡。
三、四川的主要经济(一)主要工业与粮油基地。
(二)发达的畜牧业、经济作物和中药材产业。
(三)西部最大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
(四)中国西部的投资热土和中国西南的金融中心。
(五)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齐备完善通讯网络。
(六)“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七)“三个转变”、六大支柱产业基地与发展五大经济区。
一、单选1、2005年末,四川总人口为8750万,列全国( C )。
A. 第1位B. 第2位C. 第3位D. 第4位2、四川是全国最大的( B )聚居区。
A. 藏族B. 彝族C. 回族D. 土家族3、四川是全国唯一的(D)聚居区。
A. 土家族B. 布依族C. 彝族D. 羌族4、四川现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是(A)。
A. 都江堰——青城山B. 峨眉山——乐山大拂C. 九寨沟D. 大熊猫栖息地5、四川现拥有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是(A)。
A. 峨眉山——乐山大拂B. 都江堰——青城山C. 九寨沟D. 黄龙6、2005年8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 C )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A. 凸目头像B. 三星神树C. 太阳神鸟D. 资阳人7、被称为中国西部“硅谷”的是( B )。
A. 成都高新开发区B. 绵阳科学电子城C.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D. 德阳二重集团8、四川拥有两院院士57名,居全国( B ),西部第1位。
A. 第3位B. 第4位C. 第5位D. 第6位9、被国际学术界并列为“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的是巴中人(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一)行政区划。
(二)人口与民族。
(三)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和“天府之国”。
(四)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
(五)科技教育优势与杰出人才。
(一)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底,全省有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1个县(市、区)、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二)人口与民族。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26563878户,86421445人,平均每户3.25人,总人口数比2004年增加了468514人,年增长率为0.54%,比上年下降了0.23个百分点。
总人口中:男性44836367人,占总数的51.88%;女性41585078人,占总人口的48.12%,男女性别比为107.8:100。
总人口中:18岁以下的18654580人,占总人口的21.59%;18岁~35岁的24839717人,占总人口的28.74%;35岁~60岁的30993594人,占总人口的35.86%;60岁以上的11933554人,占总人口的13.81%。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四川少数民族人口415万人。
其中世居的14个少数民族按在省内人口的多少依次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
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四川民族地区幅员辽阔,面积30.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14%。
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人口181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藏族人口122万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羌族人口30万人,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
此外,省内有18个市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
2005年底,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达80万人,其中有6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县(区)和95个民族乡。
(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
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
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置巴蜀二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置川陕路,后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
元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
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
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划归四川。
1997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
目前,四川省辖18个市,3个民族自治州。
自古以来四川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四川成为中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据考古证明,旧石器时期今四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时期,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游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
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很早兴起,使历史上四川的农业、冶金、丝织、建筑等都得到一定发展。
优越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巴蜀文明的生长、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以其显著而独特的内涵和特点闻名于世。
文明渊源深厚。
四川文明在夏商时代为神权文明,西周至春秋战国为礼乐文明。
秦统一巴蜀后,巴蜀文化逐步转型为秦汉文化的一支重要地域亚文化。
汉魏之际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隋唐五代为文学繁荣之地,佛教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巴蜀的科技在历史上很发达,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种植技术、盐井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天文学、数学、医学等。
地方特色显著。
四川主要属于巴蜀文化区,区域文化自成体系。
四川语言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织锦文化、盐文化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如四川方言、川戏、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文化品牌都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文化珍品荟萃。
四川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留下了一批珍贵稀有的高品味文化。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铜器、玉器和陶器都属文物精品。
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2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处,
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0余处,其他人文景点200多个。
川菜位居我国三大菜系之列,五粮液等川酒为国宴珍品,蒙顶茶、峨嵋毛峰等中国名茶享誉全国。
兼容多元文化。
四川文化虽不可避免地具有农业文明的封闭性和静态性,但它又明显地具有对外努力开拓的开放性。
除了境内本土的巴蜀文化和西部藏区文化外,只要跨出盆地,便与楚文化、秦陇文化、滇文化、夜郎文化、藏彝文化区域路途相接,促成了与四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渗透,形成巴蜀文化多元兼容开放的明显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还吸纳了西方节庆文化与饮食文化。
(五)杰出人才
徐僖、郑家奎、黄润秋3位科研人员近日荣获第三届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分别获得奖金50万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在国内创建和发展了高分子化学学科,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新思路,成功地创建了高分子性能化新技术,取得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郑家奎主持并完成了“水稻不育K型新质源的创新、研究与应用”,这一项目获得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他主持和参与完成的科技成果应用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37亿元,曾荣获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成都理工学院教授黄润秋先后承担了三峡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紫坪铺及黄龙——九寨机场等30余项水利水电、交通资源开发工程重大地质问题的研究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解决了四川省及西部地区大型工程建设中的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