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方法-积分方程

合集下载

积分方程

积分方程

积分号下含有未知函数的方程。

其中未知函数以线性形式出现的,称为线性积分方程;否则称为非线性积分方程。

积分方程起源于物理问题。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出现,促进了微分方程理论的迅速发展,然而对积分方程理论发展的影响却非如此。

1823年,N.H.阿贝尔在研究地球引力场中的一个质点下落轨迹问题时提出的一个方程,后人称之为阿贝尔方程,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积分方程,但是在较长的时期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积分方程”一词是 P.du B.雷蒙德于1888年首先提出的。

19世纪的最后两年,瑞典数学家(E.)I.弗雷德霍姆和意大利数学家V.沃尔泰拉开创了研究线性积分方程理论的先河。

从此,积分方程理论逐渐发展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

1899年,弗雷德霍姆在给他的老师(M.)G.米塔-列夫勒的信中,提出如下的方程, (1)式中φ(x)是未知函数;λ是参数,K(x,y)是在区域0 ≤x,y≤1上连续的已知函数;ψ(x)是在区间0≤x≤1上连续的已知函数。

并认为方程(1)的解可表为关于λ的两个整函数之商。

1900年,弗雷德霍姆在其论文中把(1)称为“积分方程”, 并初次建立了K(x,y)的行列式D(λ)和D(x,y,λ),证明了它们都是λ的整函数, 以及当λ是D(λ)的一个零点时, 则(1)的齐次方程φ有不恒等于零的解。

1903年,他又指出,若行列式D(1)≠0,则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函数φ(x)满足方程(1)(λ=1),此时φ(x)可表为从此,积分方程理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以下形式的积分方程, (2), (3), (4)分别称为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弗雷德霍姆积分方程,其中K(x,y)是在区域α≤x、y≤b 上连续的已知函数,称为方程的核;A(x)、ψ(x)都是在区间α≤x≤b上连续的已知函数,φ(x)是未知函数,λ是参数。

第一、二种弗雷德霍姆积分方程是第三种弗雷德霍姆积分方程的特殊情形。

但是,第一种方程与第二种方程却有本质上的区别。

积分微分方程

积分微分方程

用复化梯形公式计算积分1()f x dx ⎰,要把区间[0,1]一般要等分 41 份才能保证满足误差小于0.00005的要求(这里(2)()1fx ∞≤);如果知道(2)()0f x >,则用复化梯形公式计算积分1()f x dx ⎰此实际值 大 (大,小)。

在以10((),())()(),(),()[0,1]g x f x xf x g x dx f x g x C =∈⎰为内积的空间C[0,1]中,与非零常数正交的最高项系数为1的一次多项式是 23x -3. (15分)导出用Euler 法求解 (0)1y yy λ'=⎧⎨=⎩的公式, 并证明它收敛于初值问题的精确解解 Euler 公式 11,1,,,k k k x y y h y k n h nλ--=+==L -----------(5分)()()1011kk k y h y h y λλ-=+==+L ------------------- (10分) ()11(0)nnxn x y h e h n λλλ⎛⎫=+=+→→ ⎪⎝⎭若用复化梯形求积公式计算积分10xI e dx =⎰区间[0,1]应分 2129 等分,即要计算个 2130 点的函数值才能使截断误差不超过71102-⨯;若改用复化Simpson公式,要达到同样精度区间[0,1]应分12 等分,即要计算个 25 点的函数值1.用Romberg 法计算积分 232x e dx -⎰解 []02()()2b a T f a f b -=+= 9.219524346410430E-003 10221()222b a a b T T f -+=+= 5.574989241319070E-0031022243T T S -== 4.360144206288616E-00322T = 4.499817148069681E-00321122243T T S -== 4.141426*********E-003102221615S S C -== 4.126845266588636E-00332T = 4.220146327817699E-00332222243T T S -== 4.126922721067038E-0032112221615S S C -== 4.125955805783515E-003102226463C C R -== 4.125941687358037E-0032.用复合Simpson 公式计算积分 232x e dx -⎰ (n=5)解 44501()4()2()(),625k k h h b aS f a f a kh f a kh f b h ==⎡⎤-=++++++=⎢⎥⎣⎦∑∑5S =4.126352633630653 E-0033、 对于n+1个节点的插值求积公式0()()bnk k k af x dx A f x =≈∑⎰ 至少具有 n 次代数精度.4、 插值型求积公式0()()bn k k k af x dx A f x =≈∑⎰的求积系数之和0nk k A =∑=b-a5、 证明定积分近似计算的抛物线公式 ()()4()()22bab a a b f x dx f a f f b -+⎡⎤≈++⎢⎥⎣⎦⎰ 具有三次代数精度 证明 如果具有4阶导数,则()()4()()22bab a a b f x dx f a f f b -+⎡⎤-++⎢⎥⎣⎦⎰=)(f2880)a b ()4(5η-- (η∈[a,b])因此对不超过3次的多项式f(x)有()()4()()022bab a a b f x dx f a f f b -+⎡⎤-++=⎢⎥⎣⎦⎰ 即()()4()()22bab a a b f x dx f a f f b -+⎡⎤=++⎢⎥⎣⎦⎰精确成立,对任一4次的多项式f(x)有()()4()()22bab a a b f x dx f a f f b -+⎡⎤≠++⎢⎥⎣⎦⎰ 因此定积分近似计算的抛物线公式具有三次代数精度 或直接用定义证.6、 试确定常数A ,B ,C 和a ,使得数值积分公式22()()(0)()f x dx Af a Bf Cf a -≈-++⎰有尽可能高的代数精度。

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

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

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曲线积分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沿着曲线的函数积分。

在本文中,将介绍曲线积分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一、曲线积分的定义曲线积分可以分为第一类曲线积分和第二类曲线积分两种形式。

1. 第一类曲线积分设曲线C为参数方程r(t)=(x(t), y(t)), a≤t≤b,函数f(x, y)在C上有定义,则第一类曲线积分的定义为:∮C f(x, y) ds = ∫[a,b] f(x(t),y(t)) |r'(t)| dt其中,ds表示曲线C上的线元素,|r'(t)|表示r(t)的速度。

2. 第二类曲线积分设曲线C为参数方程r(t)=(x(t), y(t)), a≤t≤b,函数P(x, y)、Q(x, y)在C上有定义,则第二类曲线积分的定义为:∮C P dx + Q dy = ∫[a,b] [P(x(t), y(t)) x'(t) + Q(x(t), y(t)) y'(t)] dt其中,dx和dy表示曲线C上的x和y方向的线元素,x'(t)和y'(t)分别表示x(t)和y(t)对于t的导数。

二、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具体的曲线形式和函数形式有关。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曲线积分计算方法。

1. 直线积分如果曲线C为一条直线段,可以通过参数方程或直线段的斜率来计算曲线积分。

当曲线C为一条直线段时,可将曲线积分转化为定积分。

2. 圆弧积分如果曲线C为一条圆弧,可使用参数方程或极坐标方程来计算曲线积分。

对于圆弧积分,通常需要将曲线参数化,然后进行曲线积分的计算。

3. 闭合曲线积分如果曲线C为一条闭合曲线,即起点和终点重合,可以通过参数方程或极坐标方程来计算曲线积分。

在计算闭合曲线积分时,需要注意曲线方向的选择,通常选择沿着曲线的正向方向。

三、曲线积分的应用曲线积分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流量计算曲线积分可以用来计算流体通过曲线边界的流量。

数值积分方法求解积分方程

数值积分方法求解积分方程

数值积分方法求解积分方程y(x) = f(x) + λ∫K(x, t) y(t) dt其中y(x)是未知函数,f(x)是已知函数,K(x, t)是已知的积分核,λ是常数。

在许多科学领域,如物理、工程、经济等领域,积分方程是非常常见的。

由于积分方程的解通常难以获得解析解,因此需要使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数值积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积分法和迭代积分法。

直接积分法是将积分方程转化为一个代数方程,然后使用数值代数方法求解。

常用的直接积分法有Trapezoidal规则、Simpson规则和Newton-Cotes规则等。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将积分区间分割为若干个小区间,然后在每个小区间上使用适当的插值方法进行计算,最终将这些小区间上的积分结果累加起来得到整个积分方程的数值解。

迭代积分法则是通过将积分方程转化为一个迭代序列,最终得到连续逼近的解。

常见的迭代积分法有Picard迭代法、Newton离散法和倍迭代法等。

这些方法都要求原积分方程具有某些特定的性质,例如可微、紧收敛等。

在每次迭代中,通过逐步逼近不动点来计算解的近似值,直到达到所需的精度要求为止。

数值积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它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积分方程,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奇异和非奇异、特征值问题等。

此外,数值积分方法还可以通过适当选择插值和逼近方法来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

例如,在直接积分法中,可以采用高阶插值多项式来近似积分核,从而提高数值解的精度。

在实际求解中,选择合适的数值积分方法至关重要。

这涉及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数值方法的熟悉程度。

在选择数值积分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问题的特点、数值方法的精度和效率,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总之,数值积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求解积分方程的数学技术。

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积分问题。

通过选择合适的数值方法,可以获得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数值解,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的支持。

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曲线积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曲线积分是对曲线上的函数进行积分运算,计算曲线上某一物理量的总量。

曲线积分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曲线积分和第二类曲线积分。

1. 第一类曲线积分第一类曲线积分是对曲线上的标量函数进行积分,其计算方法如下:设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r(t)=(x(t), y(t), z(t)),其中a≤t≤b。

若函数f(x,y,z)在曲线C上连续,则第一类曲线积分的计算公式为:∫[a,b]f(x,y,z)ds=∫[a,b]f(x(t),y(t),z(t))√(x'(t)²+y'(t)²+z'(t)²)dt2. 第二类曲线积分第二类曲线积分是对曲线上的向量函数进行积分,其计算方法如下:设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r(t)=(x(t), y(t), z(t)),其中a≤t≤b。

若向量函数F(x,y,z)=(P(x,y,z), Q(x,y,z), R(x,y,z))在曲线C上连续,则第二类曲线积分的计算公式为:∫[a,b]F(x,y,z)·dr=∫[a,b][P(x(t),y(t),z(t))x'(t)+Q(x(t),y(t),z(t))y'(t)+R(x(t),y(t),z(t))z'(t)] dt二、曲线积分的应用曲线积分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曲线积分在电磁学和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1. 电磁学中的应用在电磁学中,曲线积分常用于计算电场和磁场的环路积分。

根据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通过计算曲线上的磁场和电场的环路积分来求解电流和电动势。

曲线积分在电磁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帮助我们理解电磁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2. 流体力学中的应用在流体力学中,曲线积分常用于计算流体的流量和力的做功。

计算电磁学中的积分方程法

计算电磁学中的积分方程法
① 所要求的精度; ② 计算矩阵元的难易程度; ③ 能够求逆的矩阵大小;
④ 良态矩阵[l]的可实现性(若矩阵的行列式值接近于零,则称为病态矩阵,在求逆
时容易引起很大的误差;反之,行列式值不接近于零者则称为良态矩阵)。 综上所述,矩量法的求解过程一般分为四步,如下: ① 将未知量展开成由基函数构成的级数; ② 选取合适的检验函数,与基函数内积; ③ 由内积构成矩阵方程; ④ 解矩阵方程,求得未知量。
精确 Lf ϕ(Lf )
误差
近似 Lf ϕ (Lf n )
投影 图 2-1 矩量法在函数空间的图形表示
ϕ (wm )
图中ϕ (Lf ) 表示 L 的值域,ϕ (Lf n ) 表示由 Lf n 张成的空间,ϕ (wm ) 表示由 wm 张成的 空间, wm 为我们选取的检验函数。
现将 ε (z) 的表示式两端与检验函数 wm 求内积,即两端的矢量在ϕ (wm ) 空间上的投影
函数 wm 时,应使它的某种组合能够逼近格林函数。
1.3 基函数与检验函数的选择
矩量法的求解原理是较简单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其效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 离散化程度、基函数和检验函数的选择、矩阵方程的求解过程,等等。其中,基函数和检验 函数的选择尤为重要。从理论上讲,有许多组函数可供选择,而实际上,只有少数的函数对 给定的问题是适当的。另外,基函数与检验函数可有多种组合方式,选择不同类型的组合,
假定两个函数 f1 和 f 2 以及两个任意常数 a1 和 a2 ,若下面的关系存在 L(a1 f1 + a2 f 2 ) = a1L( f1 ) + a2 L( f 2 )
则称 L 为线性算子。
在应用矩量法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求内积 < f , g > 的运算。现定义内积如下: 在希尔伯特空间 H 中两个元素 f 和 g 的内积是一个标量(实数或复数),记为 < f , g > ,

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及其应用

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及其应用

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及其应用积分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工程等各个领域。

然而,积分方程通常没有解析解,需要借助数值方法来求解。

本文将介绍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及其应用。

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格点法:将积分方程离散化为一组代数方程组,然后用数值方法求解代数方程组。

格点法是积分方程数值解法中最简单的方法,但精度不高。

•边界元法:将积分方程转化为一组边界积分方程,然后用数值方法求解边界积分方程。

边界元法比格点法精度更高,但计算量更大。

•谱法:将积分方程转化为一组谱方程,然后用数值方法求解谱方程。

谱法是一种高精度的积分方程数值解法,但计算量非常大。

积分方程的应用积分方程在科学和工程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磁学:积分方程可以用来求解电磁场问题,如天线设计、微波电路设计等。

•流体力学:积分方程可以用来求解流体力学问题,如流体流动、湍流、热传导等。

•固体力学:积分方程可以用来求解固体力学问题,如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等。

•化学工程:积分方程可以用来求解化学工程问题,如反应器设计、传质、传热等。

•生物学:积分方程可以用来求解生物学问题,如种群动态、流行病学、药物动力学等。

积分方程数值解法的发展前景积分方程数值解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积分方程数值解法的方法和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积分方程数值解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快速算法的开发:近年来,人们开发了许多快速算法来求解积分方程,如快速多极子算法、快速边界元算法、快速谱法等。

这些算法大大提高了积分方程数值解法的速度和效率。

•并行算法的开发:随着并行计算技术的兴起,人们也开发了许多并行算法来求解积分方程。

这些算法可以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和分布式计算资源,进一步提高积分方程数值解法的速度和效率。

•自适应算法的开发:自适应算法是一种根据积分方程的局部误差来调整计算精度的算法。

曲面的方程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

曲面的方程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

曲面的方程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曲面是三维空间中的二维对象,它的形状可以用方程来描述。

曲面方程的确定对于解决与曲面相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曲面积分作为计算曲面上各种物理量的数学工具,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曲面的方程表示方法以及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

一、曲面的方程表示方法曲面的方程表示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显式方程、参数方程和隐式方程。

1. 显式方程显式方程是指直接用坐标变量表示的方程,例如,一个球面的显式方程可以写作(x-a)²+(y-b)²+(z-c)²=r²,其中,(a,b,c)是球心坐标,r是球的半径。

2. 参数方程参数方程是将曲面上的点的坐标表示为参数的函数,例如,一个椭球面的参数方程可以写作x=acosθsinφ,y=bsinθsinφ,z=ccosφ,其中,a、b、c分别是椭球面在x、y、z轴上的半轴长度,θ和φ是参数。

3. 隐式方程隐式方程是用关系表达的方程,形式上不显式地表示每个坐标变量,例如,一个圆锥面的隐式方程可以写作x²+y²-z²=0。

二、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曲面积分是计算曲面上某个物理量的方法,常用于计算曲面上的质量、电荷、流量等。

根据计算的目的和问题的性质,曲面积分可分为第一型和第二型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第一型曲面积分,也称为曲面的标量场曲面积分,它的计算公式为∬_S f(x,y,z) dS,其中f(x,y,z)是曲面上的某个标量函数,dS是曲面上的面积元素。

计算第一型曲面积分的方法通常有两种:直接计算和参数化计算。

直接计算的方法是通过将曲面分割成微小面元,然后对每个微小面元进行积分求和。

参数化计算的方法是将曲面用参数方程表示,然后将曲面积分转化为参数积分来计算。

2. 第二型曲面积分第二型曲面积分,也称为向量场的曲面积分,它的计算公式为∬_S F·dS,其中F是曲面上的向量场,dS是曲面上的面积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前提下,
于是可得到欧拉法(9.2.1)的公式

, (9.2.3)
• 称为此方法的局部截断误差。
• 如果对方程(9.1.1)从Xn到X(n+1)积分,得
•.
(9.2.4)
• 右端积分用左矩形公式
近似,再yn以代替y(Xn),y(n+1)代替
y(X(n+1))也得到(9.2.1),局部截断误差也是(9.2.3).
测试代码
• #include<iostream> • #include<string> • #include <limits> • using namespace std;
• int main() •{ • cout << "type: \t\t" << "************size**************"<< endl; • cout << "bool: \t\t" << "所占字节数:" << sizeof(bool); • cout << "\t最大值:" << (numeric_limits<bool>::max)(); • cout << "\t\t最小值:" << (numeric_limits<bool>::min)() << endl; • ……………… • return 0; •}
• 这是通过三种平台进行的测试从而很好的为我们的编写程序需要的精度 经行了估计,其中我们不能发现其中有很多值是有区别的,比如long double的值在不同的平台上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ANSI C标准规定了 double变量存储为 IEEE 64 位(8 个字节)浮点数值,但并未规定long double的确切精度。所以对于不同平台可能有不同的实现。这样在 VC6.0上面的测试数据为第一个,可以看到最精确的应该为double。
到上一点P1,然后再从P1依方向场的方向推进

上一点P2,循此前进推出一条折线
(图9.1)。
• 一般地,设已做出该折线的顶点Pn,过
依方向场的方向再
推进到
,显然两个顶点Pn,P(nư.1)
• 这就是著名的欧拉(Euler)公式。若初值已知,则依公式
(9.2.1)可逐步算出
目录
• 一、 引言…………………………………… 3 • 二、 算法描述……………………………… 4 • 三、 试验及分析…………………………… 7 • 四、 自己的特色…………………………… 9 • 五、 总结…………………………………… 12 • 六、 程序清单……………………………… 13 •
一、引言
1、Euler method
• 我们知道,在XY平面上,微分方程(1.1)的解
称作它的积分曲
线。积分曲线上一点 的切线斜率等于函数
的值,如果按
函数
在XY平面上建立一个方向场,那么,积分曲线上每一点
的切线方向均与方向场在该点的方向相一致。
• 基于上述几何解释,我们从初始点
出发,先依方向场在该点
的方向推进


• 则当
时有
,这说明迭代过程(9.2.8)是收敛的.

三、实验及分析
• 一:测试例子

dy dx
x2 y
y(0) 1
• 设置长h=0.1,步数n=10。 • 运行环境:VC++6.0
1、Euler method
2、Backward Euler
3、Crank-Nicholson
四、自己的特色
要给出用已知信息
计算

递推公式。
• 首先,要对方程(9.1.1)离散化,建立求数值解的
递推公式。一类是计算 时只用到前一点的
值 ,称为单步法。另一类是用到 前面K
点的值
称为K步法。其次,要研究公式
的局部截断误差和阶,数值解 与精确解
的误差估计及收敛性,还有递推公式的计算稳定
性等问题。
二、算法描述

• 如果在(9.2.4)中右端积分用右矩形公式
近似,则得另一个公式

(9.2.5)
• 称为后退的欧拉法.

3、Crank-Nicholson
• 为得到比欧拉法精度高的计算公式,在等式(9.2.4)右端积分中若用梯形 求积公式近似,并用yn代替y(Xn),y(n+1)代替y(X(n+1)),则得
•,六、程序清单• 见文本文件“计算方法-积分方程”。•

2、Backward Euler

假设
,即顶点 Pn落在积分曲线
上,那么,按欧拉方
法做出的折线PnP(n+1)便是过点Pn的切线,从图形上看,这样定出的顶点
P(n+1)明显地偏离了原来的积分曲线,可见欧拉方法是相当粗糙的。
• 为了分析计算公式的精度,通常可用泰勒展开将
在Xn处展开,则有
•在 误差
• 3、改进了Euler公式

显示欧拉公式计算工作量小,但精度低。
向后欧拉法、Crank-Nicholson方法虽提高了精
度,但为隐式公式,需用迭代法求解,计算工作
量大。综合两者便可改进Euler公式。 先用Euler
公式求出一个初步的近似值 一y(n+1),称为预测
值,它的精度不高,再用Crank-Nicholson公式
• 科学技术中常常要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这类问题最简单的形式是本章将要着 重考察的一阶方程的初值问题

• • 我们知道,只要函数 • •
适当光滑,譬如关于满足Lipschitz条件 (9.1.3)
• 理论上就可以保证初值问题(9.1.1),(9.1.2)的解
存在并且唯一。
• 虽然求解常微分方程有各种各样的解析方法,但解析方法只能用来求解一些特殊类型 的方程,实际问题中归结出来的微分方程主要靠数值解法。
后,对算法的时间空间上面进行了优化,在这其中大家试着去做到如
何精确,做了许多超出课本上要就的测试,得出为什么越大误差会很
大,并且探求出是函数的原因。其次,有的同学提出了对经行两次运
算从而更加精确的确定其微分的值。大家除了课本从算法的优化和对
积分的认识上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 2、大家积极的参与到后期的报告活动中
对它校正一次,即迭代一次,求得y(n+1),称为
校正值。即得到改进的Euler公式:
• • 可以证明该公式的精度是二阶,这是一种显示方

• 实例: • 为改进:
改进后 从误差的分析看来截距误差减小了
五、总结
• 这次大家通过交流学到了很多,我将从以下几点经行说明
• 1、大家对算法经行了细致的研究
• 1、对算法经行了多个区间的比较并且分 析误差原因、
• 通过上面三个区间的比较之后我们发现在算法的区间在增大以后, 其误差会变的很大,经过我们组内的讨论,发现其函数的原函数 为一个指数函数为 exp(1.0*t*t*t/3.0);所以在增大区间的时候会出现 很大的误差。
• 2、对精度进行研究
• 在这次中,大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争先 恐后的去做报告PPT等任务,力求做的最好。在 即上三次的分工之后,我们这次决定再次相互的 交换一下工作。我们最终的程序或许没有解决我 们最初讨论出的问题,但是我想大家参与了就是 一种最大的收获。这次的分工是:由四位同学负 责修改程序,王男经行程序的测试和算法的描述 工作,彭、正写word文档,张、鹏负责制作PPT , 肖、旭写台上的细化工作。
• 所谓数值解法,就是寻求 y(x)在一系列离散节点

• 上的近似值 果不特别说明,总是假定
。相邻两个结点的间距
称为步长。今后如
为定数,这时节点为

• 初值问题(9.1.1),(9.1.2)的数值解法有个基本特点,
它们都采用取“步进式”,即求解过程顺着节点
的次序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描述这类算法,只

经过上三次的编写程序之后我们对各自的编程的特点和基本思路
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大家在交流的时候也是明显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同时对微分的认识也是加强了很多。对于这次的编程我们组提出了也
尽量做到时间和空间也精确读的最优化。于是大家在课下不仅仅是对
课本上的思想在程序经行了实现,而且在实现之后大家相互的交流之
(9.2.7)
• 称为梯形方法.
• 梯形方法是隐式单步法,可用迭代法求解.同后退的欧拉方法一样,仍 用欧拉方法提供迭代初值,则梯形法的迭代公式为


(9.2.8)
• 为了分析迭代过程的收敛性,将(9.2.7)式与(9.2.8)相减,得


• 于是有
•,
• 式中L为对 满足Lipschitz常数,如果选取h充分小,使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