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害含水层富水性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水害含水层富水性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本文阐述了含水层富水性定量评价在煤矿防治水中的重要性和传统评价方法缺陷的水文机理,推出可解决含水层非均一性和单孔钻探偶然性问题的评价计算方法,并以一个矿区水文地质补勘为例,介绍了有效获取定量评价所需水文资料的现场勘测方法。

在华北地区,石炭、二迭系薄层灰岩及砂岩常构成开采煤层的顶板或底板充水含水层,当层间距较小时,厚层奥灰则构成开采煤层的底板突水威胁含水层,对这些水害含水层富水性的定量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它关系到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复杂程度,矿井(含基建井筒)排水能力和抗灾备用排水能力的设计,疏排水措施的经济评价,水害防治基本方法,甚至煤层开采方法的选择与确定。因此,对富水性定量评价合理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方法需建立在合理的水理分析基础上。 1. 传统方法的缺陷

在传统勘探中通常用“钻孔单位涌水量”来定量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但这是含水层富水性的一种定性评价方法,而不是定量评价手段。

砂岩和灰岩是非孔隙型的裂隙类含水层,裂隙含水层既存在块段的不均一性(分富水区和非富水区),又存在微观的不均一性(有大裂隙和小裂隙)。钻探是点式勘探,因此存在偶然性。一个钻孔打到的可能是大裂隙,也可能是小裂隙或无裂隙,这完全是偶然的(设想一下,如果钻孔截面积有工作面大,那么就没有这种偶然性了)。同一地点不同钻孔的水文探测结果常很不同,揭露大含水裂隙的钻孔,抽水量大,钻孔水位降小,单位涌水量就大,揭露小者水量小而降深大,则单位涌水量小。这种揭露小裂隙出现的现象称为瓶颈效应。单个钻孔所揭露裂隙与含水层裂隙系统的关系,好比一个测点附加电阻与电阻网的关系,虽是同一个电阻网,但附加电阻不同,测点的电压和电流量就不同。瓶颈效应的机理可用图式说明。图b 中A 代表概化的含水层,即一含水裂隙系统,b 为连通抽水孔C 与含水层A 的裂隙。裂隙b 渗流阻力为ρ,水头降Q s b ρ=∆。含水层水头降为s A ,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q A 。传统方法计算出的C 孔单位涌水量为q ,则有

A

A A b q s Q Q s s Q s Q q 11

+=+=+∆==

ρρ

① — 大裂隙 ② — 小裂隙 ③ — 微裂隙

④ — 无裂隙 图1 裂隙含水层瓶颈效应机理图

钻孔所揭露裂隙的渗流阻力ρ是随机的,当ρ→0(大裂隙)时,q→q A ,当ρ很大(微裂隙)时q→0。这就是说,传统方法计算q 的结果(大小)是随机的。因此应得出的结论是,将抽水孔水位误视为含水层水位的单孔单位涌水量法不具备定量评价的本质。裂隙b 的渗流阻力ρ称为瓶颈阻力。

2. 解决瓶颈效应(裂隙含水层微观非均一性和钻探偶然性)问题的方法 有:1)简单方法——单孔非稳定流法

非稳定流法可以排除瓶颈因素。原理如下:

在稳定流中,不存在时间因素,因此是用降深的定值进行计算的。在非稳定流中,降深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是用降深变量进行计算的,形象地说,是用降深曲线的特征求参的。

上图中含水层A 之水头降深公式

)(4u W T Q s A π=,Tt

S

r u 42=

如果有瓶颈裂隙b ,b 的水位降(水头损失)有ρα=∆sb ,则抽水孔C 降深有 ()b c s u W T Q s ∆+=π4

在定流量放水中Q 不变,因此△s b 为常数。分别用s A (t)和s C (t)数据作降深曲线,曲线形状一样,仅在坐标中的高度不同,用非稳定流方法(如配线法)计算参数结果相同。

进一步用数学论证:

对s C (t)求导,获抽水孔水位降速公式

⎥⎦

⎤⎢⎣⎡∆+-∂∂=∂∂⎰

-u

b u

s du u e T

Q H t t H π40

t u

du u e T Q s H du d U u b ∂∂⎥⎦

⎤⎢⎣

⎡-∆+=⎰∞

-π40 即

Tt

S

r e t

T Q t H 421

4-

∙=∂∂π =

u

e t

T Q -∙14π 此式可求参,但无瓶颈效应(△s b ),证明成立。 2)较好方法——双孔法

在放水孔附近施工一观测孔,在抽水状态下,所测抽水孔水位代表的是抽水孔孔内水位,而非孔壁外含水层水位,但观测孔水位基本代表含水层水位,这样利用观测孔水位资料,既可用稳定方法,也可用非稳定流方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3)最佳方法——群孔抽水试验或放水试验

群孔试验是在观测孔系统下进行的,观测孔系统由远近不同,方向各异,甚至是上、下不同含水层的钻孔组成,因此不存在瓶颈效应(不采用抽水孔稳定水位资料)。群孔试验不仅能克服含水层的非均一性和单孔钻探的偶然性问题,而且能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提供有用信息。

上述3种方法算得含水层导水系数,可直接应用于含水层富水性的定量评价,也可用反算方法求得抽水钻孔孔壁含水层的水位降,从而获取能代表含水层富水性的单位涌水量(降深10m ,孔径91mm )。

3. 解决坐标距离与水力距离不一致问题的导水系数T 的计算方法

与孔隙含水层不同,在基岩裂隙含水层中存在孔间坐标距离与水力距离不一致的现象。有时放(抽)水试验,远孔降深大于近孔,即使它们在同一方向线上。例如一个矿区一次放水试验,15灰2号孔放水,相距67m 的1号孔降深为13m ,相距118m 的3号孔降深达到23.5m (图1)。排除各相异性因素,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是含水裂隙有直通和绕行的差异,即孔间坐标距离与水力距离不相一致,这对裂隙或溶裂含水层说来应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是有明显和不明显之区别。出现水位降倒置情况就无法用稳定流公式计算参数,但下面的非稳定流方法是可以的。

承压完整井径向流有非稳定流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