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脂代谢病(瘅浊)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从调节脂代谢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从调节脂代谢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从调节脂代谢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张宝霞;饶克瑯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3(33)12
【摘要】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并逐渐在临床上受到关注。

糖尿病患者在慢性肾损伤时常伴有脂代谢异常,而高脂血症又可引起肾损害,除肾小球损伤外,在小管间质损伤中也起一定程度的作用,脂代谢紊乱与DN在病因病机上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运用中医诊疗方法从调节脂代谢入手,以期为D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页数】2页(P2060-2061)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脂代谢;血脂代谢
【作者】张宝霞;饶克瑯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江西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三七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李易;叶曦
2.糖尿病肾病脂代谢异常的调节 [J], 王秋月;单忠艳
3.肿瘤脂代谢异常和脂代谢调节治疗 [J], 缪明永;石汉平
4.肿瘤脂代谢异常和脂代谢调节治疗 [J], 缪明永;石汉平;
5.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脂代谢紊乱的探讨 [J], 吴燕; 杨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瘅降浊方联合针刺改善2型糖尿病r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分析

消瘅降浊方联合针刺改善2型糖尿病r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分析

消瘅降浊方联合针刺改善2型糖尿病r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
分析
黎传宝;万兴富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8(031)007
【摘要】目的:观察消瘅降浊方联合针刺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T2DM的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药组,均为60例.西药组予以基础西医治疗,针药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消瘅降浊方及针刺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糖脂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针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针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消瘅降浊方联合针刺能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相关.
【总页数】3页(P985-987)
【作者】黎传宝;万兴富
【作者单位】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 571400;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 57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降浊化瘀合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J], 彭继升;杨晋翔;高彦彬
2.用消瘅降浊方与针刺法对2型糖尿病伴糖脂代谢紊乱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J], 袁媛
3.和胃化痰降浊方联合针刺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J], 于立友; 王志栋; 吕占强; 李雪英; 王艳君
4.消瘅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J], 张德贵;贺建丽;王富珍;李喜平;秦海金
5.消瘅方治疗2型糖尿病50例 [J], 郭湘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2.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中医临床路径

52.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中医临床路径

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住院患者。

一、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脂代谢异常(ICD-10编码:E14.6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临床常见证候:气滞痰阻证脾虚湿浊证浊毒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脂代谢异常。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本病患者可表现为形体肥胖、胸闷脘痞或伴头晕、头痛、倦怠乏力、舌质暗或淡暗、苔白或浊腻、脉濡细或滑。

注意观察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兴奋试验和/或C肽释放试验、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0时、凌晨3时等时间点的血糖)、血细胞分析、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凝血功能、D-D二聚体、血同型半胱氨酸、免疫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白蛋白定量、心脏彩超、上腹部彩超、双下肢动脉彩超、颈动脉彩超、泌尿彩超、胸部正侧位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粘度、胰岛细胞抗体三项、胰高血糖素、动态血糖监测、神经电图、PPG指、趾动脉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等。

糖脂代谢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糖脂代谢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糖脂代谢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作者:黄婧文郭姣来源:《世界中医药》2019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糖脂代谢相关疾病文献的证候分布规律,归纳临床常见证型及证候要素,进一步阐释病因病机。

方法:检索CNKI(中国知网)2006—2016年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糖脂代谢相关疾病构成的主要证型分别为气滞痰浊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占所有证型比例的7533%;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湿、瘀、阴虚、热、气虚、阳虚,占病性证素比例的901%;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脾、肾,占病位证素比例的84%,其中与肝相关的证候最多,为30%。

结论:糖脂代谢相关疾病证候类型以气滞痰浊证最多见,其次为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夹杂,主要以气滞、痰、湿、阴虚、热为主;主要病位依次为肝、脾、肾。

关键词糖脂代谢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文献研究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01.001糖脂代谢病(Glucolipid Metabolic Disorders,GLMD)是指一种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由遗传、环境、精神等多种因素参与的疾病,以神经内分泌失调、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肠道菌群失调为核心病理,以高血糖、血脂失调、非酒精性脂肪肝、超重、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单一或合并出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需要综合一体化治疗[1]。

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糖脂代谢病患者的早期防治,控制和减少并发症[2]。

目前国内外对于糖脂代谢病的指标多以西医生化检查为主,结合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通过分析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文献证候分布规律,总结出糖脂代谢病临床常见的基本证型及证候要素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其病因病机;以期为糖脂代谢病的临床证型诊断提供更多客观资料。

1资料与方法按照严格的文献研究方法,检索CNKI(中国知网)2006—2016年糖脂代谢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包括中医及中西医2个研究领域,并对所检索出的文献进行阅读筛查,整理归类和统计分析。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 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析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

方法:取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76例展开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前后分别实施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较低,治疗总有效率97.4%较高(P<0.05)。

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时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改善各项指标,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疗效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容易发病,很多患者存在糖脂异常,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动脉粥样硬化。

通常而言,人体脂代谢处于20%左右,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率60%以上。

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一旦患者糖脂代谢产生异常,容易致使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

所以,对于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临床需多加关注。

为有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控制,现对收治的部分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其和纯西医治疗的差异。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日期:2019年2月-2020年12月;对象: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最小年岁37岁,最大年岁76岁,均值57岁;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最小年岁35岁,最大年岁77岁,均值56岁;两组患者资料信息均衡(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

①饮食指导。

按照患者疾病症状科学搭配膳食,控制患者合理摄取脂肪、碳水化合物,结合患者病情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②西药治疗。

药物的选择需按患者病情为依据,剂量由小变大,记录实际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并发高脂血症者可添加辛伐他汀钙治疗,用药剂量每片10mg,睡前服用。

选择阿托伐他汀钙,药物剂量每片10mg,睡前口服。

降糖效果不理想者,为其皮下注射胰岛素,按照患者实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

论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中医诊疗标准

论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中医诊疗标准

论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中医诊疗标准摘要:糖尿病性脂代谢紊乱主要是指在高血糖的同时,伴有血甘油三脂(TG)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并伴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种状态。

近年来,许多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冠心病(CHD)的发病危险为非糖尿病人群的3-4倍,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糖尿病患者死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约占75%;而降低LDL-C和TG水平和/或升高HDL-C水平,可减少CHD事件的发生。

密切关注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并及时加以干预,对于延缓和控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中医诊疗;标准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目前认为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脂代谢紊乱表现为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和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LDL-C)的增多水平升高,以高TG、低HDL-C为标志的脂代谢异常常伴胰岛素抵抗,其中TG水平显著增高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脂质代谢紊乱。

中医认为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属于消渴范畴,现将近几年来中医相关研究综述如下:2 诊断标准2.1 病史有糖尿病病史。

2.2 症状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一般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可表现为形体肥胖、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伴头晕、头痛、舌质暗或暗淡、苔白、脉濡细或滑。

合并冠心病可出现胸痛、胸闷憋气、心悸等症状。

2.3 体征本病早期无明显体征或仅见形体丰腴,后可逐渐出现血糖或(和)血压升高,体质指数升高等。

2.4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参照《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初稿)》证候病情分级,轻、中、重度以证候涵盖总分的1/3比例分级。

2.5 理化检查血脂合适水平分层标准,参照中国卫生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3 治疗方法3.1 基础治疗3.1.1 饮食低脂饮食脂肪供热比应低于总热量的25%,蛋白供热比为10%-15%,碳水化合物供热比为50%-60%。

瘅浊与糖脂代谢病

瘅浊与糖脂代谢病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530102);粤港联合糖脂代谢病诊断生物标志物研发创新平台(2017B050504005)作者简介:李敏谦(1992.0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防治代谢性疾病,E-mail :214663806@ 通信作者:郭姣(1961.11—),女,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糖脂代谢病,E-mail :gyguoyz@ 瘅浊与糖脂代谢病李敏谦1,3林育2项磊2,3朴胜华1,2朱青1,2郭姣1,2(1广东药科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广州,510006;2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广州,510006;3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510080)摘要糖脂代谢病(GLMD )是表现为高血糖、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等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定的中医病名。

本文基于中医疾病命名常用方法,从GLMD 的临床症状、病情、病因、病位、病机、病性6个方面对其中医命名进行逐一解析。

最终,根据文献资料与临床实践情况,从病机与病性相结合角度,将GLMD 命名为“瘅浊”,既能涵盖疾病内涵,又能同时反映疾病病机、病性等特点。

“瘅”主要指“热”“湿热”“劳病”,瘅之为患可损伤全身多个脏腑,包括脾瘅、胃瘅、肾瘅、胆瘅、心瘅、消瘅、肝(胆)瘅等;“浊”指湿、痰、瘀、毒等病理之浊,现代医学糖、脂代谢紊乱的病理变化及其产物如高血糖、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超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均可归属于“瘅浊”的范畴。

“瘅浊”规范了GLMD 中医病名及疾病范畴,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疾病理论体系,为整体认识和一体化防控糖脂代谢性疾病提供了中医理论基础。

关键词“瘅浊”;糖脂代谢病;中医病名;糖脂代谢紊乱Dan-Zhuo and Glucolipid Metabolic DisordersLi Minqian1,3,Lin Yu 2,Xiang Lei 2,3,Piao Shenghua 1,2,Zhu Qing 1,2,Guo Jiao 1,2(1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China ;2Guangdong Metabolic Disease Research Center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006,China ;3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China )AbstractGlucolipid Metabolic Disorders (GLMD )is one disease which clinical feature manifest itself as one or more of thesekinds of diseases such as hyperglycemia ,dyslipidemia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overweight ,hypertension ,athero-sclerotic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ith complex pathogenesi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name of GLMD has not been defined.Based on the common methods denominating a disease of TC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LMD denom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from six aspects :symptoms ,conditions ,etiology ,location of the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the nature of disease.On the grounds of literatur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nature of dis-ease ,the denomination of GLMD as Dan-Zhuo enables to not only cover its connotation but also reveals its characteristics.“Dan ”refers to “Heat ”,“Dampness-heat ”,“Consumptive disease ”,include “Spleen-Dan ”,“Stomach-Dan ”,“Kidney-Dan ”,“Gallblad-der-Dan ”,“Heart-Dan ”and “Wasting-Dan ”.“Zhuo ”refers to dampness ,phlegm ,stasisand toxin and so on.Diseases like hyper-glycemia ,hyperlipidemia ,NAFLD ,overweight ,hypertension ,atherosclerotic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so 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pathological "Dan-Zhuo"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denomination of “Dan-Zhuo ”regulates category of the na-ming and disease of TCM in GLMD ,also enriches and develop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CM diseases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CM understanding and integration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LMD.Key WordsDan-Zhuo ;Glucolipid Metabolic Disorders ;TCM disease name ;Gluco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中图分类号:R228;R259;R589.2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19.03.025糖脂代谢相关疾病包括高血糖、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周雷;杨宁【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MS患者108例,并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片降糖、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利湿化浊汤治疗,1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的变化,并计算平均体重指数(BMI)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DL-C较治疗前升高,BMI、TC、TG、LDL-C及FPG、2 hPG、HbA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HDL-C显高于对照组,BMI、TC、TG、LDL-C及FPG、2 hPG、HbAlc均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MS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降低BMI.【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8(013)003【总页数】4页(P648-650,654)【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血脂;血糖;健脾利湿化浊汤【作者】周雷;杨宁【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4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属于多种疾病和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聚集型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型肥胖、糖脂代谢紊乱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等,且随着病情的持续恶化,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2]。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体力活动减少,并在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下,M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西医常采用调脂、降压等常规治疗,但部分患者仍未达到理想疗效[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与标准
世界中医药 2019 年 3 月第 14 卷第 3 期
·771·
糖脂代谢病( 瘅浊) 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lucolipid Metabolic Disorders ( Dan-Zhuo) with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代谢病专业委员会
本《规范》参与起草人及审阅专家( 按姓氏拼音 排序) :
中国: 别晓东、曹纬国、陈筑红、成福春、邓奕辉、 段玉红、范冠杰、范中农、傅南琳、高思华、高月、龚燕 冰、何兴祥、胡义扬、焦振山、金玲、金世明、康学东、 匡海学、李国标、李惠林、李乐愚、李显筑、李应东、林 忠伟、林灼锋、刘建平、刘毅、刘中勇、马毅、朴春丽、 朴胜华、荣向路、史大卓、宋宗良、孙慧琳、万海同、王 建伟、魏军平、温伟波、吴君、吴宗贵、夏文豪、项磊、 徐海波、徐霞、徐艳秋、杨洁红、杨钦河、杨晓晖、杨宇 峰、杨震、姚文兵、叶得伟、依秋霞、于心同、余细勇、 曾智桓、战丽彬、张广德、张剑勇、张清华、张述耀、张 腾、周强、周万兴、朱青、朱章志
医科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健康研究院、澳大利亚中医 药学会、欧盟针灸学院( 比利时) 、美国雅诚健康公 司、美国德州奥斯汀中医学院、范德堡大学整合医学 中心( 美国) 、美国圣约翰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大学 李嘉诚医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 永康制药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郭姣、张声生、雷燕、陆 付耳、谢春光、方朝晖、陶军、刘浩怡( 美国) 、Subrata Chakrabarti( 加拿大)
引言 糖脂代谢性疾病包括血糖异常、血脂异常、非酒 精性脂肪性肝病、超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脑血管病等,其发病率居高不下,是世界性难题。 2017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 (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 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 20 ~ 79 岁成人糖尿病患率为 8. 8% ,患者数约 4. 25 亿,中国 糖尿病患者人数达 1. 14 亿,位居全球第一。此外, 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重、高血压等患 病率也是居高不下,并逐年升高,共同威胁着人类的 健康。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逐渐关注到合病或并病 的情况在糖脂代谢性疾病中的危害。2008 年郭姣 教授团队 首 次 针 对 高 脂 血 症 患 者 合 病 情 况 展 开 调 查,结果显示高脂血症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 病占 84. 2% 。2010—2012 年“3B 研究”显示,2 型糖 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中 1 种或 2 种的占 72% 。 与单纯 2 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高 6 倍。而且, 研究已证实,糖尿病、血脂异常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病合病会极大增加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 管并发症风险。 以上研究说明,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高血 压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常合病或并病,且 相互影响,密切相关,而目前针对糖脂代谢性疾病多 采用分科单病诊治的策略,血糖、血脂、血压等综合 达标率较低。因此,需要对糖脂代谢性疾病进行综 合一体化认识和防控,提高糖脂代谢性疾病综合防 控水平。 基于此,广东药科大学郭姣教授率先提出“糖脂 代谢病( 瘅浊) ”的概念,并开展系列研究,得到国内 外同行广泛认可,于 2015 年岭南代谢病国际论坛主 导形成糖 脂 代 谢 病“广 州 共 识 ”。 鉴 于 目 前 尚 缺 乏 糖脂代谢病综合防控的相关标准,为进一步规范糖 脂代谢病中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为临床实践提供 中西医药治疗策略与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糖脂代谢病( 瘅浊) 的定义、病 因病机、诊断标准、辨证论治及综合防控措施的基本 要求。本《规 范 》适 用 于 各 级 医 疗 及 科 研 机 构 从 事
Specialty Committee of Metabolic Diseases of WFCMS
中图分类号: R228; R259; R589. 2; R19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 / j. issn. 1673 - 7202. 2019. 03. 052
前言 《糖脂代谢病 ( 瘅 浊) 中 西 医 结 合 诊 疗 技 术 规 范》( 以下简称“本《规范》”) 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 利。本《规 范 》的 发 布 机 构 不 承 担 识 别 这 些 专 利 的 责任。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单位: 广东药科大学,首 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华 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UniMed Center ( 美 国) ,Western University ( 加 拿大) 。 本《规范》参与起草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 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 东直门医院、北京老年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复旦 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 学附属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 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医科 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省中医 药科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中医院、暨南大 学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 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欧洲经方中医学会( 德国) 、 山东省立医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陕西中医 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 附属肿瘤 医 院、上 海 市 中 医 药 研 究 院、上 海 长 征 医 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 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 院、温州医科大学、云南省中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 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郑州大学、军事 科学院、中 国 药 科 大 学、中 国 中 医 科 学 院 广 安 门 医 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山市中医院、重庆
中国香港: 冯奕斌、林煌權、倪世明、牛毅、徐爱 民、朱翠凤
美国: 陈哲生、何玉信、李子洪、刘浩怡、朱崇兵 澳大利亚: 李育浩、郑建华 比利时: 陶丽玲 加拿大: Subrata Chakrabarti 德国: 李枫 本《规范 》的 起 草 程 序 遵 守 了 世 界 中 医 药 学 会
通信作者: 郭姣( 1961. 11—) ,女,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糖脂代谢病,E-mail: gyguoyz@ 163. com
·772·
WORLD CHINESE MEDICINE March. 2019,Vol. 14,No. 3
联合会发布的 SCM 0001-2009《标准制定和发布工 作规范》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处发布的世 界中联秘发 2011 ( 20 号) 文件《世界中联各专业委 员会专业技术标准制定实施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