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生态学基础习题

生态学基础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生态学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2.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谁提出并定义的[]。
A.E.Haeckel B.E.P.Odum C.A.G.Tansley D.Darwin3.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4.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有机个体5.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圈B.群落C.种群D.景观单元6.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7.臭氧层破坏属于[]。
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 以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9.生态学是研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A.动物与植物B.人类与环境C.有机环境与无机环境D.生物与环境三、填空题1.生态学是研究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提出并定义的。
3.种群生态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
4.群落生态学以为研究对象。
5.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的结构、功能、动态与演替。
6.全球生态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
7.生态学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可分为分子一—基因一—个体——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景观一—生物圈。
8.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组织层次,生态学分化出了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等。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开展规律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假设干组成局部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构造、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1 生态学的开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答:生态学100多年的开展经历了5个阶段:〔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
生态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
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
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
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
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
(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
(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
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
(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习题集》-公选课分析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个选项是2007年召开的第18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主题( C )A边缘的生态恢复B生态恢复的全球性挑战C变化世界中的生态恢复2、哪个是国际生态学学会提出的定义()A 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B 强调恢复到干扰前的理想状态C 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及原因D 生态学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 3、国内外学者对恢复生态学及生态恢复定义不包括那个观点()A 强调恢复到干扰前的理想状态B 强调其应用生态学过程C 生态整合性恢复D 生态学恢复设计二、判断题1、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学退化的结果与原因、退化生态学系统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
()2、中国恢复生态学学会成立,标志着恢复生态学学科已经形成。
()三、填空题1、恢复生态学属于________的一个分支。
2、1985年,________成立,标志着恢复生态学学科已经形成。
1996年,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在________召开。
3、恢复生态学学科是以社会现实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并以________为主要目的。
4、生态恢复的过程和机理研究,必须从不同的________上来进行,从宏观的________到微观的________,生态恢复的技术也从宏观的________到微观的________。
5、如何进行综合整治、防止土壤退化、恢复和重建退化资源、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键。
6、恢复生态学学科的主要应用特征是________。
7、生态恢复实践必须遵循________,必须应用________来指导生态恢复实践,而________将是成功进行生态恢复的基础。
8、2000年召开的第12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主题是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恢复生态学第二章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机制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类型()A 裸地B 荒漠化地C 盐碱地D 垃圾堆放场2、俗称的工业三废不包括() A 废油 B 废水 C 废气 D 废渣二、判断题1、破坏是干扰的极端类型。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作者:日期:《生态学概论》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2、可持续发展二、问答题1、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2、论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填空题1、当前生态学发展的主流是研究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组成、属性、结构、功能、生态过程及调控。
2、在全球变化中,目前比较严峻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及等生态问题。
3、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的状态。
第二章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系统2、生态系统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论述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填空题1、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是一种,既有各组分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2、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构成一个功能整体。
3、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三大功能类群生物。
4、按照人类干扰的方式和程度,生态系统可分为、和。
5、生态系统健康不仅是指的健康,而且还包括的健康和健康。
6、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2、生态作用3、生态适应4、生态幅5、胁迫6、生态位7、阳性植物8、阴性植物9、耐阴植物10、生活型11、生态型12、光周期二、问答题1、主要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最小因子的区别?2、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3、三基点温度与积温的生态学意义?4、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5、以沙漠植物为例,论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三、填空题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生态因子分为、_、、及__5_类。
2、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主要表现为环境因子对生物的、生物对环境的和生物对环境的三种形式。
普通生态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biosphere)2生态学(ecology)二问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2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4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5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6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7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参考题)第二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一名词解释1系统(system)2生态系统(ecosystem)3食物链(food chain)4食物网(food web)5营养级(triphic level)6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7能量流动图(energy flow diagram)8生态平衡9生态危机10反馈(feedback)二问答题1从负反馈调节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2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有哪些类型?3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基本功能4为什么说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5简述系统的概念与系统特征6简述生态系统概念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7简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表示方法与评价8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平衡的标志9简述生态危机的概念与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10(讨论)根据生态系统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西部大开发,环境保护要先行第三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一名词解释1物质循环(cycle of material)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ycle of bioecochemistry)3周转率(turnover rates)4生物放大作用5库区(pools)二论述题1简述物质循环的一般模式;2全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模式图及特点;3C-循环模式图及其特点;4N-循环模式图及特点;5论述有毒物质的循环及生态危害;第四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名词解释1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ies)2初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3次级生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4生物量(biomass)二简答与论述题1用势力学定律解释生态系统的有序性。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环境生态学习题二OO九年第一章绪论一、学习指导(一)概念与原理本章应掌握的概念有:环境问题、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更新消亡等。
基本原理有: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环境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伴生”产物。
(二)中心内容本章中心内容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人类社会发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二部分是环境问题产生及其带来的启示;第三部分主要概括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
(三)学习方法本章概括介绍了该学科产生的背景和渊源,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学习时须参阅其他教材或课外资料。
学习中要尽可能联系当地环境问题的实际,开展必要的课外调查,注意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练习题(一)填空题1.人类在自身进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2.在原始文明阶段,人类尚属于。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
3.原始人类的能力极其有限,其行为对没有影响。
4.农业文明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5.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已由,进化为地方性的农户、牧民或城市居民,成为。
6.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
7.工业文明时期,是这一阶段的新的问题。
它与构成了这一时期环境的突出问题。
8.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及大范围的生态破坏已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9.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
110.维护,改善,使两者间得到协调发展,是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
(二)简答题1.什么叫环境问题?2.为什么说环境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伴生”产物?3.环境生态学的涵义是什么?4.环境生态学有哪些研究方法?5.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三)论述题1.阐述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2.阐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全球性环境问题一、学习指导(一)概念与原理本章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有:酸雨、荒漠化、温室效应;应掌握的原理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形成的原因。
(二)中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及生物多样性锐减和土壤荒漠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章节练习题(含解析)

学习攻略—收藏助考锦囊系统复习资料汇编考试复习重点推荐资料百炼成金模拟考试汇编阶段复习重点难点梳理适应性全真模拟考试卷考前高效率过关手册集高效率刷题好资料分享学霸上岸重点笔记总结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助:逢考必胜高分稳过第 1 页,共 42 页2/25生态学章节习题第一章绪论(15个)一、单选1.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A. 生物群落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个体生态学。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A. 六个时期B. 五个时期C. 四个时期D. 三个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的发展分为: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3.生态学学派分化是在()A.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B.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C.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D. 现代生态学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生态学的巩固时期出现了多个研究重点不同的学派。
在植物生态学方面,英美学派的主要成就是关于群落的动态演替和演替顶极学说,该学说侧重于动态生态研究;法瑞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对群落结构的研究,即侧重于静态生态研究;北欧学派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瓦尔明(E.Warming)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工作;苏联学派则主要在生物地理群落(近似于生态系统)研究方面卓有成效。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第 2 页,共 42 页2/254.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 生物个体B. 生物种群C. 生物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5.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A. 生物组织层次B. 生物类群C. 生境类型D. 应用领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根据组织层次分类: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又叫生物圈生态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罗羽净)
一、什么是生态学(Ecology)
二、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四、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五、生态研究的方法论
六、如何学习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重点)
1.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它包括岩圈(lithosphere)的上层、全部水圈(hydrosphere)和大气圈(atmosphere)的下层。
2.生态学(Ecology):在一定意义上说,生态学实际上是一门特殊的关系学,即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Haeckel:研究生物体及其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较宽泛,生物体及周围环境的范围不明确。
克什卡洛夫:研究生物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
评价:该定义侧重生物方面,没有讲出生态本身的特点。
Krebs: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相互作用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较为准确,但不好理解。
Odum: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侧重生态系统方面,较宏观抽象。
马世骏: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立足于环境与生命两系统间的关系,很好的把握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方向。
2.列出我国5位著名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答:孙儒泳:他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
马世骏:提出和建立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等重大理论,为中国生态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在70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论点。
徐晓白:从事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研究,开辟了环境化学新的学科领域,她还建议对生物危害的阈值,提出了生态调控对策,为阻断及防治相应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它对国家环保决策部门、环境监理部门等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冯宗炜:我国酸雨研究奠基人之一,定量提出了我国南方10省市酸雨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危害损失和重酸雨区受害森林恢复配套技术。
蒋有绪: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森林调查技术的发展和规范化,首次为我国复杂地理条件下建立了统一的森林群落分类系统,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其网络化、规范化的奠基人。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生态学迅猛发展,说明其社会背景。
在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
研究手段更新;
研究范围的拓展,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拓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
目前研究的热点是:
1、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全球变化生态学效应及其对策;
3、可持续发展。
具体: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生态学的研究层次已囊括了分子、基因、个体直到整个生物圈。
(1)国际生物学计划(IBP)
(2)人与生物圈计划(MAB)
(3)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4)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
(5)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
研究手段的更新:自计电子仪、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计算机、高精度分析测定技术、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发展为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研究范围的拓展:结合人类活动对生态过程的影响,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
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在带来繁荣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人口、资源和气候异常等问题。
4.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重点)
按组织层次划分:
个体生态学: 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
种群生态学: 多度和种群动态。
群落生态学: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
生态系统生态学: 能流、食物网和营养循环。
5.从生态学发展简史入手,谈谈你对该学科的总体认识。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认识:生态学发展史证明它是密切结合人类实践,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态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相互融合。
同时,在这种融合的过程中,又诞生了与生态学相关的其他学科。
正是在这种不断扩展下,生态学才能迅猛地发展,不断地进步。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生态学(Ecology)
二、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四、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五、生态研究的方法论
六、如何学习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圈(Biosphere)
2.生态学(Ecology)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2.列出我国5位著名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生态学迅猛发展,说明其社会背景。
4.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5.从生态学发展简史入手,谈谈你对该学科的总体认识。
第二章
1. 因子的替代作用(factor substitution)
2. 生态价(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or ecological valence)
3.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4. 最小因子律(law of minimum )
5. 阿伦规律(Allen’s law)
6. 小气候(microclimate)
7.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8.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city)
9.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10. 适应(adaptation)
11. 贝格曼定律(Bergman’s law)
12. 驯化(acclimation and accimatization)
13. 极端温度(extreme temperature)
14. 代谢水(metabolic water)
15. 等渗动物(isosmotic animal)
16. 外温动物(ectotherms)
17. 过冷现象(supercooling)
18. 滞育(diapause)*
19. 因子补偿作用(factor compensation)*
20. 临界光周期(critical photoperiod)*
21. 长日照生物
1. 试述光与动物密切有关的几种生物节律,并简述其生态适应意义。
2. 简述陆栖动物的保水机制。
(简述陆生动物在水代谢方面的适应性特征。
)
3. 简述耐受性定律及其补充原理。
*
4. 举例说明限制因子概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 从动植物对日照长度变化的适应出发解释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6. 简述光照强度与陆生动植物的关系。
7. 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
(简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
8. 简述水生动物(鱼类)的水平衡调节机制。
9. 简述环境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
(如何看待生态因子的作用?)
10.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评述其意义和局限性。
11.为什么动物在高温环境下维持恒定体温比在低温下困难?它们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有哪些?*
12. 以某种动物或类群为例,说明其适应环境的主要方式。
*
13. 试述全球环境的地带性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14. 简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基本方式及其意义。
15. 简述温度的生态作用。
16.结合“生活型”和“生态型”两个概念,谈谈生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17.比较Liebig最小因子法则和Shelford耐受性法则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