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癫痫诊疗指南共识——国内外指南共识要点汇总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强调病史采集的重要性。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病史,包括起病年龄、病程、发作形式、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觉知状态、既往治疗手段等。
此外,还需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
医生还应当询问患者或家属对患者发作的观察情况,可从视频、照片、录音等方式收集证据来判断发作类型。
体格检查是对癫痫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重点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视力、耳聋、口腔颚、面瘫、肌力、肌张力、深感觉、浅感觉等方面的情况。
此外,对于患者的智力、行为、情感等也需进行评估。
辅助检查是癫痫的诊断和定位的重要手段。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推荐在辅助检查中首选脑电图(EEG)。
脑电图能够记录脑电活动,并对不同类型的发作提供诊断依据。
此外,还可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电磁图(MEG)、PET扫描、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来明确病因及定位。
在癫痫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控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类型癫痫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
对于初发癫痫的患者,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间。
对于难治性癫痫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全面性抗癫痫治疗等治疗方式。
除药物治疗外,对于患有癫痫的患者,还需注意生活方式的干预。
合理的生活环境、作息规律、饮食营养等因素对癫痫发作的防控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儿童癫痫患者,家庭和学校应给予合理的关注和帮助,提供专业的教育和支持。
总之,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是为了提高癫痫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而编制的指南。
通过合理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诊断,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癫痫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癫痫的防控宣传,提高社会对癫痫患者的关注和帮助。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的编制是为了规范癫痫的临床诊疗过程,提高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的内容和应用。
一、指南概述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是由国内权威癫痫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共同编写而成。
指南内容包括癫痫定义、临床分类、诊断标准、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指南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融合临床实践经验,力求为医生提供准确、规范的诊疗方法。
二、癫痫定义与临床分类癫痫是一种病理性脑电放电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的异常脑活动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根据发作性症状特点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将癫痫分为全身性癫痫发作和局限性癫痫发作两大类。
三、诊断标准与辅助检查癫痫的诊断主要依据发作史和脑电图检查结果。
在临床操作中,应充分收集患者发作史的详细资料,包括发作的类型、频率、时长、触发因素等。
辅助检查方面,脑电图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通过观察脑电波形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癫痫放电。
四、治疗原则癫痫的治疗应以控制癫痫发作为目标,避免或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可以通过抑制异常神经活动来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
对于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五、指南应用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是临床医生进行癫痫诊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指南内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可以通过阅读指南了解癫痫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结语: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的发布对于规范癫痫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科学合理地应用指南,共同努力提高癫痫的治疗效果,提升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的内容和应用。
通过遵循指南,医生可以规范癫痫的诊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和家属也可以通过指南了解癫痫的基本知识,更好地应对患病带来的困扰。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癫痫非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患者和家属对癫痫非药物治疗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患者和家属应该正确认识癫痫的非药物治疗,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适合于有心理问题的 患者,生酮饮食适合于难治性癫痫患者等。
注意个体差异
适用于部分性发作和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丙戊酸钠
广谱抗癫痫药,适用于各种类型癫 痫发作。
苯妥英钠
适用于强直-阵挛发作和部分性发作 。
左乙拉西坦
新型抗癫痫药,对部分性发作和继 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疗效较好。
癫痫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共济失 调等。
对育龄期妇女和儿童患者,应充分考虑抗癫 痫药物的致畸作用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心理压力,减少发作诱因,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
02
癫痫的康复治疗
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职业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发作次数。
03
癫痫的生酮饮食治疗
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方案,可
以模拟身体处于饥饿状态,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减少癫痫发作次数。
2023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 整版
目 录
• 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定义和分类 • 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癫痫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癫痫的药物治疗 • 癫痫的非药物治疗 • 癫痫的预后和长期管理 • 癫痫的社会心理治疗
01
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定义和分类
癫痫的定义
1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
《中国基因性全面性癫痫临床诊治实践指南》(2020)要点

《中国基因性全面性癫痫临床诊治实践指南》(2020)要点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其中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GE)约占1/4,这些患者智力基本正常,无结构性和代谢性损害,脑电图显示全面性癫痫样放电且背景活动正常,多数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部分呈自限性病程。
根据发病年龄、癫痫发作形式、脑电图表现及预后,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正式承认的经典IGE综合征包含儿童失神癫痫(CAE)、青少年失神癫痫(JAE)、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ME)和仅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癫痫共4种。
临床以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等全面性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可单独或以各种组合出现。
基于双生子和家族性病例的证据,IGE一直被认为具有高度遗传易感性。
随着以全外显子测序为技术支撑的Epi25等大规模国际遗传研究项目的开展,癫痫遗传学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对IGE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研究发现,IGE中仅有少数遵循孟德尔遗传模式的单基因变异(家族遗传性或新生突变),绝大多数IGE与身高、体质量等表型类似,符合复杂多基因遗传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特发性癫痫可能属于谱系疾病,一端为经典IGE,另一端与癫痫性脑病重叠,可合并智力障碍或行为异常。
一、全面性癫痫发作的分类(一)全面性运动性发作1. 强直-阵挛发作:通常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双侧肢体强直后紧跟有阵挛,也可表现为阵挛-强直-阵挛的发作顺序。
发作期头皮脑电图常被伪差覆盖,可表现为全面性低波幅快活动继以频率渐慢、波幅渐高的全面性棘慢波。
2. 强直发作:表现为躯体中轴、双侧肢体近端或全身肌肉持续性的收缩,肌肉僵直,没有阵挛成分。
通常持续2~10s,偶尔可达数分钟。
发作期脑电图显示双侧性波幅渐增的棘波节律[(20±5)Hz]或低波幅(约10Hz)节律性放电活动。
3. 阵挛发作:表现为双侧肢体节律性(1~3Hz)抽动,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多持续数分钟。
发作期脑电图为全面性(多)棘波或(多)棘慢波综合。
中国抗癫痫的诊断指南(2020)

癫痫的定义
• 新的癫痫定义具有三个要素: – 至少一次以上的痫性发作史 – 反复痫性发作的倾向及易感性 – 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障碍
癫痫发作的症状学特点-1
• 共性 1. 反复性:至少一次以上 2. 发作性:突发突止 3. 短暂性:除非持续状态,一般3-5分钟,很少超过5
3. 继 发 全 面 强 直 阵 挛 发 作 (secondarily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SGTC) (发作10)
简单部分性发作
1. 运动性发作 2. 感觉性发作 3. 自主神经性发作 4. 精神性发作
• 按次序依 次发作
Jackson发作
简单部分性发作
癫痫的诊断
癫痫的定义
• 痫性发作(epileptic seizure)痫性发作是指大脑神 经元异常和过度的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
• 癫痫(epilepsy)是一种脑部疾患,特点是持续存在 能产生痫性发作的易感性,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学、 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后果。诊断癫痫至少 需要一次以上的痫性发作。(2005年国际抗癫痫联 盟)
• 大田原综合征(Ohtahara综合征)
癫痫综合征
• 良性婴儿肌阵挛癫痫(benign myoclonic epilepsy in
infancy)
• 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Dravet 综合征) • 婴儿痉挛(West综合征) • Lennox-Gastaut 综合征(LGS) • 肌阵挛-站立不能性癫痫(epilepsy with myoclonic
癫痫综合征
• 良 性 家 族 性 新 生 儿 惊 厥 ( 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convulsion, BFNC)和良性新生儿惊厥(Benign neonatal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用药 时间、次数和方式等,以提高药物的 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确 定合适的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 效果。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针对部分难治性癫痫患者,如药 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且严重影 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和病变部位,选 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大脑半球切 除术、脑叶切除术、迷走神经刺激 术等。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检查头颅结构是否正常, 以排除结构性病变引起的 癫痫症状。
头颅MRI
更精确地检查头颅结构和 功能,以发现可能导致癫 痫的微小病变。
功能MRI
检测大脑活动区域和功能 连接,以了解癫痫的神经 生理机制。
03
癫痫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物
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癫痫发作类型、程度和患者的一 般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如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3-12-12
目录
• 癫痫概述 • 癫痫的诊断 • 癫痫的治疗 • 癫痫的护理与康复 • 癫痫的预防与控制 • 癫痫临床诊疗案例分析
01
癫痫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癫痫定义
02
癫痫分类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反复出现的意识、运 动和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通常具有短暂性和刻板性的特点。
公众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途径向公众宣传癫痫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 对癫痫的认识和关注度。
法律法规保障
诊断与治疗规范
制定并实施癫痫诊断与治疗的相关规范,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正确 的治疗。
中 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众多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规范癫痫的临床诊疗,提高诊疗水平,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南。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的完整内容。
一、癫痫的定义和分类癫痫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短暂性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
根据发作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征,癫痫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全面性发作(包括失神发作、强直阵挛发作、肌阵挛发作等)、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以及不能分类的发作。
准确的分类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癫痫的诊断1、病史采集详细的病史询问是诊断癫痫的关键。
包括发作的症状、频率、诱因、发作前的先兆、发作后的状态等。
家族史、出生史、既往病史(如头部外伤、脑炎、脑血管病等)也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等可以帮助捕捉到癫痫样放电,为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次脑电图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癫痫的诊断。
3、影像学检查头颅 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脑部的结构性异常,如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外伤后遗症等,这些病变可能是癫痫的病因。
三、癫痫的治疗1、药物治疗(1)治疗原则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和综合征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单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2)常用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每种药物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药物副作用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嗜睡、皮疹、肝功能损害、造血系统异常等。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副作用。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脑部有明确致痫灶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癫痫灶切除术、脑深部电刺激术等。
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评估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中国癫痫诊疗指南

2015癫痫发作的分类一、概述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应用的仍是ILAE在1981年推出的癫痫发作分类(附录2)。
2010年ILAE分类工作报告对癫痫发作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部分修订。
二、癫痫发作的分类(一)1981年ILAE癫痫发作分类:以临床表现和EEG改变(发作间期及发作期)作为分类依据,将癫痫发作分为:1.部分性癫痫发作:最初的临床发作表现和EEG改变提示“一侧大脑半球内的一组神经元首先受累”。
按照有无意识障碍,将部分性发作进一步分为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发作和继发全面性发作。
2.全面性癫痫发作:最初的临床发作表现及EEG改变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受累”。
3.不能分类的发作(二)2010年ILAE分类工作报告:保留了对发作的“两分法”(局灶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
建议把部分性发作称为局灶性发作。
建议取消对局灶性发作的进一步分类(简单和复杂部分性发作),但提出可根据需要对局灶性发作进行具体描述(参见描述发作症状的术语,附录3)。
2010年分类报告对癫痫发作的概念进行了部分修订。
1.局灶性癫痫发作:发作恒定的起源于一侧大脑半球内的、呈局限性或更广泛分布的致痫网络,并有着放电的优势传导途径,可以继发累及对侧半球。
局灶性发作可以起源于皮质下结构。
某些患者可以有多个致痫网络和多种发作类型,但每种发作类型的起始部位是恒定的。
2.全面性癫痫发作:发作起源于双侧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结构所构成的致痫网络中的某一点,并快速波及整个网络。
每次发作起源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均不固定。
全面性发作时整个皮质未必均被累及,发作可不对称。
1981年及2010年ILAE关于癫痫发作分类的对比见表2-2。
表2-2 1981年及2010年ILAE癫痫发作的分类对比1981年分类2010年分类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强直-阵挛(大发作)∙失神∙肌阵挛∙阵挛∙强直∙失张力∙强直-阵挛∙失神-典型失神-不典型失神-伴特殊表现的失神肌阵挛失神眼睑肌阵挛∙肌阵挛-肌阵挛-肌阵挛失张力-肌阵挛强直∙阵挛∙强直∙失张力部分性发作局灶性发作根据需要,对局灶性发作进行具体描述∙简单部分性发作(无意识障碍)∙复杂部分发作(有意识障碍)∙继发全面性发作不能分类的发作发作类型不明∙癫痫性痉挛三、常见癫痫发作类型及诊断要点(一)全面性发作(generalized seizures):1.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 GTCS)是一种表现最明显的发作形式,故既往也称为大发作(grand m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癫痫诊疗指南共识——国内外指南共识要点汇总
癫痫是神经系统多发病、常见病。
我国癫痫发病率较高,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10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
随着认识的深入和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国际癫痫学科领域先后对癫痫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治疗进行了重要更新。
国际抗癫痫联盟(ILEA)、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美国癫痫协会(AES)以及我国的中国抗癫痫协会(CAAE)、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癫痫疾病专业委员会等都制定和推广了与癫痫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
癫痫的定义
2014年ILAE推出新的癫痫临床实用定义,认为癫痫是一种有着不同病因基础、临床表现各异但以反复癫痫发作为共同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
癫痫的分类更新
2017年ILAE提出了新的癫痫分类建议,新的分类更强调“癫痫是一种脑网络病,而不只是大脑局部异常所表现出的症状”。
“部分性“一词不再使用,而使用“局灶性”。
既往“简单部分性发作”更新为“意识清楚的局灶性发作”,而“复杂部分性发作”更新为“伴意识障碍的局灶性发作”。
“部分继发全面发作”更新为“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并在局灶性起源分类中单独列出。
新的局灶性起源的癫痫包括:自动症、行为终止发作、过度运动发作、自主神经发作及情绪发作。
新的全面性起源的癫痫包括:眼睑肌阵挛伴失神、肌阵挛失神、肌阵挛-失张力、肌阵挛-强直-阵挛发作。
失张力发作、阵挛发作、癫痫性痉挛、肌阵挛及强直性发作既可能为局灶性起源也可能为全面性起源。
癫痫首次发作管理
2015年AAN/AES发布新版成人首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诊疗指南,新版指南指出,首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的成年患者,在其发作后2年内复发风险最大,为21%~45%,既往有脑损伤、脑电图癫痫样放电、头部影像学异常、夜间发作等因素可能导致风险增加;首次发作后立即接受抗癫痫药物(AED)治疗可能减少患者2年内复发风险,但并
不显著改善癫痫长期预后;应综合评估癫痫发作复发与AED治疗的风险/收益比,个性化权衡是否立即使用AED。
癫痫持续状态管理
癫痫持续状态(SE)是神经科急危重症,各发作类型癫痫均可发生持续状态,但临床以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最常见。
2015年ILAE新版指南对SE进行了新的定义及分类,将SE定义为终止癫痫发作的机制失效或新的致痫机制导致了异常持久的痫性发作,且可能造成长期损伤,引起包括神经元损害甚至死亡、神经网络结构改变等较严重的后果。
2016年AES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综合评估了38个随机对照试验后推出了新版的成人和儿童惊厥性SE临床治疗指南,对惊厥性SE的规范化治疗提出推荐意见,建议按癫痫发作时间进行阶段处理。
(1)稳定阶段(癫痫发作活动0~5 min):启动急救治疗,保持气道通畅、呼吸循环监测、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等。
(2)初步治疗阶段(癫痫发作活动5~20 min):当患者的癫痫发作很明显需要药物干预时,应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作为初始治疗,包括肌注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劳拉西泮或地西泮。
(3)第二治疗阶段(癫痫发作活动20~40 min):如果癫痫持续发作,可靠的选择包括静脉内滴注磷苯妥英、丙戊酸或左乙拉西坦。
如果这些均不可用,则静脉内滴注苯巴比妥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4)第三治疗阶段(癫痫发作活动40 min以上):若仍有发作,考虑重复进行第二阶段治疗,或使用麻醉剂量的咪达唑仑、戊巴比妥或丙泊酚等,但需持续予以脑电监测。
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具有潜在致死性,如何采取有效手段迅速终止临床发作和脑电图的痫样放电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癫痫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撰写并发布的《成人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将GCSE分为3个阶段:
(1)全身性强直-阵挛(GTC)发作超过5 min,为第一阶段GCSE,启动初始治疗,最迟至发作后20 min评估治疗有无明显反应;
(2)发作后20~40 min属于第二阶段GCSE,开始二线治疗;
(3)发作后大于40 min进入第三阶段GCSE,属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三线治疗。
对于GCSE成人患者的初始治疗,共识建议,首选静脉注射10 mg 地西泮(2~5 mg/min),10~20 min内可酌情重复一次,或肌肉注射10 mg咪达唑仑;院前急救和无静脉通路时,优先选择肌肉注射咪达唑仑。
对于第二阶段GCSE的治疗,共识建议,初始苯二氮䓬类药物治疗失败后,可选择丙戊酸15~45 mg/kg[<6 mg/(kg•min)]静脉推注,后续1~2 mg/(kg•h)静脉泵注,或苯巴比妥15~20 mg/kg (50~100 mg/min)静脉注射,或苯妥英钠18 mg/kg(<50 mg/min)或左乙拉西坦1000~3000 mg静脉注射。
对于RSE的治疗,共识建议,咪达唑仑[0.2 mg/kg负荷量静脉注射,后续持续静脉泵注0.05~0.40 mg/(kg•h)],或者丙泊酚[2 mg/kg负荷量静脉注射,追加1~2 mg/kg直至发作控制,后续持续静脉泵注1~10 mg/(k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