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

合集下载

主题二 古代农耕文明向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演进

主题二 古代农耕文明向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演进

主题二古代农耕文明向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演进[主题解读]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过程,也是中外近代化的过程。

所谓“近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具体说就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本主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与经济政策;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内容。

中外经济的发展及近代化的历程、中外近代化道路的碰撞与交融等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

其中,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工业化道路、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模式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等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命题视角]视角一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考情荟萃】 2015年:重庆卷第13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及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海南卷第27题考查近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及成因等。

2014年:广东卷第38题考查晚清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2013年:浙江卷第38题以“江南经济结构变动”为主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特点及近代经济变动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关系;海南卷第27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概况及特征。

2012年:天津卷第13题考查从古代至近代以来天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1年:安徽卷第35题以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变化的概况及原因;江苏卷第22题考查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影响等。

【考题例证】 (2013·浙江文综,38)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浅析工业化是人类社会迈向生态文明不可逾越的阶段

浅析工业化是人类社会迈向生态文明不可逾越的阶段

环境教育·2009·5ENVIRONMENTAL EDUCATION67生态家园·生态保护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具有了时代特征,也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它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是党在新形势下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是对社会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开辟了文明建设的新领域、新途径。

在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实践中,由于人们的角度和立场的不同,出现了一系列对生态文明的不同认识。

建设生态文明与大力发展工业是否矛盾,人类社会能否跨越工业文明直接进入生态文明,这一分歧在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着力探究生态文明的深层次内涵,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如何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提出对策建议。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新阶段,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反思后进入的一个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永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一种高级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以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为最终目的。

“从根本上体现了生态文明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体现了保护环境、优化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性,体现了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与可持续生态的高度统一,揭示了工业文明转型的演进方向。

”它既包括了人类对于良好自然生态的需求,又包括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自觉保护和对生态安全、生态平衡的有效维护,是人类文明的根本转变。

1.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1.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③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文化.
主要成就
①重工业获得较快发展,一些产品地产量逐渐位居世界前列,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工矿企业.
②交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铁路、公路、航运、航空业迅速发展.
③轻工业、农业也获得了较大发展.
④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有些成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⑤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地成就.
.工业文明深入发展:年代以来
主要推动力: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地推动.
②跨国公司和广泛兴起.
③世贸组织和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地推动.
④市场原则地普遍承认.
⑤世界局势地相对缓和.
⑥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大力进行改革和经济政策调整.
主要表现:①发达国家经济高度繁荣.
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二产业日益扩大,知识经济兴起.
④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城市化.
⑤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⑥西方列强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瓦解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地旧地经济体制和农耕文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本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业文明开始兴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工业文明全面到来:二十世纪上半期
主要推动力: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地深入.
②生产关系地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级;苏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③资本主义列强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特别是资本输出地大规模进行.
主要表现: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②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③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取得了一定地进展.
④交通面貌进一步改变.
⑤人类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变化.
③出现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生产、资金、贸易日益国际化.
④人类进入了高度信息化地社会.

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及相关诸问题研究的反思孟彦弘中国具有源远流长、从未间断的文明,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然而,当西方世界发生工业革命并因此而取得飞速发展之后,在人们看待中国的眼神中,既有对她过去的钦羡,也有对她现在的不屑。

于是,大家在追问:为什么中国会变得如此落后?———对此,我们曾提出过许多解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从资本主义的产生、近(现)代化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所进行的探讨。

然而,这些研究角度或概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差,导致了对这一问题认识的误区。

一、资本主义萌芽:从生产关系着眼来认识社会发展的症结按照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规律可循,其发展的阶段,可依次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不例外。

但事实上中国又未能进入资本主义;对此,毛泽东在1939年发表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所作的解释是:“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

”①也就是说,在西方影响以前,我们即已具备了进入资本主义的因素,于是,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的问题就变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

大多数研究者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界定,都是以其所征引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为讨论的前提;②从征引的情况来看,人们重视的是生产关系,即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雇佣劳动,①②尚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及演变的初步研究》,三联书店1956年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续编)》,三联书店1960年版;《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田居俭、宋元强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巴蜀书社1987年版;郑昌淦:《明清农村商品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1章第3节,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589页。

浅析我国农业现状及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农业现状及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题目:浅析我国农业现状及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姓名 123学号 20180234020123院系 1234567专业 123指导教师 123二零二一年六月二日摘要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经历了四个阶段: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如今的生态文明或信息文明。

农业文明又叫农耕文明,是人类首次掌握自己命运的尝试,也是人与自然最为和谐共生的阶段。

“男耕女织”可以视为中国农耕文化的起源。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但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我国农业当今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做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中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ABSTRACTSo far, human civilization has gone through four stages: fishing and hunting civilization,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today'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r information civilization.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lso known as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is the first attempt of human beings to control their own destiny, and also the most harmonious symbiosis stag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Men farming and women weaving" can be regarded as the origin of Chinese farming culture. Agriculture has been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since ancient times. But in today's society,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seriously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makes some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the selec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ultimate realiz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Key words: Chinese agricultur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目录第1章引言 (1)第2章中国农业现状 (2)第3章我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措施 (4)3.1注重人才 (4)3.2统筹机制 (4)3.3不断创新 (4)第4章结语 (6)第1章引言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

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对应人类数量

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对应人类数量

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对应人类数量摘要:1.采猎文明2.农业文明3.工业文明4.后工业文明5.对应人类数量正文:【采猎文明】采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形态,人们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在这个时期,人类数量相对较少,生产力低下,社会组织简单。

人们依靠狩猎和采集来维持生活,并随着季节和猎物的分布进行迁徙。

【农业文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通过种植和养殖来获得食物,从而实现了定居生活。

农业文明使得人类数量得以迅速增长,社会组织和经济体系也逐渐复杂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和灿烂的农耕文化。

【工业文明】18 世纪,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这个阶段,人类数量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工业文明带来的科技和经济繁荣,使人类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后工业文明】20 世纪下半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后工业文明时期。

在这个阶段,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后工业文明对人类数量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因为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

同时,这个时期的人类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等。

【对应人类数量】采猎文明时期,人类数量较少;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数量迅速增长;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数量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数量增长速度放缓,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

工业文明名词解释

工业文明名词解释

工业文明名词解释工业文明是指以工业为基础的现代文明形态。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工业化:工业化是指将农业社会逐渐转变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形态。

工业化的标志是经济结构由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并以工业部门为核心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中期开始在欧美国家爆发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

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

3.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的过程。

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城市化带来了工业部门的集中发展、交通和通信网络的建设、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等效应。

4. 科技进步:工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工业文明的兴起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泛的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支持。

5. 资本主义经济:工业文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密切相关。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私人占有和市场交换。

工业化过程中,资本家通过投资资本和组织生产来获取利润,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6. 社会分工和职业专业化:工业化的深入推进,使得社会分工和职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各行各业因为工业化的需要而不断细分和专业化,人们的职业选择范围也更加广泛。

7. 城市生活和工作条件改变:工业文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城市生活的节奏加快,劳动环境多样化,传统的农业社会生活方式逐渐向现代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这也导致了城市中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和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

总之,工业文明是以工业为基础的现代文明,它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结果,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问题。

当农业文明遭遇工业文明

当农业文明遭遇工业文明

当农业文明遭遇工业文明作者:姜亚勤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17期[摘要]本文论述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影响,以及产生的负面作用,以及农业文明为我们生活带来影响的反思。

[关键词]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存基础[DOI]10.13939/ki.zgsc.2015.17.211初读书名,我便陷入沉思,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的画面,有农民和土地,有耕作和汗水,有憨厚的笑容,越去品味,越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类“生存的基础”进行探索,是源于一份格外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思考,是一种对中华文明的深厚感情。

这也让我开始思索,当农业文明遭遇工业文明,到底应该出现怎样的一幅图景。

农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与源泉。

但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农业文明日渐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结合《生存的基础》一书作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农业文明是中国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形成的具有典型的农业特点并蕴含着中华传统乡土文化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其特点是满足个人温饱,表现为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而工业文明是指工业社会文明,在工业文明中,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其特点大致表现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教育普及、消息传递加速、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度增长、经济持续增长等。

[ZW(]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125号,“关于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提案”(民革中央),2008年。

[ZW)]“见物不见人”的思维方式是导致“三农”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的关键。

作为在中国存续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农业是农民的生产方式又是生活方式,农业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的发端,只有研究农业的社会学特性,才不会使得对农业的研究发生分离,走向片面或极端。

在书中,作者围绕“农业”、“农民”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农业的社会本质,尝试着回答农业的社会学性质,尝试以不同的视角对农业和农民问题做出分析,尝试着挑战主流的工业文明应该改变甚至取代农业文明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温江中学作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班级:高2014级16班姓名:康渝轩摘要着眼于近现代的时代变迁以及历史的流转推动,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针锋相对,碰撞不断。

工业化进程的加强化,更是让得人民群众心态变化多端,然而,无论是工业文明还是农业文明,只有实现文明与自然的和谐,人类才会获得解放。

关键词:工业文明农业文明自然目录导言:从工业到农业:强大所带来的原罪/1一:工业文明原罪之始-----资产阶级革命/2二:工业文明的飞跃-----工业革命/3三:工业文明原罪的高潮-----世界性的侵略战争/4 四:时代之征,心灵之记-----农业文明/7结语:心临工业,亲和自然/8导言:从工业到农业:强大所带来的原罪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里程碑标志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这对整个人类的冲击是巨大的,随着封建专制统治为历史所唾弃淘汰,工业化的进程随之而降生到了世界之洋,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快速的发展,带来的强大与繁荣是所有人无可言说的,然而,在这便利的背后,却也无可避免的流动着危机以及-----原罪。

工业文明起源于西方,准确来说,应当是来自于古希腊的海洋文明,海洋上的希腊人们较少有思想与精神上的束缚,乃至于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没有谁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即便是神,神也只不过是大写的人,到古罗马时代,罗马帝国所代表的欧洲将地中海变成“我们的海”,乃至近代欧洲殖民扩张,又把五大洋变成“我们的洋”。

海洋文明的特征由此尽显-----张扬,占有。

但是,过度的扩张,殖民,张扬,跨越整片世界海洋,走向原罪。

一:工业文明原罪之始-----资产阶级革命随着新航路在世界的开辟,残忍的殖民者们为了让国家得以兴盛,黑色的三角贸易至此开始,在那样的罪恶之中,一个又一个黑人们走上船,等于进了活棺材。

舱里空气里污浊,供应的饮食极其恶劣,因此容易使人染上种种疾病,患病而死或染上种种流行病的黑人都被抛入大海,遭遇相当悲惨。

到达目的地后,黑人再次被卖送到矿山或种植园做奴隶。

黑奴在殖民者的压迫下拼命劳作,种植园的发展迅速,种植园园主获得了大量的糖、烟草、茶叶等原料,赚取了巨大的财富。

在发展种植园的同时,殖民者还大量掠夺美洲的金银等贵重金属,拉丁美洲生产黄金、白银和宝石,殖民者除了从那里掠夺特有的热带农产品外,更多的是掠夺贵重金属矿产品。

墨西哥高原、安第斯山区贵重金属矿产丰富。

1550年前后,墨西哥提供了世界用银总量的三分之一,秘鲁银产量占世界银产量的二分之一。

这成为工业文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

至此,工业文明的萌芽在这朵幽冥之花中绽放,顷刻间便是风靡了16世纪的全世界,掀起了工业文明的热潮,封建专制制度在资本主义的潮流中被推翻。

16世纪后期,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

然而,随着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发展与壮大,工业文明由此在英国迎来了盛宴,一次时代的变迁-----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工业文明的飞跃-----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强势降临,使得大机器的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历史在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中做出了抉择,他选择了工业。

然而,一切的抉择都会有后果,工业文明在飞速前行的同时,再一次地,带来了原罪。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其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

除英国外,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如芝加哥、匹兹堡、圣.路易斯和辛辛那提等,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

至于后来居上的德意志帝国,其环境污染也不落人后。

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的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时人抱怨说,严重的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

并且,就在空气中弥漫着有害烟雾的时候,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

如德累斯顿附近穆格利兹(Muglitz)河,因玻璃制造厂所排放污水的污染而变成了“红河”;哈茨(Harz)地区的另一条河流则因铅氧化物的污染毒死了所有的鱼类,饮用该河水的陆上动物亦中毒死亡。

到20世纪初,那些对污水特别敏感的鱼类在一些河流中几乎绝迹了。

譬如,在19世纪,人们曾在莱茵河下游大量捕捞鲟鱼,用鲟鱼卵制造鱼子酱,而到该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数量的减少,明显地受到限制,到1920年就完全禁止了捕鲟鱼。

鲑鱼的捕捞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于1955年完全终止了。

”1892年,汉堡还因水污染而致霍乱流行,使七千五百余人丧生。

在明治时期的日本,因开采铜矿所排出的毒屑、毒水,危害了农田、森林,并酿成田园荒芜、几十万人流离失所的足尾事件。

由此看来,工业革命带来血汗工厂、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伴随城市化带来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消极影响。

大量煤炭的使用必然导致环境的恶化,癌症正是在此时开始成为被人们所熟知的疾病。

同时,穷国和富国的差距拉大,完成工业革命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对落后国家的侵略步伐,掀起了原罪的高潮!三:工业文明原罪的高潮-----世界性的侵略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而猛烈的繁荣昌盛,工业革命的强力推动,为之提供源泉动力,带着龌蹉与污秽的资本主义满身鲜血的抬起了战争的黑色枪口,疯狂而卑鄙的指向了早已衰弱的不堪一击的农业文明,试图彻底毁灭它,将之瓜分殆尽。

19世纪末20年代初,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工业文明快速的发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

为了更大的利益化与强大化,随着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的一声枪响,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爆发。

第一次的世界战争之灾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刻画下一抹浓重的黑色。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参加各国共死伤3,000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战争时由于政府要支付战争开支,没钱就印钞票,造成通货膨胀。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生化武器开始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残疾人增加,单亲家庭增加,孤儿增加,药品匮乏。

然而,巨大的物质、文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给各国人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损伤。

同时由于对德惩罚太重,煽起了民族仇恨和复仇情绪,为另一场更加惨绝人寰的战争埋下了恶魔的种子。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作为一位开明的总统-----罗斯福,发动了罗斯福新政,为各个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但是并非每一个总统都是这般......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第一次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然而,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

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

纳粹党-----更是由此成为了又一邪恶的代表词。

更是与之相对的,则是日本法西斯在1937年12月13日在中国留下的残暴痕迹-----南京大屠杀。

二战前,各个纳粹集中营总共关押囚犯8.5万人,大多为共产党员和反法西斯进步人士,范围限于德国本土和刚刚被兼并的奥地利。

但1939年9月大战爆发,特别是1941年6月纳粹入侵苏联之后,纳粹集中营的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展,仅德国境内7个最大的初期集中营所关押的囚犯,就从1939年的2.1万人剧增至1940年底的80万人。

其主要职能也由对政治犯和反社会分子进行惩罚或“重新教育”,转变为对犹太居民进行惨无人道的集体屠杀。

历史上曾经令几代欧洲人谈虎色变的所谓“黄祸”——匈奴人席卷欧洲大陆和蒙古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在史籍上留下令人发指的记忆的宗教裁判所、令人刻骨铭心的三十年战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敢于与敌国俄罗斯串通的150 万亚美尼亚人的大批处决……凡此种种,如若与纳粹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所茶毒人类的程度相比,简直成了小巫见大巫:以往获胜的侵略者或压迫者所留下的只是几十万具至多上百万具尸体;他们虽嗜杀成性,却允许投降或改宗自己信仰的敌人活下来;即使他们杀尽了拒绝投降的男子,却往往给对方的妇女、儿童充当奴隶的机会,更没有从肉体上灭绝整个民族的罪恶计划。

而纳粹分子却毁坏了数千个城镇村庄,吞噬了4500万生灵,还要把列宁格勒、华沙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从地图上抹掉;他们要通过现代化的工业技术手段灭绝整个犹太民族、茨冈民族,不分男女老幼,也不放过新生的婴儿和母腹中的胎儿;他们要把拥有3 亿人口的斯拉夫人,杀掉大部分,同化小部分,剩下的当奴隶。

他们要把同样拥有上亿人的拉丁各民族的大部分,赶去当劳工,余下的也必须同化或消灭。

纳粹德国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留下千古难忘的暴行,真所谓馨南山之竹,亦难书其罪;决东海之波,亦难流其恶。

然而,这是南京大屠杀来自于真人所描述的......邹万波(80岁,永宁镇侯冲村人):鬼子来的时候到处打鸡打狗,打死了就拿走,鬼子叫小孩帮他们逮鸡,逮不着就揍人。

我亲眼看见王家楼子整个村子被烧掉了。

有个叫萧家和的,当时40多岁,日本兵用装刺刀的长枪把他捅到水里刺死了。

村里还有一个人是陈德教的父亲,他名字我记不住了,当时他是个读书人,鬼子见他像个知识分子,就绑起来,浇上汽油,在张家堡把他活活烧死了。

丁成英(76岁,永宁镇高丽村人):我原籍在上周八队。

入冬,鬼子突然进村放火烧村。

那天有一家正在办喜酒,鬼子来后堵住门,说里面的人是“坏蛋”,架起机枪就扫射,打死了13个人,其中有李邦国的父亲李常安、他二哥李邦友等。

张家林(永宁镇河北村人):鬼子进村那年,我大约六七岁。

只知道鬼子见人就杀,一村子人被杀死一百个人还不止。

当时鬼子占据了整个铁路,大人要是穿过铁路线,鬼子就以为你是坏人,就让狼狗咬,活活把人咬死。

我看见一个跑反到此地的南京城里人,就让日本人一刀刺死了……德军的暴行主要是为了实行纳粹党对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政策;而日军则是为了“膺惩”和征服受害国的民众,发泄兽欲,也是服务于侵略的需要。

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太多太多的罪恶与残忍,没有人知道那些逝去的生灵又会去向何处,走向何方,原罪之灯的持续,是否还会将在未来继续闪烁,没有人知道,当工业的脚步缓缓停止,他会看到,有这样一个,暖在他的黑色之心-----农业文明。

四:时代之征,心灵之忆-----农业文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