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药操作方法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2篇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2篇第一篇: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煎中药是中医药疗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中药的功效大多数需要通过煎制来释放。
正确的煎药方法能让中药的功效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不能马虎。
下面是煎中药的正确方法:1. 温水焯煮法温水焯煮法是最简单的煎药方法。
先将药材放入药锅中,并倒入适量的温水,让其煮沸后转小火煮数分钟即可。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温和的药材,比如淮山、白术等。
温水焯煮法不会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而且对于需长时间炖煮的药材,也可以用此方法进行初步处理。
2. 冷水煮法冷水煮法是中医药疗法中的一个重要技巧,这种方法需要药材能够耐煮,一般适用于一些药材,如人参、黄芪、田七、麦冬等。
将药材洗净后,将其放入空锅里,加适量的冷水,慢慢加热煮沸,煮到药液呈现白色后,用文火煮数小时。
由于冷水煮出的药液清澈清香,能够更好的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
3. 入药前炒制法入药前炒制法是通过炒制破坏药材的一些毒性成分,同时还能够增强药材的功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有毒性药材,如附子、广陈、砒霜等。
入药前先将药材进行干煸或油炸,炒制5-10分钟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儿童、老人等人群,不要轻易使用此种方法。
4.化脆法药材或中药配方中含有难煎熬药材的情况下,可采用需用水浸泡后翻煮的方法,其煎制的方法就是化脆法。
首先将干制草药放入药锅里,加凉水,浸泡1小时左右,以便煎制时更快更彻底的将药材的有效成分煎出。
接着开火,煮至水沸后立即关火的煮药方法。
以上是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煎药的水质也非常重要,建议使用纯净水或矿泉水,不能使用自来水等含氯过滤物的水源,否则会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带来影响。
同时,在煎药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火候,防止煮干烧锅,选择合适的药锅和煤气灶,以防手不停站、锅不停转的情况的出现,而在使用天然燃料如木火炉时,也不要随意调整温度,以免火候过大烧坏锅,或者过小浸泡时间不足而不煮透。
保持好煎药的环境,既能提高中药的疗效,也能确保中药的安全性。
中药煎服方法

中药煎服方法
中药煎服是中医药治疗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煎煮中药材,将药物成分提取出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正确的煎服方法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中药煎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好中药材。
中药材的选择十分重要,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不同的药材对应不同的疾病,因此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至关重要。
然后,准备煎药器具。
煎药器具一般为煎药壶或煎药罐,需要选择质量好、材质安全的器具,以确保药材的煎煮过程中不会受到污染。
接下来,煎药的步骤。
首先将中药材洗净,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将药材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片刻。
接着用文火煎煮,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煎至一定时间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煎煮,最后将药液滤出,分成若干次服用。
在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煎药的时间。
不同的药材煎煮的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煎药的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药性丧失。
其次,火候的掌握。
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避免煎药过程中出现溢出或者煎煮不彻底的情况。
最后,煎药后的
处理。
煎药完成后,需要将药液滤出,分成若干次服用,同时将药
渣处理妥当,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中药煎服是中医药治疗常见的一种方法,正确的煎服方
法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选择好中药材,准备好煎药器具,掌
握好煎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都是十分重要的。
希望大家在进行中
药煎服时,能够注意以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中药的药效得以
充分发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煎煮中药是中医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煎药的方法和技巧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疗效。
以下将介绍中药煎煮的正确方法。
1. 初选中草药:首先要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草药。
选药时要确保草药的品质,选择有药性明确、无霉变、无虫蛀、无异味的草药。
2. 深入了解草药:在煎药之前,了解每种中草药的功效、药理作用、药味、药效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选择合适搭配使用的草药,并在煎药过程中避免因不了解草药而产生的问题。
3. 清洗处理:将选购的中草药放入容器中,用清水洗净,去除杂质、沙土等。
对于根茎类、果皮、皮皮类的中草药,在清洗前最好先稍微敲击,以松开其中的污垢。
同时,要注意不同中草药之间的清洗不要混在一起,以免染色或药性相互影响。
清洗完后,将中草药放入锅中备用。
4. 水量酌定:在煎药开始时,要根据中草药的质量、用量、性味等因素,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药。
一般来说,水量要比中药的总重量大约10倍,以保证煎药后的浓度适宜。
5. 早、晚煮药不同:根据中草药的特性和要达到的药效,早晚煮药方法略有不同。
早上起床后饭前煮药一般要早煮,即煮至沸腾后立即关火;晚上睡前或饭后煮药一般要晚煮,即煮药至水将殆尽后再关火。
早煮以提高药品的水溶性,晚煮以提高药品的油溶性。
6. 中火煎药:煎药的过程中,一定要用中火进行煮煮。
过高的火候会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影响药性;而过低的火候则无法充分提取草药的药效。
7. 搅拌煎煮:为了将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防止粘在锅底或药渣中,需要不断搅拌。
最好选择木质或瓷质的匙搅拌,以免金属材质和中草药发生反应。
8. 煮药时间掌握:一般来说,中草药的煎煮时间要根据草药的性味、功效、使用部位等因素进行掌握。
通常情况下,水煎要煮沸约10分钟,然后炖煮30分钟至1小时,提取草药的有效成分。
具体时间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师的指导来掌握。
9. 热药冷放:草药煎煮成的汤剂,在煮药过程中需要保持温热状态。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中药煎药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煎药方法不仅
可以确保中药材的药效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还可以避免药物的损耗,提高中药煎煮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煎药锅。
煎药锅应选择不锈钢或陶瓷材质的
煎药锅,避免使用铁锅,因为铁锅易氧化,会影响中药的药效。
其次,准备好煎药所需的材料。
需要准备好中药材、清水和煎
药工具。
中药材应该选择正规的中药材市场购买,确保中药材的品质。
清水应该选择纯净水或者矿泉水,避免使用自来水或者含有杂
质的水。
煎药工具包括煎药锅、煎药勺等。
然后,进行煎药的具体操作。
首先将清水倒入煎药锅中,然后
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掌握好煎药的时间和
火候。
一般来说,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一段时间,直
至药液呈现出特定的颜色和味道,这样可以确保中药的有效成分充
分释放出来。
最后,煎药完成后,需要注意一些收尾工作。
首先是过滤药渣,
将煎好的中药液过滤出来,去除药渣。
然后是储存中药液,将过滤好的中药液装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避免受潮或者受阳光直射。
总之,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对于中医药的疗效至关重要,正确的煎药方法可以确保中药的药效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提高中药煎煮的疗效。
希望大家在煎药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从而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为患者的康复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煎草药的方法

煎草药的方法煎药的方法是否适当,对其疗效有很大关系。
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煎草药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煎草药的准备:煎药前的浸泡: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
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煎药用具的选择: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
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煎药用水的选择: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
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
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煎草药的方法:煎药的火候: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
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
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
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服法有讲究: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
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
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服药有禁忌: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
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
正确煎中药的方法是什么

正确煎中药的方法是什么正确煎制中药的方法在中医药学中被认为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确煎制中药的步骤和技巧。
一、准备工作1.药材选择:选择新鲜、干燥、无虫蛀的中药材。
2.工具准备:准备好砂锅或药瓦、灶台、筛网、漏斗、量杯、蒸馏水和杯子。
二、洗净药材1.清洗:将干燥的药材放在盛有蒸馏水的容器中浸泡30分钟,使药材充分吸水后取出。
2.清洗杂质:用清水将药材反复漂洗,除去药杂质和灰尘。
三、处理药材1.切碎:将药材切碎或研磨成粉末,使其更易于溶解和提取有效成分。
2.炒制:一些中药材需要炒制,以提高药效。
炒制过程中要控制火候,不要过度焦炙。
四、配料和配量根据中医理论和处方的配方,选取适量的配料。
通常按照1份药材和水的比例为1:10。
五、煎药步骤1.水煎:将准备好的药材放入煎药锅中(最好选用砂锅或药瓦),加入适量的清水。
水量应稍多于药材的体积,以确保药材的充分提取。
2.浸泡:在加热之前,先将药材浸泡15分钟,以便药物充分吸水。
3.大火煮沸:将煎药锅放在大火上加热,使药水快速沸腾。
4.转小火熬煮:当水滚沸腾后,转小火熬煮。
根据处方中的指示,熬煮的时间可以有所不同。
一般煮20分钟至1小时不等。
5.加入水:在煮沸的过程中,适时加入开水,以补充蒸发的水分。
6.隔沥渣:将煎药锅中的药渣用筛网捞出,将药汁滤出,通常用漏斗和纱布来过滤。
7.药汁收集:将药汁收集到容器中,并避免遗漏。
8.药渣再煮:再次将药渣加入煎药锅中,再次加水煮沸,熬煮约15-30分钟,以提取剩余的有效成分。
9.再次滤出:再次将药渣滤出并与之前的药汁混合,以充分提取药效。
10.药汁保存:药汁需保存在密封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和异味污染。
六、须知和技巧1.火候掌握:火候掌握好,不要过度煎煮。
火要大而短,尽量避免长时间煮药过多,以免失去药性。
2.水量控制:水量要掌握好,不要过多或过少。
过多会导致药效稀释,过少则提取不全。
3.煎药次数:可以根据处方中的要求进行两次或多次煎药,以充分提取有效成分。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中药煎药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煎药方法可以保证中药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下面将介绍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中药治疗疾病。
1. 选材: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是煎药的第一步。
中药材应该具有良好的外观,无虫蛀、霉变等情况。
同时要注意中药材的保存,避免受潮、发霉等情况。
2. 洗净:将选好的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物。
洗净后的中药材应该沥干水分,避免煎药时水分过多影响煎药的浓度。
3. 切片:对于一些较大的中药材,需要将其切片或切段,以便于煎药时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4. 入锅:将洗净的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一般来说,水的用量要比中药材多,以确保煎药过程中水不会过量蒸发。
5. 正火煎药:将煎药锅放在火上,用大火煎药至沸腾,然后改用文火煎煮一定时间。
具体时间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性而定,一般为20-30分钟。
6. 滤渣:煎药完成后,将药渣和药液分离。
可以用纱布或滤网将药渣过滤出来,留下中药液备用。
7. 煎药液:将滤出的中药液再次放入煎药锅中,用文火煎煮至一定浓度,一般来说,煎至原来的一半左右即可。
8. 冷却:煎药液煎好后,需要让其自然冷却至适宜温度。
一般来说,中药煎好后应该趁热服用,但也要避免烫伤口腔和消化道。
以上就是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方进行煎药,避免随意更改药材和用量。
同时,应该注意中药的贮存和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中药。
希望大家能够正确使用中药,发挥其最大的疗效。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健康域用药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中药汤剂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适应范围广、吸收快、疗效高等特点,已被广大患者广泛接受。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可最大限度发挥中药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治疗效果。
1.煎煮容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煎煮设备对药液的煎煮效果影响很大,避免使用铜、铁、铝、锡等金属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化学性质非常不稳定,容易与中药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使药液变色或产生异味,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降低或消失。
煎煮中药首选砂锅,砂锅为硅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有受热均匀、兼具保温、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
也可选用白色搪瓷器或不锈钢锅作为煎煮容器。
2.煎煮用水选择和水量控制煎煮中药可以选用井水、泉水、蒸馏水及矿泉水等。
原则上,第一汤剂加水量应大于药面2~5厘米,第二汤剂加水量应大于药面2~3厘米。
对于质地相对松散、易挥发的药物,水不应超过药物最表面2厘米。
质地较硬的药物需水量较多,一般控制在3~6厘米为佳。
滋补调理药物需要长时间熬制,应多加水,一般口服中药,成人每次煎药在150~200毫升,儿童100毫升左右,儿童服药困难,可分几次服用。
3.药材浸泡很多中药都是经过干燥加工的,所以煎煮时基本需要先浸泡,才能恢复中药原有的细胞壁和细胞管,保证疗效。
浸泡还可以增加药物溶出浓度,在加热过程中促进有效成分快速溶解,从而保证中药煎煮的功效。
一般用冷水浸泡中药材,浸泡时间多为30分钟。
如果药材是植物根、茎、果实、矿物药、动物内脏等,浸泡时间应适当延长。
如果药材是花、叶等,应适当减少浸泡时间。
如是先煎或后下的药材,则无需浸泡。
4.煎煮时间应控制好中药的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不足会影响药效,但也不是煎煮时间越久越好。
中药汤剂通常每剂要煮两次,从沸腾的时候开始计时,一般第一次煎20~25分钟,第二次煎10~20分钟。
如果药物质地坚实,则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40分钟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煎药操作方法
(一)一般汤剂的煎煮方法
1.煎药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
2.煎药加水量:根据中药的质地、吸水性决定加水数量,一般以水浸过药物表面3—5厘米。
第二煎用水量可少一些,以超过药渣1—2厘米为宜。
3.饮片的浸泡:在煎煮前,将饮片进行浸泡,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
要求先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20—30 分钟再煎煮,以利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药物为主的汤剂浸泡时间稍短,而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类药物为主的汤剂浸泡时间稍长。
4.汤剂的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汤剂的煎煮时间应根据药物的性质而决定,煎煮次数一般为煎煮两次。
一般药物以水沸后20-30分钟为宜,第二煎时间可稍短。
解表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以水沸后15-20分钟即可,滋补类药物和质地坚硬的药物时间须长,可煎30-35分钟。
5.煎药的火候:沸腾前用“武火”(强火);沸腾后改用“文火”(弱火),保持微沸状态即可。
煎药时勤搅动,防止药液沸腾外溢或煎干煮焦。
6.煎药量:煎好的汤药过滤留取药液。
儿童服药液量一般为50—150毫升;成人为200—300毫升,或根据医生处方要求煎取药液量。
(二)特殊煎煮方法
凡本规程规定或处方注明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煎汤代水”、“榨汁”等特殊要求的药物,应按要求进行操作。
1.先煎品种及煎煮方法:
先煎品种:生石决明、生石膏、生磁石、生赭石、生紫石英、生自然铜、生龟甲、生鳖甲、生珍珠母、生牡蛎、生瓦楞子、生紫贝齿、生龙骨、生龙齿、生寒水石、生蛤壳、生禹余粮、川乌、草乌、附子、水牛角、滑石块、白海巴、金礞石(布包先煎)。
煎煮方法:将先煎的药物煮沸20—30分钟,再加入群药同煎。
2.后下品种及煎煮方法:
后下品种:薄荷、鲜薄荷、鲜藿香、鲜佩兰、紫苏叶、砂仁、豆蔻、钩藤、番泻叶、沉香。
煎煮方法: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加入后下药同煎。
3.包煎品种及煎煮方法:
包煎品种:旋覆花、车前子、葶苈子、六一散、青黛、黛蛤散、生蒲黄、滑石粉、儿茶、金礞石、海金沙。
煎煮方法:将药物装入纯棉纱布袋与群药同煎。
4.烊化品种及煎煮方法:
烊化品种: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龟鹿二仙胶、饴糖。
煎煮方法:将药物加入适量热水或加热炖熔化,兑入煎好的药液同服。
5.另煎品种及煎煮方法:
另煎品种:野山人参、人参、红参、西洋参、鹿茸片、羚羊角片、西红花、冬虫夏草。
煎煮方法:将需另煎的药物,置适宜的药锅中,加适量水,单独煎煮1—2小时,滤取药液合并到汤药中服用。
6.冲服品种及服用方法:
冲服品种:牛黄(含人工牛黄)、朱砂粉、熊胆粉、鹿茸粉、三七粉、珍珠粉、羚羊角粉、沉香粉、琥珀粉、水牛角浓缩粉、玳瑁粉、马宝粉、猴枣粉、狗宝粉。
服用方法:以少量水或随汤药冲服。
7.兑服品种及服用方法:
兑服品种:竹沥水、竹沥膏、生姜汁、黄酒、蜂蜜。
服用方法:不需煎煮,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
8.对于其他特殊要求的药物,按处方要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