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课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课件

例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 2、改进机械的结构,减小机械自重 例如:动滑轮太重,使滑轮组机械效率很低, 换用较轻滑轮就可提高其机械效率。
3、 增加物重。
人教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功和机械能
三 机械效率
通过一动滑轮用60 牛的拉力提起重 为100牛的重物,使重物提高2米。
(1)拉力做多少功?
(2)如用手直接提起做功多少?
F
S=2h=2×2m=4m
W用机械=FS=60N×4m=240J W手=Gh=100N×2m=200J 为什么利用实际机械做的功大于不用机械直 接用手做的功呢 ?
1、比较两次两种滑轮组有什么不 同?机械效率有何差异?
2、分析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 素是什么?
实验结论:
1、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机 械效率不同 ,动滑轮多的做的 额外 功 多,机械效率 低 (填高或低)
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效 率不同 ,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多,机械效 率 高(填高或低)。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
它表示什么意思?
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是6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60%,另外的40
%是额外功.
离心式水泵60%-80%
柴油机28%-37%
起重机40%-50%
汽油机 22%-27%
三、实验探究: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的高低 与 动滑轮重力 、 摩擦力、以及 提升物体的重力 有关。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 1、滑轮组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 2 、动滑轮的自重 • 3、所提升的物重 • 4、机械效率与省力多少无关、与功率大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热效率专题

%100nF f %100nS F S f %100S F S f %100W W W W W S F W S f W ⨯=⨯=⨯=⨯====拉物物拉物物绳拉物物总有用有用—总额外绳拉总物物有用额外功:总功:有用功:η初中效率专题一、滑轮组机械效率1、滑轮组的特点力的关系:)G +G (n 1=F 动物拉(不计绳重与摩擦)距离关系:物绳nS S = 速度关系:物绳nV V =2、竖直滑轮组(不计绳重与摩擦)3、水平滑轮组4、练习(基础)(1)利用一个动滑轮将重70N 的物体匀速提高6m ,设动滑轮重10N ,绳重和摩擦不计,则利用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是 ,总功是 ,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2)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重4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3m .所用的手拉力f 物%100G G G %100h G S G h G %100W W %100nF G %100nh F h G %100h F h G %100W W h G h G S F W h G h G W h G W ⨯+=⨯+=⨯=⨯=⨯=⨯=⨯=+=====动物物物动物物物物总有用拉物物拉物物绳拉物物总有用物动物物绳拉总物动动动额外物物有用总功:额外功:有用功:ηη为300N.则该工人所做的有用功为J,总功为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用该装置提升500N的重物,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教率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组重10N,分别用甲、已两种形式的滑轮组(不计绳重与摩擦),把重100N的物体2s内匀速上升了1m,图甲中车对绳子的拉力为N,图已中人的拉力的功率为w,机械效率为。
(4)如图所示,拉力F=80N,物体重G=120N,将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当物体被提高的距离h=2m,求:①拉力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②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③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5)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已知物理的质量为600kg,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若人已0.5m/s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货物拉出仓库,g=10N/kg,求在此过程中;①人做的有用功为多少?②人的拉力为多少?③人拉力的功率为多少?(6)如图,A物体在大小为10N拉力F作用下,以0.3m/s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若A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1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3wB. b物体的质量为2.7kgC. b物体上升的速度是0.1m/sD. b物体运动1s则物体克服重力做3J功5、练习(提高)(1)(多选)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物体,若已知物重400N,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12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为()A.30%B.67%C.83%D.100%(2)(多选)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物匀速提起,绳子的最大承受力为3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这样一次提升的重物最多有多重?()A.360NB.540NC.600ND.1000N(3)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已两个滑轮组,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两装置都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B.F1>F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C.F1>F2,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D.F1<F2,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5)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G=100 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
初中物理《机械功与机械能复习》(共28张)ppt

(5)、两个不同装置提升相 同的重物时的机械效率相不 相同?那个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高,为什么?对于同一个 滑轮组来说,如果提升的重 物不相同,什么时候机械效 率高? (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与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提高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机械能
什么是能?它的单位是什么? 物体做功的本领叫能。单位是焦耳。
如何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如何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⑴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受 到力的作用。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 做匀速运动
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沿力的 方向通过距离,例如,用力推车,车没有推 动。 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 离 . 但物体移动的距离跟物体受到力的 方向垂直.
功的计算公式:
有用功:有利用价值的功。
额外功:无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 的功。 因为W总=W有用+W额外,所以
W 有用 < W 总 , 即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 , 机 械效率总小于1。 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 决定的,要正确区分出有用功和总功。
实验: 测定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滑轮组中哪个是定 滑轮,哪个是动滑轮? (2)、动滑轮和重物各有 由几段绳承担的呢? (3)、如果要将重物提高h 厘米,那么绳子的自由端各 要移动多少? (4)、实验中弹簧秤应如 何拉动?
4、正确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有用功W有在总功 W 总里所占百分比叫机械 效率,机械效率用 ŋ 表示。 ∴ŋ=W有/W总×100%
F
竖直方向
W有=Gh W总=Fs s=nh
G
如果滑轮组在水平方向放置:
有用功 W有=fs1
F
(S1是物体在水平 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总功: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2-3 滑轮 机械效率 课件

新知探究 斜面的特点
光滑的斜面
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F= —Gl h—
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新知探究
典例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使用轮轴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盘山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斜面 C.动力作用在轮轴的轮上,轮的半径就是动力臂 D.使用轮轴一定省力
轮轴不一定省力,关键看动力 作用在轮上还是轴上
他的目的是: 把沙子运上三楼
• 对沙子做功 对人们有用必须做的功
• 对空桶做功 • 克服自身重力做功
有用功 并不需要做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额外功
3 自主学习
1. 有用功(W有):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功。
2. 额外功(W额):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并非我们所需 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W总):动力所做的所有功。 即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公式(1): W总 = W有 + W额
第12章 第2节
滑轮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通过实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 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滑轮组的学习,掌握安装滑轮组的方法,并能根 据安装情况分析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安装滑轮组的方法及根据情况分析滑轮组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A.省力,不改变施力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方向 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方向
新知探究 典例3 如图所示,小明用重为4N的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小明所用拉 力为10N。不计摩擦和绳重,则物体的重力为( C )
A.4N C.10N
B.6N D.14N
新知探究
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版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2

第八页,共十六页。
课堂(kètáng) 演练
2.
(1)实验中应____匀__速__竖_拉直(动shù(lāzhdòí)nɡ)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缓上升. (2)表格中①处应为____6_6_._7_;根据图11-3-21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
②处应为____N.
2.4
(3)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重物越重,机
模拟演练
1.某小组(xiǎozǔ)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
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A、
B、C多个,要研究其与B因素的关
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 而改变____因素,从而进行研B究.
(2)下列是同学提出的两个(liǎnɡ ɡè)
猜想:
猜想一: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 法有关;
4.如图11-3-24所示,小芳同学设计了一个高度可调节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
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她首先测出小车重, 然后(ránhòu)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小车,调节斜面倾斜角θ的大小并多次测量, 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2021/12/12
1
3.6 81%
(1)请你替小芳在上表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据.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仍然用原滑轮组,保持装置不变,依次改变动滑轮上挂钩码的个数,
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②处应为____N.。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11-3-23所示的三个滑轮组,并将所 测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斜面倾角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解读课件)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杠
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认识杠杆
1. 感知杠杆
本章第1节的节首图通过呈现古人使用杠杆的场景,使学生感
受到杠杆是一种劳动工具。这幅节首图和本章的章首图“机械臂
”一起,通过两个跨越历史长河的机械的变迁,向学生展示机械
历史发展的进程,反映人类对机械的不断探索。这对于杠杆概念
的引入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科书列举生活
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
度,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W2 。之后设问:“这两
次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吗?为什么?”这样的教学过
程,不仅有利于揭示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实质,还会
使学生对W2 > W1 ,有直观的认识。以这一认识为
基础,通过分析、讨论,突出使用机械总要做额外
功,进而为引出机械效率概念打下基础。
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最后一章,涉及前面所学的力和
功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一方面,要从力的角度认识简单
机械;另一方面,还要从功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关于平衡状态,
初中物理课程仅涉及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课标》对杠杆平衡
有新的要求,即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其中既
有实验探究的要求,又有知识方面的要求,而且探究杠杆的平衡
第2节 滑轮
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和特点后,要通过对比
(是否省力,是否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是否省距离)找出它们各自的优
缺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意识和习惯。
对于滑轮组的特点,可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为学习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作好铺垫,分散教学的难点。另外,“科学世界”栏
条件实验被列为学生必做实验。
内容分析
初中物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RJ八下P80图12.1-7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4.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 000 N,独轮车的有关 尺寸如图所示。轴心是支点,手施
加的向上的力F为动力,车箱和砖头的总重力
G为阻力,因此,动力臂l1=1 m,阻力臂l2=0.3 m。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_F_1_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F Gl2 1000N 0.3m 300N
l1
1m
RJ八下P80图12.1-8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RJ八下P81图12.2-1 有什么科学道理?
大人利用滑轮将重物吊 到二楼,孩子想帮忙, 却把自己吊了上去。想 想看,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笑话?你能解释其 中的道理吗?
RJ八下P80图12.1-5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2.在图中分别画出钳子、自行车手闸这两个杠杆(图中深色部分)工 作时的支点、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O O
RJ八下P80图12.1-6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3.如图为指甲剪的示意图,它有几个杠杆?分别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 杆?
3.如图所示,指甲剪由3个杠杆组成,分别 是ABC、OBD和OED。其中,ABC是 省力杠杆,OBD和OED是费力杠杆。
RJ八下P79图12.1-4 赛艇的桨是杠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五节机械效率课件

第五节
机械效率
新知•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总功: 拉力(或动力) 所做的功,用字母 W总
表示。
(2)额外功:为了达到某一目的,不得不克服
机械本身的重力 和 摩擦力
等因素而做的功,
用字母W额表示。
(3)有用功:对我们 有用
(4)关系:W = W有+W额
总
的功,用字母 W有 表示。
理解机械效率
【例题】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货物缓慢提升3 m,已知货物重850 N,所用
拉力F为300 N。(不计摩擦和绳重带来的影响)求:
(1)有用功W有;
(2)总功W总;
(1)2 550 J (2)2 700 J
(4)50 N (5)94.4%
(3)额外功W额;
(4)动滑轮的重力;
(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基础•限时达标
知识点一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小玲同学值日时用水桶提水,她做的有用功是( B )
A.对桶所做的功
B.对水所做的功
C.对水和桶所做的功
D.对水、桶和人所做的功
2.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
相同高度时,则( B )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3.卖茶杯的人,从货架上拿起茶杯,喝茶水的人,从桌面上端起盛茶水的茶杯,
就两人克服茶杯重力做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都是有用功
B.都是额外功
C.对喝茶的人而言是有用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W有):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 的功。
G/N h/m W直/J F/N s/m W机/J 2 0.1 0.2 1.2 0.2 0.24
总功(W总):利用机械实际做的功。
额外功(W额):使用机械时,由于机械自重和摩 擦等因素影响,不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
W总
3.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
没有!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4.理解例题
二、机械效率: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 份额越多越好。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 理学中表示为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公式: W有
W总
3.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1。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效率
将 __增__大___ ( 选填 : “ 增 大 ” 、 “ 减 小 ” 或 “ 不
变”)
2.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
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⑴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_3__个,其中动滑 轮有__2___个。 ⑵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6_2_._5_%___, 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大__于___第一次的机
三、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W有 Gh
F
W总 Fs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
注意事项 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
实验1 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力。
F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1 2 3
结论: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练一练
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 B.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C.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 D.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
练一练
2.如图,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力F 拉着10 N的重物匀速上升,绳子自由 端移动1 m,动滑轮重力2 N, 求:(1)拉力F; (2)物体上升的距离; (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注意!今后计算中常用到:
G
W有=Gh W总=Fs
4.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着一重为100N的物体A沿水
平面做匀速运动,所用拉力F的大小为40N.
(1)不计轮和绳的重力以及摩擦,求:物体A所受 的摩擦力.
(2)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物体A所受的 摩擦力.
械效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次 钩码重 钩码上升高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移
数 /N
度/cm
示数/N
动距离/cm
1
2
10
0.8
40
2
5
5
1.5Βιβλιοθήκη 203、用滑轮组将物体拉上来,对 做 的是有用功,对 做的是额外功
有用功实质是不用机械而 F
直接用手做的功,总功实质 是使用机械时拉力做的功。
2实.条验件2 :物重一定
F
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1
2
F
结论: 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练一练
1.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 验装置,钩码总重6 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缓__慢___
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
大小为___2_.4___N,若钩码上升的 高度为8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__2_4___cm,该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8_3_._3_%___。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 的关系。
2、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 械的效率。
3、通过探究进一步认识机械效率
自学指导1
用3分钟时间阅读P85-86并思考问题:
直接提升物体做功, 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 功相同吗?
实验
G/N h/m W直/J F/N s/m W机/J 2 0.1 0.2 1.2 0.2 0.24
检测练习
1、用水桶打水,对 水 做的功是有 用功,对 水桶做的是额外功。如果打 完水,水桶掉了,将水桶从井中拉上 来,对 水桶做的是有用功,对 水 做 的是额外功。
自学指导2
用5分钟时间阅读P86“机械效率”,并回 答下面的问题。
1.机械效率定义: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表达式:
W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