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方

合集下载

十大中医药经典名方

十大中医药经典名方

十大中医药经典名方
1.清热解毒汤:用黄芩、连翘、薄荷、芦根等中药材煎制而成,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状。

2. 四物汤:用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等中药材煎制而成,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经痛等问题。

3. 逍遥散:用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等中药材配制而成,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

4. 川芎茶:将川芎加工成茶叶,具有活血化瘀、提神醒脑的功效。

5. 人参鸡汤:将鸡肉、人参、枸杞等中药材熬制而成,具有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6. 十全大补汤:用人参、黄芪、枸杞、当归等中药材煎制而成,用于调理气血不足、疲劳乏力、失眠等问题。

7. 小柴胡汤:用柴胡、黄芩、半夏等中药材煎制而成,用于治疗抑郁、焦虑、失眠等精神问题。

8. 桂枝汤:用桂枝、白芍、生姜等中药材煎制而成,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肢体酸痛等症状。

9. 补骨脂酒:用补骨脂、红枣、桂圆等中药材泡制而成,用于治疗贫血、月经不调等问题。

10. 神曲:用糯米、黄米等杂粮制作而成,具有补血养颜、调理肠胃等功效。

- 1 -。

中医古方秘方验方精选

中医古方秘方验方精选

中医古方秘方验方精选1. 四物汤:推荐理由:四物汤是常用的中草药方剂。

四物指的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味,主要功能是补血养血,调经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型病症,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2. 逍遥散:推荐理由:逍遥散是宋代医家陈自明所传置的一个中草可方剂,其主要成分有茯苓、泽泻、白术、甘草等,主治脾虚湿滞型胃肠病和水肿、淋巴肿大等多种症状。

3. 蛇草汤:推荐理由:蛇草汤是中医秘方中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疾病的方剂,主要成分有夏枯草、黄芩、当归、熟地黄、丹参、三七等,功效是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止血、活血化瘀。

4. 吴茱萸散:推荐理由:吴茱萸散是秦朝医家张仲景传置的一个治疗湿热引起的疾病的中草可方剂,主要成分有川芎、陈皮、苍术、白术、制茯苓、泽泻、吴茱萸、生姜等,治疗功效是清热解毒、散寒湿、止痛,适用于腹泻、痢疾、黄疸、湿疹等病症。

5. 麻仁丸:推荐理由:麻仁丸是清朝时期钱乙所传置的一个治疗便秘的方剂,主要成分是麻仁、汉防己、仙灵脾、草果、茯苓等,能滋阴润燥、通肠润便,适用于便秘、便溏、自汗、夜寐不宁等症状。

6. 六味地黄汤:推荐理由:六味地黄汤是唐朝医家祖汉所传置的一个中草可方剂,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牛膝、丹皮,能滋阴润燥、益肾填精、治疗腰膝酸软、头晕、眩晕等症状。

7. 贞丹:推荐理由:贞丹是中医秘方中的补阳精剂,主要成分有黄芪、淫羊藿、附子等,能补虚损、填精髓,治疗DEFICIENCY辨ViRaVuLsys产后血虚、遗精产后难恢复等各种虚症。

8. 复方蒲公英酊:推荐理由:蒲公英具有润肺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改善湿热痰饮、急慢性肺炎、喉炎等病症。

此复方中还含有石膏、桔梗、陈皮等成分,多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等疾病。

9. 四妙丸:推荐理由:四妙丸是清朝时期赵之谦所传置的一个中药方剂,主要成分有川芎、当归、熟地黄、牛膝,是治疗痛经的秘方,具有活血去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10. 八珍汤:推荐理由:八珍汤是明朝时期名医李时中传置的一个中草可方剂,主要成分有熟地黄、黄芪、当归、白芍、川芎、茯苓、枸杞、细辛,能补中益气、补血生血,治疗体虚、贫血等症状。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二陈汤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八珍汤: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3。

人参乌梅汤人参乌梅汤木瓜,山药莲肉炙草加,气阴两伤儿泄泻,酸甘敛阴健脾佳。

4.人参五味子汤:麻杏石甘汤加细茶人参白术五味子茯芩麦冬5.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汤,苏芥莱菔方。

6.大补阴丸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生姜大枣9.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10.己椒苈黄丸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芩术甘草比。

己椒苈黄水饮攻,前后分消二便通。

12.五皮散(五皮饮):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13.五苓散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猪茯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5.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16.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由平胃散加藿香、半夏组成。

19.乌药汤香附木香乌药汤,当归甘草共煎尝。

21.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表敛汗效特灵。

22.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

23.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右归饮:肾气丸去三泻(茯,泽,丹)加杜仲,枸杞,甘草。

右归丸:肾气丸去三泻(茯,泽,丹)加杜仲,枸杞,菟丝子,鹿胶。

24.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左归丸:左归丸菟枸牛鹿,龟胶六味三泻除。

1. 即六味去“三泻”加枸杞、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胶。

古代养生中药方剂大全

古代养生中药方剂大全

古代养生中药方剂大全---导言中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疗效。

古代的中草药方剂被广泛用于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养生中药方剂,希望对养生爱好者有所帮助。

1. 四神汤材料:- 麦冬15g- 牡蛎30g- 淮山药30g- 炙甘草15g做法:1. 将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3. 取出炖盅,滗去药渣,留下煎汤即可。

作用:四神汤对于养心安神、益气补虚有很好的效果,常喝可以改善失眠、健脾益胃。

2. 十全大补汤材料:- 黄耆15g- 白术10g- 党参10g- 熟地10g- 当归10g- 巴戟天10g- 鸡肉适量做法:1. 将黄耆、白术、党参、熟地、当归、巴戟天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

2. 鸡肉切块后加入炖盅中。

3.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4. 取出炖盅,滗去药渣,留下煎汤即可。

作用:十全大补汤有补益气血、滋养脾胃、壮健体魄的功效,适用于体虚、气短、面色苍白的人群。

3. 利水消肿汤材料:- 猪苓20g- 茯苓20g- 赤茯苓15g- 茜草根15g- 桑白皮15g- 泽泻15g- 炙甘草10g做法:1. 将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3. 取出炖盅,滗去药渣,留下煎汤即可。

作用:利水消肿汤具有利尿排湿、消肿解毒作用,适用于水肿、尿少、浮肿等症状。

4. 八珍汤材料:- 当归10g- 熟地10g- 旗参10g- 白芍10g- 白术10g- 炙甘草10g- 黄芪10g- 党参10g做法:1. 将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3. 取出炖盅,滗去药渣,留下煎汤即可。

作用:八珍汤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亏、心悸失眠等症状。

---本文介绍了四种古代的养生中药方剂,每种方剂都有特定的配方和功效,适合不同的养生需求。

在使用中草药方剂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当食用引起不良反应。

中医著名汤方

中医著名汤方

中医著名汤方1、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方解:本方为解表涤饮方剂。

内有水饮者,一旦感受外寒,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则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当内饮外邪得解,里饮得化。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为主药。

桂枝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为辅药。

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

干姜、细辛温脾肺之寒,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半夏燥温化痰,治已成之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调合诸药,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

诸药合用,共凑解表涤痰、止咳平喘之功。

临床运用: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

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

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

2.本方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

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

3.本方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之要药。

若肺寒停饮偏重,五味子用量宜少于干姜、细辛;若寒饮之咳肺虚者,则五味子用量宜酌加大。

2、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用法:水煎服。

功能: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中药汤剂配方

中药汤剂配方

中药汤剂配方中药汤剂配方是中医药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将多种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配制煎煮,使其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汤剂配方的制定需要根据病情和病机来确定,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汤剂配方。

1. 四物汤四物汤是女性常用的补血汤剂,其配方包括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

当归有活血调经的作用,川芎能舒张血管,白芍具有补血养肝的作用,熟地被认为是最好的补血中药之一。

四物汤可以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妇科问题。

2. 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是一种滋补强壮汤剂,其配方包括黄耆、党参、白术、茯苓、巴戟天、菟丝子、枸杞子、当归、熟地、山药。

这些中药材具有补气、补血、益肾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

3.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一种常用的解表汤剂,其配方包括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炙甘草。

小柴胡汤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它具有解表散热、调理肝气的作用。

4. 通乳四物汤通乳四物汤是一种增加乳汁分泌的汤剂,其配方包括熟地、山药、茯苓、当归。

这些中药材具有滋阴养血、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用于产后乳汁不足的情况。

5.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脾胃不和的汤剂,其配方包括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这些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利水化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总之,中药汤剂配方的制定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确定,不同的配方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在使用中药汤剂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适的剂量和煎煮方法,以确保疗效的发挥和安全的使用。

同时,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只有合理配伍,科学用药,中药汤剂才能发挥最佳的疗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草药常用配方解析

中医草药常用配方解析

中医草药常用配方解析中医草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草药为基础,通过配方的合理搭配和应用,以达到治疗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本文将对中医草药常用配方进行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常用配方的特点和用途。

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调养女性身体的中药方剂,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组成。

该配方具有补血养颜、调理月经等功效。

其中当归补血养血,熟地黄滋阴补肾,川芎活血化瘀,白芍调经止痛。

四物汤适用于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问题。

二、清热解毒汤清热解毒汤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等草药组成,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

它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金银花和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蒲公英可以清热利湿,板蓝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这个配方在传统中医中常被用于治疗感冒、扁桃体炎等病症。

三、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具有滋阴补肾、壮阳补脑的中药配方。

它由熟地黄、山药、牛膝、枸杞子、杞菊地黄丸等草药组成。

这个配方适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问题。

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药补脾健胃,枸杞子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的配伍合理,功效独特,为男性健康提供了有效的补益。

四、复方黄连素复方黄连素是由黄连、黄芪、黄柏等多种草药提取物组成的配方。

它具有清热败火、解毒利湿的作用,适用于肠胃炎、胆囊炎、口腔溃疡等病症。

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黄芪可以增强免疫力,黄柏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复方黄连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草药治疗方剂。

五、香薷饮香薷饮由苍术、白术、香附、厚朴等几种中草药组成。

它有舒滞理气、健脾化湿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胸腹胀闷、食欲不振等问题。

苍术、白术可以健脾运化,香附、厚朴可以理气化湿。

香薷饮是一种温和的中草药配方,对胃肠道功能失调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总之,中医草药常用配方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搭配和应用,这些配方可以发挥出草药的协同效应,改善人体的内部环境,达到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金匮199首方1.栝楼桂枝汤方栝楼根、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各量二两、三两、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

2.葛根汤方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各量四两、三两、二两、二两、二两、三两、十二枚。

3.大承气汤方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各量四两半、斤、五枚、三合。

4.麻黄加术汤方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各量三两、二两、一两、七十个、四两。

5.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麻黄、甘草、薏苡仁、杏仁,各量半两、一两、半两、十个。

6.防己黄芪汤防己、甘草、白术、黄芪,各量一两半、两、七钱半、一两一分。

7.桂枝附子汤方桂枝、生姜、附子、甘草、大枣,各量四两、三两、三枚、二两、十二枚。

8.白术附子汤方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各量二两、一枚、半一两、一两半、六枚。

9.甘草附子汤方甘草、白术、附子、桂枝,各量二两、二两、二枚、四两。

10.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各量六两、一斤二两、六合、三两。

11.一物瓜蒂汤XXX,二十个。

12.百合知母汤方百合、知母,各量七枚、三两。

13.滑石代赭汤方百合、滑石、代赭石,各量七枚、三两,如弹丸大一枚。

14.百合鸡子汤方百合、鸡子黄,各量七枚、一枚。

15.百合地黄汤方百合、生地黄汁,各量七枚、一斤。

16.百合洗方百合,一斤。

17.栝楼牡蛎散方栝楼根、牡蛎,各量适量。

18.百合滑石散方百合、滑石,各量一两、三两。

19.甘草泻心汤方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各量四两、三两、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半斤。

20.苦参汤方苦参,一斤。

21.雄黄熏方雄黄。

22.赤小豆当归散方赤小豆、当归,各量三斤三两。

23.升麻鳖甲汤方升麻、当归、蜀椒、甘草、雄黄、鳖甲,各量二两、一两、一两、二两半、两、手指大一片。

24.鳖甲煎丸方鳖甲、射干、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石韦、十二分、三分、三分、六分、三分、三分、三分、五分、三分、一分、三分、厚朴、牡丹、瞿麦、紫葳、半夏、人参、蜇虫、阿胶、蜂窠、赤硝、蜣螂、三分、五分、二分、三分、一分、一分、五分、三分、四分、十二分、六分、桃仁、锻灶下灰、清酒,各量二分、一斗、一斛、五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汤方
下面中药汤方以后会经常更新以备用,将会不断增加新的进来。

这些都是经验方:
葛根汤:怕冷、怕风、咽乾、喉咙痛、脖子硬、头痛、发烧
葛根汤:葛根12克,麻黄、生姜各9克,桂枝、芍药、炙甘草各6克,大枣12枚
桂枝汤:有汗、发烧、怕风、头痛
桂枝汤:桂枝(去皮)9,白芍9,炙甘草6,生姜9,大枣6,
白虎汤:高烧不退、不怕冷怕风、燥渴、饮水不止渴
白虎汤:石膏30克,知母9克,炙甘草3克,粳米15克
麻黄汤:怕冷、无汗、发烧、全身骨节酸痛
麻黄汤:麻黄、杏仁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小青龙汤:怕冷、无汗、咳嗽、(清鼻涕)白痰、不渴、发烧
小青龙汤:白芍9,干姜9,炙甘草5,细辛5,五味子5 半夏9,麻黄9,桂枝9,
大青龙汤:怕冷、无汗、咳嗽、(黄鼻涕)黄痰、口渴、发烧
大青龙汤:麻黄10g,杏仁9g,生石膏(先煎)30g,桂枝、甘草各6g,大枣12g,生姜9g
大建中汤:呕吐酸水、蛔虫、肠胃炎、下痢、肚子痛
大建中汤:饴糖30克,酒炒白芍18克,桂枝、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小建中汤:腹痛下痢、怕风、不吃东西
小建中汤:白芍(生)12,桂枝9,炙甘草9,生姜10,大枣6,饴糖15,
大柴胡汤:忽冷忽热、胸痛、不大便、发烧、两眉中心痛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枳实、制半夏、白芍各9克,大黄6克,生姜4片,大枣4枚
小柴胡汤:忽冷忽热、胸痛、偏头痛、恶心
小柴胡汤:柴胡12,黄芩9,半夏(制)9,人参6,炙甘草6,生姜6,大枣6,
射甘麻黄汤:发烧咳嗽、呕水出、气喘、短气
射干麻黄汤:射干9,麻黄12,五味子6,紫菀9,半夏9,大枣6,款冬花9,细辛9,生姜12,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发烧、咳嗽不止、喉痒
苓桂术甘汤:茯苓12,桂枝9,白术9,炙甘草6,
三黄泻心汤:大便很臭、下痢、口破、胃胀
三黄泻心汤:黄连6克,黄芩9克,大黄9克,生地黄30克,麦冬12克,天冬15克
麻杏甘石汤:喉痒、咳嗽、黄痰
麻杏石甘汤:麻黄9,石膏60,苦杏仁10,甘草6,
大黄甘草汤:吃坏肚子。

大黄甘草汤:大黄12g 炙甘草3g
葛芩连汤:上吐下泻、肠胃炎
葛根芩连汤:葛根15,黄芩9,黄连6,炙甘草3,
痛风患者:平时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各10g,知母、麻黄、白术、防风、附子(先煎)各9g,甘草6g,生姜3g
痛风患者:发病时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炙甘草9g 炮附子9g 白术6g 桂枝9g
草药方:大田螺6个韭菜头2两石
山棯头2两黄姜1两脾炎
红头艾1两鸡蛋2个米酒1两清水半斤月事不调经期痛输卵管不通、粘稠
金\银环蛇胆姜三片陈皮二片贝母一钱清水三钱蒸30分钟]]咳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