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鉴赏与收藏

紫砂的鉴赏与收藏
紫砂的鉴赏与收藏

一、紫砂的起源、壶名及壶型

中国的文化都有一种有趣的故事,各行各业都有一个祖宗,都有先师。如佛教的师祖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称为“佛祖”,是觉悟的智者,又称“如来佛”,如来,是如实地来临,意是像真理一般来到这个世界;又如中国教育的祖师爷是孔夫子,被世人封为“大成至圣先师”的位置。再又如鲁班是木匠的师祖;扁鹊、华佗是医药业的师祖等等。宜兴陶的师祖为“陶朱公”范蠡,又称“造缸大师”;紫砂壶的鼻祖为供春。

总之,凡师祖后人都不能忘却,是他们首创家业,开辟道路,历尽千辛万苦,积累经验,一代一代、一辈一辈把事业传承下去,使之发展壮大,兴旺发达。那么,作为我们后人应时刻牢牢记住前人,没有他们的开辟创造,没有他们的先智造化,没有世代的传承,可以说,任何行业,任何事物的发现和发展还封尘在万丈泥土之下。因此,祖先不能遗忘,而且要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一)“陶朱公”范蠡

春秋战国时,越国大臣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吴王夫差后,决定功名隐退,便偕美女西施来到宜兴丁蜀山。范蠡来后带领当地百姓开凿运河(被后人称为蠡河),隐居在一山坡上(被称为蠡墅),开挖陶土,叫化百姓造缸、造坛、造瓮,利用当地资源,制成实用陶器,使宜兴一方人家富裕了起来,从此,宜兴的陶业生产日日得到兴旺发展。人们为纪念范蠡,一直将范蠡供奉为陶的师祖,立庙塑像,称为“陶朱公”、“造缸大师”。当然范蠡还一个美称叫“中华商圣”。范蠡除了带领宜兴百姓开创了制陶技术,以陶致富之外,还在理财经营上著书立说,崇尚儒商,同时被世人尊为商家鼻祖。

(二)紫砂壶鼻祖供春

供春,是迄今为止,从有关文字记载中人们知道最早的紫砂始祖。供春是明代正德年间进士、宜兴城里人吴颐山的书童。吴颐山,名仕,字克学。为准备科举考试,携书童供春到金沙寺借住读书。金沙寺老和尚在寺中经常以陶土抟坯做些物器为乐,但供春聪明好学,常偷窥老和尚抟泥,并用心领会,也偷偷学做。供春根据寺院庭中一棵老银杏树瘿瘤,效仿做成一把壶。此壶树皮斑驳逼真,瘿瘤栩栩如生,口盖周正,款式敦丽,烧成后色栗润韵,端庄凝重,气韵盎然。而且据资料考证,供春还“斫木为模,削竹为刀”,创造了制壶的雏形工具,改进了制壶技艺。供春从老和尚的“捏筑为胎,规为圆之,刳使中空”的原始方法,一下子创造了雏形工具,这是一个发明创造,功应推供春为紫砂壶鼻祖。

(三)大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苏东坡是宋代大文豪,供春是明正德年间人,宋到明年代相甚久远,紫砂壶鼻祖反而是为明供春,而不是宋人,这需要了解紫砂史才能明白个中道理。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从丁山蠡墅羊角山古窑址早期紫砂陶器残片的发现,充分证实了紫砂陶始于北宋的佐证。关于紫砂陶的古代文献资料都有显示,最早北宋进士梅尧臣就对紫砂陶作过“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描写;欧阳修曾赞“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潇有余清”;苏东坡题“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北宋许多大诗人都对紫砂陶作过“紫泥”、“紫瓯”、“砂罂”、“提壶”等描述,故说明宋代宜兴就已有紫砂陶的制作了。而且,苏东坡先生在丁山的蜀山建书院讲学,买田地欲终老。曾亲自设计一种提梁式茶壶,邀请文人雅士烹茶品味,怡然赋诗,并留下许多绝妙佳句: “松风竹炉,提壶相呼”;“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等等。苏东坡邀朋茗茶,就独钟这款提梁壶,故后人就把他设计的提梁壶称作“东坡壶”。因此历史上留有苏东坡等名人雅士的词句和“东坡壶”物证,再依

据蠡墅羊角山古窑址的发掘,足以肯定了紫砂陶的起源年代为北宋期。

二、传统壶名与壶型

紫砂壶造型丰富,款式品种繁目,可谓是千姿百态,名称无数,是陶瓷类中或工艺美术品类中无法相比的。紫砂壶的名称大多含有雅趣,它有融作者的构思境界,文化内涵,自然物的想象,动物的形态的异真,几何形的巧妙组合,天地间的玄妙奥秘等等方面给壶冠名;它还有融作者对哲理的认识、历史背景、美术知识的理解体现,以及艺术抽象的显真等等给壶起名,有些是以制作者名字而命名。总之紫砂壶名非常趣味,有些壶中藏故事,使你读来趣味盎然;有些壶中蕴哲理,使你懂得悟道人生;有些壶中见天地,使你了解天地玄机……

1、供春壶又名树瘿壶。供春是紫砂壶的鼻祖,供春壶的来历,有一则传说的故事,据《宜兴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1504—1521年),宜兴雅士吴颐山,名仕,字克学,号拳石。时为四川省参政,进士。吴颐山为准备考科举,携书童供春读书于金沙寺。金沙寺的老和尚善弄抟泥搏陶,供春聪明好学,每天窥看效仿,并照寺院中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树瘿疤抟制一壶形,底款钤上“供春”二字,故后人称之为供春壶。

2、东坡提梁是一种高把提梁款壶。据传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曾在蜀山讲学置田买地定居生活,东坡先生设计了一把以老杆梅桩三架横跨,提携大圆肚壶身的款形,既可悬吊煎火,又可炉灶温热,提携十分方便。故苏东坡在他的诗文中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佳句。

3、曼生十八式又称“曼生壶”。曼生即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曼寿、曼公等等很多别称。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卒于道光二年(1822年),浙江钱塘人,曾任溧阳县知县。陈曼生是个大文人雅士,是西泠八家之一之士,善书能画,尤擅铭刻,对紫砂壶独有

情钟,他用独特的人文观念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亲手设计了许多富有哲理内涵的形款茶壶。实际上陈曼生一生远远不止“十八式”,而是后人为了用“十八”的吉祥数字来诠释陈曼生的所有紫砂壶款,及设计理念和思想,也故列出了“18”这个经典形款,来证明陈曼生对紫砂的贡献。

4、洋桶壶分牛盖洋桶和平盖洋桶两种。壶身为圆柱形,提把多为铜或银质,洋桶的得名,处于20世纪30年代时洋人侵华,洋货泛滥时,由紫砂艺人设计的形。洋桶壶的特点,提携方便,摆放牢稳,容量大,非常日用,洋桶壶的出现,完全反映了一个时代平民百姓的生活特征。

5、石瓢壶石瓢壶是紫砂茗壶中的经典传统款形。最先有清代陈曼生首创设计,杨彭年制壶,叫“彭年石瓢”;清代瞿子冶设计制作的叫“子冶石瓢”;当代顾景舟、徐汉棠分别又把自己的理念和风格作了提炼和升华,后人就分别叫为“景舟石瓢”和“汉棠石瓢”。

“石瓢”不管是“彭年石瓢”、“子冶石瓢”、“景舟石瓢”还是“汉棠石瓢”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以他们风格命名的石瓢名称,均已以成为经典之作。

6、掇球壶掇球壶是紫砂茗壶中的经典传统款形。掇球壶形款是多个球形体和弧线组成,得体大方,一身素气,骨肉匀亭,光润达炼。首创应是清代制壶高手邵大亨,“大亨掇球”在当时轰动社会名流及官员,清政府官员为得到一把“大亨掇球”壶而作为一种奢望和求欲。在民国初(1915年)又一个制壶高手程寿珍的掇球壶获巴拿马国际金奖,在1932年此壶又获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可见掇球壶的魅力和它的造型征服了多少人的眼球。

7、秦权壶亦是经典的传统紫砂茗壶款,形置似秤砣。谓何称“秦权”,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度量衡,秤权以秦为准,故得“秦权”为名。

8、掇只壶又称莲子壶,是经典的传统紫砂茗壶款,首创清邵大亨。此壶造型简朴,清韵端庄。

三、紫砂泥的分类及特点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是上苍恩赐给陶都人民的物宝,上等纯正的紫砂陶矿仅陶都宜兴有,这足是宜兴的一大财富。陶都人靠聪明的才智,勤劳的双手,用一丸丸神奇的泥土创造出如珠如玉的紫玉金砂已响誉世界。

神奇东西都有奇妙的故事,紫砂陶也有着美妙神奇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有位怪异僧人云游到丁山化斋,他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叫喊:“卖富贵土”,路人均以好奇,不予理会。僧人见人们踌躇,又高声喊:“贵不欲买。买富如何”?人们听到买富之词,即尾随僧人来到黄龙山一洞口。僧人用手指着洞口说:”富就在这里”,说毕忽然不见影了。人们就一起进洞一道挖掘,果然发现了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的泥土。此后人们把挖掘的泥土进行淘炼,烧制出现奇特效果,后被人们称之为”五色土”。

神话传说总是很美妙的,据地质科学工作的考察和研究,宜兴和毗邻的浙江长兴地区的陶土矿床为一脉,大约在2—4亿年前,经历了四次海退和三次海浸,自古生代世纪末至今,陶土在泥盆纪和早炭纪中期形成的。

宜兴丁山镇上有两座山,一座叫青龙山,座向东侧,一座叫黄龙山,座向西侧,两山东西紧挨连脉。青龙山的矿床为石灰石矿,黄龙山的矿床是石英石矿,且在黄石矿缝中夹存着紫砂陶矿质,该矿质经过了数亿年的沧桑,成为上好的紫砂原料。因为它夹杂在岩石之中,故有“岩中岩”、“泥中泥”神奇现象之称。

紫砂矿料的开采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露天开采,也称明掘;一种是坑道深井开采,也称暗掘。紫砂矿料主要分四大类:紫泥、绿泥、红泥、团泥。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都具有先天的优良条件,属于高岭土—石英—云母类型,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等化学成分,其中含铁量较高,它的烧成温度可在1120℃至

1200℃。紫砂矿料炼制成泥,可塑性好,且不粘工具不粘手。紫砂陶烧结后,用10万倍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原子结构呈球体形重叠排列有双重气孔结构,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吸附力。且紫砂成品不施油,形成通气性能好,故用紫砂壶泡茶持香清醇,不易变质发馊的良好性能,遇冷热急变,不炸不裂,而且用的时间越久,把摩的时间越长,它会发黯然之光,形成包浆,似玉润韵的效果。

四、紫砂泥与化工泥的区别

真紫砂壶与化工壶的区别一:质感不一样

原矿真紫砂壶,精光内敛,温润似玉、如君子、色相沉稳、老气十足。好的紫砂矿料使用起来,不出15天便能看出效果。而不好的的化工泥壶,无论怎么养都白扯。化工泥做的壶,因为表面的玻璃相(加入刨花水的原故亦称石英水)太重,茶水吃不进,把玩的油脂也渗不进去,故这样的壶是养不出来的。现在有紫砂研究所已留意这个题目,已出产出表面不带玻璃相的化工泥,这类泥被用来做高档的仿名家壶,非常能欺骗人,没有将原矿泥与化工泥对比熟悉的,极轻易上当。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二:当然是紫砂泥色泽

原矿真紫砂矿料的颜色大多不会太艳,一是由于早期的紫砂很多是浅表层的,本身就有了一定的原始风化。二是由于紫砂矿从地下被挖掘上来以后,要放置露天场地日晒雨淋一年半载,天然疏松变成小颗料后,再碾磨成粉,最后再经由锤打陈腐才能使用。经风化陈腐的原矿泥中的金属物质会发生氧化作用,泥色就会发暗、发沉、发旧,不会有新鲜亮丽的感觉。有些泥料会陈腐存放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才使用,故现在还会有少量清代、民国留存下来的老泥,但已弥足贵重稀少了。而化工泥是由高岭土加石英砂、刨花水和致色金属氧化物

调制的,现调现用,加上金属氧化物往往超标添加。所以,泥色鲜、泥色艳,做出来的壶鲜亮无比就不希奇了。用这种超标色素的壶泡茶喝,对身体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原矿泥料的紫砂壶,壶体发色都比较沉、比较暗,尤其是使用过的壶尤为显著,有一种老气横秋,饱经岁月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讲的光彩。而化工壶是绝对不会达到这种效果的。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三:辨工艺

因为现代制作工艺规范、效率极高,所做出来的壶周周正正、乖巧精道,让很多初学者非常喜欢。而手工做的壶没有同一的模具,只凭艺人心灵手巧,凭积累的经验,胸有成竹的按自己的要求喜好而制作。故统一形制、统一规格的壶都会在身筒的外形、壶口直径以及壶嘴、壶把的安装位置,粗细高低有所不同,不会有完全相同外观、规格的壶泛起。加之原矿紫砂本来就很少、很贵重,根本不可能,也没有那么多泥料大规模的机械化、模具化批量出产。所以,分辨传统工艺仍是现代工艺,这也是判定泥料另一个方面。

五、紫砂的好处

紫砂是一种天然陶土,富含铁、钙、钠、钾、锌等元素,可碱化水质,提高人体免疫力。紫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配合以精准的制壶技艺,成品口盖严密,缝隙极少,减少了含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通道,相对延长了茶汤变质的时间,有益人体健康。

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不渗漏,具有较强的吸咐力,使茶味越发醇郁芳沁。紫砂贮茶不变色,泡茶不失原味、不走味,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可谓色香味皆蕴;而且操作简便,只要掌握茶性与水温,即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的茶具,更适合居家使用。

紫砂具有独特的透气性能,茶汁不易霉馊变质,且不易起腻苔。就茶道而言,理应随泡随饮,事毕即清除茶渣,但由于现代人生活工作繁忙,将茶渣遗忘壶中数日亦是常事。紫砂壶“注茶越宿,暑月不馊”,即夏日隔夜亦不馊。

紫砂传热缓慢,使用时提、抚、握、拿均无烫手之感;保温性强,冬天泡茶,40分钟茶水仍温和。

紫砂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常泡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有茶叶清香。

紫砂的冷热急变性强,既可放在温火上炖烧,亦可在微波炉使用而不会爆裂。寒冬腊月,沸水注入,仍不会因温度急变而胀裂。

紫砂质地精密,气韵温雅,壶经久用,光泽更美。使用的年代越久,色泽越发光鉴照人,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可以养壶,紫砂经人手抚摩后会越显出古雅。

六、手工壶与模具壶的辨别方法

紫砂壶成型目前有两种基本方式,全手工成型与半手工成型(又叫模具成型)。模具紫砂壶跟手工紫砂壶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在挑选紫砂壶的时候,可以通过哪些特征分辨手工方式呢?

全手工紫砂壶:全手工的壶就是不用靠任何的制壶工具来完成的,这类型的壶每一个都不同,而且看起来会有些不完美。

毕竟人手做出来的东西达不到十分完美的地步。而且因为制作这样的壶相当消耗时间和精力,所以数量不多。手工壶的鉴别在于看壶里面内侧靠近壶把的位置有一条竖起来的直线,这是因为制壶师傅将整个壶身制作好的时候,那个接口刚好就在壶把内侧的位置上,这是鉴别是不是全手工紫砂壶的最佳方法:

鉴别是手工紫砂壶的方法:

1、从价格方面入手:打开全手工分类,竟然有很多卖家把一二百的壶都标为全手工壶。买家可不要上当啊,这样的价格买到全手工壶是不可能的,价格在500元以下的壶基本都不是全手工壶,除个别小品壶以外有的卖家还会提出种种理由说是亏本卖的,那是不可能的,没有谁会专门开个店送钱的。

2、现在有些工艺师为了让藏家更容易区别全手工壶,特别在壶的内壁盖了章,这样的壶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全手工壶。

3、从壶的工艺上判断。全手工壶是由泥片打平后,根据壶的形状切好后再围起成壶身(也叫身筒),所以壶的身筒上会有泥片接头。这个接头在壶的外面是看不出来的,一定要在壶里面。因为外面的接头可以通过手工处理掉,壶里面因为有的地方看不到,一些工具也用不上,所以很难处理平整,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去眼睛去看,有的眼睛不一定看出来,就要用手去摸。越往上看不到的部位,会越明显,用手一摸至上而下会有个条状的皱折突起。

4、从壶内的处理情况来比较,全手工壶的壶内处理有时不太相同,具体表现为全手工壶的壶内壁不多加处理的话会出现一种自然的皱折,而半手工壶通常是一些人工刮的痕迹。但有时候为了让壶内显得更平整、好看一些,工艺师在制作全手工壶时也会刮一下,这样的话这点就没办法区分了。

如何辨别手工紫砂壶与模具紫砂壶?

1.首先,模具做的紫砂壶内外壁打磨得比较光滑,手工做的壶要在泥凳上细细打磨,做好后内壁里会留下泥凳的木纹。

2.其次,纯手工紫砂壶的底和壶壁是分开进行,但紫砂泥却是同一时间调制的,这种时间差造成壶在经过火烧后,会在壶底形成一圈明显的镶嵌痕迹。如果是模具做出来的紫砂壶,在烧出来之后,后底盖衔接处没有明显的痕迹。

3.一般纯粹模具做的活,在壶的中间从壶嘴到壶把有一条细细的痕迹,仔细观察是可以发现的

七、原创与代工

近年来,紫砂壶收藏不断升温,名家大师壶的价格更是屡创天价,然而在2010年,央视曝光了模仿紫砂壶的“化工壶”和“代工壶”的制造黑幕后,整个收藏界一片哗然,紫砂壶的收藏随即由热转“冰”,宜兴紫砂壶主要产区丁蜀镇,最大的紫砂壶批发零售集散地生意一落千丈,有的制壶作坊只能无奈停产。这次事件被业内称为“紫砂门”。

问之一:如何辨别“化工壶”“代工壶”?

我们收藏的紫砂壶是否为“化工壶”或“代工壶”?如何才能收藏到真正有价值的紫砂壶?这些疑问困扰着不少紫砂壶收藏爱好者,“化工壶”中添加了化学成分,使得普通的陶土能产生紫砂的光彩,但究竟它不是紫砂,无论是手感还是质感,都与真正的紫砂不一样,会比较粗糙。

“代工壶”就是请“枪手”代替所做的名家壶。对“代工壶”,一般人比较难辨别。大师的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含量,他们做的壶,会很好地体现出“精、气、神”的高度合一,刚接触紫砂,很难分辨是否代工,就需要到诚信的商家或拍卖行那里选购,才更有保障。

问之二:紫砂壶的价值如何判定?

普通的一把紫砂壶,光是泥料的本钱价已经近百元,加上人工费、运费、运营本钱等,上架后,最少需要200元以上,因此,市面上很多在百元以下的所谓紫砂壶都是“化工壶”或“灌浆壶”,由于商家不可能做亏本生意。在颜色上,为了使“化工壶”达到紫砂的润泽度,一些无良商人会采取上油上色的做法。真正的紫砂,在刚制成后,颜色

会比较“哑色”,需要经过泡养,才能有如玉的温润感觉。故此,紫砂壶收躲必须要养。

八、如何鉴赏紫砂壶

真正的紫砂壶,需从6个方面来判别:泥、型、工、火、款、铭。

泥,即泥料,在业界都是同一的标准,紫砂矿上品当然属宜兴黄龙山的出品,但除此之外,实在在江浙一带也有一些山脉生产紫砂。

型,就是紫砂壶的一个整体造型,是否美观、实用、大气,也就是所谓的“精、气、神”。

工,还有就是看紫砂壶的做工,是否严谨、流畅,镶嵌技术是否到位。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外,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一定要交代清楚。

火,就是烧制温度。一般紫砂壶的烧制温度,均控制在1170℃至1230℃。因不同泥料的烧制温度不一样,所以有所不同。

款,就是题名,由于每把紫砂壶,工艺师都会在壶底、壶把、壶盖落章。是否为名家壶,在一把紫砂壶的价格上,会有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讲究师承,例如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一把壶,中品一般都超过20万元,小品也需要5万元左右。

铭,指紫砂壶的铭刻。自古文人墨客就与紫砂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壶身上铭刻,赋予了紫砂壶更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我们如何选壶呢?

首先看作品,具有创意、原创的作品升值空间较大;再看工艺手段,应该选择有自己独创的制壶手段、悟性高的陶艺职员的作品;第三,名师出高徒,由于紫砂艺术是传承的艺术,站在巨人肩膀上长大起来的名师之徒、名人之后,其作品更具升值潜力;第四,科班出身、

拥有良好的工艺美术功底、综合知识水平较高的青年艺术家,成长之路更加开阔。

九、紫砂壶的投资收藏

收藏级别的壶,细分成两种:

第一种是民国以前的名家作品,一定是名家的,民国以前的名家作品。第二种为现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作品,这是属于收藏的壶。

为什么说民国以前的名人壶和现在的作品是收藏品?因为他们一开始就不是纯粹为了喝茶做的,民国以前的名人壶有实用功能,但是并不是纯粹为了喝茶,还是为了要表现自己的情感,为了表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争强好胜。这样的东西我们现在也都可以当作作品,但是那个时候不叫作品,那个时候就叫文人壶、名人壶,就是这样的一些概念。这是值得收藏的。

当代艺人的作品也是值得收藏的,当代艺人的作品有什么特征呢?原创性,大师名家都有自己原创的代表作,如,汪寅仙的“曲壶”,顾绍培的“高风亮节”,顾景舟的“上心桥”,吕尧臣的“沙漠之舟”等,原创,往往是表达了作者一个或者是一种人文的情怀,是对整个世界对自然界的感悟。其次,紫砂艺术的聚合能力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到紫砂艺术的创作与探索中来,越来越多的艺术门类围绕紫砂艺术进行新的跨界融合,使得紫砂艺术的发展不断地多元化、复杂化,融合能力越来越强;再次,是科技进步从原材料、工艺、传播及创作手段上,也不断使得紫砂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与发展空间。在这几个重要方面的推动下,紫砂艺术从狭小的工艺圈子中挣脱出来,融入现代艺术的怀抱,并且,在综合化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上实现了大的飞跃,紫砂艺术已真正成为了一门综合艺术。投资和收藏价值不断得到提升。

结束语:紫砂艺术之美

紫砂艺术美有两种:繁复华丽之美和简约素净之美。《易经·贲卦》中就包含了这两种美的对立:“上九,白贲,无咎。”贲本来是斑纹华采,绚烂的美。白贲,则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对应到紫砂壶上,可以说花货体现着一种绚丽逼真之美,而光货则体现着简洁质朴之美。

艺术作品取法于自然是其基本规律,自然界的花鸟虫鱼、山石树木、瓜果菜蔬无一不成为艺术家的创作素材。历代紫砂艺人在继承前代其他行业匠人对自然的借鉴基础上,采用各种雕塑手段创造性地把多姿多彩的自然物象,或融入小小的茶壶造型之中,或艺术地加工设计成壶型,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这样的作品展现出一种雍容富丽的审美境界。

紫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其自身独有特色无法分开。数百年来,无论是光器还是花器,都充分体现了紫砂原料与技法的长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形态浑然天成,内在神韵十足。对于紫砂来说,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它的文化品位,它可以把中国传统艺术当中诗、书、画、印等融为一体,集文化、艺术、工艺于一壶,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展示。自明清以来,不少文人的参与设计、制作,为这一行业营造了很好的文化氛围,甚至带动了一批艺人修养的提升,使得紫砂这一民间手工艺的制作过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交流、发展的现象,从而奠定了紫砂艺术在中国陶瓷艺苑中的特殊地位。如果不能真正地了解这些,也就无法真正体会到紫砂工艺品的魅力。

紫砂壶壶型鉴赏之仿古壶

紫砂壶有千万种,经过千百余年时间的筛选,留下了众多经典壶型,每把经典壶型,都有着自己地故事。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仿古壶的故事。 仿古壶是经典紫砂壶型,经过百年无数名家地锤炼,可谓是炉火纯青。此壶特点是壶身矮,扁,手感沉,口盖宽。适合泡一些大叶种的茶叶,清洗起来也很方便。 我的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想买仿古壶,上网就搜“仿古壶”,殊不知仿“古”的古,在以前是敲锣打鼓地“鼓”。它的出处源于,古代战场上,两军交锋时鼓舞士气,擂鼓助威的战鼓,后来被人慢慢门记做成古代地“古”。

仿古壶的创作者是清代邵大亨,关于创作的过程,有一个故事:这是在秋天地时候,邵大亨在家正在研究做壶,他呢想创作一把壶,但是一直苦于没有灵感,心理非常抑郁,手里拿着一块紫砂泥,捏来捏去,这时屋子外面刮起了风,树叶哗哗作响,宜兴地秋天非常寒凉,邵大亨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放下手中地紫砂泥,走到窗边拿起身边地水壶到了一杯水,喝了一口,水不但冰凉,不小心还呛了一下,小声嘀咕一下,我怎么这么倒霉——喝下去后更感到这个后背越发地寒凉。心情顿时差到极点。他盯着院子中的老树,不由得想到了村中的一位老人,讲过的一个故事: 村中老人以前是道光时期将军手的一个鼓手。有一次,将军接到命令,去前线支援作战,带着士兵们赶紧整装出发,出发时士兵们一个个精神饱满,气势高昂。 但是随着走着走着路途遥远,加上阴雨不断,几天后,士兵们一个个就开始是精神开始萎靡不振起来,意志也变得消沉起来。走路也是踢里踏拉,都抱怨着这怎么还不到啊。 这时猴在他们前方出现了一片树林,将军就说了传我命令, 在树林里修整,休息整顿。他们走到树林里,士兵们纷纷放下手中刀剑盾牌,正要席地而坐时候,树林里突然喊杀四起,原来树林里早就埋伏了敌兵,只见敌兵一个个张牙舞爪,气势吓人。手中武器更是发出耀眼地寒光。

收藏紫砂壶不得不知的早期名人录教学文案

收藏紫砂壶不得不知的早期名人录

收藏紫砂壶不得不知的早期名人录: 宜兴紫砂壶一厂大师名录1986-1991 1986年版宜興陶瓷紫砂廠工藝師、助理工藝師、技術員名錄: 任淦庭|吳雲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陳福淵|范正根|范澤林|潘春芳|許四海|范盤沖|顧景舟|蔣蓉|潘春芳|李昌鴻|沈巨華|呂堯臣|汪寅仙|何道洪|李碧芳|徐漢棠|許成權|徐秀棠|高海庚|儲立之|王石耕|鮑志強|譚泉海|許四海|范盤沖|鮑仲梅|施秀春|周桂珍|顧紹培|范洪泉|何挺初|曹婉芬|謝曼倫|葛明仙|張紅華|高麗君|高洪英|束鳳英|周尊嚴|沈漢生|毛國強|咸仲英|吳同芬|丁洪順|丁益民|丁亞平|王銘東|丁菊芬|丁鳳仙|王已國|王黎明|王婉華|王定娟|王鳳仙|王亞芳|王愛萍|王淑萍|王東萍|王烘芬|王建南|王小龍|丁武平|王秀芳|王惠中|王曉健|王潔|王亞琴|牛惠芬|宋寶娟|呂俊傑|江建祥|吳群祥|吳亞亦|王秀英|史玉琴|史志民|朱秀華|束旦生|朱復|江敏|毛映紅|毛玉仙|毛梅紅|朱文平|任悉儉|任永芳|任惠萍|任苗英|呂美萍|江建華|吳小華|李萍|何嗎|吳奇敏|吳麗萍|吳純耿|吳士娟|吳亮萍|李慧芳|李正華|李杏仙|李忻仙|李美金|李旦悌|李洪新|何敏|何燕萍|余建新|季益順|邵沛華|周潔萍|周定華|邵玉芳|邵全娣|邵順娣|邵敏芬|邵正芳|李霓|邵陸大|邵惠萍|周正華|周順仙|周六妹|周惠芳|李園林:周志勛|周道生|周琴悌|周亞芹|周賢君|周洪娟|周颯英|汪惠芳|易志仙|杜愛萍|李林芳|何玉琴|金銀鳳|周寧華|周志華|汪建軍|沈小莉|沈惠芳|咸晴|徐茹|胡永成|胡洪芬|胡小紅|奎愛蓮|施小馬|夏俊偉|夏國強|倪順生|殷惠娟|徐維明|徐玉芳|徐萍|徐徐|徐蘭

紫砂壶的三十大误区

紫砂壶的三十大误区(完整版)--上海紫砂壶羲雨斋奇远著作者:奇远紫砂博客 (作者说明:昨天我写了这个题材文章的上篇《十二大误区》,今天我完成了下篇《十八大误区》,现在我把上下两篇整合为一篇正式版本完整文章) 对于紫砂壶的喜好是很多饮茶者的共爱,喜欢紫砂壶的人很多,可真懂紫砂壶者却不多,如我等三脚猫技术者也敢写这个方面的知识来做传教解惑者,真可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我愿做此廖化而引来常山赵子龙,写下拙文望得到真正的行家里手指点和斧正: 在紫砂壶知识方面有许多知识在壶友中口口相传,也很多在网络上流传,但这其中是龙虾混杂、真伪难辨,甚至有些伪科学被广泛的传播。在我看来紫砂壶存在以下这些方面的误区,当然还不只这30个误区: 1—紫砂壶误区一:紫砂壶中国许多地方产,宜兴是其中之一 正确观点:紫砂壶只产于宜兴,其他地方产的不叫紫砂壶,最多称为:“紫砂陶”。 2—紫砂壶误区二:宜兴到处产紫砂壶。 正确观点:宜兴只有丁蜀镇(丁山和蜀山)从宋末到今都产紫砂壶。 3—紫砂壶误区三:紫砂壶原料是从地里直接挖出来的紫砂泥 正确观点:紫砂壶原料原本是石头,属于夹层矿石,此矿石在空气中易风化,经过碾磨加工练制陈腐成为可以制作紫砂壶的泥料。 4—紫砂壶误区四:过去的老壶就比现在的新壶好 正确观点:紫砂壶老壶的制作工艺远低于现在的新壶,包括壶的美感比例。老壶只是泥料普遍比较好。但绝对大多数老壶的价值低不上现在的新壶。 5—紫砂壶误区五:职称高的人制作的紫砂壶一定比职称低的人要好和水平高。 正确观点:职称只是供购买者参考,一把壶的好坏还是要具体看泥料和做工,不可迷信职称。丁山现在有些没有任何职称的人,他做的壶已经一壶难求而且价格奇高。 6—紫砂壶误区六:紫砂壶是用嘴直接对着壶嘴喝。 正确观点:紫砂壶不能够用嘴对着喝,如果对嘴喝此壶的品相就被破坏了,而且不卫生和没有格调。 7—紫砂壶误区七:紫砂壶开壶时要加老豆腐和甘蔗。 正确观点:紫砂壶开壶用老豆腐和甘蔗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开壶时加老豆腐和甘蔗只会掩盖此壶可能有的问题,但又在根本上解决不了其已存在的问题。 8—紫砂壶误区八:紫砂壶不合适泡绿茶,泡绿茶还是玻璃杯好。 正确观点:天下泡茶之利器唯有紫砂壶,用紫砂壶泡出的绿茶味道就是要比玻璃杯要口感好,紫砂壶泡绿茶是有讲究:“要么用200CC以下容量的壶泡,要么开着盖子泡。”泡茶我们是要品茶喝茶之韵味,至于观看此茶悬浮在杯中的“风景”那是次要的,何况一盒茶叶你每次看见的“风景”都一样,那你有必要为看同样的风景而放弃最主要的品茶味之功能吗?9—紫砂壶误区九:紫砂壶的原料已经很奇缺。 正确观点:紫砂壶的原料根本不奇缺,就是再做500年也用不完,紫砂壶确实是个资源性的产业,紫砂壶高等级的好泥料只会越用越少,当然有些极好品种的泥料已经在不断枯竭,但是紫砂壶普通级的原料那实在是太多了。按目前各家各户储备的紫砂壶好等级泥料的量就是再做100年也还有的多,何况还有些好矿源被政府封存着在控制性开挖呢? 10—紫砂壶误区十:购买紫砂壶一定要到宜兴本地去买,才能够买到物美价廉之壶。正确观点:哪里都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紫砂壶,关键要看你是否找对了地方,自己是否真正明白紫砂壶,不可迷信原产地,也不可否认原产地,一句话:“找对地方,认对人!”。你作为一个散客和游客来到宜兴,作为一个聪明的经营者他是要保护自己长久的合作方,他不会因为你一个生意而损坏他与合作方的价格约定。这点已经是国际通行之游戏规则,你有时候去

李昌鸿谈紫砂壶的收藏

李昌鸿谈紫砂壶的收藏 摘自李昌鸿财富课堂实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民间的收藏也已经是热火朝天了,北京是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民间的收藏更加活跃,但在收藏热和收藏活跃的形势下,难免有一些人,要做一些赝品来充斥市场,使真正的爱好者在这中间受到蒙骗。初学的人,难免要上当,就是老道的人也难免会走眼。所以我们大家一起来,来了解了解怎样收藏紫砂壶,怎样识别壶,什么叫旧壶,什么是现代的名人名壶,有的这些知识,你们就可以在这方面增加知识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紫砂陶的历史发展。现在讲起来,有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草创期,因为原始社会很早很早以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层次了草创期一般是看明代贞德年之前,据文献记载---我现在讲的是紫砂的历史,是贞德年开始的,贞德年以前讲起来就很远了---从宜兴羊角山考古的情况看,紫砂的草创期可以推到北宋,但是真正北宋的紫砂品很少很少,所以现在有一些人,做了一种壶,在市场上蒙骗消费者,说是北宋时期的壶,千万不要上当,没有这个事。因为北宋的古窑,就在我们顶山,现在这个厂已经倒闭了,窑址也变成了房地产开发的一个新区了,从古窑址中,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完整的壶,或是一个底,或是一个盖。但是在元代,有紫砂壶的流传,在文献的记载中,白下地区获得了一个紫砂馆,上面刻了清印,清印是原代高氏,他姓孙,我们叫他孙高氏,他的遗物,这是有记载的,所以明代可能会有一些遗物下来,但是也得要小心了。这就是草创期的情况。 第二个时期我们称之为成熟期,从明代开始。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是供春。 紫砂家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610899047.html,/

现在供春的壶,流传下来,有书上刊登的,民间有传说的,博物馆有馆藏的不下十把供春壶,但是真正的供春壶现在很难确定了。我跟我的老师顾景舟老师曾经去看过,但是很难肯定是供春的原作品。 第三个时期就是兴盛时期,明末清初。 第四个时期,就是现在的发展期了,就是在1949年以后。1949年到1954年的时候,1954年成立合作社,全国的制紫行业集中起来,才50几个人,我就是55年国家招收的第一批学徒工,那个时候叫紫砂工艺学习班。在1955年10月1日,那个时候才26个青年。这是第一批的学徒工。现在已经发展到至少在宜兴不下12000多个人。怎样在12000多个作品中怎样鉴别好的,怎样识别是值得收藏的,下面我开始给大家介绍。 刚才讲了四个时期,四个时期的生产工艺是不一样的。我们要鉴别一个古壶,一个旧壶,跟一个现代壶,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原料进行鉴别。比如说我们拿到一个壶,看这个原料,看烧成,现在我们怎样来认识这个原料和烧成呢,我还得唠叨一句原料的常识,如果不知道的话,很难进行鉴别。紫砂是不上釉的陶器,里外不上釉,喝茶要色香味,红茶的红颜色,绿茶的绿颜色,看茶的颜色就可以看清楚了。现在我讲的就是紫砂的工艺壶,也有用釉装饰的。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紫砂的矿土,我们跟日本交流的时候,日本陶艺交流团来了,那时我在紫砂厂任副厂长,责任是工艺艺术,日本的陶器厂家通过翻译说我们保守,你们没有把真正的紫砂给我们看,我们说没有保守啊,这就是紫砂的矿土啊,日本人就说世界上任何地方要制作陶器,必须要三种陶土合在一起,高凝土、长石、石英加在一起。当时我们也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行,我们当场就把矿土破碎,当场就用黏膜碎掉,当场用水进行调制,工艺师当场表演进行制作。日本人信服了,说宜兴人好运气,老天给你们这种宝土。所以紫砂土,也是一种瑰宝,矿土是一个宝藏。由于地壳的变迁,变成了紫砂的土,所以在采矿的时候,表面是一层浮土,要把浮土拿掉,有的是十片层,有的就是一层,叫乌泥,就是我们做胶鞋的时候,合 紫砂家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610899047.html,/

壶友对紫砂壶的三十个误区

壶友对紫砂壶的三十个误区 ——转自紫砂江湖 在紫砂壶知识方面有许多知识在壶友中口口相传,也很多在网络上流传,但这其中是龙虾混杂、真伪难辨,甚至有些伪科学被广泛的传播。下面是小编总结了紫砂知识方面的三十个误区,咱们一起交流学习一下吧。 紫砂壶误区一:紫砂壶中国许多地方产,宜兴是其中之一。 正确观点:紫砂壶只产于宜兴,其他地方产的不叫紫砂壶,最多称为:"紫砂陶"。 紫砂壶误区二:宜兴到处产紫砂壶。 正确观点:宜兴只有丁蜀镇(丁山和蜀山)从宋末到今都产紫砂壶。 紫砂壶误区三:紫砂壶原料是从地里直接挖出来的紫砂泥。 正确观点:紫砂壶原料原本是石头,属于夹层矿石,此矿石在空气中易风化,经过碾磨加工练制陈腐成为可以制作紫砂壶的泥料。 紫砂壶误区四:过去的老壶就比现在的新壶好。 正确观点:紫砂壶老壶的制作工艺远低于现在的新壶,包括壶的美感比例。老壶只是泥料普遍比较好。但绝对大多数老壶的价值低不上现在的新壶。 紫砂壶误区五:职称高的人制作的紫砂壶一定比职称低的人要好和水平高。 正确观点:职称只是供购买者参考,一把壶的好坏还是要具体看泥料和做工,不可迷信职称。丁山现在有些没有任何职称的人,他做的壶已经一壶难求而且价格奇高。 紫砂壶误区六:紫砂壶是用嘴直接对着壶嘴喝。 正确观点:紫砂壶不能够用嘴对着喝,如果对嘴喝此壶的品相就被破坏了,而且不卫生和没有格调。 紫砂壶误区七:紫砂壶开壶时要加老豆腐和甘蔗。 正确观点:紫砂壶开壶用老豆腐和甘蔗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开壶时加老豆腐和甘蔗只会掩盖此壶可能有的问题,但又在根本上解决不了其已存在的问题。 紫砂壶误区八:紫砂壶不合适泡绿茶,泡绿茶还是玻璃杯好。 正确观点:天下泡茶之利器唯有紫砂壶,用紫砂壶泡出的绿茶味道就是要比玻璃杯要口感好,紫砂壶泡绿茶是有讲究:"要么用200CC以下容量的壶泡,要么开着盖子泡。"泡茶我们是要品茶喝茶之韵味,至于观看此茶悬浮在杯中的"风景"那是次要的,何况一盒茶叶你每次看见的"风景"都一样,那你有必要为看同样的风景而放弃最主要的品茶味之功能吗? 紫砂壶误区九:紫砂壶的原料已经很奇缺。 正确观点:紫砂壶的原料根本不奇缺,就是再做500年也用不完,紫砂壶确实是个资源性的产业,紫砂壶高等级的好泥料只会越用越少,当然有些极好品种的泥料已经在不断枯竭,但是紫砂壶普通级的原料那实在是太多了。按目前各家各户储备的紫砂壶好等级泥料的

紫砂的鉴赏与收藏

一、紫砂的起源、壶名及壶型 中国的文化都有一种有趣的故事,各行各业都有一个祖宗,都有先师。如佛教的师祖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称为“佛祖”,是觉悟的智者,又称“如来佛”,如来,是如实地来临,意是像真理一般来到这个世界;又如中国教育的祖师爷是孔夫子,被世人封为“大成至圣先师”的位置。再又如鲁班是木匠的师祖;扁鹊、华佗是医药业的师祖等等。宜兴陶的师祖为“陶朱公”范蠡,又称“造缸大师”;紫砂壶的鼻祖为供春。 总之,凡师祖后人都不能忘却,是他们首创家业,开辟道路,历尽千辛万苦,积累经验,一代一代、一辈一辈把事业传承下去,使之发展壮大,兴旺发达。那么,作为我们后人应时刻牢牢记住前人,没有他们的开辟创造,没有他们的先智造化,没有世代的传承,可以说,任何行业,任何事物的发现和发展还封尘在万丈泥土之下。因此,祖先不能遗忘,而且要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一)“陶朱公”范蠡 春秋战国时,越国大臣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吴王夫差后,决定功名隐退,便偕美女西施来到宜兴丁蜀山。范蠡来后带领当地百姓开凿运河(被后人称为蠡河),隐居在一山坡上(被称为蠡墅),开挖陶土,叫化百姓造缸、造坛、造瓮,利用当地资源,制成实用陶器,使宜兴一方人家富裕了起来,从此,宜兴的陶业生产日日得到兴旺发展。人们为纪念范蠡,一直将范蠡供奉为陶的师祖,立庙塑像,称为“陶朱公”、“造缸大师”。当然范蠡还一个美称叫“中华商圣”。范蠡除了带领宜兴百姓开创了制陶技术,以陶致富之外,还在理财经营上著书立说,崇尚儒商,同时被世人尊为商家鼻祖。 (二)紫砂壶鼻祖供春

供春,是迄今为止,从有关文字记载中人们知道最早的紫砂始祖。供春是明代正德年间进士、宜兴城里人吴颐山的书童。吴颐山,名仕,字克学。为准备科举考试,携书童供春到金沙寺借住读书。金沙寺老和尚在寺中经常以陶土抟坯做些物器为乐,但供春聪明好学,常偷窥老和尚抟泥,并用心领会,也偷偷学做。供春根据寺院庭中一棵老银杏树瘿瘤,效仿做成一把壶。此壶树皮斑驳逼真,瘿瘤栩栩如生,口盖周正,款式敦丽,烧成后色栗润韵,端庄凝重,气韵盎然。而且据资料考证,供春还“斫木为模,削竹为刀”,创造了制壶的雏形工具,改进了制壶技艺。供春从老和尚的“捏筑为胎,规为圆之,刳使中空”的原始方法,一下子创造了雏形工具,这是一个发明创造,功应推供春为紫砂壶鼻祖。 (三)大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苏东坡是宋代大文豪,供春是明正德年间人,宋到明年代相甚久远,紫砂壶鼻祖反而是为明供春,而不是宋人,这需要了解紫砂史才能明白个中道理。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从丁山蠡墅羊角山古窑址早期紫砂陶器残片的发现,充分证实了紫砂陶始于北宋的佐证。关于紫砂陶的古代文献资料都有显示,最早北宋进士梅尧臣就对紫砂陶作过“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描写;欧阳修曾赞“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潇有余清”;苏东坡题“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北宋许多大诗人都对紫砂陶作过“紫泥”、“紫瓯”、“砂罂”、“提壶”等描述,故说明宋代宜兴就已有紫砂陶的制作了。而且,苏东坡先生在丁山的蜀山建书院讲学,买田地欲终老。曾亲自设计一种提梁式茶壶,邀请文人雅士烹茶品味,怡然赋诗,并留下许多绝妙佳句: “松风竹炉,提壶相呼”;“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等等。苏东坡邀朋茗茶,就独钟这款提梁壶,故后人就把他设计的提梁壶称作“东坡壶”。因此历史上留有苏东坡等名人雅士的词句和“东坡壶”物证,再依

五个方面来鉴赏紫砂壶

五个方面来鉴赏紫砂壶 *导读:拿到一把紫砂壶,既能收藏、欣赏,还能使用。很多收藏爱好者都希望自己购买的紫砂壶物有所值,最好是物超所值,但是一旦花了买真…… 拿到一把紫砂壶,既能收藏、欣赏,还能使用。很多收藏爱好者都希望自己购买的紫砂壶物有所值,最好是物超所值,但是一旦花了买真壶的钱却买了假壶,一切则成为泡影。如果是屡屡上当受骗,那么不仅会使收藏者在经济上蒙受损失,而且极易动摇乃至打击他们的收藏信心。 如今市场上品类繁多的紫砂壶很受收藏者的喜爱,但是这些紫砂壶有的几百元,有的则要几万元乃至10万元,价格有天壤之别。同是紫砂壶,价格相差大,很多收藏爱好者感觉摸不准收藏和鉴赏的门道。 对于此问题,一位资深紫砂壶收藏家张先生对记者表示,如何鉴赏和收藏紫砂陶艺精品其实大有学问。就一把紫砂壶来说,主要从泥、形、工、意、用五个方面去鉴赏它。 看泥。张先生说,紫砂壶得名于世,其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紫泥、本山绿泥、天青泥和调砂泥等,因此应根据泥土质地,而不是颜色

来区分其好坏。紫砂手感不同于其他陶泥,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一把紫砂壶,泥的优劣是评判其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 看形。紫砂壶之形,在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为丰富,紫砂壶是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应为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脱俗。张先生说,例如石桃、井栏、梅桩、仿古等传统造型,皆是时代冲刷后存下的优秀作品,以今天的眼光细细打量,其仍在闪闪发光。因此,紫砂壶之形,是决定壶之美的一个重要条件,造型美,壶则美,反之则不美。 看工。紫砂壶在工上,融汇了国画大写意的豪放。在点、线、面三元素上,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无半点含糊。张先生说,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在这里作者的个性、风格、气质得到体现,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 看意。张先生说,这里所说的意是指壶的意境,也可说是思想性。任何一件堪称为艺术的作品,都是应该有思想的,否则就等于没有灵魂,而没有灵魂的作品,无论它的表面多么华丽,也不能算是一件好作品。一把有意的壶,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能够让人浮想联翩,产生情感,产生思想。 最后是用。这里的用是指壶的日用性,即功能美,换一句话

紫砂壶产地及价格

紫砂壶产地: 宜兴紫砂工艺厂陈列室(中高档紫砂壶,价格不菲) 丁山龙溪陶瓷市场(门店式散户经营,低档商品壶为主,极少数中档壶,LJ壶集散地之一)·丁山华丰陶瓷市场(低档、中档商品壶,门店式散户经营) ·丁山尹家村陶瓷市场(低档商品壶为主,紫砂杂件批发中心,家庭式集群经营) 丁山汤渡陶瓷市场(门店式散户经营,非壶类日用陶瓷比例较大) [品茗品人生·中国宜兴陶瓷商城(低档商品壶为主,假冒名人名作比较多) ·中国陶都陶瓷城(小型博物馆式集群经营) ·阳羡茗陶苑(一楼卖品部,价格不菲,中高档) ·葛盛陶庄(陶都路,商品壶居多,价格相对较高) 茶,文化,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铁观音,单枞,普洱,紫砂壶,茶文,传统,摄影,音乐·江瀚艺术社(陶都路,展示和出售名人名作) ·方圆之韵(宜兴紫砂工艺厂内,品种丰富,批零兼营,有潜力的新秀不在少数,价格比专业市场稍贵) ·丁山解放西路紫砂一条街(门店式经营,商品品质良莠不齐) ·长乐陶庄卖品部(长乐陶庄内,明码标价不议价,兼游览长乐陶庄) 涌金街(宜兴善卷风景区内,低档商品壶,LJ壶集散地之一) ·淘宝实体店(高度分散,相对集中在宜兴城区和丁山,经常以知名紫砂艺人为幌子漫天要价) ·范家壶庄(品种丰富,中档为主,兼备高档,议价) 宜兴华氏紫砂坊(丁山南环路,私立陶庄,专营各式窑变效果紫砂壶和供春系列壶,议价) ·宜兴陶瓷博物馆周围作坊群(定做,出售中高档壶,品相好,价格不菲) ·富贵金砂陶庄(濒临太湖西岸,丁山八房村,礼品壶与各式茶叶罐) 江南市场(门店式经营,近两年逐步萎缩) 双桥村紫砂集市(村部周围集群而筑,有烧茶壶的窑炉可以参观,商品壶集散地 淘壶建议: 1、一定去丁蜀镇,而不是在宜兴市; 2、建议先参观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建立一个参考标准; 3、浏览中国陶都陶瓷城,了解大概的行情; 4、有选择的看看丁蜀镇街道两旁的大小紫砂工作; 5、去双桥村、尹家村、西望村村,品种齐全,价格便宜;

教你怎样从各方面鉴别紫砂壶

教你怎样从各方面鉴别紫砂壶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紫砂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任何收藏价值的劣质壶,一类是具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 劣质壶的原料往往是沙锅泥、花瓶等低档泥料,它的颜色油亮,呆板,打碎后可以明显看出里外层的颜色不同。这类壶的价格往往在几元到几十元之间,基本没有收藏价值。真正的紫砂壶所选用的泥料是产于宜兴丁蜀镇的紫砂泥。紫砂泥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分上具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从显微镜观察发现,紫砂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这些矿物的颗粒组成,使紫泥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由于紫砂壶坯体不施釉,所以烧成后仍有较大的吸水率和气孔率。据测定紫砂茶壶的吸水率在1.6%-7.05%之间。因此,制成品具有良好的吸附气体性能和透气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 如何辨别紫砂泥是否纯正? 过去有一种鉴别紫砂方法,说“拿一根火柴在壶身上划,只要能打出火来的就是真的,不然就是假的。”其实这不是一种鉴别紫砂的可靠方法,因为过去的火柴是用红磷为原料,红磷的燃点低,只需轻轻摩擦便会燃烧,在衣服上摩擦也会燃烧,现在出的安全火柴基本上都划不着火。 那么该如何鉴别紫砂的真伪呢?一是看颜色,纯正紫砂的颜色,应具有玉石般的韵味,不论其自身是紫色、黄色、还是红色,其光质像上了油一样,越擦越润;二听声音,在紫砂壶内放入茶叶,然后注入开水,紫砂壶发出沙、哑、沉的声音,声音沙哑说明材质透气性好,内部不结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变味。如果注水后,发出金属声或者瓷器般的脆声,就可断定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纯;三是闻其味,掺了化工原料的茶壶有异味,或是用铁观音入壶,泡一小时后,茶水变色或有异味,属假紫砂壶;四是凭手感,纯紫砂壶的手感应是光滑圆润、舒坦自然的,虽有颗粒但仍很圆润,通过传统手工加工碾磨的砂粉其手感和机器加工出来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通过长时间的泡养,好的紫砂能显现出深沉、古朴、油亮的气质,而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纯的壶基本上养不出来。 紫砂壶的手工制作与模具制作 很多壶友认为紫砂壶手工与否其实不必非常在乎,全手工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半手工的就不见得差到哪里,主要是泥料得纯、得正,不要掺有对身体有影响的添料在里面就行。因为价格上的高低悬殊,使得手工制作与否还是倍受关注的。就壶而言,手工与否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位壶友总结得非常有道理,他指出,手工制壶,经反复拍打泥片成形后,在外壁进行削、刮、整的工序,而且每个工序都相当费功夫。而模具制作工夫不在拍打上,基本成形后,为使泥与具吻合,工夫用在内壁上;手工制壶,坯体外表形成泥层,内层相对疏松,中间砂粒聚集形成泥砂坚骨,使紫砂特有的透气性能得到很好的保留。经过烧制后,质地收缩不一,泥砂层次不齐,外表粗粒凸现,使壶表面呈现出温润的质感和明快的光泽。壶内壁由于矿物结构疏松和砂粒堆积空隙,体现出内透外吸的本性功能,呈现出紫砂特有的性质。而模具制作的,泥质在均衡性、同一性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内、外壁缺乏立体性结构分层,烧成后表面失去质感效果,壶壁吸透率跌降至60%以上,紫砂特有的性能所剩无几。最突出的表现为:使用久了,往往出现灰暗死板等现象。在鉴别上,模具壶的鉴别有一个窍门,一般纯粹模具做的活,在壶的中间从壶嘴到壶把有一条细细的痕迹,仔细观察是可以发现的。

一把好的紫砂壶,价值千金 北京东正2017春拍集古拾今专场

一把好的紫砂壶,价值千金北京东正2017春拍集古拾今 专场 北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 紫砂茶具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另外,还可通过不同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紫砂壶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 明清两代,宜兴紫砂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名手所作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艺术作品。近世以来,尤以顾景舟、徐汉棠、徐秀棠、何道洪、蒋蓉、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许四海等人最为著名。他们用双手创制出了人类艺术瑰宝,为中国紫砂陶瓷史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北京东正2017春拍集古拾今专场中将推出五十余件近当代紫砂壶作品,甄选近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不同时期的创作——有些是作者的代表作品,有些更是孤品。在当代紫砂市场日渐兴盛的今天,无疑是收藏爱好者投资收藏

的首选。本次还特别推出私人藏家专题拍品20余件,全部是藏家近10年来收藏紫砂之精品佳作,尤其值得特别关注。当代周桂珍珍竹提梁壶款识:盖:周、桂珍;把:桂珍;底:周桂珍造;壶内壁:北京桂珍作壶庚辰夏月 当代徐秀棠、陈凤妹合作凤簠壶款识:盖:凤;底:秀棠壶艺;莫叫春秋美日去至好风雨故人来戊寅夏秀棠作又题当代吕俊杰秋色款识:盖:吕,俊杰;把:吕,俊杰;底:俊杰陶制当代季益顺楚汉风韵款识:盖:益顺;把:季;底:季益顺季益顺先生的这件“楚汉风韵壶”作品立意深刻,工艺精湛,气息浓厚。观此壶,雄踞壶盖上的两条螭龙夺人眼目,令人久视不倦。螭龙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寓意至尊气派,因此螭龙常伏于印章提钮。此壶中作者把两条螭龙设计成太极状,一起一伏,双目凝视,相互呼应,彰显汉代玉器螭龙之气象。壶身为圆形,肩上饰以一凸线,壶面犹如汉之玉璧,显现简约庄严之意蕴。壶把作四方,把与身结合处即为装饰纹相生处,壶流作六方,线条并非均等,而是以如意云纹装饰线视觉收拢于壶嘴。壶把设计成壶流飞把,其与壶流前后遥相呼应,气韵生动。此壶纽圆雕螭龙瑞兽之寓意吉祥美好,壶体圆润如玉璧,金丝镶嵌彩绘云纹如意吉祥,使得整个壶意彰显出一种太平盛世所具有的恢弘大气,其中透露出精致纤巧。参阅:《紫砂壶全书》105页“楚汉风韵壶”,

顾景舟紫砂壶作品欣赏

顾景舟紫砂壶作品欣赏 顾景舟紫砂壶作品欣赏 顾景舟作品鉴赏:扁腹壶 扁腹壶形,于转折衔接处皆以大弧型处理圆润丰腴。厚而短的流,浑厚的把手与乳钉形盖的,周身圆团团,上刻有范曾书画,更增怡然自得之感。

顾景舟作品鉴赏:藏六抽角 壶身略成扁圆状,由钮、盖、口、身以至圈足皆贯以六棱,线条明析工整,转折合度,筋囊饱满圆润,圆中见方、方中寓圆。此壶成型难度高,造型挺拔有力,做工严谨。

顾景舟作品鉴赏:此乐壶 壶身扁圆如鼓,下大上小,盖的亦采扁圆形与夸张的瘦高提梁相互衬映,使整体造型看来既协调又隽永有味。提梁顺壶身较窄的肩部向上渐开,顶部与壶底宽度略同,成倒梯形,和壶身上下对称。

顾景舟作品鉴赏:仿古如意壶 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流、的、把这三点搭配最是高明。 顾景舟作品鉴赏:高虚扁壶 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流、的、把这三点搭配最是高明。

顾景舟作品鉴赏:高腰线提梁壶 壶身似鼎,以圆弧线条构成,力求浑圆饱满,唯圆柱提梁框出一片正方,虚实相应,更添此壶神韵。壶肩饰以三道圆环,有效地平衡视觉重心。丰厚的流弧度变化极大,显得兴味盎然。

顾景舟作品鉴赏:供春壶 取老树瘿为形,树皮斑驳满身,纹理缭绕,以瓜蒂形为盖。泥色黄褐,朴质古拙,壶身轻巧端握舒适,出水流畅。化老丑树瘿为壶,大有返璞归真之意境。

紫砂壶款识赏析鉴定

紫砂壶款识赏析鉴定 宜兴紫砂壶的款识千差万别,研究起来亦有相当难度。早期的紫砂壶多无款,明后期才出现款识。紫砂壶居民赛产品,落款随意性极大,具体到每个人早年与晚年的款识又有很大变化,极少有陶工一生只用一、二枚印章。如是刻款,那变化就更大了。请张三刻,也请李四刻,习惯了自己也刻。如果款识是印章,因敲打力度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紫砂壶中的印章款多为阴刻,敲打在壶上,变成了阳文,阴刻的图章,敲打在半干的泥坯上,如用力过小,字的顶端刀痕往往难以出现;只有用力较大,才可将印章的全部刀痕打印出来。所以,即便是同一个印章,打印力度不同的印痕字根相同,字尖往往会不尽相

同。有关记载早期紫砂壶款识的文献资料及实物材料非常之少,且真伪不辨,很少有标准器款识来证明、比较其他款识,这样就给紫砂壶鉴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尽管如此,鉴别紫砂壶真伪,款识仍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紫砂壶在明中期,由日用粗陶向工艺陶转变之后慢慢开始流行起来。恰恰在这时候,艺术商品化的发展趋势又空前活跃,艺术品的市场需求量越大,作伪之风就越甚。在绘画方面作伪,以明代为甚。特别是明代中后期,作伪地区分布之广,作伪者之众,作伪方法和手段之多变,以及流传展品数量之多,均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在离宜兴不远的人文基苯的几个江南重镇,尤以苏州地区为甚。据沈德符《野获编》云:“骨董自来多赝,而

吴中尤甚,文士皆以糊口。近日前辈,修法莫如张伯起,然亦不克向此中生活。至王百谷全以此作计然策 矣。”文中所言张伯起即张凤翼,王百谷即王雅登。这两位都是苏州地区著名文人和书画收藏家,他们尚从古董作伪中渔利,其他市俗者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松江、鄞县、无锡、湖州、杭州等许多地区都有制作伪字画之风。上述这些地方的文人墨客又正是与宜兴紫砂壶制作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玩赏、吹捧紫砂壶的人当然也就出在这些地方。在这种气氛交往中,不可能没有“私下交易”。就在几年前,紫砂壶行情特好的时候,上述地区尚有画家模仿绘画大师笔意在紫砂壶上写字绘画,然后经名人刻制,从中渔利。这种作品流向社会,制壶者、绘画者、刻者,三人只要有一人属原作

紫砂壶知识大全整理收集 130P

紫砂壶知识大全整理收集-130P 紫砂壶知识大全整理收集强烈推荐1 紫砂壶鉴赏入门篇 一紫砂造型鉴赏 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 两大原因 论紫砂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目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文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 A圆器 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曲型作品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它的艺术要求必须是珠圆玉润口盖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

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无懈可击致使器型上的标准要求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 井栏壶顾景洲 井栏壶周身皆由弧线构成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壶身虽圆似方沉稳而不凝滞斜斜向上的管状流和重心略为下沉的环形把前后呼应壶的造型简单却无以增减再三观之韵味无穷 B方器 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八方壶传炉壶觚棱壶僧帽壶等造型方器造型规则要求为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方器除口盖的把嘴应与壶体相对称外还要求做到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划一刚柔相称使壶体不论四方六方长方扁方为壶型其壶盖方向均可任意变换并与壶口严密吻合方器既为几何形体 也属筋纹形体 方钟壶潘持平 以方钟为型底宽而稳向肩线收缩弧度洗练优雅壶身造形端庄特别挺秀大方盖钮与壶身造型相同上下相应一虚一实凭添韵味三弯嘴与把背弧度前后呼应大方自然亦使方钟壶更为生动 C自然形体 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

高仿紫砂壶其收藏价值不可小视

高仿紫砂壶其收藏价值不可小视 仿紫砂壶其收藏价值不可小视 紫砂之家讯:从古至今各类的文物艺术品从不缺乏高仿品,但高仿品数目量最多的自属紫砂壶,从紫砂壶起源开始,涌现出的一批批紫砂名家他们的作品在现在来讲就是无价之宝,是珍品,自然不同的时期他们的仿品也随之诞生,例如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顾景舟等等,他们的仿品尤为多见。据调查,几乎每一位有一定收藏规模的紫砂壶藏家都有收藏高仿壶,近些年甚至一些高仿的作品也出现在了拍卖会场,这些足已说明高仿壶也是有一定市场的。 无论是从文化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看,真品都是收藏的出发点和归宿,但这并不是说所有赝品都没有价值。现代一些紫砂工艺大师年轻时曾经模仿过前代大师的作品,连款识都一起模仿,意在私淑,并非为了冒充前人作品,但是模仿出来的东西确与前人相当,这叫“法古而非充古”。出自这样文化历史背景的高仿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尤其是名家仿名家的作品,更值得重视。前些年举办过一次陈鸣远紫砂壶艺国际研讨会,会上展出了100多件来自上海、香港等地的陈鸣远款紫砂藏品,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汪寅仙鉴定,几乎全为民国时期蒋彦亭等人的仿品,有些甚至就是

蒋蓉自己的仿品。从客观上说,有些名家对名家的“模仿”实际上已成为创新的准备。张大千仿石涛的画,价值不见得就比石涛本人的低;顾景舟仿邵大亨的壶,价值可能比邵大亨本人的还高。 另外,早期的名家真品代表作如果已经毁坏消失,那么在时间上接近于它的高仿品无疑具有收藏价值。1986年1月从淮安市河下镇清代王光熙墓葬中出土了一把紫砂壶,壶底中部刻阴文楷书“大彬”二字。此壶为清代艺人的赝品,与明代时大彬的真品相比,“大彬”在起笔收笔处运刀不够利索,略显滞软。尽管它是赝品,但当时赝品不像现在这样泛滥,制壶时间又比较接近于时大彬时代,也很难得,因此被淮安市博物院收藏,成为研究紫砂壶历史特别是仿制史的一个依据。 同时代紫砂名家互仿作品,也是值得重视的。几位名手同在宜兴,各有所长,互相追摹,这种现象从明代就有。有趣的是此一名手喜欢彼一名手制作的紫砂器,就在该器上钤刻自己的名字,当做自己的作品。明代时大彬的弟子李仲芳,制瓶技艺出类拔萃,每有佳作,时大彬见而喜之,就在瓶上钤刻自己的大名,所以当时的知情者戏称“李大瓶,时大名”。大概这一类事比较多,因而传世的明代紫砂器上钤刻时大彬名字的较多,而随他学艺的几位弟子却很少有作品传世。明

茶鉴赏手册(全)

茶鉴赏手册 一:茶的历史 起源于中国 根据中国的传说,茶的动人故事始于神农氏对茶的有益性质的发现。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皇帝,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中草药专家,出于卫生的考虑,他只喝开水。传说公元前2737年的一天,神农氏在一棵野茶树下,架锅烧水,稍事休息,这时一阵微风拂过树枝,几片翠绿的野茶树叶随风飘落在即将烧开的水中,神农氏发现茶水变得味道鲜美,沁人心脾,饮后更感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由此,茶便被发现了。 在公元3世纪之前,人们一直从野茶树上采摘新鲜绿叶,并把它们冲泡成药物或滋补品。后来,为了保证茶叶的供应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开始在自己的小农场里种植茶树,一整套干燥和加工茶叶的系统方法也逐渐发展起来。 公元4世纪、5世纪,茶叶逐渐风行全中国,人们开始在长江流域的丘陵地带建立新的茶叶种植园。茶叶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并开始在客栈、酒店和饭馆出售。 到达欧洲 在17世纪初期,不知是荷兰人还是葡萄牙人第一次把茶带到了欧洲。当时两个国家都与中国有着海上贸易——葡萄牙通过中国的澳门,而荷兰通过爪哇岛。他们起初是进行丝绸、锦缎和香料贸易,不久又开始了茶叶贸易。 茶叶首次到达俄罗斯是在1618年,它被作为礼物从中国运到萨-亚力克西斯。 二:茶的生产 茶树 茶这种植物具有暗绿色、有光泽、革质的叶子和直径约为2.5厘米的娇嫩小白花。这种小白花有5或7个花瓣,与茉莉花很相似,它生长含有1~3粒种子的肉豆蔻状果实。 有机茶 有机茶产品是最新发展起来的——大约仅7~10年时间。有机茶的栽培规则极其复杂且须严格控制,所有的肥料、杀虫剂必须绝对不含化学药品,必须完全依靠如粪肥、堆肥、天然有机物、能提供必要营养的植物和树、地被物等物质。有机种植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壤肥沃和生产力的长期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一定形式的有机微系统,用于生产完全没有化学药品、经济上可行的茶叶。 第一篇中国名茶品鉴 一:唐代名茶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 到了唐代,关于名茶的记载就已经相当多了。陆羽《茶经》记载南方已有43个州、郡产茶,遍及今天南方13个产茶省区。 唐代名茶有:湖州“顾渚紫笋”;常州“阳羡茶”;寿州“黄芽”;雅州“蒙顶石花”;福州“方山露芽”、湖南衡山“衡山茶”;陕西紫阳“紫阳茶”;寿州“六安茶”、“天柱茶”;杭州“天目山茶”;眉州“蛾眉白芽茶”等等。 二:宋代名茶 到了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点茶程序为炙茶、碾罗、候汤、烘盏、击拂,其关键在于候汤和击拂。点茶法是在唐代阉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宋代名茶有:建州“建茶”(又称北苑茶、建安茶,产于宋代贡茶的主产地——建州,著名的贡茶有龙凤茶、京铤、石乳、的乳、白乳、龙团胜雪、白茶40余种);湖州“顾渚紫笋”;常州义兴“阳羡茶”;四川蒙山“雅安露芽”、“蒙顶茶”;安徽六安“龙芽”;西双版纳“普洱茶”;浙江余杭“径山茶”;浙江杭州“宝云茶”、“龙井茶”;陕西紫阳“紫阳茶”;河南信阳“信阳茶”;四川峨眉山“峨眉白芽茶”;福建武夷山“武夷茶”,等等。

宜兴紫砂壶的收藏与鉴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0899047.html, 宜兴紫砂壶的收藏与鉴赏 作者:薛晨光 来源:《收藏与投资》2016年第01期 宜兴紫砂,冠绝于世。一把把朴素而精美的紫砂壶,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茶事,更提炼了人们的情感思想,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体现了民俗民风,反映着时代变迁,就像一个独特的艺术符号,容纳着悠悠岁月里的无尽记忆,它是举世公认的传统手工艺奇葩和中国茶器之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与标志。 距迄今为止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显示,宜兴紫砂壶应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从粗糙古朴的陶制品到精益求精的紫砂茗壶,历经了近千年的历史变迁,不仅如此,它的艺术生命力亦举世共睹,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一把把紫砂壶依然焕发着独特的魅力,一代代制壶艺人依然承前启后,塑造着紫砂壶千古绽放的传奇。 在漫长的时光浸润里,紫砂壶已经和人文的生活融为一体,尤其是文人雅士,呈一把壶,更是其品格精神的象征与寄托,因此,数百年来,关于宜兴紫砂壶收藏与鉴赏的说法也是不计其数,各得精髓,作为一名当代紫砂壶艺人,本人便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进行一次总结,不到之处在所难免,以期得到诸位共鸣。 一、宜兴紫砂壶的概念由来 在太湖之滨一一宜兴丁蜀镇,“紫砂”成为了一座城市的象征,其得天独厚的泥料资源与艺术人文完美碰撞、相互结合,塑造出了举世无双的紫砂陶,驰誉于国际,一直是收藏家的最爱。说到紫砂壶,世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宜兴紫砂,这是有缘由的,首先宜兴紫砂泥料纯,十分适合制作透气性强的紫砂壶,其次,紫砂是一种文化概念,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科学概念,只有宜兴出产的泥料被称作紫砂,其它地方有类似的泥矿则被称作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矿,因为,宜兴紫砂糅合了千百年来,壶人与茶人共同不懈的创造,它是一种艺术的结晶和精神的升华。因此,在宜兴紫砂壶的概念里,既包括其物质本身的内容,更囊括了包含艺术、人文、生活、生产、自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概念。在进行收藏选择时,应注意鉴赏和甄别紫砂壶的原产地特征,从而真正获得一件有实质品位的宜兴紫砂壶作品。 二、宜兴紫砂泥料概况 紫砂是个大概念,指的是宜兴具有相同元素、相同特征的泥料,朱泥、红泥、紫泥、绿泥、段泥等统称为“紫砂”,并被世人冠以“五色土”美誉,其产于宜兴丁蜀黄龙山、青龙山等地。宜兴紫砂是独一无二的,其结构绝无仅有,成分主要是石英、云母、赤铁矿和粘土,这些矿物微粒互相联接组成了一个个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不仅本身存在着气孔,团聚体与团聚体之间也因为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收缩而形成了很多气孔。经过风化、粉碎、陈腐、摔选、真空等工序,制成坯入窑烧制,根据温度的变化蜕变成不同的颜色。得益于饮茶风气,以紫砂

茶艺师

《茶艺师》职业标准 一、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茶艺师 1.2职业定义: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 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 1.3职业等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规定,茶艺师职业共 分为: (1)五级(初级)能熟练、规范地演示多种清饮茶、调饮茶的泡饮并能向顾客提供该项技能的服务,同时能向服务对象介绍或交流茶叶基础知识、主要名茶的选择及常用茶品鉴别、保管知识、茶文化历史发展过程及现状等知识; (2)四级(中级)能掌握各类常用茶的审评、鉴别技能;掌握品茗环境的设计和布置、茶具选配、茶艺表演等专业技能;会演示多种茶品的冲泡技艺;能了解中国茶道发展演变及其精神的内涵和熟悉有代表性的茶诗、词、赋、文及世界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茶道、茶艺发展概况;并能进行一般的茶馆经营和管理; (3)三级(高级)具有一定的茶艺英语对话能力;能准确鉴赏有代表性的各类名茶和紫砂茶具艺术;以熟练的技艺,科学而艺术地演示时尚茶艺和进行创意性的茶席设计;具有策划、实施各类茶会的能力;并能对低一级茶艺师进行培训和辅导。 1.4职业能力特征: ⑴一般智力:有学习、领会和理解茶叶专业知识和茶文化理论知识的能力; ⑵感官能力:a. 在视觉上能准确识别茶形、茶色;b.在听觉上能辩识一般的 民族乐声;c. 在嗅觉上能识别茶的香气高低和香气类型;d. 在味觉上能鉴别各类茶汤的滋味; ⑶表达能力:能有效地运用普通话和简单英语及文字与他人进行茶叶和茶文 化知识的交流; ⑷计划能力:能运用数字进行基本的运算,并作出技术和工作的安排; ⑸形体能力:能优美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茶技、茶艺、和茶道的表演; ⑹手指能力:无残缺,能灵活、优美地进行茶的泡饮操作和演示。 ⑺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 1.5基本文化程度:初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