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蟋蟀之五虎大将
斗蟋蟀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蟋蟀斗于秋,自古风雅。
余观之,盖有深意。
夫蟋蟀,小虫也,然其相斗,刚勇无畏,视死如归。
余叹曰:“斗蟋蟀者,非徒乐其胜负,盖取其精神耳。
”【译文】蟋蟀在秋季斗架,自古以来就是风雅之事。
我观察它,其中似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蟋蟀虽是小虫,然而它们相斗之时,刚勇无畏,视死如归。
我感叹道:“斗蟋蟀的人,非但乐在其中胜负,更是取其精神所在。
”【原文】秋气渐浓,蟋蟀鸣声四起。
余于是日,邀友数人,共赴斗蟋之地。
彼处石台高筑,围以竹篱,中央设斗场,蟋蟀盘踞其中,若待敌之至。
【译文】随着秋天气息渐浓,蟋蟀的鸣叫声四处回荡。
在那一天,我邀请了几位朋友,一同前往斗蟋蟀的场所。
那里有一座石台高高矗立,周围用竹篱围起,中央设有斗场,蟋蟀在其中栖息,仿佛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原文】斗场之中,蟋蟀两两相对,互展其翅,跳跃挥舞,以试其勇。
其时,观者如云,皆聚精会神,注目以待。
余与友辈,亦不觉热血沸腾,欲一观其胜败。
【译文】在斗场之中,蟋蟀一对一对地相对而立,展开翅膀,跳跃挥舞,试探对方的勇气。
那时,观众如云,都聚精会神,注视着这一切。
我和朋友们也不禁热血沸腾,想要目睹一场胜负。
【原文】斗蟋蟀之技,有三:曰选种,曰养虫,曰斗法。
选种者,必选其雄健有力,鸣声清脆者;养虫者,必择其饮食洁净,环境幽雅者;斗法者,则讲究时机,策略,变化无穷。
【译文】斗蟋蟀的技艺,有三:曰选种,曰养虫,曰斗法。
选种时,必须挑选那些雄健有力、鸣声清脆的蟋蟀;养虫时,必须选择那些饮食洁净、环境幽雅的蟋蟀;斗法时,则讲究时机、策略,变化多端。
【原文】余观斗者,必观其势,察其意,审其情。
势者,蟋蟀之威猛也;意者,蟋蟀之机智也;情者,蟋蟀之勇敢也。
三者兼备,方为上品。
【译文】我观看斗蟋蟀的人,必定观察它们的气势、机智和勇敢。
气势,是指蟋蟀的威猛;机智,是指蟋蟀的聪明;勇敢,是指蟋蟀的胆识。
三者兼备,才称得上上品。
【原文】然斗蟋蟀者,亦非全为胜负。
胜者虽喜,败者亦不失豪杰。
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东汉演义》汉光武刘秀的五虎将,“井木犴”铫期(卫尉安成侯)、“奎木狼”马武(捕虏将军扬虚侯)、“参水猿”杜茂(骠骑大将军参蘧侯)、“尾火虎”岑彭(征南大将军舞阳侯)、“箕水豹”冯异(征西大将军夏阳侯)。
《三国志演义》蜀汉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魏国五虎将,张辽、徐晃、张郃(李典)、乐进、于禁。
《说唐》、《大隋唐》(《兴唐全传》、《瓦岗寨》、《忠义响马传》等)瓦岗寨五虎将,飞虎将秦琼、猛虎将罗成、雄虎将王伯当、螭虎将程咬金、烈虎将单雄信。
【注:有的书中罗公子不是瓦岗军将领,猛虎大将军是邱瑞.比如单田芳的《隋唐演义》(《瓦岗英雄》)】《万花楼杨包狄演义》,《狄青全传》(《五虎平西平南》)狄青五虎将,出山虎狄青、笑面虎石玉、扒山虎张忠、离山虎李义、飞山虎刘庆。
《小五虎演义》宋“五虎小将”,玉面虎杨怀玉、震京虎呼延云飞、都兴虎孟通江、卧街虎焦通海、金毛虎高英。
《水浒全传》梁山泊马军五虎上将,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
《水浒后传》暹罗君主李俊的五虎将,关胜,呼延灼,李应,栾廷玉,王进。
《水浒全传》淮西王庆的军队,在纪山有五员“虎威将军”:马勥,马劲,袁朗,滕戡,滕戣。
其中,袁朗善使两根水磨炼钢挝(挝,就是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少年猛将李存孝的兵器,李太保还善使一枝槊),左手的重15斤,右手的重16斤。
滕戡的兵器和衣着打扮很像尉迟恭和孙立,使鞭。
《大元青史演义》铁木真的五虎将,木华黎、哲别、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
《明英烈》明初朱太祖的五虎将,徐达、汤和、常遇春、胡大海、朱沐英.《朱元璋演义》忠义将军“拦桥虎”于金彪,忠勇将军“爬山虎”花云,长虹将军“越涧虎”胡大海,五定将军“穿林虎”郭英,镇国将军“飞檐虎”梅士祖。
《七剑十三侠》(《七子十三生》)石埭山飞龙岭五虎将,飞天虎马天宝、斑斓虎马天寿、疯魔虎张大力、白额虎卜英、两脚虎朱锦春。
【注:飞龙岭的五虎上将是作为反面角色出现的】1。
五虎将

前言百姓藏书编委会谨向读者推出中国古典历史小说精品丛书,共收二十八种,分订十二卷:《历代兴衰演义》、《罗家将》、《两汉演义》、《狄家将》、《兴唐传》、《秦王逸史》、《飞龙全传》、《大明传奇》、《薛家将》、《杨家将》、《五虎将》、《岳家将》。
历史小说又名历史演义小说,源于唐代民间讲说历史故事。
宋以后,平话、讲唱盛行,宋都汴梁(今开封)“市井间有杂伎艺,其中有‘说话’,执此业者曰‘说话人’。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话”即故事,“说话人”据史传加以敷衍,讲说历史兴废和战争故事,时称“讲史”;讲史所用的底本叫“话本”,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具有长篇性质和规模的小说。
以后逐步发展为长篇历史演义,著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即是其优秀的代表作。
顾名思义,历史演义小说并不是全讲历史,而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小说虚构、夸张、渲染等创作手法,编撰敷衍的一种文学作品。
正如清人蔡元放在《东周列国志善本读法》一文中所说的那样,“若说是正经书,却毕竟是小说样子;……但要说它是小说,它却件件从经传上来。
”鲁迅据此曾对历史演义小说一语中的地评价说:“本以美之,而讲史之病亦在此。
”这说明,尽管历史演义小说中的故事编得滴水不漏,生动引人,所涉及的也实有其人,但绝不是历史书,而只能作为一种独特形式的文学作品来欣赏。
长期以来,历史演义小说受到了各阶层人士,特别是市民和劳动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经久流传不衰。
除了历代民间艺人精心讲述传播,不断加工渲染,使作品日臻完善,故事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充分地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特点,极强地适应了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
它借史抒怀,寄情寓意,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弊病,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爱憎观念和原始愿望。
另外,这些作品在战争的描写和人物的刻划方面有独到之处。
以人物为中心写战争,又以战争展示和雕琢人物,场景生动,人物突出,悬念迭出,变化多端,读之令人难以掩卷。
评书中五虎将

评书中五虎将展开全文三国演义(蜀国):第一虎关羽第二虎张飞第三虎赵云第四虎马超第五虎黄忠三国演义(魏国):第一虎张辽第二虎徐晃第三虎于禁第四虎乐进第五虎李典三国演义(吴国):第一虎太史慈第二虎甘宁第三虎周泰第四虎凌统第五虎黄盖薛刚反唐续:第一虎白玉(玉面虎)第二虎薛林(插翅虎)第三虎薛亭(金眼虎)第四虎尉迟宝(丧门虎)第五虎程佩(花面虎)五虎征西:第一虎出山虎狄青第二虎扒山虎张忠第三虎离山虎李义第四虎飞山虎刘庆第五虎笑面虎石玉小五虎征南:第一虎杨怀玉(玉面虎)第二虎呼延云飞(震京虎)第三虎高英(金毛虎)第四虎孟通江(都兴虎)第五虎焦通海(卧街虎)水浒传:第一虎关胜(天勇星大刀)第二虎林冲(天雄星豹子头)第三虎秦明(天猛星霹雳火)第四虎呼延灼(天威星双鞭)第五虎董平(天立星双枪)《东汉演义》汉光武刘秀的五虎将,“井木犴”铫期(卫尉安成侯)、“奎木狼”马武(捕虏将军扬虚侯)、“参水猿”杜茂(骠骑大将军参蘧侯)、“尾火虎”岑彭(征南大将军舞阳侯)、“箕水豹”冯异(征西大将军夏阳侯)。
《三国志演义》蜀汉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国五虎将,张辽、徐晃、张郃、乐进、于禁.《说唐》,“大隋唐”(《兴唐全传》、《瓦岗寨》、《忠义响马传》等)瓦岗寨五虎将,飞虎将秦琼、猛虎将罗成、雄虎将王伯当、螭虎将程咬金、烈虎将单雄信。
【注:有的书中罗公子不是瓦岗军将领,猛虎大将军是邱瑞.比如单田芳的《隋唐演义》(《瓦岗英雄》)】《万花楼杨包狄演义》,《狄青全传》(《五虎平西平南》)狄青五虎将,出山虎狄青、笑面虎石玉、扒山虎张忠、离山虎李义、飞山虎刘庆.《小五虎演义》北宋“五虎小将”,玉面虎杨怀玉、震京虎呼延云飞、都兴虎孟通江、卧街虎焦通海、金毛虎高英.《水浒全传》梁山泊马军五虎上将,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水浒后传》暹罗君主李俊的五虎将,关胜,呼延灼,李应,栾廷玉,王进。
《大元青史演义》铁木真的五虎将,木华黎、哲别、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
古代斗蟋蟀介绍:万金之资付之一喙

古代斗蟋蟀介绍:万金之资付之一喙斗蟋蟀蟋蟀,又名促织、吟蛩、蛐蛐、秋虫。
这种小小的昆虫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和观察。
两千多年前经孔子删定的《诗经》之中就有《蟋蟀》之篇,《豳风·七月》里有“蟋蟀在堂”、“蟋蟀入我床下”的诗句。
但人们最初注意的还是它的鸣声。
蟋蟀的鸣声如泣如诉、凄凄切切,羁旅游子、迁客骚人,深宫佳丽、空闺思妇听到它,往往引起惆怅、悲切的共鸣。
这就使它常常成为伤感诗赋的素材。
斗蟋蟀是由养蟋蟀而生的。
人们喜欢听蟋蟀的鸣声,常常捉之养于小笼之中玩赏。
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道: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
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在玩赏、观察蟋蟀的过程之中,人们逐渐发现雄蟋蟀具有好斗的特性,斗蟋之风由此逐渐兴起。
同斗鸡、斗鸭一样,这种具有竞争性的斗物游戏很快就渗入了赌博的因素,成为赌博的手段。
关于斗蟋赌博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宋人顾文荐的《负曝杂录》。
文中说,唐代天宝年间,长安人斗蟋成风,豪富之家“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喙”。
一次斗蟋,输赢即达万金,这无论是否为夸张之辞,都可以称为豪赌了。
然而,这种盛况不可能是短时间内突然发展起来的。
所以斗蟋之风的兴起,当在天宝之前,正如顾氏所云:“其来远矣。
”究竟有多远,无文献可证,如果从唐初算起,距今也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唐代斗蟋之风主要流行于京师的宫廷、贵戚和豪富之家。
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斗蟋蟀已风行朝野,市井平民乃至僧道尼姑都雅好此戏,流风所及,出现了专营蟋蟀的“专业户”。
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就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城里专卖“促织儿”和“促织盒”的“小经纪”。
在这个时代,还出了一名臭名昭著的“蟋蟀平章”贾似道。
此人靠裙带关系入阁,拜为同平章军国事(宰相),专权多年。
他酷爱斗蟋,于宋元交兵,国家垂危之秋,每置军国重事于不顾,终日在西湖葛岭私宅“半闲堂”与众姬妾踞地斗蟋蟀,还以自己的心得写了一部《促织经》。
水浒传之李逵独战五虎大将

水浒传之李逵独战五虎大将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述农民起义为主题,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众多英雄豪杰的战斗场面。
其中,李逵独战五虎大将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幕。
李逵作为众多好汉中的一员,以其勇猛无敌的战力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
本文将从李逵的个人形象以及他与五虎大将之间的战斗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李逵的形象。
他是水浒传中十分有名的一位英雄人物。
李逵,号“黑旋风”,原本是一位性情暴躁,爱打架斗殴的樵夫。
在被陆谦冤枉后,李逵被逼投身水泊梁山,成为了梁山泊中的好汉,因其勇猛无敌的战力得到了众人的敬佩。
正文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述李逵独战五虎大将的故事。
李逵自投梁山后,因一身武艺过人,成为了梁山第二十八位好汉。
有一天,西门庆得知李逵具有非凡的武力,于是派出五虎大将——关胜、秦明、宋江、戴宗、刘唐,准备一同出战。
五虎大将之一的关胜是梁山中的猛将,他手执钢刀,作战勇猛无比。
秦明则擅长使弓箭,精通远距离攻击。
宋江是梁山的领袖人物,他聪明绝顶,善于筹谋布局。
戴宗和刘唐也都是梁山中的猛将,武艺高强。
当李逵得知五虎大将来战,他并没有退缩,反而满怀信心。
在这场决战中,他决心展现自己的武艺,证明自己的强大实力。
战斗开始后,李逵展现了其惊人的战力。
他手持巨斧,勇冠三军,一人对抗五虎大将。
李逵连续数场胜仗,以其勇猛无敌的战斗风格让五虎大将束手无策。
李逵的武力无疑震慑了五虎大将,他们兵临城下却毫无办法。
在一次交战中,李逵以快速的身手和精准的攻击,击败了关胜和刘唐。
接着,他又与秦明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秦明是一位出色的弓箭手,他用箭雨攻击李逵。
然而李逵机智过人,闪避开这波攻击,一斧砍断秦明的弓箭,将其击败。
在与宋江的对决中,李逵展现出了他独一无二的勇武。
宋江机智圆滑,他尝试用战略策略来打败李逵。
但是李逵凭借粗壮的体魄和过硬的武艺,打破了宋江的计划,最终获得了胜利。
最后,李逵与戴宗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戴宗虽然凭借自己的武艺成功击败了大量敌人,却在面对李逵时败下阵来。
斗蟋蟀故事

斗蟋蟀故事
《斗蟋蟀故事》
在我小时候,住在一个老旧的院子里,那时候的快乐可简单了,其中最让我着迷的就是斗蟋蟀。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像往常一样聚在一起,准备开启我们的斗蟋蟀大赛。
我前几天就开始到处去找厉害的蟋蟀,心里想着这次一定要赢个痛快。
我在院子的角落、砖头缝里,还有草丛中仔细搜寻,终于让我找到了一只看起来特别强壮、威风凛凛的蟋蟀。
我兴奋得不行,赶紧把它装进我精心准备的小竹筒里。
到了比赛的日子,大家都把各自的蟋蟀宝贝拿了出来。
那场面,就跟武林大会似的,每个人都信心满满。
比赛开始了,我的蟋蟀那真的是特别勇猛,一上场就张牙舞爪的,其他小伙伴的蟋蟀和它一比,好像都有点弱了呢。
随着一声令下,两只蟋蟀就开始了激烈的战斗。
我的蟋蟀一开始就主动进攻,几下就把对方逼到了角落里。
对方也不甘示弱,挣扎着想要反击,但
我的蟋蟀太厉害了,几个回合下来,对方明显处于下风。
小伙伴们都看得目瞪口呆,我心里那叫一个得意啊。
就在我的蟋蟀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意外情况。
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只大公鸡,直接朝着我们这边冲了过来,大家都吓得四散逃窜。
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蟋蟀们早就不知道去哪了,那场面简直就是一片混乱。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都哈哈大笑起来,虽然比赛没有结果了,但过程真的是太有趣了。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们真是无忧无虑,斗蟋蟀的时光是那么的欢乐和难忘。
虽然现在长大了,不可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天天斗蟋蟀了,但这段美好的回忆会一直留在我的心中,让我时不时地怀念起那段纯真的童年时光。
斗蟋蟀,多么有趣的童年游戏啊!。
演义评书中的那些五虎将,哪个最出众?

演义评书中的那些五虎将,哪个最出众?五虎将虽多,最出众的一个五虎将却是毫无疑问的,就是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林彪、粟裕。
五虎将是蜀汉的五员名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在最初之时并没有五虎将这一说法,只不过在《三国志》中五人合为一传,也就是《关张马黄赵传》。
后来随着历史演变,在小说中蜀汉五员名将被定型为五虎将,为人所熟知。
自《三国演义》之后,其他小说甚至历史上有了很多的五虎将。
要说哪个五虎将最出众,先看下有哪些五虎将。
演义评书中的五虎将在演义评书中,基本都会有一个五虎将。
最出名的五虎将,还是《三国演义》中的蜀汉五虎将。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有温酒斩华雄;诛颜良,灭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等传奇故事。
其次是张飞张翼德,长坂桥头一声吼,吓退曹军百万兵,更是三国中敢于屡屡挑战吕布的人。
第三是常山赵子龙,长坂坡中七进七出,两扶幼主。
第四是马超马孟起,潼关之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渭水射得曹操夺船避箭,大战虎痴许褚扬名于天下。
第五是黄忠黄汉升,定军山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老当益壮。
其实,蜀汉五虎的顺序一直有变动的。
关羽、张飞是雷打不动的,在早期版本中后三人都是马黄赵或者马黄赵,赵云都是最后的,直到毛宗岗版本才改为了关张赵马黄。
《水浒传》中梁山也有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
大刀关胜是关羽后人,手中也是一柄青龙偃月刀,也是仗着祖上的名声成为五虎之首的。
五虎的第二位是豹子头林冲,对应于张飞,手中一杆丈八蛇矛枪,有着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棒打洪教头等精彩故事,是五虎中最出彩的。
五虎第三名的霹雳火秦明,手使一杆狼牙棒,是梁山的先锋人物。
五虎第四名是呼延灼,是呼家将后人,擅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曾大战鲁智深、杨志。
五虎第五名是双枪将董平,手中两杆枪十分出众,而且曾连躲没羽箭张清两颗飞石。
自《水浒传》之后,也有着一大批的后续。
在《水浒后传》中,李俊当暹罗王之后,对手下的兄弟也进行了封赐,其中王进、关胜、呼延灼、李应、栾廷玉为五虎将,也算名副其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斗蟋蟀之五虎大将2015年五虎大将————红牙青、真黄、芦花白、青大头和铜头铁背一、群雄逐鹿,兵临垓下,怒海崩云,英雄辈出。
二、蟋蟀么,虫么,玩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秋天已过,在淡淡的阳光中,让思绪伴着满满的蟋蟀情尽情地挥洒。
静下心来,泡上一壶铁观音,温一下秋兴,在平静中回味。
那收虫,养虫,斗虫及虫友们的聚会,那秋兴给我的留恋,怎地那铁观音的甘味变得更浓了。
虽说秋风秋雨愁煞人,独自凄凉恁谁问,但我喜欢秋天,不仅因为硕果累累的是秋天,最沉静安详的是秋天,更因为秋天有我的最爱——蟋蟀。
寂寞空盆无虫鸣,唯往事恍如昨日,铺一纸素笺,将丝丝缕缕,斑驳零碎的虫事细细描绘。
一、群雄逐鹿,兵临垓下,怒海崩云,英雄辈出。
今年斗了二场虫,分别是10月2日和10月6日。
10月2日久雨放晴,领导在家门口整整齐齐地放着30双拖鞋。
清早就有人报道。
上午九点不到各路人马大筐小包的已全部到达,盼望已久,一年一度的激动人心的会虫就要开始了。
今年的虫源比较广,有宁阳的、有宁津的、有河北泊头的、还有河北景县的,而且绝大部分的人感觉极好;今年这棚虫不得了。
大有荡平所有人独占鳌头之意。
人的感觉一好,其所表现的语言形态也就变形了,原本极不谦虚的变得矜持了,原本比较低调的,开始谈论虫谱虫道了。
但是猪长得再大,拿两根葱往鼻子里一插,就能算大象了吗,不能。
猪就是猪,象就是象。
都是斗了几十年虫的赤卵兄弟,知根知底的,几斤几两掂的最清楚不过了。
今年由于工作很忙,很多虫友来电希望我去看一看他们收的虫,说是去了新地方,虫不得了。
但最终还是边淌着口水边谢绝了。
虽然心里极想去看一看新地方的虫,并和他们痛痛快快地吹上一通关于虫的牛皮,因为毕竟工作重要且年纪大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很重要。
“邵老师,侬看看,格只么事那能,赞否,格只500元拿的,格只10000元10只拿的,”献宝开始了。
平心而论,看了这些所谓不得了的虫,很是感触;社会在发展,同样虫的生存环境,虫的品质,虫的多样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原先只要在家门口随便捉捉的虫,随着城市的扩大化,环境的严重污染,现在要千里迢迢的去山东、河南、河北觅虫。
原先只要按八格在虫中选优,现在已要判断此虫是秧子、白虫、还是野生虫,何况在利益的驱使下,这秧子和白虫已被制造培养成几乎可以乱真的程度。
一切都在变化,唯我们对选虫的标准、观念和理念没有变化或者说变化很少。
还是停留在一些基础的八格(头、钳、脸、项、翅、腿、肉身、须)十二相(相形、相声、相头、相眼、相牙、相须、相项、相翅、相身、相尾、相小足、相大腿)等从蟋蟀的物理形态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变化来判断蟋蟀的好坏,这是远远的跟不上科技的发展和玩虫的需要。
从目前人工干预蟋蟀的情况来看,要做到传统的八格十二相的特征已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但是要完全掌握由生存环境包括天气地理等外部因素决定的蟋蟀的干、老、细、糯、油、毛、砂、血等体质(俗称底板)的研究还相差相当距离,因变量太多,无法统计,很难操作和执行。
我们知道;虫是讲究级别的,级别=品种+底板。
经老祖宗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蟋蟀的品种研究方面已取得很大的成就。
例如虫分六门,每门列真、正、深、淡,再由六门和真、正、深、淡配伍,形成正色、间色、等千般变化,并一一取名,按品封将。
但是在蟋蟀的体质(底板)方面的研究成果却少的可怜,寥寥数言且不着天际。
另一方面,看看周围玩虫的人,我们这一辈的人是目前玩虫的主力军,但历史原因赋予这个年龄段有二个特征:一是穷,这个穷包括经济和知识二个方面。
而是观念理念的落后,跟不上社会形势发展的节奏。
现在择虫要在传统的八格十二相的基础上增加对虫微物观察能力,例如虫的门面起皱程度,齿芒颜色,翅色的景深等等。
我们可以看看周围那些所谓的市级模子现在还在场子里死磕的还有几何,在斗虫上有所建树流芳有几何,把斗虫当职业的更有几何?我相信,多乎哉,不多也。
因为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民意识而转移的。
其实,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有三个基本论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第一,虫是永远看不到底的,因为它是随着时间、地点、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人类对它的研究由于变化而永远是滞后的。
第二,虫的好坏判断由于变量太多,无法用数学模式或其他物理公式对它进行定量分析以判断它的等级。
而只能通过比较法进行相对的判断,而且由于样本有限,故只能得出较好或者比较好的结论,最好是没有的。
第三,虫只能是用来玩的,而玩是一种消费,是花钱,钱少,少玩些,钱多,多玩些。
效果一样,开心就好。
如果哪一天您感到您已经把虫完全看懂了或您发现了一条无敌虫王,以及您是场子里的常胜将军,那么恭喜您,您的苦难开始了。
我每年会借开会之际,提醒他们,但他们却一笑了之。
现在看着这些八格尚可,干老不足,价格不菲的虫能说什么呢,只能说蛮好,蛮好。
人的认知程度完全取决于人的底蕴。
人多,虫多,200多条虫称好已将中午11点钟了。
我出了12条虫,这些虫虽然都是些平均价在10元左右的虫,但却是我从几万条虫中千辛万苦挑选出来的,虽说不得定名封将,却条条大腰尖尾立身高厚,皮厚骨硬。
底板老足,更因饲养周全,所以均斗志昂扬,精气神十足。
憋了一个月左右,自己的将军到底凶到什么程度,最好是一口一只,轻松退敌,这是每个养虫人必然心情。
“来,35点,啥人有好么事推上来”老黄早已迸不住了。
老黄和我一起去的景县,100元200元的虫是不要的,一秋总共养30只左右。
“我来弄一只么事把侬当陪练员”应战的是虫痴阿明,有钱。
很多年前就在河北某产地雇人捉虫,从100元一天到现在300元一天,捉到好虫还发奖金,由于为人客气,低调,和当地农民关系很好,那产虫区至今没人去捉虫,保持着一种很好的平衡,到虫季几个人借了一套三室二厅的房子,专门养虫。
早秋养三尾子的箱子比写字台还大,里面整齐地堆放着许多多孔砖,到中秋再挑选分养,所以就是到了冬门,三尾不缺。
无论多好的虫,最多斗100元,喜欢收虫、养虫、赏虫。
二条虫都是比较好的东西,一起栅,阿明的虫上去就一口,老黄的虫回头就走,在栅的一旁,边练牙边思量还要不要再上。
老赵在一旁看了不由大呼:“这是什么东西啊,那能这样凶,是不是嘴巴上涂了什么东西啊,我这只虫也涂过么事的,和侬斗一口。
”说着,就落下一条虫来,这虫从过笼中下来,便保持着一种状态,即四爪着地,二大跳腾空,这造型足足摆了四、五秒钟,方收回。
挥须伸爪、扭腰、慢慢地虎步蛇形起来。
啊,好虫、好虫,我不由得暗暗喝彩道。
起身向前,细细地将这虫打量了一番,一条中规中矩的淡青白牙,头形饱满,项厚骨硬,六爪粗壮。
细皮白肉,顶门色透,微青项色,毛领赫显,翅乏白光,肉嫩毛旋,侧面一看,凹脸突脑壳,牙根粗壮,牙环全无。
集如此多优点于一身,必将军无疑。
二虫落草,八角飞凤,阿明的虫挟着上风余威之势,直冲而去,只听得栅内嗒嗒一阵声响,犹如拍电报一般,阿明的虫已逃窜而去,然大家还没有看清楚,还没有反应过来,战斗已经结果。
这淡青白牙果然厉害,老赵满脸的得意,一边提虫一边调侃道:“侬格只么事,虽然嘴巴上涂了东西,但这东西的味道不够,阿拉涂的么事结棍吗”。
阿明虫输了只好苦笑道:“今天晚上我请侬吃饭,侬教我一下怎样帮虫刷牙”。
看老赵的得意样,我迸不住了:“老赵,侬格只淡青白牙是只发电报的而且是高级材质的发报机,我有只么事是专门修发报机的,伊可以让侬发不出电报,要不要试试看”。
老赵一听,迟疑了一下,说道:“侬虫先给我看一看”。
青大头出场了,河北景县虫,长身笼,长衣架,大六爪,立身高厚,淡黑珍珠头饱满出角,项长宽相等,青项上红砂遍布,密密麻麻,翅有形,景深映血色红光,刚毛如刺,蜡光如油。
这虫色是我生平仅见的第三条,第一条在70年代,那年因教学任务重,住校,虫季虫都养在朋友家中,每到星期日回家才去看一下,一日突然发现一条青虫无端地色全部变了,由青褐色变成血红色,这虫在虹口河间路打出了名,特点是发口凶狠且受口性特好,打死不走,这色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第二条是上海宝山大场机场出的虫,那是80年代,一次应邀去朋友家看虫,见到了这虫,大四平相且高厚,满头起砂朦朦胧胧地透着淡黑暗红色头色,青项底色密密麻麻的铺满了红砂,淡金翅映血色红光,疏铃少鸣,平时伏在盆角缩成一团很是见小,栅中一爬,人人吃它一惊。
每斗闻叫便冲上去一、二个平夹结束。
一次爆场,连盆带虫被拘,人是一星期后释放,而虫则一去不复返,成为回忆。
第三条虫,便是这条青大头,青头青项长红砂,且整项布满,确实少见。
青大头静静地站在盒中,整个血色红光隐隐地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这蟋蟀同理;初学者看八格十二相,入门者观干、老、细、糯进一步者相油、毛、砂、血、得道者择精气神。
犹如伯乐相马道理一般。
这老赵看了半天说道:侬格只么事结棍,但是讲不出名堂,不过要斗掉我格只淡青白牙也不是介容易的。
两虫入栅,青大头一受草即铺身张开,一付随身淡黄板牙,竖门钳,牙根粗壮,齿芒精黑,叫声震耳。
淡青白牙在栅的另一边,闻叫,不由焦躁起来,头顶着栅中栏板,来来往往的寻斗。
起闸后两虫即刻咬在一起,青大头根本容不得淡青白牙发口,在咬住对方的同时,一个狮子摆头,把淡青白牙腾空拎起,向左一个摆渡,往下重重的摔了一下,随即又向右一个摆渡,啪地一声,淡青白牙着地后弹在斗栅上,落地已不会动弹了。
这就是斗蟋蟀,油毛砂血斗老干细糯就像连长碰到营长,营长遇见团长,不要命令,下级马上立正。
啊,邵老师侬格只么事要吃人啦,我这么好的一只么事,准备送场子的,就被侬随随便便地斗掉了,侬格只么事结棍,可以送场子了。
老赵有点尴尬。
旁边老黄一看老赵想要青大头,忙说:“格只么事我预定了。
”我马上表示,等6号斗完虫后再议,因为我师弟白牙重青小陆因爱人身体不好今年没能下去收虫,期间还询问我在下面收虫情况,对这样重情重义为了照顾家人而毅然放弃痴迷喜欢蟋蟀的朋友,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送他几条虫子,以表我的敬意。
就这样输输赢赢,上锋,下锋,直斗得天昏地暗,每个人精疲力竭,无心观斗,都在露台抽烟,喝茶,聊天,休息了。
时间已是下午3点多了,有部分底板不是很好的虫子由于温度的变化,已经开始失性了,于是建议收场结束,十月六日再战。
为了照顾李哥腿脚不方便,十月六日会斗地点定于李哥家中。
这天师弟白牙重青小陆也预先安排好家事前来观战,他好友小沈也同来参战,二月春风刀小顾,小鬼跌金刚小林也赶来参加这一年一度的聚会,他们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这个虫圈,适应了这毫无利益相争的和谐的氛围。
秋鸣大花牙老丁因赛事繁多,排不出时间,遗憾地打了招呼。
我带了24条虫,满满二大包,今年的景县虫确实不错,很想看看凶到什么程度。
今年在景县农产家中看中了二条虫,一条真黄,一条黑紫披,付了300元钱,这虫怎么看都舒服,虫也不小,在40点左右。
和这条真黄斗的是一条已经四上锋的深色白牙青,真黄高厚占优,深色白牙青宽度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