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七律长征》有感:长征精神_700字
七律长征读后感

七律长征读后感《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壮丽诗篇。
当我读完这首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
诗的开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就展现出了红军战士们无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他们将长征途中的种种困难视为平常之事,这种豪迈和乐观令人钦佩。
这让我想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小挫折就唉声叹气,与红军面临的生死考验相比,我们的困难简直微不足道。
红军战士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小小的困难面前退缩呢?“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绵延起伏的五岭山脉比作细小的波浪,把雄伟磅礴的乌蒙山看作脚下滚动的泥丸。
这种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跨越了无数高山峻岭,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的惊险场景。
金沙江的湍急江水没有阻挡住红军前进的步伐,大渡河上冰冷的铁索也没有让红军退缩。
战士们凭借着智慧和勇气,一次次突破敌人的封锁,取得了胜利。
这让我明白,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只靠蛮劲,还要善于动脑筋,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当红军翻过白雪皑皑的岷山,胜利在望,全军上下一片欢腾。
他们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
这种精神力量是无穷的,它支撑着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
读完这首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长征的伟大意义。
长征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团结协作、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再面临战争的威胁,但长征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4年七律长征读后感

2024年七律长征读后感长征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一页。
而《七律长征》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七律长征》的阅读,我不仅深刻领悟到了长征的艰辛与意义,也对那个时代的英雄们和他们的坚定信念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首先,读完《七律长征》,我被长征的艰辛所震撼。
这篇作品以独特的韵律和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场景和艰辛经历。
诗中描述了长征路上的峰峦叠嶂、峡谷深渊,冰雪大雾等各种恶劣天气和艰难环境对红军们的考验。
例如,“犹记当年第一丛,紫荆峰下夕阳红。
竹楼加瓦而敢住,锣声一响无明钟。
”这几句描写犹记神行的任务之一,在紫荆峰下住宿,光靠竹楼加瓦,不但能够顶住猛烈风雪的吹袭,还要顶住随时出击的敌人的威胁,整个环境可以说是相当恶劣。
长征路上没有路,红军不仅要与铁蹄践踏的敌人作斗争,还要与凶险艰难的自然环境抗争。
这些艰难的描述使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当时红军们的无畏精神和顽强意志。
其次,长征不仅具有艰辛,更重要的是它的深远意义。
《七律长征》通过字里行间,揭示了长征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信仰与理想的追求。
正如诗中所述,“长征耶?远征移民?红有信心!即使失败到最后!绝不屈背亲疯”。
这是长征精神的真谛。
长征是一次胜利的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觉醒,是一次让人们意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国的历史洗礼。
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重大胜利,开启了新中国的历史篇章。
长征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者,也证明了中国人民具备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勇气和智慧。
最后,读完《七律长征》,我对那个时代的英雄们和他们的坚定信念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们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和困苦。
然而,他们依然坚守着共产主义的理想,毫不动摇地为革命事业奋斗。
诗中写道,“压上利剑涅槃源,如同彤云飞跃龙。
假使滄桑识别态,定然晓染朱子封。
”这里所描绘的英雄形象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对于创作主题具体情感完美呈现,红军们正是依靠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英勇的精神境界,最终实现了革命的胜利。
七律长征大学生读后感

七律长征大学生读后感朋友!今天我就来唠唠我读《七律·长征》的感受。
哎呀,一提到这首诗,我心里那股敬佩劲儿就上来了,这长征精神可真是咱中国人的骄傲。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七律·长征》的时候,那还是在大学的课本上。
我们老师,那叫一个激动,眼睛都亮了,说这首诗得好好琢磨琢磨。
我当时想,这诗咋这么有号召力呢?字里行间,那真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知道吗?这诗的意境就跟长征本身一样豪迈啊。
我每次读,都能感觉到那些红军战士就仿佛在眼前,翻雪山、过草地的情景历历在目。
想象一下,茫茫雪山,那得多冷,可咱的红军呢,一步一个脚印,硬是走出了条光明大道。
就像我们追求理想的路,虽曲折,但只要坚持,总会有希望。
说实话,我这人读诗吧,有时候读着读着就走神了。
一会儿遐想到那个年代战士们的艰辛,一会儿又想到我自己的生活。
真是自惭形秽啊,我在生活中遇到那么点小困难就唉声叹气的,哪里像当年的红军那么坚韧不拔。
我猜,如果《七律·长征》会说话,它肯定会说:“勇敢一点,人生不就是一场长征吗?”有时候我也想,要是我能写出像这首诗这样的作品,那可就美得不得了了。
就像水蜜桃和长征精神,看似不搭界,但都充满了那份纯真的美好和坚韧。
我写东西总是天马行空的,想着想着就从红军爬雪山转移到我上学时爬楼梯的事儿,哈哈,是不是有点傻?我弟也读过这首诗。
他说,长征就像他的大学生活,难而满怀期待。
这样的比喻还真不错。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都像长征吗?不停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虽然累,但也充实。
这个世界变得飞快,但这长征精神,那可是一点儿都不能丢啊!就像我在市场里看到琳琅满目的水蜜桃,不管再多花样,该吃的,还是那最简单的原汁原味。
朋友,你感觉呢?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是不是也该好好品读一下这份不朽的长征精神?每每读《七律·长征》,我心里就充满了力量,不知不觉,仿佛也能翻过生活中的那些大山。
这篇文章我呢,就是想把我对这首诗的感受好好唠唠。
读了七律长征的感受

读了七律长征的感受第一篇:《七律·长征,那段不朽的征程》那天翻开课本,看到《七律·长征》,心里咯噔一下,好像被什么东西给触动了。
这首诗短短几句,却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丽画卷展现在眼前。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不仅仅是说红军战士们身体上的坚强,更是精神上的坚韧不拔。
想象一下,在那个年代,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交通工具,红军战士们靠着双脚一步一步地走过雪山草地,面对着重重困难,但他们没有退缩。
我试着把自己代入到那样的情境里,如果是我,估计早就打退堂鼓了吧。
不过,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其实跟这些比起来简直不算什么。
诗里还提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画面感十足,恍若能感受到金沙江的波涛汹涌,还有大渡河上冰冷刺骨的铁索。
红军过江渡河的情景,就像是一幕幕电影片段,在脑海中回放。
他们那种无畏的精神,让我觉得特别震撼。
读完这首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那些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依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七律·长征》还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吧。
第二篇:《七律·长征,跨越时空的勇气》那天老师让我们读《七律·长征》,说实话,一开始还挺抵触的,毕竟历史书上的东西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
但是当我真正开始读的时候,突然发现,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
“红军不怕远征难”,这句话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想想看,那时候的红军面对的是多么艰难的环境啊,可是他们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一路向前。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有时候遇到难题就想放弃的态度,相比之下真是有点汗颜。
特别是那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想象一下,金沙江水奔腾不息,红军战士们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乐观,这份乐观真的很难得。
再看看我们今天,虽然没有那么艰苦的条件,但生活中的压力也不少。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红军那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
《七律长征》感受作文

《七律长征》感受作文
凛冬的寒风,彷佛能洞穿裹着的棉衣,刺骨的寒冷的冷。
脑海中,却浮出出那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暖意融融。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漫漫征途,是激荡人心的历史画卷,更是一首豪壮的诗篇。
毛泽东的笔墨,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与雄伟壮丽描绘出来得淋漓尽致。
那一句句的诗句,宛如一个个鲜灵灵的画面,跃然纸上。
雪山,是这样高耸挺拔,那一座座雪峰,彷佛碰触着蓝天。
冰雪,是那样的话寒冷,那刺骨的寒风,彷佛将人吞吃。
但他,红军战士们,却毫不惧怕,他们在雪山的考验中,展露出出钢铁般的意志。
草地,是那样宽广,那广阔无边的红色,好似吞噬融合着一切。
沼泽,是那样的话危险,那道路泥泞的沼泽,彷佛将人拉入深渊。
但他,红军战士们,却毫不畏缩,他们在草地的考验中,充分展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
长征途中,还有一个数说不尽的困难和牺牲。
红军战士们,从一个胜利走入另一个胜利,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出了磅礴气势的壮美史诗。
当读到"更喜岷山千里雪"时,我仿佛见到了那雄伟的雪山,见到了那漫天飞舞的雪花,看见了了那红军战士们坚定的步伐。
那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是将红军战士们的豪情壮志充分展现得表现的淋漓尽致。
读着《七律•长征》,我的内心蕴满了钦佩,我为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
畏而震撼,我为他们坚韧的精神而很感动。
长征,不仅是历史上的壮举,更是一笔即将到手的精神财富,它会永远前行的动力,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到最后提出成功。
七律长征观后感全文

七律长征观后感全文篇一七律长征观后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每当读到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我的心中总是涌起无限的感慨。
说起长征,那可真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
也许你会问,不就是走路嘛,有啥了不起?嘿,朋友,你可别小瞧了这一走!那可是翻山越岭、跨江过河,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的路程啊!我想象着红军战士们穿着破旧的军装,脚踩草鞋,背着沉重的行囊,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艰难前行。
也许前一秒还在谈笑风生,下一秒就陷入了泥潭,生命危在旦夕。
这一路,他们可能风餐露宿,吃着草根、树皮,喝着浑浊的泥水。
我觉得这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换做是我,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
但是,红军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勇往直前,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走过了这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
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啊?我想,这就是对革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舒适的生活。
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付出生命的先烈们。
我们也许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会觉得累,会想要放弃。
但是和长征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长征,这是一次伟大的征程,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奉献。
这一路,真好!它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当下,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篇二七律长征观后感哎呀,读完《七律·长征》,我这心里就跟翻江倒海似的,久久不能平静。
你说,红军咋就那么牛呢?他们走过的那路,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啊!雪山、草地、大江大河,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这哪一样是好对付的?我就奇了怪了,他们到底是咋坚持下来的?想想看,爬雪山的时候,那风刮得呼呼响,雪下得跟不要钱似的,冷得人骨头都要冻裂了。
也许有人会说,那别爬了呗!嘿,红军战士可没这么想,他们咬着牙,一步一步往上爬,心里就一个念头:翻过这座山,革命就有希望!过草地的时候,那泥潭深得能把人整个吞下去。
七律长征读后感,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读后感

七律长征读后感,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读后感《七律长征》是毛主席写的一首很著名的诗,相信读过的人都能感受到红军那种不畏艰难的精神,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七律长征读后感,欢迎阅读。
七律长征读后感(一)在读过了《七律·长征》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红军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每读过此诗,脑海里便会浮现出红军战士们那令人震撼的革命精神!红军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表明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凭此精神,战士们把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看得极为平常。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被他们克服了。
一路上,他们击溃了敌军的无数次的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绵延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跨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爬岷山,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取得了胜利。
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为的就是后代们的幸福生活。
长征,谱写了中国革命的交响曲,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叙述了了红军的大无畏,我们要把长征铭记于心,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七律长征读后感(二)自从我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毛主席写的诗词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长征这25000里的道路的困难与艰险!虽然这首诗只写了八句,但却能体现出在长征路途的艰险。
中央红军在路上一共368天,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座山,其中五座山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转战了11个省……看到这些数字,谁不感到震惊呢?红军战士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不怕艰难险阻——高大的五岭山脉、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可在他们的眼前却变得像“细浪”、像“泥丸”,他们还勤于思考,英勇顽强地与敌人斗争,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他们团结一心,在历经了艰难的长征胜利会师后,在白雪皑皑的岷山上,也有无尽的欢乐;他们更有必胜的信念,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日军的扫荡下,也永不言败,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红色政权,用自己的身躯筑起民族的屏障。
七律·长征读后感

七律·长征读后感《七律·长征》这首词浓缩了长征途中的艰险、曲折和悲壮,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七律·长征读后感,希望您喜欢!七律·长征读后感篇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我读了这首诗,感触至深。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的行程途中,遇到了种种艰难困苦,历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踏遍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和金沙江;连绵起伏的山岭;天寒地冻的雪山和茫茫无涯的草地等等各种天险的阻隔。
但他们心中充满奋斗的心情,满腔的热血,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英勇地与敌人作斗争,他们还勤于思考,巧与敌人做周旋,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
有一次,我在放复读机,不知怎么了,突然放不动了,原来带子卡住了。
我又急又气,使劲拽。
但转念一想,这样会把带子拽断。
于是,我静下心,慢慢的取,经过一番周折,我终于取出来了。
我悟出一个道理:遇事不怕困难,要克服它才行。
我还从诗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会出红军战士们有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他们不仅在战场上无不流血牺牲,而且还要面临环境的恶劣,粮食的不足,但是红军战士却依然开开心心地过着每一天,我非常敬佩他们。
现在,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不能忘记勇敢的红军战士,更不能忘记国家的新中国的创始人。
如果没有他们的指挥作战,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一天。
因此,我们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用努力来迎接自己人生的“尽开颜”。
长征,谱写了一首悲壮的交响曲和一曲悲壮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我要把长征铭记在心,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七律·长征读后感篇二今天,学习了毛泽东《七律。
长征》这首诗,我感触颇深。
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七律长征》有感:长征精神_700字
今天我学了《七律长征》,令我心中感触万千,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最终因为付出了重大代价之后所留下的火种孕育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英雄们的长征,是中国人民的史诗,也是世界人类的史诗,给人类,给后世留下了永远的纪念。
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历是悲惨的,可是他们的精神却是悲壮的。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的资料,红军“行程万里,行军 368 天,余下的 100 多天都是在战斗中度过的,途中共爬过 18 条山脉,渡过 24 条河流,经过 12 个省份,占领过 62 个城市,突破 10 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 71 华里……”这些数据还不够震撼人心吗?
整整两年啊,长征路上的英雄红军,就象一条永不褪色的红飘带!这条“红飘带”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转战乌蒙山,穿越沼泽地,与险阻雪山比高低,与饥寒伤病赛毅力。
历经曲折与磨难,纵横十一个省,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锻炼和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如果有人问我,在无与伦比的长征路上,什么最使我感动和流泪?我说:是那种宁可牺牲自我、也要保全集体的”无我”精神。
这种宁可牺牲自我、也要保全集体的“无我”精神,是红军战士长征坚强意志的体现,是红军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和保证,是红飘带上最亮丽的鲜红。
一个军队,一个民族,只要拥有这样的长征,那它就无坚不摧了。
你可能也喜欢:《长征故事》读书笔记读《长征·七律》有感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