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沼气发酵工艺类型汇总

合集下载

养殖场沼气发酵工艺

养殖场沼气发酵工艺

养殖场沼气发酵工艺养殖场沼气发酵工艺是一种利用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

该工艺通过将养殖废弃物等有机废料投放到沼气池中,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产生可用于燃料和肥料的沼气。

这种工艺不仅能够解决养殖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还能够提供可再生能源和有机肥料,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养殖场沼气发酵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沼气池的建设、有机废料的投放和沼气的收集利用。

首先,需要建设一个适宜的沼气池,通常采用圆形或方形的混合式沼气池。

沼气池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水源,以免造成污染。

沼气池的建设包括挖掘坑穴、搭建沼气池结构和安装沼气收集系统等步骤。

投放有机废料是沼气发酵的关键步骤。

养殖场废弃物、粪便、剩余饲料等都可以作为有机废料投放到沼气池中。

在投放过程中,需要注意废料的比例和稀释情况。

过高的废料比例会导致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过高,影响发酵效果;而过低的废料比例则会导致发酵速度过慢。

此外,投放废料时需要与沼气池中的发酵底物进行充分混合,以利于发酵反应的进行。

沼气的收集利用是养殖场沼气发酵工艺的最终目的。

沼气主要由甲烷和二氧化碳组成,可以作为燃料用于炉灶、发电机等设备,也可以用于养殖场的采暖。

沼气的收集需要安装沼气收集系统,包括沼气管道、沼气泵等设备。

沼气泵将沼气抽出沼气池并输送到使用地点,实现沼气的利用。

养殖场沼气发酵工艺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解决养殖废弃物处理的问题,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沼气作为可再生能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对环境友好。

同时,沼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沼气还可以用作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养殖场沼气发酵工艺是一种经济、环保的废弃物处理和能源利用方式。

通过该工艺,可以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和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养殖业在推广和应用这种工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3讲 沼气发酵原理及工艺

第3讲 沼气发酵原理及工艺
衡量反应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2.2 影响沼气发酵的工艺因素
6)搅拌
搅拌的主要作用:增加微生物与有机物的接触,消除反应器内存在 的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从而加快发酵速度,提高产气量。
(1)为了给每个微生物平均地提供营养并且移去其新陈代谢产物,需要平缓的搅 拌;为了破坏包围在微生物周围的H2层对上述运动的阻碍,需要强烈的搅拌。 (2)使新投加的原料与反应器内的料液进行均匀的混合。 (3)搅拌会破坏污泥的结构,使存在互营联合关系的互营菌分离,阻碍了种间氢 转移,同时还可使污泥的絮凝态被破坏,从而使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下降,污泥 流失率增加。 (4)充足的搅拌可以阻止由于气体强烈释放而引起的泡沫的形成。 (5)搅拌可以破坏反应器内的温度梯度,并抑制分层现象。 (6)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必须将搅拌能耗降到最低。
乙酸 72%
代谢过程 Hydrolysis Acidogenesis H2-producing
acetogenesis Methanogenesis 菌群 Acidogens Methanogens
厌氧细菌分类(按底物利用情况)
产酸发酵细菌
产酸发酵菌 (AFB) 产氢产乙酸菌 (HPA) 同型产乙酸菌 (HOMA)
3、沼气发酵监控
3.1 为什么要监控
3.2 监控内容
基本监控 中等监控 全面监控
3.3 监控方法 (1)pH的 监测
(1)pH的 监测
pH是最常用的监测指标; pH不能反映厌氧发酵的快速失败问题
因为当发酵液具有的缓冲能力较强时,pH值的变化并不明显,一旦发现 pH有明显的下降,此时VFA已经过度积累,此时发酵失败的趋势已很难 扭转了。
2.2 影响沼气发酵的工艺因素
2) C/N

第5章第3节沼气发酵

第5章第3节沼气发酵

三、沼气发酵的条件
(一)适宜的碳氮比 沼气发酵原料按其物理形态分为固态原料和液态原料两类;按营 养成分又有富氮原料和富碳原料之分。 氮素是构成沼气微生物躯体细胞质的重要原料,碳素不仅构成微 生物细胞质,而且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发酵原料的碳氮比不同,其发酵产气情况差异很大。在其它 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碳氮比配成25-30:1为佳。如果比例失调, 就会使产气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第5章第3节沼气发酵
一、概述
(一) 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
据《科技日报》2007年2月8日报道: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 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具有可再生和环境友 好的双重属性。中国农村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将农 村生物质进行直接燃烧、气化、压缩成型、厌氧发酵等,可转 化为二次能源,分别为热量或电力、压缩成型燃料、液体燃料 (生物柴油、生物原油等)和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气、沼气等)。
在冬季,自然温度低于10℃,这就需要采用外部供热,如用蒸气加热。 而要使消化罐保持较高的温度,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经济上就很不 利。
因此,消化罐内发酵温度控制在中温发酵或常温法酵,即夏季采用 常温发酵,而在冬季则采用中温发酵,控制温度在30-35℃。
(四)适宜的酸碱度 沼气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要求发酵原料的酸碱度保持中性,或者
偏碱性,过酸、过碱都会影响产气。测定表明,酸碱度在pH6-8之间, 均可产气,以pH6.5-7.5产气量最高,pH低于6或高于9时均不产气。
沼气池发酵初期由于产酸菌的活动,池内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导致 pH下降,随着发酵持续进行,氨化作用产生的氨中和一部份有机酸, 同时甲烷菌的活动,使大量的挥发酸转化为甲烷(CH4)和二氧化碳
(三)适宜的发酵温度
温度是沼气发酵的重要外因条件,研究发现,在10-60℃的范 围内,沼气均能正常发酵产气。在这一温度内,温度愈高,微生 物活动愈旺盛,产气量也越高。微生物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温 度突升或突降,都会严重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产气状况恶 化。

大型沼工程的几种常用沼气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大型沼工程的几种常用沼气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大型沼工程的几种常用沼气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总述在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屠宰场设计大型沼气工艺流程时,首先要明确工程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最终目标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一是以生产沼气和利用沼气为目标;二是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排水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为目标;三是前两个目标相结合,对沼气、沼液和沼渣进行综合利用,实现生态环境建设。

沼气工程的工艺类型选择主要是依据沼气工程的建设目的和环境条件。

工艺选择原则是在生产沼气同时,必须满足环境要求,不能造成二次污染。

通常沼气工程工艺可分为能源生态型和能源环保型两种类型。

能源一一生态型工艺流程:能源生态型就是沼气工程周边有足够面积的农田、鱼塘、植物塘等,来消纳经沼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是沼气工程成为生态农业园纽带。

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可以合理配置养殖业与种植业,既不需高额的沼液后处理,又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能源一一环保型工艺流程:能源环保型就是沼气工程周边环境无法消纳沼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必须将沼渣制成商品肥料,将沼液经过好氧发酵等一系列后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进行排放。

厌氧消化器是沼气工程的核心,常根据工艺类型和原料的特点进行设备选型和工艺流程的确定。

常用于我国大型沼气工程的厌氧消化器主要包括:“能源一一生态型”沼气工程所用厌氧消化器主要有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全混合厌氧消化器(CSTR和塞流式反应器(PFF、。

“能源一一环保型”沼气工程所用厌氧消化器主要有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复合厌氧反应器(如 UBF。

二、沼气工程工艺流程设计(一)使用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的能源一一生态型沼气工程工艺流程1、升流式固体厌氧反应器(USR升流式固体厌氧反应器(USR ,是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高悬浮固体有机物原料的反应器。

原料从底部进入消化器内,与消化器里的活性污泥接触,使原料得到快速消化。

未消化的有机物固体颗粒和沼气发酵微生物靠自然沉降滞留于消化器内,上清液从消化器上部溢出,这样可以得到比水力滞留期高得多的固体滞留期(SRT和微生物滞留期(MRT,从而提高了固体有机物的分解率和消化器的效率。

沼气的工艺

沼气的工艺

沼气的工艺
沼气是一种由有机物质经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气体,其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污水或有机废料预处理:将污水或有机废料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杂质、固体物和过滤。

2. 施加菌剂:将预处理后的污水或有机废料添加适量的菌剂,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发酵。

3. 厌氧发酵:将添加了菌剂的污水或有机废料置于气密的容器中进行厌氧发酵,一般采用连续搅拌式或固态发酵的方式。

在厌氧环境下,菌群分解有机物质产生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并释放出热能。

4. 沼气提取和净化:从发酵池中收集产生的沼气,并通过一系列的分离、净化和处理工艺,去除杂质和杂气,使沼气中的甲烷浓度达到要求。

5. 沼渣处理: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固态废物,称为沼渣。

沼渣可以进行压榨脱水,去除部分水分后可作为有机肥料,也可经过进一步处理,如堆肥、干化等,利用其有机质和养分价值。

6. 沼气利用:净化后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供应家庭、工业或农业用途,如煮饭、供暖、发电等。

同时,沼气还可以通过压缩、液化等工艺转化为可便于储存和运
输的液态或压缩气体。

以上是一般沼气工艺的基本步骤,具体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会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物料的进出、温度控制、气体收集和输送等方面的工程设计。

农村沼气发酵工艺

农村沼气发酵工艺

农村沼气发酵工艺尽管在自然界中,沼气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的现象十分普遍,但是人们无法加以利用。

为了有控制地生产沼气,获得较高的产气量,就必须采取人工制取沼气和正确的发酵工艺。

1、沼气发酵工艺类型⑴以投料运转方式可分为:连续发酵、半连续发酵和批量投料发酵。

连续发酵工艺的特点是:沼气池投料启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发酵产气后,每天或随时连续定量地添加发酵原料和排出旧料,致使正常发酵能长期连续进行。

半连续发酵工艺的特点是:启动时一次性投入较多的发酵原料,当产气量趋向下降时,开始定期添加新料和排出旧料,以维持比较稳定的产气率。

农村户用沼气池根据原料特点和用肥较集中等原因,主要采用这种发酵工艺。

批量投料发酵工艺特点是:一次投料发酵,运转期间不添加新料,当发酵周期结束后,取出旧料再重新投入新料发酵。

⑵以发酵温度可分为:高温发酵、中温发酵和常温发酵。

高温发酵是指发酵温度在50~60℃之间的沼气发酵。

该工艺的特点是:微生物特别活跃,有机物分解消化快,产气率高(一般在2米3/米3料液〃天以上),滞留期短。

中温发酵是指发酵温度在30~35℃之间的沼气发酵。

该工艺的特点是:沼气微生物较活跃,有机物消化速度较快,产气率较高(一般在1米3/米3料液〃天以上)。

常温发酵是指在自然温度下进行的沼气发酵。

其发酵温度不受人为控制,基本上是随气温变化而不断变化。

该工艺的优点是:沼气池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管理方便,在我国农村普遍采用这种发酵工艺。

2、沼气发酵原料在沼气发酵过程中,沼气微生物需要吸收充足的营养和能量,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包括生长、发育、繁殖和代谢等),旺盛地、不间断地产生沼气。

因此充足的发酵原料是生产沼气的物质基础。

根据沼气发酵原料的化学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⑴富氮原料富氮原料在农村主要是指人、畜和家禽粪便。

这类原料颗粒较细,含有较多的低分子化合物,氮素的含量较高。

富氮原料的碳氮比(指含碳量与含氮量的比,用C/N表示)一般都小于25/1,因此不必进行预处理,分解和产气速度较快。

常见沼气发酵工艺类型汇总

常见沼气发酵工艺类型汇总

常见沼气发酵工艺类型汇总对于沼气发酵工艺,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从投料方式、发酵温度、发酵阶段、发酵级差、料液流动方式等角度,可作如下分类:(一)以投料方式划分根据沼气发酵过程中的投料方式不同,可将发酵工艺分为连续发酵、半连续发酵和批量发酵三种工艺。

1、连续发酵工艺沼气池发酵启动后,根据设计时预定的处理量,连续不断地或每天定量地加人新的发酵原料,同时排走相同数量的发酵料液,使发酵过程连续进行下去。

发酵装置不发生意外情况或不检修时,均不进行大出料。

采用这种发酵工艺,沼气池内料液的数量和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因此产气量也很均衡。

这种工艺流程是先进的,但发酵装置结构和发酵系统比较复杂,造价也较昂贵,因而适用于大型的沼气发酵系统,如大型畜牧场粪污、城市污水和工厂废水净化处理,多采用连续发酵工艺。

该工艺要求有充分的物料保证,否则就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发酵装置的负荷能力,也不可能使发酵微生物逐渐完善和长期保存下来。

因为连续发酵不会因大换料等原因而造成沼气池利用率上的浪费,从而使原料消化能力和产气能力大大提高。

2、半连续发酵工艺沼气发酵装置发酵启动初始,一次性投入较多的原料(一般占整个发酵周期投料总固体量的1/4〜1/2),经过一段时间,开始正常发酵产气,随后产气逐渐下降,此时就需要每天或定期加入新物料,以维持正常发酵产气,这种工艺就称为半连续沼气发酵。

我国农村的沼气池大多属于半连续发酵。

其中的“三结合”沼气池,就是将猪圈、厕所里的粪便随时流入沼气池,在粪便不足的情况下,可定期加人铡碎并堆怄后的秸秆等纤维素原料,起到补充碳源的作用。

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比较容易做到均衡产气和计划用气,能与农业生产用肥紧密结合,适宜处理粪便和秸秆等混合原料。

3、批量发酵工艺发酵原料成批量地一次投入沼气池,待其发酵完后,将残留物全部取出,又成批地换上新料,开始第二个发酵周期,如此循环往复。

农村小型沼气干发酵装置和处理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法”均采用这种发酵工艺,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投料启动成功后,不再需要进行管理,简单省事,其缺点是产气分布不均衡,高峰期产气量高,其后产气量低,因此所产沼气适用性较差。

沼气工程工艺及设备

沼气工程工艺及设备

集中供气沼气工程技术及配套设备一、沼气发酵工艺类型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厌氧沼气发酵工艺技术类型很多,但就技术成熟、投资费用管理方便等方面来看,应用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四类,即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技术(CSTR),升流式固体消化技术(USR),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消化技术(UASB)和污泥床滤器(UBF)。

分别介绍如下:1、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技术(CSTR)该工艺主体设施为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反应器(CSTR),该类型反应器对粪污中的固体浓度大小没有严格要求,可以是低浓度发酵(3%以下),也可以是高浓度发酵(8%以上),是目前沼气工程建设最常用的工艺技术之一。

整套工艺以CSTR发酵罐为主体设施,配套原料收集池、酸化罐、储气罐、脱硫脱水净化装置等附属装备,组成一整套CSTR发酵工艺技术。

CSTR发酵罐内采用机械搅拌和加温技术,使发酵物料均质和发酵温度稳定,这是沼气发酵工艺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通过搅拌和加温,可使发酵速率和产气率大大提高,提高装置利用率,保证整套工艺正常运转。

另一方面,该工艺非常适合于高浓度物料发酵,传质和传热效果好,原料利用率高。

因此,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技术(CSTR)是目前沼气工程普遍采用的主要工艺之一,其主要特点如下:不受发酵浓度限制,便于管理,启动快,运行费用低,非常适合于以产沼气能源为主,周围有使用沼渣、沼液有机肥条件的地区。

该工艺已在全国多处应用,产气效果好、运行稳定,将会成为我国沼气工程建设的首选工艺。

2、升流式固体消化技术(USR)该工艺主体设施为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该类型反应器是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高固体原料发酵的反应器。

发酵原料从底部配水系统进入反应器内,依靠进料和产气的上升动力按一定的速度向上流经含有高浓度厌氧微生物的污泥床时,使原料得到快速消化产生沼气。

未消化的生物质固体颗粒和沼气发酵微生物靠自然沉降滞留于反应器内,上清液从反应器上部溢出,这样可以得到比水力滞留期高得多的固体滞留期(SRT)和微生物滞留期 (MRT),从而提高了固体有机物的分解率和反应器的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沼气发酵工艺类型汇总
对于沼气发酵工艺,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从投料方式、发酵温度、发酵阶段、发酵级差、料液流动方式等角度,可作如下分类:
(一)以投料方式划分
根据沼气发酵过程中的投料方式不同,可将发酵工艺分为连续发酵、半连续发酵和批量发酵三种工艺。

1、连续发酵工艺
沼气池发酵启动后,根据设计时预定的处理量,连续不断地或每天定量地加人新的发酵原料,同时排走相同数量的发酵料液,使发酵过程连续进行下去。

发酵装置不发生意外情况或不检修时,均不进行大出料。

采用这种发酵工艺,沼气池内料液的数量和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因此产气量也很均衡。

这种工艺流程是先进的,但发酵装置结构和发酵系统比较复杂,造价也较昂贵,因而适用于大型的沼气发酵系统,如大型畜牧场粪污、城市污水和工厂废水净化处理,多采用连续发酵工艺。

该工艺要求有充分的物料保证,否则就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发酵装置的负荷能力,也不可能使发酵微生物逐渐完善和长期保存下来。

因为连续发酵不会因大换料等原因而造成沼气池利用率上的浪费,从而使原料消化能力和产气能力大大提高。

2、半连续发酵工艺
沼气发酵装置发酵启动初始,一次性投入较多的原料(一般占整个发酵周期投料总固体量的1/4〜1/2),经过一段时间,开始正常发酵产气,随后产气逐渐下降,此时就需要每天或定期加入新物料,以维持正常发酵产气,这种工艺就称为半连续沼气发酵。

我国农村的沼气池大多属于半连续发酵。

其中的“三结合”沼气池,就是将猪圈、厕所里的粪便随时流入沼气池,在粪便不足的情况下,可定期加人铡碎并堆怄后的秸秆等纤维素原料,起到补充碳源的作用。

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比较容易做到均衡产气和计划用气,能与农业生产用肥紧密结合,适宜处理粪便和秸秆等混合原料。

3、批量发酵工艺
发酵原料成批量地一次投入沼气池,待其发酵完后,将残留物全部取出,又成批地换上新料,开始第二个发酵周期,如此循环往复。

农村小型沼气干发酵装置和处理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法”均采用这种发酵工艺,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投料启动成功后,不再需要进行管理,简单省事,其缺点是产气分布不均衡,高峰期产气量高,其后产气量低,因此所产沼气适用性较差。

(二)以发酵温度划分
沼气发酵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0〜60℃,温度对沼气发酵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产气率也随之提高,通常以沼气发酵温度区分为:高温发酵、中温发酵和常温发酵工艺。

1、高温发酵工艺
高温发酵工艺指发酵料液温度维持在46〜60℃。

实际控制温度多在53℃±2℃,该工艺的特点是
微生物生长活跃,有机物分解速度快,产气率高,滞留时间短。

采用高温发酵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具有较好的卫生效果。

从除害灭病和发酵剩余物肥料利用的角度看,选用高温发酵是较为实用的,但要维持消化器的高温运行,能量消耗较大。

一般情况下,在有余热可利用的条件下,可采用高温发酵工艺,如处理经高温工艺流程排放的酒精废醪、柠檬酸废水和轻工食品废水等。

2、中温发酵工艺
中温发酵工艺适宜温度为28〜38℃,与高温发酵相比,这种工艺产气率要低一些,但维持中温发酵的能耗较少,沼气发酵能总体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产气速度比较快,料液基本不结壳,可保证常年稳定运行。

工程中常采用近中温发酵工艺,其发酵料液温度为25〜30℃。

这种工艺因料液温度稳定,产气量也比较均衡。

3、常温发酵工艺
常温发酵工艺指在自然温度下进行沼气发酵,不需要对发酵料液温度进行控制,发酵温度受气温影响而变化,我国农村户用沼气池基本上采用这种工艺。

其特点是发酵料液的温度随气温、地温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料液温度最高时为25℃,低于10℃以后,产气效果很差。

其优点是不需要对发酵料液温度进行控制,节省保温和加热投资,沼气池本身不消耗热量;其缺点是同样投料条件下,一年四季产气率相差较大。

南方农村沼气池在地下,还可以维持用气量,北方的沼气池则需采取保温措施,才可确保沼气池安全越冬,维持正常产气。

(三)以发酵阶段划分
根据沼气发酵分为“水解一产酸一产甲烷”三个阶段理论,以沼气发酵不同阶段,可将发酵工艺划分为单相发酵工艺和两相(步)发酵工艺。

1、单相发酵工艺
将沼气发酵原料投人到一个装置中,使沼气发酵的产酸和产甲烷阶段合二为一,在同一装置中自行调节完成。

我国农村全混合沼气发酵装置,大多采用这一工艺。

2、两相发酵工艺
两相发酵也称两步发酵,或两步厌氧消化。

该工艺是根据沼气发酵三个阶段的理论,把原料的水解、产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分别安排在两个不同的消化器中进行。

水解、产酸池通常采用不密封的全混合式或塞流式发酵装置,产甲烷池则采用高效厌氧消化装置,如污泥床、厌氧过滤等。

从沼气微生的生长和代谢规律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等方面看,产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有着很大的差别。

因而为它们创造各自需要的最佳繁殖条件和生活环境,促使其优势生长,迅速的繁殖,将消化器分开来,是非常合适的。

这既有利于环境条件的控制和调整,也有利于人工训化、培养优异的菌种,总体上便于进行优化设计。

也就是说,两相发酵较之单相工艺过程的气量、效率、反应速度、稳定性和可控性等方面都要优越,而且生成的沼气中的甲烷含量也比较高。

从经济效益看,这种流程加快了挥发固体的分解速度,缩短了发酵周期,从而就降低了生成甲烷的成本和运转费用。

(四)按发酵级差划分
1、单级沼气发酵工艺
产酸发酵和产甲烷发酵在同一个沼气发酵装置中进行,而不将发酵物再排入第二个沼气发酵装置中继续发酵。

从充分提取生物质能量、杀灭虫卵和病菌的效果以及合理解决用户用气、用肥的矛盾等方面看,它是很不完善的,产气效率也比较低。

但这种工艺流程的装置结构比较简单,管理比较方便,因而修建和日常管理费用相对来说,比较低廉。

是目前我国农村最常见的沼气发酵类型。

2、多级沼气发酵工艺
多个沼气发酵装置串联而成,进行多级发酵。

第一级发酵装置主要是发酵产气,产气量可占总产气量的50%左右,而未被充分消化的物料进入第二级消化装置,使残余的有机物质继续彻底分解,这既有利于物料的充分利用和彻底处理废物中的有机物,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用气和用肥的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用气和用肥矛盾。

从延长沼气池和发酵原料的滞留时间和滞留路程,提高产气率,促使有机物质的彻底分解角度出发,采用多级沼气发酵是有效的。

对大型的两级发酵装置,第一级发酵装置安装有加热系统和搅拌装置,以利于产气量,而第二级发酵装置主要是彻底处理有机废物的BOD,不需要搅拌和加温。

但若采用大量纤维素物料发酵,为防止表面结壳,第二级发酵装置中仍需设备搅拌。

把多个发酵装置串联起来进行多级发酵,可以保证原料在装置中的有效停留时间,但是总容积与单级发酵装置相同时,多级装置占地面积较大,装置成本较高。

另外,由于第一级池较单级池水力滞留期短,其新料所占比例较大,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差。

如果第一级发酵装置失效,有可能引起整个发酵失效。

(五)按发酵浓度划分
1、湿发酵工艺
发酵料液的干物质浓度控制在10%以下,在发酵启动时,加人大量的水。

发酵液如用作肥料,存在运输、贮存或施用不方便的问题。

2、干发酵工艺
干发酵又称固体发酵,发酵原料的总固体浓度控制在20%以上,干发酵运行能耗低,用水量少,没有污染。

其方法与我国农村沤制堆肥基本相同,此方法可一举两得,既沤了肥,又生产了沼气,但是干发酵存在出料难的问题,不适合户用沼气采用。

(六)以料液流动方式划分
1、无搅拌且料液分层的发酵工艺
当沼气池未设置搅拌装置时,无论发酵原料为非均质(草粪混合物)或均质的(粪),只要其固形物含量较高,在发酵过程中料液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浮渣层,中层为清液层,中下层为活性层,下层为沉渣层)。

这种发酵工艺,因沼气微生物不能与浮渣层原料充分接触,上层原料难以发酵,下层常常又占有越来越多的有效容积,因此原料产气率和池容产气率均较低,并且必须采用大换料的方法排除浮渣和沉淀。

2、全混合式发酵工艺
由于采用了混合措施或装置,池内料液处于完全均匀或基本均匀状态,因此微生物能和原料充分接触,整个投料容积都是有效的。

它具有消化速度快、容积负荷率和体积产气率高的优点。

处理畜禽粪便和城市浮泥的大型沼气池属于这种类型。

3、塞流式发酵工艺
采用这种工艺的料液,在沼气池内无纵向混合,发酵后的料液借助于新鲜料液的推动作用而排走。

这种工艺能较好地保证原料在沼气池内的滞留时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完全无纵向混合的理想塞流方式是没有的。

许多大中型畜禽粪污沼气工程采用这种发酵工艺。

沼气发酵工艺除有以上划分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划分标准。

例如,把“塞流式”和“全混合式”结合起来的工艺,即“混合——塞流式”;以微生物在沼气池中的生长方式区分的工艺,如“悬浮生长系统”发酵工艺,“附着生长系统”发酵工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发酵工艺是按照发酵过程中某一条件特点进行分类的,而实践中应用的发酵工艺所涉及的发酵条件较多,上述工艺类型一般不能完全概括。

因此,在确定实际的发酵工艺属于什么类型时,应具体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