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汉字学汉字的构形与构意 ppt课件

汉字学汉字的构形与构意 ppt课件
• 例字:江、河
形声字大量产生的动因
首先,在汉字使用更为频繁的情况下,符形
逐渐简化,字形表现出的意义信息日益淡化。
因此,需要累加意义信息或累加声音信息,
来恢复字符的标词功能。不论是累加义符或是声
符,都使字形转变为形声字。
(维护汉字形义统一关系)
其次,在汉字构形方式的演进过程中,
构形与字用的矛盾也始终存在着。
• “邑”在右边写作“阝”(右耳)
4.经过变异或粘合、丧失理据作用的记号构
件。例如:
• “冬”上部是古文“终”,本是成字的。
楷书成为记号构件,也就是非字构件。
• “春”的上部本从“艸”从“屯”,粘合
后变为非字构件。
构件在组构中的功能
➢ 表形功能
➢ 表形构件
➢ 表义功能
➢ 表义构件
➢ 示音功能
➢ 示音构件







笔画的组合
➢笔画与笔画的组合有以下三种情况:
1.相离。例如:二、门、八、小、川
2.相接。例如:丁、上、人、厂、斤
3.相交。例如:十、七、力、井、也
汉字的构形单位
汉字的构形单位是构件(也称部件)。
当一个形体被用来构造其它的字,成为
所构字的一部分时,我们称之为所构字的
构件。
例如:
➢ 回:囗+口
全一致。书写是一笔一笔实现的,但不都是写
完一个构件、再写第二个构件。只是在书写完
成后,才能看见全部构件的布局。例如:东
• 第三,当我们分析正规字体的结构时,主要分
析构件及其功能;而当分析变异字体时,由于
这种变异是书写造成的,就必须首先考虑书写
顺序和笔画密集程度所起的作用。

谈甲骨文构形在汉字理据分析中的运用

谈甲骨文构形在汉字理据分析中的运用

出发 , 利用 甲骨 文的构形特 点分析 汉字的构形理据 , 可以扩大 学生的视野 , 充分 明 了汉字构形 理论 , 增强 学 习
的兴趣 ; 同时, 分析汉字构形理据 中的 文化 因素及 对其 多元化 的解析 , 以培养 学生的探 索性 。运用甲骨文构 可 形来展 开汉字的理据性教 学本 身就是一种研 究方 法的传授 。 [ 关键词 ] 甲骨文构形 ; 汉字教 学 ; 理据性 ; 思维与文化 [ 中图分类号 ] 7 . [ K8 7 1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5 2 1 )3 0 5 4
Ma . 0 2 y2 1
第 3 8卷
第 3期
Vo . 8 No 3 13 .
谈 甲骨文构 形在汉 字理据 分析中的运用
刘力国
( 内蒙古民族大学 文 学院 , 内蒙古 通辽 0 8 0 ) 20 0
[ 摘
要] 汉字是表 意体 系的文字 , 具有 以形表 意 的特 点 , 是我 国传统 文化 的载体 。从 汉民族 思维的 角度
是现行汉字乃至小篆中的“ 和“ 的构形已不能 日” 月”
[ 基金项 目] 内蒙古 民族 大学 2 1 0 0年度科研计划项 目相关成果 , 目批准号为 MDX 00 1 。 项 2 10 2 [ 作者简介 ] 刘力 国,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讲师 ,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 , 研究方 向为文字学。
们熟悉 的太 阳和月 亮 , 们知 道 了象形 字 的概 念 , 我 但
体系的文字 , 构意中蕴含着先民的智慧和思维 , 构形 上具 有 图画性 、 观性 的特 点 , 现代 汉字 的构 形来 直 对
说有 很 大 的示 源性 。汉 字构 形理 据 的讲解 当 以 甲骨
文构形为根底 , 充分利用人们汉字认知心理 , 提高学

汉字六书会意构形法

汉字六书会意构形法

汉字六书会意构形法2019-09-03摘要:汉字会意构形法以形外加形的⽅式对形符加以动态组合,它是汉字的主要构形法之⼀。

会意字的构形单元往往在两个以上,⽽构形单元之间并不存在主次之别。

构成会意字的形符在构形后发⽣了意义虚化,造成了会意字意在形外的意义特征。

会意构形法是⼀种完整独⽴的汉字构形⽅法,传统汉字学理论中流⾏的会意兼形声、会意兼指事、会意兼象形之说应该得到纠正。

关键词:形外加形形符虚化动态组合意在形外连类合义同形反义省体构形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deographic configurational methodZhang Ze-du(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5,China)Abstract: Ideographic configuration method to shape the way in plus-shaped pictogram to be dynamic combination, it is the Chinese characters, one of the main configuration method. Ideographic characters of configuration is often in two or more modules, and configuration does not exist betwee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units of difference. Ideographic characters constitute a pictogram in the configuration after the significance of imaginary, resulting in knowing the word was intended to shape the mean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gs. Ideographic configuration is a complete configur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dependent methods, the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popular Ideographic and shape the sound, and means knowing things, knowing the shape and that it should be corrected.Key words: fractal-shaped pictogram plus virtual dynamic combination of things intended to form even the category isomorphism Heyi antisense province body configuration由汉字指事构形法产⽣了两种类型的书写符号:⼀种是⽤来标记形符特定部位的指事记号,另⼀种是⽤以表⽰某种特定实物的指事代号。

汉字的构形与构意

汉字的构形与构意

第三章汉字的构形与构意第一节汉字因义构形的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也就是说,汉字依据它所记录的汉语语素的意义来构形,所以词义和据词而造的字形是统一的。

这一点,在小篆以前的古文字中表现得更为直接、明显。

下面是一批古文字,有甲骨文、金文,也有《说文解字》中的小篆。

可以看到,这些字的形体都是依据汉语的某一词义或语素义构造的,因此,这些字的形体也都可以用相应的词义或语素义来解释:(1)(2)(3)(4)(5)(6)(7)(8)(9)撩(10)惚(1)-(4)分别是甲骨文的“鹿”、“鱼”、“山”和“车”。

“鹿”象鹿形,以多歧的角为其特征;“鱼”直接描绘鱼的形象;“山”象山峰并立之形;“车”象车之两轮及辕、衡等形。

(5)-(8)分别是金文的“木”、“其”、“皿”和“禾”。

“木”上象枝,中象干,下象根;“其”是簸箕的形象;“皿”象盛食器具之形;“禾”象禾苗之形,上象禾穗与叶,下象茎与根。

(9)-(10)分别是小篆的“鸟”和“水”。

“鸟”是鸟的象形;“水”是水纹的形象,因与川区别而将两边的线条断开。

(1)-(10)这10个字直接描绘物象,它们都与物象相似,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什么,可以直接据形识义。

(11)(12)(13)(14)(15)(16)(17)莆(18)举(19)纵(20)忌(11)-(14)分别是甲骨文的“上”、“下”、“厷”和“刃”。

“上”和“下”是相对的概念,甲骨文的“上”和“下”分别用一根短线条放在一根长线条的上面或下面,以标识“上”或“下”的意思;“厷”象于臂肘上加标示符号以表臂肘之义;“刃”是在“刀”上加一短竖,指出刀刃的位置。

(15)-(16)分别是金文的“本”和“末”。

“本”是在“木”的下部加标示符号,表示下部的树根,“末”是在“木”的上部加标示符号,表示上部的树梢。

(17)-(20)分别是小篆的“甘”、“寸”、“卒”和“音”。

“甘”是在口中加标示符号,表示甘美的滋味;“寸”是在人手下寸口的地方加一标示符号,表示寸口;“卒”指士卒,古代士卒的衣服是有某种标记的,“卒”即在“衣”字上加指示符号,用士卒所穿的有标志的衣服来表示“士卒”的意义;“音”是在“言”上加“一”,以与“言”区别。

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初探

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初探

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初探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初探大众文艺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初探李茂(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天津 300387)摘要:“会意字”是传统“六书”中的一种结构类型。

甲骨文中的会意字可分为同符会意字和异符会意字两种。

本文拟对两种类型的会意字就行分析,并揭示其构形特征。

关键字: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传统小学有“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是古人对汉字结构方式的一种概括和总结。

“会意字”是传统“六书”中的一种结构类型。

(晶),甲骨文将三个或四个“ ”字符平面铺开,最初表示“星星”,后来这个意义由“星”字来表示。

则用来表达“星星”的一个引申义——“光亮”之义。

(羴),甲骨文中或作形。

将三个或四个“ ”字符,组合在一起,表达羊的“羴味”这一意义。

通过这种方式组合成的字,往往是将单个字符的意义累加到“众多”。

2.异符会意字异符会意字,即郑樵所谓“异母之合”,是指通过不同字符的组合,来指向新意义的会意字。

甲骨文中的会意字绝大多数是异符会意字。

这类字的构成比较复杂。

根据字符的性质,我们将异符会意字初略地分为:比形会意字和比义会意字两类。

比形会意字就是通过形符比拼构成的会意字。

比义会意字,是指通过义符意义上的联系构拟出的会意字。

下面,我们对以上所分会意字类型,分别加以说明。

A.比形会意字在甲骨文会意字中,这类字的数量较多。

字形往往是几个图形的组合,通过图形间的形象关系,来表现一种情境或者状态,从而表达某种动作或行为的语义。

这类会意字的图画意味较浓,细节描绘性较强,字义对字形的依赖很强。

正因为如此,有学者认为这类会意字是复合象形字④。

但从图形的拼合产生了新的意义这一点来看,我们认为这类字更多地具有会意字的特征。

因为是以字符本身的形象来参与构意的,我们认为划为“比形会意字”更合适。

例如:(休),从从,象人靠在树上之形,以会“休”义。

(沈),从从,象将牛沉入水中之形,以会“沉”义。

甲骨文三种带祭品祭具会意字的构式比较

甲骨文三种带祭品祭具会意字的构式比较

甲骨文三种带祭品祭具会意字的构式比较作者:雷缙碚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3期摘要:甲骨文表示祭祀活动的会意字一般涉及祭品、祭祀对象、祭祀方法及祭祀者等因素。

其中代表祭品的字符最能起区别意义的功能,其次是表示祭祀方法的字符。

表示祭祀对象的字符仅见“示”。

甲骨文表示祭祀的“示+又/廾+X”式、“示+X”式、“又/廾+X”三种形式的会意字在表意上没有本质的差异,区别仅在表意详略或角度不同。

关键词:甲骨文祭祀会意字祭祀活动一般涉及祭品、祭祀对象、祭祀原因、祭祀方法及祭祀者等因素。

为祭祀动词造的会意字,其字符往往根据祭祀活动的具体内容而变换以上诸因素。

就会意字字符反映的信息而言,祭品是最核心的因素,所以表示祭祀活动的甲骨文往往可以直接用表示祭品的象物字充当。

表祭祀动词的会意字,其中表示祭品的字符最具多样性。

也就是说在甲骨文符号系统里,对表示祭祀活动的会意字而言,其中代表祭品的字符最能起区别意义的功能,其次是表示祭祀方法的字符。

甲骨文字符里能直接反映祭祀方法的字符共计3个,即表示烧牲以祭的“火”、表示沉牲以祭的“水”(指河流)及表示埋牲以祭的“凵”。

表示祭祀者的字符有“又/廾、、”等,都表示主持祭祀的人。

表示祭祀对象的字符只有一个,即表示神主的“示”。

下面讨论甲骨文表示祭祀活动的三种会意字。

一、“示+又/廾+X”式此类会意字由表示神主的“示”、表示动作施事的“又/廾”与表示祭品或祭具的“X”组成。

1.X=木,如● 、● 。

此字学界一般释作“● ”。

《说文·又部》:“● ,楚人谓卜问吉凶曰● 。

从又持祟,祟亦声。

读若赘。

”王国维:“● ,从又持木于示前,亦祭之名。

”[1]1065罗振玉:“许书有● 字。

注:…楚人谓卜问吉凶曰● 。

从又持祟。

‟祟非可持之物,出殆木之讹,● 即许书之● 。

”[2]420甲骨文习见“王宾● ,亡尤”“王宾岁● ,亡尤”“叀● ”等语。

其后可接对象宾语与祭品宾语。

如:(1)壬申卜,其● 子癸叀犬。

甲骨文构形规律及文化

甲骨文构形规律及文化

第七讲古文字构形及文化(一)汉字的三类符号:(1)图画体,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2)笔划体,包括隶书、楷书;(3)流线体,包括草书、行书。

金文多数晚于甲骨文,但是图形性强于甲骨文,因为金属刻铸不怕字形圆曲,甲骨的刀刻更适于平直笔划。

大篆、小篆(简帛文字,便于书写)逐渐失去图形性。

隶书、楷书成为毫无图形性的“方块字”。

流线体是快速急就的便写字体,跟正规字体并用。

草字写起来快读起来难,行书写读都比较方便。

隶变和草化都是应用频繁的结果。

草书、行书是关于汉字书写的一种流线体符号古文字的走向草化(草篆、草隶、章草、今草)草书的源起至迟自春秋战国即已出现孙呈衍《急就章考异》已提出“草从篆生”。

当代学者陆锡兴《论汉代草书》对草书起源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不同意草书从隶书中产生的传统说法”,指出“小篆之前早已有古草书了”,“汉代草书体制上随篆书,就其草法来说,古文字草字是它的直接源头,汉代草书沿用了古文草法”。

裘先生提出章草源于古隶的俗体,是以大量文字数据为依据的。

秦代古隶中已出现一些草率写法,如“”(堤)、“”(正)等,为后世的草书所继承,正说明了秦隶俗体中已孕育出草书萌芽。

陆锡兴先生在《论汉代草书》中也列举了部分古文字草书字例,如春秋时期齐侯镈上的“”()字,字的下部件用一种交叉笔划来取代文字中复杂部件的草法,增加了书写的便捷性。

汉草的字形“”(齿)的下部、“”(兴)的上部皆沿用了此草法。

因此可以肯定,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少量古草书字存在,并对汉代章草书的形成产生影响。

“对于章草书的来源,从总体上来说汉代章草书在秦汉古隶俗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也有一小部分字形直接出自战国时代的古文字草书”。

比如战国秦墓青川木牍中出现的“堤”()、“九”()、“陷”()、“有”()等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出现的“作”()、“筝”()、“必”()等字形;《老子甲本》中出现的“是”()、“亲”()、“徒”()等字。

清代高二适在其《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中亦指出章草的字形,有少数草承篆籀之字,必须上溯到篆籀字形,推究其由隶、篆变草的轨迹。

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初探

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初探

会意字 界定 ( , 甲骨 文 中或 作 饕 形 。将 三 个或 四个 “ ”字符 , 葬) 许慎 《 说文 解 字 》 最 早对 六 书 进 行 了界 定 , 其 中 : “ 意 组合 在一 起 ,表达 羊 的 “ 会 舞味 ”这 一 意义 。通 过这 种方 式组合 成 者 , 比类 合谊 ,以见指 撼 ,武信 是 也 。 ”但 是许 慎许 慎所 举 的这 的字 ,往往 是将 单个 字符 的意义 累加 到 “ 多 ” 。 众 两 个 字 , 多少 有 些 问题 。 《 文 》 武字 条 : “ 庄 王 日 : ‘ 说 楚 夫 2 异 符会 意字 . 异 符 会意 字 ,即郑 樵所 谓 “ 母之 合 ”, 是指通 过 不 同字 符 异 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不确。甲 骨文 “ 武”字作 ;, 所 从止 乃足 趾之 趾本 字 , 甲骨 文从 止 多表示 行动 之 意 。于省 吾谓 的 组合 ,来 指 向新意 义 的会 意字 。 甲骨 文 中 的会意 字绝 大 多数是 “ 武本 义为征伐示 威,征伐者 必有行 ,止即示行 也 ,征伐 者必 以武 异符 会 意字 。这类 字 的构 成 比较 复杂 根 据字 符 的性质 ,我们 将 器 ,戈 即武 器 。” 案于说 可从 。 “ ”,人 言为信 ,表示说 话人 异符 会 意字初 略 地分 为 : 比形 会 意字和 比义会 意字 两类 。 比形会 信 要言而 有信 。大 多数 学者认为 “ ”字是 形声字 ,不是会意字 。 信 意字 就 是通 过形 符 比拼构 成 的会 意字 。 比义会 意字 ,是 指通 过义 郑樵 《 书 略》指 出: “ 形 、指 事 ,文也 。会 意 ,字 也 。 符 意义上 的联 系 构拟 出 的会 意字 。下面 ,我们对 以上所 分会 意字 六 象 文合 而 成字 。 ”也 就 是说 ,会 意 字 是一 种 由象 形 、 指 事等 独 体 类型 ,分 别加 以说 明。 A .比形会 意字 之 “ ”,组 合 而成 的一 种 合体 之 “ ” 。 他 已注 意 到 了会意 文 字 字结 构上 的特 点 。戴侗 认 为 , “ 何谓 会 意? 文 以见 意 ,两 人为 合 在 甲骨文 会 意字 中 ,这类 字 的数量 较 多 。字形 往往 是几 个 图 从,三 人为 众 ,两火 为炎 ,三 火 为众 , 由此 是 也 。”戴 侗所 谓 的 形 的组 合 ,通过 图形 间 的形象 关 系 ,来表 现一 种情 境或 者状 态 , 会 意 字 只 是会 意 字 中 的 一部 分 。段 玉 裁 《 文 解 字 注 》 指 出 : 从 而表 达某 种动 作或 行 为的语 义 。这类 会 意字 的 图画意 味较 浓 , 说 “ 会者 ,合 也 。合二 体之 意也 。一 体不 足 以见其 义 ,故 必合 二体 细 节 描 绘性 较 强 ,字 义对 字形 的依 赖 很 强 。 正 因为 如 此 ,有 学 者 认 为这类 会 意 字 是复 合象 形 字 。但 从 图形 的拼 合 产生 了新 的 之意 以成字 。” 甲骨 文 、金 文 等 古 文 字 资料 的 出土 ,为 汉 字 结 构研 究提 供 意义 这 一点 来看 ,我 们认 为这 类字 更 多地 具有 会意 字 的特 征 。 因 比形会 意 了新 的材料 。现代 文 字学 家开 始认 识到 ,用 传统 六 书分 析古 文字 为 是 以字 符本 身 的形 象来 参与 构 意 的,我 们认 为划 为 “ 形 体 ,有 一些 “ 不精 确 ”之 处 ,应 该建 构 新 的汉 字 结构 理 论 。 字 ”更合 适 。例 如 : 唐 兰先 生最 早提 出 了 “ 书说 ” ,即象 形 、象意 和 形声 。陈 梦家 三 住 ( 休),从 从 ,象人靠在树上之形,以 “ 义。 会 休” 先 生在 《 殷墟 辞综述 》里 提 出 了新 的 “ 书说 ”,即 象形 、假 三 j ( 沈), 从 从 ,象 将牛沉入水中之形,以 “ 义。 会 沉” B .比义会 意字 。 。 借 和形 声 。裘锡 圭先 生基 本 同意陈 先生 的意 见 ,但提 出改象 形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分析 拼音文字是线性排列的,汉字则不同。汉字在形体上表现为 平面展开的状态。这种平面展开的形体特征,早在甲骨文时代就 已经比较固定了。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形体特征也只是被 调整和改良过,而没有被废除,平面性是汉字形体的主要特点。 郑樵认为,会意字“有同母之合,有异母之合”,但“主意则 一”也,这种观点是对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撝”的创造性的 阐发。这里,我们将从构形方面,对甲骨文中的会意字进行分类。 借鉴传统分法,首先将甲骨文中的会意字,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 类是同符会意字,一类是异符会意字。分别举例分析如下: 1.同符会意字 同符会意字,即郑樵所谓“同母之合”,就是通过重复同一 字符以指向新意义的会意字。一般来说,字符数量不同,字义也 或有不同。 两个相同字符组合成的会意字,通过两个字符的并列,可以 表示字符意义的类聚。如:
(林),并列两个“ ”,以会“丛木”之义。 (炎),并列两个“ ”,以会“火热”之义。 有些同符会意字所表示的字义,并不是字符意义的类聚,而 是表达与字符义相关的某种意义。如:
(友),并列两个“ ”,自甲骨字形观之,当是一人 之手外另加一人之手,谓协助者为友。
(从),并列两个“ ”,以会“跟从”之义。 有的同符会意字,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字符组合而成, 例如:
(赤),从 从 ,“大”表示大小之“大”意,以 “大”修饰“火”,来会“赤”义。
需要明确的是,以上两类会意字之间,并没有截然清晰的分 界点。因为在甲骨文里,“有些由两个以上意符构成的字,它们 所用的意符究竟应该形符还是义符是两可的。”⑤
三、结语 “六书” 是古人对汉字结构方式的一种概括和总结。但 是,处于汉字形成初级,甲骨文中会意字的构形模式也是错综复杂的。总的 来说,甲骨文中的会意字构造模式有两种,即同符会意字和异符 会意字。其中异符会意字又包括比形会意字和比义会意字两类。
(晶),甲骨文将三个或四个“ ”字符平面铺开,最初 表示“星星”,后来这个意义由“星”字来表示。 则用来表达 “星星”的一个引申义——“光亮”之义。
(羴),甲骨文中或作 形。将三个或四个“ ”字符, 组合在一起,表达羊的“羴味”这一意义。通过这种方式组合成 的字,往往是将单个字符的意义累加到“众多”。
注释 ①于省吾.《殷契骈枝三编•古文杂释》. ②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齐鲁书社1981年,第401、402 页. ③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22页. ④李国英.《说文形声字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页. ⑤石定果.《说文会意字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简介 李茂(1986- ),女,四川宜宾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80
2.异符会意字 异符会意字,即郑樵所谓“异母之合”,是指通过不同字符 的组合,来指向新意义的会意字。甲骨文中的会意字绝大多数是 异符会意字。这类字的构成比较复杂。根据字符的性质,我们将 异符会意字初略地分为:比形会意字和比义会意字两类。比形会 意字就是通过形符比拼构成的会意字。比义会意字,是指通过义 符意义上的联系构拟出的会意字。下面,我们对以上所分会意字 类型,分别加以说明。 A.比形会意字 在甲骨文会意字中,这类字的数量较多。字形往往是几个图 形的组合,通过图形间的形象关系,来表现一种情境或者状态, 从而表达某种动作或行为的语义。这类会意字的图画意味较浓, 细节描绘性较强,字义对字形的依赖很强。正因为如此,有学 者认为这类会意字是复合象形字④。但从图形的拼合产生了新的 意义这一点来看,我们认为这类字更多地具有会意字的特征。因 为是以字符本身的形象来参与构意的,我们认为划为“比形会意 字”更合适。例如:
大众文艺
汉语言研究
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初探
李茂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天津 300387)
摘要:“会意字”是传统“六书”中的一种结构类型。甲骨文中的会意字可分为同符会意字和异符会意字两种。本文拟对两种类型的会意字 就行分析,并揭示其构形特征。 关键字:甲骨文;会意字;构形模式
传统小学有“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 注和假借,这是古人对汉字结构方式的一种概括和总结。“会意 字”是传统“六书”中的一种结构类型。
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资料的出土,为汉字结构研究提供 了新的材料。现代文字学家开始认识到,用传统六书分析古文字 形体,有一些“不精确”之处②,应该建构新的汉字结构理论。 唐兰先生最早提出了“三书说”,即象形、象意和形声。陈梦家 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里提出了新的“三书说”,即象形、假 借和形声。裘锡圭先生基本同意陈先生的意见,但提出改象形字 为表意字,提出了表意、形声、假借“三书说”。裘先生的三书 说,把传统的“会意字”归入表意字类型中。他认为,“凡是会 合两个以上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的意义都不相同的 字,”③都可为会意字。笔者认为这种看法颇为精到。
一、会意字界定 许慎《说文解字》最早对六书进行了界定,其中:“会意 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但是许慎许慎所举的这 两个字,多少有些问题。《说文》武字条:“楚庄王曰:‘夫
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不确。甲骨文“武”字作 , 所从止乃足趾之趾本字,甲骨文从止多表示行动之意。于省吾谓 “武本义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伐者必以武 器,戈即武器。”①案于说可从。“信”,人言为信,表示说话人 要言而有信。大多数学者认为“信”字是形声字,不是会意字。
郑樵《六书略》指出:“象形、指事,文也。会意,字也。 文合而成字。”也就是说,会意字是一种由象形、指事等独体 之“文”,组合而成的一种合体之“字”。 他已注意到了会意 字结构上的特点。戴侗认为,“何谓会意?合文以见意,两人为 从,三人为众,两火为炎,三火为众,由此是也。”戴侗所谓的 会意字只是会意字中的一部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指出: “会者,合也。合二体之意也。一体不足以见其义,故必合二体 之意以成字。”
(休),从 从 ,象人靠在树上之形,以会“休”义。 (沈),从 从 ,象将牛沉入水中之形,以会“沉”义。 B.比义会意字 “比义会意字”利用字符义来构字,换言之,这类会意字的 字符是义符。与“比形会意字”相比,这类会意字的图画意味相 对较淡,而字符之间逻辑上的联系加强了。如:
(雀),从 从 。“隹”为雀的类属特征,“小”是 其形态特征。“小”修饰并限定隹,这样就构拟出了“雀”这一 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