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宏超融合一体机手册

合集下载

云宏超融合一体机产品白皮书

云宏超融合一体机产品白皮书

即买即用的企业级私有云背景随着商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在当今商业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和过去相比,CIO们和IT领导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价值。

但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CIO们在不久的将来会面临新的挑战:1.业务敏捷响应CIO必须把重点从维护转移到创新,他们需要一个敏捷的基础架构来响应创新业务的更新,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2.业务高可用无论该业务系统在商业运行中的重要程度,任何计划外的停机导致业务系统中断都是不可接受的。

为了保障业务的高可用性,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基础设施。

3.大数据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数据会成指数级增长,CIO需要一个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访问数据及保障数据安全。

传统的IT基础设施是由网络、存储、操作系统和业务系统组成。

但在过去几年IT技术已经发生了改变,虚拟化和云计算成为了重要技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已经成为IT建设的趋势。

通过X86服务器虚拟化技术,IT服务的交付变得更可靠、更敏捷。

最近几年,“云计算”已经成为了最热门的技术,然而,对于企业的CIO来说,建设企业私有云的最佳方案是什么?云宏超融合一体机可以快速低成本地为您建立企业级专有云,让您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更灵活、更容易扩展。

什么是超融合服务器超融合是通过软件定义基础架构整合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资源。

这和传统的融合架构相反,传统的融合架构中,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资源通常被分别控制,各个模块完成单一功能。

超融合技术是业界最先进的灵动架构体系,满足客户所需求的扩展灵活、简单易用,集中化管理要求。

早期基础架构的整合只是通过SANS,刀片服务器来达到共享存储的目的,但这种方案通常涉及大量的资金。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目标是提供更为简易的方式,它通过软件定义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的整合,以替代传统SAN存储的方式来建设数据中心。

超融合更注重基于低成本的X86服务器来达到数据的管理和控制。

传统架构VS超融合架构通常来说,传统架构通过三层架构来实现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集中存储和网络。

H3C UIS-Cell 3000 系列超融合一体机 安全兼容性手册-5W101-book

H3C UIS-Cell 3000 系列超融合一体机  安全兼容性手册-5W101-book

H3C UIS-Cell 3000 Series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Compliance and Safety Manu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Document version:5W101-20170315Copyright © 2016-2017,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and its licensorsAll rights reservedNo part of this manual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without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TrademarksH3C, , H3CS, H3CIE, H3CNE, Aolynk, , H 3Care, , IRF, NetPilot, Netflow, SecEngine, SecPath, SecCenter, SecBlade, Comware, ITCMM and HUASAN are trademarks of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All other trademarks that may be mentioned in this manual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NoticeThe information in this document is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Every effort has been made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document to ensure accuracy of the contents, but all statements, inform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document do not constitute the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Technical supportservice@Obtaining documentationYou can access the most up-to-date H3C product documentation on the World Wide Web at this URL: .The following are the columns from which you can obtain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product documentation:[Products & Solutions]: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products and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solutions.[Technical Support & Document > Technical Documents]: Provides several categories of productdocumentation, such as install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Technical Support & Document > Product Support > Software]: Provides the documentation released with the software version.Documentation feedbackYou can e-mail your comments about product documentation to info@.We appreciate your comment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is product has been designed to comply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The storage, use, and disposal of this product must meet the applicable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ContentsSafety Information/Sicherheits informationen/安全信息 (1)Overview/Überblick/概述 (1)Warning Symbol Conventions/ Erläuterung der Symbole/应用惯例 (2)Important Safety Information/Wichtige Sicherheitshinweise/重要安全信息 (3)Electricity Safety/Elektrische Sicherheit/用电安全 (6)Hazardous Voltage/Gefährliche Spannungen /危险电压 (6)Regulatory Compliance Information (7)Regulatory compliance standards (7)European Directives compliance (7)USA regulatory compliance (7)FCC Part 15 (7)Canada regulatory compliance (8)ICES-003 (8)Japan regulatory compliance (8)VCCI (8)EN55022, CISPR22 compliance (8)EN55032, CISPR32 compliance (8)中国Class A声明 (8)Environmental notices (9)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statements (9)English recycling notice (9)Bulgarian recycling notice (9)Czech recycling notice (10)Danish recycling notice (10)Dutch recycling notice (10)Estonian recycling notice (11)Finnish recycling notice (11)French recycling notice (11)German recycling notice (12)Greek recycling notice (12)Hungarian recycling notice (12)Italian recycling notice (13)Latvian recycling notice (13)Lithuanian recycling notice (13)Polish recycling notice (14)Portuguese recycling notice (14)Romanian recycling notice (14)Slovak recycling notice (15)Spanish recycling notice (15)Swedish recycling notice (15)RoHS material content declarations (16)Turkey RoHS material content declaration (16)Ukraine RoHS material content declaration (16)India RoHS material content declaration (16)Perchlorate material — Special handling may apply (16)List of TablesTable 1 Safety symbol and description/Sicherheitssymbole und Beschreibung/安全标识和描述 (2)Table 2 Regulatory compliance standards (7)Safety Information/Sicherheits informationen/安全信息Overview/Überblick/概述Warning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of the unit and its accessories must be carried out by qualified personnel.You must read all of the Safety Instructions supplied with your equipment before installation andoperation.WarnungInstallation und Ausbau der Anlage und ihrer Zubehörteile müssen von qualifiziertem Personalrealisiert werden. Sie müssen vor der Installation oder Bedienung allen beiliegendenSicherheitshinweise lesen.警告负责安装和日常维护本设备及其配件的人员必须具备安全操作基本技能。

Azure Stack HCI 超融合解决方案概览说明书

Azure Stack HCI 超融合解决方案概览说明书

Azure Stack HCI 超融合解决方案概览GPS CSA Tianhao CaoAzure HybridInnovation anywhere with AzureSingle control plane with Azure ArcExtend to the edge with Azure IoTBring Azure services to any infrastructure Modernize datacenters with Azure Stack了解更多:Azure Stack Edge云托管设备Azure Stack HCI超融合基础架构Azure Stack Hub云原生集成系统Azure Stack产品线的拓展Azure Stack HCI超融合混合的Azure 服务交付广泛硬件支持此前…行业标准级x86服务器+高速存储与网络组件SAN / NAS存储连接虚拟机管理器网络设备交换机专门用途的Host操作系统最新的Azure虚拟机管理程序,内置软件定义存储与网络针对虚拟作业优化,组件更少,结构更简单适合远程管理需求,极尽轻简的本地用户界面Azure Stack HCI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Hyper-V SDS SDN认证过的硬件( 2节点~16节点)Windows/Linux VMsVM 加密SnapshotClone自动或手动VM 漂移自动Fail OverVM Affinity喜好规则两份或三份数据复本磁盘、服务器容错存储复制(同步或异步)数据去重,压缩和加密In-Memory 缓存百万级IOPS基于VM的IOPS QoSVirtual NetworkVNet Peering负载均衡ACLUDR用户自定义路由VPN Gateway动态IP或静态IPWAC 管理中心基于延伸群集实现本地灾难恢复建立跨房间、跨建筑甚至跨城市的Azure Stack HCI群集同步或异步存储复制、可选加密方案、站点本地弹性拉伸超融合群集北京上海Azure Stack HCI超融合高性能的超融合架构混合的Azure 服务交付广泛硬件支持一键快速配置HCI虚拟机容灾到Azure云内置Azure Stack HCI 云监控基于Azure Stack HCI的Azure Kubernetes Service•使用Azure Stack HCI运行Linux和Windows容器•可使用Kubernetes Dashboard和kubectl等熟悉的工具•集成Arc Enabled K8S 服务•在本地使用Arc Enabled Data Service 和Arc Enabled ML Service•微软负责端到端的安全保护,包括对应OSS组件的安全更新•集成Active Directory(AD)、Azure ADNEW组织在本地使用ARM 群组和标签进行注册和组织计费根据核心/时间通过订阅付费支持通过Azure 门户请求技术支持正在预览Kubernetes 使用托管Kubernetes运行容器化应用策略将Azure 策略配置分配给主机和VM 恢复通过云备份和站点恢复功能保护虚拟机已发布联网安全地实现本地到Azure 虚拟网络的连接Azure Stack HCI 集成Azure混合云服务监控涵盖众多细分指标和警报的全局视图Azure 自助服务分配访问权限,方便其他Azure 用户创建VM开发中即将发布*注册到Azure激活HCIAzure Stack HCI超融合高性能的超融合架构混合的Azure服务交付根据你的需求扩展2节点起步,随时扩展,不影响现有业务Up to 16 servers per cluster Up to 4,000 TB storage capacity per cluster Up to 896 physical cores per cluster Up to 48TB memory per cluster Beyond 1,000servers with cluster sets Automatic VM load balancing Automatic storage rebalancing添加磁盘到添加服务器到集群中登录/HCI查看优选供应商列表并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200+解决方案25+合作伙伴集成系统与认证节点示例What does Azure Stack HCI charge for?Cores Days 80706050403020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Physical coresCores from running virtual machines$10/month per physical processor core 1Predictable Doesn’t vary with consumption, more VMs doesn’t cost moreSimple No math with memory, storage, or network ingress/egress Rewards Those who virtualize efficiently, with higher v-to-p density1Price is subject to change before launch (but we think this is right)国内版2.1元/天31天=>65.1元per physical processor core 1How does it work: License guests and apps separately As little or as much Windows Server as you need, like other HCI platformsWhat you want to run:Linux applicationsOpen source softwareWhat you buy:OEM HW+Azure Stack HCI+Nothing else from MicrosoftList price freeWhat you want to run:A few Windows Server rolesor applicationsWhat you buy:Validated OEM HW+Azure Stack HCI+Windows Server 2019 Standard(s)List price 882 USD per 2 guests*What you want to run:Unlimited Windows Serverroles or applicationsWhat you buy:Validated OEM HW+Azure Stack HCI+Windows Server 2019 DatacenterList price 6,155 USD for unlimited guests* Host: SubscriptionGuest: PerpetualEnded微软Microsoft ,其超融合软件与其公有云Azure有着天然的支持。

戴尔易安信XC640 超融合一体机入门指南说明书

戴尔易安信XC640 超融合一体机入门指南说明书
NOTE: If appliance operates at low line 100–120 V AC, then the power rating per PSU is derated to 1050 W. 750 W Platinum AC 100–240 V, 50/60 Hz, 10 A–5 A 1100 W DC (-(48–60)) V, 32 A
技术规格
以下仅是依照法律规定随您的设备附带的规格。有关您的设备规格的当前完整列表,请访问 /XCSeriesmanuals。
电源: 2000 W 铂金 AC 100–240 V,50/60 Hz,11.5 A
注:如果设备使用低压线路 100-120 V AC 运行,则每个 PSU 的额定功率会降至 1000 W。 1600 W 铂金 AC 200–240 V,50/60 Hz,10 A
Before using your appliance, read the Dell Software License Agreement that is shipped with your appliance. If you do not accept the terms of agreement, see /contactdell.
注:适用于您的设备的说明文件集可从 /XCSeriesmanuals 上获取。确保始终针对所有最新更新确认此文档集。 注:确保在安装未随设备一起购买的硬件或软件之前安装操作系 统。有关支持的操作系统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ossupport。 注:PSU 输入连接器可能因 PSU 类型而异。
Power: 2000 W Platinum AC 100–240 V, 50/60 Hz, 11.5 A
NOTE: If appliance operates at low line 100–120 V AC, then the power rating per PSU is derated to 1000 W. 1600 W Platinum AC 200–240 V, 50/60 Hz, 10 A

Dell EMC XC640 系列超融合设备安装和服务手册说明书

Dell EMC XC640 系列超融合设备安装和服务手册说明书

Dell EMCXC640 系列超融合设备安装和服务手册注、小心和警告注: “注”表示帮助您更好地使用该产品的重要信息。

小心: “小心”表示可能会损坏硬件或导致数据丢失,并说明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警告: “警告”表示可能会造成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甚至死亡。

版权所有© 2017 Dell Inc. 或其附属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Dell、EMC 和其他商标均为 Dell Inc. 或其附属公司的商标。

其他商标均为其各自所有者的商标。

2017 - 12Rev. A011 XC640 系列系统概览 (8)系统正面视图 (8)左控制面板视图 (9)右控制面板视图 (12)系统背面视图 (13)NIC 指示灯代码 (14)电源设备指示灯代码 (14)硬盘驱动器指示灯代码 (16)LCD 面板 (17)查找服务标签 (18)2 说明文件资源 (20)3 技术规格 (21)系统尺寸 (22)机箱重量 (22)处理器规格 (23)PSU 规格 (23)系统电池规格 (23)扩展总线规格 (23)内存规格 (24)存储控制器规格 (24)驱动器规格 (24)硬盘驱动器 (24)端口和连接器规格 (24)USB 端口 (24)NIC 端口 (25)串行端口 (25)VGA 端口 (25)IDSDM/vFlash 卡 (26)环境规格 (26)标准操作温度 (27)扩展操作温度 (28)微粒和气体污染规格 (30)4 初始系统设置和配置 (31)设置系统。

(31)iDRAC 配置 (31)用于设置 iDRAC IP 地址的选项 (31)登录到 iDRAC。

(32)目录3下载驱动程序和固件 (32)有关 BOSS 设备(PCIe 卡 M.2 驱动器)的重要信息 (33)不在引导设备上运行的写入密集型应用程序的示例 (33)5 预操作系统管理应用程序 (34)用于管理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选项 (34)系统设置 (34)查看系统设置程序 (34)系统设置程序详细信息 (35)系统 BIOS (35)iDRAC 设置公用程序 (53)设备设置 (54)Dell Lifecycle Controller (54)嵌入式系统管理 (54)引导管理器 (54)查看引导管理器 (54)引导管理器主菜单 (55)一次性引导菜单 (55)系统公用程序 (55)PXE 引导 (55)6 安装和卸下系统组件 (56)安全说明 (56)拆装系统内部组件之前 (57)拆装系统内部组件之后 (57)建议工具 (57)可选前挡板 (58)卸下可选的前挡板 (58)安装可选的前挡板 (58)系统护盖 (59)卸下系统护盖 (59)安装系统护盖 (60)背板护盖 (61)卸下背板护盖 (61)安装背板护盖 (62)系统内部 (63)导流罩 (64)卸下导流罩 (64)安装导流罩 (65)冷却风扇 (66)卸下冷却风扇 (66)安装冷却风扇 (67)系统内存 (68)4目录模式特定原则 (70)卸下内存模块 (71)安装内存模块 (72)处理器和散热器 (73)卸下处理器和散热器模块 (73)从处理器散热器模块卸下处理器 (74)将处理器安装到处理器和散热器模块中 (75)安装处理器和散热器模块 (77)扩展卡和扩展卡提升板 (78)扩展总线规格 (78)卸下扩展卡提升板 (79)安装扩展卡提升板 (80)从扩充卡提升板上卸下扩充卡 (82)将扩展卡安装到扩展卡提升板 (84)IDSDM/vFlash 卡 (85)卸下 micro SD 卡 (86)安装 micro SD 卡 (86)卸下 IDSDM/vFlash 卡 (86)安装 IDSDM/vFlash 卡 (87)网络子卡 (88)卸下网络子卡 (88)安装网络子卡 (89)集成存储控制器卡 (90)卸下集成存储控制器卡 (90)安装集成存储控制器卡 (92)硬盘驱动器 (93)卸下硬盘驱动器挡片 (93)安装硬盘驱动器挡片 (94)卸下硬盘驱动器 (94)安装硬盘驱动器 (95)从硬盘驱动器托盘中卸下硬盘驱动器 (96)将硬盘驱动器安装到硬盘驱动器托盘中 (97)硬盘驱动器背板 (98)卸下硬盘驱动器背板 (98)安装硬盘驱动器背板 (99)电缆布线 (101)系统电池 (102)更换系统电池 (102)USB 模块 (103)卸下 USB 模块 (103)安装 USB 模块 (104)电源设备 (105)热备用功能 (105)目录5安装电源设备挡片 (106)卸下电源设备单元 (107)安装电源设备单元 (108)直流电源设备的布线说明 (108)系统板 (110)卸下系统板 (110)安装系统板 (111)可信平台模块 (113)更换可信平台模块 (113)为 TXT 用户初始化 TPM 1.2 (114)控制面板 (114)卸下左控制面板 (114)安装左控制面板 (115)卸下右控制面板 (116)安装右控制面板 (117)7 使用系统诊断程序 (119)Dell 嵌入式系统诊断程序 (119)从引导管理器运行嵌入式系统诊断程序 (119)从 Dell Lifecycle Controller 运行嵌入式系统诊断程序 (119)系统诊断程序控制 (119)8 跳线和连接器 (121)系统板跳线设置 (121)系统板跳线和连接器 (122)禁用忘记的密码 (124)9 获得帮助 (125)接收自动与 SupportAssist 支持 (125)联系 Dell EMC (125)说明文件反馈 (126)通过使用 QRL 访问系统信息 (126)快速资源定位器 (126)附录 A: BOSS 卡 (127)BOSS 卡简介 (127)支持的操作系统 (127)支持的 XC 系列系统 (127)BOSS 卡功能 (128)外部导入 (128)SMART 信息 (128)自动重建 (128)部署 BOSS 卡 (128)卸下 BOSS 卡 (128)6目录驱动程序安装 (132)BOSS 故障排除 (132)操作系统无法看到物理磁盘 (132)操作系统看不到虚拟磁盘 (133)驱动器更换 (133)控制器更换 (133)控制器故障 (133)无法启动到插槽 1 中的 M.2 (134)CLI 功能在运行时说明它们不受支持 (134)目录7XC640 系列系统概览XC640 系列系统是 1U 机架式服务器,最多支持:•两个 Intel Xeon 可扩展系列处理器•前面板上的 10 x 2.5 英寸硬盘驱动器或前面板上的 4 x 3.5 英寸硬盘驱动器•24 个 DIMM 插槽•两个交流或直流冗余电源设备主题:•系统正面视图•系统背面视图系统正面视图正面视图显示系统前面板上的可用功能。

H3C UIS-Cell 4000系列超融合一体机快速入门-6W100-整本手册

H3C UIS-Cell 4000系列超融合一体机快速入门-6W100-整本手册

各自权利人拥有。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手册内容有可能变更。H3C 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者提示的情况 下对本手册的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H3C 尽全力在本手册中提供准确的信 息,但是 H3C 并不确保手册内容完全没有错误,本手册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也不构成任何 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目录
1 产品简介 ······················································································································ 1-1 1.1 产品组成··················································································································· 1-1 1.2 部署流程··················································································································· 1-2
{ x | y |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仅选取一个。
[ x | y |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选取一个或者不选。
{ x | y | ... } * [ x | y | ...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至少选取一个。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选取一个、多个或者不选。
&a参数可以重复输入1~n次。
3. 各类标志 本书还采用各种醒目标志来表示在操作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这些标志的意义如下:

一体机说明书(5篇范例)

一体机说明书(5篇范例)

一体机说明书(5篇范例)第一篇:一体机说明书贴胶入壳一体机操作使用维护手册目录一、机器的用途简介二、机器的主要参数三、机器的搬运与安装四、机器的操作规程五、机器的电气系统六、机器的使用及保养七、报警处理八、参数设定九、常见的故障处理十、电路图几附表一机器的用途简介贴胶入壳一体机是用于锂离子电芯行业中的包胶入壳为一体的专用设备该机为半自动,人工放料后机器自动完成传送电芯,由步进电机移动自动拿料,放入转盘整理位对电芯前后进行整理,后有转盘平移气缸取料放到转盘上转盘转动转到切胶位进行贴胶,在由转盘转到包胶位进行包胶,此时包胶动作完成!后由入壳上料位步进电机拿到入壳整理进行前后左右的整理,在由入壳整理位平移气缸拿到入壳模具上后开始入壳,入壳完成由下料平移气缸取出放在拉线上由拉线传送出去。

该机具有如下特点:1、操作安全、可靠、简单、人员少、便利。

2、只需放入电芯、安装好胶布及壳机器便能自动完成包胶入壳动作。

3、由于结构精简了只需简单调模具的尺寸就可以了和入壳部分模具尺寸(只需调一套就可以了)。

4、设计简单空间大具方便检修和维护。

5、采用触摸屏操作界面,使用更方面,适用性更强,用户可根据需要调整。

二机器主要技术参数1、适用电池的尺寸:宽30~50mm 长36~70mm2、适用电池的厚度:常规电池都可以使用3、适用的胶带:宽12~20mm4、适用锂离子电芯包胶入壳工序5、电源:220V/50HZ6、气源:0.50~0.65MPa 真空:-40KPa以下7、电气控制方式:PLC控制8、机械动作时间: 少于3.5秒9、外形尺寸:1680X1350X1680(最高点是2030mm)10、机械重量:1T 三机器的搬运与安装1、搬运该机器重量不平衡搬运时要注意倾斜。

在搬运的的过程中应防止冲击和猛烈的震动,特别要注意的机器的高度和门的高度,触摸屏是极其易损的物品搬运应极其注意以防损坏。

2、安装1)将机器四角调整平不要有晃动现象。

SMARTX-POC手册(VMWARE平台)-20151201

SMARTX-POC手册(VMWARE平台)-20151201

3.4 VMware vSphere 网络配置
步骤 操作
步骤 操作 1.
在 ESXi 中共需要创建三组网络,包括业务 网络、存储群集网络、NFS 网络。首先, 浏览【配置】-【网络】,打开 vSwitch0 的 配置,双击【VM Network】进行编辑。
将 默 认的 【 VM Network 】 修 改 为 【BS Network】作为业务流量承载。
步骤 操作 5.
添加 NFS 连接的 vmkernel 网络,双击打 开刚刚建立的【NFS Network】,点击【添 加】
选择添加【vmkernel】,配置 vmkernel IP, 这里设定的 IP 为:192.168.13.1,请注意 这里的 vmkernel 的 IP 设置是每个节点都 一致的,就是说如果群集有四 台服务器组 成,四台服务器这里的 vmkernel ip 都是: 192.168.13.1。
4.4 VMware vSphere NFS 存储挂载
步骤 操作 1.
依照 4.3 方法配置其他节点的 CVM 虚拟 机,当三个 CVM 配置完毕后,群集会自动 启动,验证群集状态,可用以下命令:
Zbs-meta chunk list 进行查看,正常的状 况下,所有节点都会显示 healthy 的状态。
第三章 VMware ESXi 基本安装
3.1 BIOS 设置
步骤 操作 1.
2.
保证 CPU 的虚拟化选项(VT)是 ENABLE 的,有些 BIOS 还有 VT Direct PATH 选项 也需要保证是 ENABLE 的。
将磁盘控制器的模式调整为 AHCI MODE
3.2 VMware ESXi 5.5 U2 安装
ESXi 安装较为简单,文档就不再详述了。这里主要注意的是需要将 ESXi 安装在 SATADOM 之中,而不是安装在 SSD 硬盘或是普通 SATA 硬盘之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