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评估报告书编制

合集下载

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

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

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1. 引言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是为了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矿山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本规范旨在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指导矿山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水平。

2. 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包括矿山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适用于各类矿山企业、矿产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涉矿企事业单位。

3. 规范的基本原则本规范的编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1 综合协调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应当协调矿山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效解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

3.2 防治优先原则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中,防治应该优先于治理,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细管理等手段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3 责任追究原则矿山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明确各自的责任,加强监管和监督,对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进行追究和处罚,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

3.4 公众参与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应当充分尊重公众权益,积极引导和依托公众的力量参与环境监督、评价和决策,形成多方共治的局面。

4. 规范的内容本规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4.1 环境评价对矿山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估,确定环境保护措施和规划要求,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供参考。

4.2 环境监测建立矿山环境监测网,对矿山项目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确保矿山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3 环境治理制定矿山环境治理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对矿山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升矿山环境质量。

4.4 安全生产加强矿山工作安全管理,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安全生产规程,确保矿山生产过程安全稳定,防范事故发生和环境污染。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XXX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委托单位:XXX有限公司提交报告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野外调查:报告编写:审查:总工程师:队长:提交报告时间:二O一一年七月目录1、前言1.1目的与任务1.2技术标准及评价依据1.3以为地质工作及本次评价概况2、矿山建设于开采现状2.1矿山建设概况2.2矿山开采现状3、评价范围确定4、矿区自然环境概况4.1气象与水文4.2地形地貌特征4.3生态环境状况4.4矿区社会经济概况5、矿区地质环境条件5.1地层与岩性特征5.2矿区地质结构与区域稳定性5.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5.4斜坡类型及特征5.5岩(土)体类型及其特征6、评价级别的确定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7.1现状评价内容7.2现状评价因素的选取7.3现状评价方法7.4现状评价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8.1预测评价内容8.2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8.3预测评价方法8.4预测评价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9.1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价 9.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9.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10、结论及防范措施建议10.1结论10.2防治措施建议1、前言1.1目的与任务XXX矿产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日通过采矿权挂牌方式有偿取得了XXX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权,已办理采矿许可证。

2011年4月该矿山因XXX号,因安全问题责令停采,经县国土局同意调整变更矿区范围,XX年X月X日XX市国土资源局XX号文,批复划定矿区范围。

重新进行储量核实,提交相应的配套报告。

企业为了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达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矿山开采中的安全的目的,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务院第XX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XX号问《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章的要求,特书面委托XX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实地调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依据矿山的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就矿山未来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开采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遭受和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就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第一篇: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项目概况矿山位于××××,行政区划隶属于××县××镇××村。

地理坐标:东经×°×′×″~×°×′×″,北纬×°×′×″~×°×′×″。

矿山矿区面积××km2,开采标高××m~××m,石灰岩保有储量(333)××万t,可开采储量××万t,服务年限××年。

矿山设计采用从上到下分台阶露天开采方式,公路—溜槽开拓运输方案,深孔凿岩爆破落矿采矿工艺。

矿山首采工作面拟布置在××m 标高,开采期工作台阶共有××个,台阶高度15m,台阶坡面角60°。

工作平台初始宽度15~30m,正常生产时最小平台宽度35~40m;最小工作平台长度90m。

矿石破碎系统采用单段锤式破碎工艺,破碎站至水泥厂采用公路汽车运输。

矿山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矿山开拓运输系统(采场工作平台;上山公路;溜槽及卸矿、装矿平台等)、矿石破碎系统(料仓、破碎站、输送长廊等)、工业场地辅助生产系统(机修、材料库、厂外运输公路等)、公用工程(供电、供水、供热等)及行政福利设施(办公及生活设施)。

矿山总占地面积××m²,其中露天开采区××m²,工业场地××m²,破碎站××m²,爆破材料库××m²,道路××m²。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一、背景介绍二、编制要求1.展开矿山地质环境方案编制的前期调查工作,包括对采矿区、堆场和废弃矿山等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环境监测和水文地质调查等。

2.综合考虑矿业开采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案和治理恢复方案。

3.方案中应明确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包括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土壤的修复与再利用等。

4.根据矿山开采的特点,编制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提供合理有效的环保措施和对策。

5.保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的实施,对矿山企业进行现场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按照计划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6.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考虑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审查要求1.对编制方案的背景和目的进行审查,确保问题的准确定位和解决方案的针对性。

2.对方案中的勘查与调查工作进行审查,包括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3.检查方案中的保护预案和治理恢复方案,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4.检查方案中的技术与管理措施,评估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5.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和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6.对方案实施的监测和评估工作进行审查,确保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效果。

四、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与审查是确保采矿活动对环境的最小化损害,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改善的重要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编制与严格的审查评估,可以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同时,编制与审查过程中要考虑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确保矿山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目录前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任务由来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目的任务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评估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章矿山建设概况与矿山工程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矿山建设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矿山工程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评估工作概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评估级别与评估区范围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气象、水文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地形地貌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地层岩性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工程地质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水文地质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现状评估结果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预测评估结果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评估原则与评估指标的确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综合评估结果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矿山选址、规划布局方案优化建议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采空地面塌陷监测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结论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建议错误!未指定书签。

主要参考文献错误!未指定书签。

照片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一、任务由来XXXX市xx炭工业经建国后数十年的开发建设,已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市域内现有xxx矿业集团所属的xxx河、xxx村、xxx村、xxx村、xxx村等大型、特大型xx矿5座,但随着华东地区、XXXX省及xxxxx化盐化一体化工程对xx炭资源的需求,现有xx矿生产规模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有必要建设更多的新矿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完成主要工作量表
插表1
项目名称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1/5000工程地质线路调查
Km
20
生产井工程地质调查
Km
3
地质环境调查点

15
其中裂隙测量点6处,灾害点9处
流量测量

3
照相点

30
调查访问

5
(一)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貌类型属浅—中切割的中山区,受长期构造和强烈剥蚀作用,山势陡峭,沟壑深切,植被发育。总体呈北东高南西低,中间为西冲沟凹地。海拔标高在870~1159.3m,最大相对高差290m。地形坡度一般25°~40°,局部形成70°~90°的陡壁或孤立的悬崖。
2~70
4100
Zbd、Zbdn
1、地层位移明显,有断层面及构造角砾
2、对矿层中段、东段影响大
F18
南岭磷矿东侧边界

235~260°/69~85°
5~40
2200
Zbd、Zbdn
1、地层位移明显,有断层面及构造角砾
2、对矿层有影响
主要裂隙特征一览表
表2-2
编号
产状
倾向/倾角
线密度
(条/m)
隙宽
(cm)
隙面特征与充填情况
性质
备注
第一组(L1)
210°~215°/80°~90°
4~9
地表微张向深部闭合
平直,无充填
剪裂隙
第二组(L2)
115°~125°/75~90°
3~8
地表微张向深部闭合
平直,无充填
剪裂隙
2、地震
挽近期以来,区域内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升降运动,且具继承性的特点。在鄂西山区范围,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不均匀性和强烈抬升的“掀斜式”运动(西部快,东部慢)。地震地质背景总体上显示为弱震频繁的特点。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中的运用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中的运用
恢 复方案编制 中的运 用
穆启超 , , 黎义勇 甘道毅。杨亚玲 ,
( . 南省地质 矿产勘 查 开发局 第一 地质调 查 队 , 南 洛 阳 4 1 0 ;. 1河 河7 0 0 2 国土资 源部
武汉地 质矿产研 究所 , 武汉 4 0 0 ;. 3 2 5 3 四川省核 工 业地质 局二 八一 大队 , 四川 西 昌 6 5 0 ) 1 0 0
to e n ta et a h h e t o sc n alo j ciey rfe tt e ifu n ee t n fmiig e vr n in d mo sr t h tt et r eme h d a l b t l elc h n le c x e to nn n io — e v
( .T e is G oo ia u v y T a o n nBu e uo e lg n iea x lr t na d 1 h rt elg c l re em f Hea ra fG oo ya dM nr l p o ai n F S E o
De eo me tLu y n 7 0 0 Ch n 2 Wu a n tt t f Ge lg n ie a sReo r e , v lp n , o a g 4 1 0 , ia; . h n I si eo o o y a d M n r l u s u cs Wu a 3 2 5 Ch n 3 No 2 1Ge lg c lTe m f ih a o ica r a ce r I d sr h n 4 0 0 , ia; . . 8 o o ia a o S c u n Pr v n i l Bu e u Nu la n u ty,
a s s m e tme h s:i de l mi to - o s e s n t od n x dea na i n c mpo ie g a e m e ho st r d t d,pro r ii — e v l to e ho nd i rpa tton r e a ua i n m t d a

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

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

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1. 引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是矿山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可以提供矿山企业在规划、设计和运营过程中的指导和依据,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规范的目的和背景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的目的是确保矿山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规范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

3. 规范的内容(1)矿山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应包括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明确评价范围、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

(2)环境治理标准规范应规定矿山环境治理的标准,包括土地复垦、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矿山开发过程中的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估规范应指导矿山企业建立监测网络、监测手段和监测方法,以及在发现问题时采取的措施。

同时,规范应规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的要求,提供评估方法和技术标准。

(4)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规范应规定矿山环境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的程序和内容,明确责任人员和工作流程,以及应急处置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5)信息公开和社会参与规范应提倡矿山企业的信息公开工作,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沟通和合作。

4. 规范的编制与应用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需要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

规范的应用应由矿山企业作为自愿行为,同时政府应加强对规范执行的监督和管理。

5. 发展趋势与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规范的制定中应加强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不断提高规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6. 结论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对于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评估报告
书编制
目录
前言
一、评估任务由来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三、评估目的、任务
第一章矿山开发和规划工作概述
一、矿山区位条件
二、矿山开发和规划概况
三、以往工作程度
四、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五、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附1 矿山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工作要求
1.1 资料收集
1.1.1 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成果
1.1.2 矿山开发和环境保护资料与成果
1.2 实地调查
1.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
1.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法
1.3调查结果验收与复核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及岩浆岩
四、地质构造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七、矿山开发及其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附2 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特征及条件分析
2.1 块状岩类为主裂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
第四系覆盖下块状岩类为主孔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2.2 层状岩类为主裂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
2.3 可溶岩类岩溶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
2.4 松散类为主孔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一、矿山土地资源环境与地貌景观现状评估
二、矿山水资源环境现状评估
三、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四、综合分析归纳现状评估结果
附3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专项评估
3.1 露采边坡稳定性评估
3.2 地下开采矿山围岩及地面稳定性评估
3.3 尾矿库(坝)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
3.4排土石场废石堆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
3.5 矿山线路工程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
3.6 工业场地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一、矿山工程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一)露天采场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二)排土石场废石堆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三)尾矿库(坝)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四)地下开采采区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五)线路工程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六)工业场地地表工程设施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二、评估区水土资源环境地貌景观预测评估(一)土地资源环境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二)水资源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三、综合分析归纳专项评估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分区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
二、矿山地质环境(含地质灾害)影响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析评估
四、矿山地质环境对矿山开发适宜性分区评估
附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基本要求
5.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总体思路
5.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级分区
5.3矿产资源开发禁采区条件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
附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参考意见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附图
附图1 矿山区位条件图
附图2 矿山建设工程布臵图
附图3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图
附图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分区评估图
附图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图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评估报告书编制
前言
一、评估任务由来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
《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第15号公告)《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环[2003]32号)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落实“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2003]302号)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2004]24号)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发[2004]36号)
三、评估目的、任务
评估目的: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表)审批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并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生态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任务:
1.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掌握矿山建设方案或设计,查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和现状。

2.评估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破坏程度和矿山工程活动引发、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危害。

3.评估地质环境对矿山开发的适宜性。

4.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可行性,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保护防治措施和工作建议。

第一章矿山开发和规划工作概述
一、矿山位臵条件
矿山所处行政区地理位臵、地理坐标,周围交通及基础设施、城、镇、乡、村、工矿企业的分布,土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等。

二、矿山开发和规划概况
1.矿山类型,矿区范围与面积,矿山建设规模(矿区面积是指矿界范围之内在地形图上投影的平面面积)。

2.矿山开采设计方案或矿山开发规划方案
矿山开采工程类型、规模、布局,包括露天采场境界和地下采区、选矿厂、尾矿库(坝)、排土石场、尾矿输运管线、污水处理设施、简易运输矿路、供水工程、炸药库、工业场地(管理区)、生活区等。

矿山开采方式、开采顺序、首采区,露天采场和地下采区工程要素,开拓运输系统及外部运输;采选方法和生产工艺流程,矿山废渣、废水、粉尘的排放处理方式方法;矿山生产服务年限。

3.矿山开发历史与现状
建矿时间、矿山开发进程阶段(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生产矿山、闭坑矿山等不同)的状况,开采区层位、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水平)、实际生产能力(指上年或前几年平均生产能力),采空区(应包括范围、面积、累计厚度,多矿层(体)结构及埋藏深度),矿山
闭坑年限。

三、工程工作程度
评述矿山勘查阶段、矿山设计阶段、矿山生产阶段完成的矿山地质工作成果及工作程度。

四、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五、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的确定
评估区范围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确定,对于岩溶充水大水矿区和孔隙水大水矿区,矿坑疏排水对区域地下水系统影响范围大,应包括对地下水、地表水影响严重区和影响对象的分布范围。

评估区范围应包括影响到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

评估级别的确定,不仅依据矿山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还应考虑采矿方式、方法对地质环境扰动破坏的程度,对于不具备科学规范开采条件粗放型开采的矿山,应提升评估级别。

附1矿山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工作要求
1.1 资料收集
1.1.1 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成果
●矿区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及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资
料与成果;
●矿山专题性地质资料与生产资料科研成果(针对存在和潜在
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在矿山设计、基建、生产阶段开展的
专项调查或勘查研究成果。


1.1.2 矿山开发和环境保护资料与成果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开采设计方案或矿山开发规划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成果。

1.2 实地调查
1.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
●地质环境条件及矿区周围环境;
●矿山工程类型、布局、规模、生产工艺、开采历史和现状,
服务年限;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1.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法
●调查点线控制密度应满足评估精度要求,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估
区范围,点线布臵应控制评估区地质环境特征和矿山工程场地;
●必须有相应的实物工作量控制,原则上不动钻探工程,以调查
为主,根据需要可投入少量物探、槽探、钻探等工作量;
●调查点应详细记录、描述,重要调查点应有素描图、平(剖)
面图、录像、照片等,调查路线应作沿途描述;调查点线内容需在野外标绘在工作底图上,填写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卡片;●工作底图采用最新地形图和矿区地质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