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2大方坯连铸机技术 操作规程
方坯连铸工艺规程10

管理体系文件编号: ZY/ZL —7/JZ —10(LG )方坯连铸工艺规程1. 目的本流程是为了控制公司炼钢区方坯连铸的基本生产过程,及了解工艺参数。
2. 适用范围本流程适用于方坯连铸工序的生产过程。
3. 术语/定义4. 管理职责5. 管理内容及要求5.1. 工艺流程示意图5.2.5.2.1. 5.2.1.1. 5.2.1.2. 5.2.1.3. 5.2.1.4. 5.2.1.5. 5.2.1.6. 5.2.1.7. 5.2.1.8. 5.2.2. 5.2.2.1. 连铸机每次开浇、送引锭杆前的基本条件:5.2.2.1.1. 振幅振频符合振动技术参数要求,不能有摆动、异常抖动现象;5.2.2.1.2. 结晶器冷却、二次冷却所有喷嘴全部畅通,所有阀门安全可靠,结晶器无渗漏水现象;5.2.2.1.3.二次冷却及辊道区应无任何障碍物及粘钢;5.2.2.1.4.其他所有机械、电气、仪表仪器等运转正常。
5.2.2.2.铸机弧度误差应符合技术参数要求。
5.2.2.3.结晶器的尺寸、表面光洁度等应符合技术、生产要求。
5.2.2.4.连铸机试车及检修后的条件:5.2.2.4.1.连铸机试车前所有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所有机械、电气、仪器仪表运转正常,连动试车正常;5.2.2.4.2.连铸机设备检修后,应保证所有机械、电气、仪表仪器等设备运转正常;生产前连动试车正常5.2.3.连铸对所浇钢水的基本技术要求5.2.3.1.钢水、钢包要求5.2.3.1.1.钢水成分符合所炼钢种要求5.2.3.1.2.坚持红包出钢,出钢前钢包包衬表面温度应≥800℃,若遇凉包、新包、中小修包必须事先烘烤到包衬表面暗红,气孔不再排气,方可出钢供连铸使用;5.2.3.2.温度控制5.2.3.2.1.HRB400钢液相线温度:1506℃,温度控制见下表:5.2.3.2.2.HRB335钢液相线温度1506℃,温度控制见下表:5.2.3.2.3..Q215、Q235钢液相线温度为1518-1520℃,温度控制见下表:②遇小修包、黑包、新包、带包底的包工序温度按上限控制。
连铸机设备使用规程

质量体系作业文件矩形坯连铸设备使用、维护、检修规程BG/DB/GL-04-2006编制:王全森审核:于海松批准:韩升伟发放号:北钢公司动力设备处发布2006年3月5日实施:2006年3月5日连铸机设备使用规程1、钢包连浇小车设备使用规程(1)本铸机采用了罐位连浇小车,通过直线运动来实现大包在等待位和浇铸位的转换。
(2)开车前检查小车及轨道周围有无障碍,如有及时处理。
(3)操作运行:先进行无负荷试车,正反向各进行一次,确认小车运行正常定位可靠后,方可座钢包并操作运行。
A、用主令开关操纵车的传动机构,旋转角度±180。
,到两个终端位置能自行销闭,并要求停位准确。
B、断电后能立即切换成马达传动条件:气动马达联轴节合上,气源接通;气动时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C、设“事故旋转释放”按钮,即在正常情况下“事故旋转”按钮不起作用。
D、设气动马达“接通一断开”选择按钮,以便在不停电的条件下,能接通电源检查气动马达的工作状况。
E、连浇小车用手动控制。
(4)当发生事故时,启动事故操作系统,使小车向一个方向运行,运行到事故包位置。
2、中间罐车设备使用规程(1)中间罐车运行前应确认运行其间有无障碍物。
(2)检查小车行走是否正常,横移中否好用,升降是否同步。
(3)中间罐车的行走由挂在平台立柱上的操作修配控制。
1#车操作箱为P7,2#车操作箱为P8。
(4)启动按刍,将中间罐车开到结晶器处,对准浇铸位置。
(5)中间罐车运行过程中摆槽不能碰撞结晶器或盖板。
(6)如发生中间包穿包、结晶器漏钢而使摆槽或塞棒无法控制时,要及时将中间罐车驶离浇铸区至事故包处。
3、结晶器振动装置及润滑设备使用规程。
(一)操作要点:(1)结晶器振动装置由一台YTSP160M-4-B3型电动机驱动一台减速机带动一偏心轮机构,使结晶器做上下运动。
(2)振幅9.6mm,频率100~300C/min。
(3)结晶器振动为自动工作,随拉矫机的启动而启动,浇注结束时,在操作箱手动停止。
R12大方坯连铸机技术 操作规程

目录1.连铸机对前工序钢水的要求2.钢包使用标准3.中间包各项标准4.中间包钢温标准5.中间包测温取样标准6.结晶器密封标准7.结晶器铜管的管理使用标准8.结晶器振动标准9.结晶器保护渣使用标准10.冷却标准11.浇注速度标准12.液面自动控制和电磁搅拌标准13.拉矫机压力标准14.铸坯切割标准15.炉号管理标准16.铸坯打印标准17.铸坯取样标准18.铸坯缓冷标准19.铸坯精整修磨标准1 . 连铸机对前工序钢水的要求连铸用钢水必须经过炉外精炼,保证充分脱氧,连铸钢水要求成分、温度均匀,达到连铸平台时钢水温度必须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1.1 钢水温度要求连铸第一炉到连铸平台时钢包钢水温度T=TL+70+10 ℃连铸第二炉到连铸平台时钢包钢水温度T=TL+70 ℃使用新钢包到连铸平台时钢包钢水温度T=TL+70+10 ℃(具体见分钢种工艺卡)1.2钢水分析要求成分要求:Mn/S≥30 ;Al ≤0.05% ; Ca≤30 PPmMn/Si≥3马氏体钢、不锈钢、高速工具钢不能生产2. 钢包使用标准2.1钢包类别及温度补正:新包、三天内未被使用的旧包及带有1.0T以下冷钢的连用热钢包温度补正5-10℃冷钢量超过1.0T的钢包不准使用含氢要求严格的钢种,禁止使用新包2.2停止吹氩测温后到连铸开浇时间不超过15 分钟3.中间包各项标准3.1中间包干燥、烘烤标准a)中间包干燥温度及时间:见曲线1b )中间包烘烤温度及时间:见曲线2注:中间包小火烘烤0.5小时,中火烘烤1小时,然后大火烘烤,包衬温度1000℃以上保持2.5小时,否则该中间包不得使用.3.2浸入式水口烘烤标准:黑水口烘烤时间不大于45分钟20040060080010000.588.52020.524时间(h)曲线 2200400600800100012000.5 1.52 2.53时间(h)白水口烘烤温度不大于800℃3.3各项吹氩标准为了防止钢包与长水口之间吸入空气氧化、中间包开浇时钢水的裸露氧化等,对长水口及中间包进行吹氩a)长水口吹氩吹氩的流量控制为100 Nl/min左右;压力控制为0.25MPab)中间包吹氩浇注高洁净度要求的钢种时,在连铸第一炉时须在开浇前向中间包内吹入氩气,吹氩要求为:开浇前5分钟,用两根吹氩管从中间包盖的两个边孔吹入氩气,氩气压力要求0.25-0.30 MPa3.4中间包内加入保温剂的标准3.4.1浇注时,中间包内须使用双层保护剂(保温剂和碱性渣),在开浇时中间包重量达8t时,向中间包内加入40kg的碱性渣,然后再加入约80 kg炭化稻壳保温剂;在连浇中或浇注中,根据中间包内的液面情况钢温调整追加量,原则上以液面呈暗灰色为宜。
大方坯连铸机生产实践与新技术应用

破 , 志着包钢重 轨钢生产工 艺技术水平 的提升 , 标 对 提高 中 国大方坯 生产技术具有 十分重要 的现实和创
新意 义 .
品质量 要求不断提 高 , 包钢炼 钢厂原 有 1 连铸机 的
装 备水平 已不能满 足生产 高速轨要求 . 针对市场 需
要 , 了提高产 品质量 , 整产 品 结构 , 钢于 2o 为 调 包 05
mo p l e y o es 8 o a1 s whc s e tc e d esg c n e frCh腿 . 肿 oi d b v re sc mp Ie , ih h a ra v i出 a c 0 i z i
随着中国铁路 建设 的高 速发 展 , 户对 重轨 产 用
关键词: 连铸 机 ; 技 术 ; 轨 钢 ; 态 轻 压 下 新 重 动
中 图分类 号 : F 5 . T 3 1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摘
要: 介绍 了包 钢 钢 联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为 提升 重 轨 产 品 质 量 、 整 产 品结 构 , 建 了 一 台 由 国 内 自行 设 计 、 造 的 调 新 制
t n anw d m sc l ein d6 s ad 1o r tp ot u at gmahn a u tMayn wtc n1g sw r mpoe nte i , e o et a1 ds e 打 J sbom ac )ecni o i y g 1 , 咖0 scs n c iew sb .. n e eh 0 i eee lydi h i d oe
Pr c ie a d n w 0 tn 0 s c s i g t c n l g e a tc n e c n i u u a tn e h 0 0 i s
方坯连铸机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一、连铸机主要参数:二、连铸机工艺流程图转炉出钢→钢包回转台→中间罐→结晶器→二次冷却→拉矫机→火焰切割机→输送辊道→翻钢机、移坯机→出坯三、中间包的准备与烘烤1、定径水口技术要求:定径水口技术参数控制表2、中间包的检查:必须认真检查中间包水口座砖,发现座砖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绝热板包应认真检查中间包绝热板和绝热板之间的泥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然后方可安装定径水口。
干式料中包应认真检查中包快换机构工作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滑块打不到位,滑块打不正等情况。
3、中间包的烘烤:3.1、绝热板包的烘烤:3.1.1、使用绝热板中间包,中包烘烤前必须清扫干净。
正常生产准备条件下,中间包在线烘烤时间为1-2小时,按以下步骤烘烤:小火烘烤不小于20分钟,中火烘烤不小于20分钟,大火烘烤不小于20分钟,大火烘烤时据煤气压力可考虑开风机。
3.1.2、非正常生产准备条件下,中间包在线烘烤时间不得低于40分钟,中火烘烤20分钟,大火烘烤20分钟。
3.1.3、定径水口安装后,应比内衬提前1小时以上进行烘烤,烘烤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小时。
3.2方坯干式料包的烘烤:3.2.1、使用干式料中间包,中包烘烤前必须清扫干净,包盖损坏要及时更换。
正常生产准备条件下,中间包烘烤时间2.5-3.5小时,按以下步骤烘烤:小火烘烤不小于50分钟,中火烘烤不小于50分钟,大火烘烤不小于50分钟,确保烘烤温度大于900℃,中包为红热状态。
3.2.2、非正常生产准备条件下,中间包在线烘烤时间不得低于2小时,中火烘烤60分钟,大火烘烤60分钟。
四、基本工艺参数控制:1、连铸钢水准备:1.1、常炼钢种:Q195-Q235、HRB400E等,其成分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并保证有良好的流动性,要求Mn/S必须大于15,Mn/Si不小于2.5。
1.2、钢水必须脱氧良好,钢中酸溶铝≤0.006%。
1.3、钢水必须进行吹N2处理,吹N2时间普碳钢不低于2分钟、低合金钢不低于3分钟,品种钢执行品种钢操作要点,氮气压力和流量以能达到钢包液渣面翻动而不裸露钢水为准。
连铸机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1 主控室技术操作规程1.1浇钢前的准备1.1.1通知电气室送电,通知各操作室进行准备工作。
1.1.2认真检查站计算机画面上各按钮、信号灯、转换开关、报警装置均应显示正常,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机长。
1.1.3确认计算机画面上“工作制度选择”开关置于“浇铸”位置。
确认结晶器冷却水压力、流量及其他技术参数显示正常。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机长进行及设备、仪表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1.2 主控室浇注操作1.2.1开浇前输入大包、中间包包号、铸机各流次的结晶器编号,班次、熔量号、烧钢号等必须记录的操作数据。
1.2.2大包开始浇注后,点击“开浇”按钮,中间包引流浇铸开始后,通过计算机画面认真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注意平台上下的浇注操作,及时通知处理各岗位的故障及事故。
1.2.3本浇次浇铸结束,点击“停浇“按钮。
1.2.4根据本班生产钢种、断面及定尺通知推钢操作工做好分炉工作。
1.2.5换包(或事故停浇时)通过计算机画面及时关闭各流次二冷水的切断阀,避免铸坯过冷。
1.3配水操作1.3.1连铸机二冷水,采用自动控制的两段喷淋冷却,根据钢种、断面、钢水温度和拉坯速度等因素,由计算机自动调节二冷配水。
1.3.2检查所有水系统管道、手动、电动阀门,应开启灵活无泄漏,各种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表、报警器完好无损。
1.3.3检查喷淋管是否对中并及时校正,喷嘴应配备齐全,无堵塞。
1.3.4检查二冷段导向架、托板、支承辊,、夹管是否完好畅通,辊子运转情况良好。
1.3.5检查各种冷却水水质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各软管、接头无漏点。
1.3.6通知计算机操作站将“二冷水手动/自动”选择“手动”方式,然后打开水系统各阀门,同主控一起依据当班浇钢断面、钢种预先确认各段水压及水量见工艺卡。
1.3.7检查事故水球阀,应灵活好用。
拉钢前打开所有设备冷却水阀门,并检查供水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8认真观察水系统仪表情况是否正常。
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当班机长及维修人员处理。
方坯连铸作业指导书

方坯连铸作业指导书方坯连铸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金属等工业领域。
它通过将熔化的金属倒入连续的铸坯机中,使金属在连铸机内凝固成为长方形截面的连铸坯,并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最终得到所需的成品金属材料。
本文将围绕方坯连铸作业进行指导,帮助读者了解该工艺的基本原理、操作要点及常见问题。
一、方坯连铸作业的基本原理方坯连铸作业是通过连续的流动方式,将熔化的金属倒入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连铸机内,以凝固成长方形截面的连铸坯。
这种工艺能够实现金属的高效连续生产,且连铸坯的截面尺寸精确、表面质量好。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熔炼和净化:首先需要将金属原料通过熔炉进行加热和熔化,然后通过净化设备将金属中的杂质去除,以保证连铸坯的质量。
2. 流动和凝固:熔化的金属通过铸坯机内的浇口进入连铸结晶器,通过合适的流动控制,使金属在结晶器内凝固成为长方形截面的连铸坯。
3. 冷却和切割:凝固的连铸坯通过一系列的冷却设备进行降温,以达到适合后续加工的温度。
然后通过切割机将连铸坯切割成所需长度的方坯。
4. 加工和处理:方坯经过切割后,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加工和处理,包括对方坯进行直立、标记、喷水降温等。
二、方坯连铸作业的操作要点方坯连铸作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操作人员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要点,以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操作要点:1. 设备检查和准备:作业开始前,需要对连铸机及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如检查流道、结晶器和冷却设备是否畅通,清除杂物和污垢。
2. 浇注过程控制:在浇注过程中,需要掌握合适的流量和浇注速度,避免出现渣滓、虚肉等缺陷。
同时,要定期检查流量计、水箱水位等参数的稳定性。
3. 切割操作:切割是方坯连铸作业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切割刀的选择和切割长度的准确掌握。
切割时要保证切口平整、无毛刺,以便后续加工。
4. 加工和处理:方坯连铸坯经过切割后,需要进行一些加工和处理,如对方坯进行直立,并进行标记,方便后续追溯和使用。
连铸基本工艺及操作规程

1540-1560
1610-1660
30CrMnSi
1496
1515-1535
1590-1610
1570-1590
1545-1565
1610-1660
20CrMnTi
1510
1530-1550
1615-1635
1595-1615
1555-1575
1610-1660
45MnMoB
1489
编制:陶辉友审核:廖友祥批准:陈三芽
编号:DW/JS03
页码:第2页,共9页
D合金钢:03 04 05
E碳工钢:03 04 05
轴承钢:03 04
不同钢种选择合理的供水曲线,附表各钢种连铸工艺参数。
d.浇注全过程采用全保护浇注,结晶器保护渣加入量0.5-1.0kg/t。
e.各钢种浇注工艺参数见附表。
新余新良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体系作业文件
连铸基本工艺及操作规程
1.目的
确保浇注按照工艺进行操作,钢锭坯质量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连铸车间钢水成锭坯的生产过程。
3.职责与权限
3.1生产技术部负责钢水成锭坯的归口管理。
3.2连铸车间负责钢水成锭坯的实施,连铸主控室监督连铸工艺执行并做好记录。
1555-1575
1610-1660
25#
1507
1525-1545
1605-1625
1585-1605
1555-1575
1610-1660
30#
1502
1525-1545
1600-1620
1580-1600
1550-1570
1610-16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连铸机对前工序钢水的要求
2.钢包使用标准
3.中间包各项标准
4.中间包钢温标准
5.中间包测温取样标准
6.结晶器密封标准
7.结晶器铜管的管理使用标准
8.结晶器振动标准
9.结晶器保护渣使用标准
10.冷却标准
11.浇注速度标准
12.液面自动控制和电磁搅拌标准
13.拉矫机压力标准
14.铸坯切割标准
15.炉号管理标准
16.铸坯打印标准
17.铸坯取样标准
18.铸坯缓冷标准
19.铸坯精整修磨标准
1 . 连铸机对前工序钢水的要求
连铸用钢水必须经过炉外精炼,保证充分脱氧,连铸钢水要求成分、温度均匀,达到连铸平台时钢水温度必须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1.1 钢水温度要求
连铸第一炉到连铸平台时钢包钢水温度T=TL+70+10 ℃
连铸第二炉到连铸平台时钢包钢水温度T=TL+70 ℃
使用新钢包到连铸平台时钢包钢水温度T=TL+70+10 ℃
(具体见分钢种工艺卡)
1.2钢水分析要求
成分要求:Mn/S≥30 ;Al ≤0.05% ; Ca≤30 PPm
Mn/Si≥3
马氏体钢、不锈钢、高速工具钢不能生产
2. 钢包使用标准
2.1钢包类别及温度补正:
新包、三天内未被使用的旧包及带有1.0T以下冷钢的连用热钢包温度补正5-10℃
冷钢量超过1.0T的钢包不准使用
含氢要求严格的钢种,禁止使用新包
2.2停止吹氩测温后到连铸开浇时间不超过15 分钟
3.中间包各项标准
3.1中间包干燥、烘烤标准
a)中间包干燥温度及时间:见曲线1
b )中间包烘烤温度及时间:见曲线2
注:中间包小火烘烤0.5小时,中火烘烤1小时,然后大火烘烤,包衬温度1000℃以上保持2.5小时,否则该中间包不得使用.
3.2浸入式水口烘烤标准:
黑水口烘烤时间不大于45分钟
200400
600
800
1000
0.5
88.52020.524时间(h)
曲线 2
200400
600
800
1000
1200
0.5 1.52 2.53时间(h)
白水口烘烤温度不大于800℃
3.3各项吹氩标准
为了防止钢包与长水口之间吸入空气氧化、中间包开浇时钢水的裸露氧化等,对长水口及中间包进行吹氩
a)长水口吹氩
吹氩的流量控制为100 Nl/min左右;压力控制为0.25MPa
b)中间包吹氩
浇注高洁净度要求的钢种时,在连铸第一炉时须在开浇前向中间
包内吹入氩气,吹氩要求为:开浇前5分钟,用两根吹氩管从中
间包盖的两个边孔吹入氩气,氩气压力要求0.25-0.30 MPa
3.4中间包内加入保温剂的标准
3.4.1浇注时,中间包内须使用双层保护剂(保温剂和碱性渣),在开浇
时中间包重量达8t时,向中间包内加入40kg的碱性渣,然后再加入约80 kg炭化稻壳保温剂;在连浇中或浇注中,根据中间包内的液面情况钢温调整追加量,原则上以液面呈暗灰色为宜。
3.5中间包最小钢水量标准
3.5.1连浇时由于更换大包及滑板水口烧氧等原因导致有一个下降值,如
中间包中的钢水过少将导致中间包中的渣子卷入结晶器,影响铸
坯质量,为此规定:
中间包中的钢水量低于10吨时停止继续连浇。
3.5.2浇注结束时,如中间包中的钢水过少将导致中间包中的渣子卷入
结晶器,影响铸坯质量,为此规定:
浇注高洁净度钢种,中间包中的残余钢水量大于4.5吨。
浇注其他钢种,中间包中的残余钢水量大于3吨。
4.中间包钢温标准
为了保证铸坯的内在质量和浇注稳定性,对中间包钢水目标温度规定如下:
T 目标=TL+25±5 ℃
TL为某一钢种的液相线温度,由平居公式进行计算
TL=1539-{65 x %C + 8 x % Si + 5 x %Mn + 30 x %P + 25 x %S + 5 x %Cu + 1.5 x %Cr + 4 x %Ni + 2 x %Mo + 2 x %V + 1 x %W + 14 x %As + 10 x %Sn + 1300 x %H + 90 x %N + 80 x %O}
注:各钢种成分采用标准成分范围的中限进行计算
5.中间包测温取样标准
5.1测温标准
中间包钢水温度测定3~5次/炉
正常时:1)钢包开浇5 分钟后测定一次
2)钢包余钢量为70t时测定一次
3)钢包余钢量为10t时测定一次
非正常时:1)快速更换中间包前后
2)与前次测温相差10℃以上时
3)测温值不能连续读取时
4)出现温度低等异常现象时
以上情况可根据机长判断追加测温
大包测温应在第一炉到达连铸平台时,在平台处测定。
5.2取样标准
5.2.1取样方法:
1)QV样(即直读光谱分析样)在第1或5流上方中间包内取样,插入中间包钢液面深度100mm 以上
2)成品[C]中央值≥0.3%的钢种,须空冷5 分钟以上,再放入水槽
内冷却。
3)[O]/[N]样、[H]样在结晶器内取,插入深度50mm以上,试样取好后放入冷水内急冷后,再放入干冰内保存。
(此样仅供分析时
取,正常情况下只取QV样)
5.2.2取样时间
浇注300 x 300 mm断面时,在大包内余钢为60 T时进行取样;
浇注180 x 180 mm断面时,在大包内余钢为80 T时进行取样;
气体样与直读光谱分析样应同时取。
6.结晶器密封标准
6.1正常开浇前的密封
1)引锭头停止位置规定为引锭头槽口底面离结晶器铜管上端的距离为600mm。
2)铜管与引锭头之间的缝隙用6mm石棉绳充填,并捣紧密实。
3)在引锭头顶面撒上10mm左右厚度的一层干净生铁屑
用铁筐作支架放在结晶器中间,并放入长200mm的12mm冷钢条若干根(300 x 300 mm断面为40根;180 x 180 mm断面为25根;φ220-φ280mm断面为30根)
6.2快速换中间包连浇时的结晶器密封
1)捣去结晶器液面上的保护渣,再将液面降至距铜管顶部约500mm处
2)迅速放入连接件,并放入适量的冷钢条(300 x 300 mm断面为25根;180 x 180 mm断面为15根;φ220-φ280mm断面为
20根)
7.结晶器铜管的管理使用标准
结晶器的内腔形状和尺寸对连铸坯的表面和内在质量的影响极为重要,因此,对结晶器铜管应定期检查和报废。
7.1报废标准
1)铜管上部内表面50-300mm范围有划伤、凹坑等,其深度在
0.5mm以上的
2)铜管下部内表面150mm范围内深度大于1.0mm以上划伤的
3)镀层剥落面积超过100mm2 以上的
4)结晶器的倒锥度在0.6%以下的(180*180)
7.2使用标准
对结晶器铜管定期检查,必须符合下例条件方可使用
1)铜管存在有缺陷,但没有达到报废要求的,则缺陷必须经过修磨后
才能继续使用。
2)新投入或返修后的结晶器,经严格检查后方可投入使用(检查项目包刮:尺寸、内腔形状、水密封、足辊对中及喷嘴性能等)
3)结晶器的倒锥度在0.6-1.0%之间。
8.结晶器振动标准
结晶器振动行程标准规定为
300 x 300 mm断面时,±2mm
180 x 180 mm断面时,±3mm
圆坯(φ220-φ280mm),±3mm
结晶器振动频率规定为
300 x 300 mm断面时,F=1.6×K×V
180 x 180 mm断面时,F=1.4×K×V
圆坯(φ220-φ280mm),F=1.4×K×V
(F为频率rpm ;K为一常数;V为拉速m/min )
9.结晶器保护渣使用标准
1)保护渣的水分小于0.5%
2)禁止使用因任何原因而在使用前已启封的保护渣
3)保护渣应根据牌号使用,一般规定为:
4)保护渣用量控制为
300 x 300 mm断面时约为0.3—0.5Kg/t钢;180 x 180 mm断面时约为0.5—0.7Kg/t钢,圆坯(φ220-φ280mm)断面时约为0.5-0.7Kg/t钢,保护渣的熔渣层厚度一般为25mm 左右为宜。
应采用黑渣操作法。
10.冷却标准
10.1 结晶器冷却标准
1)300 x 300 mm断面时,每流单侧水量控制为72-80m3/h.
180 x 180 mm断面时,每流总进水量控制为85 -90m3/h
圆坯(φ220-φ280mm)断面时,每流总进水量控制为130 -90m3/h
2)结晶器进出水温差控制为4-8℃,一般7℃为最适宜。
3)结晶器进水压力控制>0.65MPa
结晶器出水压力控制0.20-0.25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