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空难机长被控重大飞行事故罪案的分析与启示资料

合集下载

2023年伊春空难报告

2023年伊春空难报告

2023年伊春空难报告概述本文档是关于2023年伊春空难的报告。

伊春空难是一起发生在2023年的重大空难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事故的经过、原因以及希望能够从中吸取的教训。

事件背景伊春空难发生在2023年的某个日期上,当时一架载有120人的客机在伊春市上空突然坠毁。

飞机与地面发生碰撞后爆炸,小范围的火灾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大量财产损失。

事故经过根据调查报告,该架客机在起飞后不久遇到了技术故障。

飞行员试图控制飞机并返航,但在下降过程中失去了对飞机的控制。

最终,飞机在离机场不远的地方坠毁。

事故原因技术故障初步调查显示,飞机在起飞后遇到了技术故障。

准确的原因仍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人为失误继进一步调查后发现,飞行员在处理技术故障时犯了一系列的错误。

飞行员在飞机失去控制时未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并且未能根据规定程序和标准操作。

这导致了飞机失事并最终坠毁。

教训和建议完善飞行员培训与审核为了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建议加强飞行员的培训与审核程序。

飞行员应接受更加全面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同时,建议对飞行员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审核,以确保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与操作。

强调团队合作与沟通事故中人为失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飞行员在面对危机时未能与机组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

因此,建议加强团队合作的培训与意识,培养良好的协同工作能力。

提升飞机维护和技术监管水平技术故障是本次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加强飞机维护和技术监管的力度,确保飞机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对预防类似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2023年伊春空难是一起造成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空难事件。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故障和人为失误。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应当加强飞行员培训与审核、强调团队合作与沟通、提升飞机维护和技术监管水平。

通过吸取教训,我们能够更好地保障空中飞行的安全。

伊春空难给我们的启示

伊春空难给我们的启示

“伊春空难”给我们的启示2010年8月24日21时40分,河南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号为VD8387的E190型客机在黑龙江伊春机场降落前失事,造成42人遇难54人受伤。

这一重大伤亡事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无法忘记的伤痛,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省与沉思…一、航前准备: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作为航班中的一线人员,我们应该知道飞行无小事,我们应该做到防范于未然。

每天看似简单的网上准备,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每天看似熟悉的应急程序,我们都应该认真复习。

这些都是对我们每一次飞行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只有熟悉飞机应急设备的分布和撤离程序,牢固掌握灭火瓶、氧气瓶和滑梯的操作方法,我们才能在紧急撤离时为挽救旅客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二、执行航班时:1.做好驾驶舱服务工作,在飞行员劳累时送上一杯咖啡一块毛巾,做好驾驶舱的后勤保障工作。

同时,我们应该将避免在飞行关键阶段客舱对驾驶舱的干扰。

例如,飞机刚刚起飞给机长打内话要求加温;飞机穿越雷区时进驾驶舱为机长加水。

在执行夜间航班时,我们应该把握好进驾驶舱频率,看到机长困乏时可以主动询问机长是否需要一杯咖啡,做好保障工作。

2.每一次起飞下降,我们应该做到静默三十秒:防冲撞姿势、情绪控制、判断情况、协作配合、组织撤离。

因为飞机出现最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就是在起飞下降阶段,在此时间段内,我们只有做到心中静默三十秒,才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我们都仍记得2005年8月2日,法国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加拿大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着陆时,冲出机场跑道并起火燃烧,两分钟之内,包括机组成员在内的309人顺利逃生,全部生还。

这一事件得到了世界媒体的高度评价,被冠以“奇迹”之名。

在此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乘务员过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在关键时刻起了主导作用。

3.飞行中时刻警惕各种飞行不安全隐患,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8.24学习心得(航空、空难)

8.24学习心得(航空、空难)

《伊春“8·24”特大飞机坠毁事故调查报告》学习体会本月,我部门召开会议宣读了有关2010年8月24日发生的河南航空伊春空难的调查报告,报告里说明了事故原因与各关联部门的处理意见。

“8.24”空难是一起中国的航空大难,它终止了中国连续2102天的安全飞行记录,同时也引发了民航界对安全的反思。

空难后,全国各航空公司都对此次空难进行研究总结,民航业内广泛进行安全调查,深度整顿。

我们公司更是加强了对航空安全的要求,细化规范,严格管理,深刻落实规章程序。

而正在接受培训的我们更是多次对伊春空难带来的教训进行学习,深刻自省。

此次空难的直接原因虽然是机长和机组的问题,但是更揭示了我国民航从上到下安全意识的不健全这一隐含问题。

此次空难机组的安全意识、规章意识和机组配合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技术理论知识方面也有所欠缺,在实况天气不够落地标准的情况下,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强行着陆,才导致这一惨剧的发生。

而且公司的运行控制部门也没有充分发挥其运行控制的作用,在天气很差的情况下,没有与机组很好的沟通磋商,也是导致空难发生的一大原因。

民航责任大于天,这就要求所有航空人员时刻牢记我们的使命,时刻保持着风险意识,决不能因一时的顺利而麻痹大意,更不能因各种目的而枉顾规章程序,枉顾人们的安全。

未来20年民航事业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更是发展迅速,飞机的数量将以几倍的速度增长,面对如此飞快的发展,民航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正如伊春空难给我们的教训,在航空业飞快发展的同时,要更加严格保障航空安全。

俗话说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作为河北航空航班保障的一线人员,安全的职责要高于一切。

我们应该保证所提供各类资料、通告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正确使用情报FOC系统保障航线信息,按时制作导航数据库。

一方面我们要苦练基本功,平常看似简单的业务基本功,我们都要认真对待。

这些经验和准备,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显得尤为重要。

伊春空难带给我们的安全思考

伊春空难带给我们的安全思考

伊春空难带给我们的安全思考摘要:通过对空难过程的回顾,展现了飞机在爆炸前几分钟乘客逃生的情形。

运用著名的SHEL模型和REASON模型,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解析,为避免机毁人亡惨剧的发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乘客和机组人员两个角度考虑,提出了逃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空难航空安全紧急逃生我们知道,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飞机以其舒适、安全、快捷而受到商务人士的欢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飞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出行方式,普通民众也越来越多的加入到乘坐飞机的行列中来。

而相关的数据也表明,飞机出行的安全性最高。

但是,飞机一旦发生空中事故,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对飞行的安全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的去提高飞机的安全飞行记录。

尽管飞机的失事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对于乘客而言,并非完全没有生还的希望。

而我们的伊春空难实际情形如何?首先,让我们听听当事人的叙述。

彭石海是这次空难的幸存者之一。

据他回忆,飞机降落过程与地面接触的瞬间,震动了一下微有些弹起来的感觉。

在最后一下碰撞声消失的瞬间,机舱灯光全部熄灭。

摸索到后门,只感觉到有很多人站在后门,都想打开门。

黑暗中的那扇门却怎么也打不开。

门就是在这时不知道被谁撞开了。

而撞开门的是当过几年雷达兵的老人张新海。

此时,毒烟已浓密到一定程度,只有蹲下才能勉强呼吸。

在毒烟中,他起身用右肩膀奋力将舱门撞开一条缝隙。

随后飞起一脚,踹开了这道“救命门”。

塑料滑梯并未打开,众人仓皇地从救生门跳出。

8排C座的李先生回忆说,感觉飞机在地上被生生地弹了起来,随后又重重摔落在地上。

飞机里已经乱了,大家都往紧急出口涌,紧急出口一下子就堵死了。

有个旅客,还不忘拎着自己的箱子。

我从飞机的窗口看到机翼下面已经烧起来。

不能再往紧急出口跑了,跑出去也得被烧死。

这时有一个人喊,前边有个大洞。

我来不及多想,就从那个窟窿跳了出去。

从以上的伤者回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飞机落地后并没有立刻爆炸,而是留出了几分钟的逃生时间。

伊春空难调查报告读后感

伊春空难调查报告读后感

伊春空难调查报告读后感本周部门召开会议宣读了有关2010年8月24日发生的河南航空伊春空难的调查报告,报告里说明了事故原因与各关联部门的处理意见,。

机长在低于公司最低运行标准的情况下,仍然实施进近着陆,并且在未看见机场跑道的情况下,仍然穿越最低下降高度实施着陆,飞行机组在飞机撞地前出现无线电高度语音提示,且未看见机场跑道的情况下,仍未采取复飞措施,继续盲目实施着陆,导致飞机撞地。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加强飞行安全管理,及时改正飞行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对飞行和机组人员的安全标准和安全投入,确保飞行安全。

飞行机组调配不合理,成员之间协调配合不好。

飞行机组均为首次执行伊春机场飞行任务,乘务员应急训练不合格。

我们应该保障乘务员的应急处置训练,完善培训教材,确实达到正确处置事故的能力。

这份沉甸甸的报告也再一次提醒我们,血淋淋的伊春空难,不应只是轻轻翻过的历史一页。

它理应带给人们更多的警醒,促发业界更多的行动,真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才能让逝者安息,生者宽慰。

很多人感到痛心疾首。

国务院调查组认定伊春空难是一起责任事故,调查报告佐证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观点,即如果飞行机组严格遵守行业、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伊春空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如果政府部门对于空难前已经暴露出大量安全隐患的机长本人和河南航空监管到位,伊春空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可以避免的。

可喜的是,民航和其他领域的监管部门近年都在加大严格执法、认真履职的力度,敢于公布伊春空难调查报告这种可能会自我揭丑的公共信息,就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之处。

期望未来随着制度安排的趋于合理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逐步到位,监管部门的作用日益发挥,公众对监管部门的疑虑和失望也能有所改观。

期望未来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一线人员特别是飞行员的职责切实履行,伊春空难的悲剧不再重演。

作为一名乘务员,安全的职责要高于服务,我们首先应该保证旅客在飞行中的安全,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严格按照安全第一的标准来处理各类事故。

伊春空难调查报告

伊春空难调查报告

伊春空难调查报告伊春空难调查报告篇一:伊春空难全记录致命航班伊春空难过程全还原Vd8387次航班为什么坠毁伊春?存在短暂黄金逃生时间,何以死亡率接近50%?□本刊记者宫靖徐超张瑞丹张艳玲于达维梁冬梅|文36米多长的客机残骸,像一条腐败变黑的大鱼,瘫在平缓的坡地上。

这架飞机已经永远无法抵达数百米外的终点——黑龙江伊春林都机场的水泥跑道。

8月24日20时45分,河南航空公司(下称河南航空)一架巴西产E-190支线飞机,从哈尔滨太平机场起飞。

近50分钟后,搭乘96人的飞机开始在伊春机场降落。

约21时36分,飞机失事。

飞机原计划在伊春降落后半小时再次起飞,返回哈尔滨。

但飞机提前触地,经过多次剧烈颠簸后断为两截,机身起火,数分钟后发生连续爆炸。

42人遇难,54名幸存者均不同程度受伤,其中7人重伤。

五名机组人员中,机长齐全军和机组安全员廉世坚幸存,另三人遇难。

这注定成为中国民航史上悲惨一幕。

中国民航系统上一次空难即包头空难,距今已过去五年零九个月,在此期间,中国民航在世界各大国民航中以安全事故少而闻名。

失事飞机的黑匣子很快被找到,但按照惯例,准确的事故原因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确定并公布。

飞机本身是否存在致命缺陷,目前尚未有结论。

而根据幸存者的描述和航空专家的分析,伊春机场不具备盲降系统,河南航空仍然开通了夜间航班。

在飞机准备降落的时间段,机场气象条件恶劣、能见度不够,而机组并未选择返航或备降方案。

8月25日即飞机失事次日,河南航空宣布免去现任总经理李强的职务,任命曹波为代理总经理。

8月26日下午,在伊春市区举行的新闻通告会上,河南航空监事会主席刘航深深鞠躬,“代表公司向遇难者哀悼,向受伤旅客表示歉意,向全社会道歉。

”台下多名记者发现,刘航眼角湿润。

最后五分钟“飞机这东西,在跑道上是个好东西,只要离了跑道,就跟纸糊的一样”空难发生之前的下午,伊春市境内曾有小雨。

晚21时刚过,被小兴安岭森林环抱的伊春市林都机场,开始出现雾气。

伊春空难机长齐全军的罪与罚

伊春空难机长齐全军的罪与罚

伊春空难机长齐全军的罪与罚事件概述1997年11月23日22时许,中国北方航空公司MU7554航班,由哈尔滨飞往南京,途经伊春空港。

在飞行过程中,机长齐全军错把方向舵当作高度配平轮,致使飞机俯冲至地面,坠毁于伊春市五营区王家山附近。

事故造成总共98人遇难,无一幸存。

这成为了中国空难史上的严重事故之一。

事故调查与结论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时,民航总局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

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机长齐全军的失误,他未能正确地操作高度控制系统,并导致飞机未能维持正常的爬升角度。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中的资料,齐全军机长在短时间内遇到了多重问题。

首先,他在起飞前未能得到准确的斜距和爬升角度数据,这使得他无法独立地进行正确的判断。

其次,整个机组人员未能有效地协调合作,导致机长没有及时获得他所需的信息。

然而,调查组认为齐全军机长的最大问题在于他的判断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这使得他对错误的操作无法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

如此一来,这些问题导致了飞机坠毁。

齐全军的处罚在空难事件发生后,齐全军被控制起诉,并被判处死刑。

之后,经过几轮的上诉,他的判决被改为有期徒刑15年。

他在2010年服刑期满后获得了释放。

在事件发生后,齐全军的家庭与职业生涯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他的家庭遭受了媒体对他们的长时间追踪和曝光,他的个人信誉也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齐全军个人也一直为自己的错误付出着极大的代价。

事件的启示与思考伊春空难事件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它仍然对航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注意。

这个事件是一个不幸的事件,但它也是我们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

首先,空中飞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机组人员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因此,对于机组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必须严格,必须每年接受大量的培训和测试。

其次,在制定安全规范和程序时,必须考虑到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对航空器进行细致的安全性分析和安全性评估。

伊春空难调查报告

伊春空难调查报告

伊春空难调查报告2010年8月24日21时38分,河南航空有限公司E190机型B3130号飞机执行哈尔滨至伊春VD8387定期客运航班任务时,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机场进近着陆过程中失事,造成机上44人死亡、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891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查明事故原因,举一反三,立即在全民航系统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消除隐患,确保航空安全。

张德江副总理即率交通运输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卫生部、民航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连夜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也率领省有关部门及时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协调抢险救援和善后工作。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8月27日,成立了由时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梁嘉琨任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民航局、全国总工会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国务院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8•24”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组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并提出了事故防范和隐患整改措施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航空器情况。

E190机型B3130号飞机由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制造,2008年11月10日出厂,于2008年12月4日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

飞机客舱为公务舱和经济舱两舱布局,公务舱6个座位,经济舱92个座位。

飞机安装了两台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发动机。

至事发当日,飞机总飞行时间5109.6小时,总飞行起落次数4712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民航河南监管局违反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相关规定,在河南航空未取 得哈尔滨至伊春航线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审定同意该航线的运行许可, 不了解、不掌握该航线的具体运行情况;对河南航空安全管理薄弱、安 全投入不足、飞行技术管理薄弱等问题督促解决不到位。 (2)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对河南航空主运行基地变更补充运行合格审定把 关不严,未发现客舱机组配备不符合《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
调 查 报 告
四点间接原因
二是深圳航空对河南航空投入不足、管理不力 (1)2006年7月至2010年4月,汇润投资控股深圳航空期间,深圳航空对河南航空 安全运行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够,注册资本一直未到位,且频繁调动河南航 空经营班子,影响了员工队伍稳定和安全、质量管理。 (2)2010年5月国航股份控股深圳航空后,深圳航空新的领导班子虽意识到河南航
伊春空难
伊春空难简介
2010年8月24日21时38分08秒,河南航空有限公司机型为ERJ-190,注册编号B3130号飞机执行哈尔滨至伊春的VD8387班次定期客运航班任务在黑龙江省伊春市 林都机场30号跑道进近时距离跑道690米处(北纬47°44'52",东经129°02'34") 坠毁,部分乘客在坠毁时被甩出机舱。机上乘客共计96人,其中儿童5人。事故造 成44人遇难,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891万元。该事故属可控飞行撞地,事故 原因为飞行员失误。
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专门进行了安全督导,但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解
决河南航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是民航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2009年7月27日,民航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中南空管局)气象数据
库系统管理员误将伊春机场特殊天气报告的地址码ZYLD设置为ZYID,致使机场
特殊天气报告无法进入中南空管局航空气象数据库。虽然事发前伊春机场管制员 已向飞行机组通报了当时机场的天气实况,但是河南航空不能通过中南空管局航 空气象内部网站获取伊春机场特殊天气报告,导致河南航空运行控制中心无法按
照职责对飞行机组进行必要的提醒和建议。
调 查 报 告
四点间接原因
四是有关民航管理机构监管不到位
行合格审北地区管理局在审批河南航空哈尔滨至伊春航线经营许可时, 批复电报落款日期在前、领导签发日期在后,且未按规定告知民航黑龙 江监管局等相关民航管理机构,向河南航空颁发哈尔滨至伊春《国内航
线经营许可登记证》程序不规范。
调 查 报 告
事故问责
齐全军,中共党员,河南航空E190机型机长。作为事故当班机长,未履行《民用航空法》 关于机长法定职责的有关规定,违规操纵飞机低于最低运行标准实施进近,穿越最低下 降高度实施着陆,在撞地前出现无线电高度语音提示,且未看见机场跑道的情况下,仍 未采取复飞措施,继续实施着陆,导致飞机撞地,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飞机撞 地后,没有组织指挥旅客撤离,没有救助受伤人员,而是擅自撤离飞机。建议依法吊销 其飞行驾驶员执照,给予开除公职、开除党籍的处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一百三十一条之相关规定(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 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飞机坠毁或者人员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 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案涉嫌重大飞行事故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013年11月28日,该案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这是中国首例 飞行员被指控重大飞行事故罪的案件。本案作为中国飞行员入刑第一案,受到了国际民 航组织及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关注。
调 查 报 告
四点间接原因
一是河南航空安全管理薄弱
(1)飞行技术管理问题突出。河南航空部分飞行员存在飞行中随意性大、执行公司 运行手册不严格等突出问题。根据河南航空飞行技术管理记录,机长齐全军飞行 超限事件数量大、种类多、时间跨度大,特别是与进近着陆相关的进近坡度大、 偏离或低于下滑道、下降率大、着陆目测偏差较大等超限事件频繁出现。河南航 空对机长齐全军长期存在的操纵技术粗糙、进近着陆不稳定等问题失察。 (2)飞行机组调配不合理,成员之间协调配合不好。飞行机组为首次执行伊春机场 飞行任务,增加了安全风险;成员之间交流不畅,没有起到相互提醒验证、减少 人为差错的作用。 (3)对乘务员的应急培训不符合民航局的相关规定和河南航空训练大纲的要求。负 责河南航空乘务员应急培训的深圳航空乘务员培训中心没有E-190机型舱门训练器 和翼上出口舱门训练器,乘务员实际操作训练在E190机型飞机上进行,且部分乘 务员没有进行开启舱门的实际操作训练。河南航空采用替代方式进行乘务员应急 培训,没有修改训练大纲并向民航河南监管局申报,违反了民航局《客舱训练设 备和设施标准》和《关于合格证持有人使用非所属训练机构乘务员训练有关问题》 等相关规定,影响了乘务员应急训练质量,难以保障乘务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根据失事现场情况判断和幸存者回忆,飞机在空中没有发生燃烧或爆炸,初步调查 没有发现人为破坏迹象。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于2010年8月30日公布了飞机坠毁事故 遇难旅客赔偿标准,每位遇难旅客赔偿总额为96万元。
2013年11月28日,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8· 24黑龙江伊春 坠机事故,伊春空难机长受审,被认定为涉重大飞行事故罪。 2014年12月19日,法院宣判齐全军有期徒刑3年,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对判决结果 深表失望
三点直接原因
一是机长违反河南航空《飞行运行总手册》的有关规定,在低于公司最低运行标 准(根据河南航空有关规定,机长首次执行伊春机场飞行任务时能见度最低标准 为3600米,事发前伊春机场管制员向飞行机组通报的能见度为2800米)的情况 下,仍然实施进近。 二是飞行机组违反民航局《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的 有关规定,在飞机进入辐射雾,未看见机场跑道、没有建立着陆所必须的目视参 考的情况下,仍然穿越最低下降高度实施着陆。 三是飞行机组在飞机撞地前出现无线电高度语音提示,且未看见机场跑道的情况 下,仍未采取复飞措施,继续盲目实施着陆,导致飞机撞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