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空难调查报告读后感
2023年伊春空难报告

2023年伊春空难报告概述本文档是关于2023年伊春空难的报告。
伊春空难是一起发生在2023年的重大空难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事故的经过、原因以及希望能够从中吸取的教训。
事件背景伊春空难发生在2023年的某个日期上,当时一架载有120人的客机在伊春市上空突然坠毁。
飞机与地面发生碰撞后爆炸,小范围的火灾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大量财产损失。
事故经过根据调查报告,该架客机在起飞后不久遇到了技术故障。
飞行员试图控制飞机并返航,但在下降过程中失去了对飞机的控制。
最终,飞机在离机场不远的地方坠毁。
事故原因技术故障初步调查显示,飞机在起飞后遇到了技术故障。
准确的原因仍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人为失误继进一步调查后发现,飞行员在处理技术故障时犯了一系列的错误。
飞行员在飞机失去控制时未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并且未能根据规定程序和标准操作。
这导致了飞机失事并最终坠毁。
教训和建议完善飞行员培训与审核为了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建议加强飞行员的培训与审核程序。
飞行员应接受更加全面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同时,建议对飞行员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审核,以确保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与操作。
强调团队合作与沟通事故中人为失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飞行员在面对危机时未能与机组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
因此,建议加强团队合作的培训与意识,培养良好的协同工作能力。
提升飞机维护和技术监管水平技术故障是本次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加强飞机维护和技术监管的力度,确保飞机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对预防类似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2023年伊春空难是一起造成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空难事件。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故障和人为失误。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应当加强飞行员培训与审核、强调团队合作与沟通、提升飞机维护和技术监管水平。
通过吸取教训,我们能够更好地保障空中飞行的安全。
2022年空难带给我的感想作文

2022年空难带给我的感想作文今天真是痛心的一天。
东航MU5735航班失事了。
执飞此次航班的飞机为波音737-800系列,并不是之前波音经常出事的737MAX系列(max系列后来被停飞),但也出事了,真的是令人痛心。
飞机上一共132人,从现场的视频来看,飞机近乎以垂直落体的形式落地。
而从事后发的航程记录上看:2分钟内直接从万米高空坠落,这种情况下,飞机垂直落体的时候,人已经失去知觉了,飞机落地生还的概念真的是很小了。
今年对于所有的国人来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看看知乎上的热榜前三:空难、疫情、战争,没有比这更压抑人的心情了。
(1)空难/民航事故之前,民航局披露,截至2022年2月19日,中国民航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时间突破1亿小时、137个月。
上一次坠机事故发生在2010年8月24日。
河南航空哈尔滨至伊春VD8387客运航班在伊春坠毁,机上44人死亡、52人受伤。
距离这个新闻还不足1个月。
132人,132个家庭,132个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孩子,太心碎了。
无法想象,如果看到自己的亲人在这个飞机上,该怎样度过。
想起这个画面,我想每个人都会止不住地想哭。
我甚至无法亲吻你的骨灰,只能在废墟中悲鸣,甚至因为疫情,都没办法亲身前去废墟中。
普通人,特别是经常外出的人,而且又是家里的顶梁柱的,我都建议写好医嘱,包括我自己,并不是说自己要死了。
而是这是一种态度,对万一出现的意外做一个交代。
同时,也最好给自己买一份保险,我个人买的是那种专门的出行的飞行保险,大概是可以赔到300-500万,万一真的出事了,家人也有一些经济赔偿。
只能说,人生充满了太多的意外。
8.24学习心得(航空、空难)

《伊春“8·24”特大飞机坠毁事故调查报告》学习体会本月,我部门召开会议宣读了有关2010年8月24日发生的河南航空伊春空难的调查报告,报告里说明了事故原因与各关联部门的处理意见。
“8.24”空难是一起中国的航空大难,它终止了中国连续2102天的安全飞行记录,同时也引发了民航界对安全的反思。
空难后,全国各航空公司都对此次空难进行研究总结,民航业内广泛进行安全调查,深度整顿。
我们公司更是加强了对航空安全的要求,细化规范,严格管理,深刻落实规章程序。
而正在接受培训的我们更是多次对伊春空难带来的教训进行学习,深刻自省。
此次空难的直接原因虽然是机长和机组的问题,但是更揭示了我国民航从上到下安全意识的不健全这一隐含问题。
此次空难机组的安全意识、规章意识和机组配合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技术理论知识方面也有所欠缺,在实况天气不够落地标准的情况下,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强行着陆,才导致这一惨剧的发生。
而且公司的运行控制部门也没有充分发挥其运行控制的作用,在天气很差的情况下,没有与机组很好的沟通磋商,也是导致空难发生的一大原因。
民航责任大于天,这就要求所有航空人员时刻牢记我们的使命,时刻保持着风险意识,决不能因一时的顺利而麻痹大意,更不能因各种目的而枉顾规章程序,枉顾人们的安全。
未来20年民航事业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更是发展迅速,飞机的数量将以几倍的速度增长,面对如此飞快的发展,民航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正如伊春空难给我们的教训,在航空业飞快发展的同时,要更加严格保障航空安全。
俗话说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作为河北航空航班保障的一线人员,安全的职责要高于一切。
我们应该保证所提供各类资料、通告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正确使用情报FOC系统保障航线信息,按时制作导航数据库。
一方面我们要苦练基本功,平常看似简单的业务基本功,我们都要认真对待。
这些经验和准备,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显得尤为重要。
伊春空难带给我们的安全思考

伊春空难带给我们的安全思考摘要:通过对空难过程的回顾,展现了飞机在爆炸前几分钟乘客逃生的情形。
运用著名的SHEL模型和REASON模型,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解析,为避免机毁人亡惨剧的发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乘客和机组人员两个角度考虑,提出了逃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空难航空安全紧急逃生我们知道,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飞机以其舒适、安全、快捷而受到商务人士的欢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飞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出行方式,普通民众也越来越多的加入到乘坐飞机的行列中来。
而相关的数据也表明,飞机出行的安全性最高。
但是,飞机一旦发生空中事故,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对飞行的安全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的去提高飞机的安全飞行记录。
尽管飞机的失事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对于乘客而言,并非完全没有生还的希望。
而我们的伊春空难实际情形如何?首先,让我们听听当事人的叙述。
彭石海是这次空难的幸存者之一。
据他回忆,飞机降落过程与地面接触的瞬间,震动了一下微有些弹起来的感觉。
在最后一下碰撞声消失的瞬间,机舱灯光全部熄灭。
摸索到后门,只感觉到有很多人站在后门,都想打开门。
黑暗中的那扇门却怎么也打不开。
门就是在这时不知道被谁撞开了。
而撞开门的是当过几年雷达兵的老人张新海。
此时,毒烟已浓密到一定程度,只有蹲下才能勉强呼吸。
在毒烟中,他起身用右肩膀奋力将舱门撞开一条缝隙。
随后飞起一脚,踹开了这道“救命门”。
塑料滑梯并未打开,众人仓皇地从救生门跳出。
8排C座的李先生回忆说,感觉飞机在地上被生生地弹了起来,随后又重重摔落在地上。
飞机里已经乱了,大家都往紧急出口涌,紧急出口一下子就堵死了。
有个旅客,还不忘拎着自己的箱子。
我从飞机的窗口看到机翼下面已经烧起来。
不能再往紧急出口跑了,跑出去也得被烧死。
这时有一个人喊,前边有个大洞。
我来不及多想,就从那个窟窿跳了出去。
从以上的伤者回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飞机落地后并没有立刻爆炸,而是留出了几分钟的逃生时间。
伊春空难机长齐全军的罪与罚

伊春空难机长齐全军的罪与罚事件概述1997年11月23日22时许,中国北方航空公司MU7554航班,由哈尔滨飞往南京,途经伊春空港。
在飞行过程中,机长齐全军错把方向舵当作高度配平轮,致使飞机俯冲至地面,坠毁于伊春市五营区王家山附近。
事故造成总共98人遇难,无一幸存。
这成为了中国空难史上的严重事故之一。
事故调查与结论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时,民航总局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
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机长齐全军的失误,他未能正确地操作高度控制系统,并导致飞机未能维持正常的爬升角度。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中的资料,齐全军机长在短时间内遇到了多重问题。
首先,他在起飞前未能得到准确的斜距和爬升角度数据,这使得他无法独立地进行正确的判断。
其次,整个机组人员未能有效地协调合作,导致机长没有及时获得他所需的信息。
然而,调查组认为齐全军机长的最大问题在于他的判断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这使得他对错误的操作无法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
如此一来,这些问题导致了飞机坠毁。
齐全军的处罚在空难事件发生后,齐全军被控制起诉,并被判处死刑。
之后,经过几轮的上诉,他的判决被改为有期徒刑15年。
他在2010年服刑期满后获得了释放。
在事件发生后,齐全军的家庭与职业生涯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他的家庭遭受了媒体对他们的长时间追踪和曝光,他的个人信誉也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齐全军个人也一直为自己的错误付出着极大的代价。
事件的启示与思考伊春空难事件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它仍然对航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注意。
这个事件是一个不幸的事件,但它也是我们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
首先,空中飞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机组人员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因此,对于机组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必须严格,必须每年接受大量的培训和测试。
其次,在制定安全规范和程序时,必须考虑到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对航空器进行细致的安全性分析和安全性评估。
伊春空难危机公关的理论思考及评价3000字

伊春空难危机公关的理论思考及评价3000字“伊春空难”给我们的反思与启示历时22个月之后,迷雾中那架在跑道前坠毁的E-190和44个消逝的生命得到了一个答案。
官方详细公布的空难事故调查报告,证实了此前外界对这起空难原因的猜测,这是一次低级、完全可避免的责任事故。
VD8387航班终结了中国民航2102天的安全记录,原因是接连发生的低级错误。
报告中写明导致VD8387提前接地坠毁的三点直接原因:一、是机长违反河南航空有关规定,在低于公司最低运行标准——即机长首次执行伊春机场飞行任务时能见度最低标准为3 600米,事发前伊春机场管制员向飞行机组通报的能见度为2 800米的情况下,仍然实施进近;二、是飞行机组违反民航局《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的有关规定,在飞机进入辐射雾,未看见机场跑道、没有建立着陆所必须的目视参考的情况下,仍然穿越最低下降高度实施着陆;三、是飞行机组在飞机撞地前出现无线电高度语音提示,且未看见机场跑道的情况下,仍未采取复飞措施,继续盲目实施着陆,导致飞机撞地。
换言之,从机组首次与伊春机场管制员建立联系,管制员就已经通报了低于河南航空最低运行标准的能见度;飞机穿越最低下降高度时机长仍未看见跑道;直至无线电高度自动语音连续提示到飞机撞地。
从21时36分开始穿越辐射雾到21时38分最终坠毁的3分钟内,机组始终未能看见机场跑道、未建立着陆所必须的目视参考、未采取复飞措施。
除了机长和飞行机组的“直接原因”,四大间接原因包括:一、河南航空安全管理薄弱:包括前文说的齐全军多次违规没有处罚,通过调查发现“飞行员违规飞行是常态”。
飞行机组调配不合理。
哈尔滨到伊春是河南航空新开航线,出事前刚开通两周,出事飞机是第七次飞伊春机场,按照规定应该有熟悉的机长“带飞”,结果机组是新组建的,沟通不畅,未能避免人为风险。
二、深圳航空对河南航空投入不足。
2010年是08年次贷危机的两年后,绝大多数航空公司都在巨额亏损中。
伊春“8.24”空难留给民航气象观测的教训和启示

2 0 1 3年 7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e h n o l o g y& Ec o n o my
地发 布特 殊天 气报告 、 主 动做 好 天 气信 息 通 报 , 加 强 疑 难 天 气 的观 测 , 加 强低 能见 度的观 测和报 告 , 加 强
拂 晓和黄 昏 时天 气的观测 , 加 强 业 务 学 习等 , 积 极 做 好 民航 地 面 气 象观 测 工作 。 关键 词 : 民航 ; “ 8 . 2 4 ”空难 ; 飞行 安全 ; 气 象 观 测 中图分类 号 : P 4 1 2 .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o 0 7 —6 9 2 1 ( 2 0 1 3) 1 4 —0 0 1 8 —0 2
民航各项 业务 规 章 和规 定 , 都是 确 保 民航 工作 的安全 线 , 也 是 确 保 民航 安 全 工 作 的 底 线 。 “ 8 . 2 4” 特 大事 故血 的教训 再 一 次告 诫 我 们 , 在 日常 业 务 工 作 的任何 时候 、 任 何情 过对 2 0 1 0年 8月 2 4 日伊 春 林 都 机 场 特 大 飞 行 事 故 成 因 的 分 析 , 总 结 出该 事 故 留 给 民航 气 象观 测 的 启 示 : 从加 强 工作责任 心 , 认 真 执 行 民航 地 面 观 测 规 范 , 扎 实做 好 复 杂 天 气 的 观 测 , 及 时 准 确
伊春空难危机公关的理论思考

伊春空难危机公关的理论思考摘要: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之而来的就是危机公关,尤其是重大空难事件在发生后。
事件发生后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化解危机。
要使危机公关获得成功,必须以快速的信息发布和处理为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空难事件的特征,其次是事件的风险来源和事故后果。
危机公关的基本原理是快速有效地把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从媒体中分离出来并引导公众参与并采取行动。
危机公关的实质特征是对公共事件的主动化解并积极利用公共事件来进行有效地沟通。
它对于维护公众参与度至关重要——为公众所知、为公众所信赖,同时也与公众的利益相关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密切相关。
本文以空难事件为例,分析如何加强危机公关过程中应对危机发生后传播路径与公众参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析事件舆情回应方式及过程及效果;分析社会舆论对于当前信息披露不充分型危机公关事件的看法;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阐述危机公关策略选择以及公众参与度对危机回应效果的影响等内容对于空难公关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空难事件特征空难事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事故造成的事件突发,另一种是因航空公司原因导致事件突发。
1.事故突发型空难有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由于外部原因导致事件发生:如飞机发动机故障、燃油耗尽、发动机故障等原因使飞机停止飞行。
2.事故突发型空难:为事故突发影响所致:如飞机机舱起火、飞机机翼脱落、飞机失控等现象导致飞机在空中失去控制而坠落地面。
3.事故突发型空难:为事故导致事件突然而来:如飞机撞击地面、机组人员紧急逃生或在地面发生碰撞、乘客坠入河中、乘客坠落于飞机上、飞机故障导致飞机失去控制等。
4.事故突发型空难:为事故突如其来导致公众无法及时接受现场调查并对事件情况作出判断所致:如飞机爆炸等原因导致事件发生。
5.事件突发型空难:为事件突然造成旅客伤亡所致:如飞机爆裂等原因导致旅客受伤救治未果等情况。
6.事件突发型空难:为事件突然发生而影响到客舱内乘客正常生活及安全、造成巨大危害所致:如飞机爆炸以及机组人员伤亡等情况等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春空难调查报告读后感
本周部门召开会议宣读了有关2010年8月24日发生的河南航空伊春空难的调查报告,报告里说明了事故原因与各关联部门的处理意见,。
机长在低于公司最低运行标准的情况下,仍然实施进近着陆,并且在未看见机场跑道的情况下,仍然穿越最低下降高度实施着陆,飞行机组在飞机撞地前出现无线电高度语音提示,且未看见机场跑道的情况下,仍未采取复飞措施,继续盲目实施着陆,导致飞机撞地。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加强飞行安全管理,及时改正飞行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对飞行和机组人员的安全标准和安全投入,确保飞行安全。
飞行机组调配不合理,成员之间协调配合不好。
飞行机组均为首次执行伊春机场飞行任务,乘务员应急训练不合格。
我们应该保障乘务员的应急处置训练,完善培训教材,确实达到正确处置事故的能力。
这份沉甸甸的报告也再一次提醒我们,血淋淋的伊春空难,不应只是轻轻翻过的历史一页。
它理应带给人们更多的警醒,促发业界更多的行动,真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才能让逝者安息,生者宽慰。
很多人感到痛心疾首。
国务院调查组认定伊春空难是一起责任事故,调查报告佐证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观点,即如果飞行机组严格遵守行业、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伊春空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如果政府部门对于空难前已经暴露出大量安全隐患的机长本人和河南航空监管到位,伊春空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可以避免的。
可喜的是,民航和其他领域的监管部门近年都在加大严格执法、认真履职的力度,敢于公布伊春空难调查报告这种可能会自我揭丑的公共信息,就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之处。
期望未来随着制度安排的趋于合理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逐步到位,监管部门的作用日益发挥,公众对监管部门的疑虑和失望也能有所改观。
期望未来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一线人员特别是飞行员的职责切实履行,伊春空难的悲剧不再重演。
作为一名乘务员,安全的职责要高于服务,我们首先应该保证旅客在飞行中的安全,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严格按照安全第一的标准来处理各类事故。
保证安全第一,再去改善服务工作,有强韧的安全责任心去执行每次的飞行,我们还要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机立断,沉着冷静,迅速且合理地处理和解决飞行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还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勤于思考,主动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对飞行信息和动态不能全面掌握,最终酿成惨剧。
在以后的飞行中,我们要时时刻刻关注细节,把握细节。
平安的,幸福的,度过飞行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