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章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附】线条性:由于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而导致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个发出,无人可于同一时间位置说出两个声音。

即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出现。

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无必然联系,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偶然的。

2、现代汉语:从狭义而言,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从广义而言,现代汉语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狭义的现代汉语,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即俗称的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人民的语言,并不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

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5、现代汉语规范化:即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以此清除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分歧。

6、文学语言:指经加工、规范所得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包括文艺作品语言、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著作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7、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即社会方言,指由于性别、年龄、地位、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

每个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

二、简答题;1、现代汉语特点?【可分述或将之与印欧语言对比,自行诠释】(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语调变化,具有音乐性,具体如下:Ⅰ没有复辅音;即一个音节内不存在两个或以上辅音相连的情况,音节界限分明;Ⅱ元音占优势;音节必有元音,可仅由一个元音构成音节,乐音比例较大;Ⅲ有声调;音节均有声调,使得音节间界限分明而富于变化,有区别意义作用;Ⅳ声母与韵母内部系统性较强;即声母与韵母间配合规律规范严谨;(2)词汇方面:Ⅰ语音多为单音节,词形较短;有时一个语素即一个汉字,存在大量单音词;Ⅱ双音节占优势;汉语词汇有双音节化趋势,旧的单音节被双音节大量代替;Ⅲ新词构成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即“实语素+实语素”构词法,少有派生法构成;Ⅳ对于吸收的外来词多为音译兼意译,或以汉语语素对译,直接音译较少;Ⅴ成语多为四音节结构;Ⅵ存在大量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同义词,且音节数量不定,可见汉语词汇形式的伸缩性;(3)语法方面:Ⅰ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如我们理解(主谓结构)--理解我们(述宾结构)改变了语法结构关系;又如猫抓老鼠—老鼠捉猫,则改变了语法意义;真正语法上的语序变化应为词语的次序改变使语法结构关系及语义随之变化,如:二十岁才结婚—结婚才二十岁;Ⅱ主用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①有些结构有无虚词会导致结构和语义发生很大变化,如爸爸妈妈(联合结构)--爸爸的妈妈(偏正结构);②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虽语法结构关系未有改变,但语义变化,如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一指特定学校,一指北京所有大学;③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会导致语用意义的变化,如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虽都为偏正结构、修饰关系,表意相同,但前者强调“属性”,后者强调“分类”,指中国而非其他国家的文化;Ⅲ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都存在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地震—地面震动—地面震动了)Ⅳ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同一词可充当多种成分,好-a/v;Ⅴ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汉语中名词与数词结合需要加入量词,且随着对象不同而变化量词,如一头牛、一棵树;语气词的变法则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2、与古代汉语对比,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语音系统简化;①浊塞音、浊塞擦音、清鼻音声母消失;②复辅音声母消失;③辅音韵尾大大减少,入声不再独立成为调类;(2)词汇方面:①新词大量产生;②词的双音节化倾向明显;③词缀和类词缀有所增加,词缀附加法构成的合成词增多;④大批印欧词语和日语汉字进入汉语词汇系统;(3)语法方面:①增加大量量词;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现代汉语兼类词较多;③古汉中语言省略现象较常见,现代汉语则少见;④古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常有宾语前置现象,现汉几无;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1)共同语是通行于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方言则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即规范的共同语是方言的高级形式;(2)共同汉与方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吸收的关系;Ⅰ共同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而形成,形成后又渗透到各方言中,制约方言的传播与发展;Ⅱ方言的表达形式影响共同语的发展,共同语需吸收方言中有利成分以促进自身发展;4、如何理解语言是一个分层装置?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形象而言即一个装置,其最主要特点是分层。

1绪论

1绪论
为物理过程,无化 学反应,生物活性不 减。超声波产生的能 量可使植物细胞壁及 整个生物体破裂,胞 内物质的释放、扩散 及溶解。
实验室用小型超声仪
工 业 生 产 用 超 声 仪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5). 微波提取法(microwave extraction)
• 具有穿透力强、选择 性高、加热效率高等 显著特点,而且其操 作简便、快速、节能、 高效。
P18
分。
浸渍法 (Maceration)
渗漉法装置图
渗漉法(Percolation)
工业生产用的渗漉装置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2)加热提取:煎煮法(Decoction) P18 回流(Refluxing) 连续回流(Continuous Refluxing)
Simple refluxing assembly
常用CO2, N2O、 乙烷、丙烷等,无色、 无毒、无味,不易燃,化学惰性,价廉。
优点:提取效率高;成分不被破坏(不需 加热);无残留溶剂;可选择性分离
超临界萃取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小型实验装置
超临界CO2萃取实验装置示意图
原 料
玻 璃 珠
脱 萃取柱 脂

CO2 钢 瓶
冷温槽
P
高压泵



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P6
•二次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的植物中都能发生,不是维 持植物生命活动必须过程,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P6
•二次代谢产物:生物碱、萜、香豆素、黄酮、醌类等对
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且并非在
由一次代谢产物产生,常为有效成分。
P6
第三节 生物合成
二、天然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1心理学研究方法约翰·肖内西著绪论知识点整理

1心理学研究方法约翰·肖内西著绪论知识点整理

1⼼理学研究⽅法约翰·肖内西著绪论知识点整理第⼀章、绪论●科学的背景:历史背景、社会⽂化背景与道德背景、历史背景●⼼理学家对个⼈层⾯,家庭层⾯,社会层⾯对⼈们产⽣影响●历史因素:实证⽅法强调依靠直接观察与⽤实验回答问题,计算机⾰命使研究⼼理学的主旋律从⾏为主义转向认知科学的关键因素社会与⽂化因素:影响到研究课题的选择、⽀持研究的资源、研究结果的接受以及事实研究的地点●当⼈们⽤适合本民族⽂化的标准与眼光去衡量其她⽂化时,会产⽣民族中⼼主义●像研究者⼀样思考,要以怀疑态度瞧待那些关于⾏为与⼼理过程的研究结论●对⼀个结论最有利的证据就是多项研究得出⼀致性的结果,尽管科学家认为研究结论正确与否就是有概率性的●研究假说就是对现象的试探性解释●证据类型:跨研究的发现;对事件的观察;因果关系研究;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做研究的步骤:提出研究问题,产⽣研究假设,形成操作性定义,选择研究设计,评估研究的道德性;收集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报告研究结果1.描述科学⽅法的两个重要特征实证⽅法,怀疑态度2.为什么早期⼼理学家使⽤实证法作为⼼理研究的⾸选⽅法实证⽅法强调依靠直接观察与⽤实验回答问题,就是科学⽅法最重要的特点。

从这个⾓度出发,⼼理学家将能够直接观察的⾏为与经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持续推动着科学⼼理学的发展⼼理科学家能在各个层⾯(个⼈家庭社会)对⼈们产⽣影响,然⽽,⼼理学家必须以精⼼设计并实施的研究为基础,才能使这些影响得以实现(易实现)3.指出计算机在20世纪影响⼼理学发展的两个重要⽅式计算机⾰命促成⼼理学从⾏为主义转向认知⼼理学⾏为主义的⿊箱被表征为计算机模拟,测量输⼊(刺激)与输出(反应)之间的信息加⼯、储存与提取;精确测量认知过程,扩展认知加⼯过程的研究视野脑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推动神经科学成为⼼理学与⽣物学领域的重要学科4.社会⽂化因素影响⼼理学课题的选择,社会⽂化因素影响对研究课题的接纳的例⼦选择:对妇⼥问题的关注增多,提出⼀些新的研究课题,升迁的玻璃天花板效应⽅式:双语问题,否定研究存在的问题,肯定研究好处接纳:媒体关注+公众兴趣,⼉童性侵案,媒体暴⼒。

一绪论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一绪论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一绪论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②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的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③工人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②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德国古典学说的最高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汲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清楚了他在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③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接受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它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旧事物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的自我反省、自我审视。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1绪论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1绪论

– 18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的社会调查,主要目 的是为了发动社会舆论,引起官方对社会阴暗 面的注意,随后通及了其他的国家。在这些调 查中,出现了近代西方社会调查研究的三位先 驱人物。
第一位是英国著名的法官、慈善事业家和社会改革家 霍华德(1726-1790年)。他广泛地调查欧洲各国监狱 状况,使用访谈的方法,直接同犯人谈话。他使用同犯 人谈话所调查的确凿事实,来说服英国的众议院,要求 改善犯人的待遇。最后使英国通过了监狱改革法案。通 过访问,他调查了欧洲200座监狱的情况,写出了《英 格兰和威尔主监狱状况,以及外国监狱的初步观察和报 告》。他是欧洲使用访谈方法进行系统社会调查的先驱。
社会调查方法
主讲 叶金国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社会调查的含义和特点 社会调查的主体和客体 社会调查的任务和功能 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体系 社会调查的历史及其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学习社会调查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含义和特点
• 1、社会及社会现象 • 2、社会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任务和功能
1、社会调查的任务 2、社会调查的功能
1社会调查的任务 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调查过程 中完成的对调查对象的几种认识和研究。
–搜集调查对象的真实资料。 –准确地描述调查对象。使调查对象能够在人 们意识中真实地再现。 –正确地解释调查对象。推论多种现象之间的 关系、关联和共变的因果关系,取得对调查 对象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 –对社会调查对象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对策研究。 即对调查对象内外相关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进行科学的估计和评价;提出干预对象发展 进程的计划和意见的活动。
1古今中外的社会调查
– 战国时期,商鞅提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调查提纲, 提请国家必须摸清以下 13个数字:即人口数、粮食 贮存数、壮年男子数、壮年女子数、女子数、老人数、 儿童数、官吏数、士兵数、靠游说很饭的人数、商贩 人数、马、牛牲口数。这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调查统计 提纲。 – 中国是人口普查开展较早的国家。中国的社会调查就 是从人口调查开始的。历代统治者为了征兵和摇役, 不断地进行人口调查。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历代王 朝的官吏们经常普查民情,上奏皇帝或者记入地方志。 – 据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大约在公元前 3000年,古埃及国王为了建造金字塔,曾经进行过人 口和财产的调查。这大概是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 社会调查。

医学细胞生物学最新版1绪论

医学细胞生物学最新版1绪论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发现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提出了“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和三联体
密码假说。
Introduction
首页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促进了细胞生物 学的形成与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始,分子生物学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 时期:
DNA重组技术、DNA序列分析技术等不断地渗透 到细胞学各领域,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首页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一)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细胞学研究深入到 亚显微水平
20世纪70年代,随着超高压电子显微镜的出现,相 继发现了细胞质(cytoplasm)中纵横交错的网状细 胞骨架结构和细胞核基质内的网状核骨架结构。
Introduction
首页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一)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细胞学研究深入到 亚显微水平
首页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促进了细胞生物 学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完成,逐渐发展起来的基因组学 和蛋白质组学,以及新近于真核细胞内发现的控制 基因信息流通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和 不依赖DNA序列的表观遗传(epigenetics)等新兴领 域生命信息和新技术体系的引入,预示着细胞生物 学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Introduction
首页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一、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创立
(二)细胞学说(cell theory)的创立
2. 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对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恩格斯评价细胞学说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 大发现之一。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概论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概论课件
• 目的:正在研究脑波外形和振幅与情绪认知的 相关关系,这是许多想理解大脑的思维及情绪电 化基础的步骤之一。如果妇女的名字闪过,引起 脑电波的激烈变化,则表明她对这个名字有一些 惊讶。
2020/6/30
• 一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虽握住一只怏 怏不乐的实验老鼠的头,同时,—位助手灵巧地 翻开老鼠左眼皮,在里面放上一块不透明的隐形 镜头。
• 5、与两个陌生人在一起
30%
• ······
• 他人在场,责任分散
2020/6/30
3、调查法
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的问题为范 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 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法可采用两种不同 方式进行,一种是问卷法,另一种是访谈法。
盖洛普的民意测验 1936年成功预测罗斯 福的当选,误差不到1%
基本原理 矛盾论 中和论
西方:古希腊的传统,以逻辑和分析思维为主 同一律
基本原理 矛盾律 排中律
2020/6/30
孔子的观察人的道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
2020/6/30
二、心理学研究什么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
个体心理
2020/6/30
•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心理学基础》,科学教育出版社。 • (3)格里格、津巴多 著,王垒、王苏 等
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 • (4)戴维 . 迈尔斯 著,侯玉波等译:《 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6/30
(二)应用心理学
(6)管理心理学 (7)教育心理学 (8)法律心理学 (9)医学心理学 (10)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11)工程心理学 (12)体育运动心理学 (13)航空航天心理学 (14)政治心理学 (15)经济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H
H
+
Cl
-
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的电荷分布不均匀,正点中心与 负电中心不相重合,就构成一个偶极。
键的极性大小可定量的用偶极矩(dipole moment )来表 示,偶极矩等于正、负电荷中心距离(d)与其所带电荷(q) 的乘积。
=dq
偶极矩的单位为德拜(Debye, Debye.Peter 荷兰物理学家), -8 -10 简写为D。1D=10 cm 10 静电单位。

1.假定分子的原子具有未成对电子且自旋方向相 反,就可以配对偶合,每一对电子形成一个共价 键; 2.原子的未共用电子数就是它的原子价数; 3.如果一个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已经配对,它就不 能再与其它未成对电子配对,这种性质叫做共价 键的饱和性;


4.电子云重迭的程度越大,形成的价键越稳定, 因此原子轨道要尽可能在键轴方向上实现最大程 度的重迭,这种性质叫做共价键的方向性; 5.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进行杂化形成能量相近 的杂化轨道,这样可加强其成键能力,成键后达 到最稳定的状态。


有机化学的发展:英国化学家柏金 (W.H. Perkin)---合成工业染料开始
1856年柏金试图从甲苯胺类化合物合成 喹啉,意外获得了黑色沉淀,在乙醇中 呈艳丽的紫色溶液。-----苯胺紫。
(CH3)2N C (CH3)2N C N(CH3)2 O OH OH
N+ H3C
ClCH3 H3C N+

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Sp3杂化 饱和键C-C 单键 烷烃

Sp2杂化 C=C 双键 烯烃 Sp杂化 C ≡C 叁键 炔烃

Sp3杂化
2P 2S
6C
2P
跃迁 2S
杂化 Sp3杂化轨道
Sp2杂化
2P 2S
6C
2P 跃迁
2S
杂化 Sp2杂化轨道
Sp2和sp3杂化轨道的形状大体相似,只是由于s成分的 逐渐增多,形状较胖,电负性较大。
数有机物为气体、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
因为有机分子间的引力主要为范德华力
(Verder Waals Force),结合较弱。


4.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5. 原子间主要以共价键结合

6. 反应速度慢,易发生副反应
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价键)


一、化学键(Chemical bond)
离子键 (ionic bond) 氯化钠 Na+Cl-
化学家为人类在自然界旁合成了一个新的自然界。 1. 生物医药---青霉素的发现。 2. 功能材料----光电材料、纤维材料等。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从 青 霉菌 的培养液中分离而得。
O N H O
H
H S N H COOH
青霉素
Nobel Prize Winners in Chemistry:
不同碳原子的电负性:
sp杂化碳原子>sp2杂化碳原子>sp3杂化碳原子
S成分多离原子核近,吸引能力强,电负性强。
偶极矩:端炔>端烯(但极性较弱)。如:
CH3CH2C≡C-H
μ 2.67×10-30 C.m
CH3CH2CH=C-H2
1.0×10-30 C.m
共价键的类型

σ 键:头碰头成键 π 键:肩并肩成键
1.3.2共价键的键参数

1、键长(bond length) 以共价键结合的两个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叫 作共价键的键长,单位为nm(10-9m) 。 2、键能(bond energy)


共价键形成时体系能量降低所释放的能量, 叫做键能。共价键断裂时从外界所吸收的能量 称为离解能,其单位为:KJ•mol-1。对双原子 分子而言键能就等于离解能。
常见共价键的键长(nm)
C-C(烷烃) C-O(醇) C--N(胺) 0.154 0.143 0.147 C=O(酮) C=N(肟) C=C(苯) 0.122 0.129 0.139
常见共价键的键能(kJ/mol)
共价键 O--H C--F 键能 464.4 485.3 共价键 C--C C=C 键能 347.3 611
日本)和Arira Suzuki(铃木章)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1. 新的有机合成方法; 2. 绿色有机合成-----降低环境污染。
学习方法:
1. 理解性记忆-----理解反应机理 同一原料,反应试剂不同,产物不同。 2. 以官能团为主线。双键、卤素、苯环、羰基 羧基、氨基和氰基等。
π 键的形成
两个p轨道之间以“肩并肩’的方式相互交盖,或 者说两个平行的p轨道之间侧面相交盖,所形成的共价 键称为π键。
可以形成键
不能形成键
原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重迭交盖
π 键的特性
乙烯
两个p轨道的交盖部分分布在σ键所在平面的上、下 两部分,不在键轴上,距两原子核较远,原子核对它的 引力较小,所以π键较弱,键能小,容易断裂。 由于原子核对π电子的束缚力较小,故π电子云容易 极化,促使π键易发生化学反应。 π键不能自由旋转。如果旋转,就会减小p轨道的交 盖程度而使体系能量升高,进而导致π键断裂。由于 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所组成的,所以双键不能 自由旋转。
ClCH3
O
孔雀绿
结晶紫
茜素
有机化学
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科学。
有机农业:指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 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
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 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1828年德国化学家伍勒(Wö hler)由无机物氰酸铵制 得有机物尿素。
NH 4CNO
NH 2-CO-NH2
而氰酸铵可由简单的无机物得到:
NH3
NH3
KCNO
H2SO4
K2CO3
(NH4)2SO4
(NH4)2SO4
KCNO
NH4CNO

177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Laurent, Lavoisier, 1743.8.261794.5.8)确定了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C、 H、O、N几种元素。 1851年凯库勒(Kekulé ,1851)将有 机化合物定义为含碳的化合物。 1874年肖莱马(Schö rlemmer)将有机 化合物定义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一. 有机化学的发展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天然产物的开始发展:

1773:从尿中提取出了尿素


1769:制得了许多有机酸:
葡萄汁→酒石酸(tartaric acid)


酸牛奶→乳
酸(lactic acid)
柠檬汁→柠檬酸(citric acid)
1806年Serturner从鸦片中提取吗啡。 瑞典化学家Berzelius----生命力论代表,有 机化合物只能在生物体内通过神秘莫测的“生 命力作用”才能产生。 有机化学看起来恰似一座原始森林,即充满 诱惑又令人生畏。
N--H
C--Cl
389.1
338.9
C—O
C—N
359.8
305. 4
S--H
347.4
C--Br
284.5
3、键角(bond angle)

有机分子中二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甲烷的键角109.5。
4、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当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形成共价键时,由 于其电负性相同,因此成键电子云对称地分布 在两个原子周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这种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的电负性不相同,成键 电子云分布不对称,在电负性大的原子周围电 子云密度较高带负电荷,而电负性小的原子带 正电荷,结果使键出现极性,这种类型的键称 为极性共价键。
极化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共价键的电子云分布发生变化,
引起键的极性的改变。
可极化性:共价键感受外界电场的影响产生极化的能力。 电负性大,半径小,对外围电子束缚能力强,可极化性小。
1.3.3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I)
指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成键电子云沿
原子链向电负性强的一方移动的效应。
二、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性
1. 种类多,分子组成繁杂

有机物已达700万种,并且以每年20万种的速
度增加,而无机物只有10多万种。
(数目没有限制,连接方式多样,同分异构现象普遍)

2. 易燃烧,鉴别有机和无机物的方法。

3. 熔、沸点低,热稳定性差

室温(r.t room temperature)下,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发展概况

Organic一词的意思是有机的、有生命 的 ,因此,有机化合物的最初定义是 指来源于动、植物体的物质 。
甘蔗------制取蔗糖; 大米或果汁----酿制酒精 植物油和草木灰共融--------制成肥皂 米醋------乙酸等称为有机物,形成“生命力论”
σ键的形成
原子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迭交盖形成键
σ键的特征
两个原子轨道彼此交盖部分对称地分布在键轴 的周围,并呈轴对称,这样形成的键都称为σ键。 σ键的轨道交盖部分,分布在成键两原子核之间, 受两原子核的引力较大,所以σ键稳定,键能高,不 易断裂。 以键相连的二个原子能以键为轴做相对旋转.
2000年—至今获奖者获奖原因
2001年威廉·诺尔斯(美)野依良治(日)手性催化还原反应 巴里· 夏普莱斯(美)手性催化氧化反应。 2005年罗伯特· 格拉布(美)、查德· 施罗克(美)、伊夫· 肖万 (法)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