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形 成 期 ( 1956-1970年)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知识应用期 ( 1970-1988年) 集成发展期 ( 1986年至今)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创立了演绎法。他提出的三段论至今仍然是演绎推理的 最基本出发点。
AI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即要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但 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一般解释: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 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知识与智能 知识 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
能理论框架,使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AI研究
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艰难成立,其后长期得不到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 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返祖归宗”,挂靠到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
1985年前,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我国人工智 能也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学科群专著不能公开出版。
(表处理语言)。 1961年,明斯基发表了“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的论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965年,鲁宾逊提出了归结(消解)原理。费根鲍姆开发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用于质谱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由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和成果做出了过高的预言,而这些语言的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当时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下列三个局限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矿床学概述二、矿产资源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三、我国的矿产资源概况第一节矿床学概述矿床学,又称矿床地质学,在国外称经济地质学(Economic Geology),是研究矿产资源在地壳中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它是矿产勘查和开发的地质理论基础,又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
矿床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颖的学科,它随着社会生产特别是矿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同时又随着近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矿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充实更新,形成了一门技术经济与地质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矿床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主要阶段:1、近代矿床学的萌芽和初步发展阶段(十六世纪~十七世纪)虽然人类对矿产的认识远自史前时期,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近代矿床学,其形成和发展始于十六世纪中叶。
当时正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雏形阶段,由于采矿冶金业的发展,在找矿实践中逐渐积累了关于矿床学的丰富知识,因而有些学者能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出早期的成矿理论。
2、成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初)自十八世纪以来,对矿床成因解释最有代表性的是“水成论”和“火成论”两种学术观点的争论。
水成论者(Neptunist)认为所有岩石和矿床都是在大洋水中沉积形成的,而且所有脉体,包括矿脉也是这样形成的。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弗莱堡矿业学院的维尔纳(1755年),到十九世纪初,波伊(1822年)和尼克而(1832年)都指出火成岩与矿床之间存在着联系。
火成论者(Plutonist)否认地球内营力在地球发展演化中的作用,他们提出,硅酸盐和硫化物都不溶于水,因此矿石只能是地球深部火成的溶液或溶化物质注入地壳裂隙中而成的,这一认识的代表人物有美国人郝屯(1726~1797年)等。
这场“水火之争”尽管在两派的学术观点上都有事实根据和认识上的片面性,但在矿床学发展初期,促使了人们收集大量矿床实际资料,推动了人们对矿石、岩石的成因研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矿床学的发展,对矿床学理论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化工热力学第一章.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化工热力学解决的实际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类: (1) 过程进行的可行性分析和能量的有效利用; (2) 相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问题; (3) 测量、推算与关联热力学性质。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2. 热力学在化工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局限:对物质结构必须采用一些假设的模型,这 些假设模型只是物质实际结构的近似描写。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四、化工热力学研究内容及在化工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1. 化工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化工热力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为基础,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其有效利 用的规律,研究物质状态变化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 物理或化学变化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和状态。
7 了解热力学在化工过程中的主要实际应用。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预备知识(复习名词、概念)
体系与环境
体系:研究的对象 环境:研究对象以外的部分
敞开体系(开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有能量与物质的交换。
体系 封闭体系(闭系):体系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的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交换也无物质的交换。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过程与循环
过程:状态的变化历程 按可逆程度分: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 按状态参数变化分:等温、等压、等容、等焓、绝热过程等。
循环: 正向循环:热能变为机械能的热力循环。PV图上以顺时针 方向循环。所有热机都是。
逆向循环:消耗能量迫使热量从低温流向高温。 V图上以逆 时针方向循环。所有制冷、热泵都是。
3.化工热力学在化工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降低原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能耗(利用夹点技术); 提高产品的质量(利用新型分离技术); 为化工单元操作提供多元相平衡数据; 为实验成果的放大,实现工业化提供基础
第一章 绪论

测绘 测设
5
1.2 地球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自然形体 不规则的曲面。 不规则的曲面。 最高点: 8844.43米 最高点:珠峰 8844.43米, 最低点: 11022米 最低点:马氏海沟 -11022米。 相差约20km 20km。 相差约20km。 在不规则的曲面上无法进行 计算和绘图。 计算和绘图。 人们找寻一个理想几何体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需满足二个条件: 需满足二个条件: 1、与地球自然形体十分接近 2、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6 0
24
°
°
°
6、高斯平面坐标系的建立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 赤道投影为Y 原点为O 原点为O‘轴,X’,Y‘称为坐标自然值。 称为坐标自然值。
25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 西移500千米, 500千米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将X‘西移500千米,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X,Y称为坐标通用值。 称为坐标通用值。 X=X‘ X=X‘ 带号N 500000米 带号N Y'+500000米 Y=
18
2、高斯投影的原理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 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平面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N 中 央 子 午 线
c
赤道
S
பைடு நூலகம்
19
3、高斯投影特点 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 中央子午线长度不变 经线和纬线长度有所变形
中 央 子 午 线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在小范围内可以用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的影响 地面上AB两点 地面上AB两点 AB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机器的作用,组成机器的基本要素,零 件的概括分类;零件与机器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 性质与任务。 基本要求: 明确机械设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 用;明白零件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地位;了解课程的 内容、性质与特点、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 重 点: 组成机器的基本要素和机械零件的分 类,零件与机器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第一章 绪论
八、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 孔志礼、马星国主编 科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习题与解析》 修世超、李庆林主编 科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 邱宣怀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吴宗泽主编
第一章 绪论
三、本课程的任务
1)培养学生掌握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 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 关技术经济政策; 3)具有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查阅 资料的能力; 4)掌握典型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 的基本训练; 5)了解机械设计的新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情 报 学
工 程 力 学
数学
机 构 学
流
方 辩 体 法 证 力 论 法 学
化学
电 磁 学
热 力 学
基 础 工 程 学
物理学
泉水
基 础 科 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一、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静联结 动联结 与动力 源组合
零件
构件
机构
机器
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就是机械零件 。
第一章 绪论
任何机械设计都是由若干个零件组成,机器的 性能好坏就取决于它的主要零件和关键零 件的性能好坏。要想设计出好 的机器,必须首先设计好它的 零件。因此,机械零件的设计 是机械设计的基础,是机械设 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绪论 - 河南师范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3、全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务活动 中比须使用普通话,使其成为工作语言。
4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使 用普通话,使其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测试
1995年,逐步实行按水平测试结果颁发普通 话等级证书的制度。 测试的对象:县以上广播员、节目主持人、 普通话教师、影视人员和有关院校的毕业 生、以及中小学教师、师范学校的教师和 毕业生。 师范毕业生至少要达到二级乙等
普通话的词汇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 并不是北方话中所有的词汇都可以进入普 通话。 有些地方性很强的词语不应进入,如:北京 话中的“老爷儿”(太阳) 要从方言、古代词和外来语中吸收一些, 如:“打的”;“莅临”;“卡拉ok” 还要不断创造新词,如:“蓝牙”、“蹦 极”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指的是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白话作品,并且 是这些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只是意味着北京语音的音系为标准音,不 是说北京话的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 音。 在北京语音里存在一些分歧, 如:异读以 及土话成分。应加以审订。 北京话中的儿化和轻声特别多,没有必要 全部吸收,通过调查,取其具有区别作用 的一部分。
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 现代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 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 独立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 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本身具有完整的系统, 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能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第一章—绪论

8
•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就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 信系统,如图
同步
信 息 源
编 码 器
加 密 器
调 制 器
信 道
解 调 器
解 密 器
译 码 器
受 信 者
噪声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9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续)
各部分功能
信源编码与译码:信源编码有两个作用,其一:进行模/数 变换;其二,设法降低数字信号的数码率,即数据压缩。信 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 信道编码与译码: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由于噪声, 干扰等的影响,会造成差错。信道编码是在原来的数字序列 中引入某些作为差错控制的码字,以实现自动检错和纠错, 当然这时会降低信息传输速,使数字信号适应信道所进行的 变换称为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目的就是提高通信系统抗干 扰能力,尽可能的控制差错,实现可靠通信 加密与解密(例如交织):为了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可 有效的对基带信号进行人为扰乱,即加上密码,这叫加密。 在接收端就需要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解密
有线信道:如明线、电缆、光缆信道 无线信道:如短波电力层传播、微波视距传播、卫星中继 信道
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分类
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
15
4 通信系统的分类(续)
按通信工作方式分类
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例 如,广播、遥测、遥控 半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 时进行收发的工作方式。例如,无线电对讲机 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 作方式。例如,普通电话
10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箭叶式圆盘涡轮
一种以径流为主的搅拌器,但其浆叶剖面为抛物面, 因而轴向有上下两股斜向循环流,适用于气体分散、吸收、 传质、混合、固液悬浮等操作。 适合于中低粘度的物料搅拌。 适合于中低粘度的物料搅拌。
框、 锚 式 搅 拌 器
此类搅拌器为慢速型搅拌器,适用于中高粘度液体的 混和、传热或反应等过程。
螺 杆 式 搅 拌 器
3、聚合方法的选择原则 、 反应原理 产品形态 产品用途 生产成本 环境影响 聚合方法: 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熔融缩聚、界面缩聚、固相聚合、等等。
4、间歇聚合和连续工艺 、 (1)间歇聚合 ) 聚合物在聚合反应器中分批生产的,当反应达到要求的转 化率时,将聚合物从聚合反应器中卸出,工艺流程:
2、工艺和设备要求: 、工艺和设备要求: 工艺要求: 工艺要求:采用高度自动化控制,确保反应工艺条件的均 一稳定。因为反应条件的波动将影响产品的结构和分子量及其 分布。 集散控制技术( ):即 集散控制技术(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含义 ): 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DCS 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和现 代控制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的控制技术。通常 DCS 控 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三层:现场控制级、集中操作监视级、 综合信息管理级。DCS 是面向整体,面向系统的控制技术,目 标是整个系统的最优化控制,包括现场实时控制的最优化和综 合信息管理的最优化。 设备要求: 设备要求:要求聚合生产设备能安全生产、经济耐用、设 计合理、方便操作、不含“环保协约”规定的有害物质、不污 染聚合产品。一般使用不锈钢、搪玻璃、不锈钢/碳钢复合材 料反应釜。
(四) 分离过程 四 包括未反应单体的分离、脱除溶剂、催化剂、低聚物、 包括 机械杂质等过程与设备。
8、20 世纪 80 年代的功能高分子合成 、 功能高分子: 功能高分子: 对物质、能量和信息具有传输、转换或贮存作用的高分子 及其复合材料称为功能高分子。 功能能高分子分类: 功能能高分子分类: 按照材料的功能或用途所属的学科领域,可以将功能高分 子材料分为化学、物理和生命功能高分子材料三大类。 化学功能高分子: 离子交换树脂;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
课时: 课时:48 学分: 学分:3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限选 考试类别: 考试类别:考查 教材: 教材: 《高聚物合成工艺》,王久芬主编,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05年7月,第一版。 参考书: 参考书: 1. 赵德仁主编,《高聚物合成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1997。 2. 李克友等编,《高分子合成原理及工艺学》,科学出版 社,2001。
第一节 高分子合成工业发展简况
1、19 世纪以前对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直接利用和加工利用 、 食品淀粉、蛋白质的加工利用; 棉、麻、丝、毛、皮、木、竹的加工利用; 天然橡胶、生漆、天然油脂的加工利用。 2、19 世纪对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改性 、 1839年,美国人发明了天然橡胶的硫化; 1855年,英国人由硝酸处理纤维素制得塑料 (赛璐珞); 1883年,法国人发明了用乙酸酐与纤维素制人造丝 (粘胶纤维)。
进料 → 反应 → 出料 → 清理 优点: 优点:便于改变工艺条件,灵活性大,容易改变品种和 牌号,方便小批量生产。 缺点: 缺点:不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不同批次产品 的规格难以控制严格一致;反应器单位容积单位时间内的生 产能力受到影响,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2)连续聚合 ) 反应原材料连续进入聚合反应器,反应得到的聚合物连 续不断地流出聚合反应器。 连续进料 → 反应 → 连续出料 优点: 优点:容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聚合反应条件稳 定,产品的质量规格稳定;设备密闭,污染少,损耗少,生产 效率高,成本较低。 缺点: 缺点:不宜经常改变产品牌号,不方便小品种生产。
5、20 世纪 50 年代配位聚合的发现及重要合成高分子材料 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顺丁橡胶、聚甲醛等。 6、20 世纪 60 年代的主要合成高分子材料 芳香族聚酰胺、聚酰亚胺 (PI) 、聚苯醚(PPO)、聚对苯 、聚苯醚(PPO)、聚对苯 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异戊橡胶、乙丙橡胶。 7、20 世纪 70 年度高分子合成工业的高效化、自动化、大型化 年度高分子合成工业的高效化、自动化、 230 吨 PVC 悬浮聚合釜; 年产 30 万吨 PE 和 PP 生产装置, 1972年,北京燕山石 1972年,北京燕山石 化总厂引进年产 30 万吨乙烯装置, 1976 年建成投产。1976 年建成投产。1976 年-1978年,又引进 年-1978年,又引进 4 套年产 30 万吨乙烯及其配套装置,分 别建在大庆石化总厂、齐鲁石化公司、南京扬子石化公司和 上海金山石化总厂。
二、聚合物的生产过程 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 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
聚合反应过程
分离过程
聚合物后处理过程
回收过程
(一) 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 一
※ 包括单体、溶剂等原料的贮存、洗涤、干燥、调整浓度等过程 包括
与设备。 讨论:单体贮存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讨论:单体贮存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a. 防止单体与空气接触,以免产生过氧化物,甚至爆炸。 b. 提供可靠的措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贮罐不会产生过高的 压力,以免贮罐爆破。贮存气体状态单体的贮罐应当是耐压容器。 贮罐还应当远离反应装置,以减少着火危险。 c. 严格防止有毒易燃的单体及溶剂从贮罐、管道和泵等设备 任意环节中泄漏。 d. 防止单体贮存中发生自聚现象,必要时应当添加阻聚剂。
3、20 世纪初合成高分子树脂的工业化 酚醛树脂、丁钠橡胶、醇酸树脂、脲醛树脂、聚醋酸乙 烯酯、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4、20 世纪 30-40 年代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形成 30- 合成塑料: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偏氯乙烯、聚苯乙烯、 合成塑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压聚乙烯、ABS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压聚乙烯、ABS 树脂、聚氨酯、 聚四氟乙烯、中压高密度聚乙烯; 合成纤维:尼龙-66、尼龙-、聚氯乙烯纤维、聚丙烯腈 合成纤维:尼龙-66、尼龙-6 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维尼纶纤维; 合成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丁苯橡胶。 合成橡胶:
(三)聚合反应过程 包括聚合和以聚合釜为中心的有关热交换设备及反应 包括 物料输送过程与设备。 聚合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方面: 1、聚合产物的形态 、 坚韧块状固体; 很细的粉状固体; 具有不同粒径分布的粒状固体; 粘性半固体; 粘稠状液体; 高粘度溶液; 粘度很小的聚合物乳液,等等。 应根据聚合产物形 态的不同设计相应 的分离及后处理的 工艺和设备。
(二) 引发剂的配制过程 二 包括聚合用引发剂和助引发剂的制造、溶解、贮存、调整浓 ※ 包括 度等过程与设备。 常用的引发剂: ※ 常用的引发剂: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过硫酸盐,烷基金 属化合物 (如烷基铝,烷基锌等) ,金属卤化物 ( TiCl4,TiCl3等) 以及路易士酸 (BF3、SnCl4,FeCl3等) 。 ※ 讨论:引发剂的危险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讨论: 多数引发剂受热后有分解爆炸的危险,干燥纯粹的过氧化 物易分解。因此工业上过氧化物采用小包装,低温贮存,防火, 防撞击。液态过氧化物配成溶液、避光、低温贮存。 常用的烷基金属引发剂很危险,遇空气易燃烧或遇水爆炸, 金属卤化物易水解生成腐蚀气体。如烷基铝应配制成 15%- 20% 的加氢汽油或苯或甲苯溶液,并充氮保护。
5、聚合反应器 、 进行聚合反应的设备叫做聚合反应器。 根据聚合反应器的形状主要分为: 釜式聚合反应器 管式反应器 塔式反应器 螺旋挤出机式反应器 板框式反应器等。 釜式反应器是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反应器。 釜式反应器
不锈钢聚合釜 构造: 构造:锅体、 锅盖、搅拌器 搅拌器、夹套、 搅拌器 支承、传动装置、轴 封装置、溢油槽、电 加热棒、测温装置、 测压表等。
物理功能高分子: 光活性高分子、导电高分子; 生物功能高分子: 高分子药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9、高分子合成理论的发展方向 、 (1)与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有机化学等的融合与渗透,吸 取这些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开发新的引发/催化体系,这是合 成化学的核心,是高分子合成化学与聚合方法原始创新发展的 关键。对于传统的工业化单体,需要利用新型引发/催化体系 和相应聚合方法,研究开发合成新的微观结构的聚合物新材料。 (2)与有机合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紧密结合,将有机合成化 学的先进技术“嫁接”到高分子合成化学中,研发高分子合成 的新方法,实现高分子合成的可设计化、定向化和控制化,这 里包括通过非共价键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来“合成”超分子体 系。 (3) 在大分子工程方面,不仅要达到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与 分子量分布,而且要开发设计合成多种拓扑结构的聚合物链 (如超支化聚合物、星型多臂嵌段共聚物、树枝状聚合物、浓 密刷型聚合物等)的新合成技术。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一、高分子合成工业及其与相关工业部门的联系 高分子合成工业: 高分子合成工业 将石油炼制(煤化工)、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生产的单体, 经过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从而为高分子合成材料成型 工业提供基本原料。 基本原料: 基本原料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为原材料。 生产部门: 生产部门 包括石油(煤)开采、石油炼制(煤化工)、基本有机合 成、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合成材料成型等工业部门,这些工业 部门之间相互关联,关系密切。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高分子工业和高分子科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三废处理与安全生产
第一章 绪 论
高分子合成工业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
例1. 生产 1 kt 天然橡胶,要 300 万株橡胶树,占地约 3 万亩, 而且需 5000-6000 人。而生产 1 kt 合成橡胶,厂房占地仅 l0 亩 左右,仅需几十人。现代化的合成橡胶生产装置一条生产线年 产量可高达 5-8 万 t 。年产 100 万 t 天然橡胶可节约 1000 万亩 土地,节约种植劳动力 500 万人。 例2. 一个年产 10 万 t 合成纤维工厂相当于 200 多万亩棉田的产 量,也相当于 2000 万多头绵羊的年产毛量,我国如能年产 100 万 t 合成纤维,可节约 2000 多万亩土地,可养活 3000-4000 万 人口。 2009年1-7月份国内的塑料制品累计总产量在 2388万吨;2009年 1-6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生产化学纤维 1200万吨 ;2009年 前4个月国内合成橡胶产量达到 106 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