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章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附】线条性:由于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而导致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个发出,无人可于同一时间位置说出两个声音。
即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出现。
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无必然联系,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偶然的。
2、现代汉语:从狭义而言,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从广义而言,现代汉语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狭义的现代汉语,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即俗称的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人民的语言,并不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
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5、现代汉语规范化:即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以此清除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分歧。
6、文学语言:指经加工、规范所得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包括文艺作品语言、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著作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7、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即社会方言,指由于性别、年龄、地位、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
每个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
二、简答题;1、现代汉语特点?【可分述或将之与印欧语言对比,自行诠释】(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语调变化,具有音乐性,具体如下:Ⅰ没有复辅音;即一个音节内不存在两个或以上辅音相连的情况,音节界限分明;Ⅱ元音占优势;音节必有元音,可仅由一个元音构成音节,乐音比例较大;Ⅲ有声调;音节均有声调,使得音节间界限分明而富于变化,有区别意义作用;Ⅳ声母与韵母内部系统性较强;即声母与韵母间配合规律规范严谨;(2)词汇方面:Ⅰ语音多为单音节,词形较短;有时一个语素即一个汉字,存在大量单音词;Ⅱ双音节占优势;汉语词汇有双音节化趋势,旧的单音节被双音节大量代替;Ⅲ新词构成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即“实语素+实语素”构词法,少有派生法构成;Ⅳ对于吸收的外来词多为音译兼意译,或以汉语语素对译,直接音译较少;Ⅴ成语多为四音节结构;Ⅵ存在大量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同义词,且音节数量不定,可见汉语词汇形式的伸缩性;(3)语法方面:Ⅰ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如我们理解(主谓结构)--理解我们(述宾结构)改变了语法结构关系;又如猫抓老鼠—老鼠捉猫,则改变了语法意义;真正语法上的语序变化应为词语的次序改变使语法结构关系及语义随之变化,如:二十岁才结婚—结婚才二十岁;Ⅱ主用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①有些结构有无虚词会导致结构和语义发生很大变化,如爸爸妈妈(联合结构)--爸爸的妈妈(偏正结构);②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虽语法结构关系未有改变,但语义变化,如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一指特定学校,一指北京所有大学;③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会导致语用意义的变化,如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虽都为偏正结构、修饰关系,表意相同,但前者强调“属性”,后者强调“分类”,指中国而非其他国家的文化;Ⅲ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都存在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地震—地面震动—地面震动了)Ⅳ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同一词可充当多种成分,好-a/v;Ⅴ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汉语中名词与数词结合需要加入量词,且随着对象不同而变化量词,如一头牛、一棵树;语气词的变法则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2、与古代汉语对比,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语音系统简化;①浊塞音、浊塞擦音、清鼻音声母消失;②复辅音声母消失;③辅音韵尾大大减少,入声不再独立成为调类;(2)词汇方面:①新词大量产生;②词的双音节化倾向明显;③词缀和类词缀有所增加,词缀附加法构成的合成词增多;④大批印欧词语和日语汉字进入汉语词汇系统;(3)语法方面:①增加大量量词;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现代汉语兼类词较多;③古汉中语言省略现象较常见,现代汉语则少见;④古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常有宾语前置现象,现汉几无;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1)共同语是通行于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方言则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即规范的共同语是方言的高级形式;(2)共同汉与方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吸收的关系;Ⅰ共同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而形成,形成后又渗透到各方言中,制约方言的传播与发展;Ⅱ方言的表达形式影响共同语的发展,共同语需吸收方言中有利成分以促进自身发展;4、如何理解语言是一个分层装置?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形象而言即一个装置,其最主要特点是分层。
有机化学-1 第一章 绪论

C-H键键能 (423+439+448+347)/4=414 kj/mol 键键能=( 键键能
2003-2008年 2003-2008年
2009年至今 2009年至今
1999-2003年 年 化学(师范类) 化学(师范类) 2003-2008年 年 有机合成 2009年至今 2009年至今 有机化学
安徽师范大学 理学学士 中国农业大学 理学博士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博士后
第一章 绪论
§ 1-1 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 1-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3 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表达方式 §1-4 现代共价键理论 §1-5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4,键的极性和极化性 ,
两个不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 两个不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将使键产生极性 不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
δ H δ Cl H C m H Cl C =3.57X10
-30
=3.57X10-30 C m Cl
极化性:键的极性大小取决于成键的两原子电负性 极化性:
的差值,与外界条件无关, 永久的性质 的差值,与外界条件无关,是永久的性质
H3C NH2 N O
O
硝羟硝
S OH 硝磺羧 O
§1-3 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表达方式
H H C H C H H C C H CH3CHCH2CH3 CH3
1.第一章 绪论1-护理学发展史

2.南丁格尔的贡献 开创了科学的护理事业
1.护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有组 织性,实务性及科学性为基础。 2.护士是内科、外科及健康方 面的技术服务不是医生的技术 辅佐者。 3.护理人员应由护理人员来管 理。确立了护理专业的社会地 位,推动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护 理 是 科 学 、 爱 心 、 艺 术 的 结 合
1.南丁格尔生平
1854年3月,克 里米亚战争爆 发。由于战地 条件十分恶劣, 当时负伤英军 的死亡率高达 42%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
1854年10月,南丁格尔被任命为“驻土耳其英 国总医院妇女护士团团长”率38名护士抢救
1.南丁格尔生平
提灯女神 克里米亚天使
由于她 和全体 护理人 员的努 力,短 短半年 时间使 英国前 线伤员 的死亡 率降到 2.2%
1909年——成立中华护士会(1964年改名为 中华护理学会),并于1922年加入国际护士 会。 1920年——北京协和医院开办本科水平的高 等护理教育。 1941年和1942年,毛泽东同志两次为护士题 词:“尊重护士,爱护护士”,“护理工作 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 1949年 护校183所 护士32800人
美国人口是我国的
21.5%
护士总数是
260万 ,是我国的 2001年我国每千人口护
士数全世界排名
1998年全球平均医护比
2002年我国的医护比
1:0.68
护理人才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美国 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 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 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 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 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 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 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 广阔。
1-第一章绪论

魏斯曼 (Weismann A.,1834~1914)
①.种质连续论:种质是世代连续不绝的; ②.支持选择理论; ③.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老鼠22代割尾巴试验。
25
种质连续论
◆ 1892年,魏斯曼提出种质连续论(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否定获得性状遗传。 ◆多细胞生物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 负责生殖和遗传;体质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 ●种质是“潜在的”,世代相传,不受体质和环境影 响,所以获得性状不能遗传;体质由种质产生,不能 遗传。 ●种质在世代间连续,遗传是由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 一定分子性质的物质(种质)在世代间传递实现的。 26
广泛研究遗传变异与生物进 化关系。 ①.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著作, 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 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复杂、 低级 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
论点提出“泛生论”假说。
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进 行了 5 年的环球考察工作。
“贝克尔“号巡洋
达尔文:泛生假说
不可遗传变异
某一品种(高株)
高株
矮株
相同的环境
高株
理论综合题:
在某一种植物中发现一株具有异常性状 的个体,请设计一个对该异常性状进行 遗传分析的实验方案(包括方法、过程 和可能取得的结果)。
4.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1).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表现规律; (2).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 物质基础; (3).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 提高人民
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1).1953年 Watson和 Crick 提出DNA分子双 螺旋(double helix)模型,是 分子遗传学及以 之为核心的分子 生物学建立的标 志。
第一章绪论

(1)农业的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农业具有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土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与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具有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等一般特征。
由于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壤、气候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根本特性。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依靠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活机能而进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是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而实现的,它是农业再生产的自然基础。亦可理解为: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而自行增殖的过程。
社会功能包括为农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社区活动;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农业还可以消除贫困,替代社会福利保障。
粮食安全功能指所有人在人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其构成要素为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等。其实现途径为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依靠进口及二者结合。开放贸易有助于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反之又有利于稳定粮食进口国的价格和保障其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除了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供给之外,还要发挥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多方面的作用。目前,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已经将农业的多功能性作为保护其国内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维持其高度农业保护政策的口实。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一、学习导引1、 流体的压缩性和热胀性流体具有质量,单位体积里的质量称为密度,记作ρ,其单位是3/m kg 。
流体的密度与压强p 和温度T 有关,即),(T p ρρ=,以上称为流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的状态方程为RT p ρ= (1-1)式中,p 是压强,单位是2/m N 或Pa;T 是绝对温度,单位是K (开);R 是气体常数,对于空气,)/(287K kg m N R ⋅⋅=。
密度的倒数称为比容,记作ρ/1=v ,单位是kg m /3,它表示单位质量流体所占据的体积。
温度和压强的变化都会引起密度的变化,根据全微分的概念,密度的变化率为dT dp dT Tdp p d T ακρρρρρρ-=∂∂+∂∂=11 (1-2) 式中,Tvv T T ∂∂=∂∂-=11ρρα,称为热膨胀系数,单位是1/K 。
它表示增加单位温度时,体积的变化率。
pvv p ∂∂-=∂∂=11ρρκ (1-3) 称为体积压缩稀疏,它表示在温度不变时,增加单位压强所引起的体积压缩率。
κ的倒数记作E ,称为体积弹性系数,即vpvp E ∂∂-=∂∂=ρρ(1-4) 单位是Pa ,它表示体积压缩率为1时所需的压强增量。
由RT p ρ=知气体的体积弹性系数ρ1=E (1-5)液体在20℃时的体积弹性系数)(0B p pnp E += (1-6) 2、流体的粘性粘性是流体抵抗变形运动的能力。
粘性产生的原因是流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内聚力以及流体内部存在剧烈的动量交换。
粘性切应力是粘性的具体表现。
粘性切应力τ与流体微团的角变形速率有关。
对于一元流动,dyduμτ= (1-7)式中,μ称为流体的动力粘性稀疏,单位是2/m s N ⋅。
流体的运动粘性系数记作υ,其定义是ρμν= 单位是s m /2。
3、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有张力。
液体自由面上单位长度的流体线所受到的拉力称为表面张力稀疏,记作σ,单位是m N /。
液体与固体壁面接触时,在液体壁面与固壁面的交界处作液体表面的切面,此切面与固壁面在液体内部所夹的角度θ称作接触角。
化学反应工程 习题+1-1答案

解: c f L, D, , ,V , c0 , k
根据方程左右相等,则有:
L f g 3 a b 3c d e 3 f 3g 0 c d 0 d e g
假设 a,c,f 为已知数,则可求解其他参数如下:
a b a c f 1 c d c e c f 1 f g f 1
f 1
kc DL 0 VL
f 1
c kL 0 V
f 1
D L
f 1
代入原方程整理,得:
c c 0
L k D
a f 1
DV c0 kL V
mol a b M M L mol L L 3 3 3 L L LT T L
c d e f
L3 molT
g
mol La b3c d e3 f 3 g M c d mol f g T d e g 3 L
将上述系数代入原方程,则有:
c kLa D a c f 1 c cV c f 1c0f 1k f 1c0
L k D
a
DV kc0 D V
c
f 1
其中,最后一项变形如下:
kc0 D V
《供电技术(第5版)》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供电技术(第5版)习题及其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1试述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答: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发电是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根据一次能源的不同,分为使用煤油气的火力发电厂、使用水位势能的水力发电站和使用核能的核电站,此外,还有使用分布式能源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和潮汐发电等。
输电是指电能的高压大功率输送,将电能从各个发电站输送到配电中心。
由于发电和配用电的电压等级较低,故输电环节还包括中间升压和降压用的变电站。
配电是指将电能从配电中心分配到各电力用户或下级变配电所。
变电所通过配电变压器为不同用户提供合适的供电电压等级。
用电是指电力用户接收和使用电能来做功或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
1-2用户供电系统中常用的额定电压等级有哪些?试述各种电气设备额定电压存在差别的原因。
答:电力用户供电系统中常用的额定电压等级有110kV、35kV、10kV、6kV、3kV、380/220V,电压等级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的合理性以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水平等因素决定的。
电力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有发电机、变压器、电网(线路)和用电设备,考虑到电气设备本身和线路上的电压损失,同一电压等级下各类设备的额定电压稍有不同。
一般而言,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等同于电网的额定电压,发电机的额定电压高于电网额定电压5%,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等于电网额定电压或高于电网额定电压5%,而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则高于电网额定电压5%或10%。
1-3统一规定各种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有什么意义?答:电压等级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供电系统设计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合理地规范标准,有利于电网的规范化管理、电气设备的标准化设计制造以及设备互换使用。
1-4 如下图所示的电力系统,标出变压器一、二次侧和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题1-4图答:额定电压选择如下:(1)发电机的额定电压高于电网额定电压5%,故为10.5k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polymers in pharmaceutics)
概念: 主要介绍药剂学的剂型设计和制剂处方中 常用的合成和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制备、物理
化学特征以及其功能与应用。
常用辅料的主要作用:
1.构成药物制剂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
2.它可以赋予药物剂型以必要的物理、化学、药理 和生物学性质。
和血液透析用制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
2. 3. 4. 5.
溶液型——低分子溶液,如芳香水剂、注射剂
胶体溶液型——高分子溶液,如胶浆剂、涂膜剂 乳剂型——以液滴分散,如口服乳剂 混悬型——以微粒状态分散,如混悬剂、洗剂 气体分散型——以气体分散,如气雾剂
6.
微粒分散型——微粒以液体或固体分散,
如微球/微囊制剂、纳米囊制剂 固体分散型——固体药物以聚集体状态存在的分 散体系,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口服给药剂型 经非胃肠道给药剂型 1. 口腔内给药剂型 口腔用片(华素片、草珊瑚含片等) 口腔喷雾剂(西瓜霜喷雾剂等) 含漱剂(甲硝唑含漱剂等) 2. 注射给药剂型 注射剂 输液 植入注射剂 缓释注射剂 3. 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喷雾剂
经非胃肠道给药剂型
4. 皮肤给药剂型 5. 眼部给药剂型 6. 鼻粘膜给药剂型 7. 直肠给药剂型 8. 阴道给药剂型 9. 耳部给药剂型 10. 透析用剂型 主要有腹膜透析用制剂
主要内容:
1.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血药浓度有关:
当药物达到病灶部位才能发挥疗效 时辰药理学研究指出节律性变化的疾病,可根据生物 节律的变化调整给药系统。 经皮吸收制剂——东莨菪碱透皮给药制剂1974年首次 上市,硝酸甘油透皮吸收制剂(1981年)
保持血药浓度平缓——缓释、控释制剂(DDS的初期)
2.
靶向制剂的研究,目前DDS研究热点之一
药用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 药物制剂——原料——应用 辅料
辅料是制剂的主要成分,“没有辅料就没有制剂”
辅料的作用—— 1. 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 片剂稀释剂、粘合剂、软膏、栓剂基质等。 2. 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润滑剂、助悬剂等 3.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物理稳定、化学稳定、生物稳 定 4. 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或改善生理要求——速效、长效、 粘附、靶向
三、药物的传递系统 (drug delivery system, DDS)
设计理念:药物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量输送到必 要的部位,以达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小的毒副作用。
时间的控制 量的控制
控制药物释放速度 改善药物的吸收量
空间的控制 靶向给药技术
三、药物的传递系统 (drug delivery system, DDS)
有效期的确定
固体物料的处理
流变学基础
药物制剂的设计
半固体制剂的制备
处方设计理论依据
(二)药物制剂的基本剂型
药剂学的本质是药物制剂,剂型是药剂学 的核心。 药物制剂以剂型来体现,只有将药物制成 剂型之后才能应用于患者。 药剂工作者必须首先掌握各种剂型的外貌 特征、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应用特点等。
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中药新剂型的 整理、研究与开发
传统剂型(膏、丹、丸、散等) 现代剂型
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指导下,继承、整理、发展
中药传统剂型研究、开发中药现代剂型,是中药走向 世界的重要体现。 注射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 如复方丹参滴丸、清开灵注射液
(五)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的研究和开发
第五节
液体制剂中,泊洛沙姆、磷脂为静脉乳的制备 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固体制剂中,CMS-Na、交联PVP、交联CMC-Na 等超级崩解剂,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等优 良可压性辅料提高了片剂质量,并使粉末直接 压片工艺得到新的机遇 月桂氮卓酮使得药物透皮吸收制剂研究更加活 跃 借助PLA、PLGA等体内可降解辅料,开发了长 效注射剂。
药剂学宗旨:制备安全、有效、稳
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药剂学的基本理论
药物制剂的基本剂型
新技术与新剂型
新型药用辅料
中药新剂型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 制剂机械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三大支柱: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
(一)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表面活性剂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 础理论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粉体学基础 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 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增溶作用和机理、乳化 剂的选择 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稳定 措施
第一节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
一、药物 二、剂型 三、药品
四、药剂学
1. 药物:指具有药理活性的原料药,即 可用于诊断、 治疗、预防各种疾病的活性物质,但不能直接用于 患者,必须制备成适宜‘剂型’之后才能使用。 2. 剂型(Dosage form):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 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的不同‘形态’,它是 一类药物制剂的总称,如片剂、软膏剂等。 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如呋喃唑酮片、土 霉素片; 同一种药物也可以制成多种剂型,如磺胺噻唑注射 液,磺胺噻唑软膏等。 3. 药品(medicines):经国家批准的具有药理活性 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
(三)新技术与新剂型
第三篇 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开发高效、长效、速效、低毒、缓释、控释、定位和靶向释 放制剂 微囊化技术、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包衣技术、纳米技术 蓬勃发展 各种新剂型、新制剂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始终是药剂学的 中心工作。
(三)新型药用辅料
辅料是剂型的基础 新技术、新剂型的研究离不开新辅料的 研究与开发。 为了适应现代化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发展, 辅料将向安全性、功能性、适应性、高 效性的方向发展。辅料的发展对制剂整
3.
脉冲、择时给药、自调式释药系统
4.
5.
生物技术制剂: 极易变质;对酶敏感、不易穿透胃肠粘膜等多数 药物以注射给药。。
蛋白多肽类药物、核酸类、酶类药物:性质不稳定、
研究:鼻腔、口服、直肠、口腔、透皮和肺部给药 等给药途径,具有潜在的研究价格和广阔的应用 前景。
6.
粘膜给药系统——口腔、鼻腔和眼部三种途径的 给药,作为全身作用的给药途径日益受到重视。
7.
(三)按形态分类
液体制剂:溶液剂、注射剂 气体制剂:气雾剂、喷雾剂 固体制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 散剂、丸剂 半固体制剂:软膏剂、栓剂
(四)其他分类
浸出制剂——用浸出方法制成的剂型, 如酊剂、流浸膏剂 无菌制剂——用灭菌方法或无菌技术制 成的剂型,如注射剂、供眼科用的滴 眼剂、手术用制剂
(六)制剂机械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制药机械和设备是实现制剂工业化生产的
重要保证。 对研究和开发新剂型、新制剂
具有重要意义。
一步制粒机、高效全自动压片机、高效包
衣锅、 挤出滚圆制粒机、离心制粒机
药剂学的研究与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
因此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严格的科 学作风,要以爱心、良心、尊重生命 的理念与态度去学习药剂、研究药剂。
在某种意义上讲:
没有高分子材料就没有剂型
没有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就没有新剂型的发展。
长时间缓释注射剂
PLGA、PLA—体内分解Nanoparticles;microsphere HPMCP、EC——功能性高分子 肠溶、缓释型制剂
生物药剂学
概念: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的机制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
DNA重组技术及 其他转基因技术
细胞和原生质体 融合技术 酶或细胞的 固定化技术 蛋白质工程技术 长效、安全、稳定、使 发酵工程技术 用方便的新剂型
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 药物
优点 缺点
…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
①药理活性强,给药剂量小,药物本 身毒副作用小。 ②分子量大、稳定性差、吸收性差、 半衰期短。 ③提取、纯化工艺复杂,极易染菌、 腐败,而失活,并产生热原或致敏物 质,生产过程要求低温、无菌操作
第三节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剂学 工业药剂学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生物药剂学 药物动力学 临床药剂学
医药情报学
工业药剂学
概念:研究剂型及制剂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
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一门科学。如,
溶液的形成理论、片剂的成形理论、半固体的
流变学等等。
主要任务: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和便 于使用的优质产品。 工业药剂学是药剂学的核心。
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
肠溶包衣——防止胃刺激有效 位
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微乳、脂质体、纳米球等
有些剂型影响疗效 胰岛素口服无效、注射剂有效
合理设计剂型是非常重要的!!!
二、药物剂型的分类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三)按形态分类 (四)其他分类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药剂学的概念
4. 药剂学 (Pharmaceutics) 是将原料药制 备成用于诊断、治疗、预防疾病所需药 物制剂的一门科学。 即 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 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 、质量控制 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概念内涵
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制剂; 研究内容是关于药物制剂的基本理 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 制和合理应用等; 学科性质: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 术科学。
药典(pharmacopoeio) 收载疗效确切、副 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 第六节 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 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 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 用药品及其制剂,并明 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 确规定了这些品种的质 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 一、药典 量标准。在制剂通则中 法律约束力。 还规定各种剂型的有关 作为药品生 1.内容 标准、检查方法等。 产、检验、供 应和使用的依 2.收载品种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