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朋党论写作背景【宋】欧阳修
《朋党论》

欧阳修
一、作者简介
•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吉州庐陵(今属江西省 永丰县)人。北宋法家人物,为人刚直,敢于诤 谏。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 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 诗、词各方面都有成就的杰出作家。特别是散文, 宗法韩愈,反对浮靡时文;纡徐委婉,明白易晓, 独具特色,成就很高。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 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 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宗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 等同时执政,推行政治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朝廷内部的保守派强烈反对新政,以“朋党”之 名倾陷范仲淹、富弼等人。庆历四年(1044), 范仲淹、富弼等先后离朝外放,新政失败。欧阳 修是新政的积极支持者,在朋党之说纷然的情势 下,他写了这篇有名的奏章。
三、解题
• “朋党”,是中国古代政治术语,简单说,是朝廷 政治斗争中的帮派。就中国古代政治特点和性质 而论,“朋党”是贬义词,因为它不是为了国家、 民族的利益,而是为了个人的得失而结成的政治 派别,并且在政治斗争中互相倾轧、乃至左右朝 廷的政治,凌驾在皇帝之上。就中国历代政治历 史而言,朋党之争败坏政治,贻害了国家与民族 的利益,典型的例子就是晚唐的牛李党争。因此, 保守派成范仲淹、韩琦等改革派为“朋党”,是 置之死地的诛心之论。
《丰乐亭记》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1045)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相 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因侵害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 力阻挠破坏,一年多即告失败。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 使,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诬,于是 触怒了新政的反对派,被贬知滁州。在当地作者没有走向颓 废,而是奋发有为,使当地的生产得到了发展,老百姓安居 乐业,受到他们的爱戴。在那里,欧阳修又先后写下了流芳 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含蓄地抒发 了作者心中的愤郁和不平,间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朋党论

朋党论百科名片《朋党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1044年(庆历四年)向宋仁宗上的一篇奏章,被评为是欧阳修最好的文章之一,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中最好的文章之一;在汉语言文学传世的政论散文中,也是最好的文章之一。
该文实践了欧阳修“事信、意新、理通、语工”的理论主张。
通篇对比,很有特色。
目录作品原文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赏析作者简介作品概况作品名称:朋党论创作年代:北宋作者:欧阳修作品体裁:散文作品出处:《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作品原文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朋党论》知识讲稿

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
于是 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
大朋,而周用以兴。兴盛 因此 而
译文: 《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 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 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 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
辅佐
排除
善良的人 忠诚的人
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
尧之天下大治。
译文: 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 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排除了 “四凶”的小人朋党,而任用“元、恺”的君子朋党, 尧的天下治理得很好。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gāo、夔kuí、稷jì、契xiè等 赞美 推荐 谦让
明确: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正面例子:尧舜用君子之朋,退小人之朋 达到天下大治。
反面例子:汉献帝、唐昭宗残害君子之朋 而亡国。
正反对举的例子:纣不为朋而亡国;周朝 为一大朋而国兴。用“进”君子之朋和“退” 小人之朋的史实进一步强调辨明君子之朋与小 人之朋的重要性。
君主
谁 比得上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
满足
译文: 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 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 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感叹词
史迹
嗟(jiē)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
可以鉴矣。
借鉴
译文: 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做君主的可以做为借鉴 了。
提出论点
四、梳理结构
也。
爱好、喜好
译文: 但是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 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的,是利禄;小人所贪的, 是钱财。相同ຫໍສະໝຸດ 结党营私虚假 等到
语文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朋党论)教案

语文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朋党论)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
4、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讨论与自学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
当时,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引用朋党。
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
在《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欧阳修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广陷良善,只是指为朋党”,“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唯指以为党那么可一时尽逐”。
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朋党之诬,欧阳修写了这篇《朋党论》。
【二】分析课文:全文五个段落。
1、第一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先从社会进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打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那么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作者用“同道”“同利”鲜亮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点十分鲜亮。
2、第二段进一步论述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区别。
讨论: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1〕、君子是真朋,小人是伪朋。
从本质上说明小人无朋。
这一点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朋党之说。
这一段是在前一段基础上的深入剖析。
由于小人之朋是从利动身的,因此只能是临时的,只能是假的;而君子之朋出于对道的共同追求,因此必定能“终始如一”,因此是真的。
欧阳修《朋党论》上课用课件

【欧阳修的文学创作】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 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 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 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 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 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纡徐平易”的艺术风貌—“六一风神”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扬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朝中措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钟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朋党论
欧阳修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 1007—1072 ), 字永叔,号醉翁,晚
年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
陵郡。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 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欧阳修散文创作
2、记叙文:亭台记(游记)、墓志铭、 哀祭文
◎亭台记(游记)
以游记最出色,语言精炼,构思巧妙, 情文并茂,由景物引起反复咏叹,最有名的 是《醉翁亭记》。
欧阳修散文创作
◎墓志铭
以写朝廷名臣和文章知友的篇章最为出色,如《尹 师鲁墓志铭》等称述得体,深刻含蓄又从容委婉。 ◎哀祭文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在其父下葬六十年之后所 写的一篇追悼文章与唐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清袁 枚的《祭妹文》同被称为千古至文。
欧阳修《朋党论》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欧阳修《朋党论》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欧阳修《朋党论》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朋党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1044年(庆历四年)向宋仁宗上的一篇奏章,被评为是欧阳修最好的文章之一,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中最好的文章之一;在汉语言文学传世的政论散文中,也是最好的文章之一。
该文实践了欧阳修“事信、意新、理通、语工”的理论主张。
通篇对比,很有特色。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位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欧阳修《朋党论》上课用课件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提出全文的中心
论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论 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差别以及对国 家兴亡的利弊。论证务必辨明君子之朋与小 人之朋的道理。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得出结论,照应 开头,“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希望皇上汲取历史上兴亡治乱的经验教训, 大胆信用君子之朋。
欧阳修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散文创
作成就最大 ,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 ;也擅长 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
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 五代史》。他还善于论诗 《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 的新形式。 死后 谥“文忠” , 世称“欧阳文忠公” 。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的文学创作】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 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 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 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 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 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纡徐平易”的艺术风貌—“六一风神”
煮“五豆”的传说
欧阳修不得志时,卖文谋生。遇一李姓员外女飘彩
选婿。中彩后,李员外嫌贫爱富,将女儿逐出门外 。李小姐是一位义气女子,誓与欧阳修终生为伴。 从此,欧阳修便把卖文得来的钱交给妻子掌管。其 妻勤俭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饭,苦日子熬到 皇王开科,妻子取出平日攒下的银子给欧阳修作盘 缠。欧阳修问银从何来,其妻说是吃豆子稀饭省下 的。后来,欧阳修金榜题名,一步身荣,做了大官 ,携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 腊月初五给他煮了一顿五种豆子的稀饭。欧阳修一 尝,连说:“难吃!难吃!”妻子接着就讲述了过 去经历的苦难。欧阳修深感妻贤,他给家中定了个 规矩,每年腊月初五吃豆子稀饭。流传到民间,就 形成了煮“五豆”的习俗。
(完整版)《朋党论》PPT

二、背景介绍
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三年任谏官时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 奏章。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因向仁宗献《四论》而得 罪仁宗,被贬为饶州知州。欧阳修为此事不平,写信对诬 陷范仲淹的高司谏予以斥责,当时的尹诛、余靖也上书仁 宗劝阻,结果都为此而贬官,并被守旧势力诬蔑为“党 人”。由此,“朋党之论起”。庆历三年,宋仁宗欲进行 改革,又重新重用范仲淹等人,命他任参知政事,命欧阳 修为谏官。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 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 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 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延用朋党,朝廷内“朋党之论”再 起,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欧阳修 担心仁宗轻信谗言改变主张,也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 朋党之诬,所以写了《朋党论》一文,希望仁宗明鉴。
1.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但是 以为
只有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
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
也。
爱好、喜好
译文: 但是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 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的,是利禄;小人所贪的, 是钱财。
相同
结党营私
虚假 等到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
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排除、排斥
安定
译文: 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 长补短;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则能够和衷共济,共同 克服困难,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 主的,只要能排斥小人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 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1.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惟,只;幸,希望。 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 贼害:残害。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济,本义是过河,这里指渡过难关。
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治,治理好。 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 朋 更相:互相;凡,总共。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 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书》,指《尚书》;惟:语气历三年(1043) 任谏官时写给 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 范仲淹因向仁宗献《四论》得罪仁宗而被贬。欧阳修 为此事不平,写信对诬陷范仲淹的高司谏予以斥责, 当时的尹诛、余靖也上书仁宗劝阻,结果都为此而贬 官,并被守旧势力诬蔑为“党人”。由此,“朋党之 论起”。庆历三年,宋仁宗欲进行改革,又重新重用 范仲淹等人,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以夏 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 范仲淹等延用朋党,朝廷内“朋党之论”再起。欧阳 修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朋党之诬,写了《朋党论》 一文,希望仁宗明鉴。
(2)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 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 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 用之,天下亦大治。 译文: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 夔、后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廷 之上,彼此互相赞美,互相推举谦让, 共二十二人为一朋党,舜全都任用他 们,天下也治理得非常好。
(3)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 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 子与小人也。 译文:然而后代的人并不讥讽舜被二 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骗,反倒称赞 舜是聪明的圣人,是因为他能辨识君 子和小人。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用,因;以,而。 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 莫,没有谁;如,比得上。 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厌,满足。 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迹,史迹,行迹;鉴,借鉴。
(1)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 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译文: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 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 来效力国家,则能够和衷共济,始终 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