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佛教文化说课稿
《导游基础知识》---佛教文化说课稿

《导游基础知识》---佛教文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二节佛教文化---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 说教材(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佛教文化节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二节.它是学生学习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它不仅体现着世界文化史的灿烂辉煌,还对同学们学习古老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后面章节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此,学好本课义不容辞.本节内容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佛教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是为今后工作中更深入的学习打开一扇窗户。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汉地佛教寺院主要殿堂名称,布局(2)熟记佛教供奉主要对象名称2.能力目标通过对佛教寺院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将汉地,东南亚,藏地佛教寺院布局的异同进行简要对比.3.情感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佛教的相关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尊重佛教,尊重历史文化,了解宗教文化的精髓.(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佛教寺院的殿堂名称及供奉对象(2) 难点:汉地佛教寺院的殿堂布局二.学情分析:1.学生类型分类2.学生已掌握知识(1)佛教的形成,传播与分布(2)佛教的主要派别及教义(3)《模拟导游》人文景观讲解方法三.说教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授本章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2.情景教学法(感知—理解—深化)3.活动教学法(师生互动,学生互动)4.多媒体教学手段5.学生学法:自主,引导,合作,探究四.说教学过程(一)我国汉地佛教寺院的格局及主要殿堂首先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播放一段汉地佛教寺院导游讲解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给出一张完整的佛教寺院格局图,指导学生记忆所要掌握知识点.(二)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1.供奉对象格局2.供奉的佛和侍持菩萨常见组合首先用表格这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先讲清楚供奉对象的名称以及常见侍持菩萨的组合,然后拿出几张填好一般的表格分发到每个小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三)模拟导游讲解以"大雄宝殿"为模板进行模拟导游讲解,将三个主要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学生小组讨论前提出讲解要求,小组讨论结束后展示每个小组的谈论情况,并及时点评,点出每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对于今天所学知识点呈现的优,缺点.(四)结束新课,复习重点1. 和同学们一起重温一下多媒体课件的具体内容,并对重难点再加以总结.2.作业布置(1)汉地佛教寺院与藏地佛教寺院的区别(2)汉地寺院常见供奉佛的种类有哪些五.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本堂课我采用条例式板书设计,通过使用层次分明的条理形状,将内容完整,清晰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一,佛教寺院结构1,山门2,天王殿3,大雄宝殿4,伽蓝殿与祖师殿5,法堂6,藏经阁二,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1,佛2,菩萨3,罗汉六.设计感悟1.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题2.充分发挥合作探究的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佛教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是为今后工作中更深入的学习打开一扇窗户。
导游基础知识——佛教

佛教知识001、[熟悉]三大宗教中创教最早的是佛教,公园前6—5世纪创建于古印度。
(选)002、[熟悉]佛教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教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简称释尊、佛陀、佛。
(选)003、[熟悉]释迦牟尼即是创立佛教的教主,也是佛教徒崇拜和供奉的对象。
(选)004、[熟悉]佛教第一个600年为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
(选)<1>前200年,称为根本佛教,为原始佛教阶段。
<2>后400年,公元前4世纪至1世纪,为部派佛教阶段,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
005、[熟悉]佛教第二个600年,公元1世纪至7世纪,为大乘佛教时期。
(选)<1>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3级,修行的最终目的在于成佛。
<2>小乘佛教又名上座部佛教,认为世上只有一个佛即佛祖释迦牟尼。
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
006、[熟悉]第三个600年,7世纪至12世纪末,为密乘佛教时期。
(选)<1>密宗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秘密传授深奥教旨,为“真实”言教,故名密教。
<2>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佛教基本上被逐出了古印度诸国境。
007、[熟悉]从世界范围来说,佛教的传播分为3条线路是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
(选)008、[熟悉]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体系。
(选)009、[熟悉]中国佛教全面继承了印度除原始佛教以外的3个时期的佛教。
(判)010、[熟悉]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在中国。
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011、[熟悉]北传佛教是汉族地区的佛教,也称内地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三大派系之一。
(选)012、[熟悉]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汉朝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选)013、[熟悉]1998年标志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
(选)014、[熟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译传、创造、融合3个阶段。
导游基础 宗教旅游文化导游词设计

课程项目
《导游基础》课程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一 “中国历史文化” 旅游资源搜集
项目二 中国民族民俗 风貌展览
项目三 宗教旅游文化导 游词设计 项目四 中国旅游资源调查
导游基础
项目五 中国古建筑 文化导游
项目六 中国古典园 林欣赏
项目七 “中国美食” 信息资源搜集
项目八 构筑“中国 风物特产精品屋”
铁佛寺导游--观音殿
导游基础
导游基础
铁佛寺导游
导游基础
❖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 ❖ 佛像前的侍者为阿难、迦叶。
导游基础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
罗汉
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阿难迦叶罗汉导游基础
思考与讨论
对照汉地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湖州铁佛寺在布局 上缺少了哪些建筑?
导游基础
铁
佛
钟寺
鼓 楼
缺 少
、以
法 堂
下 建
、筑
东:
汉 地 佛 教 寺 院
西 配 殿
基 本
、 藏 经
布 局
楼
。
导游基础
项目训练
❖ 利用双休日参观湖州“法华寺”。 ❖ 要求: ❖ 1.画出“法华寺”的平面布局图。 ❖ 2.比较“法华寺”与“铁佛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 3.拟一份湖州“法华寺”导游词。
导游基础
项目九 旅游文学 赏析
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
能力目标
➢能够画出寺庙基本布局的平 面图, ➢能够辨别佛教寺院建筑内供 奉的主要佛像的名称和位置, 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导游讲解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佛教寺院主要建筑的基 本布局及相关知识。 ➢重点了解山门、天王殿、大 雄宝殿的布局
导游基础知识佛教

游戏 导入
教学 小结
9
课堂引入:创设情景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剧照,寺 庙供奉塑像及佛教知识相关图片, 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
展 示 图 片 设 置 疑 问
1、唐僧为什么被称做唐三藏? 2、佛教的标记是什么?什么是手印? 3、佛教创始人是谁?主要供奉对象是? ……
游戏 提示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旅游教研室:施锐娟
1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1Hale Waihona Puke 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2 教材:《导游基础知识》 3 章节:第四章 四大宗教 第二节 佛教 4 内容: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2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基 本 内 容
教材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 方法 学情及 学法 教学过 程设计
教学 反思
3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导游基础知识》是导游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 目之一,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既有中国的文化基础 知识、历史地理知识、宗教、民俗及园林建筑知识, 又有大量客源国及港、澳、台地区的民俗、地理文 化知识。 佛教是《导游基础知识》中宗教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国是佛教大国,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各 地寺庙建筑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佛教知识是导游人 员的必备知识,通过学习本节课程,既能使学生对 佛教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对后面章节和 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 学生今后导游证考试以及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提高 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三、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法
感知—理解—深化
故事教学法
佛教说课稿

《导游基础》---佛教文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二节佛教文化---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佛教文化节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二节。
它是学生学习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
它不仅体现着世界文化史的灿烂辉煌,还对同学们学习古老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后面章节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此,学好本课义不容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汉地佛教寺院主要殿堂名称、布局(2)熟记佛教供奉主要对象名称2.能力目标通过对佛教寺院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将汉地、东南亚、藏地佛教寺院布局的异同进行简要对比。
3.情感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佛教的相关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尊重佛教,尊重历史文化,了解宗教文化的精髓。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佛教寺院的殿堂名称及供奉对象(2) 难点:汉地佛教寺院的殿堂布局二.学情分析:1.学生类型分类2.学生已掌握知识(1)佛教的形成、传播与分布(2)佛教的主要派别及教义(3)《模拟导游》人文景观讲解方法三.说教法与手段1.讲授法 (讲授本章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2.情景教学法(感知—理解—深化)3.活动教学法(师生互动、学生互动)4.多媒体教学手段5.学生学法:自主、引导、合作、探究四.说教学过程(一)我国汉地佛教寺院的格局及主要殿堂首先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播放一段汉地佛教寺院导游讲解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给出一张完整的佛教寺院格局图,指导学生记忆所要掌握知识点。
(二)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1.供奉对象格局2.供奉的佛和侍持菩萨常见组合首先用表格这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先讲清楚供奉对象的名称以及常见侍持菩萨的组合,然后拿出几张填好一般的表格分发到每个小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4-2中国四大宗教(二)

教案教学过程提问导入汉化佛教寺院一般为院落结构,中轴线上大致是: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
配殿有伽蓝殿、祖师堂、菩萨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茶堂等;右侧主要是禅堂等,属于会客区。
新授第四章中国四大宗教第二节走进佛教寺院一、山门三门殿为佛寺大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又因寺院多居于山林之处,称为“山门”。
二、天王殿天王殿中间供弥勒,两侧供四大天王,背后朝向大殿的是韦驮。
(一)弥勒一般作大肚弥勒像,原型相传为五代浙江奉化的布袋和尚。
其表达的法义为:学佛者要生平等心,要呈喜悦相。
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都要欢欢喜喜、平平静静,不跟任何人计较。
(二)四大天王(三)韦陀护法常作明代青年武将打扮,手持金刚降魔杵。
通常有两种姿势:一是双手合十,金刚杵横置两腕间,立正而站。
据说这样塑韦驮的寺庙通常是允许游方和尚挂单的,寺庙为十方庙。
另一种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稍息站立,据说是拒绝入寺挂单的,寺庙为子孙庙。
三、钟鼓楼一般为左钟楼、右鼓楼。
即钟楼一般位于天王殿东侧,鼓楼位于天王殿西侧,晨钟暮鼓。
四、大雄宝殿为佛寺正殿,又称大殿。
“大雄”是佛陀释迦牟尼的号,称赞他是普渡世间的大英雄伟丈夫。
有供奉一佛、三佛、五佛、七佛等情况。
①五方佛: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间释迦牟尼佛。
②四大菩萨③伽蓝菩萨伽(qié)蓝:梵语音译,是寺院道场的统称,伽蓝菩萨是寺院土地的守护神。
在古印度,伽蓝神有18位之多,而在中国的佛教中,常以关羽为伽蓝神。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结合导游工作实际,以云冈石窟第六窟佛本故事雕刻为载体,让学生初步认识佛教,了解创立与发展及佛教的基本教义,学习佛教故事的讲解方法,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导游词的讲解奠定基础。
课后反思及体会。
佛教教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公开课教案石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杨挎明课程名称:(第四章中国各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第二节佛教教材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本堂课选自《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第二节佛教内容。
该教材是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书的必修知识。
我国是佛教大国,各地寺庙建筑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宗教知识尤其是佛教知识是导游人员的必备知识。
本节内容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佛教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是为今后工作中更深入的学习打开一扇窗户。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佛教基本概况。
2、能力教学目标:让学生能根据宗教知识,结合地方宗教景点导游词,设计一篇独特的导游词,并模拟导游,其他同学做旅客,互相提意见,以求提高。
3、情感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佛教基本知识的同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尊重佛教,尊重历史文化,了解宗教文化的精髓。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佛教的发展和在世界及中国的传播路线、宗派。
教学难点:分清宗教的派别,能结合所学知识学与致用。
【导入】播放佛教相关视频,营造学习氛围。
当你在旅游活动中遇到众多的佛教景观时,你了解它们的独特含义与价值吗?能充分欣赏吗?事实上,许多人由于缺乏知识,在浏览佛教景观时,只能跟着别人看热闹,而自己却看不出门道,有的甚至还闹出不少笑话。
本节课将对四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了解到这些知识,作为导游员的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客人去发现美。
【授课】佛教,广义上,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上,它是佛说的言教。
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从创建发展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为古老的宗教,佛教传入我国之后,经过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冲突、融合。
一、佛教概论(一)佛教的创立1、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2、地点:古印度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国南部的提拉科特附近)3、创始人:乔达摩,原名悉达多。
《佛教的教义解读》教学设计方案

讲授新课
(一)佛教的须弥山
1、绘制须弥山的形状与构成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佛教世界观念
课堂小习题:护法神将、四大天王是谁?
答题互动,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检测
2、讲解须弥山的佛教观念在中国旅游文化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让学生了解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课堂讨论:
寺院中的佛像前,为什么要摆放鲜花和水果?
存在不足之处:讲解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通过一次看学生不一定能够将佛教的四圣谛理解透彻,在讲解佛教景点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师生互动,引出佛教的“因果”教义
(二)解读佛教的基本教义“缘起”
从佛教贡品“鲜花和水果”,引出佛教的一个道理,即“因果”,佛教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而起的
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明白佛教中的“因果”“缘起”等教义
课堂小问题:
为什么人都有烦恼?
让学生知道烦恼也是佛教四圣谛中的“苦”
(三)解读佛教的核心教义“苦 集 道 灭”
《解读佛教的教义》教案
胡姣姣
授课班级
2018级旅游管理
学生人数
26人
使用教材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解读佛教的教义
授课类型
常规课
课 时
2学时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教学目的:
(1)了解佛教的四圣谛
(2)了解佛教文化在中国旅游文化中的影响
2、要求:
学习和了解佛教教义的相关知识,以及佛教文化和旅游文化的联系,为导游资格证考试和导游讲解奠定基础。
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
集:贪嗔痴
道:戒定慧
灭:圆寂、涅槃、重生
通过分析讲解力求让学生理佛教的“四圣谛”
课堂小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基础知识》---佛教文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二节佛教文化---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佛教文化节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二节.它是学生学习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它不仅体现着世界文化史的灿烂辉煌,还对同学们学习古老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后面章节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此,学好本课义不容辞.本节内容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佛教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是为今后工作中更深入的学习打开一扇窗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汉地佛教寺院主要殿堂名称,布局
(2)熟记佛教供奉主要对象名称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佛教寺院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将汉地,东南亚,藏地佛教寺院布局的异同进行简要对比.
3.情感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佛教的相关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尊重佛教,尊重历史文化,了解宗教文化的精髓.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佛教寺院的殿堂名称及供奉对象
(2) 难点:汉地佛教寺院的殿堂布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类型分类
2.学生已掌握知识
(1)佛教的形成,传播与分布
(2)佛教的主要派别及教义
(3)《模拟导游》人文景观讲解方法
三.说教法与手段
1.讲授法(讲授本章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2.情景教学法(感知—理解—深化)
3.活动教学法(师生互动,学生互动)
4.多媒体教学手段
5.学生学法:自主,引导,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我国汉地佛教寺院的格局及主要殿堂
首先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播放一段汉地佛教寺院导游讲解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给出一张完整的佛教寺院格局图,指导学生记忆所要掌握知识点.
(二)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
1.供奉对象格局
2.供奉的佛和侍持菩萨常见组合
首先用表格这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先讲清楚供奉对象的名称以及常见侍持菩萨的组合,然后拿出几张填好一般的表格分发到每个小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三)模拟导游讲解
以"大雄宝殿"为模板进行模拟导游讲解,将三个主要知识点结合在一起.
学生小组讨论前提出讲解要求,小组讨论结束后展示每个小组的谈论情况,并及时点评,点出每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对于今天所学知识点呈现的优,缺点.
(四)结束新课,复习重点
1. 和同学们一起重温一下多媒体课件的具体内容,并对重难点再加以总结.
2.作业布置
(1)汉地佛教寺院与藏地佛教寺院的区别
(2)汉地寺院常见供奉佛的种类有哪些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本堂课我采用条例式板书设计,通过使用层次分明的条理形状,将内容完整,清晰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
一,佛教寺院结构
1,山门
2,天王殿
3,大雄宝殿
4,伽蓝殿与祖师殿
5,法堂
6,藏经阁
二,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
1,佛
2,菩萨
3,罗汉
六.设计感悟
1.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题
2.充分发挥合作探究的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佛教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是为今后工作中更深入的学习打开一扇窗户。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佛祖的故事
⑵熟悉佛教的经典、标志
⑶掌握佛教的主要供奉对象
2、能力目标:
能辨认佛教的主要供奉对象,能简单介绍四大天王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竞争意识
重点——佛教主要供奉对象的辨认
难点—四大天王的辨认和讲解
一)教学方法
1、情景模拟法——设置参观佛教知识博物馆四个展厅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学习知识。
2、图示法——通过图片的运用掌握知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运用多媒体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图片资料——直接刺激学生视觉器官,加深印象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职业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好奇心大、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但学习方法不够好,对学习存在畏难心理的不足。
高二学生通过一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已有了初步的导游技能和专业知
识。
(二)、学法指导:
(1)课前指导:要求学生预习本堂课的知识,课前佛教音乐的播放,营造学习氛围。
(2)课堂指导:通过看图等方式,激发兴趣,引导学习。
(3)课后指导:要求学生参观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一所佛教寺庙,巩固所学知识
(一)课堂引入:创设情景
欢迎参观佛教知识博物馆
(二)新课教学
第一展厅:佛教故事
由一名学生讲解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事,同时提出听讲要求,要填表格。
用听完讲解后填表格的形式,对学生的听讲提出也要求,同时也小结了所学内容。
第二展厅:佛教经典、标记
图片展示:
1、唐三藏——佛教经典
2、万字符——佛教标记
第三展厅:佛教的主要供奉对象
通过小组竞猜的方式辨认佛教的主要供奉对象
图片展示——学生竞猜——教师补充
第四展厅:互动厅
拓展训练——讲解四大天王
将教室的四根立柱上贴上四大天王的图片,设置天王殿的场景,让学生模拟讲解四大天王
——通过教室场景的布置,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
辨认和讲解四大天王知识点,对难点进行突破。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述参观佛教知识博物馆后的感想。
——通过自述的方式回忆所学知识点,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
参观附近一所寺庙,了解寺庙的主要建筑和供奉对象。
——通过实地调查,应用和巩固所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