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颅内感染性疾病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颅内感染性疾病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EB病毒等

颅内真菌感染 念珠菌、曲霉菌、新型隐球菌等
抗真菌治疗
颅内寄生虫感染: 肺吸虫、脑囊虫等
抗寄生虫治疗
HIV感染
HIV病毒
①杀灭或抑制HIV;②增 强细胞免疫等
其它罕见
螺旋体、阿米巴滋养体、传染性朊蛋白、
支原体等
.
3
p 颅内感染致病微生物各异,但其临床症状有同一性:发热、 头痛、呕吐、神经精神症状等。而颅内病灶却表现各异
18
男,48岁,右基底节脑脓肿,DWI脓液扩散受限可确诊
化脓和包膜形成期:脓腔:CT低密度,MRI: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
/ADC低信号
脓壁:CT等或稍高密度,MRI:T1等或稍高、T2低信号;明显强化,壁薄、
光整为典型表现
.
19
脓肿壁呈现分隔,呈分房样改变,壁均匀明显强化
.
20
MRS:Lac、Lip增高,可出现乙酸盐Ace、丁二酸Succ、 亮氨酸Aas峰、NAA、Cho、Cr减低
号,壁为肿瘤组织T2高
信号
.
32
(三)病毒性脑炎
1、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 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一种,常发病于儿童和青年 ➢ 病理基础:正常时病毒潜伏在嗅球、三叉神经节,经
三叉神经或其他神经轴突入脑,主要在额叶底面、颞 叶内侧、边缘系统分布。早期引起脑组织出血、坏死 、水肿;后期导致脑软化、胶质增生、脑萎缩等 ➢ 临床确诊方法----CSF-PCR
不能单纯诊断“脑炎”
进行颅内感染病原微生物区分,根据治疗方案
趋同原则进行颅内感染分类,对疾病治疗有利
.
2
颅内感染病因分类
病因
常见病原微生物
治疗方案

颅内感染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颅内感染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诊断:脑脊液检 查、影像学检查

治疗:抗真菌药 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3
颅内感染的诊断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 有头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发热、寒战、 乏力等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意识障碍、 言语不清等症 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癫痫发作、 肢体无力等症 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颅内压增高、 脑膜刺激征等 症状
头痛可能是颅内 感染加重的标志 ,需要及时就医
呕吐
颅内感染引起的呕吐 通常为喷射性呕吐, 伴有剧烈头痛和恶心
呕吐可能伴有意识模 糊、嗜睡、昏迷等症

呕吐物可能含有血液 或脑脊液,颜色可能
为红色或淡黄色
呕吐可能是颅内感染 最明显的症状之一,
需要及时就医
发热
发热是颅内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 发热程度与感染程度有关,严重感染可能导致高热 发热可能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可能是颅内感染的首发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保持手部清洁,勤洗手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细菌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避免食用生食,避免食物中毒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环境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动物
避免接触患有颅内感染的患 者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物品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食物
霉素等
抗寄生虫药物:用 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如吡喹酮、阿苯达 唑等
抗病毒药物:用于 治疗病毒感染,如 阿昔洛韦、利巴韦
林等
免疫调节剂:用于 调节免疫系统,如 糖皮质激素、环孢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分类: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球 结核性脑脓肿
❖ 转归:
抗结核治疗后,结核灶缩小、钙化、吸收 脑萎缩
临床与病理
病理
脑膜:
➢ 软脑膜大量炎性渗出物粘附 ➢ 脑基底部的鞍上池明显 ➢ 亚急性、慢性期脑膜增厚粘连,压迫神经、引起脑积水
脑实质:
单发或多发干酪样小结节,中心有坏死
脑结核球:
皮质内,结节或分叶状,2~6cm。 外围为纤维膜,中间有干酪坏死物,少数有钙化
影像学表现
❖ CT ❖ 平扫:可无异常发现
脑沟、脑池、大脑纵裂及脑基底部密度增高 脑回之间界限模糊 并发脑炎,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区
❖ 增强扫描
细条状或脑回状强化 脑室壁条状强化或脑室呈分隔状
❖ 其他:
脑积水、硬膜下脓肿、硬膜外脓肿、室管膜或脑表面钙化
MRI
❖ T1WI:蛛网膜下腔变形,信号增强 ❖ T2WI:高信号 ❖ +C:蛛网膜下腔不规则强化 ❖ 邻近脑组织肿胀 ❖ 脑积水、硬膜外、硬膜下及脑室内积脓
强化明显
CT
❖ 小脓肿:病灶小于1.5cm
脓肿与水肿融为一体,脓肿壁及腔显示模糊 增强扫描脓肿环形强化 多位于幕上皮质区 占位征象轻
MRI
❖ 急性脑炎期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 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
外→内 水肿 脓肿壁 脓腔
T1WI:低 等

T2WI:高 等

+C: 无 显著强化 无
右侧丘脑脓肿
右侧丘脑脓肿—CT增强
右侧丘脑脓肿—MR增强
小脓肿
脓肿?
腺癌脑转移
诊断和鉴别诊断
❖ 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 ❖ 典型脑脓肿的影像表现 ❖ 鉴别诊断:星形细胞瘤、转移瘤、放射性脑

医学影像诊断学06脑血管病及颅内感染

医学影像诊断学06脑血管病及颅内感染
Hypodensity tHEMATOMA急性血肿
mild edema轻度水肿
SUBACUTE HEMATOMA 亚急性血肿
CHRONIC HEMATOMA慢性血肿
HEMATOMA IN MRI
Acute (deoxyhemoglobin)急性期(脱氧血红蛋白 ) T1WI: Isointensity to mild hypointense 等到低信号 T2WI: Very high hypointense高信号 Early subacute(intracellular methemoglobin) 亚急性 早期(细胞内高铁血红蛋白) TIWI: Increasing hyper-intensity T2WI: Hypo-intensity initially, changing to isointense
C. A high attenuation MCA, representing clot within the artery
Imaging appearance
With time, there is increasingly well-defined low attenuation in an area of infarction because of cytotoxic and vasogenic edema.
Subtle effacement of sulci may be an important early clue to infarction . 脑沟的细微消失可能是梗死的 重要征象。
Imaging appearance
Some of the very earliest signs of MCA or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farction on CT .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颅内感染是指细菌、病毒或真菌侵入颅内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正确诊断颅内感染对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临床表现。

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意识障碍、呕吐、颅内压增高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要全面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

颅内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等。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颅内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发现脑脊液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等指标的异常。

头颅CT、MRI可以清晰显示脑部结构,帮助医生判断颅内感染的病变范围和程度。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颅内感染的重要依据之一。

包括血液、脑脊液、病原微生物培养等。

通过病原微生物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四、病史。

患者的病史对于诊断颅内感染也非常重要。

包括既往手术史、外伤史、疾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的可能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治疗。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脑电图、脑血管造影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诊断颅内感染需要全面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史和其他辅助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颅内炎症CT、MRI影像诊断标准

颅内炎症CT、MRI影像诊断标准
颅内感染性疾病
一、化脓性感染
• 脑脓肿 (brain abscess) •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二、病毒性脑炎(viral cephalitis) 三、颅内结核 (intracranial tuberculosis) 四、颅内寄生虫病
• 脑囊虫病 (cerebral cysticercosis) • 脑包虫病 (cerebral hydatidosis)
临床:局灶症状、癫痫、颅内压增高; 嗜酸粒细胞增高;补体结合实验阳性; 常伴肝、肺包虫病。
影像学表现:
单发类圆形巨大囊性病灶,边界清楚; 脑脊液样密度或信号; 可有囊壁钙化; 周围无水肿; 增强后可见壁环形强化。
Hydatid cyst. Transverse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in a 5year-old child shows a very large nonenhancing cystic mass without surrounding edema (arrows)
脑表面细条状、脑回状强化;
• MR 蛛网膜下腔变形, T2信号增高;可有不 规则强化;
•可并发脑梗塞、脑积水、脑外积脓和脑表面 钙化。
An 8-month-old female
二、病毒性脑炎
概述 • 各种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包括HSV、
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AIDS等; • 神经节细胞变性,轴索肿胀、髓鞘消失;
3. 程度不同的灶周水肿及占位效应。
脓肿
脑脓肿
脓肿
氨基酸峰(0.9ppm)、乙酸(1.92ppm)、丙氨酸 (1.5ppm)等的出现具有特异性
诊断要点
• 感染症状; • 环壁为完整、光滑、均匀的薄壁,且强化明显。

脑部影像诊断学 pdf

脑部影像诊断学 pdf

脑部影像诊断学pdf以下是对脑部影像诊断学的简要概述,仅供参考:脑部影像诊断学PDF一、颅骨影像诊断颅骨是头部的保护结构,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颅骨的形态、密度和骨折情况。

常见的颅骨病变包括颅骨肿瘤、骨髓炎、颅骨骨折等。

颅骨影像诊断常用X线平片和CT检查,通过观察颅骨的形态、密度和骨折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二、脑实质影像诊断脑实质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脑实质的形态、密度和结构。

常见的脑实质病变包括脑肿瘤、脑血管病变、脑炎等。

脑实质影像诊断常用MRI和CT检查,通过观察脑实质的形态、密度和结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三、脑室影像诊断脑室是脑内部的空腔,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脑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常见的脑室病变包括脑室扩大、脑室肿瘤等。

脑室影像诊断常用MRI和CT检查,通过观察脑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四、脑池影像诊断脑池是脑内部的一系列间隙,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脑池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常见的脑池病变包括脑池炎、脑池肿瘤等。

脑池影像诊断常用MRI和CT检查,通过观察脑池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五、脑膜影像诊断脑膜是覆盖在脑表面的薄膜,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脑膜的形态、密度和增厚情况。

常见的脑膜病变包括脑膜炎、脑膜肿瘤等。

脑膜影像诊断常用MRI和CT检查,通过观察脑膜的形态、密度和增厚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六、头皮影像诊断头皮是头部的皮肤层,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头皮的形态、密度和病变情况。

常见的头皮病变包括头皮肿瘤、头皮感染等。

头皮影像诊断常用X线平片和CT检查,通过观察头皮的形态、密度和病变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七、脑血液循环和血管病变影像诊断脑血液循环是维持脑功能的重要环节,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脑血管的形态、密度和血流情况。

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包括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畸形等。

脑血液循环和血管病变影像诊断常用MRI和CT检查,通过观察脑血管的形态、密度和血流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脑部疾病影像诊断学

脑部疾病影像诊断学
不能显示 可通过间接征象提示诊断:颅骨骨折、生
理性钙斑的移位等 当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压迹时,应进一
步行头部CT检查
硬膜外血肿——影像学表现(CT)
颅骨内板下方,局限性梭形或半月形,边缘多清 楚锐利,占位表现(邻近皮质受压内移,皮髓质 界面内移,脑室受压等),一般较硬膜下血肿轻
可有相应区域颅骨骨折,开放骨折可出现血肿内 积气
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占全身外伤的10%一15%,仅 次于四肢外伤,为全身外伤的第二位,病死率却 占第一位
颅脑外伤致死的病例约70%死于来院之前,另30 %死于入院抢救过程中,其中约88%死于外伤后1 周之内
概述
原发性颅脑损伤:伤后即出现的损伤
头皮撕裂和血肿、颅骨骨折或颅缝分离、脑外出 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 血)、脑内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皮质/脑深部 灰质及脑干的挫裂伤、脑室/脉络丛出血、颅内血 肿)
左额颞顶硬膜下血肿
双额颞顶枕硬膜下血肿(少量)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均可能出现不甚典型的表现,有时难以区分两 者,两者同时存在的机会并不罕见,往往根据以下特征加以区分
硬膜外血肿边界,一般不跨 - -
越骨缝线(除非矢状窦破裂)
- -
硬膜下血肿的边界则可以 跨越骨缝线,但不会越过 大脑镰向对侧蔓延
海绵窦动静脉瘘 隐匿性血管畸形
缺血性疾病:血管闭塞或栓塞 出血性疾病:脑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感染性疾病
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脑膜炎
脑脓肿
特异性感染:结核性脑膜炎
AIDS
寄生虫感染:脑囊虫
脑包虫
慢性硬膜下血 肿
慢性硬膜外血肿
右侧眶壁骨折
颅脑外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信1W号I,上在肿T瘤2W呈I上等肿信瘤号信,号少多数有呈轻低度于增脊高髓。 ➢ Gd-DTPA增强扫描,肿瘤中度、明显均
匀强化,有时可见脊膜尾征,与脊髓界 限清楚。
5
膜胸 瘤平
面 椎 管 内 髓 外 硬 膜 内 脊
诊断、鉴别诊断
➢ MRI是椎管内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可区 分脊髓内、髓外硬膜内及硬膜外肿瘤。脊 膜瘤与神经鞘瘤均具有髓外硬膜下肿瘤的 共同表现,容易混淆。神经鞘瘤常有相应 椎间孔扩大,椎弓根吸收破坏等骨质结构 改变,常穿过椎间孔向硬膜外发展,呈典 型的哑铃状外观。脊膜瘤钙化出现率高, 很少引起神经孔扩大,哑铃型肿瘤明显少 于神经鞘瘤。
➢ 神经纤维瘤起源于神经纤维母细胞, 含有纤维组织成分。
CT表现
➢ 肿瘤常呈圆形实质性肿块,密度较脊髓略 高,脊髓受压移位。
➢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常呈明显强化,囊 变坏死区无强化。
➢ 肿瘤易向椎间孔方向生长,致椎间孔扩大, 骨窗像可见椎弓根骨质吸收破坏,椎管扩 大。
颈2~4平面神经鞘瘤
颈2-3平 面神经纤 维瘤
➢ 临床上2/3以上发生于中年,高峰在 30~50岁之间,女性略多。
CT 表现
➢ 肿瘤多为实质性,椭圆形或圆形,呈 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有完整包膜,部 分在瘤体内可见到不规则钙化。
➢ 增强后肿瘤呈均匀强化。
腰3~5 平面 脊膜 瘤, 男性 ,84 岁
MRI 表现
➢ 类圆形,宽基底附着于硬脊膜上,范围 局限,很少超过两个椎体节段,脊髓受 压移位。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化脓性脑脓肿
➢ 为化脓性细菌进入脑组织所引起的局灶性 化脓性炎症,进一步导致脓肿形成
➢ 耳源性多在颞叶、小脑;血源性多见于幕 上,常为多发;
➢ 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症状和局部神经 损害症状
病理: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 急性脑炎期:白细胞渗出和白质水肿为主 ➢ 化脓期:单个或多中心坏死液化形成脓腔,之间
脊髓疾病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 髓内肿瘤(15%)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 髓外硬膜内肿瘤(60%-75%) 神经鞘瘤 /
神经纤维瘤/脊膜瘤 ➢ 硬膜外肿瘤(15%) 转移瘤 /淋巴瘤
室管膜瘤
临床与病理
➢ 约占髓内肿瘤60%,起源于中央管室管膜 细胞或马尾终丝的室管膜残留
➢ 好发于腰骶段、脊髓圆锥和终丝 ➢ 易囊变、常继发空洞:多位于肿瘤上下方 ➢ 30-70岁,肿瘤大
胞 瘤
增 强 扫 描
诊断、鉴别诊断
➢ 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在于前 者多见于儿童,以颈、胸段最为常见, 马尾终丝少见,其累及范围较大。而 室管膜瘤范围相对局限,并伴广泛的 囊肿。
髓外硬膜下肿瘤
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
➢ 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占 所有椎管内肿瘤的29%,起源于神经 鞘膜的Schwann细胞。
滑,而肿瘤强化环多不完整,厚薄不均 并有瘤结节。 ➢ 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星 形 细 胞 瘤
脑 脓 肿
颅内结核
➢ 颅内结核是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它部位 结核,经血行播散而引起,常发生于儿童 和青年。
➢ 可以是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瘤或结核性 脑脓肿,也可合并存在
➢ 结核性脑膜炎主要影响软脑膜,软脑膜增 厚或形成结核结节,以鞍上池明显。
➢ 脊髓损伤包括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 脊髓横断。
➢ X线平片,虽能清楚观察骨折、脱位情况, 但不能显示损伤脊髓内部及周围软组织情 况
➢ CT显示椎体或附件骨折敏感性高于MRI, 但对硬膜外血肿、脊髓挫伤和横断等软组 织损伤不敏感
➢ MRI矢状面可清楚显示椎体序列、脱位、 椎体骨折碎片与脊髓的关系及脊髓内部情 况,是唯一能直接评价脊髓损伤范围和程 度的影像学技术。
➢ CT :脊髓增粗,呈等、低密度,囊变区更 低密度;增强肿瘤实质轻度强化;蛛网膜 下腔狭窄
➢ MRI:脊髓增粗,T1WI呈等、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伴有囊变、坏死及出血时 信号不均匀;部分瘤体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星形细胞瘤强化常低于室管膜瘤;肿瘤为 非中心性,多位于脊髓后部。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MRI 表现
➢ 肿瘤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常较局 限,脊髓受压移位,肿瘤同侧蛛网 膜下腔扩大。
➢ T1WI上肿瘤呈略低于或等于脊髓信 号,T2WI上肿瘤呈高信号;伴囊变 坏死时其内信号不均。
➢ Gd-DTPA增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 强化,边界更加清楚锐利,与脊髓分 界清楚。
➢ 能清晰观察到肿瘤穿出神经孔的方向 和哑铃状肿瘤全貌。
髓内肿瘤与髓外硬膜内肿瘤鉴别
➢ 脊髓增粗,病变范 围大。
➢ 脊髓周围蛛网膜下 腔变窄或闭塞。
➢ 继发脊髓空洞。 ➢ 常轻、中度强化。
➢ 脊髓受压,向健侧 移位。
➢ 患侧蛛网膜下腔增 宽,健侧狭窄。
➢ 病变范围局限,边 界清晰。
➢ 常明显强化。
脊髓损伤
➢ 为联合性损伤,椎体脱位、碎骨片后移、 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或断裂,硬膜外血肿 等造成对脊髓的压迫,引起脊髓水肿、 出血甚至横断
➢ CT :脊髓膨大,密度减低,囊变区更低; 椎管扩大;肿瘤实质部分轻度强化或不强 化;
➢ MRI:脊髓呈梭形增大,T1WI呈等、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伴有囊变、坏死及出血时 信号不均匀;部分瘤体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星形细胞瘤
临床与病理
➢ 占髓内肿瘤30% ➢ 颈胸段最常见,儿童可累及全脊髓 ➢ 38%可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 儿童最常见
MRI 诊断
脓肿形成期:
➢ 在T1WI上脓肿为低信号,周围水肿呈低信号, 两者之间可见等信号脓壁,呈圆形或类圆形, 环厚度均匀(约5mm左右)。
➢ 在T2WI上脓肿和周围水肿呈为高信号,两者 之间可见等或低信号脓壁
➢ 增强扫描脓壁呈规则环形强化,脓肿中心不 强化。
T2WI
T1WI
左侧额叶脑脓肿
颅内结核
基底池钙化斑
MRI表现
➢ 结核性脑膜炎:脑底部各池结构分辨不清。 T1WI信号增高,T2WI信号稍高。Gd-DTPA 增强显示异常强化。
➢ 结核瘤T1WI信号低,T2WI多数信号不均匀, 包膜信号可低可高。
➢ 钙化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 常伴有交通性脑积水。
结 核 性 脑 膜 炎
T1WI
T2WI
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 诊断主要靠CT与MRI,急期脑炎期表现 类似脑水肿,诊断需结合临床。
➢ 脓肿形成后,可清楚显示脓腔、脓肿壁 及周围水肿,增强扫描可见脓肿壁环形 强化、壁均匀,光滑。
鉴别诊断
➢ 单发脑脓肿需与星形细胞瘤、脑内血肿 吸收期鉴别;
➢ 多发脑脓肿需与脑转移瘤鉴别。 ➢ 主要鉴别点是强化环的完整、均匀及光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
➢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髓内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 脊髓空洞症广义上包括脊髓内囊腔形成及
脊髓中央管扩张积水。前者洞壁由胶质细 胞和纤维组成,后者由室管膜细胞构成。 ➢ 颈髓及上胸段最易受累,有时可涉及延髓、 下胸髓甚至达脊髓全长
MRI表现
➢ 矢状面在T1WI上表现为脊髓中央低信号 的管状扩张,在T2WI上空洞内液体呈高 信号 。
➢ 增强扫描:脓肿壁强化明显,具有完整、 光滑、均匀、薄壁等特点。
左侧额叶化脓性脑脓肿
右侧顶叶化脓性脑脓肿
MRI 诊断
➢ 急性脑炎期:
❖ MRI平扫见脑实质内不规则形片状异常信 号影,边界模糊不清,T1WI上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 增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描病变区不强化。有时也可呈不 规则片状强化
❖ 有明显的占位效应
➢ 横断面上空洞多呈圆形,边缘清楚光滑。 ➢ 静脉注射Gd-DTPA后,脊髓空洞无明显
强化。
脊髓增粗,其内 见条状或串珠状 水样异常信号影
比较影像学
➢ MRI为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能清 楚显示空洞大小及范围。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神经鞘瘤MR表现—横断面
L5层面 神经鞘瘤
脊膜瘤
➢ 脊膜瘤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25%,起源 于蛛网膜细胞,70%以上发生在胸段,颈 段次之(20%),腰骶段极少。绝大多数 肿瘤生长于髓外硬膜下,少数可长入硬膜 外,大多数呈圆形或卵圆形,包膜完整, 肿瘤基底较宽,与硬脊膜粘连较紧,肿瘤 压迫脊髓使之移位、变形。
➢ 脑结核瘤为结核杆菌在脑部引起的慢性 肉芽肿,常位于血运丰富的皮质内,结节 中间有干酪坏死物质,少数有钙化。
➢ 结核性脑脓肿很少见。
CT表现
➢ 结核性脑膜炎:平扫蛛网膜下腔密度升高, 后期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可见形态不 规则的明显强化(类似出血)。
➢ 脑结核瘤:平扫为等密度、高密度或混合密 度的结节,有时结节内有钙化。增强后有明 显强化。
由未完全坏死的脑组织形成分隔,周围有规则的 炎性肉芽组织。 ➢ 包膜形成期:由炎性肉芽组织和增生的神经胶质 形成完整的脓壁,中央为液态或固态脓液。一般 2-3周形成
CT 诊断
➢ 急性脑炎期: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 区,有占位效应,增强一般无强化
➢ 脓肿形成期:平扫脓肿壁为等密度,脓 腔内为低密度,周围水肿为低密度
MRI表现
➢ 脊髓震荡多无阳性发现。 ➢ 脊髓挫裂伤见脊髓外形膨大,信号不
均,T1WI上呈低信号, T2WI呈不均 匀高信号。 ➢ 合并出血时,急性期T1WI可正常,而 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 T2WI均呈高信号。
颈 段 脊 髓 损 伤
比较影像学
➢ 根据明显的外伤史和典型的X线、CT 和MRI表现,脊髓损伤不难诊断。显 示骨折和碎骨片位置X线和CT优于 MRI,而显示脊髓受压、脊髓损伤和 椎管内出血方面MRI明显优于CT。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