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合集下载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做好课堂的引路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寒假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作为一名信息科技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0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行精心引导。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的生命。

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从过去“填鸭式”的课堂中摆脱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从一个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以及学生共同活动的参与者。

从新知识的获得到知识的巩固,从问题的探究到解题技巧的形成,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进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然后进行交流,在活动交流中尝试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参与讨论,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为此,在课堂上,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首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思考、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各类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二、创设环境,乐于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创设探索性情境,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2023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3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3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关于教育改革的书籍,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传达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质疑和对学生主导式教学的支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对教育理念的新思考,同时也对目前的教育现状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同《把课堂还给学生》中所提出的学生主导式教学的核心理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老师为中心,教师掌握着知识和信息的分发权,而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知识传授。

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无法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而学生主导式教学则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来获取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其次,在学生主导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主导者,他们主要负责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的组织。

而在学生主导式教学中,教师更多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他们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教师对学生的角色变化使得教师更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这样的教师角色更贴近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学生主导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而非仅仅将知识作为终极目标。

传统教育往往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标准只注重学生在知识上的掌握并用分数评价。

而学生主导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非认知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他所掌握的知识上,还包括他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困惑。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项改革将学生置于学习的核心,追求个体化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在这一年里,我亲身经历了这个改革,以下将详细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说的是课堂氛围的变化。

在过去,课堂往往是老师一声令下,学生们机械地翻开教科书,老师讲解知识点,学生们笔记,这样的重复循环,导致学生们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

但是随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施,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老师们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导员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学生们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到探索和讨论中去。

这种课堂氛围的变化让我感到非常新奇和激动,我不再是无聊地听课,而是充满了求知的欲望。

我开始主动提问问题,与同学们进行讨论,这让我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入。

其次,个性化学习给我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在过去,班级教学中,老师通常会按照固定的教学进度来授课,不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

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我有些困扰,因为有些知识点我理解得很快,而有些知识点我则需要更多时间来理解。

但是随着个性化学习的实施,我不再受到课堂进度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学习。

我可以选择提前学习下一章节的知识,也可以在某个知识点上花更多的时间。

这样,我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个性化学习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选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和方式进行学习。

这让我对学习充满了自信和动力,我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另外,课后拓展活动的设置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

在过去,我放学后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填满,很少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发展兴趣爱好。

但是现在,学校为我们设置了丰富多样的课后拓展活动。

我可以参加各种兴趣培训班,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

我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开展科技研究、社会实践等项目。

读后感把课堂还给学生

读后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教 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 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将时间还给学生,尤 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 改的时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方 案,对方案进行评价。教师也要参与进去, 适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重点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在路上,还要不断 05 的学习、反思和实践,要真正做到像张志勇厅长 所说的"课堂还给学生",让教育返璞归真,努力实 践精神成长的教育,真正还给学生终身健康发展 的能力。还要像徐洁老师所说的教师要"做课堂 教学改革的筑路人". 总之,理想的课堂,是学生的学堂,更是教 师的学堂。当课堂真正成为教师播撒教育理想、 信念和希望的麦田,成为学生种植梦想、收获知 识、丰富思想的花田,唯有如此,才能创建最好 的课堂,课堂才能真正让师生的灵性生命热情飞 扬,让师生的幸福感溢满心田M DOLOR
CONTENTS
在徐老师的介绍中,我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 “问”是要会问的,老师的问题要对学生有所启发? 不能很随意的问,更不能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问题要来源于学习的目标,要突出课堂的学习重 点,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起学生 的探究欲和兴趣。同时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 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而我们的学生更习惯于听问题,不会提问题。在 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努 力去做的地方。
读徐洁老师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课堂还给学生,是一种预设,更 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余勇鸿
01
LOREM IPSUM DOLOR
CONTENTS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写给教师的指导手册,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新的认识与体会。

首先,这本书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

过去,教师往往扮演着授课的主导者,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

而《把课堂还给学生》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创造力。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自己需要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发言,培养他们的学习独立性和主动性。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话语权所有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

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造力。

相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因此,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相信他们将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评价方式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考试与评分,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然而,《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发展。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作业、项目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学生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向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素质。

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及时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创造一个积极、有创造力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总之,读完《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和质量。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构建理想课堂,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同时,教育机构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资源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 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引言 • 对构建理想课堂的理解 •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践与思考 • 构建理想课堂的策略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本书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强调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探 索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提高教学 质量。
促进个性化发展
把课堂还给学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 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促进个 性化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 地发挥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施方法
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启发者,引导学生 主动学习和探索。
03
理想课堂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内容应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同时,课堂氛围应积极向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

对未来教育的展望与建议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未来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更多元化的学习环 境中成长。
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_读后感_模板最好的课堂——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王克梅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

偶然,我在本真教育的公众号里看到徐洁老师出新书了,正当我想着如何得到一本签名本的时候,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准备了一本,真是心想事就成。

徐洁老师是齐鲁师范学院副教授,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本真教育研究发起人和倡导者,是一位勇敢的课堂探索者,更是构建理想课堂的推动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是徐洁老师在2017年九月的新书,里面共有九章,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一章章,一节节,一段段,一句句,一字字,无不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于是,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在既平凡又繁琐的生活的每一天,是学生生命的每一天,更是我们生命的每一天。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它需要教师精巧的预设。

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学习《四季》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想象说话,创作成诗。

于是,我先让学生读全诗,说说诗歌的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四小节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朗读后,明确了:第一、二小节是什么对什么说;第三、四小节是什么怎么样地说。

然后出示了桃花和蜜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训练,在师生的共同思考中,一节小诗应运而生:桃花朵朵,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然后我又引领观察图片和想象,学生就创作了这样的一节小诗:蜜蜂嗡嗡,他开心地说:”我是春天。

”就这样,一幅图片,两种不同的语言训练就大功告成。

最后,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的微视频,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就创作了很多成功的小诗,生成了课堂的精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最好的课堂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王克梅
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

偶然,我在本真教育的公众号里看到徐洁老师出新书了,正当我想着如何得到一本签名本的时候,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准备了一本,真是心想事就成。

徐洁老师是齐鲁师范学院副教授,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本真教育研究发起人和倡导者,是一位勇敢的课堂探索者,更是构建理想课堂的推动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是徐洁老师在2017年九月的新书,里面共有九章,从课堂教学的内在
教育使命,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一章章,一节节,一段段,一句句,一字字,无不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于是,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
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在既平凡又繁琐的生活的每一天,是学生生命的每一天,更是我们生命的每一天。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它需要教师精巧的预设。

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学习《四季》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想象说话,创作成诗。

于是,我先让学生读全诗,说说诗歌的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四小节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朗读后,明确了:第一、二小节是什么对什么说;第三、四小节
是什么怎么样地说。

然后出示了桃花和蜜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训练,在师生的共同思考中,一节小诗应运而生:桃花朵朵,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然后我又引领观察图片和想象,学生就创作了这样的一节小诗:蜜蜂嗡嗡,他开心地说:”我是春天。

”就这样,一幅图片,两种不同的语言训练就大功告成。

最后,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的微视频,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就创作了很多成功的小诗,生成了课堂的精彩。

如:邢恪伟的《四季》——树苗青青,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太阳大大,他对大地说:”我是夏天。

”∕苹果圆圆,他红着脸说:”我是秋天。

”∕北风大嘴巴一鼓,他自豪地说:”我就是冬天。

”如:邢曼舒的《四季》——燕子喃喃,他对池塘说:”我是春天。

”∕大雨哗哗,他对庄稼说:”我是夏天。

”∕树叶沙沙,他飞舞着说:”我是秋天。

”∕雪花张开翅膀,他温柔地说:”我就是冬天。

”再如:高传杰的《四季》——柳絮飘飘,
他对花儿说:”我是春天。

”∕知了声声,他对大树说:”我是夏天。

”∕果实累累,他对秋叶说:”我是秋天。

”∕白雪皑皑,他对大地说:”我就是冬天。

”再如:《四季》——桃花红红,她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小溪潺潺,他对知了说:”我是夏天。

”∕果实累累,他对枫叶说:”我是秋天。

”∕雪花飘飘,她对梅花说:”我就是冬天。

”……于是,和学生一起徜徉课堂的我,深深懂得了: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就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

课堂引领生命,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教育的理想。

深度学习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这是我的实践,更是我的理想。

如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的实践中,学习《大还是小》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就创造了这样的语言,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更让学生感知到”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喜悦。

如——陈潇纬:我给妹妹打伞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睡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亓祥羽: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过马路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姚雯婕:我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帮妈妈干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张晨曦:我帮妈妈擦桌子的时候,我觉得我很大,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李美涵:我吃饭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很大,因为我和大人一样吃饭;我过马路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小,因为需要家长领着我。

……于是,和学生一起漫步在语文课堂里的我,深深领会了:深度学习要靠教师来引领,要靠提升思维质量来促进深度学习。

要从文本出发,唤醒学生的情感和主观感受,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丰富学生
的精神生命。

课堂滋养生命,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思想的魅力。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引领学生涵泳体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来滋养学生的生命,这是我的信念,更是我的坚守。

如我们进行了《弟子规》的诵读,每天的早读,我都会在黑板上写上几句,采用示范读、找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等朗读策略,再谈理解,以促进学生的记忆。

于是,在反复的训练之后,学生也学会了自己创造,例如诵读”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后,学生创造了:”诚信是生命的根本,绝不可以欺骗,因为它带来的必定是毁灭。

”诵读”话说多,不如少”后,学生创造了”很多时候,安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

”诵读”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后,学生创造了”博爱之人,才会有未来”……于是,
和学生陶醉在优美传统文化课堂里的我,深深领悟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芬芳馥郁,学生沉浸其中,学会了创造,学会了思考,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提升学生的生命素养,才能让学生散发思想的魅力。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有成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课堂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简,要大道归一……一句句,一字字,都荡涤着我的心灵,洁净着我的心灵。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在路上,还要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实践,要真正做到像张志勇厅长所说的”课堂还给学生”,让教育返璞归真,努力实践精神成长的教育,真正还给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能力。

还要像徐洁老师所说的教师要”做课堂教学改革的筑路人”.
总之,理想的课堂,是学生的学堂,更是教师的学堂。

当课堂真正成为教师
播撒教育理想、信念和希望的麦田,成为学生种植梦想、收获知识、丰富思想的花田,唯有如此,才能创建最好的课堂,课堂才能真正让师生的灵性生命热情飞扬,让师生的幸福感溢满心田,溢满每一寸,奔跑的流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