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宗祠的对联大全.doc

合集下载

余氏祠堂对联

余氏祠堂对联

余氏祠堂对联曲江衍派源流远风采流芳世泽长下泽村余氏大宗祠对联狮嶂钟灵持厚蝉林世泽孔长余氏蝉林祠下邳衍派家声远雁塔流芳世泽长南安院下余氏宗祠对联三使契丹寒赤胆七平西夏建奇勋澄海名贤余氏家庙楹联耕读为本幸前人双登进士仁德当先希后辈独占鳌头湖北孝感祝站镇余氏宗祠祖自古杉分一脉族居连幕发千支燕翼贻谋绵世泽克绳祖武耀宗风余氏一脉传千秋庆府祥和留万芳宣和天子御书瘦庆历铮臣谏草香八贤望重家声远三谏风高世泽长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忠孝持家碧海开龙藏诗书处世青云起雁堂春祀秋赏万年礼乐左昭右穆百代源流宗功祖德千秋难享尽敬老尊贤万代永长存先祖功德绵长百代冠裳鹊起后昆人才继世千秋簪笏蝉联修宗祠忠心尽职扬名百世建祖业无私奉献颂德万年泗水溯源有八贤三谏冠裳显赫浮洲分派传百子千孙俎豆馨香鹤山又见鹰扬气祠禴蒸尝永继鳌水更闻鲤跃声诗书礼乐长弘杉镇分枝余氏万里鹏程添锦绣幕洲聚族宗祠千秋祖业更辉煌鹿洞衍薪传百代人文蔚起留余庆鹤山崇树本千秋子姓瓜绵沗祖恩肇下邳衍禅林光前裕后与时俱进派杉洋支幕浦继往开来为国争光幕云开处日斜照鹰扬祠上徴佳谶浦水涨时潮正平鲤跃江头兆吉祥少师气节凛冰霜名齐庆历三家谏院殿撰文章昭日月才冠绍熙一代明经狮距古田彰祖德先贤百世鸿基定鹤翔鳌北显宗功后裔千秋骏业兴追本泗州承世德同源皆弟兄谦和为贵札根幕浦绍宗风异姓亦朋友礼让当先南听敖江浩荡潮数百年望族同怀盛世西观凤邑氤氲气千余户宗亲共拓新天自元代开基七百年以至孝承先宗祖功德无量从昉公衍派廿余世于笃亲启后子孙业勋有光。

宗祠对联大全

宗祠对联大全

宗祠对联大全
上联:朝天下宗祠走去,问祖寻根,情丝长系总家庙
下联:看世间客属归来,呈香点火,心片永铭石壁村
上联:建宗庙以妥先灵,愿吾族后裔兴隆,麟趾振振千秋溢美下联:修祠堂而重祀典,明我辈前程远大,衣冠济济万世流芳上联:江夏祖宗昌,武略文韬绵世泽
下联:祠堂香火旺,光前裕后振箕裘
上联:源来上古,望出武陵,忠孝振家声,祖德维昭绵世泽下联:门纳锦江,祠偎寿岳,烟霞凝浩魄,英灵不昧佑龙孙上联:仰先宗德望,铁肩担日月,振国佑民,千古丰碑辉石壁下联:书华夏春秋,后裔壮山河,溯源追本,四序香火谒公祠上联:根连唐室,沐宋雨清风,三柏荣春幽故地
下联:园聚天伦,仰宗功祖德,千秋毓秀振乡邦
上联:九曲旧丛祠,父老相传,此地曾埋忠骨
下联:一门昭大节,英灵难沫,惟天可鉴丹心。

百家姓祠堂对联

百家姓祠堂对联

百家姓祠堂对联百家姓祠堂对联祠堂上的意味重大,写之前要深思熟虑,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百家姓祠堂对联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百家姓祠堂对联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2、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

3、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4、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5、休言别族与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

6、二姓合龛对联余庆堂联余地有亨泰,庆盛多吉祥。

7、土产无价宝,地生有道才。

8、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9、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

10、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11、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12、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13、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14、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15、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16、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17、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18、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

19、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20、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21、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22、子孙亦以为序,昭穆不失其伦。

23、福星高照栋孙,礼乐幸来紫阁。

24、富贵贵在创业,幸福福于劳动。

25、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26、元吉光耀在上,福禄繁荣来成。

27、宗功丕著钟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

28、一脉源流先世泽,满堂酝酿太和春。

29、敬恭诚则笃其庆,昭格明戴赐之光。

30、泽及后裔典万古,姻怡乡党俎千秋。

31、保民子而民欢乐,宁尔裔则尔炽昌。

32、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

33、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

34、乃圣乃神监有赫,维宗维袒启无疆。

35、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

36、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37、雨顺风调四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38、必有丰年人耕禹甸,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39、祖则无私无为善长,宗能秉公师作明神。

40、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41、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42、有德可久有功可大,致悫则著致爱则存。

祠堂大门对联汇总

祠堂大门对联汇总

祠堂大门对联汇总
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祠堂大门对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祠堂大门对联汇总1 上联:祖灵穆平不远
下联:旧德焕若其新
上联:祖宗凭依在德
下联:子孙对越惟诚
上联:丁兰刻木思亲孝
下联:孟母断机教子贤
上联:千百年祖宗如在
下联:亿万世子孙同荐
上联:不忘孝友为家政
下联:还冀诗书著祖鞭
上联:以燕以翼宏堂构
下联:孔惠孔时洁蒸尝
祠堂大门对联汇总2 上联:树发千枝根共本
下联:江水源同流万派
上联:祖德振千秋大业
下联:宗功启百代文明
上联:敬恭明袖则笃其庆
下联: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上联:休言别族与宗族
下联:但道吾翁和若翁
上联: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下联: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上联: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下联: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上联: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下联: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上联: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下联: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上联: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

下联: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上联: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下联: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祠堂大门对联汇总3 上联:千枝归一本下联:万派总同源
上联:世代源流远
下联:孙枝奕祀长
上联:礼乐家声远
下联:诗书世泽长
上联:典祀千年重
下联:绵延百世昌
上联:春秋享祀来格下联:祖宗明命如闻上联:昭穆明其礼教下联:俎豆荐以馨香。

祠堂的对联20副_写作素材

祠堂的对联20副_写作素材

祠堂的对联20副
小编收集了20副祠堂用的,希望能帮到你。

1、[上联]:宗功灿耀
[下联]:贤德世泽
2、[上联]:光耀祖先
[下联]:福荫子孙
3、[上联]:功重德泽
[下联]:登堂思敬
4、[上联]:清风为道
[下联]:忠孝正身
5、[上联]:堂上明月
[下联]:庭下贤林
6、[上联]:三忠世泽
[下联]:九牧衍派
7、[上联]:殷商忠烈
[下联]:武王赐姓
8、[上联]:三忠世胄
[下联]:九牧家风
9、[上联]:忠正为道
[下联]:谦俭养德
10、[上联]:秉承九牧
[下联]:彰显三忠
11、[上联]:双木高擎
[下联]:万世福荫
12、[上联]:三忠堂训
[下联]:九牧遗风
13、[上联]:林氏风骨
[下联]:比干后裔
14、[上联]:三忠厚德
[下联]:九牧清风15、[上联]:丹心一颗[下联]:仁德万世16、[上联]:九牧世泽[下联]:三忠承德17、[上联]:着绩有三[下联]:功德存忠18、[上联]:三忠树德[下联]:九牧流芳19、[上联]:溢彩三忠[下联]:流芳九牧20、[上联]:名望千秋[下联]:功德万古。

重建俞氏积礼祠堂对联(无注释)

重建俞氏积礼祠堂对联(无注释)

重修俞氏积礼祠堂对联
神龛联:
积厚功德,百世簪缨云赫奕;
礼循昭穆,千年俎豆荐馨香。

石柱联:
1、纵征西,猷御寇,廷玉封侯,旷世良臣钟浩气;
琰论易,丰兴学,曲园立说,千秋辈裔铸辉煌。

2、祥发长乐双头,开基拓业,瓜瓞绵长缘共氏;
宇启龙泉水口,繁衍生息,枝叶茂盛喜同根。

3、以忠以孝以仁以义,忠孝仁义绵世泽;
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士农工商振家声。

大门联:
河水流长,万派源宏,泱泱荡荡奔四海;
间关蓬发,千枝林立,郁郁葱葱盛九州。

(源远流长)
或:
河源远播,世泽万脉,泱泱荡荡奔四海;
涧水流芳,族系千枝,郁郁葱葱盛九州。

(源远流长)
大门石柱联:
俞氏远源可溯轩辕,祖功卓立与山河同在;
宗祠新貌重光禹域,族裔绵延共日月齐辉。

河间承流远,越五千年繁衍到今,桂馥兰芳,人文蔚起;世第庆泽长,经四百载佑启我后,竹苞松茂,奕代荣昌。

朝岸敬撰。

俞氏宗祠对联大全

俞氏宗祠对联大全

俞氏宗祠对联大全俞氏宗祠分布在“婺源县汪口村、武义县俞源太极星象村、婺源思口镇西冲村俞氏宗祠”,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俞氏宗祠,供大家参考借鉴。

俞氏宗祠 (婺源县汪口村)俞氏宗祠是始建于清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位于婺源县东北28公里的汪口村,由朝议大夫俞应纶(正三品)入宫后省亲回乡时捐资兴建,是一所以细腻的木雕闻名于世的祠堂,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俞氏宗祠为三进院落。

前进,门首为木结构五凤楼,歇山顶,青瓦覆盖,俄角高翘。

门楼正面,檐下斗拱密布,横枋刻双龙戏珠图案,横枋下面明枋深雕双凤朝阳。

门楼里面,前间顶部用木板卷棚,后间平闇天花。

由两廊与游亭达正厅,横梁衔接处是围121厘米、高207厘米的石柱;左右作吊柱支撑的垂柱上端,精雕雌雄狮子相对,栩栩如生。

祠堂中进三间,前、后进各五间,均有天井,共有柱70根,地面、天池、台阶全铺青石板。

前、后进走廊两侧有小圆门通花园,花园内遍植花卉绿草,另有百年木挥三棵。

俞氏宗祠以细腻的雕刻工艺见长,凡梁枋、斗拱、脊吻、檐橡、驼峰、雀替等处均巧琢雕饰,有浅雕、深雕、圆雕、透雕形式的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精美图案百余组,被誉为“艺术殿堂”、“木雕宝库”,显示了古代汉族汉族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

.汪口的数百栋民居、宅第、大多数为清代建筑,呈徽派风格,体现出徽州建筑文化。

其特点是:(1)、表现在结构上。

房屋高度,一般为二至三层,三间二厢或两间两厢,即堂前、坐起和厨下。

其大门口,一般都设有小圈。

放置花台和防火水缸。

(2)、表现在材料上。

一律选用杉、松、樟、枫等木材和石灰、青砖、泥瓦、青石板为主要原材料。

(3)、表现在防火上。

房屋四周均有封火砖墙到顶,一般禁开大槛,只能在二楼开若干个人头小槛,又可起防盗作用。

屋内一律用青石板铺地,以防火苗。

(4)、表现在采光上。

根据房屋的大小、堂前、厨下均开天井采光,原则是坐在堂前中央要见到青天。

【2018最新】于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word范文 (2页)

【2018最新】于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word范文 (2页)

【2018最新】于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于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
威隆节钺;
德卜门高。

——佚名撰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魏名将于禁,字文则,钜平人,曹操名将。

武帝时召拜军司马,征战有功,持军严整,累迁左将军,封益寿亭侯,假节钺。

谥厉。

下联典
指汉代廷尉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

宣帝时任廷尉,为人谦恭,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加审慎之心,当时人说:“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

”少学法
于父。

父死,亦为狱吏,后擢为丞相,封西平侯。

救时宰相;
当代清官。

——佚名撰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钱塘人于谦,字廷益,七岁时,有异僧称他为“救时宰相”。

历官监察御史、兵部侍郎、河南巡抚、兵部尚书。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族瓦刺部首领也先南犯,他猝亲征的英宗在土木堡被俘。

于谦率军击退进攻
北京的也先,保卫了京师,迎回英宗。

下联典指清代山西永宁人于成龙,字北溪,历官罗城知县、黄州同知、两江总督,所到之处,以清廉著称,时称“天
下清官第一”。

勤劳土木;
妙选瀛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氏宗祠的对联大全
关于广东东莞市余屋村始建什么年代?余氏宗祠对联分别又有哪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余氏宗祠的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余氏宗祠 (广东东莞市余屋村)
余氏宗祠位于广东东莞市余屋村,是一处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长53米,宽17.4米,总面积约922平方米。

红石青砖构筑,分四进。

正门横匾书"余氏宗祠",第二进有一木匾,正面书"风采流芳",背面书"两朝良弼",为浦江阮尚忠题。

整个建筑物保存完好。

有碑刻"余氏祠堂记"一块,为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所刻,是进士中宪大夫、户部尚书郎陈嘉言撰文并书篆的。

该碑记述余氏家族从宋到明南迁东莞定居的过程。

为研究东城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余氏宗祠四言对联
源自商代;
望出河南。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典出元姓的源流和郡望。

宫中才子;
樊上酒徒。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河南郡人,早年家贫,贞元年间举明经科,历官左拾遗、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其诗以平易取胜,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宫中称他为"元才子"。

著有《元氏长庆集》。

下联说唐代文学家元结,字次山,号漫郎,河南郡人,天宝年间进士,曾参与抗击史思明叛军,立有战功,历官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水部员外郎。

其诗能反映社会现实,散文也多涉及时政,有《元次山文集》。

代宗时以亲老退居樊上,著书自娱,自称"酒徒"。

紫芝眉宇;
露竹霜条。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元德秀,字紫芝,元结族兄。

少年丧父,事母至孝,考进士时,背着母亲入京城。

母亲去世,他在墓侧筑室而居,食不加盐,睡不铺席。

任鲁山县令,一年后辞去,住在山水俱佳的陆浑,弹琴自娱。

宰相房琯曾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下联典指北魏皇族元志,从小博览书传,颇有文才。

任洛阳令时,不畏强暴凶悍;任荆州刺史,威名享誉荆楚;后任雍州刺史、西征都督。

尚书邢峦曾称他"露竹霜条,故多劲节。

"
金钗沽酒;
翠腕成阑。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唐·元稹悼亡诗:"泥他沽酒拔金钗。

"陶宗仪
《元氏掖庭记》:"元静懿皇后诞日,南朝宫人献柳金翠腕阑,似手镯类,但扁而用于臂境。

"
河南世泽;
元和家声。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元稹,河南人,诗以平易胜,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号元和体。

余氏宗祠六言对联
宝岳行军元帅;
长寿光禄大夫。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初名将元景山,字宝岳,洛阳人。

勇猛善战,仕周,击败吐谷浑;平齐,斩宇文亮,官拜大将军。

文帝即位,拜上柱国。

伐陈,为行军元帅,威名显赫一时。

下联典指隋代右光禄大夫元寿,字长寿,洛阳人。

性仁孝。

炀帝立,为杨素行军长史,又从帝西讨吐谷浑,以功累官右光禄大无。

从征辽东,道卒,谥景。

邕内神明之誉;
宫中才子之呼。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元绛。

下联典指唐·元稹。

余氏宗祠七言对联
邕州使威名驰誉;
烈女传学士增修。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南城人元绛,字厚之,天圣年间进士,任广东转运使时,侬智高(广源州壮族首领)反宋攻邕州,建大南国,元绛驻军邕州,享有威名。

后历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

下联典指唐代元万顷,拓跋氏后裔,敏于文词、性情放达。

曾跟从李勋征伐高丽,管书记,后任著作郎、凤阁侍郎。

著有《烈女传》等。

才子诗宫嫔喜咏;
列女传学士增修。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元稹,宫中妃嫔多诵其诗,号"元才子"。

下联典指唐·元万顷,号"北门学士",增修《烈女传》等。

四面常时对屏障;
一家终日在楼台。

——唐·元稹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句联。

元稹
(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此联为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句联。

摇笔尚堪凌浩荡;
题诗端为发幽妍。

——唐·元稹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元稹诗句联。

白雪任教春事晚;
贞松惟有岁知寒。

——宋·元好问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金末文学家元好问诗句联。

元好问(1190-57),字裕之,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

号遗山。

七岁能诗,二十岁成学,名闻京师。

兴定进士,任内乡令。

正大中,为南阳令。

天兴初,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金亡不仕。

有《遗山集》。

百年人物存公论;
四海虚名只汗颜。

——宋·元好问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好问自题联。

四朝文物米仓巷,
百世根基浯瀯桥。

——明.吴与弼赠浯瀯元氏祠联,并赠浯瀯元氏族谱谱序。

余氏宗祠八言对联
七岁神童,诗文名世;
一时才子,元白流芳。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末文学家元好问。

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元稹。

元稹与白居易常相唱和,世称"元白",号"元和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