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暗能量探测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探索宇宙学中的引力波和暗能量

探索宇宙学中的引力波和暗能量

探索宇宙学中的引力波和暗能量引力波和暗能量是宇宙学中两个引人瞩目的研究课题,它们的发现对于我们理解宇宙起源和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引力波和暗能量进行探索和解析,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宇宙学中的这两个重要概念。

一、引力波引力波是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它是一种传播于时空中的扰动。

引力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它们的产生源于宇宙中极端强大的引力场。

当两个巨大物体如黑洞或中子星等快速运动或碰撞时,会产生引力波,这些引力波会通过时空的扭曲扩散出去。

科学家们通过利用高精度的激光干涉技术以及精密的引力波探测仪器,如LIGO(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等设备,能够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和性质。

2015年,科学家宣布首次成功探测到引力波,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实验结果。

引力波的探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测宇宙的窗口。

通过引力波的测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黑洞的形成和演化,研究星体的内部结构和物质的特性,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验证宇宙的扩张速度。

二、暗能量在宇宙学中,暗能量是一种能够驱使宇宙加速膨胀的假设能量形式。

暗能量的本质尚未被完全阐明,因其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进行直接测量,而被称为“暗”能量。

然而,暗能量在当前宇宙学模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宇宙的膨胀速度将会下降,进入一个"带刹车"的状态。

然而,当观测结果不断发现宇宙膨胀速度在不断加快时,科学家们提出了“暗能量”的概念,以解释这个令人困惑的现象。

虽然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直接证据来证明暗能量的存在,但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超新星爆发等观测数据的分析,暗能量被认为占据了宇宙总能量的约70%。

这个巨大的比例暗示着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仍然有很多未知。

暗能量的研究对于我们探索宇宙演化的过程至关重要。

物理学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质和能量,因为它们无法被直接观测到。

然而,它们对于解释宇宙的演化和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研究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一、暗物质我们知道,物质在引力作用下会相互吸引,从而形成各种天体。

不过,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是不够的,宇宙中应该还有不少物质存在,但它无法被直接观测到。

这种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就被称为暗物质。

那么,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目前物理学家们还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但是,研究表明,暗物质可能是一种新的粒子,它们不参与强力和电磁相互作用,只参与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因此难以被探测到。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进行暗物质的探测研究。

最传统的方法是观测宇宙学的现象,比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射线等。

这些观测可以揭示宇宙大尺度的结构和成分。

此外,一些实验设备也被用来探测暗物质。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实验设备之一,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正在进行探测暗物质的实验。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并探测到暗物质的本质。

对于暗物质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二、暗能量暗能量是另一个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是用来解释宇宙膨胀加速的原因。

我们知道,以前人们认为宇宙的膨胀速度在不断减缓,而现在的研究表明,宇宙的膨胀速度在不断加速,这被称为宇宙加速膨胀现象。

暗能量就是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理论概念。

暗能量是负压力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越来越快的扩张会不断增加宇宙中的暗能量。

由于暗能量具有反重力作用,因此它会推动宇宙的膨胀速度不断加速。

但是,即使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对暗能量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

暗能量的本质和它如何影响宇宙的膨胀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三、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未来有望更好地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

一些新技术和实验设备的发展,如欧洲空间局规划的“暗能量普查卫星”等,将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从而推动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解。

如何利用实验技术验证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存在与性质

如何利用实验技术验证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存在与性质

如何利用实验技术验证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存在与性质暗物质和暗能量一直是物理学领域中的一个谜题。

虽然科学家们通过间接证据推断它们的存在,但是想要直接观测和验证它们并非易事。

本文将探讨一些利用实验技术来验证暗物质和暗能量存在与性质的可能方法。

首先,我们来讨论暗物质的验证。

暗物质是宇宙中占据绝大部分质量的一种物质,但它并不与光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无法直接观测。

一种验证暗物质存在的方法是通过间接观测其对其他物体的引力影响。

目前,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星系旋转曲线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分布等来推测存在暗物质。

然而,这种方法并不能直接观测暗物质,而是通过观察其间接影响来得出结论。

为了直接观测暗物质,科学家们开始进行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地下实验室建造暗物质探测器。

这些探测器通常使用低温技术,并利用材料与暗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微小能量的原理来探测其存在。

一些重要的暗物质探测实验项目,例如“直接暗物质探测实验”(DAMA)和“冷暗物质探测实验”(CDMS),通过对暗物质直接散射事件的观测,试图验证其存在。

另外一种验证暗物质存在的实验是通过利用粒子加速器产生暗物质粒子。

加速器将带有高能量的粒子相互碰撞,以模拟宇宙的极端条件。

在这些高能实验中,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通过产生暗物质粒子并观测其与普通物质的相互作用来验证暗物质的存在。

然而,由于暗物质和普通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这种实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暗能量的验证。

暗能量是一种用于解释宇宙膨胀加速的假设能量。

它占据宇宙总能量的约70%,但其性质和来源至今仍然不明。

由于暗能量对光没有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直接观测。

为了验证暗能量的存在,科学家们依据宇宙膨胀加速的观测结果,使用宇宙学实验技术进行研究。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来研究暗能量。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残留下来的辐射,可以提供关于宇宙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

通过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科学家们希望能够了解宇宙中暗能量的性质和影响。

物理学中的宇宙暗能量研究

物理学中的宇宙暗能量研究

物理学中的宇宙暗能量研究宇宙是一个世界中最为神秘的领域之一,而关于宇宙,我们总是充满好奇。

在物理学中,宇宙暗能量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从科学角度来说,宇宙是一个庞大、神秘和复杂的系统,而探索宇宙暗能量的研究,旨在以更深入的方式了解宇宙。

一、宇宙暗能量的起源宇宙暗能量是指一种在宇宙中存在的看不见、摸不到、不能探测、无法获知的一种能量形态。

这种能量的来源至今仍未得到人们的确定,但据物理学家的假设,暗能量的存在是由于宇宙膨胀而产生的。

根据物理学家的研究和观察,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而宇宙膨胀的速度也在持续加快。

而暗能量则是维持着宇宙的不断膨胀,如果没有暗能量,宇宙将停止膨胀,并将会崩溃。

二、宇宙暗能量的意义宇宙暗能量的存在意义重大,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宇宙暗能量的研究能够帮助物理学家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现象和自然规律。

然后,宇宙暗能量与宇宙加速膨胀和黑洞等现象存在密切联系,对更深入地探究这些现象也有一定帮助。

此外,宇宙暗能量的研究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例如,如果能够发现暗能量的物理性质,就能在未来的科技领域中开发出更具创新性的新技术。

三、宇宙暗能量的研究进展由于宇宙暗能量的存在和具体物理特性都是我们无法观察到的,因此,要想深入探究宇宙暗能量的本质,需要引入多种物理手段来研究解决问题。

首先,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宇宙不同距离和时间的闪烁现象,收集、分析和比较宇宙中的暗能量数据。

同时,可以利用现有的宇宙望远镜和其他高科技设备对宇宙的各种现象进行监测。

其次,利用量子场论和引力波理论,并结合实际的观测数据,物理学家和科学家可以绘制和计算出宇宙暗能量的性质和分布图像。

通过数据和理论的结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宇宙暗能量。

此外,近年来,在量子物理和能量理论的研究中,物理学家和科学家还开发了一些新的方法来研究宇宙暗能量,例如暗能量共振、暗能量对称性破缺等等,进一步推动了对宇宙暗能量研究的深入。

总之,在物理学领域中,宇宙暗能量是一个最为近期和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宇宙学中的暗能量与暗物质研究进展

宇宙学中的暗能量与暗物质研究进展

宇宙学中的暗能量与暗物质研究进展宇宙学是一门神秘而令人着迷的科学,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奥秘。

而宇宙学中两个最引人注目的谜题便是暗能量和暗物质。

这两个概念被引入宇宙学来解释宇宙现象中的一些问题,但至今仍然缺乏确切的证据和解释。

暗能量是一种假设的能量形式,它被认为填充了整个宇宙,并且起到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作用。

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的膨胀速度最初是减缓的,但是在过去几十亿年里,却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不仅没有减慢,反而在不断加速。

这一现象被科学家称为“宇宙膨胀的加速”,而暗能量被提出来做为一个解释。

暗物质是另一个谜题,它是指一种无法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物质。

暗物质的存在是为了解释宇宙中一些观测到的现象。

例如,根据天文观测数据,星系、星团和其他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质量加上可见的物质量是不足以解释引力作用力的,所以科学家推测存在着一种无法直接观测到的物质,即暗物质。

暗物质也被认为是形成宇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存在没有被直接观测到,但是它们的存在可以通过一系列观测和实验证据来支持。

例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分析表明宇宙中存在着一定量的物质,但这种物质不可能是可见物质。

此外,根据太阳系行星运动的观测数据,暗物质的存在可以通过计算引力的作用来推测。

而对银河系星系旋转曲线的观测数据也支持暗物质的存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暗能量和暗物质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为了直接探测暗能量和暗物质,科学家们不断提出新的方法和设备,希望能够找到关于宇宙本质的答案。

例如,欧洲空间局的“欧洲暗能量望远镜”计划将在未来几年中发射卫星,以进一步观测并研究暗能量的性质。

此外,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也在积极研究利用粒子物理学实验来证实暗物质的存在。

尽管目前暗能量和暗物质都还是宇宙学中的未解之谜,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我们很快就能够揭开宇宙的秘密。

通过对暗能量和暗物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为解释和预测宇宙现象提供更准确的理论基础。

探秘宇宙黑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与研究进展

探秘宇宙黑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与研究进展

探秘宇宙黑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与研究进展1. 引言1.1 概述宇宙黑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当前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课题。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科学家在观测和理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黑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研究是为了解释宇宙中观测到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进一步深化人类对宇宙结构、演化和本质的认知。

1.2 研究背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文学家通过多种方法,如星系旋转曲线、引力透镜效应等观测手段,发现了大量无法通过常规物质解释的现象。

这些观测数据表明,在我们所见到的物质之外,存在着巨大数量的黑暗物质,并且宇宙正在以加速度膨胀。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提出了黑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概念,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1.3 目的及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和总结目前关于黑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的研究进展,介绍它们的定义、特征以及被发现的历程。

同时,重点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未来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方向。

通过对黑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的深入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的规律,推动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的发展。

最终,这也有助于人类对整个宇宙认知水平的提升。

2. 宇宙黑暗物质的本质与研究进展:2.1 定义与特征:宇宙黑暗物质是指一种无法直接观测到的物质,不发出、不吸收任何电磁辐射,与普通物质(如星体和行星)没有相互作用。

然而,通过对其引力效应的观测和分析,科学家们得出了关于宇宙黑暗物质存在的强有力证据。

宇宙黑暗物质在整个宇宙中占据着巨大比例,并且对于维持宇宙结构、星系形成以及宇宙演化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2.2 观测方法与发现历程:对于宇宙黑暗物质的研究主要依赖于间接观测手段。

其中,天体运动观测是最早也是最为经典的方法之一——通过监测星系或者星系团内恒星运动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存在于这些星系或者星系团中的额外物质。

此外,在背景辐射剩余波谱(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CMB)的观测中,科学家们也发现了关于宇宙黑暗物质的重要证据。

天文学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

天文学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

天文学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一、引言“宇宙是多么的神秘,我们对它的探索还只是刚刚开始。

”这是天文学家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天文学作为一门研究宇宙的学科,除了已经发现的恒星、行星、星系等天体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

它们虽然不太为人所知,但却是解释宇宙现象的重要因素。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天文学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

二、暗物质的定义与探测方法暗物质是指没有电磁相互作用的物质,因此不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不发射光线,所以不可见。

但是暗物质质量很大,通过引力作用可以对周围的物质产生影响。

暗物质的存在是由于人类观测到的星系演化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不符合标准宇宙学模型所确定的物质存在量。

标准宇宙学模型预言初宇宙中的氢、氦等物质演化经过20亿年形成了所有物质,所以星系内应当只存在氢氦等普通物质。

然而观测发现,在星系内围绕星系中心旋转的物质并不能够仅由可见物质的重力对其产生的引力解释。

而暗物质的引力能恰好解释这个现象。

为了探测暗物质,目前一般采用对可见物质影响的探测手段。

暗物质的存在可以通过星系旋转曲线(即星系内物质的运动轨迹)来证明。

这一技术最早由美国天文学家威廉玛修斯在1933年发现。

其后的几十年里,许多科学家在研究宇宙运动时尝试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到了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星系的引力透镜现象,发现了更多的证据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现在,暗物质的探测手段越来越多,其中有最常用的直接探测方法、间接探测方法和反常引力探测方法。

三、暗物质的来源暗物质的来源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很确定的解释,人类推测的来源也仍只是纯理论的说法。

目前通常推测暗物质来自四种可能:1. 一类高密度的、大质量的非粒子物质,如沉积黑洞。

2. 宇宙早期膨胀的暴胀阶段产生的大量粒子类物质。

3. 由大质量粒子碰撞缩合产生的一种新颖的非标准粒子。

4. 新相互作用方式的纯粹新颖的暗物质粒子。

目前暗物质的物质成分还未被确认,但已有一些观测数据对暗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有限的限制。

物理学中的暗物质和宇宙暗能量的来源研究

物理学中的暗物质和宇宙暗能量的来源研究

物理学中的暗物质和宇宙暗能量的来源研究暗物质是什么?暗物质是一种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物质,它不与电磁波相互作用,因此无法直接观测。

在物理学中,暗物质被定义为一种物质,没有发现它的来源,但可以确认与可见物质有相当重要的质量比。

简单地说,暗物质就是可见物质以外的一种物质。

暗物质还有一些特点。

比如,暗物质是不会发光的,是真正的黑暗,因此我们不能用望远镜去观测它们。

此外,它们也不会发射电磁波,不会在宇宙中留下任何迹象。

暗物质的研究暗物质因其神秘性质而引起了天体物理学家、粒子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试图找到暗物质的来源,并揭示暗物质在宇宙的真正作用。

至今,暗物质的存在还没有被直接探测到。

然而,科学家通过间接方法探测暗物质,如探测到暗物质引起的引力变化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上的拓扑结构等。

这些方法已成为了研究暗物质的两个基本途径。

不仅如此,许多试图解释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理论模型,包括宇宙背景辐射和星系和星系团的形成,也都需要暗物质的存在,从而促进了我们对暗物质的研究。

暗物质的来源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暗物质的存在,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来源一点都不清楚。

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暗物质的可能来源:1. 天体物理学模型一种说法是暗物质是宇宙初期过多的“原初黑暗能量”,随着宇宙扩张而减弱。

这看起来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模型,但目前尚未得到广泛接受。

2. 新型粒子暗物质可能是宇宙中新型粒子的存在。

该粒子对电磁波不敏感,因此无法通过常规方法探测,科学家正在利用实验重点研究这种粒子,并计划通过探测事件和测量反应实现粒子探测。

3. 额外维度上的物质另一种假说是暗物质是来自额外维度的物质。

额外维度是有一个假设的物理学中的一个假想维度。

额外维度是我们看不见或感受不到的,但它们是真实的且与我们的四维世界联系在一起。

据此,暗物质可能来自这些额外维度,因此可以在我们所知道的四维空间中不可见。

暗能量的研究除了暗物质,我们还需要讨论另一种物质:暗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广义相对论期末作业考生姓名程源考生学号 M201370163 系、年级物理学院2013级类别硕士生考试科目广义相对论考试日期 2013年12月26日对暗能量探测的实验研究摘要:自1998年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以来,大量的天文观测显示宇宙中存在压强为负的暗能量成分。

暗能量已经成为目前宇宙学和理论物理的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暗能量的存在改变了人们对物质在宇宙中所起作用的认识,本文详细介绍了暗能量的几种理论模型,以及近年来各种实验数据对暗能量的证实,以及新的构想去证明暗能量的存在。

关键词:暗能量加速膨胀理论模型一引言暗能量的存在改变了人们对物质在宇宙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按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一个仅含有物质的宇宙中,物质密度决定了宇宙的几何,以及宇宙的过去和未来;如果考虑暗能量,情况就完全不同。

首先,总能量密度(物质能量密度与暗能量密度之和)决定着宇宙的几何特性;其次,宇宙已经从物质占主导的时期过渡到了暗能量占主导的时期。

大约在大爆炸之后的几十亿年中暗物质占了总能量密度的主导地位,但这已成为过去;现在宇宙的未来将由暗能量的特性所决定,因此研究暗能量的本质属性是当前宇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宇宙学作为一门观测科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

随着探测技术,特别是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新一代高精度的气球、望远镜和卫星等实验数据的空前积累极大丰富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尤其是2003年、2006年和2008年三次公布的威尔金森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的观测结果[1],以及斯隆数字巡夭(SDSS)等结果的出现,精确给出大多数宇宙学参数的测量结果,并最终建立起了当代宇宙学的标准模型一大爆炸+暴涨+ACDM模型.该模型认为,现在宇宙中的成分包括:约73%的暗能23%的暗物质(主要是冷暗物质)4%左右的重子物质,以及少量的光子和中微子。

其中未知的暗能量和暗物质是现在宇宙的主要组分,这是当代宇宙观测给出的最重要最出人意料的结果。

另外该模型认为在宇宙的极早期,大爆炸开始之后宇宙存在一个急速膨胀阶段,即暴涨阶段,该阶段抹平了早期宇宙存在的各种不均匀性并且留下了后来宇宙结构形成的种子[2]。

二暗能量的简介1998年,科学家在利用Ia 型超新星检测宇宙的膨胀速度时发现它们的亮度比原来预期的要暗,这意味着这些超新星距离人们比原来标准冷暗物质模型所预言的要远;也就是说,宇宙并不处于原来标准冷暗物质模型预言的减速膨胀状态,而是处于加速膨胀的状态。

这有一种可能的解释,那就是宇宙中存在某种神秘的力量超越了宇宙中的物质引力,推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科学家将这种未知的力量称为暗能量,因此简单地说,暗能量就是一种未知的引起宇宙加速膨胀的机制,于是关于暗能量间题的解释严格地说就是对宇宙加速膨胀问题的解释。

自1998年人们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以来[3],暗能量一直是宇宙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几年更多的观测结果(如Ia 型超新星、CMB 以及大尺度结构等的观测数据) [4]又进一步证实了暗能量的存在。

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所引出的暗能量问题,不仅改变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不断地向已有的物理规律提出挑战。

暗能量的存在解决了关于宇宙的年龄、膨胀速度及其组成成分等一系列问题的长期争论。

如今大多数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都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暗能量约占据了现在宇宙总能量密度的2/3,它对决定宇宙未来的命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暗能量问题可以说是目前宇宙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不含宇宙学常数的情况下,描述宇宙膨胀的尺度因子()a t 与宇宙物质能量密度ρ和压强p 之间存在以下关系:''4(3)3a G P a ρ=-+π 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暗能量必须具有足够大的负引力,至少要满足30P ρ+< (即暗能量的状态方程要满足13P ωρ=<-),才能使宇宙加速膨胀。

通过目前的观测可以确定,暗能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l)暗能量不发射也不吸收光子;(2)它具有相当大的负压力;(3)它在空间的分布几乎是均匀的,至少在星系团的尺度范围内都不会积聚形成可观测、可识别的结构。

三 暗能量的各种理论人们对暗能量的解释真是五花八门,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研究过暗能量的人都有自己的理论。

虽然对暗能量有非常多的解释,1988年温伯格对各种理论做了分类,每个理论或模型都可以归类为5种类型中的一类[5]。

从1988年到现在,又有十多年过去了,理论和模型又增加了许多,特别是自从从超新星推断暗能量的存在以来,更多的人对暗能量发生兴趣,然而所有这些新理论和模型还是可以用温伯格的5类大致来分类。

这5大类分别是:(1)超对称/超引力,超弦理论。

(2)人择原理。

(3)调节机制。

(4)改变爱因斯坦引力理论。

(5)量子宇宙学。

也许有少数模型不是精确地属于以上5类的任何一类,例如最近被许多人开始重视的全息暗能量理论。

四天文数据对暗能量的实验验证1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数据在众多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数据(CMB)观测实验中,最著名的就是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1](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简称WMAP)WMAP是以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先躯研究者大卫.威尔金森的名字来命名的[6],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1995年提出的人造卫星,并于2001年6月30日,搭载德尔塔型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并在日)地系统的、距离地球公里的L2点运行。

WMAP的物理目标是找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之间的微小涨落,以帮助检验宇宙学相关的各种理论。

它是COBE卫星的继承者,是中级探索者卫星系列之一。

到目前为止,WMAP已经在2003年2006年公布了两次观测数据,并在2008年上半年公布第三批数据[7]。

除了WMAP卫星之外,地面上也还有很多CMB观测实验,比如位于南极的BOOMERanG气球实验[8]和ACBAR实验[9]、位于智利Chajnantor天文台的CBI实验[10]以及位于西班牙Tenerife岛的VSA实验[11]。

相对于WMAP卫星所观测的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大尺度上的温度涨落,这些地面实验主要提供的是小尺度上温度涨落的信息,这就为WMAP观测数据提供了很好的补充。

2大尺度结构数据大尺度结构数据(Large Scale Structure,简称LSS)的观测,在大尺度结构观测方面,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实验有两个,一个是2度视场星系红移巡天实验[17](Two-Degree Field Gal-axy Redshift Survey,简称2dFGRS)。

2dFGRS 是英国和澳大利亚合作,利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英)澳天文台 3.9米口径的英)澳望远镜所进行的大型巡天项目。

整个实验已经获取了20余万个天体的光谱信息,并由此测量出星系红移的分布,绘制出了宇宙的三维图景,用于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演化和相关的宇宙学参数。

另外一个便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斯隆数字巡天实验(Sloan Digital SkySurvey,简称SDSS)[12]。

SDSS是使用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帕奇山顶天文台的 2.5米口径望远镜进行的红移巡天项目。

该项目开始于2000年,以阿尔弗雷德#斯隆的名字命名,计划观测25%的天空,获取超过一百万个天体的多色测光资料和光谱数据。

2006年,斯隆数字巡天进入了名为SDSS-2的新阶段,进一步探索银河系的结构和组成。

3超新星的观测数据我们在研究宇宙学参数的时候通常还会用到超新星的观测数据。

前面提到的宇宙加速膨胀就是通过对超新星的观测而发现的。

根据现在的认识,超新星爆发事件就是一颗大质量恒星的死亡。

对于大质量的恒星演化的后期,往往要伴随着一次超大规模的爆炸,这便是超新星爆发。

天文学家根据爆发时光变曲线形状的不同,把超新星分为两种类型。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都是I型超新星,它们是非常好的标准烛光。

通过对超新星光度距离的测量,来研究与之相关的宇宙学参数。

至今国际上已经观测到了很多超新星,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数据有HZT实验组提供的超新星数据和ESSENCE实验组提供的超新星数据[13]。

今天我们观测到的超新星的红移大致在0.1到1.7之间,属于宇宙演化的晚期,而暗能量恰恰是在这段时间内才起主导作用的,所以超新星数据对于研究暗能量的物理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伽马射线暴伽马射线暴(Gam-ma Ray Bursts,简称GRB)也是非常重要的天文数据。

GRB 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事件,普遍红移较高,可以用来探测高红移宇宙的信息。

但是由于缺乏用于定标的低红移GRB事件,要想把GRB当作标准烛光用于宇宙学的研究就会遇到非常严重的循环问题(Circular Problem)[14],即需要首先假设一种宇宙学模型,然后计算出GRB的具体数据,再反过来用于确定宇宙学模型的相关参数,这明显是不合理的,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循环问题的方法,把GRB数据自洽地加入到了我们的计算中,成功地对暗能量的状态方程参数给出了限制。

图1 伽马射线暴数据对暗能量状态方程限制的影响图1是我们得到的结果。

虚线是在没有加入GRB数据的时候数值计算给出的暗能量状态方程参数w0和w1的68%和95%的置信区间,而实线是加入GRB数据之后的结果。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加入GRB数据之后,暗能量状态方程的参数空间变小了,GRB数据确实对暗能状态方程的确定有明显的帮助。

随着GRB 数据的不断增加,由于其高红移的特点,GRB数据也会成为宇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使用。

5累积萨克斯一沃尔夫效应来证实宇宙中暗能量的存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斯克兰顿(R.Scranton)为首的科研小组,通过研究累积萨克斯一沃尔夫效应来证实宇宙中暗能量的存在。

小组成员康诺利(A.Connony)把此效应比拟为在一平面上滚动的球越经面内一凹陷处的情景:球好比是来自微波背景辐射的一个光子,而平面的凹陷处则比拟为由一极大质量的星系团在时空结构中产生的引力势阱。

光子进人该引力势阱时,它获得能量并蓝移,而当光子穿出该势阱时,将失去能量并红移。

若宇宙膨胀速度无变动时,则光子因经过引力势阱得失的能量应相等。

但若暗能量在起作用,则当光子经过势阱时,势阱的长度将增长而深度将减少。

当光子越出势阱时,其能量应略有增加。

如能对于不同距离、不同形式的星系团测出此效应,就可以针对在起作用的暗能量进行定量。

已经证实,有此效应的一些特殊星系团已登录在斯隆(Sloan)巡天的目录之中。

如今所测量的是光子吸收和释出的能量之差。

随着宇宙的演化,大星系团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开始坍缩,但暗能量却有轻微缓慢坍缩过程的作用[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