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养生保健方法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
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
用补法,有宁心安1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
《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
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
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立春养生穴位春季按摩的要点与方法

立春养生穴位春季按摩的要点与方法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春季是阳气初生,气温回暖的季节,适当的按摩可以有效地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改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立春养生的穴位和春季按摩的要点与方法。
一、穴位养生中庭穴:男性百会穴,女性百会穴是中庭穴的一部分,是头顶上的要害穴位。
经常按摩此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健脑等问题。
太渊穴:太渊穴在足心中部,是肾经的首穴。
经常按摩此穴,可以促进肾功能,增强体力,改善腰膝酸软等问题。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椎间隙,是一处重要的穴位。
经常按摩此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肩颈酸痛等问题。
行间穴:行间穴位于食指和中指之间,是一处常用的穴位。
经常按摩此穴,可以舒缓眼神经疲劳,改善近视等问题。
二、按摩要点与方法1. 环境准备: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按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调节合适的温度。
2. 保持温暖:春季气温仍然较凉,按摩前要保持身体温暖,可以使用热毛巾敷患处或在按摩前进行热水浴。
3. 轻柔适中:按摩力度应适中,以轻柔为主,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伤害。
可以使用手掌、指腹或拇指按摩,力度要均匀、稳定。
4. 选择合适的时间:最好在饭后一小时进行按摩,避免空腹或饱腹状态下进行。
按摩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
5. 呼吸调整:按摩时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呼吸,保持自然、平稳,不要憋气或过于深呼吸。
6. 按摩技巧:可以采用揉、捏、拍打、推拿等手法进行按摩。
对于特定穴位,可以以逆时针方向按摩,以顺时针方向放松。
7. 频率与持续性:春季按摩的频率应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而定,一般可以每周进行2-3次。
按摩时间应持续几个月,以保持效果。
总结:立春是春季的开始,适当的按摩可以帮助我们养生保健。
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正确的按摩方法,可以缓解各种不适,改善身体健康。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并不适合每个人,有些人因为身体问题或其他原因可能不适合按摩。
因此,在按摩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保安全与有效的按摩。
常用保健穴位

九、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 骨内侧缘后方。
【主要保健功能】有健运脾胃、疏肝益肾、 调经和血、宁心安神、补阴除烦的功效。主 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是保养阴血的要 穴。防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 病、精神神经病和妇科病等多种疾病。
【操作方法】(1)按摩:局部按压有酸胀 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放散。(2)灸法: 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20分钟,隔日1次。
三、气海
主治: 腹痛,泻泄,便秘 遗尿,阳痿,遗精,闭经,痛经,崩漏,带下, 阴挺,疝气 中风脱证,虚劳羸瘦
四、中脘
【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主要保健功能】调理脾胃,健脾化湿,和
胃降逆,安神定志。 【操作方法】(1)按摩:按揉穴位局部有胀
麻感。(2)灸法:艾条温和灸至局部出现红 晕或隔姜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
五、神阙
主治: 腹痛,久泻,脱肛,痢疾,水肿 虚脱
六、百会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 点处。 【主要保健功能】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有开 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之效。可开发人体潜能, 增加体内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 澄心明性,轻身延年。 【操作方法】⑴按摩:用中指或食指按揉此穴50~ 100次,初时宜轻,以后逐渐加重。⑵灸法:艾条温 和灸至局部稍见红晕为度或隔姜灸3~5壮,每日或隔 日1次。
发热,紧按腰部肾俞周围,用力上下摩擦, 可温肾壮阳,增强性功能,防治阳痿早泄、 月经不调、带下等各种病症,还可强肾固 体,防治腰椎病、腰肌劳损。(2)灸法: 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灶无瘢痕灸,对肾虚腰 痛、阳痿、遗精、早泄、遗尿、哮喘月经不调,带下 遗尿,小便不利,水肿 耳鸣,耳聋 气喘 腰痛
中药养生中医经络调理的穴位按摩方法

中药养生中医经络调理的穴位按摩方法中药养生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通过调节经络来平衡人体阴阳,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经络是中医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是人体内部的重要通道,通过经络的流动,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
经络调理通过按摩穴位,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调理、强化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养生中常用的经络调理的穴位按摩方法。
1.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大趾近跖侧尖隆部凹陷处,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穴位。
每日早晚各按揉50次,可以舒缓疲劳、促进睡眠、调理内分泌、提高免疫力。
2. 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掌心的第二中指关节背面凹陷处,是治疗心悸、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穴位。
按揉劳宫穴可以舒缓紧张情绪、放松心神、提高精神状态。
3.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正中线上,当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交界处。
按揉涌泉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调节血压和血糖。
4. 阴陵泉穴: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骨缘,当踝内侧骨突下方凹陷处。
按揉阴陵泉穴可以促进消化、舒缓胃肠不适、缓解压力和焦虑。
5. 后溪穴:后溪穴位于脚背外侧,当踝骨突下方后方凹陷处。
按揉后溪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疲劳、改善眼部循环,保护视力健康。
6.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中线,在前额正中发际线后1.5寸处。
按揉百会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眩晕等问题,促进大脑血液循环。
7.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额角外眉头直上一横指宽处。
按揉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疲劳、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注意力。
8.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背部、颈椎旁突起处,两侧各有一个。
按揉风池穴可以舒缓颈椎疼痛、缓解头痛、眩晕、改善睡眠。
以上介绍的是中药养生中常用的经络调理的穴位按摩方法,通过按揉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在按摩时要注意用力适中,避免过度按压造成不适。
如果存在特定疾病或症状,建议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治疗。
中药养生是一门综合性的保健养生学问,经络调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用养生保健穴位

常用养生保健穴位市中医院针灸理疗科朱先明老年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再次和大家一起探讨养生保健方面的话题。
人上了年纪,总会时不时犯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胀,头晕,腰腿痛等,很多人觉得这些小问题上医院实在是小题大做,于是乎便在家里自己治疗。
所以很多老年人家里都有一套自己治疗疾病器具。
大的如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元的治疗仪,小的如艾灸盒、拔罐器、按摩棒、刮痧板等,发光的,发热的,带磁的,形式各异。
这些器材成为了一部分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主打材料。
有了这些仪器的帮助固然好,但是如果能够再了解一些经络穴位的常识,两者配合应用,也许会相得益彰,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穴位,也有人叫它们穴道,可能看过武侠小说或之类的电视剧的人都会对穴位的神奇赞叹不已,也充满好奇,实际上影视剧上对穴位的作用都加以渲染夸大了。
人体上的穴位遍布全身,教科书上按正经、奇经将其分类,其中正经穴位就有365个,很多穴位是在两侧肢体或躯干对称分布的。
奇经穴位并无准确数据,它一般是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点,经过很多人验证有效后被冠以一个固定的名称于是成穴。
实际上还有一类穴位叫阿是穴,它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人体上的一些按之酸麻胀痛的点。
1.足三里——强身健脾保胃肠我们来了解第一个穴位“足三里”,中医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胃经属土,而足三里五行也属土,所以足三里是土经的土穴,“土主蕴藏万物”,所以刺激足三里穴能够很好地提高脾胃的气血生化功能。
它位于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
古今大量的养生和针灸临床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预防治疗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被称为“第一保健要穴”。
足三里有强脾健胃、补中益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针刺足三里主治各种胃病包括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泄泻、呃逆、嗳气、肠炎、痢疾、疳积、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气喘乏力、痰多、心悸、耳鸣、头晕、腰膝疼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较好辅助治疗作用。
常用养生保健穴位介绍

常用养生保健穴位介绍养生保健穴位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有365个穴位,通过按摩、敲击或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
1.风池穴(GB20):位于颈部头后正中线,两侧有突出的骨头,就是风池穴。
按摩风池穴可以舒缓头痛、眼痛和颈肩酸痛,促进血液循环。
2.四白穴(SI3):位于手臂腕关节背侧,手掌侧腕横纹的尺侧。
按摩四白穴可以缓解手臂疲劳、头痛和眼痛,还可以提高免疫力。
3.鱼际穴(UB67):位于脚趾尖的外侧,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鱼际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痛、鼻塞和失眠,促进深度睡眠。
4.阳陵泉穴(GB34):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下方约2寸的凹陷处。
按摩阳陵泉穴可以缓解腰痛、关节疼痛和消化不良,还可以提高免疫力。
5.合谷穴(LI4):位于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牙痛、鼻塞和颈肩酸痛,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6.内关穴(PC6):位于手腕掌侧中央腕横纹处,掌根部的凹陷处。
按摩内关穴可以缓解恶心、呕吐、焦虑和失眠,还可以调节心脏功能。
7.三阴交穴(SP6):位于小腿内侧,距踝骨上缘4横指(拇指和小指自然张开时的宽度)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和消化不良,还可以调节血压和血脂。
8.丰隆穴(KI3):位于足底中央突起处,距足后跟约1寸。
按摩丰隆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失眠和便秘,还可以促进肾脏功能。
9.中渚穴(CV17):位于胸骨下端凹陷处。
按摩中渚穴可以缓解焦虑、心悸和胸闷不适,还可以调节心脏功能。
10.厉兑穴(LV13):位于腹部,脐下丹田凹陷处。
按摩厉兑穴可以缓解胃痛、腹胀和消化不良,还可以调节肝脏功能。
养生穴位保健心得体会按摩穴位守护健康

养生穴位保健心得体会按摩穴位守护健康养生穴位保健心得体会:按摩穴位守护健康身体健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养生穴位保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按摩身体上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穴位按摩方法,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头部穴位按摩头部穴位按摩是保持头脑清醒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压力和生活琐事常常让人感到头疼、头晕等不适症状。
但通过按摩头部穴位可以缓解这些不适,使头脑更加清晰。
我常按摩的几个头部穴位包括:1. 太阳穴: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太阳穴,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约1-2分钟。
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头痛和眼部疲劳。
2. 百会穴:用无名指指腹轻轻按压百会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能改善睡眠质量,让你更好地休息。
3. 鱼腰穴:用拇指指腹按压鱼腰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头晕和失眠等症状。
二、上肢穴位按摩上肢是一天中最常用的部位之一,经常按摩上肢穴位可以有效缓解手臂疲劳、肩颈酸痛等问题。
以下是我推荐的几个上肢穴位按摩方法:1. 曲池穴:用拇指指腹按压曲池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缓解手臂疲劳和酸痛。
2. 天宗穴:用食指指腹按压天宗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和僵硬。
3. 手心穴: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压手心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能够舒缓手腕不适和手指酸痛。
三、下肢穴位按摩下肢是我们行走和站立的支撑,经常按摩下肢穴位可以加强腿部的运动能力,预防腿部乏力和疼痛。
以下是我推荐的几个下肢穴位按摩方法:1. 三阴交穴:用拇指指腹按压三阴交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能增强腿部力量,并有益于子宫和泌尿系统的健康。
2. 足三里穴:用拇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能缓解腿部酸痛和乏力,同时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
3. 飞扬穴:用拇指指腹按压飞扬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脚趾麻木和疼痛,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中医睛明穴、太阳穴、风池穴、神门穴、合谷穴、内关与外关穴、劳宫穴、足三里穴等睡前按摩穴位养生作用

中医睛明穴、太阳穴、风池穴、神门穴、合谷穴、内关与外关穴、劳宫穴、足三里穴等睡前按摩穴位养生作用按摩穴位是中医养生方法,它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平衡阴阳,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而且,按摩穴位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进入深度睡眠。
适合睡前按摩穴位睛明穴睛明穴位于眼球内侧下方,鼻梁旁边的凹陷处。
按摩睛明穴可以清热明目,缓解眼部疲劳和干涩,预防近视和眼部疾病。
方法是用食指或中指轻轻按压睛明穴,每次10秒左右,重复5次。
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上方,眼球外侧上方的凹陷处。
按摩太阳穴可以舒筋活络,缓解头痛和偏头痛,消除面部浮肿和皱纹。
方法是用食指或中指轻轻按压太阳穴,每次10秒左右,重复5次。
风池穴位于颈部后方,头部最高点下方约1.5寸处。
按摩风池穴可以祛风散寒,缓解颈肩酸痛和僵硬,预防感冒和咽喉炎。
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按压风池穴,每次10秒左右,重复5次。
神门穴穴位位于手腕内侧,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横纹处。
按摩神门穴可以安神定志,缓解心悸和失眠多梦,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按压神门穴,每次10秒左右,重复5次。
合谷穴合谷穴是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
适当刺激合谷穴,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达到活血降压的目的。
先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按揉右手的合谷穴100次,再换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按揉左手的合谷穴100次。
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跟处,虎口的位置上。
内关与外关穴内关穴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与内关穴相对应的是三焦经上的外关穴。
按压两穴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病,对治疗头痛、头晕、失眠、焦虑等症都有效。
内关穴、外关穴相互对应,前者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二寸,后者在手臂外侧,腕背横纹上二寸,用大拇指和食指相对按压两穴位,左右各100次。
劳宫穴用右手的食指按压左手的劳宫穴100次,再换左手的食指按压右手的劳宫穴100次。
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点按劳宫穴对治疗失眠、抑郁、心烦、神经衰弱大有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诚欢主治中医师
概 述
针刺保健 灸法保健 按摩保健
拔罐保健
刮痧保健
经 络 腧 穴
《灵枢· 经别篇》: “十二经脉者,人之 所以生,病之所 以成,人之所以治, 病之所以起”
概 述
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
一定的穴位,运用迎随补泻的手 法以激发经气,调节阴阳,以达 到阴阳平衡、减少疾病、增强体 质的目的的养生方法。
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2.内关穴 位置: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 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
寸处取穴。
主治:心脏等疾病 。 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时常选此穴 为主穴,所以内关又被称为 “冠心病的救星”、“心宝”
等。
13、合谷---牙疼 定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 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 间陷中。
针灸:直刺0.5~1寸。
按摩:有明显的酸胀感效果好 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按此穴,有消气作用。 可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
10、命门---腰疼、椎间盘突出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 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11、肾俞---强肾壮阳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
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益肾助阳,强腰利水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艾炷灸
3、三阴交---安神、调经 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功效: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
增强腹腔脏器功能,尤其是促进生殖 系统的健康
4、气海---强壮 定位:脐下1.5寸,腹正中线上 功效: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 ★灸法:麦粒灸灸9壮;刺法:斜刺
0.5寸,得气后即可出针
5、关元---癃闭、崩漏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 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 “拔罐子”、“吸筒”,在《本 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 《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
保健针、灸、按摩的作用
针刺:
通经络 调虚实 和阴阳
灸法:
温通经脉,行气活血 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保健: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调和营卫,平衡阴阳
概 述
灸法保健:在身体某些特定
穴位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 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的 养生方法。
按摩,古称按蹻,是我
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之 一。主要运用手和手指的 技巧,按摩人体一定部位 或穴位,从而达到预防、 保健目的的养生方法。
拔罐
刮痧
刮痧( Skin scraping ),是以中医 拔火罐疗法又称“角法” , 通过 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 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 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 石、)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 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 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经气,调 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 疫力的作用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 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 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 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 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 作用 。
7、中脘---健脾胃 定位:脐上四寸,腹正中线上 功效:强壮要穴,健脾益胃, 培补后天 ★灸法:直接灸,15至30分钟, 艾柱9/18壮
8、涌泉---宁神助眠 定位:脚趾卷曲,前脚掌中心凹陷 处 功效:具有宁神、开窍、清热、引火
归原的作用。
★按摩此穴,可宁神助眠、降压、 强肾等。
9、太冲---疏肝泻火 定位:第1、2跖骨结合部之 前凹陷处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针、灸、按摩常用保健穴位
1、足三里---长寿要穴 定位: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 功效:全身强壮要穴,健脾胃,益 气血,提高机体免力和抗病能力; “要想身长安,三里常不干”。
2、曲池---降压 定位:屈肘,肘横纹尽头 功效:咽喉肿痛,牙痛,目 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 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 泻,高血压,癫狂。
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线上 功效: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 培肾固本、补益元气、回阳固脱。 ★灸法:麦粒灸--强壮 定位:脐正中处 功效:保健要穴,培元固本、回阳救
脱、和胃理肠
★灸法:间接灸,隔姜/附子饼,隔盐 灸 “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扁鹊新书》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
解表。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 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
14、肩井---肩周炎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
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功效: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 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 瘰疬,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 等。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 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15 风池---防治颈椎病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
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
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 空窍 ★主治疗头、眼、耳、目、口、鼻、 脑疾患,精神神志疾患,以及上肢 病的常用要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