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中母亲的象征性形象

合集下载

论他妈的文本解读

论他妈的文本解读

论他妈的文本解读在鲁迅杂文中,《论“他妈的!”》可算得上是一篇奇文妙文。

奇在论题奇怪,专论一句骂人的俗语;妙在立论高妙,谐趣无穷,对这句粗话的流传地域、演变发展的沿革、内在的深层含义论证考辩得详博而又精微。

鲁迅还运用比较的方法,与日、俄、德国同类的骂法相比较,显示出中国“国骂”的别出心裁,自有深意。

本文亦庄亦谐,机智锋利,由此,剖开了高门巨族的精魂,在戏谑性的嘲讽议论中透露出作者睿智而深沉的思考,显示了鲁迅杂文特有的幽默、冷峭、精警、奇崛的语言风格。

首先,从流传的广泛和使用的频率,鲁迅断言“他妈的”乃是中国的“国骂”。

因为只要中国人足迹所至,就能听到这句骂人的粗话,其使用的遍数未必比客气的问候用语“您好呀”为少。

如果在骂人的恶语中进行评选,那么这句话必定夺魁;居“国骂”之位而并无愧色。

但“国骂”也有变化,有发展,在浙东的骂法只限制于骂“妈”,那原话大概是“你妈妈的”。

但当它流传开来以后,骂的对象就更为广泛而普遍了,“上溯祖宗,下递子孙”,不仅辱及女性,而且普及同性的男儿,最后甚至施之于牲口兽类。

残暴的性行为可以施之于同性、异性,长辈、幼辈,甚至异类的牛马牲口,这就是这句“国骂”的含义,难怪鲁迅要引用庄子的话,表示“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便是银河系里的亿万颗星星,从数字和分布上也比不上这句粗话流传使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那么,从比较的角度看,外国的“国骂”又如何呢?鲁迅就哈姆生和高尔基的作品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写下等人的小说中没有这一类的骂法,仅从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中发现一例,即无抵抗主义者亚拉借夫骂了一句“你妈的”,而这句话在该书的日文、德文译本中都难以翻译:“德文译本作‘我使用过你的妈’,日文译本作‘你的妈是我的母狗’。

”不仅费解,而且那含义也隐僻浑沦得莫名其妙,与亚拉借夫的原话大相迳庭。

比较的结果,说明仅只俄国有这类骂法,但没有中国似的精博,流传也不如中国广泛,所以还得承认它是中国的“国骂”。

鲁迅《祝福》人物形象

鲁迅《祝福》人物形象

鲁迅《祝福》人物形象鲁迅《祝福》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是不可避免的,下面是鲁迅《祝福》人物形象的内容,欢迎阅读!《祝福》中的人物形象:1、柳妈的形象在鲁迅小说《祝福》中,柳妈是一个小人物――――――长舌妇,但正是这个长舌妇,却对主人公祥林嫂的死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柳妈是一个“吃素戒杀”的人,从她的政治、经济地位来说,她与祥林嫂一样,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也是个被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物;但由于封建伦理观念、迷信观念的毒害,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中,却又不自觉地扮演着“帮凶”、甚至“刽子手”的角色,一步一步逼着祥林嫂往死路上走。

因此柳妈既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物,也是一个可恶、可恨的人物。

柳妈于祝福时到鲁四叔家,她也是前来帮工的,她的到来原本对于祥林嫂就是一种威胁和伤害。

往日的祝福是祥林嫂最繁忙的时刻,而现在封建宗法势力却不能谅宥她再嫁、再寡,祭祀、祝福时不让她沾手.她闲得只有烧火和看柳妈洗器皿的份了。

对于祥林嫂而言.生活中已经蒙受了巨大不幸――新寡、再嫁、再寡、丧子、大伯收屋,此时在精神上又进一步遭受迫害,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她需要人们的帮助、安慰、那怕是廉价的同情。

而此时的柳妈――这样一个“吃素” “不杀生”的“善女人”,对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富有同情心:她对阿毛的惨死不同情,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她和祥林嫂的对话,极富嘲讽的意味。

“唉唉,我真傻。

”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这一话语无疑反映祥林嫂在丧子后所受到的严重打击,也流露出一个丧子的母亲内心的无限痛苦,这样一个不幸的女人,是多么需要别人的安慰和关怀)“祥林嫂,你又来了。

”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

“我问你:你额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竞依了呢?”“ 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盯住她的眼。

谈谈《故乡》中母亲形象及意义

谈谈《故乡》中母亲形象及意义

谈谈《故乡》中母亲形象及意义
《故乡》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在外求学多年后回到故乡,最后决定离开,归程中遇见了母亲。

母亲在小说中的形象很突出,她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中母亲的形象和角色,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母亲是一位教育者。

她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尽自己所能地教育着孩子们,教育他们懂得忠诚、友善、善良等品质,让他们明辨是非,成为有良心的人。

其次,母亲是家庭中的支柱。

在小说中,母亲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但她靠着自己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力,支撑起了整个家庭。

她在家里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尽全力维护家庭的和睦、稳定。

最后,母亲象征着家乡的文化和精神。

母亲是乡土文化的代表,她承载着故乡的风土人情、传统道德和文化传统,她以无私的爱心和坚韧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她的形象充分体现了一个传统文化中母亲的形象和地位,也表达了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恩。

因此,《故乡》中母亲形象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亲的形象和地位,表达了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恩,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1)(1)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1)(1)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写作批次: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年月日内容摘要【内容摘要】鲁迅在他一生的创作生涯中,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女性的命运,因而在他的笔下才应运而生了华大妈、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刘和珍君等经典人物。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尖锐的笔法在那个时代塑造了许许多多警醒社会的经典角色,并为那黑暗而腐朽的病态社会以及麻木的国人开出了一剂良方。

这些人物中,他们有的试图尝试抗争和摆脱命运及社会的不公,有的则逆来顺受,但是即使是这样,却最终都没有摆脱悲惨的命运。

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体现了人的独立和思想意识的解放,其中包括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妇女解放。

【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妇女解放I[content abstract]Lu xun was deeply concerned about and sympathized with the fate of women in his writing career, which gave rise to such classic characters as hua dama, shan si sister-in-law, xianglin sister-in-law, zi jun, liu and zhen jun. With his unique perspective and sharp style of writing, he shaped many classic roles of alerting society in that era, and offered a prescription for the dark and decadent sick society and numb people. Some of these characters try to fight against and get rid of the injustices of fate and society, and some of them take things as they come. While shaping these characters, it also embodies the liberation of human independence and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all the time, including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women's liberation.Keywords: lu xun ;female image; women's liberation摘要 (I)Abstract (Ⅱ)引言 (1)一、封建社会中的劳动妇女形象 (2)(一)封建愚昧的守旧者 (2)(二)向生活妥协的“良民” (3)(三)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4)(四)自私冷漠的看客 (4)二、具有反抗意识的知识女性 (5)(一)觉醒的英勇抗争的反抗者 (6)(二)追求自由个性的反抗者 (6)三、鲁迅的妇女观 (7)(一)鲁迅对女性问题的反思 (8)(二)鲁迅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 (8)四、结语 (9)参考文献 (11)致谢词 (12)II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引言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惊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国,从此这个故步自封唯我独尊的大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西方列强的入侵影响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也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进一步发展。

失去儿子的母亲_呐喊_彷徨_中的一组典型形象

失去儿子的母亲_呐喊_彷徨_中的一组典型形象

失去儿子的母亲呐喊 彷徨中的一组典型形象!∀李峰峰∀∀在鲁迅小说集 呐喊 彷徨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多次出现失去儿子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这到底是一种巧合,还是缘于某个特殊的原因?这个问题,如同一个谜。

解开这个谜,对理解鲁迅小说,对理解鲁迅思想,甚至对理解鲁迅的人生历程,都有重要意义。

1∀∀在 呐喊 彷徨中,#失去儿子的母亲∃这一类人物形象反复出现,有: 药中华大妈的儿子华小栓病死,夏四奶奶的儿子夏瑜被害; 明天中单四嫂子的儿子夭折; 祝福中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叼走; 在酒楼上中#我∃的一个#小兄弟∃三岁时死掉,葬在乡下, #母亲∃让#我∃为他迁坟。

在另外两篇小说中,这一形象还以变形的方式出现,如 狂人日记中,#我∃(狂人)的#妹子∃五岁时死掉, #母亲哭个不住∃,这里#失去女儿的母亲∃其实是#失去儿子的母亲∃的一个变形; 孤独者中,主人公魏连殳在外游学,家中#祖母∃#寂寞∃地生活,最后病死。

这里的#祖母∃,实际上也是#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对等形象。

总的看来,#失去儿子的母亲∃这一形象及其变形总共出现七次,而 呐喊 彷徨中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因此,这一形象的出现可谓频繁。

具体地看,#失去儿子的母亲∃这一人物类型在小说中起着重大作用。

在 药 明天中,#失去儿子∃是经纬全篇的主要线索,也蕴含着极大的寓意。

祝福中,祥林嫂失去儿子,是她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她的精神遭到沉重打击,处境一下子恶化起来,在生活中迅速沉没。

狂人日记中,#妹子∃被#吃掉∃,#母亲∃不住地哭,这个情节是狂人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狂人由此看到了#母亲∃的善良、无助、蒙昧和哀痛,也看到了自己作为一个觉醒者的彻底的孤独,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本质的凶残。

孤独者中,主人公与#祖母∃互相分离,并且在精神上完全隔绝,这一情况,对主人公性格、心理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它加剧了主人公与现实的隔膜、对立,加剧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愤懑。

在酒楼上中, #失去儿子的母亲∃只是被顺便提及,并不起重大作用,但这一顽固出现的形象却正反映了作者头脑中某种抹不掉的影子。

谈《故乡》中的母亲

谈《故乡》中的母亲

谈《故乡》中的母亲《故乡》是鲁迅依照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的一篇小说,其中的人物,除水生之外,差不多上有生活原型的。

母亲的原型,确实是作者自己的母亲。

据一些回忆资料来看,鲁迅的母亲实在是一位不平常的中国妇女。

她尽管也是生长在禁锢重重的封建社会里,却不象一样旧式的家庭妇女那样懦弱和蒙昧。

她性格坚强,有毅力,思想也比较开明,常常关怀社会时事,有鲜亮的是非爱憎感情。

更可贵的是,她由于出身农村,对贫苦的农民,一贯是同情的。

据鲁迅的弟弟周建人同志回忆说:“母亲是从农村里来的,丝毫不沾有瞧不起农民等劳动者的思想适应,因此也给鲁迅专门大的阻碍。

”鲁迅自己也说过:“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间或和许多农民相靠近,逐步明白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专门多苦痛。

”他还说:“比较起来,我依旧关于农民,明白得多一点。

”的确,鲁迅那样了解农民,同情他们的苦难,那个地点面,母亲从小给他的教养和阻碍是不可忽视的。

鲁迅敬爱自己的母亲,对她坚决的性格,良好的品德,是专门了解的。

他后来还如此说过:“我的母亲假如年轻二三十年,也许要成为英雄呢。

”他的笔名中的鲁字,确实是从母亲的姓而来的;这也能够看出他对母亲的敬重之情。

在他的一些散文、小说中,多次写到的第一人称“我”的母亲大差不多上以自己的母亲为模特儿;在《故乡》这篇小说里,更是依照真切的生活感受,塑造了母亲这一感人的形象。

《故乡》着重写了第一人称的“我”,与农民闰土之间的真挚友情,以及这友情的被“隔绝”;描写闰土从一个天真、爽朗、可爱的农家青年,通过20年困苦生活的折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我”对闰土的遭遇和处境是寄以深切的同情的;对失去的友情感到万分惋惜和悲伤。

“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始终坚持在思想感情上与贫苦农民保持“一气”,而且“因为要一气”,便“辛劳辗转而生活”着,尽管历尽艰辛而始终不悔,同时深信会有更多的人走上这光明、至善的“路”。

在小说中,母亲便是作为与贫苦农民保持着深挚友情的,如此的一个“我”的思想性格照管和补充显现的。

谭恩美与鲁迅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比较——以《喜福会》和《祝福》为例

谭恩美与鲁迅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比较——以《喜福会》和《祝福》为例

于家族 记忆 的方 式描述 了 四位性 格 、命运各 异的华人 母亲 , 们那 个大逆不道 的母 亲。事实却是 ,安梅的母亲 因被恶人诱
通过讲述这 四位母 亲移 民前的 中国往 事 ,作家表达 了 自己对 奸后 被迫改嫁 的。在 旧时的中 国家庭 ,孤儿寡母寄居 于人篱
受尽苦难 的中国妇女的关注 ,以及对她们所代 表的 中国与 中 下 ,已是人生 的大不 幸 了。而寡妇在 失节后 又改嫁他人 ,违
当时的 中国封建 文化和礼 法制度 分不开 。下文将 具体分 析 姻不幸 的层 面来反思 旧式礼法制 度的黑暗 ,从 而体现 了一种
安梅 的 中国往事 。因父亲早 逝 、母亲 改嫁 ,年幼 的安梅 与弟 对旧礼教的批判精神 。
弟被 留在 舅舅家 。小姐弟 俩没有得 到家 中长辈应 有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惜
达 了对 当时的整个社会 的整体 性的批判 。本文将结合实例 , 年夜里吞 服鸦 片而亡 。9岁的安梅亲眼 目睹 了母亲如何一再
在 比较 中辨析两部作 品在塑造母亲形象方 面的差异 ,以及造 隐忍 和退让 ,一 味地牺牲 自己 ,却 始终无法 在家庭 和婚姻 中
成 这 种 差 异 的 原 因 。
国传统 文化 的反 思与批判 。而鲁 迅先生 在小说 《祝福 》中通 背 “一女不事二 夫的常道 ” ” ,不仅 自己会落 下一 世的罪名 ,
过祥林嫂 的命运 揭示 了传 统 的封 建文化 对女性 的摧残 与迫 而且 ,她也会 累及所 有的家人 ,让他 们全部 沦人一个 羞辱不
害 ,从而表 达 出他对 众多被 压迫 的中国妇女 的关 心与 同情 。 堪 的境地 。如果 因个人 的失误 而导致家族 的利益 或名誉 受

鲁迅笔下的母亲形象

鲁迅笔下的母亲形象

鲁迅笔下的母亲形象摘要:鲁迅先生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刻画了许多人物形象,最具典型的还是他笔下的母亲形象。

鲁迅笔下的母亲形象是善良的,是泼辣的,粗鲁的,也是令人同情的、愚昧无知的。

鲁迅通过这些母亲形象,既抒发自己那种复杂的情感,又借助这些母亲形象批判当时人们那种封建、传统、麻木的思想,人们长期受封建传统思想毒害,内心深处那种根深蒂固的奴役心理始终存在。

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学的倡导者,迫切地希望大家能尽早的觉醒,并奋起反抗。

关键词:温柔,泼辣,封建,奴役,愚昧无知美国的埃里希.弗洛姆曾说:“要理解决定一个人性格发展的因素(暂且不论那些固有因素),必须从他对母亲的依附程度开始。

”①鲁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为一个家庭的长子,对母亲那种复杂的情感,使得鲁迅的个性较为复杂一些。

他的这种复杂的性格在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

鲁迅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母亲形象,如“我”的母亲,华大妈,单四嫂子,祥林嫂,七斤嫂等。

通过这些母亲形象,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鲁迅他对于母亲的认识,而且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封建社会下这些女性的特性。

一、温柔、善良、开明的母亲形象对于鲁迅作品中出现的母亲形象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社戏》和《故乡》中的母亲。

在这里所出现的母亲形象并不是指鲁迅的母亲,而是作者用第一人称所写的“我”的母亲,只不过这些母亲身上或多或少有鲁母的特点。

鲁迅以自己母亲为原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温婉,善良的母亲。

鲁迅笔下的这一群母亲是开明的,她们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像传统的女性那样,牢牢得记着等级观念。

比如在《故乡》中,闰土与母亲说“老爷回来……”,母亲则高兴的说:“阿,你怎么这样客气起来。

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

”这里的母亲呢,她就不太在乎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小时候闰土家是给“我”家做工的,但是母亲她却不在乎这些尊卑,不让长大后的闰土叫老爷,还让他叫迅哥儿。

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她并没有传统大家庭母亲的那种通病,不会去限制自己儿子的交友范围,并且赞同儿子与不同等级的人交往,无疑这里的母亲是一位“大方”的母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 某 种 固定 的典 型意 义 。
迅在 塑造 这 个 “ 亲 ” 象 的 时 候 倾 注 了 自 己的 母 形
感情 , 以 , 所 这个 “ 亲 ” 是 一个 实 体 , 透 过 文 母 就 是 本能感 知 到 的具象 。这些 具有 现 实意 义 的母 亲 形 象 与有象 征 意义 的母 亲 形 象 的差 异 , 映 出鲁 迅 反
明显 地 具 有 了 象 征 的 意 义 。 而 另 一 些 作 品 , 如 《 戏 》 《 乡 》 其 主 旨并 不 在 于 暗 示 和 象 征 , 社 和 故 , 作 品 中 的 “ ”的母 亲 就 几 乎 没 有 象 征 的 意 义 。 我
从 这个 层面 上来 看 , 母 亲 的形 象 做 一 个 简 单 的 将 二 分 , 有操 作 的可能 性 和可行 性 的 。 是 母爱 是 博大 的 , 迅 对 母 爱 的认 识 也 是 极 为 鲁
的母 亲形象 。这 个 “ 亲 ” 有 原 型 和模 板 的 , 母 是 鲁
[ 稿 日期 ] 20 收 0 9—1 0 2— 3
[ 作者 简介] 和谈 (9 8一) 男 , 17 , 山东泰安人 , 新疆 大学人文学 院讲师 。研究 方向 : 中国文 学 、 西域文学 ; 汪娟 (9 4一) 女 , 17 , 新疆 乌鲁木齐人 , 新疆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辑 。研 究方 向: 中国现 当代文学 。
示 着华 夏 民族 , 其 中的 华 大 妈 和 夏 四奶 奶 也 就 而


鲁迅小说 中母 亲形象 的象征
钱 加 清在 《 迅 小 说 文 本 的母 亲 意 象 解 说》 鲁
中说 , 鲁 迅 小 说 文 本 的母 亲 具 有 广 义 上 的 象 征 “ 意 味” 。他 分析 说 , 迅 是 吸收 了厨 川 白村 和 弗 鲁
洛伊 德 的创 造观 , 为 : 生命 力 受 了压 抑 而 生 的 认 “ 苦 闷懊恼 乃是 文 艺 的根 底 , 而其 表 现 法 乃 是 广 义
的象 征 主义 ” 。 因此 , 迅 “ 说 文本 的母 亲 意 鲁 小
象具 有显 著 的 象 征 和 文 化 符 号 特 征 ” 。女 娲 形 象 象 征 着 中华 民族 的母 体 , 大 妈 、 四奶 奶 、 华 夏 单
中有 母性 ” 。他 始 终 把 “ 性 ”中富有 自我 牺 牲 母
精神的爱看作是一种伟大的爱。在他 的自传体小
说 中 , 是会 出现 心 地 善 良 、 颜悦 色 、 心温 和 总 和 细
圣 的 , 这种 爱 却被 放置 在 晦暗 、 凉 、 但 悲 阴冷 、 蒙昧
的封 建 社会 环境 之 下 , 亲失 去儿 子 的悲 痛 就 更 母
第 2 卷 第 2期 6
新 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Vo . 6 . . 1 2 No 2
2 01 0年 6月
J OU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L OF XI JANG ED NI UCA N 曼 ! T !r 垦 r
J n. O1 u . 2 0
论 鲁 迅 小 说 中母 亲 的 象 征 性 形 象
四嫂子 、 林嫂 等 失 去 儿 子 的母 亲 形 象 也都 是 中 祥 华 民族 承受 苦难 与 不幸 的象 征 隐喻 体 。这些 象征
隐 喻体 , 从原 型 和母 题 的理 论视 角进 行解 读 , 可以 发 现圣母 的原 型和 圣爱 与受 难 的母 题 。母 爱 是神
深刻 的 , 在 《 已集 ・ 杂感 》中说 : 女 人 天性 他 而 小 “
和 谈 ,汪 娟
( 新疆大学 人 文学院;学报编辑部 ,新疆 乌鲁木 齐 摘 8 04 ) 30 6
要: 综观 鲁迅 的小说 , 可以发现母 亲形 象是 时时出现 、 看似不重要 而实则不可缺 少的, 些母 亲形 象 这
往 往是众生相的聚合体 , 是具有社会典 型意义的范本 , 因而或 多或 少地会 带有 某种 象征性 意味 通过 对这 些 有象征 意义的母亲形 象的分析 , 以看 出鲁迅对 于旧社会 妇女命运和境遇 的关注。鲁迅之所 以塑造这 些母 亲 可 形 象, 方面是 因为母 慈子孝情结 的驱 动 ; 一 另一方 面则是 由于小说创作 的内在 需要 。
6 7
第 2 卷 第 2期 6
新 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 1 年 6月 00
具 有 深广 的 意义 。
( ) 大妈和 夏 四奶奶 一 华
矛盾 的创 作 心理 。文 章将 针对 有象 征 意义 的母 亲
形象进 行 分类 与 论 述 , 图揭 示 鲁 迅 内心 的矛 盾 试 给他创 作 母 亲形象 带来 的影 响 。
鲁 迅先 生在 《 出关 ) “ ” 一 文 中 曾经 说 ( 的 关 》
过, 他写 小说 往 往 是 “ 取 种 种 人 , 成 一个 ” 杂 合 。 小说 中的人 物形 象 往 往 是 众 生 相 的 聚合 体 , 具 是 有社 会典 型 意义 的范 本 , 因而 或 多 或 少 地 会 带 有 某种 象征 性 意 味 。但 是 , 些 形 象 的 塑 造具 有 明 有 显 的象征 性 , 药 》 的华 家 和夏 家 就 明 显 地 暗 如《 中
关 键 词 :鲁迅 ;小说 ;母 亲 ;象征 性 中 图 分 类 号 :[ 7 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3 8 ( 00 0 0 6 o 0 8 5 8 2 1 ) 2— 0 7一 4
综 观鲁 迅 的小 说 , 以 发 现母 亲 形 象 是 时 时 可 出现 、 看似 不重 要而 实则 不 可缺少 的 , 而这 些母 亲 的形象 各个 不 同 , 时甚 至 充 满 了矛 盾 。小 说 中 有 塑造 了 一 系列母 亲 形象 , 如狂 人 母 亲 、 林 嫂 、 祥 单 四嫂 子 、 四奶奶 、 大妈 、 娲等 , 些母 亲形 象 夏 华 女 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