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瑶族文化传统

合集下载

瑶族文化传承的理论意义

瑶族文化传承的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活动积累的成果,不仅可以成为培养现代人认为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而且能够为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

我们若能在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同时,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身的内在教育价值,强调道德理性和人文的重建,就能培养出既有现代科学文化,又有人文素质和传统文化底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们认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瑶族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元素。

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文化是民族特色的体现。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承载着传播和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因此,在初中教学活动中融入瑶族文化意识的观念,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本民族历史,体现本民族精神,更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广大教师要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使命。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当代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严重缺失。

实践意义:
该课题,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举行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取得出显著的教育效果。

我们注重对学生精神的陶冶与升华,从而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内在文化底蕴和谐丰实;让学生富有激情而不缺乏理性思考;让学生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传承者、创新者;让学生在社会中做到规范与个性并存、科学与人文并重。

在各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人民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其中,瑶族人民最著名的特点是他们对祖先的尊敬和祭祀。

瑶族人民认为,祖先是他们的保护神,可以为他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因此,他们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祭拜祖先。

瑶族人民还有独特的饮食习惯。

他们喜欢吃米饭和米酒,并且喜欢把肉和鱼腌制成腊肉和干鱼。

此外,他们还有一种特色的面食——米粉。

米粉是用糯米磨成的粉末,可以搭配各种调料和肉类食用。

瑶族人民还有独特的服饰和建筑风格。

他们喜欢穿着鲜艳的衣服,头发上还会戴上彩色的花环。

此外,他们还有特色的建筑——那些建在山上的竹楼。

竹楼通常由竹子和泥土等材料建造,具有轻巧、防水、耐久的特点。

总之,瑶族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和独特风俗的民族。

他们对祖先的尊敬和祭祀,以及对传统饮食和建筑的保持,都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瑶族人民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活动,如祭祀节、捕鱼节、结婚仪式等。

这些传统活动不仅展示了瑶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保持了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瑶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金秀瑶族自治县。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瑶族人民过去信仰多神,因此节日也多。

但他们大多数节日的内容和汉族基本相同。

中元节又叫鬼节、七月半,是瑶族人民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

那时农村每家每户都把饭菜备好,整整齐齐地放在灶头前,等待全家聚餐。

而城里却很冷清,只有几个人坐在家里。

当然,不管在哪里,都少不了祭祖活动。

到了傍晚,全家老少都得穿上新衣服,携带香烛纸钱和酒肉,一起到坟山给祖先上坟,并在坟头烧香点烛,敬酒祭奠,意思是:“请祖先回来过节”。

在封建社会,普通人死后都被火化了,只有官府贵族才用棺材装尸体埋葬,所以现在的坟墓都是空的。

没有什么陪葬品。

据说这样的坟叫“空冢”。

所以,瑶族过去认为先祖如果葬在荒野或者乱石堆里,是没有福气的,是要败家的。

为了纪念祖先,他们还用铁做一块三角形的坟包,用红布盖上,放在离家不远的公共场所。

每逢清明节,村里的青壮年男子都得参加打扫坟墓的活动。

那时,一到清明节,瑶族姑娘们都得停止做针线活儿,赶紧到屋外参加打扫坟墓的活动。

她们身上不能穿任何鲜艳的衣服,也不准戴首饰,甚至也不准梳头发。

她们认为这些行为是不吉利的,更不允许与男青年对歌。

因此,姑娘们这天都要素面朝天。

在中元节这一天,全村人都必须吃一餐团圆饭。

有的家庭从中午开始吃,一直吃到晚上。

吃团圆饭时,只许在堂屋进行,不许在大门口附近,怕出门见死人。

吃完团圆饭后,大家互相往嘴巴里塞糖,以示有甜蜜幸福。

在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荞饼,一是庆祝丰收;二是感谢祖宗,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饭后,每个人都要用手抓一大把黑芝麻撒向屋顶、墙壁、桌子和门窗,边撒边念叨:“山顶的树木,水边的鱼虾,无论是家禽或野兽,都得成双成对。

”接着,小孩子们在路口摆起一条板凳,将两个碗扣在一起,面对着人家唱歌跳舞。

妇女则围着火塘跳舞。

这种仪式结束后,各家各户便关灯睡觉。

瑶族民俗活动方案策划

瑶族民俗活动方案策划

瑶族民俗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名称瑶族盛装节二、活动目的1. 传承瑶族传统文化,弘扬瑶族民俗2. 丰富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增进民族团结3. 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知名度三、活动时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初七四、活动地点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五、活动内容1. 开幕式开幕式在当地的瑶寨举行,邀请瑶族长老和长者共同参与,进行瑶族传统祭拜仪式,致辞开幕。

同时,也邀请当地政府官员和游客代表出席。

2. 盛装游行在开幕式结束后,举行盛装游行活动。

瑶族男女穿着传统盛装,戴着精美的饰品,手持竹编器具,载歌载舞,沿街巷穿行,展示瑶族的传统风采。

同时,也邀请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参与,增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3. 传统歌舞表演在盛装游行结束后,举行传统歌舞表演活动。

由当地瑶族艺人表演瑶族传统歌谣和舞蹈,展现瑶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同时,也邀请其他民族的表演团体加入,丰富表演内容。

活动现场还可以设置互动环节,让游客与表演者互动,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4. 瑶寨体验在活动现场设置瑶族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和制作体验区,让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制作瑶族手工艺品,以及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同时,也可以组织参与者参观瑶寨,了解瑶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

5. 瑶寨篝火晚会在活动的最后,举行瑶寨篝火晚会活动。

游客和当地居民聚集在一起,围坐在篝火旁,共同品味瑶族美食,欣赏瑶族传统歌舞表演,进行友好交流。

晚会结束后,可以举行篝火晚会祈福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六、活动宣传1. 通过当地宣传媒体、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游客关注2. 多家旅行社合作,推出瑶族盛装节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参与3. 在其他地区进行巡回宣传,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七、活动保障1. 安保措施:增派警力加强治安巡逻,确保活动现场秩序井然2. 医疗保障:设置医疗救护站,配备医护人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3. 交通保障:增加公共交通运力,保障游客出行,同时设置交通指引牌,方便游客到达活动现场八、活动评估1.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活动现场的表演和观众反馈评估2. 对当地经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3. 收集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完善活动方案以上是本次瑶族盛装节的活动方案策划,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瑶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游客和民众了解瑶族文化,推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瑶族历史与独特习俗

瑶族历史与独特习俗

瑶族历史与独特习俗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云南和贵州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习俗,为我们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本文将为你介绍瑶族的历史渊源以及他们独特的习俗。

一、历史渊源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秦朝时期。

相传当时的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征服了瑶族的先民,并将其纳入了中国统治体系。

自此之后,瑶族一直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山区,并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瑶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迁徙和迁居,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点。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瑶族吸纳了许多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二、瑶族习俗的传承与演变1. 婚俗瑶族的婚俗是他们文化传承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注重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和睦,婚姻的选择并不仅限于单方面的意愿。

婚前,双方家庭要进行多次洽谈,确保两个家庭的亲戚关系和社会地位相当。

而婚后,丈夫必须尊重妻子的家族和习俗,妻子也要努力适应丈夫的家庭。

2. 宗教信仰瑶族信仰多元,主要包括本土宗教、道教和基督教等。

他们崇拜自然和祖先,相信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神灵。

在重要的节日和仪式中,瑶族人会举行祭祀活动,祈祷丰收和神灵的保佑。

3. 音乐舞蹈瑶族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而闻名。

他们的音乐多以管乐器为主,如竹笛、唢呐等,多有悠扬的旋律和节奏感。

舞蹈则包括手绢舞、牵手舞等形式,表达了瑶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4. 节日庆典瑶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如瑶族新年、龙船赛等。

其中,瑶族新年是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岜溶节”。

在这一天,人们着传统服饰,进行舞蹈和歌唱表演,共同祈福和祭祀祖先。

三、瑶族习俗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瑶族的历史和独特习俗,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多个瑶族文化保护基地,用以展示瑶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其次,在教育领域,加强了对瑶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瑶族的文化遗产。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瑶族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下是一些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1.音乐舞蹈:瑶族民间音乐和舞蹈丰富多样,以合唱和舞蹈
最为著名。

他们经常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表达对大自然和祖先的崇敬。

2.瑶族服饰:瑶族的服饰绚丽多彩,特点鲜明。

男子通常穿
着黑色长衫和长裤,头戴白色头巾;女子则穿着华丽的长
袍和长裙,头戴彩色的头巾和发饰。

3.米酒:瑶族人民喜欢饮用米酒,它是瑶族特有的传统酒品。

瑶族人民认为米酒神圣而美味,常在重要的节日和庆祝活
动中饮用。

4.母系社会:瑶族传统上属于母系社会,家族的继承权和财
产权由母系传承。

女性在瑶族家庭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权
威。

5.瑶族婚俗:瑶族有着独特的婚俗习惯。

他们崇尚群居婚制,
即多个夫妻一起生活。

在婚礼上,会进行盛大的仪式和传
统舞蹈,以示喜庆和祝福。

6.瑶族节日:瑶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采玉节、开辟节、按
锦节等。

这些节日是瑶族人民重要的庆祝和祈福活动,通
常会进行祭祀仪式、舞蹈表演和传统的竞技活动等。

以上是瑶族的一些特点和风俗习惯。

瑶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在中国的多民族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瑶族的文化传统是他们保持自我身份认同并与其他民族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

瑶族民俗文化教案

瑶族民俗文化教案

瑶族民俗文化教案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瑶族民俗文化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深厚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瑶族民俗文化,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瑶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传统习俗、音乐舞蹈等方面。

一、瑶族民俗文化的特点1.1 多元融合的文化背景瑶族民俗文化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瑶族特有的文化元素,展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协调。

瑶族人民在与其他民族的长期交流中,吸收了汉、壮、苗、彝等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瑶族文化。

1.2 神灵崇拜与自然崇尚瑶族人民崇尚自然,以山水为灵,神灵崇拜是瑶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瑶族人民相信自然界有很多神明,如土地神、水神等,他们视神灵为最高的存在,尊崇神明并进行祭祀活动。

1.3 节日庆典的热闹氛围瑶族人民热爱生活,喜欢举办各种庆典活动。

在瑶族传统节日中,如尧山节、祭山节等,人们会进行独特的表演、舞蹈和音乐,庆祝丰收和幸福。

二、瑶族传统习俗2.1 结婚习俗瑶族婚礼庄重而热烈,有着丰富的仪式和习俗。

在婚礼前,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选婚期、拜神、嫁娶等。

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传统服饰,新郎则骑着马接新娘回家。

婚礼期间,亲友们会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新婚的喜悦。

2.2 赛龙舟活动龙舟活动是瑶族传统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特定的时间,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以此来祈求丰收和平安。

参与者会划着精心装饰的龙舟,在激烈的比赛中展示团队的力量和技巧。

2.3 舞狮表演瑶族人民喜欢表演舞狮,舞狮被视为驱邪、祈福的一种方式。

通过舞狮表演,人们希望驱逐不幸和邪恶,迎接好运和幸福。

舞狮过程中,人们齐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

三、瑶族音乐舞蹈3.1 瑶族竹笛竹笛是瑶族音乐中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

瑶族人民通过竹笛演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喜悦和对自然的崇敬。

竹笛音乐旋律优美悠扬,富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3.2 瑶族苗族舞瑶族舞蹈以婀娜多姿、热情洋溢的形式闻名。

少数民族节日瑶族三月三

少数民族节日瑶族三月三

少数民族节日瑶族三月三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地区。

瑶族有丰富的节日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瑶族三月三节。

三月三是瑶族传统的节日,被誉为瑶族的“情人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以表达对生活的感恩和祈福的情感。

瑶族三月三节不仅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他们自古以来重要的婚姻物资交换和社交活动的时刻。

在这一天,瑶族男女会穿上盛装,聚集在村落或庙宇,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这些仪式通常会在清晨开始,由族长或长者主持,人们手执各色鲜花和礼品,诵读祈福文辞,弹奏传统乐器,祈求幸福与好运。

在瑶族三月三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瑶族传统的唱歌舞蹈表演。

瑶族舞蹈以华丽的服饰、独特的舞姿和动听的歌曲著称,能够充分展示瑶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的性格。

在瑶族三月三节上,人们会表演各种形式的舞蹈,如山歌舞、农耕舞等,这些舞蹈富有瑶族文化的特色,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和享受。

瑶族三月三节也是瑶族人民结交新朋友和寻找另一半的重要时机。

在这一天,年轻人会在庙宇或村落广场上相聚,通过歌唱、跳舞和互赠礼品的方式表达爱慕之情。

传统上,男子会以送鲜花和饰品的方式向所心仪的女子表白,并希望能够牵手走入婚姻的殿堂。

这种交往方式不仅具有浪漫情意,还有助于增进瑶族人民之间的和睦与友谊。

值得一提的是,瑶族三月三节也是瑶族人民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的重要机会。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摆放各种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和乡土特产,如瑶族刺绣、竹编、木雕等,吸引游客和观众的目光。

此外,瑶族三月三节上还有丰富多样的美食供人品尝,如酿豆腐、腊肉、糯米团等,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纯朴的制作工艺为人所喜爱。

总的来说,瑶族三月三节是瑶族人民庆祝丰收、祈求幸福和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通过祭祀、歌舞、互赠礼品等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瑶族三月三节不仅丰富了瑶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外界人士提供了了解和欣赏瑶族文化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瑶族文化传统
──记三排新村小学瑶族文化传承班
油岭瑶寨是瑶族文化艺术之乡。

1996年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199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8年,老艺人唐买社公、唐桥辛公分别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民间艺人和民族文化传承人及省级保护的民间艺人和民族文化传承人。

坐落在四周环山的地洞里的油岭新村小学是瑶族文化艺术的摇篮。

这里的学生来自五个瑶族自然村,全部都是瑶家子弟的儿女,会说瑶族方言,对村里的瑶族文化和民风民俗从小就耳染目睹。

他们纯朴可爱,聪明活泼,爱唱爱跳,能歌善舞。

从2008年9月开始,在县委、县政
府“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圣地”的号召下,
新村小学设立了“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
瑶族文化传承班”(新村小学是连南县唯
一一所设立瑶族文化传承班的小学。


下简称“传承班”),积极开展瑶族传统
文化校本课程,把每周四下午的课程定
为瑶族传统文化课,在学校开展学跳长
鼓舞、花鼓舞,学唱瑶族歌谣等艺术课
程。

“传承班”共有50名瑶族学生,是
由五、六年级中爱好文艺的学生组成。

“传承班”的老师是老艺人“歌王”唐
买社公和学校教导主任唐买社妹(传授
瑶族歌谣)、老艺人“鼓王”唐桥辛公和
学校总务主任唐文英(传授瑶族舞蹈)。

瑶族歌谣的内容很多,有耍歌堂类歌曲
《歌堂歌·优嗨歌》、《瑶族舞曲·旺嘟
精》、《瑶族长鼓舞歌》;男女对唱类情歌
《讴莎腰》、《凤凰歌》;喜庆类歌曲《新
年歌》等。

瑶族舞蹈主要传授长鼓舞和
花鼓舞。

新村小学通过设立“传承班”
指导学生学习瑶族传统文化,取得了较
好的成绩。

2008年10月,应县文化局、旅游局的邀请,新村小学“传承班”的30名学生和油岭歌舞队员一起,经过精心排练后,于11月10日参加了连南县55周年庆典,为全县各族人民表演了粗旷而优美的瑶族传统舞蹈──长鼓舞,得到了上级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动人心弦的瑶族民歌和翩跹幽雅的瑶族长鼓舞得到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组的关注。

2009年3月14日,广东民族艺术团连南分团应该栏目组邀请前往北京录制《连南瑶族风情》专题节目。

他们一行26人,其中
有两位是新村小学“传承班”的唐萍、唐罗古贵同学。

这次赴京录制的歌舞节目不仅有《讴莎腰》、《瑶族舞
曲·旺嘟精》、《歌堂歌·优
嗨歌》等成名已久的节目,
还有通过当地百姓访谈、嘉
宾讲解的方式从不同侧面
和角度,向观众展示瑶族歌
声动听、服饰漂亮的瑶族支
系排瑶的无限风情。

根据央
视的安排,《民歌·中国》“连
南瑶族风情”系列节目将于
5月播出,每集长30分钟,播
出时间为一周,每晚21点10
分首播第二天早上09点20分中午13点20分重播。

此次赴京,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连南瑶族的传统文化和排瑶的民风民俗。

2009年4月25日晚,在新村小学举行了油岭歌舞队回村联欢晚会,宣传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今年在油岭老寨举办“大歌堂”的意义及重要性。

来参加晚会的有县领导房婧婧、镇领导李一贵等,以及各界油岭籍外出人员和人民群众。

新村小学的师生负责的节目有大合唱《歌声与微笑》、舞蹈《花鼓舞》、诗朗诵《赞美连南、赞美瑶山》、到清远演出的《连南瑶族鼓韵》等节目。

一曲气势磅礴的《歌唱祖国》把这场晚会推向了高潮,祝愿着瑶山明天更美好、瑶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通过参加晚会表演,增进了新村小学全体师生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师生们办好“传承班”的信心。

2009年4月29日,新村小学“传承班”的20名学生和油岭歌舞队员一起到清远参加2009年国际旅游小姐中国总决赛暨颁奖晚会的演出活动,他们为晚会奉献了一场独具连南民族风情和瑶族文化特色、气势宏大的盛宴“连南瑶族鼓韵”,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

特别是新加坡的游人,不但给予了他们高度的评价,而且演出一完毕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油岭瑶寨对瑶族文化进行采风。

2009年5月27日,在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中,新村小学组织了跳长鼓舞和唱瑶歌比赛,同学们积极响应,把自己在“传承班”中学到的才艺充分展现了出来,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也促使全体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和参与瑶族文化艺术活动。

一年来,新村小学通过开展瑶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一方面发挥了学生能歌善舞的特长,为升上高一级的学校打下了良好的瑶族文化艺术基础;另一方面发扬和推广了瑶族文化传统,俗话说“民族的是世界的”,能够把连南油岭特有的瑶族文化传统以自己民族独特的方式推出连南,传向世界,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

新村小学将通过让学生“一传一”、“一帮一”,及让两位老艺人跟班指导的方式,把油岭瑶族文化传承班办得更好,让瑶族文化传统传承更远!
参考资料:网上报道《清远市连南瑶族歌舞走进央视》;唐干罗《新村小学简介》。

报道人:三排新村小学房丹丽
二00九年六月一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