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原始社会 (1)
新教材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同步练习(1)解析版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选择题1.19世纪,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总是全体出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围截。
这说明( )A.他们在劳动中的关系是相互合作的B.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C.他们平均分配消费品D.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所有【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男女老幼都出动且各有分工,表明他们之间是相互合作的劳动关系,A项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布须曼人生活的时代是原始社会,不是奴隶社会,B项不合题意;材料表明布须曼人共同围捕猎物,没有体现平均分配消费品,C项不合题意;材料表明布须曼人共同围捕猎物,共同劳动,没有体现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项不合题意。
答案选A。
2. 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其显著特点是( )A.奴隶主阶级处于剥削地位B.奴隶阶级处于剥削地位C.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D.奴隶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答案】C【解析】“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体现了野蛮的剥削,这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显著特点,C项符合题意;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处于剥削地位,努力阶级处于被剥削地位,这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阶级地位不同,不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显著特点,A项不合题意,B项观点错误;D项没有体现奴隶主占有奴隶,不合题意。
答案选C。
3. 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的正确选项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答案】B【解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所以其内在联系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私有制的产生,导致贫富差距分化,原始社会解体,出现了阶级,为维护阶级利益,建立了暴力机关,国家产生了,据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对其内在联系的分析均存在错误,不选。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课件)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个体劳动、家庭、土 地私有、私有制、贫 富分化、地位不平等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人类的童年 迈入文明时 代的门槛
产生 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特点 主要矛盾 形成与发展 衰亡、评价
原始社会的解体,出 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
集团、阶级产生
较原始社会有 显著提升
决
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并无情地剥削奴隶
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
采摘食物 食不裹腹
部落战争 经常发生
没有医疗 高死亡率
一、原始社会
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生产关系
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一个人生存, 好难啊!
来吧! 大家一起干!
一、原始社会
4.生产关系的特点(第2页)
劳动对象:指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可以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如地下矿石,也可以是加工过的原 材料如钢材等。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石器—铁器—机器—机器人 )
知识拓展
生 产 关 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 过程 中形 成的 人与 人之 间的 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公有制、私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雇佣剥削、平等互助)
不干活就 杀掉!通 通杀掉!
夏王启
二、奴隶社会
4.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 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 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一 一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 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共34张ppt)

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生产工具的改进
生产力发展
个体劳动盛行
争夺生产资料
胜者处于支配地位 败者处于被支配地位
贫富分化
生产资料逐渐私有化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出现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 对立(阶级社会产生)
奴隶社会
人类社会首次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
生产 关系 经济 基础
决 定
上层建筑
产品分配方式 人与人的关系
选举首领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 平均分配
平等互助
氏族制度
2022·辽宁·模拟预测)原始社会亦称“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
会”,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极其低
下是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人们在劳动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
( 2 ) 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定
( 3 )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近亲关系结成; 议事会共同管理集体事物; 体现民主平等; 没有剥削压迫; 一起劳动,没有特权;
这是不是我们理想的社会?
不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民生活处于蒙昧状态。
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
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力低下 生产资料所有制
、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了。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原始社会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级社会——奴隶社会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
(2022·全国·模拟预测)恩格斯指出:“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
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法摆脱这些对
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
②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最早生产工具和牲畜归家庭私有,后来土地变成 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1_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通过剖析人类社会演进的原因,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及推动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法治意识
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公共参与
树立道路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教学重点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板书设计
1.1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原始社会
二、奴隶社会
三、封建社会
四、资本主义社会
二、奴隶社会
教师引导: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和奴隶主的产生过程。
议题情境二:阅读史实材料
思考:
1.从材料中分析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2.感悟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长期的压迫与被压迫,之后可能会发生什么?
教师引导:
奴隶主阶级剥削压迫奴隶,奴隶阶级会奋起反抗,奴隶主阶级凭借经济上的优势,建立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构进行镇压。
教师总结: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实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
议题情境四:展示两段有关古代中西方封建社会时期的材料。
议题活动:请大家尝试概括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原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1.讲授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教学情感的传递。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习目标】1、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理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演进过程。
比较落实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2、提高运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解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课前预习】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也是阶段。
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采用的劳动方式,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了的关系,分配劳动产品,以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通过管理集体事务。
2、,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之出现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所谓阶级就是。
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
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毫无,在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
4、的广泛使用,的出现,的发明和应用,和的分工,促进了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时代。
【自主·合作·探究】1、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这样的社会是你所向往的么?为什么?2、面对凶险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产工具,能力不强的原始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3、私有观念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么?为什么?【构建知识体系】【基础知识自测】1、“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一饱含豪情的诗句,却也难掩些许无奈。
这种无奈是( ) A.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B.劳动对象范围有限C.生产工具日益先进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2、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②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建立()①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的重要保障③是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的根本标志④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动力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共23张PPT)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 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 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 因素,而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生产关系的 变革是人们自觉地实践活动)
课堂小结
原
始
社
会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奴隶社会建立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使人类摆脱蒙味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导 哲学三大问题
我是谁? 从哪来? 到哪去?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从 原 始 社 会 到 奴 隶 社 会
一提到原始社会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原始人是怎样生活的?原 始社会是如何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呢?原始社会又是怎样演进 到奴隶社会的?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1~4页并完成学案教材 感知部分。
思
思 考?
议
1.对议:小组同学两两提问基础感知内容
2.组议:小组讨论教材延伸和迁移运用,组 长指定一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回答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 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阶级含义、主要矛盾
含义: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4.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标志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 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根据这一知识,说明如何提高生产力水平?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2、奴隶社会
两大对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二者
立阶级: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 奴隶制 产生:
奴隶制生 产关系的 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 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 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
原因(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 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 的门槛。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异同点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生产资料归属
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大部分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农民可以占 有一部分生产资料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 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处境有一定改
区
关系和地位
制下劳动
善,但没有真正的自由
别
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 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
产品分配方式 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 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
生活资料
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构成要素: 人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生产力:人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资料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构成要素: 劳动者 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劳动对象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发展阶段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使得人们不得不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社会: (2)资产阶级革命: ①含义: 资产阶级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其他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表现,以及学习过、小测验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知识的掌握程度;
4.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奴隶社会的阶级结构和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奴隶社会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5.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请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表达准确、思考深入。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遗漏、无错误。
(2)基本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概念、特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案例分析:以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为例,分析其内在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课堂讨论:围绕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过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
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制度的变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过渡时期:分析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原因,如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产生等。讲解过渡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以及奴隶社会的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奴隶社会
1.阶级 2.生产力特点 3.生产关系特点 4.主要矛盾 5.国家 (1)产生原因
(2)本质(含义) 6.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原因、表现、进步性
(三)封建社会 1.生产关系 (1)时间(2)原因(3)特点 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方式 3.显著特征: 4.主要矛盾 5.资本主义萌芽
3.生产力特点
②生产资料转为家庭私有
4.生产关系特点 5.管理方式(上层建筑):氏族制度
③贫富分化加剧,成 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6.解体 (1)原因 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 (2)标志 私有制的确立---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对照连线】
生产 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 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序言
从根本上讲,我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这有 助于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 哪儿去,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阶级和国家是 怎样产生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 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 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通过学习本课,探究这些问题, 我们将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 必胜的信念。
【知识拓展】 2.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构成要素: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 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 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
【知识拓展】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的时候,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 碍生产力的发展。
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所 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 奴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标志: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为什么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资产阶级革命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社会的 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
(1)基本特征 ---生产(相对)过剩
(2)主要表现
(3)原因
①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 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产品的分配方式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①人们共同劳动, ②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③在生产中结成平等 互助的关系, ④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探究 观点一: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结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私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结果,故观点一正确.
观点二: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奴隶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1)是谁?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1.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2)如何产生的? 战争、债务
2.阶级含义
(3)相互关系?
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剥削与被剥削
3.生产力特点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
人类社会五大形态: 原----奴----封----资----社 共产主义社会是社 会主义的高级阶段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知识拓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即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构成要素:
生产力
劳动者 主导作用,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资料
知识拓展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的关系
人 类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生产力 表现 生产社会化
矛
矛
盾 生产关系
盾 表现 生产资料私有制
无
资
产
本
阶
主
级
义 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与
主 要
基
资矛
本
产盾
矛
阶
盾
级
对
立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 社会化
资本
主义
矛盾
生产
生产资料共同使用 生产过程是社会行动 劳动产品由社会支配
思考: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使得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 劳动产品。这也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
1.历史地位
原始社会末期
2.阶段:时间跨度(旧石器、新石器时代)
①个体劳动盛行,代替 氏族共同劳动
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 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谈谈你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 载入人类编年史的”的理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大 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 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做资本。
( 四 ) 资 本 主 义 社 会(1)产生时间 1.生产关系 (2)产生原因 (3)特点 (4)建立条件
(1)为什么
2.资产阶级革命 (2)怎样发动和进行的? (3)积极影响
3.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 (2)主要表现 (3)原因 ①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
4.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及历史趋势
小结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 大部分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农
生产资料归属
隶主所有
民可以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
人们在生产中的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 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处境
地位和相互关系 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有一定改善,但没有真正的自由
异
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 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
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 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产品分配方式
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
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建立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 能够出卖劳动力的人; 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 货币做资本。
(5)如何实现 依靠暴力、通过掠夺
探究: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
4.生产关系特点 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5.主要矛盾
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6.国家 (1)产生原因 (2)本质(含义)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7.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原因、表现、进步性
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②城市的出现 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称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一)原始社会--漫长的人类童年
1.历史地位 2.阶段: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3.生产力特点:
探究活动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 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接受赠物的 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当地每一个人。好端端 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 人大惑不解。
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 农民的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
料
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同 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都没有真正的人身自由;尽管农民受剥削的程度比奴隶
有所减轻,但他们仍然受着残酷的剥削
(四)资本主义社会 (1)产生时间 封建社会后期
(2)产生原因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1.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3)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
(约3000年)
低
奴隶社会
铁制工具
生产力
(约几百万年)
原始社会
金属工具
石器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不 断前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一)原始社会
1.历史地位 2.阶段:时间跨度(旧石器、新石器时代) 3.生产力特点 4.生产关系特点 5.管理(上层建筑) 6.解体 (1)原因
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 封建土地所有制
方式有: 地租、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
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是什么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2)地主阶级是怎样维护自己芽
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思想钳制
探究
奴隶制生产关系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异同
(一)原始社会
1.历史地位 2.阶段:时间跨度(旧石器、新石器时代) 3.生产力特点 4.生产关系特点 5.管理(上层建筑) 6.解体 (1)原因
(2)标志
(二)奴隶社会
1.阶级 2.生产力特点 3.生产关系特点 4.主要矛盾 5.国家 (1)产生原因
(2)本质(含义) 6.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原因、表现、进步性
封建制生产关系不适合新兴生产力发展要求
(2)资产阶级革命是怎样发动和进行的? (3)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积极影响
①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封建政权,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 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促进了生产力 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 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