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胚发育与种子萌发的关系

合集下载

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研究

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研究

子活力袁酝杂 培养基添加不同生长剂以及蜗牛酶处理进行了白芨种子萌发实验遥 结果表明院源 益 低温保存白
芨种子可使其在较长时间种子活力在 怨猿援 园豫 以上曰在培养温度为渊圆缘 依 圆冤 益 袁光照强度 员 园园园 造曾袁光照时间
员圆 澡 辕 凿袁以 酝杂 垣 园援 园猿 皂早 辕 蕴 栽阅在 垣 园援 缘 皂早 辕 蕴 晕粤粤 垣 员援 缘 皂早 辕 蕴 远 原 月粤 垣 园援 缘豫 活性炭为生长调节剂萌发培养
远 原 月粤 辕 渊 皂早 辕 蕴冤 园援 缘 员援 缘 园 园 员援 缘 园援 缘 员援 缘 园援 缘 园
圆援 圆援 源摇 蜗牛酶对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 将蜗牛酶配成质量浓度 员豫 尧猿豫 尧远豫 的溶液袁于
园郾 源缘滋皂 的微孔有机薄膜过滤除菌袁以蜗牛酶浓度尧水浴 时间尧水浴温度设为 猿 个因素袁在 猿 水平下进行正交实 验袁每组播 种 猿园 瓶袁培养 基为 酝杂 培养基 垣 猿缘 早 辕 蕴 蔗 糖袁培养条件同 员郾 圆郾 猿袁每隔 苑 凿 检查其污染情况袁剔除 染菌的培养瓶袁记录各种处理的萌发及生长情况遥 每隔 员园 凿 在超净操作台上随机选取 员园 瓶袁计录种子萌发率 渊表 圆冤遥 圆援 猿摇 数据分析
用 杂孕杂杂 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遥
收稿日期院圆园员缘鄄园苑鄄园远 作者简介院马摇 丹渊员怨怨园要冤袁女袁江西南昌人袁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遥 通讯 作者院杨 柏云渊 员怨远猿 要 冤 袁男袁江西南昌人袁硕士生导 师袁教授 袁主要从 事园林植物生物 技术的研究工作 遥
苑愿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园郾 缘 早 辕 蕴 活性炭袁责匀 为 缘郾 远 耀 缘郾 愿遥 同时袁不添加 晕粤粤尧远

白芨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

白芨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v页
(2)seed bourgeoning: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bryo age and the germination germination
rate rate
of the Bletilla striata was direct ratio。The
花卉,本属植物仅一个种。白芨为地生兰的一种,其株丛优美,花色素雅,花 形奇特。紫红色的花朵井然有序,在苍翠叶片的衬托下,端庄而优雅,清雅别 致。花有白、蓝、黄和粉等色,可布置花坛,宜在花径、山石旁丛植或稀疏林 下的地被植物,也可盆栽室内观赏,国外已引种在半阴的岩石园中。 中药白芨为用其干燥块茎,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列为下品。其性微寒,味苦、 甘,具收敛、化瘀止血、补肺生肌、消肿,外敷治疗创伤出血、痛肿、烫伤和
precious flower.So,it already has been


high
valuable
had
bright
foreground ways,which
on
flower.Offshoot inbenefical
to
reproducing
conventional
breeding
are
commercialized breeding because of the low propagation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回,使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4”)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白芨是收敛止血类常用药,别称连及草、甘根、白给等,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块茎入药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亦可盆栽或点缀花台、花境、庭院等作为观赏植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芨的栽培技术吧!白芨的育苗方法1、分株:白芨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但繁殖周期长、效率低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2、播种:白芨可采用播种繁殖,但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

3、组培:白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种苗,通常是在培养基上进行无菌播种,待种子萌发后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系繁殖,从而实现白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白芨的种植条件1、土壤:白芨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宜选疏松肥厚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

2、温度:白芨喜温暖,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

3、光照:白芨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

4、水分:白芨喜阴湿的环境,怕涝,也不耐旱,需常浇水保湿。

白芨的种植方法1、土壤选择:白芨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和腐殖质壤土,喜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

2、整地作畦:白芨种植地翻耕20厘米以上,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混匀,栽植前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3、中耕除草:白芨苗出齐后在5~6月份生长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因此要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4、适时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通常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5、灌溉排水:白芨喜阴湿环境,因此要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但白芨又怕涝,大雨时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白芨的无菌萌发与组织培养

白芨的无菌萌发与组织培养
实验设计了 6 组培养基,并在此基础上以不同 pH 设置 2 个实验组,pH 分别为 7. 0 与 5. 8,故共进 行了 12 组培养基的实验.
表 1 种子萌发培养基 Tab. 1 Different mediums of seed germination
编号 1 2 3 4 5 6 7
配方 1 /2 MS + NAA 1. 0 mg / L 1 /2 MS + 6 - BA 1. 0 mg / L + NAA 0. 1 mg / L 1 /2 MS + 6 - BA 1. 0 mg / L + NAA 0. 2 mg / L 1 /2 MS + 6 - BA 1. 0 mg / L 1 /2 MS + 6 - BA 1. 5 mg / L 1 /2 MS + 6 - BA 2. 0 mg / L 1 /2 MS + 6 - BA 1. 0 mg / L + 1% 活性炭
无菌播种实验中配制了 2 种不同 pH 值的培 养基,即 5. 8 和 7. 0. 通常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采 用的培养基 pH 值为 5. 8,而 pH 为 7. 0 的培养基被 认为不利于植物生长. 但我们通过实验发现,白芨 在 pH 为 7. 0 的培养基和 pH 为 5. 8 的培养基中, 萌发状况相差不多,同时萌发后白芨苗生长状况良 好,在后续的丛生芽诱导以及根诱导过程中无生长 差异. 当 pH 为 7. 0 时,培养基的硬度较好,不易液 化,对苗的支撑作用好. 因此,在白芨培养体系中可 考虑使用 pH 为 7. 0 的培养基.
mg / L + pH 5. 8.
mg / L 时萌发效果最好. 其中 7 号培养基的种子萌
( 3) 生根诱导 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切成单苗 发又明显早于 4 号培养基. 有些原球茎在培养 60d

白及生长发育特性分析

白及生长发育特性分析

白及生长发育特性分析摘要:采用定株观察与随机取样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生长发育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白及3月份出苗,4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植株生长的旺盛期,8月下旬植株进入倒苗期,直到10月植株完全倒苗,倒苗后块茎不再生长,所以白及适宜在倒苗前后采挖。

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为开展白及人工规范化种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白及(Bletilla striata);生长发育;特性白及(Bletilla striata)为兰科(Orchidaceae)白及属(Bletilla Rchb.f.)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以干燥块茎入药,具有收敛止血、清热利湿、消肿生肌之功效[1],主产于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2,3]。

由于种子成熟时多处于原胚阶段,在自然条件下需与相适应的真菌共生才能萌发,所以萌发率极低[4]。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极度的采挖,白及野生资源已相当稀少,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现有少量的人工栽培[5]。

人工扩繁与栽培是保护珍稀药材的有效手段之一[6,7],作者从2010年开始开展白及资源保护与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旨在了解和掌握白及的生长发育特性,为人工栽培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2010年12月20~24日在贵州省蚕科所试验基地按株行距20 cm ×25 cm,穴深10 cm,常规种植白及块茎,试验地海拔800 m,土层深厚肥沃,前茬为辣椒。

播种后每15 d观测1次白及出苗情况,采取定株观察与随机取样观察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在试验地按“S”形选定植株并进行观察;待白及苗齐后随机采集50株,每月观察记录1次株高、茎粗、叶片数、主叶长、主叶宽;白及进入花期后每周观察1次植株开花、结实情况[8,9];白及进入倒苗期后每15 d观察记录1次白及倒苗、休眠情况。

据此分析白及的生长发育特性。

2 结果与分析2.1 白及生长发育特性观察白及块茎为扁球形,每块带2~3个芽眼,冬季温度低于10 ℃时块茎基本不萌发,来年2月块茎开始萌动,萌发缓慢,种子萌发先出根后出芽,靠根的伸长把子叶顶出土表,随后种皮脱落,子叶展开,并由淡黄色转变为绿色。

白芨种子选种育苗技巧

白芨种子选种育苗技巧

白芨种子选种育苗技巧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除了被广泛用于中药材领域之外,在工业上还可用作糊料或提取白芨胶。

目前市场对白芨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野生白芨所剩无几,因而引起了农民朋友争抢种植白芨的热潮。

但由于白芨品种多,种源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要想种好白芨,选好种子就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白芨种子怎么挑选?白芨种子是粉末状的,白芨果荚是一整个花果,果荚里就是粉末状的白芨种子。

一般白芨的每个果荚包含10-30万粒种子,但是白芨种子没有胚乳,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正常萌发。

在挑选种子的时候首先要观察它的颜色是否是白色,如果不是白色,就不是好的白芨种子。

另外如果是网上购买种子的话,则一定要选择正规平台和优质商家。

而品种方面具体视自身的需求而定,比如在化工领域用的多是紫花三叉大白芨,而药典记载药用的主要是以紫花三叉小白芨为主,其它一些黄花、白花白芨等都是白芨的习用品和伪品。

育苗方法有哪些?1、准备营养土白芨种子育苗要留意挑选培育土壤,白芨合适成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土壤应选择挑选沙质土壤为宜,同时还要保障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这样更有利于水的浸透。

将培养土放在盆子内轻轻压实后刮平,再往盆上浇些营养液即可。

2、下种白芨种子下种后要及时上肥,肥料建议选择有机肥料。

由于白芨不易栽培的特色,所以白芨很难大面积的繁衍栽培,上肥的时候还要留意均匀翻土,使土壤和肥料拌和均匀,这养才能够使它正常成长。

3、播种管理将种子均匀播种在准备好的苗盆之中,播种完成之后在上面喷洒水雾慢慢将种子湿润,使种子与营养土契合在一起。

播种后及时浇水,浇水直到育苗盆底盘的下面浸水,每晚一次,保持温度在15-25℃,一般一周后种子会变绿,20天左右即可发芽,三个月就会有2至3片叶的小苗。

在出芽3-5天后喷洒叶面肥。

4、移栽春季气温逐步上升,最宜移栽。

移栽过程中基质的透气性和保湿性直接决议了白芨苗成活率的凹凸。

因此对白芨组培苗移栽基质建议运用珍珠岩30%+膨化蛭石30%+椰子糠10%+炭渣10%+新鲜黄土20%等基质均能到达很好的作用,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药象本草---122白及

药象本草---122白及

药象本草---122白及白及,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根状块茎。

白及野生资源较少,以前黄河以南皆有,陕西河南皆产。

后因采挖过度,野生白及由北向南,逐渐绝迹。

现仅云贵四川一带山区,还有少量野生白及资源。

目前市场上的白及,主要是人工栽培品种,野生的已经很少。

白及喜温暖而阴湿的环境,不喜阳光直晒,多附生于山间林下潮湿的砂石苔藓中。

白及生阴僻安静之处,不喜人间烟火也。

人迹所至之处,即是白及灭迹之始。

人进则药退,天道如此也。

野生白及植株矮小,而叶阔修长,舒展自在,如居世外桃源,清净自在也。

其花大而艳,红紫舒展,如小鸟展翅,自在翱翔。

唇瓣宽大,内生五条纵褶,气机舒展而肥润也。

其果实粗长如指,而种子细碎如末,种胚发育不健全,极难萌发,若无完善的生存环境,不可能通过种子自然繁殖,这也是野生白及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

白及药用其根茎。

初生如球,晶莹剔透,气机纯净也。

两三年后则逐渐长出爪状分枝,若婴儿之手,黄白圆润,细腻饱满,气机内敛,精气充盛也。

干品白及根茎,气淡味苦,质地细腻,嚼之粘牙,气机清净,神足而精满也。

白及以遁世隐居之心,聚天地清净阴润之气,为清透粘聚之体。

守聚一方寸土,遁藏而自在者也。

其气清,其性守,气场自隐而小,不欲张扬于外也。

故凡有内外诸伤,而血出不止者,可以白及清净自守之力,安神定气,气定则血止,其伤易愈也。

以其性守而聚,故不宜与乌头附子类等量同用也。

聚散交互,气机易乱也。

云南白药,疗伤圣品也,其以草乌通破为主,少量白及顾护周全,则是相得益彰之用也。

天地清净安守之处,不在深山,而在方寸之间也。

外求则白及日少,内求则白及自生也。

野生白芨人工育苗技术

野生白芨人工育苗技术

野生白芨人工育苗技术作者:张敏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6期摘要为满足野生白芨的人工规模化种植需求,以神农架紫花大白芨为试材,从果荚、培养基的选择、材料的消毒、无菌播种、培养条件及培壮管理及炼苗驯化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白芨人工育苗技术。

关键词紫花大白芨;种子;人工育苗中图分类号 S56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079-01白芨(Bletilla striata)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根、羊角七、连及草等。

白芨的用途广泛,在生物制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及日用化工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白芨价值的逐渐认识,白芨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其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但由于白芨的种子微小,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且对野生资源的过度挖掘,导致野生白芨数量急剧减少,资源匮乏。

传统的分株繁殖方式周期长、效率低,不适宜用于商业化的规模种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笔者以神农架紫花大白芨种子为试材,探索出了一套人工育苗技术,可对满足白芨规模化的种植提供大量优质种苗,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选择一定胚龄的优质果荚白芨种子的成熟度对种子的启动和萌发有很大的影响,选择4~6个月胚龄未开裂的果荚中的种子,其启动分化快,萌发率高。

种子质量的好坏对后期种苗的质量也有很大影响,选择生长健壮、果荚大饱满的白芨果荚,对培养出优质白芨种苗也有重要作用[1]。

2 选择适宜的诱导培养基白芨种子自然条件下极难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无胚乳,无法满足种子萌发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

要使白芨种子萌发必须人为补充种子萌发所需营养。

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合白芨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20 g/L,马铃薯汁5%,活性碳0.15%,琼脂粉5 g/L,pH值5.8的固体培养基。

3 材料的消毒及无菌播种用0.1%洗衣液浸泡未开裂的果荚5 min,将表皮用软毛刷清洗干净,自来水冲洗10 min,净化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1 min,0.1% HgCI2消毒20 min,无菌水洗4~5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热带槛细辫咨5k彘h啦删芦惭S矗獬白芨胚发育与种子萌发的关系张建霞,付志惠,李洪林,杨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武汉430074)摘要:随着白芨胚龄增大,胚成熟度不断增加,有胚率和萌发率逐渐提高,种子萌发时间逐渐变短。

胚龄为20周后采收最好,有胚率最高,萌发率为100%,萌发时间只需1周。

种子萌发时胚先发育成原球茎,原球茎再分化出叶片和根系,形成完整的小植株;花宝一号Igm+花宝二号29/L+10%椰子汁培养基可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比常用的基本培养基加生长调节剂更简捷,幼苗生长健壮。

关键词:白茇;胚培养;无菌播种;快速繁殖中图分类号;Q94446;Q9456+5文献标识鸦:A文章编号:1009—7791(2005)04—0032-04RelationshipbetweenEmbryoGrowthandSeedsSproutingofBletillaStriataZhangJian-xia,FuZhi-hui,LiHong-lin,YangBo(WuhanBotanicalGarden,ChineseAcademyofScicnccs,Wuhan430074,HubeiChina)kbstraot:WiththeincreasingageofBletillaStriataembryo,thematurityofembryowasenhanced,andtherateofalbuminousseedandthesproutingrateofseedincreased,whilethesproutingtimebegantoshorten.Itwasthebesttimetopickthecapsuleswhentheembryohadattainedtheageof20wk,thus,givingthehighestalbuminousseedrateand100%sproutingrateofseed,anditmerelytookoneweektosprout.Aftergermination,theembryosfirstdevelopedintoPLBs,thenmultiplicatedanddifferentiatedintoleavesandroots,andformedcompleteplantlet.ThemediumaddedwithHuabaoNo.1lgm+HuahaoNo.229fL+10%coconutmilkgavethebestmsultforseedssproutingandseedlingsgrowth.Themediumwasmoresimpleandconvenientthanthegeneralmediumsupplementedwithgrowthregulator.Keywords:Bletillastriata;embryoculture;germfreesowing;rapidpropagation白芨(Bletillastriata)又称紫兰、凉姜,系兰科多年生草本花卉,不仅观赏价值较高,亦是常用中药之一…。

白芨常规繁殖以分株为主,春季或秋季均可进行“J,但分株繁殖率低,加之长期无性繁殖,易引起种性退化,很难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

因此,利用无菌播种技术及组织培养法繁殖可能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由于白芨种子的萌发与其发育状况关系密切,本文从胚龄、胚发育状况、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种类与配比等,探讨白芨种子非共生萌发技术,旨在建立无性繁殖系,探索行之有效的快速繁殖技术。

此技术对扩大栽培、满足市场需求以及保护野生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材料取自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本草园,采集具不同胚龄期的白芨蒴果。

自芨种子胚龄为1I周时开始取样,每隔一周取样一次,直至胚龄为23周,共取样13次。

研究不同胚龄对胚萌发所需时间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5—06.01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2A24112I);园主任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张建霞(1979一).女,湖北监利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兰科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第4期张建霞‘等:白芨胚发育与种子萌发的关系蒴果洗净消毒后在超净台上切开,在80倍解剖镜F观察种子发育状况.每个葫果观察10个视野。

统计种子胚发育数据,以有胚率表示,结累取平均值,研究胚龄与胚发育的关系.有胚率=(有胚的种子数/总种子数)×100%。

将种子接种于表2中的6种培养基上,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胚萌发的影响,萌发率=(萌发的种子数/有胚的种子数)×100%。

所有培养基中附加3%白糖,06%琼脂;花宝一号和花宝二号系美国THEHYPONeX化学公司出品;pH58,培养温度(24:t:2)℃,光照12h/d,光照强度2000~3000Ix。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胚龄期胚发育状况在解剖镜下观察:种子由一层透明的种皮加胚组成,白芨种子胚的出现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种皮发育,而后逐渐出现胚。

观察结果列于表1。

从表1可见,胚龄从11周~15周,种子处于胚形成表1胚龄与有胚率及胚成熟度的关系胚龄(wk)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有胚率(%)10294269707575848185878691卅.++卅卅++++什+十卅+卅成熟度+十+什什++注:+号越多成熟度越高。

初期,胚龄为1l周的种子,只有10%可看到刚开始发育的胚,胚很小,成熟度很低:胚龄从12周到15周,有胚率快速增加,但胚都不饱满;胚龄为16~17周时,有胚率提高到75%,这~时期胚已渐渐长大,饱满度逐步提高;胚龄18周后又出现了一个胚发育高峰,有胚率达到84%。

胚龄从14周到19周主要是胚的膨大期,有胚率缓慢增加,种胚逐渐膨大;胚龄为20周后,胚基本停止发育,有胚率不再明显提高,而胚的成熟度达到最佳。

成熟的胚圆润饱满,呈米黄色(图】);图1种子胚发育状况而在胚龄18~23周时期采收的注:8,无胚的种子=b有胚尊种子.c成熟胚蒴果,有胚率呈起伏状,这可能与植株营养状况、生长差异及蒴果着生的位置有关。

2.2种子荫发过程中的器官形成取不同胚龄未开裂的蒴果,先用清水冲洗干净,70%乙醇浸泡5min,再放入0.1%升汞溶液中消毒20min,无菌水冲洗3次;在无菌条件下纵切果实,将种子轻轻抖落到培养基表面。

在不同时间观察不同胚龄的种子萌发情况:胚成熟度较高的种子在播种后胚即突破种皮开始萌发,萌图2种子萌发的几个阶段发时间短;而成熟度低的种子的注;1胚转绿萌动;2原球茎;3顶部分化出幼叶;4幼叶成形长大:5-丛生苗:6壮苗34巫删程纳瓣垮第34卷胚则在培养基上继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变嘲,并由淡黄色慢慢变绿,最后由胚合端突破种皮萌发形成小球体状,即原球茎。

原球茎体积继续增大,发育良好的原球茎开始进入器官分化阶段,顶端先产生叶原基,接着分化出幼叶,长成小苗:小苗继续培养,又能产生根原基,形成根系,长成具根的健壮小苗。

胚器官形成过程如图2。

2.3胚龄与萌发率及萌发时间的关系从图3、图4中可明显看出,胚龄与种子萌发所需时间呈负相关,而与种子萌发率呈正相关。

随着胚龄增大,种子萌发所需的时间逐渐变短,萌发率逐渐提高。

当胚龄为11周时,胚处于发育初期,萌发能力极低,仅有1%的种子萌发,且萌发时间很长,需要45d;胚龄为12周时,萌发率也仅有3%,萌发时间需34d;胚龄为15周时,萌发率提高到68%,但萌发所需的时间仍较氏,至少需25d,可见萌发时间与胚的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

胚龄从16~19周时,胚成熟度明显增加,萌发率达8I%,萌发时间也大大缩短,平均只需13d。

胚龄为20周以上,胚已饱满成熟,萌发率均达100%,这时种子最容易萌发,只需1周时间。

图3胚龄与萌发时间的关系邑瓣撼=|玺胚龄(wk)图4胚龄与萌发率的关系2.4不同培养基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将胚龄为15周和20周的种子播种在不同培养基上,一周后统计胚龄为20周的胚萌发率,25d后统计胚龄为15周的胚萌发率,比较不同培养基上不同胚龄种子的萌发率。

结果显示,胚龄为20周的种子在6号培养基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100%;4号培养基比3号培养基的萌发率高13%;l号培养基萌发率最低,仅有5%。

而胚龄为15周的种子也是在6号培养基的萌发率最高:在I号培养基上萌发率为0。

由此说明花宝一号、花宝二号能促进白芨种子的萌发,且花宝二号的效果比花宝一号的好,两种混合效果最佳。

2号培养基比1号培养基的胚萌发率高,6号培养基又比5号培养基高,说明椰汁有助于种子发芽。

试验还发现,胚龄为20周后采查!堡!!叁茎鱼茎壁堕塞主堕皇堕收的蒴果,随着种子培养时间延长,各种培养基上种子都能萌发成苗,这说明成熟度较高的种子,受培养基的影响较小,这与胚自身贮藏的营养有关;而未成熟的种子,对培养基的依赖性较高,当培养时间延长时,不同的培养基上种子萌发率仍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白芨在野生状态或人工栽培条件下繁殖速度都很慢,繁殖系数极低。

利用组织培养法进行白芨繁殖,可以克服自然分株繁殖分化率低、繁殖成本高等弊端,在短时间里获得大量合格的小苗,是一种如¨曲”如邵孙=m,O—p屉营撼船第4期张建霞,等:白芨胚发育与种子萌发的关系35快速有效的繁殖方法。

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白芨种子在混有花宝的培养基中非常容易萌发,且长势良好,配方简单,从种子的萌发、各器官的形成到跃成健苗不需要在各个发育阶段试用不同的培养基,从而大大减少成本,为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完全不同”J。

胚龄对种子萌发有显著的影响,说明胚只有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时,种子才能萌发。

与国兰类种子的胚相比,白芨成熟的胚更加圆润饱满,积累的营养成分更多,这可能是白芨种子易萌发的一个主要因素。

白芨的胚萌发后可直接分化出叶原基和根原基,长成健苗,而国兰的胚萌发后只能形成原球茎和报状茎,不可能直接分化成苗,只有在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才有可能诱导芽的分化14J,这其间的差异有待深入研究;种皮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一个重要因素,白芨的种皮与国兰的种皮差异也有待进一步的显微观察。

参考文献:…1曹春林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39.[2】卢思聪中国兰与洋兰[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3】朱玉球,等黄花白芨组培快繁技术[J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9,16(2):164—169【4]鲁雪华,等.墨兰的无菌播种和植株再生【J】亚热带植物通讯,1999,28(1):34—37.ii;iTt;Fi;‘iii7;‘i‘iii¨ji;;iii+;’iii¨Yi;;r;;iii;#i;;+;‘iiiiY;iii;¥;ii;iiii;ii;iTi;i■;+;i‘ii;iii+;i(上接第27页)参考文献:11]RomRC,etal.Rootstocksforfruitcrops[M]Newyork:AWiley-intersciencePublication,1987.374—378【2】2CastleWS,etal.RootstocksforFloridacitrus[JlInstitllteofFoodand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