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四年级上册浙教版数学 10.23姓名得分一、填空:(25分)1.74[]38,( )以填( )。

2.180÷24=60÷()=()÷6=()÷12=()÷()48÷()=8÷4 360÷18=()÷2 ()÷12=()÷43.口算(12分)62-39= 30×68= 4200÷700= 24×90= 850÷170=610+190= 100-36= 96×40= 58×9= 72÷3=600÷40= 450÷50= 900×42= 34×50= 8600÷200=25×60= 12+48×2-0= 20-16÷4×2= 15×6÷9+10=3×8÷8×3= 1000-125×8+32= (325-225)×18=30+30×5-180= 25×4-600÷6=二、计算:(15分)792÷99 1360÷64 36200÷400三、解答题:(24分)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1536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8小时相遇。

乙车的速度是108千米/时,甲车的速度是多少?2.师徒两人共同加工720个零件,合作6天正好全部完成。

师傅的工作效率是徒弟的2倍,师徒两人每天分别加工零件多少个?3.小明从家骑车到学校要16分钟,每分钟骑250米。

如果他改为以80米/分的步行速度,要用多少时间?四、根据下面算式之间的关系,求出各图形所代表的数。

(20分)1、★+▲+▲+★=160★+▲+●+●+●=200●+▲+▲=150 ●=();★=();▲=()2、☆×3-◇=△☆+◇+△=160△-◇+☆=60 △=();◇=();☆=()3、求○、□表示的数,要求列出过程○÷□=24……6 ○-□=834 求○、□。

小学数学浙教版四年级上册《2.8两点间的距离》课件

小学数学浙教版四年级上册《2.8两点间的距离》课件
数学浙教版 四年级上
生活中的距离
为何大家都爱好走捷径呢?
绿地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
在纸上任意点两点,用线连接它们,比较 一下谁最短?
得出结论: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 两点的距离。
如图,从A到B有3条路线可走,哪条路线最短。
1、两条平行线之间有( 无数 )条垂直线段。 2、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都相等。
.
. 两点之间的距离
.
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线间的距离
数学浙教生应当怎么走?

·A


·B


of
看图摸索
把本来曲折的河 道改直,A、B 两地间的河道长 度有什么变化?
5 of 14
请你给张大娘设计打水的路线
张大娘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 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 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一张长方形纸沿同一方向连续对折两次,看看它的 折痕,有什么发觉?
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2.线段AB上有一点C,它可以在线段AB上运 动。当它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离A,B两点的 距离相等?(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
AC
DE
B
想一想,做一做。
(1)A,B两点到D点的距离相等吗? (2)E点是线段DB的中点吗?为何? (3)C点在哪一段上运动时,始终有AC>CB? (4)根据C点的运动情形,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村 庄 甲
自 来 水 厂

B
庄 乙
答案见图。
如右图,在线段AB和线段CD上各找两个点, 使得这四个点到O点的距离相等。请你画出这 些点。在右下图中也能找到这样的四个点吗? 试一试。

小学四年级浙教版上册数学计算题必考题型

小学四年级浙教版上册数学计算题必考题型

小学四年级浙教版上册数学计算题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计算题。

1. 解方程。

27x=540 3x-54=15 x÷25=7.55x+8=188 x÷3=4.6+5.6 m÷0.7=1.25x+15=65 12x=48 5x-4=212. 用“缺8数”乘3的倍数,但不是9的倍数,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12345679×12= 12345679×15=12345679×21= 12345679×69=3. 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算式的结果,再按照规律写出后面两道算式的结果。

9×9 +19=99×99+199=999×999+1999=99999×99999+199999=9999×9999+19999=101×101=1001×1001=10001×10001=100001×100001=4. 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1602+650÷130)×48-9876=________(4518+6921)÷123=________500+(2000-19320÷345) =________254×67-5436=________148-79=________5824+198=________324×208=________5. 比一比,在○里填上“>”“<”“=”。

95×21○12×95 540÷9÷5○540÷(9×5)25×32○25×4×8 120-65+35○120-(65+35)20×(25+8)○20×25+8 78×99○78×100-78168÷7÷8○168÷7×8 125×32○125×8+125×46. 用计算器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积累练习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积累练习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 用竖式计算。

162×29= 64×328=730×40= 308×55=2. 用小数计算。

7千米-3千米87米 3吨80千克+860千克 9角+8元7角5分3. 解方程或比例。

(1)4X-8=2.4X(2)X+X=(3)6.5:X=3.25:44. 口算。

110÷11= 0÷327= 49×5= 101×15=1616÷16= 24×25= 280+130= 18×15=173+43+57= 8×(125×133)= 90÷6÷5= 301-150-150=5. 算一算,并找规律填空。

(1)15873×7=(_____) 15873×(_____)=(_____)15873×14=(_____)(_____)×(_____)=(_____)15873×21=(_____)(_____)×(_____)=(_____)(2)1+2+3+…+10=(_____) 21+22+23+…+30=(_____)11+12+13+…+20=(_____)(_____)=(_____)(3)9×9+9=(_____)(_____)×9+(______)=(_____)98×9+8=(_____)(_____)×9+(______)=(_____)987×9+7=(_____)(_____)×9+(______)=(_____)6. 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计算。

520÷40= 630÷50=商是( )位数商是( )位数140÷20= 570÷30=商是( )位数商是( )位数7. 脱式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丨浙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丨浙教版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通过对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不够商1写0占位的意义,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进行计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不够商1写0占位。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类除法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活动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评论 1.不计算,说一说商是几位数。

你是怎么判断的?494÷4= 246÷7= 98÷9= 27÷6=494除以4,除数是一位数,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是4,与除数相同,所以商是三位数。

2. 完成下面的竖式。

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怎样计算?订正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特别要强调,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小结: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小,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商后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旧知的复习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新知的预判,旧知的铺垫也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讲授】活动二:探究新知1.两位数除三位数。

(1)导入。

教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情境图: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教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你怎样理解“可以组成多少组”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612÷18=教师:你认为商是几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的前两位是61,比除数18大,所以商是两位数。

【设计意图】新知的学习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旧知孕伏是无形的暗示,有意义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储存中选取有用的作为探求新知必备的“食粮”。

小学数学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几何小天地图形的旋转-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数学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几何小天地图形的旋转-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面现象中,()是旋转.A.开关推拉门B.风车的转动C.电梯的升降【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平移、旋转现象.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是旋转.【解答】根据旋转的特点可知,开关推拉门和电梯的升降都是平移运动,风车的转动是旋转运动,故选B.2.【答题】想一想,填一填.A.平移B.旋转【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平移、旋转现象.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是旋转.【解答】根据旋转的特点可知,从左图到右图是旋转运动,故选B.3.【答题】拧矿泉水瓶的运动是().A.平移B.旋转【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平移、旋转现象.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是旋转.【解答】根据旋转的特点可知,拧矿泉水瓶的运动是旋转运动,故选B.4.【答题】下面不是旋转运动的是().A.钟表上分针的运动B.汽车在笔直公路上行驶时,汽车的运动C.汽车在笔直公路上行驶时,车轮的运动【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平移、旋转现象.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是旋转.【解答】根据平移、旋转的特点可知,钟表上分针的运动和车轮的运动是旋转运动,汽车在笔直公路上行驶时,汽车的运动是平移运动,故选B.5.【答题】下图中的雪人可以通过()得到.A.轴对称B.平移C.旋转【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解答】根据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特点可知,图中的雪人可以通过平移得到,故选B.6.【答题】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都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解答】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图形在平移、旋转、轴对称时,都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故此题是正确的.7.【答题】自行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这是自行车车身的运动是______现象,车轮的运动是______现象.【答案】平移,旋转【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平移、旋转现象.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是旋转.【解答】根据平移、旋转的特点可知,自行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这是自行车车身的运动是平移现象,车轮的运动是旋转现象.8.【答题】如图,从图A到图B是().A.对称B.平移C.旋转【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图形的旋转.【解答】解:图A顺时针旋转180°可以得到图B.故选C.9.【答题】下图中,是以A点为中心旋转的是().A. B. C.【答案】C【分析】根据旋转的特征,图形绕点A旋转后,点A的位置不动,图形的其余各部分均绕点A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解答】解:根据旋转的特征,选项中,是以A点为中心旋转的是:.故选C.10.【答题】把图中的图形A绕O点依次顺时针旋转90度,经过三次,分别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这样所得到的图形是().A. B. C.【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图形的旋转.【解答】根据旋转图形的特征,把图中的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点(边)均绕点O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得到旋转后的图形B,再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图形B即可得到图形C,最后再把图形C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即可得到图形D;最后会得到一幅精美的图案(如下图),即是C答案的图案.选C.11.【答题】将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的是().A. B. C.【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图形的旋转.根据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点(边)均绕点O旋转90°.【解答】解:将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的是选项B;故选B.12.【答题】由图1变为图2方法错误的是().A.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B.图形1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C.以直线OP为对称轴画图形1的对称图形得到图形2【答案】A【分析】根据图形旋转的方法可得:图形1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即可得到图形2;或者以直线OP为对称轴画图形1的对称图形得到图形2.【解答】观察图形可知,图形1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即可得到图形2.又因为以直线OP为对称轴画图形1的对称图形得到图形2,所以由图1变为图2方法错误的是A.选A.13.【答题】把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后,是第()幅图.A. B. C. D.【答案】D【分析】根据图形旋转的方法,先把已知的图形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再与已知的四个故选项中的图形相对照,即可故选择出正确的答案.【解答】解:根据图形旋转的方法,把已知的图形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如图所示:顺时针旋转90°后是,对照图形,符合题意的故选项是D,故选D.14.【答题】图中,以点B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A. B. C.【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图形的旋转.【解答】图中,以点B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选B.15.【答题】如图,旋转一个图形,能把两个图形组成一个长方形的是().A.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B.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C.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D.图形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答案】B【分析】根据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与原来的图形相吻合,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在如图中,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或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能把两个图形组成一个长方形.故选B.16.【答题】一个图形绕同一点顺时针旋转180°和逆时针旋转180°后,得到图形的方向和位置相同.()【答案】✓【分析】根据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某点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旋转得到的图形互相重合,即得到图形的方向位置相同.【解答】根据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同一点顺时针旋转180°和逆时针旋转180°后,得到图形的方向和位置相同.故答案为:✓.17.【答题】把一个三角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后与原图形重合.()【答案】×【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把一个三角形绕一个顶点旋转360°后与原图形重合,依此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把一个三角形绕一个顶点旋转360°后与原图形重合,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18.【答题】将图形()后,就变成了图形.A.顺时针旋转90°B.逆时针旋转90°C.顺时针旋转180°D.逆时针旋转180°【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旋转.【解答】一个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物体的大小,形状,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均不变,这个过程就是旋转.由图可知:顺时针旋转90°或逆时针旋转270°,都可以得到.故选A.19.【答题】一个图形以中心点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和()得到的图形重合.A.顺时针旋转360°B.逆时针旋转270°C.逆时针旋转90°【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旋转.【解答】一个圆周是360°,如果要重合,那么顺时针旋转的度数和逆时针旋转的度数的和恰好为360°.所以逆时针旋转270°刚好能够和顺时针旋转90°重合.选B.。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玩转面积》 浙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玩转面积》  浙教版

《玩转面积》教学实录孟晓超【教学内容】浙教版《数学》配套用书《学数学,长智慧》四年级上册第32 页。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摆、动脑想和动口说等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3.在探究公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归纳、总结的经验。

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正方形、操作表小长方形【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激活学习经验师:同学们“,玩”不仅能带来快乐,也常常蕴含着新的发现。

今天我们就和修路队一起来“玩转面积”。

(出示:边长为65 米的正方形草地)师:这是一个?生:边长为65 米的正方形。

师:看到这个图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师:算好了吗?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所以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65×65=4225(平方米)。

二、设计道路,多式探讨面积设计道路,分类呈现。

师:请在正方形草地里设计两条长65 米、宽5 米的道路。

你打算怎么设计?把你的设计画在《学习单》上。

师:请看屏幕(下图),有和他们画得一样的吗?师:这些图有什么共同之处?生:这几幅图画的道路都是相互平行的。

师:你用到了我们学习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来解释,很会思考。

师:也有一些同学是这样画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这几幅图上两条道路的位置关系你们看出来了吗?生:相互垂直!师:你们觉得哪一幅最特别?生:我认为垂足在正方形正中间的最特别。

师:老师选出以下三幅设计图。

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生:道路的面积是多少?生:剩余部分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师:同学们都很会开动脑筋。

小学数学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线段的计数参考》课件

小学数学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线段的计数参考》课件

7
6+5+4+3+2+1=21
7
6+5+4+3+2+1
小军 小杰 小丽 小阳
“市长杯少儿乒乓球比赛”中,要 从3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中选择两 人参加男女混双比赛,有多少种不 同组队方案?
①先考虑男生:
小军
小丽 小杰
②先考虑女生:
小军
小丽
小杰
小阳
小丽 小阳
小丽
小军 小杰 小阳
③用连线法: 小军 小杰
浙教版数学 三年级下
线段的计数
从小丽、小军、小杰、小阳、5名 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 “少儿戏曲大赛”,有哪几种不同 的组队方案?
人数 5
43;2 +1 =10 4 +3 +2 +1=10
5
小军 小丽 小杰 小军
小杰 小阳 小杰
小阳
小阳
小阳
7个人呢?
人数
示意图
组合方案
小丽
小阳 根据以上图示:一共有6种不同的组队方案。
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浙教版数学 10.23
姓名得分
一、填空:(25分)
1.74[]38,
( )
以填( )。

2.180÷24=60÷()=()÷6=()÷12=()÷()
48÷()=8÷4 360÷18=()÷2 ()÷12=()÷4
3.口算(12分)
62-39= 30×68= 4200÷700= 24×90= 850÷170=
610+190= 100-36= 96×40= 58×9= 72÷3=
600÷40= 450÷50= 900×42= 34×50= 8600÷200=
25×60= 12+48×2-0= 20-16÷4×2= 15×6÷9+10=
3×8÷8×3= 1000-125×8+32= (325-225)×18=
30+30×5-180= 25×4-600÷6=
二、计算:(15分)
792÷99 1360÷64 36200÷400
三、解答题:(24分)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1536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8小时相遇。

乙车的速度是108
千米/时,甲车的速度是多少?
2.师徒两人共同加工720个零件,合作6天正好全部完成。

师傅的工作效率是徒弟的2倍,师徒两人
每天分别加工零件多少个?
3.小明从家骑车到学校要16分钟,每分钟骑250米。

如果他改为以80米/分的步行速度,要用多少时
间?四、根据下面算式之间的关系,求出各图形所代表的数。

(20分)
1、★+▲+▲+★=160
★+▲+●+●+●=200
●+▲+▲=150 ●=();★=();▲=()
2、☆×3-◇=△
☆+◇+△=160
△-◇+☆=60 △=();◇=();☆=()
3、求○、□表示的数,要求列出过程
○÷□=24……6 ○-□=834 求○、□。

4、把竖式填完整
1 □□
□6)□□□ 6□)□□ 1
□ 6 □□□
□□ 0
□□
五、挑战题(10分)
1、把一批梨装入箱中,原来每箱装的质量相等,能装48箱。

现在每箱多装5千克,正好装36箱。

现在每箱装多少千克?
2(两位数)和商(一位数),你有哪些填法?
108÷□□=□
108÷□□=□
108÷□□=□
108÷□□=□
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