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九课_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道路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九课_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道路复习课件

⑵怎样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 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③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④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 ⑤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设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强 国
走 中 国 特 色 文 化 发 展 道 路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怎么做 是什么 3、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什么 怎么样 根本任务 为什么 怎么做
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为人 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P97 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和文化自信。 P98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 导实践、推动工作。 P99 ④主要内容: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科文事 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 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 和国际影响力;P100 ⑤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P104) 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 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反对“全盘西化” 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近年来,山东省以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为目标,加大投 资加速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场馆免费对外开放、建农家书屋、 乡村社区文化站点安装卫星接收系统接入互联网等文化惠 文化创新 民工程;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抓好 精神文明建设 大众传媒 大型、导向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全运会,实现文化共建 共享。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事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 实惠,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 先进文化方 向、主旋律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是如何让人民 共享改革发展的文化成果的?(8分)

文化与生活新版教材第九、第十课总结

文化与生活新版教材第九、第十课总结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为什么?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P96②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怎么办?①必由之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④(主要内容)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科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中华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⑤(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1.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2.为什么?①决定因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9文化生活 第九课 复习题

9文化生活 第九课 复习题

<<文化生活>> 第九课复习题 2015-1-22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 )A.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B.创新与继承的关系C. 传统与现代的关 D.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由________决定的。

①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②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需求③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第一需求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3.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针对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发问,为什么坐拥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却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呢?其实,这折射出的就是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

这警示我们,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 )A.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C.必须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D.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①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③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④有利于消除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5.在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同时存在、相互对立和全面竞争的形势下,西方有些国家对外进行文化渗透,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3第四单元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3第四单元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3第四单元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3第四单元,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3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录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多样性)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影响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所以,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文化生活“喜”与“忧”的原因)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国家、企业、个人)发展大众文化A.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我国的主导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为什么要倡导大众文化: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C.怎样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1)弘扬“一个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努力“三贴近”和“三创新”,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1、基本内涵: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17届高三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7届高三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面向反映了我国先进文化的时代性、开放性、创新性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反映了我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群众性
民族的: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科学的:遵循客观规律; 大众的:着眼于人民群众。(书P113)
c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3、怎样办——怎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见课本单元探究P113)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创 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事业, 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 和竞争力。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是哪次运动实现了中华文化 的历史转折,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为什么这么 说?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
结论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 转折点
考点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历史证实的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 古主义”都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
• ②结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③结合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认识先进文化 建设的必然性。

(推荐)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结构图

(推荐)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结构图
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
根本任务
培育“四有”公民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育一代 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
内容
发展教育、 科学和文化 事业
途径 开展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
教育事业
原因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 基石
目的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 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 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传播者。
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
的④这是由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怎么走?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5)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九课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知识结构图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③有利于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原因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 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第九课 第1课时 守护生命 知识点与考点训练课件

第九课 第1课时 守护生命 知识点与考点训练课件

一天都要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某年,该活动主题为
“知识守护生命”。守护生命首先要( B )
A.养护我们的精神
B.爱护我们的身体
C.提升自己的内在
D.关注真、善、美
【易误易混】 比一比差异,并判断正( √ )误( × )。
√ 1.守护生命首先要爱护身体。( ) × 2.守护生命首先要养护精神。( )
知识点2 养护精神
1.养护精神的原因: (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
还要过_精__神__生__活___,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
并养护我们的___精__神___。
2.养护精神的要求: (1)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
②及时行乐,追求美好物质生活
③封闭自己,拒绝各种网络生活
④养护精神,丰富假期文化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返回
6.[2022·北京]我们守护生命,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下列选项体现充盈精神世界的是( C )
①居家学习期间注意规律作息,适当锻炼
②在学校的组织下一起收看“天宫课堂”
A.践行美德,接受善意邀请 B.保护自己,远离不良诱惑 C.敬畏生命,减少社会交往 D.适当尝试,提高免疫能力
返回
4.[2022·泰安]当火情出现时,如果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引发
严重后果。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下列火情,应对方法正确
的是( D )
①电器着火——用湿棉被、湿帆布等将火盖灭
②油锅起火——立即关闭气源,并用锅盖覆盖
第1课时 守护生命
知识点过关
知识点1 爱护身体 1.守护生命包括:爱护身体;养护精神。 2.爱护自己的身体的做法: (1)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________

六年级道法下第九课知识点

六年级道法下第九课知识点

六年级道法下第九课知识点六年级道法下第九课是关于勤俭持家的知识点。

我们都知道,勤俭持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统,也是培养优秀品德和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学习到如何管理金钱、节约资源和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我们应当学会正确的金钱管理。

金钱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代表着劳动的成果和价值。

我们要学会储蓄和合理支配金钱。

储蓄可以使我们形成积极的消费习惯,避免无谓的浪费。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学会合理支配金钱。

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况,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等方面设定预算,以避免过度消费和不必要的浪费。

其次,节约资源也是勤俭持家的重要方面。

资源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包括水、电、食物等等。

我们应当珍惜并节约使用这些资源。

比如,在使用水的时候,我们应当关掉水龙头,避免浪费水资源;在使用电力的时候,我们要合理使用电器,避免造成能源的浪费。

通过节约资源,我们不仅可以为环境做出贡献,也可以有效地管理我们的家庭经济。

除了金钱和资源的管理外,我们还应当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消费习惯直接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相关。

一个良好的消费习惯可以使我们在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经济独立和稳定。

良好的消费习惯包括与收入相匹配的消费和对过度消费的警惕。

我们应当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合理规划消费,避免盲目追求外在的名牌和奢侈品。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辨别商品的价值和质量,以保证我们的消费物有所值。

勤俭持家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社会造成积极的影响。

一个勤俭持家的人,不仅能够经济独立,还能从小事做起,积累财富,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勤俭节约也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使用和节约资源,我们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学习勤俭持家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重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价值观。

家庭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家庭中,我们应当与父母共同制定家庭财务规划,并学会从小事做起,培养勤俭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目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两个基本观点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

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个概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定义: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个结论
4、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第二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目“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及其具体表现: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是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总揽上述内容,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问题: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为什么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同问题6);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4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6)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7)必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5、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6
7、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要求:
①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④深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8、细节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9、
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5.要确保文化建设、改革和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为什么必
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
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它科学回答了当今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一目:“培育‵四有′公民”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第二目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 发展教育事业
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的基础。

C 发展科学事业
①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要求: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D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是狭义的文化,仅涉及文学艺术、新闻出版、文化传媒等领域。

要求: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第三目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附说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强调其实践性,以及对社会风尚的引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