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收藏癖的故事

合集下载

古人讲离不开某物的例子

古人讲离不开某物的例子

古人讲离不开某物的例子清朝道光年间,翰林院编修陈介祺痴迷于收藏古物,是当时收藏界的大佬,玺印、陶器、铜器、造像,甚至砖瓦无所不集,还精通鉴赏技艺,对识别古物真伪颇有研究,还出版了诸多考据古物的学术作品。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陈介祺老奸巨猾,却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琉璃厂杂记》记载:陈介祺对古代的印玺很感兴趣,有一天,他在自己家大门口发现了一个樵夫在抽烟,烟袋上挂着一枚印章。

陈介祺凑到近前仔细观看,认为是自己朝思暮想的那种奇宝级别的印章,于是就邀请樵夫进屋,和他商量要买下印章。

樵夫不同意,他认为这枚印章能强身健体,具有保健的功效,不肯卖掉。

陈介祺提出可以给高价,死缠烂打要买到手,樵夫死活不卖,转身跑出门外。

老陈急眼了,命仆人去追赶,将樵夫绑架一样拽了回来。

陈介祺发扬一不要脸二不怕事闹大的精神,又是一番软磨硬泡,樵夫最终败下阵来,陈介祺以铜钱五百串强行买下那一枚印章。

陈介祺得到印章,喜出望外,此刻非常需要向众人炫耀一番,于是请来亲朋好友聚会,宴席之前,免不了自我吹嘘一番。

有个客人看过印章,认为是赝品。

陈介祺不服气,捋着胡须说:“你若说印章是假的,也只有王西泉可以做得到,可是他怎么会忍心骗我呢?”王西泉是篆刻大师,造假水平登峰造极。

此刻,王西泉也在宴席上,正在偷笑。

原来,这枚印章确实是王西泉雕刻的高仿赝品,他和樵夫两人早就串通好了,故意让陈介祺当众出糗。

老陈立马患了尴尬癌,脸红一阵白一阵,恨不得钻进老鼠洞里。

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个收藏狂,同样是书画、瓷器、铜器、金银器物来者不拒。

那些爱物成痴的古人:有人拿废当宝,有人疯狂盖章,有人倾家荡产他曾收藏了一幅名画,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可惜的是,这幅画是后人临摹的赝品,而乾隆帝却奉若至宝。

赝品《富春山居图》被行家称作“子明卷”,而真迹《富春山居图》称作“无用师卷”。

乾隆帝后来得到了“无用师卷”,和“子明卷”对比,找来很多名家做鉴定,众人一致认为“子明卷”为真迹。

关于收藏品的故事

关于收藏品的故事
我那位朋友回到家中,便邀请了一些懂画的朋友,并喜气洋洋声称:他捡漏捡到大便宜了。待众多朋友欣赏完毕之后,似乎异口同声地说:这徐悲鸿的《奔马图》是赝品,是假的。并且还言词凿凿地打赌说:如果真是徐悲鸿之作,他们愿意送他10万。
听了这样的话,我那朋友慌了。急忙先打电话到古玩店求证,古玩店的老板在电话中,一口咬定是徐悲鸿的真作,否则愿意按照承诺赔偿。这下,大家都纳闷了。于是几个人一起去了古玩店。古玩店老板看到了《奔马图》倒也没说是否被掉包之类的话,而是痛痛快快地承认,这徐悲鸿的《奔马图》确实从他那里买的,绝对是徐悲鸿之作。
郭巨是晋代隆虑即今河南林县人,《河南民间文学集成•安阳故事卷》中,载有出自林县横水的故事:《郭巨真孝母假埋子的传说》,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二十四孝故事之郭巨埋儿?哪个版本更残忍_郭巨埋儿
郭巨兄弟三个,从小没了爹,日子穷得叮当响。郭巨上山砍柴,上集卖柴,认识了一些响马,跟着他们打家劫舍。响马当中,郭巨运气最好,有一次在河北成功干了一票,发了大财。没有钱日子不好过,钱多了日子也不好过:昨天还是穷光蛋,今天荣登福布斯,不“科学”呀!
这件事很快传了出去,于是皇帝封郭巨为孝子。后来,村边立了碑,修了庙,竖了牌坊,建了郭巨坟——郭巨从此名利双收。
这则传说也不一定真实,但故事的原理倒很“科学”: 郭巨“巨额财产来历不明”顺利漂白,“白手套”都没用上一只!“先进事迹”个人需要,社会也是需要的……
关于收藏品的故事3
收藏家的故事
>>>下一郭巨是个假“贫困户”!郭巨为什么日子不好过呢?因为分家的时候,钱归了另外两个弟弟。故事中不难看出,郭巨所在的大家庭,家风实在很恶劣:三分之二是坏人,三分之一很窝囊,兄弟三人没有一个人说,家里的钱要留一部分给母亲养老,害得最后要灭掉孙子,给老人省下口粮!

古钱币收藏大家的精彩故事

古钱币收藏大家的精彩故事

古钱币收藏是一项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爱好,许多收藏家因其对古钱币的热爱而演绎出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古钱币收藏大家的生动故事:
1. 张振龙:他是西安高陵钱币博物馆的创建者,他的收藏之路始于学生时代。

张振龙历经半个世纪,逐渐完善了中国历代钱币大系,他的博物馆展出了4500余种古钱币,从贝壳、刀币到纸币,一应俱全。

他的收藏不仅展示了古钱币的艺术美,也展现了中国货币文化的悠久历史。

2. 刘超:年仅32岁的刘超是临清市钱币学会的会长。

他的收藏故事始于初中时代,受古装剧的影响,对古钱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已经收集了5000枚稀有古钱币。

他的目标是弘扬家乡文化,通过钱币收藏和研究,让更多人了解临清的历史文化。

3. 广东造双龙寿字币收藏家:这位收藏家专注于广东省造双龙寿字币的收集,这种银币被列为中国近代机制币十大珍品之一。

他的收藏故事充满了寻找和挖掘的艰辛,但当他发现一枚具有独特品相的双龙寿字币时,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4. 古玩地摊收藏家:这位收藏家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收藏故事。

他的收藏之旅始于古玩地摊,虽然曾经饱受嘲讽和质疑,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兴趣和热爱。

他的收藏经历展现了青年收藏爱好者的执着和成长。

这些故事展现了古钱币收藏家对历史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收藏事业的执着。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古钱币收藏和研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收藏故事三则

收藏故事三则

收藏故事三则故事一:一流的藏品曾经有一个收藏家,他是世界上最顶尖的艺术品收藏家之一。

他搜集的藏品从古代文物到现代艺术品无所不包。

然而,他最引以为豪的并不是昂贵的画作或者珍贵的瓷器,而是一本普通的书籍。

这本书叫做《暗影之舞》。

尽管这本书外表朴素,却被视为罕见的珍品。

据说作者是一个神秘的作家,从来没有公开露面过。

他的作品都非常神秘,读者对他的身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这本书就成了一种极为有限的藏品。

这位收藏家追寻了多年才最终购得《暗影之舞》。

他为此付出了数百万的代价,但他觉得这是值得的。

他不仅仅是为了搜集书籍,更是被这本书中所蕴含的深意所吸引。

他把这本书放在他的藏品陈列室里,每天都会花费几个小时来仔细阅读。

他发现这本书中有着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令人沉思。

他觉得这本书是一个艺术品,而不仅仅是一本书籍。

因此,这本书成为了他最引以为豪的藏品之一。

他对这个藏品的热爱甚至超过了其他价值连城的藏品。

他把这本书当作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一部分,每一次阅读都是在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故事二:神秘的宝库在一个偏远的山脉中,有一座神秘的宝库。

这座宝库被传说为埋藏了无尽的财富和珍奇的古董。

然而,只有少数人能够找到这个地方,并且进入其中。

这个宝库的名字叫做“沉睡之地”。

它是由一位传奇的收藏家建立的,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和努力才建成了这个宝库。

据说他收集来的珍宝足以填满整个大厅。

虽然“沉睡之地”是一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但只有被主人本人邀请的人才能进入。

每个月,主人都会邀请一位幸运的收藏家共同分享他的收藏品。

这个邀请是非常独特和珍贵的,因此每个受邀者都感到荣幸。

一次,一位新进的收藏家获得了这个邀请。

他激动不已,充满期待地来到了“沉睡之地”。

当他进入宝库时,他感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在宝库的每个角落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藏品,从古代文物到现代艺术品。

每一件藏品都代表着主人的喜好和独特的品味。

收藏家们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对藏品的热爱和心得。

《我的收藏故事》

《我的收藏故事》

《我的收藏故事》
哎呀,说起我的收藏,那可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呢!
我最喜欢收藏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小邮票。

有一次,我跟着妈妈去逛集市。

那集市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吆喝声此起彼伏。

我东瞅瞅西看看,突然在一个小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卖邮票的摊位。

我一下子就被那些花花绿绿的邮票吸引住了。

我蹲在摊位前,眼睛都直了。

“哇,这些邮票太好看啦!”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赞叹。

摊主是个老爷爷,他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小朋友,喜欢就挑几张吧。


我兴奋地开始挑选,这张也想要,那张也舍不得放下。

最后,我挑中了一张画着大熊猫的邮票,还有一张是古老的城堡。

我拿着邮票,心里美滋滋的,就像捡到了宝贝一样。

“哎呀,妈妈,你看我挑的邮票好不好看?”
妈妈笑着说:“好看,只要你喜欢就行。


回到家,我小心翼翼地把邮票放进我的收藏册里。

每天我都会拿出来看一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有一次,我的好朋友来我家玩,我得意地给他展示我的邮票收藏。

他也很喜欢,特别是那张大熊猫的邮票。

“哎呀,这熊猫太可爱啦,能不能送给我?”
我赶紧把邮票藏在身后,说:“不行不行,这可是我的宝贝,不能给你。


虽然有时候朋友们会笑话我,说这些邮票不值钱,可我才不在乎呢。

对我来说,每一张邮票都有它的故事和价值。

哎呀,这些邮票就是我的宝贝,我会一直好好收藏着它们!。

请和我分享你的宝藏!——来自普通人的收藏故事

请和我分享你的宝藏!——来自普通人的收藏故事

14特别策划光影时尚秀◎ 中国第一家公立收音机博物馆◎ 邱健球在修理收音机说起收藏这件事,很多人都以为只有艺术圈的人才爱“倒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收藏爱好。

一起来听听他们稀奇古怪的收藏故事吧!《藏家》“每一个收音机,它都有自己的生命。

” ——邱健球“滋啦滋啦”的电流声从刚刚修好的老式收音机里传出来。

邱健球凝神屏气,把收音机紧紧贴在耳朵上。

他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的声音。

邱健球来自广东中山,是一位收音机收藏家。

2004年,他将三十多年来收藏的两千多部收音机捐赠给了中山市政府,中国第一家公立收音机博物馆由此诞生。

《我家是个博物馆》“我想在虚无的时间里找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猫姐”“猫姐”养了四只猫。

早在五六年前,她就开始收集和猫相关的瓷器摆件。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一个猫形状的茶壶,对它一见钟情。

如今的她已经拥有五六百只猫壶了。

在收藏热情最高的时候,“猫姐”与卖猫壶的商家挨个儿建立了联系。

她还在电脑里专门建了一个文件夹,用来保存她喜欢但还没淘到的猫壶图片。

文/彦 梓“每一个收音机,它都有自己的生命。

”邱健球觉得,把淘来的收音机修好,让它能够重新收到信号,发出声音,这对于无线电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收音机是收听广播节目的载体,不同时代的收音机保留了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的印记。

对于邱健球来说,他希望能够通过收藏收音机的方式把历史保存下来。

“我们那代人经历过苦难,经历过国家很贫乏的阶段。

我们知道今天来之不易,希望尽可能保存得更完整一些,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知道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

”15◎“猫姐”家摆满了猫壶◎ 罗恩和他收藏的小矮人◎“猫姐”还没淘到的猫壶每一个心有所好的人都能成为收藏家。

藏品可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邮票,也可能是五彩缤纷的标本,还可能是朋友们课间偷偷写给你的纸条……你收藏的物件承载着珍贵的记忆和情感,这才是我们对物件深深眷恋的终极秘密。

《无法停止》“这不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而是我的全部生命。

中国民间收藏家故事

中国民间收藏家故事

中国民间收藏家故事
中国民间收藏家是一群热爱收藏、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人。

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富有,而是把收藏当作一种爱好和责任。

其中有一位叫做张先生的收藏家,他搜集了许多古代文物和书籍。

他认为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因此他开设了一个博物馆,供大家参观和学习。

还有一位叫做王先生的收藏家,他特别喜欢收集民间艺术品。

他的收藏包括了许多传统的刺绣、织物、陶瓷和木雕等,这些艺术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除了个人收藏外,还有一些组织专门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比如说,有一个名叫“甲骨协会”的组织,他们致力于收集、研究和传承中国甲骨文化。

这些民间收藏家都在默默地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收藏经历,更是一段传承文化的历程。

- 1 -。

十大古玩捡漏故事

十大古玩捡漏故事

十大古玩捡漏故事
1. 瓷器捡漏:一位收藏家在二手市场中发现了一件普通的瓷器,经过专业鉴定后才发现它是一件珍稀的古代瓷器,价值高达数百万元。

2. 书画捡漏:一位艺术爱好者在拍卖会上以低价购得一幅被认为是
赝品的古代名家书画作品,经过深入研究后才发现它是一件真迹,价值倍增。

3. 古董家具捡漏:一对夫妇在老房子里清理时发现了一件看似破旧
的柜子,经过修复和鉴定,才发现它是一件珍贵的明清古董家具,价值巨大。

4. 铜器捡漏:一位农民在挖掘地基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件古代铜器,
经过专家的考证后,确认它是一件稀世珍宝,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5. 金银器捡漏:一位普通人在翻阅祖传家谱时发现了一只看似普通
的银壶,经过专业的鉴定后才发现它是一件17世纪的宫廷文物,价
值连城。

6. 玉器捡漏:一位游客在旅游途中在农庄里随手拾起一块玉石,经
过专家的鉴定后,发现它是一块稀有的和田玉,价值超过几百万元。

7. 钟表捡漏:一位钟表修理师在一家废旧物品回收站里发现了一只古董钟表,经过修复和鉴定后才发现它是一件从未公开的珍贵古董,备受收藏家们追捧。

8. 石器捡漏:一位农民在田间耕作时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经过专家的研究后,发现它是一块稀有的史前文物,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

9. 陶器捡漏:一位考古学家在一片废弃的土地上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古代陶瓷窑址,经过挖掘后,发现了大量精美的古代陶器,填补了历史上的空白。

10. 佛像捡漏:一位佛教信徒在寺庙里发现了一尊看似普通的佛像,经过专业鉴定后才发现它是一尊世所罕见的珍贵佛像,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宗教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收藏者讲述了各自的收藏故事。

他们中有小说家、雕刻师、前足球明星、杂志编辑和银行家,他们的收藏包括“辣妹”纪念品、印度艺术品、打猎用具、昂贵的复古服装及配饰、以及廉价的橙子包装纸等。

“我渴望拥有洁芮的‘米字旗’迷你裙”――利兹?韦斯特,“辣妹”组合纪念品收藏控,雕刻师,英国曼彻斯特在我母亲看来,我的收藏只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我却想向她证明,她是错的。

那时还不到13岁的我,摆弄起我的“辣妹”藏品总是不亦乐乎。

由于担心把它们弄脏了,我没有把它们从包装盒中拿出来,而且依然欲罢不能地给它们拍照。

那时我家并不富有,而我迫切地想得到我的朋友们那样的“辣妹”铅笔盒、t恤和背包,所以我开始攒钱,等待有朝一日大促销,就可以拥有它们。

我的“辣妹”收藏开始与日俱增,是从“辣妹”的受欢迎度下降、她们的周边商品逐渐减价开始。

当我有了学生贷款,发现了ebay这个好地方之后,我就开始花大钱置办收集“辣妹”纪念品。

我用300英镑买了一件梅兰妮c(梅兰妮?奇泽姆)的t恤。

但我最想得到的是洁芮的“米字旗”迷你裙。

在1998年的一场拍卖中,美国滚石餐厅以4.2万英镑的价格获得了这条迷你裙,可以算得上是流行文化收藏品拍卖的历史最高价了。

我一直是“辣妹”组合纪念藏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者,该项殊荣使我有机会走上荧屏,并与梅兰妮b(梅兰妮?布朗)、梅兰妮c及艾玛?本顿面对面。

梅兰妮c把她的一套运动服送给了我,此前她从未赠予或出售过她的衣服。

当我在梅兰妮b的私人物品拍卖会上拍得一件她的东西后,她还送给我一些赠品。

她们非常欣赏我的收藏,因为我的收藏如同一枚时间胶囊,记载和存储了“辣妹”的成长和发展史。

“我购买印度艺术品不是为了投资,只是单纯想拥有它们”――威迪亚?奈保尔爵士,印度艺术品收藏控,小说家,英国威尔特郡我的一些早年经历使我对印度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时候,我对这些奇妙的东西知之甚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外界看来,我的这个兴趣索然无味。

然后,在多年前的一次晚宴上,我认识了悬疑作家莱恩?戴顿,在他的介绍下,我了解到,印度艺术品并非如我原本认为的那样玄妙高深,它们其实是很接地气的,但它们又是品质和技艺的化身,正如我一直苦苦追寻的画作一样。

我买下它们,不是为了投资――我只是想拥有它们。

刚开始收藏时,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我误信了评论家们的话:他们说莫卧儿艺术和任何艳丽漂亮的艺术品都一文不值。

那时还很年轻的我对他们的话言听计从,因此便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不少杰出画作失之交臂。

但我依然十分珍视我买下的那些画作,它们融合了我对名画的一切想象和追求。

我希望把这些印度艺术品收藏在一起,比如放在博物馆的某间展室或者类似的地方,每当我一走进那里,它们就会呈现在我的眼前。

可惜的是,我的家里没有这样的地方。

我希望能经常看到它们,能够理解它们、体会它们。

了解它们的历史和现在,能使我获得极大的满足。

我希望它们能成为我的一部分。

“我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目睹成群的野鸭在又大又圆的月亮前飞过”――罗伯托?巴乔,打猎用具收藏家,意大利著名足球运动员5岁时起,我就开始跟着爸爸一同外出打猎。

辛苦工作了一周的爸爸,只有在周末带我一起打猎时,才显得放松、惬意、开心了许多。

我的任务是饲养我们的活诱饵:这些笼中之鸟的叫声会召唤来它们在野外的同胞。

我曾梦想目睹成群的野鸭列队在月亮前飞过。

后来,当我开始全职踢球后,我就没有时间陪父亲去狩猎了,因为每到周末我都会很忙。

父亲有一些古旧却十分精致的手工木鸟笼。

一天我问父亲,他把鸟笼都放在了哪里。

他告诉我,他把它们都烧掉了,“我现在有新的塑料鸟笼。

”在那一刻,我决定开始搜寻与威尼托的狩猎文化有关的古董物件,试图找回和珍藏起那段美好的儿时记忆。

我希望我的收藏可以在未来的某一天告诉我的孩子们,在我小的时候,很多东西是来之不易的,不像他们现在一样唾手可得。

我的收藏包括鸟笼和云雀镜,还有好几百个各式各样的猎枪火药罐。

我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浮鸭诱饵,有用于退潮时在滩涂上捕猎的涉水鸟诱饵,还有一把很稀有的用于烤制野味的古董木叉。

我收藏了乔瓦尼?西蒙奇尼制作的鸟笼、狩猎诱饵和其他器具共计500多件。

海明威去威尼斯泻湖打猎时,就是西蒙奇尼为他制作的诱饵。

我还有一套制作于18世纪、工艺极其精湛的狐狸陷阱,那时的工匠不同于现代人拥有五花八门的制作材料和工具,但那套狐狸陷阱工艺之考究和美妙,是今天拥有各类制造器材的人们难以仿制的。

“我就喜欢收集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罗丝?里夫斯,橙子包装纸收藏控,平面设计师,英国伦敦我的第一张藏品是12年前情人节那天,包裹着一个橙子走进我的生活的。

那是一张红色的包装纸,中间有一大颗金色的心,是我妈妈寄给我的,因为她知道我会喜欢。

打那以后,每次在市场上看到一张类似的包装纸,我都会把它收集起来。

我发现,年代越长、时间越久的包装纸越漂亮,因为它们更薄、设计细节也更精妙。

在19世纪中叶,进口柑橘还属于奢侈品,常被用作圣诞礼物,所以它们的包装纸相当华丽考究。

我对包装纸有关的一切充满兴趣。

包装纸上一般都没有品牌名称、生产区域或生产日期。

每一张包装纸都画得很漂亮,但并没有签名表示是谁设计或绘画的。

一张张翻看年代久远的包装纸,你会发现文字和商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着变化,而我想知道的是,是谁设计了这些文字和商标,那些美妙的图案又是谁画的。

我对这些美丽的包装纸的喜爱,也源于它们的“无价值”,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把它们直接扔进垃圾桶。

我的朋友和家人也会为我收集包装纸。

我已经收藏了数百张不同的包装纸――其中一张被我装裱了起来,其余的我都放在了纸盒里。

它们薄如蝉翼,轻盈美丽,我喜欢用手指轻轻捻起它们的感觉。

“我从不把东西挂起来,我的天花板很低,所以所有东西不是立着就是倚着墙”――金?海斯川特,当代艺术品收藏控,《paper》杂志合作编辑,美国纽约如果我不收藏,我的生活将无法继续。

我的藏品包括油画、摄影作品和艺术家的普通日用品,比如滑板或者运动鞋。

我的藏品中云集了许多艺术家的东西,这些艺术家都是我的朋友,譬如陶巴?奥尔巴赫(美国视觉艺术家,作品涵盖油画、摄影、雕塑等),约翰?沃特斯(美国电影制片人,有“b级片大师”之称),还有克里斯?约翰逊(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

我在新斯科舍艺术与设计大学读的本科,这所学校在上世纪70年代十分火爆,约瑟夫?博伊斯(德国著名艺术家,雕塑为其主要创作形式)当时就在那里任教。

然后,我又去加州艺术学院读了研究生,毕业后就进了纽约的音乐时尚艺术圈。

我给自己买的第一件艺术品出自基思?哈林之手,是他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基思是1980年代美国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运动者。

那时,我和我的同好们聚集在57俱乐部里,那时的57俱乐部位于一间教堂的地下室,基思的处女秀就是在那里展出的。

我们都对基思的画一无所知,只知道他是个人行道画师。

所有作品统一标价100美元,我就对基思说:我得买几幅你的画,但基思对我说:明天来我的工作室吧――那里有几千幅可以挑选。

于是我去了他的工作室,花了将近7个小时的时间浏览了1000多幅画作,最终选中了其中的3幅。

当时我不得不向我的妈妈借了300美元,基思还附送了我一幅。

我从不把东西挂起来,我的所有东西都是斜倚着,一件靠着另一件。

我的家就是基于我的藏品而布局设计的,因为我住在一所50年代的房子里,房间的天花板都很低。

“穿着复古睡衣在房间里游荡的我,就像是《远大前程》里的郝薇香小姐”――安妮?埃文斯夫人,复古服饰、女装和纺织品收藏控,英国科次窝兹我最古老的藏品大概要追溯于1770年,是一件淘自于伦敦spitalfields复古集市的丝绸长袍。

我把这件长袍摆在一间放有许多人体模特、一件空灵的玛戈?芳婷芭蕾舞衣和芭蕾舞剧《水中仙》的王冠的房间里。

房间里还存放着一件1880年的带裙撑的便服。

收藏,之于收藏者来说,如同一幅巨型拼图,其中的每一块拼图都尤为重要。

我的藏品囊括了1940年代巴尔曼和桑德拉?罗德斯的彩虹裙,维维安?韦斯特伍德的经典设计,还有美洲本土经典服饰,其中包括一件预订的男童夹克。

我的大部分藏品,我都会穿。

我穿着复古服饰在房子里踱来踱去的样子,像极了郝薇香小姐。

这些古老的装束一下子又活灵活现起来。

“我对一件玛丽莲的裙子的出价是1.6万英镑”――大卫?庚斯博罗?罗伯茨,20世纪纪念品收藏控,银行家,英国泽西在我大约7、8岁的时候,我的奶奶给了我一块木板,并告诉我,这块木板来自于皇家海军“胜利号”纳尔逊将军的旗舰。

当时我喜出望外,大叫着:“天哪!或许伟大的纳尔逊还踩过这块木板呢。

”我如获至宝。

有关我的收藏,有许多个故事,但最精彩的一个故事则与美国著名黑帮成员约翰?赫伯特?迪林杰的一把木枪有关:1934年,迪林杰用这把木枪成功逃离克朗波因特监狱。

我还有一只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赠予他的情人奥斯卡?王尔德的名片盒。

那是一件很私人的物品,正面什么也没有,也没有标注名字的首字母,只有“美妙的爱”的字样。

这是王尔德纪念品中最不寻常的一件,它来自于多年前的一次拍卖,同我一起竞拍的还有斯蒂芬?弗雷(英国影视演员、编剧、制片人)。

我是1991年开始收藏玛丽莲?梦露的物品的,那是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卖玛丽莲在电影《娱乐至上》中穿的一条裙子。

我出价1.6万英镑,差不多这个价儿吧,在场的媒体听到这个报价,一下炸开了锅。

从此,我对玛丽莲纪念品的收藏便一发不可收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