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估价数据库标准

合集下载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一、引言土地调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在土地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对该数据库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二、背景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状况,为国家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数据库是该调查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于统计和存储土地利用信息,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三、数据库构建原则1. 统一性原则:数据库标准应具有统一的结构和规范,便于数据整合和共享。

2. 开放性原则:数据库应开放给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 完整性原则:数据库应包含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信息,具备完整的数据内容和分类标准。

4. 可更新性原则:数据库应具有可持续更新和维护的能力,保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数据库结构1. 数据表结构:数据库采用多个数据表组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表、土地利用变化表、土地资源表等。

2. 数据字段设计:数据字段应包括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地产出等信息,并设定相应的数据格式和单位。

3. 数据分类标准:土地利用类型应按照国家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等。

4. 数据关联关系:不同数据表之间应建立关联关系,以便实现数据的跨表查询和分析。

五、数据采集与管理1. 数据采集方法: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并记录数据采集的时间和地点。

2. 数据质量控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数据审核、数据校正和数据验证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管理机制:建立数据管理机制,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更新和数据共享等,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六、数据应用1. 政府决策:土地利用数据库可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土地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是指为了满足土地利用管理和决策需要,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以便于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的重要性土地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数据是土地资源管理和决策的基础。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内容(一)数据元素数据元素是构成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本单元,包括属性名、属性值、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精度等。

数据元素的定义应该明确、准确、完整,避免出现歧义和重复。

(二)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组织形式。

常见的数据结构有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和关系结构等。

在土地利用数据库中,采用关系结构是最为常见的,即通过表格的形式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数据分类数据分类是指将土地利用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于数据的管理和利用。

常见的分类标准有土地利用类型、地理位置、土地利用强度等。

(四)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录入的过程。

数据采集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质量、数据格式等。

(五)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是指将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向外部用户开放,以便于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数据共享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数据安全、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

三、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应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应用涉及到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评价、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土地利用数据库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计划的制定和土地利用权的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数据库可以用于城市用地分析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在土地利用评价中,土地利用数据库可以用于土地利用的评价和监测;在农业生产中,土地利用数据库可以用于农业用地的规划和管理。

四、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案例以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为例,该数据库采用了统一的数据元素、数据结构和数据分类标准,实现了对全国土地利用现状的全面调查和数据的标准化管理。

农用地估价数据库标准

农用地估价数据库标准

农用地估价数据库标准Database standard for agricultural land valuation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办公室二○○七年目录表格目录农用地估价数据库标准Database standard for agricultural land valuation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县(市)级农用地估价数据库的内容、存储方式、交换格式,农用地估价信息的分类与代码、估价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估价数据的分层、数据结构及元数据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农用地估价数据库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TD/T 1004-2003 农用地定级规程TD/T 1006-2003 农用地估价规程TD/T 110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3术语和定义实体 entity农用地估价所描述的一种真实现象。

特征 feature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现象。

属性 attribution一个实体或目标的数量或质量特征。

扩展属性 extended attribution在实体或目标属性基础上,需要扩展描述的数量或质量特征。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编码 encoding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编码的直接产物是代码。

分类码 classification code按照信息分类编码的结果,利用一个或一组数字、字符或数值字符混合标记不同类别信息的代码。

设施农用地 数据库标准

设施农用地 数据库标准

设施农用地数据库标准一、概述设施农用地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用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用途的土地,包括温室、大棚、养殖场等设施。

为了规范设施农用地的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必要制定设施农用地数据库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农用地数据库的术语和定义、数据内容、数据结构、数据质量、数据更新等要求。

二、数据内容1.基本信息:包括设施名称、位置、面积、类型、产权归属等;2.建设情况:包括建设时间、建设方式、建设材料、建设标准等;3.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生产经营活动内容、产量、产值、收益等;4.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等;5.监管情况:包括监管部门、监管方式、监管记录等。

三、数据结构设施农用地数据库应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数据结构应包括以下字段:1.设施名称:必填字段,用于标识设施的名称;2.位置:必填字段,用于标识设施的位置信息;3.面积:可选字段,用于记录设施的面积信息;4.类型:必填字段,用于标识设施的类型;5.产权归属:必填字段,用于记录设施的产权归属信息;6.建设时间:必填字段,用于记录设施的建设时间;7.建设方式:可选字段,用于记录设施的建设方式;8.建设材料:可选字段,用于记录设施的建设材料;9.建设标准:可选字段,用于记录设施的建设标准;10.生产经营活动内容:必填字段,用于记录设施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内容;11.产量:必填字段,用于记录设施的农产品产量;12.产值:可选字段,用于记录农产品的产值;13.收益:可选字段,用于记录设施的收益情况;14.土地利用现状:必填字段,用于记录设施所占用的土地利用现状;15.土地利用规划:可选字段,用于记录土地利用的规划信息;16.监管部门:必填字段,用于记录设施的监管部门;17.监管方式:可选字段,用于记录设施的监管方式;18.监管记录:可选字段,用于记录设施的监管记录。

四、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数据库管理的关键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数据质量:1.数据来源应合法合规,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数据应进行校验和验证,避免数据错误和遗漏;3.应定期对数据进行核查和更新,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

为了更全面、准确、科学地掌握我国土地利用状况,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得以开展。

而在这项重要工作中,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试行具有关键意义。

土地利用数据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里面装满了关于土地的各种详细数据和信息。

它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土地的类型、面积、分布、权属等重要情况。

而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库标准,则是确保这个宝库能够高效、准确运行的关键。

那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到底包含了哪些重要内容呢?首先,它对土地利用分类有着明确而细致的规定。

土地利用分类就如同给土地贴上不同的标签,比如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等。

这些分类的标准更加精确和具体,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土地,避免混淆和错误。

比如说,对于耕地的分类,不仅要区分水田和旱地,还要考虑到耕地的质量、坡度等因素。

其次,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要求大幅提高。

这意味着在调查和录入数据时,要更加细致入微,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比如,对于土地的面积测量,要采用更先进的测量技术和工具,确保数据的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对于土地的位置和边界的确定,也要依靠高精度的卫星影像和实地调查,确保数据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再者,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也进行了优化。

就好像整理一个杂乱的房间,把不同的物品分类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方便查找和使用。

在数据库中,各类土地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层次进行组织,使得查询和分析数据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关联和索引,能够快速找到相关的数据信息。

此外,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土地数据涉及到国家的重要资源信息,必须确保其不被泄露和滥用。

因此,在数据库标准中,制定了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和安全管理措施,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相关数据。

试行这一数据库标准,带来了诸多好处。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能够为土地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决定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

本文将就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是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为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土地利用数据库作为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归纳、整理和利用土地调查数据的重要工具。

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概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是为了规范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提高土地利用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而制定的一项指导性标准。

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数据采集标准在土地调查过程中,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准确、全面的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标准旨在规范采集数据的方法和流程,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标准中规定了数据采集的内容、时间、地点以及采集人员的资质要求等。

2. 数据处理标准数据处理是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核心环节,决定了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数据处理标准明确了数据的存储、清洗、整理和分析等环节的具体要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共享标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调查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土地利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

数据共享标准规定了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和条件,保证了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开放共享。

4. 数据安全标准土地利用数据库存在着大量敏感数据和重要信息,需要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

数据安全标准包括了数据备份、权限管理、防火墙设置以及数据传输加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三、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应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实施,将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标准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5 数据库结构定义6 农用地分等数据文件命名7 农用地分等空间数据交换格式8 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元数据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使用说明及示例A.1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使用说明附录 B (资料性附录)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元数据示例B.1 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元数据示例1.表1 基础地理要素分类与编码表2.表2 土地利用要素分类与编码表3.表3 分等要素分类与编码表4.表4 层名称及各层要素5.表5 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ZJ)6.表6 县级分等单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FDDY)7.表7 县级分等因素指标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ZBQ)8.表8 县级分等耕作制度分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GZZD)9.表9 县级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LYXS)10.表10 县级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JJXS)11.表11 县级自然质量等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ZRZLD)12.表12 县级利用等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LYD)13.表13 县级经济等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DB)14.表14 县级标准样地分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BZYD)15.表15 省级分等单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DY)16.表16 省级分等耕作制度分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GZZD)17.表17 省级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LYXS)18.表18 省级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JJXS)19.表19 省级自然等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ZRZLD)20.表20 省级利用等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LYD)21.表21 省级经济等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DB)22.表22 省级标准样地分布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BZYD)23.表23 比例尺代码表24.表24 农用地分等图类型代码表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农用地分等定数据库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数据库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数据库标准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标准目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

本标准参加编制人员:略。

引言为规范农用地分等数据库的内容要求,数据库结构和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农用地分等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等相关标准和规程,制定本标准。

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和省<自治区)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的内容、存储方式、交换格式,规定了农用地分等信息的分类与代码、分等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分等要素的分层、数据结构及元数据。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和省<自治区)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

地区<地级市)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可以参照省<自治区)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相关内容。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779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xxxx-xxxx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用地估价数据库标准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农用地估价数据库标准Database standard for agricultural land valuation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办公室二○○七年目录表格目录农用地估价数据库标准Database standard for agricultural land valuation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县(市)级农用地估价数据库的内容、存储方式、交换格式,农用地估价信息的分类与代码、估价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估价数据的分层、数据结构及元数据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农用地估价数据库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TD/T 1004-2003 农用地定级规程TD/T 1006-2003 农用地估价规程TD/T 110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3术语和定义实体 entity农用地估价所描述的一种真实现象。

特征 feature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现象。

属性 attribution一个实体或目标的数量或质量特征。

扩展属性 extended attribution在实体或目标属性基础上,需要扩展描述的数量或质量特征。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编码 encoding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编码的直接产物是代码。

分类码 classification code按照信息分类编码的结果,利用一个或一组数字、字符或数值字符混合标记不同类别信息的代码。

分类码多采用线分类法,形成串、并联结合的树形结构。

空间数据结构 spatial data structure指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它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处理空间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它是对数据的一种理解和解释。

数据类型 data type对数据的有效值域及对该值域中的值所允许的操作的规定。

例如,整型、实型、布尔型、日期类型、字符串类型等。

4符号和缩略语缩略语UML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ling Language)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UML符号本标准用UML静态结构图表示数据结构。

图 1说明本标准使用的UML符号:关联(Association)聚合(Aggregation)图 1 UML符号关联关联用于描述两个或更多类之间的关系。

UML定义了三种不同类型关系:关联、聚合和组合。

关联用于表示两个类之间的一般关系。

聚合关联和组合关联用于创建两个类之间的部分与整体关系。

关联的方向用在线段终点的箭头标记,指明方向的关联称为单向关联,如果不指明方向,则认为是双向关联。

在聚合关联表示的两个类之间的关系中,一个类担当容器角色,另一个类担当容器的构件角色。

组合关联是强聚合关系。

如果删除一个容器对象,则它的所有容器构件也被删除。

当没有容器对象,表示容器对象局部的对象就不可能存在时,应当使用组合关联。

泛化泛化表示超类与可以替代它的子类之间的关系。

超类是泛化类,而子类则为特化类。

子类继承超类的所有属性和行为,并且可以扩展。

角色角色表示类在关联中的作用。

如果一个关联中只有一个特定的方向,就用一个角色名称表示相应的源和目标的关系。

在双向关联中,将提供两个角色名称。

图 2说明在UML 图中如何表示角色名称和基数。

图 2 UML 角色5要素分类编码根据农用地估价信息的主要特征,国土资源信息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类和四级类进行划分构成农用地估价信息分类体系,以控制各类信息的编码和使用见表 1:表 1 农用地估价信息分类体系表关联基数1 类 类 类类 类严格为1 0或多 任选(0或1)1或多 指定数字0..* 0..11..* n类1类2角色2关联名称类之间的关联角色1估价信息分类编码的原则与方法国土资源信息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国土资源信息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类和四级类进行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XXXXXXXXXX||| | | |门专一二三四类业级级级级码码类类类类要要要要素素素素码码码码其中:(1)门类码为专业领域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领域信息为10,土地领域信息为20,地质领域信息为30;专业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土地领域信息的专业码见下表;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二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

土地专业类型专业编码见表2:表 2 土地专业类型专业码表(2)各类要素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要素代码直接设为“9”或“99”。

(3)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均采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中的基础地理要素分类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见表 3:表 3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表土地利用信息分类与代码土地利用信息分类与代码见表 4:表 4 土地利用信息分类与编码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分类与代码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分类见表 5:表 5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分类与编码县级估价基础信息分类与代码县级估价基础信息分类与代码见表 6:表 6 县级估价信息分类与编码表6数据库内容及结构定义农用地估价的总体逻辑结构图 3表示农用地估价的总体逻辑结构。

图 3 农用地估价的总体逻辑结构图以上是用UML类图描述农用地估价中实体的结构与组成,用数据字典对相应的实体与元素进行详细说明(名称、定义、约束条件、最多出现次数、数据类型以及域等)。

UML图与数据字典一起构成了农用地估价的完整描述,是用户理解与实现核心元数据的基础。

数据字典对字段代码及说明见附录B。

农用地估价要素分层以下是农用地估价要素分层及定义,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扩充。

表 7 农用地估价要素分层及定义农用地估价属性数据结构6.3.1 农用地估价空间数据属性表结构以下是各空间数据所对应的基本属性表结构,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扩充。

6.3.1.1行政区划数据属性结构行政区划数据属性结构见表8:表 8 行政区划数据属性结构表(表代码:XZQH)6.3.1.2 行政区划边界属性结构行政区划边界属性结构见表 9:表 9 行政区划边界属性结构表(表代码:XZBJ)6.3.1.3 行政中心属性结构行政中心属性结构见表10:表 10 行政中心属性结构表(表代码:XZZX)6.3.1.4 等高线图属性结构等高线图属性结构见表 11:表 11 等高线图属性结构表(表代码:DGX)6.3.1.5 高程点图属性结构高程点图属性结构见表 12:表 12 高程点图属性结构表(表代码:GCD)6.3.1.6 公路属性结构公路属性结构见表 13:表 13 公路属性结构表(表代码:GL)6.3.1.7 铁路基本属性结构铁路基本属性结构见表 14:表 14 铁路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TL)6.3.1.8 居民区基本属性结构居民区基本属性结构见表 15:表 15 居民区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JMQ)6.3.1.9 居民点基本属性结构居民点基本属性结构见表 16:表 16 居民点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JMD)6.3.1.10 点状水源基本属性结构点状水源基本属性结构见表 17:表 17 点状水源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DZSY)6.3.1.11 线状水系基本属性结构线状水系基本属性结构见表 18:表 18 线状水系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XZSX)6.3.1.12 面状水源基本属性结构面状水源基本属性结构见表 19:表 19 面状水源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MZSY)6.3.1.13 土地用途面状用地基本属性结构土地用途面状用地基本属性结构见表 20:表 20 土地用途面状用地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MZYD)6.3.1.14 土地用途线状用地基本属性结构土地用途线状用地基本属性结构见表21:表 21 土地用途线状用地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XZYD)6.3.1.15 土地用途点状用地基本属性结构土地用途点状用地基本属性结构见表 22:表 22 土地用途点状用地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DZYD)6.3.1.1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性结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性结构见表 23:表 2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性结构表(表代码:TDLYGH)6.3.1.17 土壤类型属性结构土壤类型属性结构见表 24:表 24 土壤类型属性结构表(表代码:TRLX)6.3.1.18 土壤养分属性结构土壤养分属性结构见表 25:表 25 土壤养分属性结构表(表代码:TRYF)6.3.1.19 温度基本属性结构温度基本属性结构见表 26:表 26 温度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WD)6.3.1.20 等降水量线基本属性结构等降水量线基本属性结构见表 27:表 27 等降水量线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DJSL)6.3.1.21 等蒸发量线基本属性结构等蒸发量线基本属性结构见表 28:表 28 等蒸发量线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ZFL)6.3.1.22 灾害气候属性结构灾害气候属性结构见表 29:表 29 灾害气候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ZHQH)6.3.1.23 无霜期属性结构无霜期属性结构见表 30:表 30 无霜期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WSQ)6.3.1.24 地下水属性结构地下水属性结构见表 31:表 31 地下水基本属性结构表(表代码:DXS)6.3.1.25 县级定级单元图属性结构县级定级单元图属性结构见表 32:表 32 县级定级单元图属性结构表(表代码:XDJDY)6.3.1.26 均质地域单元属性结构均质地域单元属性结构见表 33:表 33 均质地域单元属性结构(表代码:JZDYDY)6.3.1.27 基准地块价格属性结构基准地块价格属性结构见表 34:表 34 基准地块价格属性结构(表代码:JZDK)基准地块价格属性表的附属表6.3.1.28 均质地域属性结构均质地域属性结构见表 35:表 35 均质地域属性结构(表代码:JZDY)6.3.1.29 社会保障区价格图属性结构社会保障区价格图属性结构见表 36:表 36 社会保障区价格图属性结构(表代码:SHBZQ)6.3.1.30 样点地价图属性结构样点地价图属性结构见表37:表 37 样点地价图属性结构表(表代码:YDDJ)6.3.1.31 县级农用地级别图属性结构县级农用地级别图属性结构见表 38:表 38 县级农用地级别图属性结构表(表代码:NYDJB)6.3.1.32 评估单元属性结构评估单元属性结构见表 39:表 39 评估单元属性结构表(表代码:PGDY)6.3.1.33 注记属性结构注记属性结构见表40:表 40 注记属性结构表(表代码:ZJ)6.3.2非空间数据表格信息6.3.2.1农用地物化投入调查表农用地物化投入调查表见表 41:表 41 农用地物化投入调查表6.3.2.2 农用地活劳动投入表农用地活劳动投入表见表 42:表 42 农用地活劳动投入表6.3.2.3 农用地管理投入调查表农用地管理投入调查表见表43:表 43 农用地管理投入表6.3.2.4 农用地各项投入汇总表农用地各项投入汇总表见表 44:表 44 农用地各项投入汇总表6.3.2.5 农用地产出调查表农用地产出调查表见表45:表 45 农用地产出调查表6.3.2.6 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见表 46:表 46 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6.3.2.7 因素权重说明表因素权重说明表见表 47:表 47 估价因素权重说明表6.3.2.8 估价因子权重说明表估价因子权重说明表见表 48:表 48 估价因子权重说明表6.3.2.9 影响因素因子指标说明表影响因素因子指标说明表见表 49:表 49 影响因素因子指标说明表6.3.2.10 农用地承包调查表农用地承包调查表见表 50:表 50 农用地承包调查表6.3.2.11 农用地转包调查表农用地转包调查表见表 51:表 51 农用地转包调查表6.3.2.12 农用地出租调查表农用地出租调查表见表52:表 52 农用地出租调查表6.3.2.13 荒地拍卖调查表荒地拍卖调查表见表 53:表 53 荒地拍卖调查表6.3.2.14 荒地抵押调查表荒地抵押调查表见表 54:表 54 荒地抵押调查表6.3.2.15 农用地联营入股调查表农用地联营入股调查表见表 55:表 55 农用地联营入股调查表6.3.2.16 农用地开发调查表农用地开发调查表见表 56:表 56 农用地开发调查表6.3.2.17 农用地征用调查表农用地征用调查表见表 57:表 57 农用地征用调查表6.3.2.18 农用地基准地价表农用地基准地价表见表 58:表 58 农用地基准地价表6.3.2.19 农用地征用区片价表农用地征用区片价表见表 59:表 59 农用地征用区片价表7农用地估价数据文件命名规则标准图幅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以标准图幅为基础的农用地估价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如下:主文件名扩展文件名XX XX X XXXX X X XX XX XXX ·XXX.其中各位代码分别表示:门类码:第一、二位专业分类码:第三、四位比例尺代码(字母码):第五位农用地估价时间:第六、七、八、九位,取四位年代数字1:100万图幅行号:第十位1:100万图幅列号:第十一位图幅行号(数字码):第十二、十三位图幅列号(数字码):第十四、十五位特征码:第十六、十七、十八位命名规则说明:(1)主文件名采用18位字母数字型代码,扩展文件名采用三位字母数字型代码,代表数据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