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估价规程

合集下载

农用地分等定级第四章 农用地估价

农用地分等定级第四章  农用地估价

第农用地估价4.1 农用地估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1.1 农用地价格的特点与分类1)农用地价格的基本特点农用地作为一种资源性资产,其价值是农用地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价格和农用地的无形价值之和。

在我国土地资源特别缺乏的情况下,农用地的无形价值更加重要,它主要指农用地的存在对农民所具有的社会保障及为社会提供粮食安全作用而产生的社会稳定功能,以及农用地的存在对保持良好的生存环境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功能这两种功能价值之和。

但现实经济活动,农用地价格得到体现的主要是生产力价格即经济收益价格。

当前,以生产力或经济收益价格为主体的农用地价格,具有以下特点:(1)以其收益能力作为价格基础。

土地生产力、生产成本和利用方式因地而异,导致土地纯收益的差异,也决定了土地价格的不同。

(2)价格评估难。

由于依法转让的农用地案例较少,运用市场法和长期趋势法比较困难,通常采用收益法评估。

但同块土地因作物种类不同,生产水平有很大差异,收益计算很难精确,所以此法实际运用中也存在困难。

(3)价格具有不确定性。

土地在作为农用地使用时可按照土地收益确定价格,如果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土地市场售价应按照未来预期收益扣除未来的开发成本定价。

由于影响地租地价的因素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也加剧了地价的不确定性。

(4)农用地价格水平式其他用地价格的基础。

如农村非农用地的价格可参考农地价格,并经加权修正得到。

2)农用地价格的分类根据市场流通交易的类型,农用地价格可分作农用地承包价格、农用地转包价格、农用地租用价格、农用地抵押价格和农用地拍卖底价等。

根据价格的适用空间范围,农用地价格可分为宗地地价、基准地价两种类型。

根据农用地功能,可分为农用地经济收益价格、农用地生态收益价格和农用地社会收益价格等类型。

根据农用地所转向经营主体的差异,农用地价格可分为3个类型:①农用地内部流通价格。

它是农用地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在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流通的价格,价格水平取决于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及农用地质量,因而又称为农用地质量价格。

农业用地新估价规程

农业用地新估价规程

农业用地新估价规程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规定农业用地的新估价规程,以确保农业用地估价的公正、科学和准确。

农业用地的估价是为了确定其在市场上的价值和价值变化,为政府决策和市场交易提供基础。

2. 估价目的和原则
2.1 估价目的
农业用地的估价旨在确定其市场价值、租金和其他相关数据,以便为农民、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参考依据。

2.2 估价原则
农业用地的估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 公正性:估价应基于客观的指标和数据,公正、公平、无歧视地对待所有农业用地。

- 科学性:估价应基于有效的估价方法和技术,确保估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

- 准确性:估价应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农业用地的实际价值和潜在变化。

- 透明性:估价过程和方法应向政府和公众开放,确保透明度和可验证性。

3. 估价程序
农业用地的估价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 数据收集:收集和整理与农业用地相关的各种数据,包括土地面积、土壤质量、地理位置等。

- 估价方法选择:根据估价目的和可行性,选择合适的估价方法,如市场比较法、收益法等。

- 估价参数确定:确定估价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参数和指标,如市场价格指数、租金水平等。

- 估价计算:根据所选的估价方法和参数,进行农业用地的估价计算,得出估价结果。

- 结果验证:对估价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结论
本文档规定了农业用地的新估价规程,旨在确保农业用地估价的公正、科学和准确。

通过遵循估价目的和原则,以及按照估价程
序进行,可得出准确和可靠的农业用地估价结果,为政府决策和市场交易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一、前言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是我国农村土地管理法规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目的在于合理评估农地价值并作为政策扶持和市场交易的基础。

本文将阐述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实施方案。

二、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意义1.有助于科学合理界定农用地的使用范围农用地的级别高低直接影响用地范围、土地性质、权属制度以及政策的适用范围等各方面。

分好层次,能更好地加强对农用地的规划管理。

2.有助于公平合理的补偿农民政府通过征收土地、土地征用补偿费等方式对农民的土地合法权益进行补偿。

对不同等级的农用地进行分层分类,既能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也能合理地承担经济责任。

3.有助于规范农用地的转让市场通过实施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建立健全农用地经济监管体系,就能促进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规范土地市场,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变现,增加官方决策者和企业农业家们投资农业的动力。

三、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工作流程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明确目标和任务。

审议合理利用农用地的政策要求,确定估价目标和范围。

建立工作组织机构,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制定估价方案。

2.第二阶段:搜集农用地基本信息。

以乡镇为单位,分析分级评价依据及实物数据。

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农业生产信息、土壤、水资源、气候、交通和市场等信息。

3.第三阶段:选取适宜的评估方法。

针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农用地进行筛选和评价。

通过现场调查、抽样检验、指标赋值等方法,选取适宜的评估方法。

4.第四阶段:制定估价报告。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估价报告。

报告包括全区域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情况,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农用地估价结果、耕地面积依次减少的效果以及政策等。

5.第五阶段:估价报告审核。

对估价报告逐项分析,核查相关数据期限,修改具体方案。

报告审核结束后就可以发布公示,并依据报告结果进行动态管理。

四、总结根据《农村土地管理法》、《关于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的若干规定》等法规和政策要求,在实施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各区域、各等级、各类型农用地的特点和规律,以确保分等定级估价方案制定合理、科学、公正、有效。

农用地定级估价

农用地定级估价

• • • • • •
分等定级估价相结合? 分类定级分类估价,级与价相结合? 综合定级分类估价? 单地类定级? 先估价后定级? 全域覆盖?分图斑进行?
三、农用地定级与城镇土地定级的比较
相同点:
1、目标:对土地质量进行定级划分 2、层次:都是单层次的对象,内部排序分级
3、方法:因素法相同 4、对象:均非涵盖全部分类
(二)资料收集调查阶段
• 收集土壤、气象、水文、地形、地质、农 经、统计、社会保障、教育费用等自然、 经济各类资料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 地形图等多种图件。拉出资料清单。
(三)分等数据处理阶段
• 对分等数据进行整理,按照定级的工作需 要,逐项分析分等评价单元的各项因素指 标及分值。如果分等底图比例尺较小,图 斑较大,还需要比较分等和定级图斑,补 充分等因素分值,以避
标 准 样 地 分 值 20
68
比 照 样 地 分 值
2
3 标准样地
1
4
7
5
比照样地
8 9
6
样地法基本原理
二、定级原理—3:程序
农用地定级方案制定 资料初步调查
农用地分等指数 农用地定级因素选取
定级资料调查 划分定级单元
划分定级单元
专家打分、确定定级因素及权重 定级资料调查与整理
选定修正因素 区位因素 耕作便利因素
不同点:
1、对象:农用地;建设用地
2、范围:农地区域;城镇内部 3、方法:增设修正法和样地法;因素法 4、因素:自然差异大;基质单一
四、定级过程
• • • • • (一)前期工作准备 (二)资料收集调查 (三)分等数据处理 (四)农用地定级 (五)级别检验分析确定
(一)前期工作准备阶段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

2010土地估价师案例分析辅导: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方法(1)(1)样点地价平均法①评估步骤采用样点地价评估基准地价,是在农用土地定级基础上,调查农用地投入产出样点资料和市场交易样点资料,并计算样点地价,以样点地价的平均值评估并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

具体评估步骤如下:a)资料调查;b)按农用地级别确定农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c)投入产出资料抽样调查;d)利用投入产出资料分析计算土地利用纯收益,并以此计算样点地价;e)利用市场交易案例资料,计算样点地价;f)根据所测算的样点地价资料,计算各级别基准地价。

②资料调查的内容和要求a)资料和外业调查的内容●农用地定级成果资料:包括土地级别图、土地定级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其它能用于土地估价的定级成果及资料;●农用土地承包、转包、出租、拍卖、抵押、联营入股等交易资料,农地征用的补偿标准文件及实际支付标准资料等;●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资料:包括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资料,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基本农田保护区资料等;●其它资料:如农用地历史地价资料,农业开发和农业生产的政策资料等。

b)资料和外业调查要求●资料调查应以区片为单位进行,按土地级别或行政区域进行归类整理;●调查、收集到有关地价样点资料要按实地位置标注到估价工作底图上,并建立样本资料数据库;●农用地承包、转包、出租、拍卖、抵押、联营入股等交易资料和农用地效益资料中的价格指标均以元为单位,面积指标均以平方米为单位,指标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样点调查应符合数理统计要求。

③确定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区同时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分区及土地用途管制的土地利用类型要求,确定各级别的主要用地类型。

④投入产出样点和市场交易资料调查农用地投入产出样点资料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市场交易样点资料调查,在市场资料充足的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在市场资料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全面调查。

a)调查样点的要求●样点单位可以是一定面积的地块,也可以是某一农户种植的相同用地类型的地块,地块面积应适中;●样点抽样采用分类抽样调查,即按用地类型分别进行抽样调查;●样点要有代表性,样点分布要均匀,样点数据应调查最近的连续三年的资料;●样点单位总数、调查样点单位总数、各类样点单位数及调查样点单位数,应符合下式的要求:Eni/En=ENi/EN式中:Eni——第i类用地抽取的样点单位数;En——各类用地抽取的样点单位总数;ENi——第i类用地的样点单位数;EN——各类用地的样点单位总数。

农用地新估价规程

农用地新估价规程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我国农用地估价的范围、引用标准、总则、估价方法、宗地估价方法、基准地价评估方法以及征用价格评估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用地和其它可开发整理为农用地的后备土地资源的价格评估。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

在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2)《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3)《农用地分等规程》;4)《农用地定级规程》。

第一篇总则3、总则3.1规程制定的目的本规程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规范农用地估价行为,统一估价程序和方法,保证估价结果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提供技术规范。

3.2 农用地估价基本原则3.2.1 预期收益原则预期收益原则,是指农用地估价应以估价对象在正常利用条件下的未来客观有效的预期收益为依据。

3.2.2 替代原则替代原则,是指农用地评估应以近邻地区或类似地区的功能相同、条件相似、交易方式一致的农用地交易实例的市场价格为参考,经比较修正后估算出待估农用地价格。

3.2.3 报酬递增递减原则报酬递增递减原则,是指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变动的原则。

在投入水平较低时,每增加各生产要素的单位投入量,纯收益均会随之增加;但增加到某一数值以后,若继续增加投资,其边际纯收益递减。

这一规律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估价中应充分依据这一原则。

3.2.4 贡献原则贡献原则,是指农用地的总收益是由农用地及其各种投入共同作用的结果,估价时要充分考虑农用地对总收益的实际贡献。

3.2.5 合理有效利用原则合理有效利用原则,是指对待估农用地所设定的利用方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土地质量的效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不会使其土地质量明显降低和对其周围土地利用造成不利影响或危害。

判断和确定待估农用地合理有效利用方式应考虑的原则主要有:1)持续的使用:根据农用地自身条件和有关规划的要求,评估对象土地按照所确定的使用方式使用应是多年持续的,并能保持持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农用地新估价规程

农用地新估价规程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我国农用地估价的范围、引用标准、总则、估价方法、宗地估价方法、基准地价评估方法以及征用价格评估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用地和其它可开发整理为农用地的后备土地资源的价格评估。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

在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2)《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3)《农用地分等规程》;4)《农用地定级规程》。

第一篇总则3、总则3.1规程制定的目的本规程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规范农用地估价行为,统一估价程序和方法,保证估价结果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提供技术规范。

3.2 农用地估价基本原则3.2.1 预期收益原则预期收益原则,是指农用地估价应以估价对象在正常利用条件下的未来客观有效的预期收益为依据。

3.2.2 替代原则替代原则,是指农用地评估应以近邻地区或类似地区的功能相同、条件相似、交易方式一致的农用地交易实例的市场价格为参考,经比较修正后估算出待估农用地价格。

3.2.3 报酬递增递减原则报酬递增递减原则,是指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变动的原则。

在投入水平较低时,每增加各生产要素的单位投入量,纯收益均会随之增加;但增加到某一数值以后,若继续增加投资,其边际纯收益递减。

这一规律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估价中应充分依据这一原则。

3.2.4 贡献原则贡献原则,是指农用地的总收益是由农用地及其各种投入共同作用的结果,估价时要充分考虑农用地对总收益的实际贡献。

3.2.5 合理有效利用原则合理有效利用原则,是指对待估农用地所设定的利用方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土地质量的效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不会使其土地质量明显降低和对其周围土地利用造成不利影响或危害。

判断和确定待估农用地合理有效利用方式应考虑的原则主要有:1)持续的使用:根据农用地自身条件和有关规划的要求,评估对象土地按照所确定的使用方式使用应是多年持续的,并能保持持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农用地新估价规程

农用地新估价规程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我国农用地估价的范围、引用标准、总则、估价方法、宗地估价方法、基准地价评估方法以及征用价格评估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用地和其它可开发整理为农用地的后备土地资源的价格评估。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

在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2)《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3)《农用地分等规程》;4)《农用地定级规程》。

第一篇总则3、总则3.1规程制定的目的本规程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规范农用地估价行为,统一估价程序和方法,保证估价结果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提供技术规范。

3.2 农用地估价基本原则3.2.1 预期收益原则预期收益原则,是指农用地估价应以估价对象在正常利用条件下的未来客观有效的预期收益为依据。

3.2.2 替代原则替代原则,是指农用地评估应以近邻地区或类似地区的功能相同、条件相似、交易方式一致的农用地交易实例的市场价格为参考,经比较修正后估算出待估农用地价格。

3.2.3 报酬递增递减原则报酬递增递减原则,是指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变动的原则。

在投入水平较低时,每增加各生产要素的单位投入量,纯收益均会随之增加;但增加到某一数值以后,若继续增加投资,其边际纯收益递减。

这一规律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估价中应充分依据这一原则。

3.2.4 贡献原则贡献原则,是指农用地的总收益是由农用地及其各种投入共同作用的结果,估价时要充分考虑农用地对总收益的实际贡献。

3.2.5 合理有效利用原则合理有效利用原则,是指对待估农用地所设定的利用方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土地质量的效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不会使其土地质量明显降低和对其周围土地利用造成不利影响或危害。

判断和确定待估农用地合理有效利用方式应考虑的原则主要有:1)持续的使用:根据农用地自身条件和有关规划的要求,评估对象土地按照所确定的使用方式使用应是多年持续的,并能保持持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07.040A 7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8406-2012农用地估价规程2012-06-29发布 2012-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前言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4.1 农用地估价基本原则 4.2 农用地价格影响因素 4.3 农用地估价成果5 农用地估价方法5.1 收益还原法 5.2 市场比较法 5.3 成本逼近法 5.4 剩余法 5.5 评分估价法6 农用地宗地估价6.1 估价程序6.2 明确估价基本事项 6.3 拟订估价作业计划 6.4 估价资料收集与整理 6.5 实地查勘待估农用地6.6 选定估价方法,试算宗地价格 6.7 确定估价结果 6.8 撰写估价报告6.9 估价报告提交、备案及估价资料分类归档7 不同利用类型的农用地宗地估价7.1 耕地地价的评估 7.2 园地地价的评估 7.3 林地地价的评估 7.4 草地地价的评估 7.5 未利用地价格的评估8 不同估价目的的农用地估价8.1 承包农用地价格评估 8.2 转包农用地价格评估 8.3农用地租金评估、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

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8.4 荒地拍卖底价评估 8.5 荒地抵押价格评估9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 9.1 评估对象 9.2 技术路线 9.3 工作程序 9.4 准备工作9.5 农用地基准地价内涵界定 9.6 样点地价平均法 9.7 定级指数模型法 9.8 基准地块评估法 9.9 基准地价的确定9.10 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的编制 9.11 成果整理9.12 农用地基准地价更新 9.13 成果验收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价格影响因素表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估价工作附表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估价报告规范格式参考文献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北京国土联房地产评估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存智、张显胜、朱道林、冯长春、王军、吴海洋、周建春、关文荣、郝文聚、刘彦、杨丽平、吕萍。

引言为全面掌握我国农用地资产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有效地利用农用地,规范农用地估价行为,统一估价程序和方法,保证农用地估价结果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本标准。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

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农用地估价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农用地估价工作的总则、估价方法、宗地估价方法以及基准地价评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8405 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7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3 术语和定义GB T19231-2003、GB/T 21010-2001、GB/T 28405、GB/T284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农用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3.2后备土地资源目前尚未利用的各种荒芜、贫瘠和废弃、闲置,经过改造、加工、复垦、建设后可以利用为农用地的土地。

3.3均质地域农用地质量和价格水平基本相同的土地区域。

3.4农用地宗地权属明确、界线清楚、用途一致、相对独立或连片的农用地地块。

3.5基准地块是在农用地均质地域内设定的,其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在该地域内具有代表性,使用状况相对稳定的地块,具有代表性、中庸性和稳定性。

3.6农用地价格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于特定期日,由农用地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特殊因素等决定的价格。

3.7农用地宗地价格具体某一宗农用地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特定期日的价格。

3.8农用地基准地价县(市)政府根据需要针对农用地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按照不同利用类型,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的平均价格。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