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城概念性规划

合集下载

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

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

漳州市历史名城保护规划(一)历史沿革简述漳州,得名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辖区大略相当于现在漳浦、云霄、诏安和东山诸县。

尽管作为州治之所,历经一千三百余年屡次变迁,但始终和今日漳州辖区范围基本一致。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漳州属“七闽”地;秦汉时属会稽郡,县署在东冶(今福州);三国两晋时漳州市域属晋安郡的晋安县和义安郡的绥安县;南北朝和隋朝时期漳州辖地属晋安郡(后来的建安郡)龙溪县地。

隋亡唐立,陈元光于公元686年被任命为漳州第一任刺史,为漳州后来成为一个发达的沿海膏腴之地奠定了基础。

公元782年,柳少安任漳州刺史,他在巡视龙溪时,很赞赏龙溪的山川形势,认为是建州治的好地方。

陈广荣继任后,于公元786年将州治迁至龙溪,即为今日漳州成为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始。

五代十国、两宋时期基本上承袭唐前旧制。

到宋廷南渡,中原氏族为避乱入闽而至漳州者很多,使漳州的经济文化得以较大的发展。

元、明、清三朝,尽管漳州曾一度以月港取代泉州港而成为闽南重镇,但不久就被新兴起的厦门港所取代。

明代不断有倭寇入侵扰乱,对漳州的经济发展破坏很大。

随后郑成功抗清入闽,漳州城因战争死亡十几万人,使漳州进一步衰落下去,直至清末也没有很好的复兴。

民国初年,陈炯明在漳州拆毁城墙,扩充马路,历时一千多年的城墙防御体系至此被拆除。

与此同时,也进行了如兴建中山公园在内的一系列城市建设活动。

1987年漳州市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二)编制规划的目的通过本次规划明确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特色;划定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健全保护措施;调整保护区用地性质;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达到保护文物、历史街区及其所在环境的目的;协调城市其它各项建设,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规划依据《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建设部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和地方相关法规和规定。

(四)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1.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1)文物保护单位漳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至1998年底,市域范围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23处。

漳州中心城市拓展概念规划

漳州中心城市拓展概念规划
5
一. 海西国家战略背景下的漳州定位
(一)海西战略下区域发展展望 (二)漳州发展的比较优势 (三)城市定位
6
(一)海西战略下区域发展展望
(1)两岸和平发展趋势下,海峡西岸增 长极将加快崛起
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 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要求促使海峡两岸形成经贸、文化和产 业全面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厦门湾两岸地区是对台深度合作区域,东 山湾(岛)也将成为投资热点区域 • 一是推进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 • 二是新设漳州台商投资区,推动招商局漳 州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东山 国家级开发区扩区。 • 三是设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推动两岸 科教互动。 • 四是建设“海峡旅游” 旅游目的地。
20
二. 中心城市空间拓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更加科学地制定中心城市拓展规划,需要深入研究如下 问题: 发展方向判断:从绿色滨江城市走向蔚蓝滨海城市? 开发模式选择: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共赢? 统筹协调重点:功能拓展与区域统筹协调的重大问题? 发展品质要求:如何体现闽南文化与和谐宜居特色?
19
城市职能拓展(1244) 一大交通枢纽职能:大厦门湾综合交通枢纽的组成部分 两个特色城市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休闲旅游城市 四大产业基地职能:临港重化与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 产业基地、民营经济聚集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大区域服务职能:两岸花卉与农业博览中心、区域性金融 贸易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海西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服务 区
7
(2)沿海地区的交通条件有了质的 改变和提升 厦门湾南岸的门户地位凸显,漳 州主城区的中心地位(对内枢纽 地位)提升明显 • 沿海高铁(和货运)、厦昆铁路在 漳州交汇,沿海高速和厦成高速 在漳州交汇。 • 未来厦门湾南岸的招银和后石、 东山港的门户地位将得到极大提 升;同时连接沿海和内陆腹地交 通线的漳州主城区、云霄、漳浦 的枢纽地位也将明显提升。 • 漳州未来将成为中部省份物资、 农产品、粮油进出口重要口岸。

闽南漳州古城传统民居建筑有机更新探索

闽南漳州古城传统民居建筑有机更新探索

闽南漳州古城传统民居建筑有机更新探索王绍森;赵亚敏【摘要】漳州古城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文化价值。

目前,漳州古城正在经历经济发展、规划格局变化、传统建筑风貌改变等多方面的变化,因此在对其民居建筑进行改造更新中面临诸多问题。

针对目前古城民居建筑改造更新中的诸多困境,文章提出了应对困境的有机更新策略。

通过强调对各类民居建筑分类对待、渐进式动态更新、强调古城整体环境塑造,居民社区营造等探讨了漳州古城民居建筑的有机更新。

%The ancient city of Zhangzhou is a national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with distinct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rich cultural values. At present, it is experiencing multiple chang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patterns,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eatures, making the renovation and renewal of the ancient city's residential buildings face many problems. Regarding these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rganic renewal strategy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 emphasiz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progressive dynamic update, overal environment shaping of the ancient city, and the creation of residential communities.【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7页(P75-81)【关键词】漳州古城;民居建筑;有机更新【作者】王绍森;赵亚敏【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5漳州古城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南重要的文化遗产。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漳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批复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漳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批复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漳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2006-2010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漳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5.12.26
•【字号】漳政[2005]综231号
•【施行日期】2005.12.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漳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
2010年)的批复
(漳政〔2005〕综231号)
市规划局:
你局漳规〔2005〕155号文悉。

经研究,同意《漳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以下称近期规划)及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并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
一、同意《近期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年限为2006-2010年,其规划范围和用地规模为:九龙江北岸,东起江东桥,沿九龙江西溪向西至金峰开发区厂西二路,芗城区北至北环城路、龙文区北至漳华路,南至江滨路,用地面积为44平方公里(不含金峰开发区、龙文工业区);九龙江南岸,桥南片区西起西洋坪路,东至九龙大道东侧花卉市场,含厦深铁路站场及周边用地,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合计总用地规模为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50万人。

二、同意《近期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近期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区域、改造区域和建设时序,加强对桥南片区和长洲片区规划控制。

三、《近期规划》是实施总体规划的主要手段,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实施中应做好与漳州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相衔接,加强宣传、技术指导和跟踪管理。

漳州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绿道视野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思路——以漳州市古城保护为例

绿道视野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思路——以漳州市古城保护为例

绿道视野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思路——以漳州市古城保护为例郑玲;陶勇【摘要】结合漳州市绿道网规划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历史文化名城城墙范围界定与城门节点恢复、护城河保护、街巷格局梳理、历史文化名城展示与推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绿道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以绿界城、以绿护城、以绿兴城”的保护思路及方法,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有机更兴.【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漳州市;绿道;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有机更兴【作者】郑玲;陶勇【作者单位】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3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和管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是常规的保护措施往往限于图上划线限定保护范围,对保留下来的历史元素、历史街区进行修缮、保护、立面改善、环境整治,对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界定历史古城范围给后代考古留下佐证、如何体现古城形制和格局、如何呈现已毁的街巷及历史元素缺乏相应可实施的保护措施,使得对历史古城的真面貌认识逐渐偏离,即使实施了保护,但是古城由于缺乏人气,其保护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古城逐渐在现代化建设浪潮中没落或是沦为假古董。

漳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其古城保护与更新发展备受关注。

市委在十次党代会及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中提出全力打造“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的城市风貌,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有幸参与了漳州市绿道网规划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两项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绿道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如何结合,促进古城格局保护、环境改善及古城旅游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与大家探讨。

1 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现状1986 年漳州市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1.27•【字号】漳政办〔2018〕157号•【施行日期】2018.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漳政办〔2018〕15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2018年第1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1月27日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我市全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按照“全域整合、全域规划、全域营销、全民参与”总要求,着力铸链条、树品牌、聚人气,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基础配套、产品丰富,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持续打响“花样漳州”品牌,助推形成良好旅游经济效益,至2020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700亿元,把我市建设成为环境清新、生态优良、功能完善、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生态旅游市。

二、主要任务(一)规划布局1.主要目标。

至2020年形成横向融合、纵向呼应、相互配套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实现国家A级旅游景区、星级或主题酒店、特色民宿、伴手礼展示展销中心、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全覆盖。

2.重点任务。

①完善旅游顶层设计,推进“多规合一”,重点系统谋划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等专项规划和县域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②优化全市旅游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市区“五湖四海”景观建设,打造集生态、文化、温泉、美食和购物等于一体的闽南文化生态旅游中心;加快东山、南靖、华安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增强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东部滨海休闲旅游带、中部花果茶旅游带和西部乡村世遗旅游带协同发展,构建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要素集聚、区域协作密切的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漳州市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漳州市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漳州市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
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批复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文字号】闽政文[2016]142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5.07
【实施日期】2016.05.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漳州市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批复
(闽政文〔2016〕142号)
漳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漳州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请示》(漳政〔2016〕1号)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市上报的《漳州市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保护规划》)。

二、《保护规划》范围为北至新华西路和瑞京路,西至钟法路,南至博爱道,东至新华南路,
1 / 1。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漳州市所辖7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漳州市所辖7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漳州市所辖7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5.26•【字号】闽政文〔2024〕191号•【施行日期】2024.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漳州市所辖7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漳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漳浦县等七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漳政〔2024〕41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省自然资源厅审查通过的《漳浦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云霄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诏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东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平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南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华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统称《规划》)。

《规划》是县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你市指导所辖县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紧扣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要使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推动漳浦县打造漳州市域副中心城市、滨海工业城市、绿色生态石化基地,推动云霄县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滨海生态城市,推动诏安县打造闽粤边界区域性节点城市、工贸港口城市,推动东山县打造漳州市域副中心城市、生态旅游岛,推动平和县打造“土楼经济圈”、山水田园城市,推动南靖县打造“土楼经济圈”、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产业示范,推动华安县打造“土楼经济圈”、山水园林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20110810旅本一班柯巧芳漳州古城历史街区旅游概念性规划一:规划区背景(一):背景与环境漳州是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人文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

漳州古城地处繁华市中心,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2010年,漳州古城历史街区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于唐宋建立,至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

街区现在仍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景。

“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形制和“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

漳州古城现存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特点;一是文物古迹众多。

古城内现有文庙、石牌坊、比干庙(林氏宗祠)3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1处省级保护单位。

王升祠、侍王府、富济庙明代石碑,东桥亭、东坂后礼拜堂、七星池等8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除了拥有一批重点文物单位,另有全国最小的空中庙宇——伽蓝庙、东西护城河(宋代壕沟)、骑楼、竹竿厝、府埕、杨骚故居、徐氏家庙、刘厝、罗厝、小姐楼、小洋楼、古石板路等古街特色建筑,完整地保留了骑楼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筑、闽南古民居等3大人类古民居建筑,以及一大批老字号商铺,体现着漳州古城厚重的历史底蕴。

此外在漳州古城内还保留着许多辛亥革命和红色革命旧址。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

古城内历史人文气息浓厚,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芗剧(歌仔戏)、木版年画、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八宝印泥、锦歌等7项民俗用品。

木版年画和传统曲艺芗剧、锦歌、灯谜是民间传统文化的荟萃。

三是老字号众多,古城内的台湾路、香港路是原来非常繁荣的商业街,有八宝印泥(中华老字号)、天益寿药店(中华老字号)等近百家享誉漳州城内外的老字号商铺。

四是地方传统小吃汇聚。

古城内的府埕、文庙街区原本就是卤面、手抓面、面线糊、海蛎煎、五香卷等闽南传统特色小吃的汇聚之地。

(二)景观与资源价值新华西路由于地理位置中心,历史以来各类名店老铺聚集。

民国期间,百货、丝绸布店(如蔡同昌、蔡同泰)、鞋店、“漳绣”坊铺等凝结成闹市。

其中简氏祠堂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著名台胞抗日义民头领简大狮蒙难处。

属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东路管厝巷内有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爱国学者台胞许地山的故居。

自东门街、州主庙至元魁庙(包括顶田下巷)一带。

清至民国,这里是南北药材的集散地(南药指南洋进口的药材),也是参行林立街路(参行指专营参茸燕桂),名行老铺比比皆是,“老笃诚”、“天一”、“南升斋”、“谦益行”等等。

元魁庙至接官亭这段原俗称“布市仔”,解放前纺织业集中地段,有“连昌”、“成章”、“友联”、“机光”、“元孚”等70余家纺织厂和作坊。

东段观音亭顶处保持完好的清康熙间牌坊,一是“勇壮简易、所向无前”,为福建水师提督蓝理立,上8字是康熙御书字迹,雕刻艺术精美。

一是“闽越雄声、楚滇伟绩”,为康熙间荣禄大夫、左提督许凤立。

此坊雕有三间五楼,建筑风格两座大致相同,均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条路保留历史文化遗迹还很多,是漳州古街之一。

巷口街南面有处名祈保亭(今工人亭2号)、有弘一法师卓锡处,民国27年日寇侵厦,法师为爱国贞节卓锡于此。

北京路从南段至北段都是具有闽南特色的“骑楼”式的建筑,家店合一。

沿街建二层楼房,一般楼上作民居,楼下敞开门面作商店,门前留有数尺宽且上面是楼顶的人行道,人行道闽南话叫“五脚距”,是因为闽南雨水偏多,夏季骄阳当空“骑楼”可供行人避雨遮日”。

民国期间,市仔头街段戏院有“百星”、“黄金”、“黎园”等,北京路又属市区温泉地带,酒楼有“万隆”、“南国”、“琼林”、“永丰楼”等,菜馆、旅馆毗连。

澡堂、酒楼、戏院、旅馆集成一条街。

南段下营,茶馆接踵,可品茶听说书,还有南音正曲,又是另一番街景。

延安南路,民国时,马坪街段是银楼、黄金店集中地段,专营黄金店有“天宝”、“珠山”、“元兴”、“连兴”、“元春”、“柯和成”等10余家;老字号印刷业在这条街也是蜚声闽南,特别是“古宋”、“东方”两家;名皮鞋店有,“南佳”、“中民”、“成中”、“中美”、“西施”等,还有五金店“陈崇利”、百货店,形成闹市。

香港路在南市街有香港路2巷7号(民国时称广南港)有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翻译家、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左联诗人杨骚的故居。

香港路两侧都是“骑楼”式的建筑,全砖木结构,沿街店商招牌字号都雕造在“骑楼”外上方。

双门顶段有两座明代建的石牌坊,一是“尚书、探花”,此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林士章建。

该坊为三间五楼十二柱牌楼,造型雄伟,石雕浑朴,有鲜明的明代艺术风格。

一是“三世宰贰、两京扬历”,此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为明万历间南京吏部右侍郎赠尚书蒋孟育及其父蒋玉山、祖父蒋相立的。

坊上刻大字楷书,工整秀丽,笔劲遒古,堪称书法艺术一绝。

二座石坊均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段南市街是历史上有名的闹市,干果店毗连,民国时期有“德发”、“元兴”、“捷美”、“英美”等,皆批零兼营,还有老字号药店“何广生”、“太义丰”。

有专营婚丧喜庆用品,如办喜事用红桶盘、缘钱、缘镜、堂彩、喜帐、桌围等等,还有“裕成”、“德和”纸箔店。

南门头路段饮食小吃密布,形成“骑楼”古建筑闹市一条街。

修文西路东段府学前街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之一,文庙西面民国以前设府学,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苑街段有望族王氏祖居地,王氏宗祠古建筑保存完好,王昇祠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末王家王履亨曾受朝廷所聘,人称征君,被推崇为程朱理学在漳州最后一人。

西桥街段有西桥亭庙,奉祀观音佛祖,民国24年邑人洪锦章等倡修,由百年老药铺同善堂老板董其事。

古庙保存完好,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修文东路全路为“骑楼”式建筑,霞薰里段古有漳州丹霞书院,东桥街段有古桥,古称名第桥,后称东清桥,桥北面有东桥亭庙,亦奉祀观音佛祖,古建筑保存完好,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路位于旧城南隅,临近九龙江。

民国期间水运畅通,这里店肆行栈毗连,甚为繁荣,东段是干果行、水果行、五谷行,西段有绸布行和染坊,有大商行“高赐记”、著名鼎炉(即铸造),有第一家亚细亚洋油代理的联成油行,代理德士古洋油的大同油行,有代理美孚油行,还有纸行、纸栈、陶瓷批发商,当时可谓漳州商贸一条街。

青年路,全路两侧为“骑楼”式的古建筑。

民国期间南段有出名的“五成米绞”(碾米厂),百年制药老铺“同善堂”,台湾路叉口有“九和堂”提线戏,著名药铺“致和堂”,以膏药盛名于世。

这里糕饼店甚多,有百年盛名的“奇苑”茶庄。

这里有两座古庙(今为民居),其中一座名嘉济庙建于元代大德年间(1297年—1307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重修,重修碑记,请邑人东阁大学士乡贤林钎撰文,由潜心书法艺术的李宓书丹。

该碑今保存完好,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一处名何衙内,是漳城名宅第之一,明何楷居住于此。

何楷,明天启初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宅第虽历代改建,但古迹依稀可见。

北段东坂后是西洋教堂聚集地,天主教、基督教建筑风格各异。

老牌“蔡福美”鼓店享誉芗台两地。

“骑楼”式的古建筑保留完好。

解放路,两侧为“骑楼”式的建筑,民国时期桥顶头段,因新桥码头市肆热闹,以水果馆为主,水果馆毗连,大庙口路段名点小吃样样俱全。

米市仔街经营米业而得名,最出名是“金永发”米绞(即碾米厂)。

桥仔头路段居民区,居民多半农半贩。

建筑以平房为多。

新兴街段有一名厝,称“庄厝”,姓庄家族聚居地,“庄厝”分“新庄”和“旧庄”,辛亥革命漳州光复任政府顾问官庄锡谟的长兄在南洋吕宋发迹回漳建造的。

“旧庄”建筑风格古朴幽美,有花园走廊,三进大四合院组成;“新庄”接近西式建筑,以楼房为主,两者建于解放路两旁,建筑上形成鲜明对照。

二、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一)开发建设现状自2001年始,政府部门先后实施了多项整治工程。

工程梳理了原有的街巷结构,铺砌了青石板路面,恢复了建筑的历史风格和街区的历史风貌;还增设了休憩庭院、绿地小园林、停车场、公厕等城市设施。

古城历史街区开发程度极低,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漳州古城保护开发项目一期于2012年启动,目前提出示范工程项目包含“延安南路北段街巷的整治与北侧入口空间的设计”和“中山公园轴线的恢复及民国时期图书馆建筑的改造利用”两部分内容。

漳州首条步行街位于延安南路北段,预计2012年底前基本完工,将成漳州古城复兴的开始。

(二)存在问题1、漳州在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不明确,城市建设集中在老城区,导致老城区开发强度加大,使得原有的历史街区范围逐渐缩小,古城湮没在现代城市化建设中。

2、城区周边缺乏良好的空间轮廓和景观风貌,从古城保护区周边建筑高度来看,主要视线通廊被阻断,尤其是沿九龙江高层建筑。

核心保护区与外围城市建设区之间缺乏过渡。

核心保护区整体格局完整,周边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等,都不能严格按规划确定的指标控制,特别是沿江部分建筑高度都在100米左右,与古城保护区反差较大,缺乏过渡。

3、景区功能区零乱,缺乏统一的详细规划设计,住宿、餐饮、商业购物混乱,商业环境差,缺乏活力。

4、文化遗产的利用、展示和宣传不够,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撑不足。

5、传统生活延续性受到挑战6、缺乏主要的服务设施,改造压力过大,资金缺口大7、交通可达性差,机动车与步行交通混杂三、基调打造与功能定位漳州古城历史街区打造“明清闹市、民国风情、闽南慢生活、”的基调,营定位于文化、休闲、度假复合功能城市旅游社区。

四、旅游用地空间布局•整体上将整个漳州古城历史街区景区划分为明清古街旅游核心区、温泉休闲健身区、闽南文化体验区、民国风情体验区、旅游接待服务区。

•整个明清古街旅游核心区基本保留原有的风貌,拆掉不符合景区风格的建筑,恢复明清的商业风貌。

•明清古街核心旅游区----打造传统商业街区。

以恢复老字号商铺,如“天益寿、“老笃诚”、“天一”、“南升斋”、“谦益行”等老字号老药铺,“古宋”、“东方”印刷铺,大商行“高赐记”。

•温泉休闲健身区----打造传统餐饮文化休闲街区。

恢复茶馆、特色餐饮和特色小吃及恢复“百星”、“黄金”、“黎园”戏园,恢复“万隆”、“南国”、“琼林”、“永丰楼”酒楼;恢复“奇苑”茶庄等。

•闽南文化体验区----打造地方文化民俗文化街区。

以恢复漳绣、剪纸、芗剧、木偶头雕刻、民俗工艺品等,来让游客体验特色的闽南文化。

•民国风情体验区----打造民国建筑博览区,恢复民国的一些特色建筑及重大的商行,以及对民国名人故居的恢复与保护。

•旅游接待服务区主要包括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明清风格景区入口、公厕等,此外旅游接待服务区建立处污设施,周边植树绿化,将污处设施掩盖在绿色之中,将道路和旅游接待服务区掩映在绿林之中。

五、旅游市场分析与景区可持续发展对策(一)旅游市场分析1、客源分布及变化客源市场主要是漳州市及台湾、港澳地区及周边经济比较发达的厦门、泉州、福建其它地区是二级客源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