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法改性再生骨料及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途径及其性能研究共3篇

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途径及其性能研究共3篇

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途径及其性能研究共3篇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途径及其性能研究1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碎成一定大小的骨料再次利用,并通过现代化工艺进行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其具有环保、经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点。

然而,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中的骨料已经经历了一次使用,其性能与新鲜混凝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弹性模量、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如何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综合考虑建筑的安全、性能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1.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是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是提高强度的关键。

一般来说,适当降低水灰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同时,在降低水灰比的同时,应适当增加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的用量,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并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 优化骨料配合比再生骨料混凝土中骨料的比例对混凝土强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再生骨料与新鲜混凝土的混合配合比要适宜,不能过多添加再生骨料,过多添加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也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

在确定适宜的骨料配合比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骨料的种类、大小等因素,还要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等因素。

3. 使用化学掺和剂使用化学掺和剂是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常见的化学掺和剂有高效减水剂、膨胀剂、凝结剂、抗裂剂等。

这些化学掺和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 采用陶瓷颗粒代替粗集料由于再生骨料中的粗骨料具有较弱的力学性能,研究人员开始采用陶瓷颗粒代替再生骨料中的粗集料,以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与再生骨料相比,陶瓷颗粒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采用陶瓷颗粒代替再生骨料中的粗集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简介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简介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简介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循环利用,在建设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的质量特点,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极易出现水灰比低、坍落度差、强度低等问题。

为此,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保证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目前,常见的改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水泥稳定法、沥青稳定法、热力学加固法和化学改性法。

水泥稳定法是指将水泥混合于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中,在混砂机中进行充分混合,形成致密的混凝土混合料。

水泥稳定法主要适用于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沥青稳定法是指将沥青混合于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中,将其热拌后进行加固。

沥青稳定法主要适用于路面、机场跑道等高等级公路工程,能够很好地提高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和沥青的粘结性和稳定性,能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热力学加固法是指将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与其他原料混合后,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加固。

热力学加固法是一种热处理方法,它可以使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表面变得坚硬,强度大大提高。

然而,该方法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应用。

化学改性法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化学添加剂混合于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中,进行改性加固。

化学改性法主要能够改善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的水泥性能和力学性能,能够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推广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改性方法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既需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又需要保证其在工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合理的改性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再生粗骨料的质量,实现循环利用。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简介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简介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简介建筑废弃物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其中再生粗骨料是建筑废弃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生粗骨料的运用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同时也可以减少建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建筑废弃物中的再生粗骨料通常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需要经过改性处理才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对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的改性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促进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再生粗骨料主要来源于建筑废弃物的破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破碎混凝土和砂浆等材料。

这些再生粗骨料具有颗粒形状复杂、粘结物含量较高、表面吸水性强、容易吸附有机杂质等特点。

再生粗骨料在应用中往往需要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其力学性能、改善其工程性能,并满足具体工程的要求。

再生粗骨料的改性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矿物掺合改性三种方式。

物理改性主要通过改变再生粗骨料的形貌和结构来改善其性能,如表面处理、磨砂等;化学改性主要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善再生粗骨料的性能,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等;矿物掺合改性主要通过加入石灰石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材料来改善再生粗骨料的性能。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改性方法的主要内容。

一、物理改性物理改性是指通过改变再生粗骨料的形貌和结构来改善其力学性能和工程性能的方法。

物理改性主要包括表面处理和磨砂等方式。

1.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通过对再生粗骨料表面进行一定的涂覆或处理,以改善其表面性质和界面性能。

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有机表面活性剂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等。

有机表面活性剂处理可以改善再生粗骨料的表面吸水性,降低其表面粘结物的含量,提高其界面粘结性能。

硅烷偶联剂处理可以提高再生粗骨料与水泥浆体之间的相容性,增强再生粗骨料与水泥基材料的界面粘结力。

2. 磨砂磨砂是指通过机械研磨再生粗骨料的表面,去除表面粘结物和杂质,改善再生粗骨料的颗粒形貌和表面质量。

磨砂可以有效地降低再生粗骨料的表面吸水性,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再生骨料混凝土发展及研究概述

再生骨料混凝土发展及研究概述

再生骨料混凝土发展及研究概述摘要:再生骨料混凝土是将建筑垃圾经过再加工后形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骨料拌制而成的混凝土。

本文介绍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且提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天然骨料引言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垃圾年排放量更是达到每年4亿吨水平。

建筑垃圾排放量的逐年增加,直接导致大量空间被垃圾占据。

建筑垃圾堆存侵占的土地面积多达5亿多平方米,建筑垃圾中的有害成分,如油漆、沥青等释放出的有害芳香烃,会渗入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

同时,建筑垃圾中小粒径碎石会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进入附近土壤中,导致土壤结构破坏。

建筑垃圾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为废弃建筑拆除后产生的混凝土块和砖块。

如果能将此类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使其变废为宝,不仅会对自然环境带来极大改善,而且将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

一、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是将旧建筑物上拆下来的废弃混凝土块和砖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相互配合后形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重新拌制的混凝土。

鉴于这是对废旧混凝土和砖块的再加工,使其恢复(或部分恢复)原有的功能,成为新的建材产品,所以称其为再生骨料混凝土[1]。

废弃混凝土和砖块经过破碎、分级、再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按照粒径大小分再生粗骨料(粒径大于5mm)和再生细骨料(粒径为0.16~5mm)。

二、再生骨料混凝土发展历程我国对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和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与德国、日本、韩国、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技术还不够成熟。

德国在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上具有一整套先进、完整的工艺。

至2002年,德国国内已经分布了2290座再生骨料加工厂,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达90%。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简介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简介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简介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是指通过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再加工处理,制得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粗骨料。

再生粗骨料的利用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也能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机械破碎和筛分的方式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处理,以获取符合要求的再生粗骨料。

而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一定的化学药剂对再生粗骨料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物理方法中的机械破碎主要是将建筑废弃物进行碎石机的破碎过程,将建筑废弃物碎石机处理成一定的粒径,以满足不同用途的要求。

还可采用回转筛、振动筛等筛分设备对碎石机处理后的建筑废弃物进行进一步筛分,去除其中的杂质,得到更纯净的再生粗骨料。

化学方法中的改性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对再生粗骨料进行调整。

常见的化学药剂有活性粉煤灰、硅酸盐及添加剂等。

活性粉煤灰可以提高再生粗骨料的活性,增强其胶凝性能,提高其力学性能;硅酸盐可以通过反应生成钙硅酸盐胶凝材料,提高再生粗骨料的强度和稳定性;添加剂则可根据需要进行添加,以达到所需性能要求。

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的选择可以根据再生粗骨料的具体用途和要求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再生粗骨料的力学性能、稳定性、耐久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改性方法和相应的改性药剂,以提高其质量和可靠性。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简介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简介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简介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废弃物也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由于资源的日益紧缺,再生资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的利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建筑混凝土中使用再生粗骨料,不仅能够减少建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能够节约自然资源,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由于再生粗骨料具有一定的弱点,需要经过改性处理才能够应用到混凝土中。

因此本文将就建筑废弃物中再生粗骨料常用的改性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 碎石粘结剂改性法碎石粘结剂改性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

通过添加粘结剂,如水泥、粉煤灰等,将碎石颗粒黏结在一起,形成坚固的颗粒。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再生粗骨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其更适合在混凝土中使用。

该方法存在着粘结剂消耗较多、对碎石颗粒外观的影响较大等缺点。

2. 物理力学改性法物理力学改性法主要是通过表面改性或力学处理来改善再生粗骨料的性能。

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喷涂、浸渍等,能够有效地改善再生粗骨料的表面性能,减少表面吸水率,提高与水泥浆体的结合能力。

而力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机械破碎、研磨等手段来改善再生粗骨料的颗粒形态和表面结构,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

物理力学改性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其改性效果较为有限,不适用于对粗骨料性能要求较高的工程中。

3. 化学改性法化学改性法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再生粗骨料改性方法。

通过添加化学物质,如改性剂、增塑剂等,改善再生粗骨料的性能,提高其适用性。

常见的化学改性方法包括表面改性、水热处理、化学溶解等。

表面改性是通过在表面涂覆一层改性剂,提高再生粗骨料的表面性能;水热处理是通过将再生粗骨料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处理,改善其颗粒结构和表面性能;化学溶解是通过将再生粗骨料置于化学药液中进行溶解处理,使其颗粒表面更加光滑、结实。

化学改性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再生粗骨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改性方法。

4. 复合改性法复合改性法是将多种改性方法进行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改性效果。

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及发展

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及发展

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及发展随着国内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何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加工成为高质量的再生骨料,成为行业研究的重点。

不仅能够实现对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还能够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统一,文章主要介绍了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其发展趋势。

标签: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1 概述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建筑垃圾也逐渐增加。

但是,大部分建筑垃圾没有经过任何物理或化学处理,直接被运送到郊外通过掩埋或露天堆放方式进行处理,不但占用了土地,使土壤的质量下降,而且污染环境,使水资源和空气受污染。

另外,从工程建设所需砂石骨料的量来看,其需求量越来越大。

长期以来,由于天然骨料来源广,易获得,价格便宜,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的天然原材料而未被重视,随意开采,甚至滥采滥用。

结果造成山体滑坡、河床改道、资源枯竭,自然环境严重受到破坏。

因此,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而且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情况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再生骨料来制备再生砼是目前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一项重点研究课题。

建筑垃圾中的再生骨料按来源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废弃砼骨料、碎砖骨料和其他轻质再生骨料。

因为再生骨料的性质会因粒度大小、组分差异而发生变化。

所以应将再生粗集料、再生细集料和再生微细粉体进行分类使用,从而达到最大价值的利用。

研究表明,建筑垃圾中的废弃砼、废弃砖石块占有量非常大,为80%以上。

再生砼是将再生集料首先经过破碎,然后将再生集料清洗,最后分级之后,按照一定质量比和级配混合,全部或一部分取代天然骨料,再将胶凝材料水泥和水等原料加入配制而成的新砼。

欧美和日本等国早在20世纪初就对再生砼性能相关研究。

如美国密歇根州将再生砼用来铺筑公路,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砼的干缩大于天然骨料砼。

美国CYCLEAN公司将回收的沥青砼运用微波技术重新用于铺筑路面,结果表明再生砼的质量达到新拌沥青砼路面料的标准,而成本却下降了1/3。

不同强化条件下的再生骨料强化研究(的改性研究)

不同强化条件下的再生骨料强化研究(的改性研究)

不同强化条件下的再生骨料强化研究(的改性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纯水泥浆、水泥外掺硅粉浆液、水泥外掺粉煤灰浆液、10%水玻璃溶液和4‰PVA溶液5种不同化学浆液对再生骨料进行强化处理,再生骨料的物理特性均有所改善,但在制成混凝土试块后,抗压和抗折强度变化不一,其中效果最好的是经10%水玻璃溶液处理过的再生骨料混凝土,而经水泥外掺粉煤灰浆液处理过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反而降低。

关键词:再生骨料;强化;力学性能recycled aggregate strengthen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基础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泥用于制备混凝土。

据统计,2008年全年我国消耗水泥达14亿吨[1]。

与此同时,由于风化、空气腐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混凝土使用寿命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形成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何利用建筑垃圾研制再生骨料混凝土成为现在的热点问题。

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简称RAC)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经裂解、破碎、清理、筛分后制成混凝土骨料,来全部或部分代替天然骨料配制而成的新混凝土。

相对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用来生产再生骨料(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RCA)的混凝土称为原生混凝土或基体混凝土(Original Concrete)。

原生混凝上经过破碎、分级,再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

由于再生骨料表面粗糙,棱角比较多,并且表面都附着部分砂浆,在破碎过程中,部分骨料内部因受力会产生微细裂纹,形成了多孔隙结构特征,同时再生骨料中含砖头、灰碴、人造石及玻璃等因素,使得再生骨料混凝土存在难于克服的缺陷,如抗拉、抗折强度较低,脆性大,韧性低,凝结硬化较缓慢,干缩量大,抗化学腐蚀能力差等[2]。

为了克服这些诸多缺点,可以采用强化的措施来改善再生骨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其中常用的几种强化材料包括:纯水泥浆液、高活性超细矿物[3]、Kim粉[4]、水玻璃溶液[5]、聚合物乳液[2]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法改性再生骨料及其研究进展摘要:再生骨料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危害,并且可以有效缓解自然资源的枯竭。

然而,相较于天然骨料,再生骨料具有强度低、吸水率高、表观密度低等缺点。

为进一步推动再生骨料的应用,部分研究通过采用化学方法强化再生骨料的性能,但缺少文献系统性综述与分析其对再生骨料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不同化学方法对再生骨料的作用机理,综述了改性后再生骨料的性能,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再生骨料;化学方法;作用机理1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物的不断翻新与重建,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已经占据城市废弃物总量的30%-40%,建筑垃圾的妥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2],大规模的回收混凝土废物被认为是最可行方法[3]。

然而,再生骨料的缺点(高吸水率、强度低等)为混凝土的性能带来的许多弊端。

为了推动再生骨料的应用,有研究通过掺入聚丙烯纤维[4],火山灰材料[5],氧化石墨烯[6]等掺合料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但是改善幅度有限。

再生骨料的性能与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密切相关[7],因此通过改善骨料品质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目前已有研究存在多种方法改性再生骨料,主要分为两类:(1)去除再生骨料表面的旧水泥砂浆改善其性能。

Nagatai 等[8]利用鄂式破碎机与反击式破碎机结合的方式处理再生骨料,结果表明,机械处理能够大幅度减少粘附砂浆。

Ismail等[9]利用三种不同浓度的盐酸去除再生骨料表面的旧水泥砂浆;(2)加强旧水泥砂浆的黏结度,提高其内部密实度。

Ho等[10]发现粉煤灰浆液与聚乙烯醇溶液包裹后的再生骨料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机械方法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容易对再生骨料造成二次损伤,而化学方法处理再生骨料具有易于操作、周期短和低消耗等优点,因此化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潜力。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化学方法改性再生骨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改性再生骨料的多种化学方法,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和对再生骨料的影响。

1.作用机理再生骨料由天然骨料和旧水泥砂浆组成,其表面旧水泥砂浆是导致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

利用化学方法处理再生骨料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1)利用酸溶液[9]浸渍处理再生骨料去除其表面的旧水泥砂浆和微小颗粒;(2)利用化学浆体或溶液(火山灰浆液、聚合物溶液等)处理再生骨料[10],浆体包裹再生骨料能够减少表面的孔洞与裂缝,溶液浸渍使化学成分(Ca2+,火山灰颗粒,纳米材料等)随着溶液浸入再生骨料内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填充与密实内部微孔与微裂缝。

2.酸溶液李阳[11]配制浓度为0.1mol/L的乙酸溶液处理再生骨料,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再生骨料的各项性能都有改善。

主要原因是乙酸与再生骨料表面的旧水泥砂浆中水化产物Ca(OH)2反应,使浆体发生“溶解”。

屈志中[12]指出5%浓度的盐酸改性处理的效果最好,盐酸浸渍不但提高了其强度,还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

Tam V W Y等[13]设计三种酸液(盐酸、硫酸和磷酸)浸泡再生骨料。

研究表明,酸液浸泡处理可以有效除去骨料附着的水泥砂浆。

Ismail等[9]利用三种不同浓度(0.1mol、0.5mol、0.8mol)的盐酸处理再生骨料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对比未处理的再生骨料,如下图(a),0.1mol、0.5mol浓度盐酸能够有效去除再生骨料表面的微小颗粒,如图1(b)和(c),而0.8mol浓度盐酸反而劣化了再生骨料的性能,如下图1(d)所示。

这主要归因于高浓度盐酸具有较高的腐蚀性,降低了其性能。

(a)(b)(c)(d)图1 不同类型再生骨料的SEM图[9]3火山灰材料3.1浆体包裹Zhao等[14]利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硅灰、粉煤灰和硅酸钠六种材料制备十种不同类型浆液预包裹处理再生骨料,处理后再生骨料的压碎指标、吸水率和表观密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此外,处理后再生骨料制备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了32.4%。

Zhang等[15]和Shi等[16]也得到类似的结果。

高活性的火山灰材料水化反应后生成了大量的水化产物填充了再生骨料表面的孔洞与裂缝,增强了其性能。

3.2溶液浸渍Pan等[17]利用Ca(OH)2溶液预浸处理再生骨料,改性后骨料的压碎指标从18%降至13%,吸水率由4.35%降至1.65%。

SEM分析表明,预浸后的再生骨料经过碳化生成了CaCO3改善了其孔隙率与孔结构。

林腾玮等[18]利用不同浓度纳米SiO2溶液浸泡处理再生骨料,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压碎指标和吸水率都有所改善,分别降低了54.7%和10.6%。

王海超[19]通过渗透结晶材料浸泡处理再生骨料,其孔隙率、吸水率明显下降,压碎指标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渗透结晶材料溶液有效的渗透到旧水泥砂浆中,裂缝被填充,结构变得更加密实。

填充示意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再生骨料裂缝填充示意图[19]4 聚合物溶液Spaeth等[20]结合不同的聚合物溶液处理再生骨料,结果表明,处理后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大幅度地降低。

鲍玖文等[21]用8%浓度的硅烷乳液浸渍强化再生粗骨料,结果表明处理后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显著降低且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Kou 等[22]利用聚乙烯醇溶液浸渍再生骨料,处理后的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干燥收缩率降低15%,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提高了约35%。

5.结论本文综述了化学方法改性再生骨料的作用机理,介绍了酸溶液、火山灰溶液和聚合物溶液对再生骨料的改善效果,得到以下结论:(1)酸溶液处理再生骨料能够有效去除其表面的旧水泥砂浆,改善其物理性能,然而高浓度酸溶液处理再生骨料反而降低了其性能。

(2)火山灰材料包裹与浸渍再生骨料,都能够有效提升再生骨料的性能。

(3)聚合物溶液能够显著降低再生骨料的吸水率。

根据以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未以后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可以进一步细化研究酸溶液的浓度对再生骨料的影响;(2)考虑酸溶液中的酸根离子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有很大影响,可以进一步结合再生骨料微观结果进行分析;(3)可以结合多种化学方法,使得改善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1]Shi J,Xu Y.Estimation and forecasting of concrete debris amount in China[J].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2007,49(2):147-158.[2]i?lker Bekir Top?u,Nedim Firat Gün?ing waste concrete as aggregate[J].Cement & Concrete Research,1995,25(7):1385-1390.[3]S Marinkovi?,Radonjanin V,M Male?ev,et parativ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natural an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J].Waste Management,2010,30(11):2255-2264.[4]Tuqa Waleed Ahmed,Ahmed A.Mohammed Ali,Roua Auhail Aidan.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polypropylene fiber concrete containing recycled aggregate[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0,241:118010.[5]Berndt M L.Properties of sustainable concrete containing fly ash,slag and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09,23(7):2606-2613.[6]A S C D,B R A K.Influence of graphene oxide on sulfate attack and carbonation of concrete containing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0,250:118883.[7]Katkhuda H,Shatarat N.Improv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using chopped basalt fibers and acid treatment[J].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2017,140:328-335.[8]Nagataki S,Gokce A,Saeki T,et al.Assessment of recycling process induced damage sensitiv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4,34(6):965-971.[9]Ismail S,Ramli M.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treated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RCA)for structural applications[J].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2013,44:464-476.[10]Ho H L,Huang R,Lin W T,et al.Pore-structures and durability of concrete containing pre-coated fine recycled mixed aggregates using pozzolan and polyvinyl alcoholmaterial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8,160:278-292.[11]李阳.再生骨料特性对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D].南京:东南大学,2017.[12]屈志中.钢筋混凝土破坏及其利用技术的新动向[J].建筑技术,2001,32(2):102-104.[13]Tam V W Y,Tam C M,Le K N.Removal of cement mortar remains from recycled aggregate using pre-soaking approaches[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7,50(1):82-101.[14]Zhihui Z,Shoude W,Lingchao L,et al.Evaluation of pre-coated recycled aggregate for concreteand mortar[J].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2013,43:191-196.[15]Zhang H,Ji T,Liu H,et al.Modifying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by aggregate surface treatment using sulphoaluminate cement and basalt powder[J].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2018,192:526-537.[16]Shi C,Wu Z,Cao Z,et al.Performance of mortar prepared with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enhanced by CO2 and pozzolan slurry[J].Cement & Concrete Composites,2018,86:130-138.[17]Pan G,Zhan M,Fu M,et al.Effect of CO2 curing on demolition recycled fine aggregates enhanced by calcium hydroxide pre-soaking[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7,154:810-818.[18]林腾玮,刘孙涛,罗素蓉,等.纳米SiO2改性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的渗透性能实验[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04):533-537.[19]王海超,陈晨,夏玉峰.再生骨料强化作用的机理试验研究与分析[J].混凝土,2017(12):95-98.[20]Spaeth V,Djerbi Tegguer A.Improvement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properties by polymer treat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2013,2(2):143-152.[21]鲍玖文,李树国,张鹏,等.再生粗骨料硅烷浸渍处理对混凝土介质传输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20:1-9.[22]Kou S C,Poon C S.Properties of concrete prepared with PVA-impregnated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J].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2010,32(8):649-654.? 作者简介:胡海波(1996-),男,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