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

h
18
四、甲骨档案的存储
商代甲骨档案是有意识保管的,从几方面看: 首先,从考古出土看,商代的甲骨档案绝大部分
是集中保管。 第二,从窖藏情况看,也反映了集中保管的做法,
各窖发掘出来的甲骨,大体上有朝代可循“殷都 甲骨有很多是储积或累积于一处,可能是当时储 档之所”。 第三,有集中归档的做法,是殷商甲骨档案突出 的一点。 第四,有初步的整理方法。 第五,有专门经管人员。
卜辞也有较规律的刻写行款 从句式看,占卜文书及记事文书有其特殊的文书
句式和用语。如“对贞”。
h
17
三、 甲骨档案的内容
甲骨档案按所记载的内容可分四大类: (一)占卜刻辞(卜辞):这是甲骨档案的最大部分。记
载了七世九个王时期的生产、政治、军事活动及意识形态 等多方面的内容,如农业、畜牧、田猎、阶级关系、军队、 监狱、战争、方国、天文、历法、气象、建筑、疾病等, 大致国家社稷大政,小至王的私人生活在甲骨档案中都有 反映,可谓殷代大政和王的活动的真实记录。 (二)卜事刻辞,即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主要 记载向商王贡龟以及采集龟甲、兽骨之事,也记有检视整 治好的龟甲、兽骨以备卜用的情况。 (三)记事刻辞:即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关于职官、 制度以及王朝日常政务的记载。 (四)表谱刻辞:包括干支表、祀谱和家谱。祀谱和家谱 即关于王朝祭祀活动和王室世系的记载。
h
11
第二节 商朝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 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府文书。
现存商朝甲骨刻辞确是商王朝档案的一个重要部 分。甲骨是当时的占卜材料,也是当时档案的主 要载体。商代甲骨档案是殷商统治者在占卜活动 和其他政务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记录。因其多数发 现于殷墟,故又称殷墟卜辞。然以其制成、体式、 用语、内容、保管均有规律性的程式,故而,按 其性质而论,应称为甲骨档案,或称殷墟书契。

中国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中国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17
• 3、为文化建立档案; • 档案工作者要主动帮助文化建设者在各项 文化建设中建立档案。 • 档案工作者要主动记录即将消失的各种文 化现象,为“濒危文化”建立档案。把濒 于危险、即将消失的老房子、老村庄、老 街道、老城市、老工艺、老产品、老风俗、 老故事、老艺术、老风景、老人物等等记 录下来,建立档案,
21
• (2)代理权 • 我国档案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是相分离的,所 有权和著作权也是相分离的,我国的档案没有版 权概念,只有著作权。当所有权和管理权、著作 权分离之后,我国的法律条文就跟不上,出现了 法律真空。在档案利用中,供求双方的权利和义 务是怎么界定的,目前没有一个法条界定公布和 引用的差别。原来中国没有档案官司,现在官司 此起彼伏,但法官判决的时候却没有法条可依。 这些法律中的很多的欠缺和漏洞,是要和其他相 关法律衔接的,依法治档应该是我国重要的档案 发展战略。
24
• (2)档案馆职能的开放 • 如果说开放档案使将档案馆资源推向社 会的话,那么,档案馆职能的开放就是将 社会资源吸引到档案馆内来,为档案馆所 利用。因此,习惯于关起门来自己做事的 档案馆需要变换一下工作方式,在借助外 力,社会化运作方面做一些探索,与相关 行业、相关人员开展多方位的充分合作, 使他们成为档案馆行使职能的外援力量。
中国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董燕翔
1
一、客观发展对档案工作未来发展 的影响
• 1、市场经济对档案工作的影响(信息决策、 科研技术开发、各类相关信息采集) • 2、国家管理职能变化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 3、文化进步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 4、信息化建设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 5、创新理论的深入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 6、人才竞争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11
• (2)网络方案 • A、构建两套网络——一接电子政务外网,一接 互联网,两者之间物理隔离。 • B、建立OA、视频网络 • C、满足多种媒体统一网络支持,如高宽带、语 音系统、视频系统 • D、馆室网络集群管理系统。 • E、构建智能网络交换系统。 • F、预留足够端口,随时确保设备升级。

档案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档案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一、我国档案事业的建立(1)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行政效率运动、文书档案改革—开始设立档案室、创建档案专业教育,形成近代档案学理论,档案事业开始萌芽。

(2)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档案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3)随着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到1957年,我国逐步建立起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

我国档案事业建立的标志主要有:(1)接管旧政权遗留下来的档案,征集革命历史档案1949.1 北京文管会接管故宫博物院1949.10 成立政务院指导接收工作委员会,开始了接管、集中国民党中央政府机关的档案1950.3 政务院指导接收工作委员会华东区工作团驻宁办事处设立档案组,开始整理留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中央机关档案。

1951.2 成立南京史料整理处,陆续收集散存在全国各地的国民党政府档案1951.3 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改为档案馆1955.8.19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妥善保管和严格清查敌人遗留下来的各项档案材料的通知1955.8.24 《中共中央关于迅速清理敌伪政治档案资料的通知》:全部敌伪档案经过初步分类登记后,应妥善保管起来,片纸只字也不得有损坏或遗失。

1955.11.3 《中央批转上海市委关于清理敌伪政治档案资料的指示》:对已经接管的敌伪政治档案不得再有分散、损坏或随意销毁,即使真正无用的,也要经认真鉴定,保告中央批准后,才准许销毁。

1949年12月,中央军委发不了关于征集革命历史文件及其他史料的通令(2)制定档案工作方针政策和制度和法规,建立起机关档案工作,集中管理大行政区撤销机关的档案。

(新中国档案事业是从机关档案室开始建立的。

)1951.3 召开中央一级党、政、军各机关和群众团体第一次档案工作座谈会,原则决定党政军三大系统保管文件的分工和建立集中保管档案的档案室,以及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方法等问题。

1951.4 《关于加强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决定》1951.9.29 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54.6 撤销6个行政大区的中央局,中央人民政府也决定撤销大区一级的行政机构。

档案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档案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档案事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地档案馆和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保管、数字化、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以下我将就档案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档案数字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地档案馆纷纷加大了档案数字化的力度,大量纸质档案得到了数字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档案检索和利用的效率。

同时,数字化档案的长期保存和传承也得到了有效保障,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各地档案管理部门加强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了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同时,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有效保障了档案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再次,档案利用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档案的利用需求也日益增加。

各地档案馆积极开展档案展览、讲座等活动,拓展了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了档案的社会影响力,为人们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最后,档案保管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

各地档案馆加大了对古籍史料、重要文献的保护力度,加强了档案馆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提高了档案的安全保障水平。

同时,档案保管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国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档案利用和档案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档案事业的整体水平,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希望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继续团结协作,共同推动我国档案事业迈上新台阶。

七十年来档案标准事业发展数据分析

七十年来档案标准事业发展数据分析

七十年来档案标准事业发展数据分析七十年来档案标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段峥嵘岁月。

70年来,档案标准事业在中国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档案事业的规范发展和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以下将从档案标准事业的发展历程、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推广应用等方面,对七十年来档案标准事业发展进行数据分析。

一、发展历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档案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档案标准事业作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逐步完善和壮大。

1949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是我国档案事业的起步阶段,档案标准事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此时期,档案标准是由国外引进,本土标准极少。

1979年至1999年是我国档案标准事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档案标准,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档案标准的编制和修订有了初步的规范和体系。

2000年至今,档案标准事业进入了规范发展的阶段,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更加系统和丰富。

在这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档案标准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标准体系建设随着档案标准事业的发展,国家档案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大。

目前,国家档案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体系:1. 档案管理标准体系档案管理是档案标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颁布了《全宗号编制规范》、《档案销毁管理办法》、《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等一系列档案管理标准,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4. 档案装备标准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档案装备也日新月异。

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档案装备标准,包括《档案数字化设备技术规范》、《档案保管设施环境控制技术规范》、《档案装备安全规范》等,为档案装备的选购和使用提供了规范和要求。

三、标准推广应用档案标准的编制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标准的推广和应用。

国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档案标准推广应用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训推广国家档案局定期举办档案标准培训班,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授课,培训国内的档案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2024年档案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档案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档案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一、2024年档案工作总结2024年是我单位档案工作发展的关键一年。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档案工作方针,全力推动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注重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首先,在数字化档案建设方面,我们加大了投入,完善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信息的全面数字化。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我们有效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升了档案工作的服务能力。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数字档案的安全保护和备份工作,确保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存储与保护工作方面,我们加大了档案馆的建设力度,提升了档案库房的设施和设备。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档案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了重要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档案的巡查和保管工作,确保了档案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再次,在档案服务方面,我们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

我们改进了档案查询和复制的流程,提高了服务的便利性和时效性。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社会公众档案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了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最后,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注重培养档案工作的专业人才。

通过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了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档案事业,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说,2024年的档案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档案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将在____年的工作计划中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____年工作计划____年是我单位档案工作发展的新起点。

为更好地推动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1.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和隐私保护。

加强档案数字化系统的监管和管理,完善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国以来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及运用

建国以来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及运用

建国以来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及运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及运用,为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建国以来;档案事业;发展;运用发展档案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档案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它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运用无时不在,无时不有。

它所积累的材料广泛运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领域,为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材料,对我国的各项事业工作和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速度快(一)社会需求量高。

建国初期,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缓慢,收集、整理、编研工作滞后,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和关怀档案事业的发展。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完备信息资源体系,重视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培养人员素质。

(二)信息化程度较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档案电子化管理过渡提供了条件。

档案工作要求实现现代化、标准化、开放化,能够使信息处理自动化,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档案远距离、无障碍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特别是近年来,各行各业要求档案的完整化、文档的一体化、材料的准确化、时间的快速化程度愈来愈高。

档案工作是为广大利用者服务的,以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为手段。

(三)人员素质有所提高。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操作流程规范,同时,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档案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等。

特别是在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信息的认知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运用技术能力已成为必备的条件。

当前,电脑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在工作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成为必然。

(四)数字化管理强。

随着电子政务的兴起,电子文件成为重要的档案资源。

数字化建设是我们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建立规范、有效的工作程序,实施电子化的管理工作制度,成为我们档案工作者有效的工作方法。

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总结和规划未来的发展
方向,我们特此进行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们对过去几年的档案事业发展进行了总体分析。

通过对各地档案馆、
档案管理部门的调研和统计,我们发现我国档案事业在数字化、信息化、专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地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其次,我们对未来档案事业发展进行了规划。

我们认为,未来档案事业的发展
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水平。

同时,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此外,还要加强档案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在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水平,加
强档案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档案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同时,要加强档案事业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档案事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档案事业的社会影响力。

最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加强对档案事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档案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档案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总的来说,我国档案事业在过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
广阔的。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档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对档案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中国档案事业的 建设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档案事业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机关、学校、企业等档案工作普遍开展,成为国家档案事业的坚实 基础 二、档案馆网络体系初步形成,馆藏日益丰富 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档案事业行政管理系统基本健全 五、档案专业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显著提高 六、档案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取得较大成果 七、我国档案事业进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八、档案宣传出版工作已经开创了新局面 九、档案工作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第二节
中国档案事业Leabharlann 设与 发展的基本经验一、档案事业的建设发展必须与我国国民经济、社会 发展相适应 二、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为社会 主义各项事业服务来促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必须认真贯彻档案法规与政策,建立健全规章制 度,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法律保护、财政支持) 四、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工作原则,对档 案事业实行宏观管理
五、坚持加强档案干部队伍的培养与提高,
调动广大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坚持档案学理论与技术研究走在档案事 业建设的前面 七、坚持档案事业的改革开放
第三节 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战略
一、档案事业发展战略及其选择依据 二、档案事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 三、档案事业发展战略方针、重点与步骤 第十二章思考题 1、制定档案事业发展战略应考虑哪些重要因素? 2、档案事业网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主要有几种模 式 3、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