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
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话语分析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成为了话语分析领域的新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介绍其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期推动多模态话语分析在中国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本文将概述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案例分析,本文将详细阐述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社交媒体、广告、教育等,以展示其强大的解释力和实用性。
本文还将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国的话语分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关注,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社会语言学、传播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是话语分析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它突破了传统话语分析主要关注语言文本的局限,将视线扩展到了包括语言在内的多种符号模态上。
多模态话语分析强调在话语理解中应当同时考虑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的作用,认为这些模态在话语表达和意义构建过程中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
在多模态话语中,不同的模态可以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意义,每个模态都在其独特的表意系统中发挥着作用。
例如,在一段视频讲座中,语言模态负责传达讲座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图像模态则通过展示实物、图表等方式提供直观的视觉信息,声音模态则可能通过背景音乐、环境音效等来营造氛围或强调某些信息。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揭示不同模态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构建话语意义的。
这要求分析者不仅要对单一模态有深入的理解,还要具备跨模态的分析能力,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多模态话语的运作机制。
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_Discourse_Analysis__Systemic

多模态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是近年来在话语分析领域兴起的一种跨学科研究方法。
它将传统的话语分析扩展到多模态符号系统,如文字、图像、声音、空间布局等,从而全面分析话语在各个符号系统中的互动和协同作用。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的视角下,多模态话语分析关注的是语言在实现社会功能过程中的多模态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通过不同符号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构建和传达意义。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视为一种社会符号系统,其功能在于实现人际交往、信息传递和构建社会现实。
多模态话语分析则进一步拓展了这一视角,认为除了语言符号外,其他符号系统也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广告、电影、网络媒体等多模态文本中,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系统共同作用,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意义世界。
多模态话语分析强调符号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认为意义并非单一符号系统所能独立表达,而是通过各个符号系统之间的互动和协同作用来实现的。
例如,在一张图片中,文字、图像、颜色等符号系统共同作用,传达出特定的意义。
这种协同作用不仅体现在单个符号系统内部,还体现在不同符号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上。
例如,在一场演讲中,演讲者的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符号系统共同作用,传达出演讲者的意图和情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广告、电影、网络媒体、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多模态话语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各种文本的意义构建过程,以及这些文本如何通过符号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来影响受众。
同时,多模态话语分析也为语言教学、跨文化交流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符号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境对意义构建的影响,而符号学则关注符号系统及其意义的和解读。
我国多模态话语研究综述

4、技术发展与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模态话 语研究应技术发展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多模态话语进行自 动化分析、理解和生成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升多模态话语研究的效率和实用性。
五、结论
本次演示对我国近20年来的多模态话语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可以看到, 我国的多模态话语研究在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未来,我们期待这一领域能够继续拓展研究领域、加强方法论研究和国际合作与 交流、技术发展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为推动多模态话语研究的深入发展做出更 大的贡献。
二、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内容
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模态话语的符号学理论:多模态话语的符号学理论是研究多模态话语 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多模态话语中各种符号模态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及它们如 何共同构成意义。
2、多模态话语的认知心理学:多模态话语的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如何 理解和处理多模态话语。它的是多模态话语对人们的认知负荷、注意力和记忆等 方面的影响,以及这些方面如何影响人们对多模态话语的理解。
我国多模态话语研究综述
目录
01 一、多模态话语的定 义
02
二、多模态话语的研 究内容
03
三、多模态话语的研 究方法
04 四、发展趋势
05 参考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多模态话语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计算机 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热点话题。多模态话语是指通过多种符号模态(如文字、 图像、声音、视频等)来表达意义的话语。在当今社会,多模态话语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从多模态话语的定 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来进行综述。
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现实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其优势在于可以全面、深入地分 析各种交际现象。例如,在社交媒体分析中,通过研究网络表情符号、图片、 视频等模态,可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在医疗领域,通过对医疗图像 和文字信息进行多模态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在教育 领域,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 果。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定义和基本原 理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多种模态的话 语进行分析,以揭示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意义。与传统的话语分析不同,多 模态话语分析更加注重多种模态的协同作用,以及它们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 多模态话语分析涉及的关键概念包括:
1、模态:指交际的媒介,如语 言、图像、声音等;
然而,多模态话语分析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不同模态之间的转换和整合可 能存在困难,不同模态之间的语义和文化差异也可能影响分析结果。因此,在 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避免出现偏差。
对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思 考和建议
针对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2、多模态:指同时使用两种或 多种模态进行交际;
3、话语:指由交际者产生的有意义的信息单位,可以由一种或多种模态构成;
4、分析:指对话语进行深入理解和解释,以揭示其意义和交际效果。
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研究成果方面,学者 们从不同角度对多模态话语进行了分析,如李晨对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张德 禄对多模态话语的语法研究等。此外,国内还了一系列有关多模态话语分析的 专著和论文集,如《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实践》、《多模态话语研究的跨学 科视野》等。
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又称为多模态情感识别,是指通过对话语中的多种感觉模态,如语言、声音、图像等进行分析,以揭示出话语背后的情感状态或情感倾向。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情感分析、广告评估、社交媒体分析等,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深入的情感认知和情感的理解。
为了实现多模态话语分析,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各种方法和模型来处理多模态数据,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多模态情感识别模型、变换器神经网络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从不同的感觉模态中提取特征,并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到它们之间的关联,从而能够对话语中的情感状态进行预测和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采集、特征提取与选择、模型训练和评估等。
首先,需要从各种渠道收集多模态数据,如文本、音频、图像等。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清洗、标准化等,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接下来,利用适当的特征提取与选择方法,分别从文本、音频、图像等感觉模态中提取出有代表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是单一模态特征,也可以是多模态特征。
在得到特征之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模型的训练和预测。
常见的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深度学习等。
通过在训练数据上的学习,模型可以从特征中学习到模式和规律,并对新的话语进行情感预测。
最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提高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情感分析中,可以通过多模态数据更准确地捕捉到用户的情感状态,从而为情感推荐、营销策略等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在广告评估中,可以通过对多模态数据的分析,判断广告的有效性和用户的反应,从而指导广告的投放和优化。
在社交媒体分析中,可以利用多模态数据对用户的态度、观点等进行分析,为社交媒体的舆情监测和内容管理提供支持。
总之,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一种能够利用多种感觉模态来揭示话语背后情感状态的方法。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从多模态数据中提取特征,并通过模型训练和预测来实现情感分析和其他应用。
《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一种从不同模态(文本、语音、图像等)中分析话语的新兴研究领域。
它旨在理解和模拟人类话语的各种不同多模态表达,以支持智能交互系统,例如语音和视觉智能机器人、智能交流代理、虚拟助理、多媒体引擎和智能家居系统等。
话语分析的多模态数据模型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文本、语音、图像、视频和多媒体。
语音和图像模型包括音频强度、音频语音识别和图像分析技术;文本模型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而视频模型则包括视频分析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如计算机视觉)。
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使用多模态数据模型来建立一个多模态的生成模型,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多模态的表达,以及联合模型。
联合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多模态表达的实际数据,进行多模态话语的深入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为多模态交互系统提供实用的语言模型,并可以支持多模态的交互方式,例如文本到语音、图像到语音等。
此外,多模态话语分析还可以用来研究话语的情感特性,并基于话语的情感特性提出综合的分析结论。
当前,多模态话语分析正在以快速的步伐发展。
《少儿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范文

《少儿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领域中的教材多模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针对少儿英语教材进行深入探讨。
多模态话语分析涵盖了文本、图像、声音、空间等多个层面的元素,将此应用于少儿英语教材的分析中,将有助于揭示教材的交际模式和策略,提升少儿英语学习效果。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社会符号学为基础,主要探讨如何将各种符号(如文字、图像、音频等)进行有效组合,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在少儿英语教材中,多模态设计不仅包括文字和图片的搭配,还包括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的综合运用。
三、少儿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设计(一)文字设计文字是教材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
在少儿英语教材中,文字设计应遵循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原则。
同时,文字的排版和布局也应考虑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心理特点。
(二)图像设计图像在少儿英语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插图,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此外,图像还能提供更多的语境信息,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
(三)声音和动画设计声音和动画是少儿英语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生动的语音和动画效果,能够使教材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儿童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声音和动画还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
四、少儿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实例以某版少儿英语教材为例,从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等方面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
首先,从文字方面来看,该教材采用了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述,便于儿童理解;其次,图像设计生动有趣,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再次,声音和动画的运用使得教材更加生动活泼;最后,该教材在空间布局上合理运用了多种模态元素,形成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五、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少儿英语教材中的应用价值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少儿英语教材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其次,能够丰富教材的交际模式和策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再次,多模态设计能够提高教材的视觉效果和信息传递效率;最后,多模态话语分析有助于推动少儿英语教材设计的创新和优化。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医生身份建构研究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医生身份建构研究【摘要】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探讨了医生身份建构的问题。
通过分析医生在不同语境下的话语表达和身体语言,揭示了身份建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研究发现,医生身份的建构受到个人经历、社会环境、专业认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医生身份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形式。
探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为医生身份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启示了医者要不断审视自身的身份建构,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医生在专业实践中的社会角色和身份认同,为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医生身份建构、理论视角、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应用、启示、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生是社会中备受尊敬的职业之一,他们拥有治病救人的使命感。
医生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还承载着更多的意义和期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医生的身份建构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传统的身份建构视角主要侧重于个体在社会中的身份认同和建构过程,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被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医生身份的建构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话语行为和符号表达来展现出来。
通过对医生身份建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医生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医生个体在不同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动态变化。
这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增强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提升医患关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旨在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探讨医生身份建构的相关问题,并为医学领域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探讨医生身份的建构过程,并深入分析其中的话语现象和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揭示医生在不同言语、图像、身体语言等模态中如何构建和表达自己的专业身份;分析不同话语模式对医生身份建构的影响,探讨话语交际在医学实践中的作用;探讨医生身份建构与医患关系、医疗决策等方面的关联,从而为提升医生的职业认同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广告的多模态语篇应运而生。
传统的语篇分析侧重于对广告语言特点的分析。
本文则基于kress,g&van leenwen的视觉图像分析框架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别从语言符号、图像符号及声音符号对自然堂一则电视广告进行分析,指出以多模态形式出现的广告语篇较之传统广告形式的优势,以期为广告欣赏及制作提供启示。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法视觉语法广告语篇“图像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图像在媒体、教育和儿童文学中的大量产生,使我们无法忽略多模态话语。
”(李战子,2003: 1-8)广告作为一种语篇体裁,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多种符号模态---语言、图像、音乐的混合使用(cook,1992)。
传统话语分析侧重于分析语言文本,因此,继续使用传统话语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当今的电视广告显然已行不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系统功能语言学者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为基础,把对语言社会符号性的研究重心转移到图像、声音、动画等多模态的研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kress,g&van leeuwen 所建构的分析视觉图像的语法框架。
目前国内虽然有不少关于多模态话语研究的论文发表,如李战子、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唐青叶等,但还处于初始阶段,尚未见专著出版。
本文将以自然堂一则电视广告为例,运用多模态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从语言、图像和声音方面解读该广告,以说明电视广告语篇的多模态分析。
1、基本理论框架1.1多模态语篇的定义模态(modality)是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
(朱永生,2007)一般认为有五种交际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
人类通过单个感官与外界互动被称为单模态,若是通过多个感官则为多模态。
多模态语篇是一种融合了文字、声音、形象、动作等多种交流模态来传递信息的语篇。
(kress,g&van leeuwen,2001)换言之,多模态语篇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由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
(李战子,2003)曾蕾认为多模态语篇是“超出文字语言符号以上的多种符号语篇”。
(曾蕾,2006)张德禄认为多模态语篇为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张德禄,2009)1.2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kress,g和van leeuwen提出的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以韩礼德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比照韩礼德的这三大纯理功能构建了图像分析的框架,包含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将语法延伸到了包括视觉模式,见下表: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功能与视觉语法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能视觉语法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再现意义(representational meaning)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互动意义(interactive meaning)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构图意义(compositional meaning)kress,g&van leeuwen认为所谓的模态,像语言一样,在社会使用过程中形成社会资源的模态,所有符号都具有社会意义。
2、实例分析:对自然堂一则电视广告的多模态分析2.1语言符号系统分析本文选取自然堂弹力紧致系列化妆品的电视广告为语料,该广告由女明星陈好演绎,广告的语言部分如下:陈好:“弹一下,紧滑细嫩,羡慕我漂亮吗?看得出我几岁吗?”配音员:“自然堂弹力紧致系列,紧致肌肤,恢复弹力。
”陈好:“女人的脸是会撒谎的哦!”配音员:“你本来就很美,自然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大部分女性害怕容颜衰老,希望挽留岁月的脚步。
因此,首先在产品名上,“弹力紧致”四个字就吸引了女士们的眼球,唤起了她们在现实世界及内心世界里渴望变年轻美丽的愿望。
其次,爱美女性普遍有希望被夸赞美丽的虚荣心,“你本来就很美”这句广告语极大的满足了受众的虚荣心,通过宣扬认可她们的美丽,刺激她们的爱美之心,进而达到促使她们购买产品的效果。
这就成功的运用了纯理功能中的概念功能。
“羡慕我漂亮吗?看得出我几岁吗?”由被称为“万人迷”的女演员陈好提出,以疑问的形式引起受众的注意,达到了与受众对话的效果。
人们会猜想陈好的真实年龄,广告里紧致的皮肤也就是20岁左右年轻女孩的皮肤吧?接着陈好便自问自答:“女人的脸是会撒谎的哦!”通过使用一问一答的语言,使受众与产品之间产生对话,激发了她们的购买欲望,也就成功的行使了人际功能。
在整个广告语篇的衔接上,首先由陈好用“紧滑细嫩”四个字描写了自己的皮肤,再问了受众两个问题;接着由配音员介绍了产品的名称和功效,出现了“自然堂”、“紧致”、“弹力”这几个关键词;然后针对前面所问的两个问题,由陈好自己做出回答,一问一答,前后呼应;最后由配音员做出总结:你不用羡慕陈好漂亮,如果你使用本产品,你也可以很美,然后再次提到产品名“自然堂”。
整个广告语篇连贯衔接,达到了语篇功能。
2.2图像符号系统分析2.2.1再现意义分析kress,g&van leeuwen(1996)根据图像的特点,将再现意义又进一步区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
前者包括行为过程、反应过程及言语和心理过程三大类;后者则包括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
将叙事再现与概念再现区分开的唯一要素是看图像中有无矢量的产生。
李战子(2003)认为:在图片中,使图中的元素形成斜线,通常是强烈的对角线,就形成矢量。
矢量是叙述图像的标志。
在叙事再现的行动过程中,动作的发起者即为矢量的参与者,他们可以从图像的尺寸、构图中的位置、与背景的对比、色彩饱和度或显著性、聚焦程度,以及“心理凸显程度”(如人形,尤其是人脸对观看者来说都具有心里凸显性)等方面来判断。
在图像中,参与者通常处于最突出的位置。
此广告中,陈好作为参与者自始至终被置于画面中最突出的位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她美丽的脸庞,紧致细腻,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激起受众对她皮肤的羡慕。
然后,画面变成自然堂弹力紧致系列的产品,这一画面与陈好的反应形成了矢量,告诉受众陈好皮肤好的秘诀就在于此。
整个广告的画面以清新淡雅的绿色和白色为主,并反复出现白色的小花,一方面寓意产品来自大自然,是纯植物制造,另一方面也与产品名“自然堂”中的”自然”二字形成呼应。
通过这样的图像,引起受众对产品的信任及好感,激起她们的购买欲望。
2.2.2互动意义分析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在视觉语法中对应为互动意义。
具体的说,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制作者、图像中的事物和图像的观看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观看者对图像中的事物所持有的态度。
图像通过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四个要素来实现互动意义。
(kress,g&van leenwen,1996)同时,kress&van leenwen(1996)指出,图像在传达意义时都有一个图像行为,这种图像行为是由表征参与者的凝视系统实现的,这种凝视表达被分为两种:索求和提供。
如果图像的参与者与观看者有直接的目光接触,则表明图像中的参与者对观看者有“索求”,希望得到观看者的意见、评论、看法等;反之,是“提供”类图像。
在自然堂的这则广告中,陈好面带自信的笑容,一直直视观众,与观众产生很好的交流,属于“索求”类图像,似乎在向观众索求她们对产品功效的肯定,希望观众加入使用产品的队伍,与陈好一起美丽。
“作为互动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态指我们对关注的世界所做出的陈述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其体现资源在图像中非常丰富。
同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一样,情态被归纳为高、中、低三类。
”(kress,g&van leenwen,1996)情态的标记包括色彩饱和度、照明和亮度等。
本广告属于高感官情态,这可以从几大视觉标记看出:广告图像使用了高饱和度的色彩,整个画面清新淡雅,绿色的植物,白色的花,明亮的阳光等,色调充满层次,表现出大自然的清新,体现了高情态;广告选择户外拍摄,使用阳光照射,达到了很高的亮度,这样更显示出产品贴近大自然,清新秀丽的特性,给受众亲近自然淡雅闲逸的情感反应。
2.2.3构图意义分析构图意义有三种资源: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
信息值体现为元素在构图中放置的位置。
放置在上、下、左、右、中心还是边缘等都具有不同的信息值。
一般认为,图像上方的元素是理想的,具有理想化、概括性的实质;下方的元素是现实的;左边是已知的;右边则代表未知;处于中心位置的是重量的平衡点。
取景指通过造成分割线条或实际分割框架的线条割断或连接图像中的元素。
显著性指的是元素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可通过被放置在前景或背景、色调值的对比、相对尺寸、鲜艳度的不同来实现。
(kress&van leenwen,1996)在该则广告中,每一个镜头的右上方都出现了产品名“自然堂”三个字,左边为不同变化的画面,根据视觉语法的观点,左侧代表已知信息,右侧代表未知。
在广告中,各种陈好和产品以及背景大自然的画面不时的变换,对于受众来说,这些信息都是她们已知的,而该产品对于她们来说是新鲜的,因此,将“自然堂”三个字置于右上方完全符合构图意义对信息值的分析,达到让受众关注产品的目的。
广告画面反复对陈好的面部和主打产品做特写,运用了高清的镜头,而相对的背景则选用淡雅的浅绿色,并对背景做了模糊的处理,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陈好的好皮肤和产品的形象。
最后,在弱化的背景前面的中心位置,出现了大写的英文“chcedo”和中文“自然堂”,再次强调了产品名;在下方再次出现产品名及厂商的电话,体现最现实具体的信息。
这样,该广告在图像符号上成功地使意象、文字和图画构成一个整体多模态语篇。
2.3声音符号系统分析该电视广告的背景音乐为《魅力主张》,欢快愉悦,给受众一种轻松感。
广告语分别由陈好和一名男播音员交替说出,陈好的声音甜美轻快,很符合整个画面清新淡雅的感觉,也与背景音乐相符;产品名及产品功效则由一名男性播音员介绍,声音浑厚,抑扬顿挫,能增加受众对产品功效的信任度,很容易使受众产生共鸣。
3、结语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模态的社会,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彻底地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本文以自然堂的一则电视广告为例,分别从语言、图像和声音符号系统三个角度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旨在说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优势,以期为人们欣赏及制作广告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1]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1994.[2]kress,g&van leeuwen,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 routledge,1996.[3]kress,g&van leeuwen,t. 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arnold,2001.[4]cook,g. the discourse of advertising[m]. london:routledge,1992.[5]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6]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7]曾蕾.动态多符号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3):42-48.[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现代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 2009(4).作者简介:姜蕊(1988.04-),女,汉族,安徽省阜阳市人,上海大学2010级英语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