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精品完整)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56张1)25176ppt课件

▪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 内涵。
整理版课件
2
整理版课件
3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 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 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 进行认定、补充。
整理版课件
4
一、记叙的要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 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 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 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 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 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 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 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 具体如下
整理版课件
12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 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 文)
▪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 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整理版课件
整理版课件
8
三、常见的叙述顺序
▪ 1.叙述类型:
▪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 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 我的鼓舞。
▪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 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 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整理版课件
2
整理版课件
3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 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 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 进行认定、补充。
整理版课件
4
一、记叙的要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 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 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 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 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 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 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 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 具体如下
整理版课件
12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 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 文)
▪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 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整理版课件
整理版课件
8
三、常见的叙述顺序
▪ 1.叙述类型:
▪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 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 我的鼓舞。
▪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 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 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第三十一页,共62页。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
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 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
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第三十二页,共62页。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中心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第二十七页,共62页。
4.分析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 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 、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 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 体,详略得当。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第四十二页,共62页。
16、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 文)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
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 第三人称。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直接姓 名),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第九页,共62页。
记叙文知识要点
4 中心意思的归纳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 、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
第七页,共62页。
记叙文知识要点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
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 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
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第三十二页,共62页。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中心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第二十七页,共62页。
4.分析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 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 、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 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 体,详略得当。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第四十二页,共62页。
16、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 文)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
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 第三人称。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直接姓 名),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第九页,共62页。
记叙文知识要点
4 中心意思的归纳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 、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
第七页,共62页。
记叙文知识要点
中考专栏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课件(共16张PPT)

③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④结尾段或句子的作用:总结、照应、点明、深化
a.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展示结局,或点明主旨、 升华情感,目的是给读者一个简明、清晰、深刻的 印象。 b.丰富内容、深化主题:从另一角度阐述、说明, 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C.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
3、考查点:对文章语句的揣摩分析能力,重点考查 任务内心活动的把握。
答案示例:①愁闷、期盼、惊讶、欣喜。 ②都是为了掩饰落泪的原因。父亲见到儿子时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惊喜,儿子听了父亲话后深受感动。
4、考查点:得文章标题的多角度解读。解题思路:要注 意既要挖掘文字的表面的意思,更要力求挖掘其深层含义
答案示例(1)红橘树在父亲的精心管理下结出的果实 很甜。(2)父亲为培养儿子成才而感到欣慰、满足。 (3)父亲从儿子买红橘苗、卖橘子的做法中体会到儿 子的孝心。(4)儿子从父亲种橘、送橘等行为中感受 到父亲的信任、关爱。(5)全家人相互关心体贴,充 满温馨和爱意。
6、文章结构作用
①题目的作用:概括文章内容;揭示主题;提 示线索;象征;双关;是感情的出发点;设置 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A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营造 氛围,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B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 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答案示例:第一段“我”考上大学后,将父亲的到处 炫耀、一醉方休和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多喜不见多 愁进行对比,写出母亲的爱子深情不易被发觉。 第三段母亲为“我”入学送行,将其他父母的依依惜 别、千叮万嘱与母亲淡淡的转身就走进行对比,以母 亲的淡淡表现来反衬她隐藏在内心的强烈的爱子之情。 入学送行时,母亲是淡淡的;但作者走后,母亲做了 一个噩梦,一哭哭了个没气。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 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 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 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完整版ppt课件
29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 1、暗示时代背景。 ▪ 2、渲染气氛。 ▪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
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完整版ppt课件
15
(二)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 分;
▪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 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 高。
▪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
10
记叙顺序作用:
▪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完整版ppt课件
11
▪ 四、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 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 么”(或“什么——怎么样”)
完整版ppt课件
23
3、 段意、层意的概括
▪ 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 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 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 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 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 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 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件(共38张PPT).ppt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 “攀”“缩”“微倾”几个连续的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为我买橘时过 铁路、爬月台的情景,突出父亲的艰难不易,表现了父亲细腻深沉的父爱。
二、句子角度
2.句子作用
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
2.以地点转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先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乐园的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 读书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地点范围的转换,一目了然。
3.以物为线索
如《台阶》一文是以“台阶”为线索,讲述了父亲要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定义:贯串全文,推进文章情节的发展,通过线索可以把相关的人物、事
②作用:补充交代了上文某些内容;与上下文情节形 成对比;为下文某个情节做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 节富有波澜;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中心。
《故乡》一文, “我 ”和 “母亲 ”谈到闰土时, 插入过去少年闰土和“我 ”的友谊片断,接着回到现实。
定义:所谓记叙顺序是指叙事前后安排的次序。主要包括顺叙、倒
件、场面、环境等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4.以人为线索
如《我的叔叔于勒》以“我”作为人物线索,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展开叙述的。
5.以事件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 装”。
如《社戏》一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 全文,再现儿时美好生活。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我”对阿长的感情是:实在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 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 ④引用的句子;
▪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
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
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
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完整版ppt课件
12
(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完整版ppt课件
25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
▪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 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 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 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 举例:
▪ 《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 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 念。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完整版ppt课件
19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 意修饰限制成分;
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 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 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 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完整版ppt课件
29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 1、暗示时代背景。 ▪ 2、渲染气氛。 ▪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④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时机了!
抒情
6、关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
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提醒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 特点,反映作品主题。常用的肖像描写,它不只在于勾画 出人物的外部相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提醒人 性格特性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
4、分析文章内容:
〔1〕写人的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
〔2〕写事的抓住事件的意义。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 容,分清记叙文的要 素、人称、顺序。
2.能划分文章段落、层 次,概括段意、层意, 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 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能找出重点段落、 关键语句、中心句, 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 合义,理解词语在上 下文中的含义。
〔5〕比照手法:通过比较,突出 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 主题。
〔6〕衬托〔侧面衬托〕手法:以 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 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 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挖苦手法:运用比喻、夸大等手段 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展揭露、批判和 嘲笑,加强深化性和批判性,使语言 辛辣幽默。
19.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1〕肖像描写 4、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场〔面〕景描写 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开 展,提醒文章主题。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 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初 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 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防止叙 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 关的另一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 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 (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 的判断与梳理 • (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 语的分析和体味 • (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 思想内容的把握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 、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 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 5、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 •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 (性格) • 6、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 1、暗示时代背景。 • 2、渲染气氛。 •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7、各类描写答题技巧
•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 : •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 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 性格等情况。 •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 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 ××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 ××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 ××品质。
中考记叙文阅读
课标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 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 意义和作用。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 抒情等表达方式。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 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自然、人生 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 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 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 现力的语言。
七、记叙文重点语句和 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 • • • • •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四、常见的叙述顺序
• (1)叙述类型: • A.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 序写。
• B.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 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 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 C.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 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 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四、常见的叙述顺序
• (2)记叙顺序的作用 • 顺叙: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 倒叙:1、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和衬托作 用,有助于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
五、记叙文的人称
•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 者没有距离; •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 别亲切; • 第三人称,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 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 比较灵活、自如。
三、记叙线索:
•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 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 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 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 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 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 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 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 地点线、见闻线。
六、 分析文中描写、 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一)描写的作用 1.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 方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 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 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语言 动作 2.描写的内容 心里 外貌 神态 3.描写的方法 正面 侧面 细节 社会环境
4.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二)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 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 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分类:一种是作者直接 抒 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 情,叫直接抒情;一种是寓 情于景或托物抒情,叫间接 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 想感情。
考点链接
• 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 主旨和内涵。
•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 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 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 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 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 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 ××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 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 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线索大致分六类
•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议论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 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 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 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 文体。
二、记叙文六要素
•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谁?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