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基本化学用语(提高) 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总复习一轮《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精品PPT课件

高考化学总复习一轮《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精品PPT课件

以液态存在的二种, Br2、Hg(金属)
-
14
(3)元素存在的状态: ①游离态:只存在单质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②化合态:只存在化合物中,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④同一元素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同素异形体
⑤同一元素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原子存在
同位素
例.H、D、T、H+可以用来表示 ( ) D
②离子半径(同主族、同周期)
注意:
③离子电子层结构
1.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其固体属离子晶体, 其基本微粒是离子,
问题 有离子存在一定是离子晶体?
不一定;如:金属单质
-
7
2.离子晶体中一定有阴阳离子
问题
有阳离子存在的晶体一定有 阴离子吗? 不一定;如:金属单质
3.在离子晶体中必有离子键,同时可能还含有共价键或配位键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基本概念
-
1
考纲要求
(1)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
(2)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 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掌握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
2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分子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离子——由它的组成、结构及电荷数共同决定(如MnO4-, MnO42-为不同离子)
-
4
1.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1)分子的定义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能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①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②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分子的性质: ③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和作用力

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模拟试卷
使用模拟试卷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备考水平和应试能力。
错题总结
对模拟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强 复习。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常见物质组成、性质与用途
常见气体组成、性质与用途
氧气(O2)
无色无味气体,支持燃烧,供 给呼吸,用于炼钢、气焊、宇
宙航行等。
氮气(N2)
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不活 泼,用于填充灯泡、保护食品 等。
氢气(H2)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具 有可燃性,用于填充气球、高 能燃料等。
二氧化碳(CO2)
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呈现周期性变化,包括原子半径 、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等。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 电子分层排布形成电子云,决定元素 的化学性质。
化学键
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分 子或晶体。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 键、金属键等。
分子间作用力与晶体类型
常见固体组成、性质与用途
氯化钠(NaCl)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用于调味、腌制食品、化工原料 等。
碳酸钙(CaCO3)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用于建筑材 料、制水泥等。
氢氧化钠(NaOH)
白色固体,易潮解,具有强碱性,用于造纸、纺织、洗涤剂生产等 。
05
实验探究物质组成和性质
多数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与 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氢氧化物 多呈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 、铅、氢、铜、汞、银、铂、金, 活动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考点1 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1.离子与基团: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⑵萃取⑶分液⑷蒸馏(分馏)⑸吸附⑹渗析⑺盐析⑻胶体聚沉⑼电泳⑽金属导电 (11)焰色反应(12)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⑵裂化⑶硫化⑷老化⑸炭化⑹干馏⑺脱水⑻蛋白质变性⑼水解⑽同素异形体互变(11)电解 (12)熔融盐导电(13)电解质溶液导电 (14)水泥硬化等。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可编辑PPT)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可编辑PPT)

(6)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
(7)正丁烷转化为异丁烷属于物理变化 ( )
(8
)235 92
U
10
n
90 38
Sr
136 54
Xe+1010
n属于化学反应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题组一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1.(2018北京东城二模)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 技艺,其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和化学用语
总纲目录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考点三 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热点题型突破1 化学与STSE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把以下物质分类:H2,CaO,Ba(OH)2,Fe2O3,Al,浑浊的河水,CH3CH2
OH,NaHSO4,Cu(OH)2,HCl,HNO3,H2SO4,CO2,H3PO4,NaOH,CuSO4,
题组二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4.下列应用中,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 ( )
A.漂白粉消毒
B.食盐调味
C.明矾净水
D.海水晒盐
答案 C 明矾净水是利用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 的悬浮颗粒,从而净水。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产生的气体为CO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选项
A
B
C
D
名称
分类
碳纳米管 高分子化合物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新高考化学专题讲解 考点详细分析与深入讲解 化学高考必看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新高考化学专题讲解 考点详细分析与深入讲解 化学高考必看
新高考化学
考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详细分析与深入讲解
必备知识通关
1.物质的组成
必备知识通关
2.物质的分类 (1)常见物质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
必备知识通关
(2)常见的分类方法 ①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 关系 高中阶段,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中常涉及的元素有H、O、Na、Mg、Al、 K、Ca、Ba、S、N、C、Si、Cl、Br、I等,这些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分类 如下:
解题能力提升
⑧陶瓷:传统硅酸盐陶瓷的原料是黏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氧化铝陶瓷常用 作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氮化硅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较强的抗化学侵蚀性和电绝缘性等,可用于制陶瓷发动机;碳化硼陶瓷广泛 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⑨玻璃: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Na2SiO3、CaSiO3、SiO2,是混合物;石英玻 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可制作光导纤维;有机玻璃的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 ⑩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热塑性塑料是线型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乙 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这类塑料可以反复加热熔融加工。热固性塑料具有 网状结构,如酚醛树脂,这类塑料加工成型后受热不能软化或熔融,也不溶于 任何溶剂。
分散系
溶液、胶淀粉等
常见特殊的混合物
石油、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气、 水煤气、铝热剂、氨水、王水、水玻璃等
必备知识通关
②氧化物 a.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 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 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或过 渡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如SO3、Mn2O7、CrO3等;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是酸性氧化 物,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其为不成盐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性氧化物Fe2O3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 的碱。 d.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含C、H、O三种元素,就不是酸性氧化物。 e.与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 f.与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l2O3。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热点要点探究PPT课件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热点要点探究PPT课件
丁达尔效应
均一,透 不均一, 均一,透

不透明 明
稳定 不稳定 介稳定

不能 能能不能 不能无 Nhomakorabea无

考情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中学 化学最基础的概念,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新 课标所要求的重点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但试题一般 难度都不大,主要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或重大科技成 果为背景,以相关的基础化学知识为考点。重点侧重 概念的类比和辨析,突出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化学用 语的书写规范。预计今后的高考中对本专题内容的考 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考查的方式会因试题的变化 而变化。
(2)物质的分类依据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特别是氧化物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难点,要 掌握此类知识,关键是明确其分类方法:
氧化物的分类比较复杂,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应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质方面来分类的;它是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是从组成方面分类的。
[点拨] 1.分类的标准及原则 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各子项必须是全异关系,
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 2.物质类别的判断 判断物质的类别,主要看物质的组成元素和该物质中粒子的相互作用。 (1)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可判断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再根据是由几种元
题型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例1】 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 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
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 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 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答案] A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第一章写给为高考奋斗的考生们§1.1 初步探索高考理综一、试卷整体把握俗话说“得理数者得天下”,理综考试向来被考生视为一颗原子弹,三科的轮番“轰炸”让考生头疼不已。

300的满分让所有考生丝毫不敢懈怠。

150分钟的题量又让考生争分夺秒地完成每一个试题。

因此,对于理综试卷的研究和剖析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让我们在高考中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加冷静地完成试卷,使我们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在习惯上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完善自己:①养成“一次性答题”的习惯对于理综试卷来说,大部分考生只能够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基本完成试卷内容,没有检查的时间。

所以,一次性答题的正确性至关重要。

我们要在平时的作业、考试中逐渐地去养成“一次性作答”的习惯。

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可以使我们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腾出更多时间解决难题,从而获得高分。

② 规划自己的理综考试大致时间有些同学考试时间不够用的主要原因就是时间分配不合理,花过多时间在小题和非自己能力范围所在的试题上。

这样不但浪费大量时间,还使分数很不理想。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目前的理综考试多多去摸索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

当然,时间安排是一个引导你顺利完成试卷的框架,不能..死板地...遵守..。

③ “有取有舍”的答题模式考试当中必然有自己不会做的题目,这时候不需要紧张,合理的取舍也是理综得分高的重要因素,一些同学不愿意放掉一些小分往往意味着丢掉更多的分。

考理综不单是考物理,也不单是考化学生物,它是一门综合考试。

一个严重偏科的同学也不可能在理综上有很大的成就。

它不仅着重考察一个学生的理科综合知识水平,还考察了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体现在考试心态、题目的取舍问题上。

所以,理智的取舍试题也是一个考试中的小技巧。

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舍弃某一道题而对自.............。

己的考试增添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理综被称作是“高考的艺术”,以上只是提升理综分数的几个方法,并没有涵盖完全,剩下的经验需要在实战训练、平时的讲课和练习中多去总结归纳才行。

(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化学用语课件

(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化学用语课件

1.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四误区”。 (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 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2) 存 在 化 学 键 断 裂 的 变 化 不 一 定 是 化 学 变 化 , 如 HCl 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变化,但有能量 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氨气的 液化等。
乙烯使溴水褪色 A 苯使溴水褪色
B
用pH试纸测定某盐酸的pH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为氨气
C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 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
淀粉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D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
均发生了加成 反应
试纸均需要蒸 馏水湿润
均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
均发生了水解 反应
1.明确物质分类的关键,理清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考点二 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例 2] (2016·上海卷)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 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 代表不同元素 的原子。
【即时演练】 1.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 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光导纤维
纯碱 电解质 置换反应
Y 酸性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
分类的多样性。
牢记常见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 3.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并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进行表达。平
常养成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良好习惯。
考点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例 1] (2016·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总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基本化学用语编稿: 房鑫审稿:曹玉婷【考纲要求】1.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要应用。

5.正确规范使用基本化学用语,如:常见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

【考点梳理】本专题概念较多且易混淆,复习要从概念的对比辨析入手,在理解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及相互关系,并通过典型题目进行系统的训练。

要点一、物质的组成:【高清课堂: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基本化学用语】要点诠释:1.在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已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10多种;在微观上,物质由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等。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3.元素与核素、同位素的区别: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有种类之分,无数量概念。

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元素种类仅由质子数决定,而同位素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4.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

5.物质的构成微粒: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N2O4、AlCl3等b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等;c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d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要点二、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主要原则(1)每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不要犯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分类的过程中,如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于极度的混乱之中。

(2)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

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是全异关系,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关系,如果两个子项之间不是全异关系,就会出现一些事物既属于这个子项又属于那个子项的现象,这样的分类,会引起混乱。

(3)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

2.根据组成和性质对物质的分类(树状分类法)要点诠释:1.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它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同素异形体,如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由白磷、红磷组成的混合物。

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如最简式、分子式相同)也不一定是纯净物。

因此,不能仅由化学式来判断是否是纯净物,要充分考虑其结构,要考虑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

2.氧化物分类的依据氧化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从组成元素分,分为金属氧化物,如CuO、Al2O3;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

按氧化物的性质,通常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凡是只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即酸酐。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金属高价态氧化物(如Mn2O7、Cr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凡是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

氧化物还有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

要注意有机酸酐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醋酸酐(CH3CO)2O。

还要注意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说明:①.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H2O属不成盐氧化物;②.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属酸性氧化物;③.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Mn2O7属金属氧化物;④.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3.酸的分类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根据酸的结构、组成、性质,酸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如强酸、弱酸;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含氧酸、无氧酸、一元酸、多元酸等。

含氧酸的分子结构决定了酸的元数,通常是由羟基(—OH)的数目决定。

如H3PO4的结构式为,为三元酸;而亚磷酸H3PO3的结构为,为二元酸,因此,Na2HPO3是正盐而非酸式盐。

4.盐的分类盐按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络盐等。

酸式盐分强酸的酸式盐(NaHSO4)和弱酸的酸式盐(NaHCO3)。

通常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较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而强酸的酸式盐只能与碱反应。

复盐如明矾KAl(SO4)2·12H2O,莫尔盐(NH4)2Fe(SO4)2。

络盐如Fe(SCN)3,Ag(NH3)2Cl,Na3AlF6。

要点三、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应转化关系要点诠释:(1)此规律指一般情况下的反应,不能概括有关物质之间的所有反应情况。

(2)既要掌握其所属类别的通性,还要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

例如,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这是一般规律,但并不是所有的酸和金属反应都产生H2;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Fe2O3与H2O不反应。

要点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主要包含色、态、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主要包含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物质的变化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隔发生变化物质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有旧键断裂、新键生成。

关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同时发生,但物理变化过程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三馏①蒸馏②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①显色反应②颜色反应③指示剂变色反应七解①溶解②潮解①分解②电解③水解④裂解⑤降解二十一化①熔化②汽化③液化④酸化①氢化②氧化③水化④风化⑤炭化⑥钝化⑦催化⑧皂化⑨歧化⑩卤化⑾硝化⑿酯化⒀裂化⒁(油脂)硬化⒂磺化⒃硫化⒄老化【高清课堂: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基本化学用语】3.基本化学用语:(限于篇幅,只列出复习要点,请读者自己落实)(1).元素符号(熟记各主族元素、0族元素符号名称)(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前20号元素元素离子、原子结构示意图)(3).电子式:①原子和单质:Na、Mg、Al、Cl、O、N、C、Cl2、N2、H2②阳离子:Na+、Mg2+、Al3+、H3O+、NH4+③阴离子:Cl-、O2-、S2-、OH-、O22-、NH2-④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Cl、K2S、NaOH、Na2O2、NH4Cl、Ca(OH)2、MgCl2⑤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HCl、H2O、NH3、CH4、H2O2、CO2、CS2、CH3OH、CCl4、CH3Cl、C2H4、C2H2⑥有机官能团的电子式:羟基、甲基、氨基、醛基⑦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化学式、分子式(5).结构式、结构简式、实验式(最简式)(6).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7).电离方程式:NH3·H2O、CH3COOH、H2O、Al(OH)3、NaHCO3、NaHSO4。

(8).热化学方程式(9). 电极方程式:①铜锌原电池(H2SO4作电解质溶液);②钢铁的析氢腐蚀;③钢铁的吸氧腐蚀;④铅蓄电池;⑤氢氧燃料电池。

完成下表,填写化学用语:名称乙醇乙烯化学用语分子式C2H6O C2H4化学式C2H6O C2H4最简式C2H6O CH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OH CH2= CH2电子式【典型例题】类型一:物质的组成【例1】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它仅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A.混合物B.化合物C.纯净物D.单质【思路点拨】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答案】B【解析】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是单质必为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比如金刚石、石墨混合在一起。

【总结升华】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的基本概念。

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各组物质均由分子组成的是A.金刚石、氨气、氧气B.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二氧化硫C.空气、冰、碘蒸气D.液氯、液氨、熔化的食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典型物质的微观组成。

A中的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B中的二氧化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D中的食盐是由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变式2】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A. 一定是化合物B. 可能是化合物或单质C. 一定是单质D. 一定是同素异形体【答案】B【解析】由元素与同位素的概念可知,题目所给两种原子可为同一种元素,也可为不同种元素。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的理解。

类型二:化学物质的分类【例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思路点拨】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厌氧条件下,经各种微生物发酵及分解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可燃气体。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

【答案】D【解析】①粗盐和酸雨均由多种成分组成,均属混合物,正确;②沼气属于可再生资源,水煤气由炽热的煤同水蒸气反应制得,而煤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资源,错误;③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态CO2,均为纯净物和化合物,正确;④不锈钢和硬币均是由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属于合金,正确;⑤盐酸和食醋均为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⑥纯碱为Na2CO3属于盐类不是碱,错误;⑦豆浆和雾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均属于胶体,正确。

综上所述,选D。

【总结升华】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所给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然后利用常见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基本化学用语例4】【变式1】非金属氧化物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某种意义将N2O5、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

则下列氧化物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A.CO B.NO2C.SO2D.NO【答案】CX Y ZA 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B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化合物C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D 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答案】B【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酐不一定是氧化物B.酸性氧化物一定不和酸反应C.能和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必为酸性氧化物D.不能和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思路点拨】氧化物必须含两种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