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油研究现状及展望

合集下载

重油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油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油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重油是指密度大于0.94g/cm3的油,该种油在中、低温条件下凝固和粘度大,难以流动,为了使重油能够流动并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需对其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即重油加工。

本文将探讨重油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其对能源环境产生的影响。

一、重油加工技术的研究1.1 热裂解技术热裂解是将重油加热至高温后,分解成更小分子量的石蜡、沥青和油气等化合物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重油的分子量会大幅度降低,从而使重油变得更为流动。

热裂解技术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

其中,直接加热利用热流体将重油加热,而间接加热则是通过蒸汽、热导油等介质将热量传递给重油。

热裂解技术在加工重油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重油加工的重要手段。

1.2 溶剂提取技术溶剂提取是指用溶剂将重油中的天然蜡、油烟等杂质提取出来的过程。

溶剂可选择石脑油、正己烷等,这些溶剂与重油的分子量不同,从而可以实现物质分离。

溶剂提取技术可使得重油的密度和粘度降低,使其流动性得到提高。

目前,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重油加工之中,特别是在深海油田的开发中。

1.3 加氢裂解技术加氢裂解技术是将重油与氢气反应,将其分解成更小分子量的气体和液体化合物的过程。

该技术可以将重油中的硫、氮等有害元素去除,降低其粘度和密度,并使得产生的油品质量更高,具备更加广泛的市场需求。

当前,加氢裂解技术在重油加工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二、重油加工技术的应用2.1 各式油品的生产经过重油加工技术的改进和升级,现在可以将重油加工成各式油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等。

这些油品的品质和使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这也使得重油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

2.2 能源生产重油加工技术也可以用于能源生产方面。

加工出的油品可以被用作车用燃料、供热燃料等,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3 环保治理重油加工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治理方面。

加工出的油品可以用于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传统能源,从而有效地降低能源对环境的污染。

世界重油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

世界重油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

沙特阿拉伯350300250200150100500重油/10×108bbl美国尼日利亚利比亚俄联邦阿联酋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加拿大委内瑞拉图1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1前言1.1重油的含义重油是非常规石油的统称,包括重质油、高粘油、油砂、天然沥青和油母页岩等,一般在常温下不能流动,只有通过加热或稀释的方法才能抽取。

1.2重油资源储量世界重油资源丰富。

据1998年第七届重油及沥青国际会议报道,世界上已探明的超重原油和沥青砂的地质储量有11105×108t,而截至2005年底,BP世界能源统计2006年公布的已探明世界石油储量(包括凝析油、液化天然气和原油)为16360×108t(只有一小部分重油资源被计入其中)。

由此可见重油资源之于常规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作用。

1.3重油资源的分布全球重油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半球。

据统计,大约有69.3%的可采超重油(南美61.2%,北美8.1%)和约82%的可采天然沥青(北美81.6%)分布在西半球。

其中,全球约90%的超重油分布在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Orinoco)重油带,约81%的可采天然沥青分布在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

这种集中分布为未来的商业化规模开采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基础。

从全球各地区拥有的剩余重油资源量看,南美地区居首位,其次是北美、中东。

从目前各国拥有的重油剩余可采储量看,委内瑞拉为2350×108bbl,列第一;加拿大1750×108bbl,列第二;其次是俄罗斯、伊朗(重油可采储量约225×108bbl以上)。

按重油和常规油合计的剩余可采储量看(见图1),委内瑞拉列全球第一,沙特阿拉伯列第二,加拿大第三,其中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由于拥有巨大的常规油资源,对重油与沥青的研究和勘探程度很低;还有一些国家因各种原因没有系统地对其重油资源进行评估;相比而言,美国对其重油资源的研究和勘探程度较高;近年来,中国通过加强勘探和研究,重质油的探明和控制储量逐步增加,主要集中在渤海湾盆地。

重油加工的趋势

重油加工的趋势

重油加工的趋势重油加工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将重质宽馏分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炼油厂的利润和经济效益。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重油加工的趋势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本文将重点探讨未来重油加工的发展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未来重油加工的趋势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

重油是炼油厂生产的一种低附加值产品,其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未来重油加工将更加注重降低硫、氮等污染物的含量,提高产品的燃烧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其次,重油加工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

石油炼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尤其是对于重油加工过程来说,能源消耗较大。

未来的重油加工将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三,未来重油加工会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

重油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焦炭、重油渣等,这些副产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浪费了有价值的资源。

未来的重油加工将通过采用废物利用技术,将副产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未来重油加工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石油炼制技术的不断发展,重油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

未来的重油加工将采用更加高效的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技术,提高产品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最后,重油加工将更加注重区域适应性和定制化生产。

不同地区的重油资源和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未来重油加工将更加注重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在适应地区环境、资源等条件的基础上,重油加工将进行定制化生产,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总之,未来重油加工的趋势将以产品质量的提高、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和定制化生产为重点。

重油加工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的竞争力也将对未来重油加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021年重油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21年重油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21年重油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21年2月目录1. 重油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6)1.1 重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1.2 重油行业结构分析 (6)1.3 重油行业特征分析 (7)1.4 重油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8)1.5 重油行业PEST分析 (9)2. 重油行业驱动政策环境 (11)2.1 市场驱动分析 (11)2.2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3)2.3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3)2.4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4)2.5 宏观环境下重油行业的定位 (14)2.6 “十三五”期间重油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4)3. 重油产业发展前景 (15)3.1 重油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5)3.2 重油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6)3.3 重油行业市场增长点 (17)3.4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8)3.5 重油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8)3.6 重油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9)3.7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0)3.8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0)3.9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1)4. 重油行业竞争分析 (22)4.1 重油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2)4.2 重油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4)4.3 重油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4)4.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5)4.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6)4.6 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6)5. 重油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8)5.1 政策体系不健全 (28)5.2 基础工作薄弱 (28)5.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28)5.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28)5.5 技术相对落后 (29)5.6 隐私安全问题 (29)5.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30)5.8 管理效率低 (30)5.9 盈利点单一 (31)5.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32)5.11 法律风险 (32)5.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32)5.13 人才问题 (32)5.14 产品质量问题 (33)6. 重油行业发展趋势 (34)6.1 未来趋势分析 (34)6.2 宏观机制升级 (36)6.3 服务模式多元化 (36)6.4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36)6.5 社会化特征增强 (37)6.6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37)6.7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37)6.8 呈现集群化分布 (38)6.9 各信息化厂商推动"重油"建设 (39)6.10 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39)6.11 个性化定制受宠 (40)6.12 品牌不断强化 (40)6.13 重油+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 (40)6.14 一体式服务为发展趋势 (40)6.15 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41)7. 主要产品及技术方案 (41)7.1 主要产品 (41)7.2 产品标准 (42)7.3 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42)7.4 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2)7.5 产品生产工艺 (43)7.6 产品工艺流程 (43)8. 重油产业投资分析 (45)8.1 重油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45)8.2 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45)8.3 重油行业投资风险 (46)8.4 重油行业投资收益 (47)本报告数据、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模板使用1.重油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1.1重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重油市场热度高涨,其应用市场得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安全、品种的革新。

重质油加工现状及清洁油品生产

重质油加工现状及清洁油品生产

11
3、重质油加工现状
重质油加工:重质油轻质化 轻质油和重质油的差别:分子量和H/C
12
表5
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分子量和H/C
油 品 H/C 1.8 分子量 400 普通原油
重质原油 天然气
轻质油 减压渣油 戊烷脱油沥青 石油焦
1.5 3.9
1.8~2.0 1.4~1.7 1.1~1.2 0.3~0.4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项目 溶剂深度脱沥青-催化裂化组合工艺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 重油高效转化与优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21
2、热加工
目前重质油加工的主要途径,约占重质油加工 量的三分之二。 (1)对原料的适应性强,无论其中含有多少杂 质都能处理; (2)其所需设备比较简单,投资和操作费用均 较低,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
UNITAR对重质油的定义
重质原油
粘度 100~10000cp
沥青
>10000cp
密度
API
0.934~1.000
20~10
>1.000
<10
4
重质油的来源:
1)、直馏重油:常压重油(渣油)、减压渣油;
2)、二次加工重油:副产高沸点组分:裂解焦油
热裂化渣油、催化裂化油浆等,含有 芳香族环状化合物; 3)、天然重质原油或沥青。
1、溶剂脱沥青
产 物:脱沥青油、脱油沥青
脱油沥青的组成是以 沥青质、胶质为主, 并含有多环芳烃,它 有可能用做道路沥青 或其调合组分,也可 能用做建筑沥青
所用溶剂:丙烷、丁烷、戊烷或其混合物,可 根据过程的目的来选用
溶剂脱沥青过程需要采用数倍于原料油的溶剂,其溶 剂回收部分的能耗很高,这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重油燃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重油燃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收稿日期:20030326; 修回日期:20030430作者简介:何宏舟(1967),男,汉族,福建惠安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高效低排污燃烧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 CN311508(2004)03004005重油燃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何宏舟1, 吴德华2(1.集美大学,福建厦门361021; 2.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福建泉州362011)关键词: 重油;燃烧技术;现状;预蒸发燃烧技术摘 要: 讨论重油燃烧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技术状态。

重点介绍了液体燃料的预蒸发燃烧技术和利用预蒸发技术燃烧重油的可能性。

应用预蒸发技术燃烧液体燃料具有高效率、低噪音排放、低有害气体特别是低NO x 排放和易调节等特点。

中图分类号: T K 229.7 文献标识码: B1 前言重油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化石燃料:与煤相比,燃烧洁净,热值高;与天然气相比,安全、易于储存且不受地域限制;与轻油相比,经济便宜。

近年来,随着优质燃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不断上涨,重油作为替代动力燃料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1]。

在此背景下探讨重油燃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重油燃烧中存在的问题2.1点火困难原因是重油的闪点较高,常态下难于着火燃烧。

这个问题目前在燃烧我国200号以上的重油时普遍存在。

2.2燃烧过程析碳这主要是由于重油中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含量高,不易燃尽。

这种现象在采用压力雾化的燃烧器中经常出现;对于采用转杯雾化的燃烧器,在燃烧高标号重油时也时有出现。

2.3高污染排放体现为:(1)高SO 2排放。

重油中的硫在燃烧后全部以SO x 的形式随废气排出。

粗略计算可知,当重油的含硫量为2%时,在完全燃烧情况下,每m 3废气中可含有0.014kg 的SO 2,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排放要求。

(2)高NO x 排放。

这一方面是由于燃料与空气的不均匀混合燃烧出现局部高温而导致空气中的氮热力氧化产生;另一方面是重油自身较高的含氮量在燃烧中转化和氧化而产生的。

重质油结构与组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重质油结构与组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结语
发展重质原油深度加工,使每吨原油产生最大的经 济效益,应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技术政策。目前炼油 工作者们正在加紧努力不断改进重质油加工工艺,以 使重质原油更多的转化成符合环保要求的清洁石油产 品。
Thanks
3.元素组成
普通原油:C、H、S、N、0以及微量重金属元素
重质油:同样地由C、H、 S、N、0以及微量重金属 元素组成,但重油的S、 N、0和重金属含量高, H/C比低。
1、重质油的基本特征
4.族组成和结构族组成
重质油需要对其族组成和结构族组成进行全面研究。 (1)族组成
对重质油按照不同的族类进行分类和分离。 最常用的是四组分族组成 Saturates、Aromatics 、Resin 、 Asphaltene 根据需要还可以将Aromatics 、 Resin 进一步分离成轻、中、重等亚组 分。
(3)裂解色谱-质谱法( PY-GC / MS ) 可用于分析沥青质的结构。 该方法可以通过裂解产物鉴别其碎片结构。
2.2、研究进展
03 杂原子化合物结构组成
➢ 含氧化合物结构组成
(1)红外光谱法一般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轻质油的官能团。 (2)核磁共振波谱法的特点是对轻油和重油都可以直接测定,获 得一些重要的结构信息,但对含量较少的化合物不能进行定量分 析。 (3)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可以 快速、准确地测定油品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 (4)气相色谱法由于受到重油中含氧化合物复杂而且沸点较高的 限制,一般用于轻质油中含氧化合物的分析。
1、重质油的基本特征
1.外表观察
天然石油是浅黄色到黑褐色,流动 半流动的粘稠液,而重质油颜色更暗, 流动性更差 。
2.基本性质

重质油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重质油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重质油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世界上重质油储量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重质油的加工技术与发展也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重质油的定义、加工技术的现状、最新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着手,系统地探讨重质油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二、重质油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重质油是指相对密度在0.87以上,蒸馏范围在340℃以上的石油原油,也被称为“渣油”或“残油”。

2. 特征(1)高粘度。

重质油的黏度远远高于常规的轻质原油,常常是常温下具有高黏稠度的稠油状。

(2)高含硫量。

重质油中含有大量的硫元素,可能超过5%。

(3)高金属含量。

重质油中可能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钴、镍、铜、钒等。

(4)高碳残留率。

重质油的碳残留率通常超过20%。

三、重质油加工技术的现状传统的重质油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热裂解、加氢裂化、加氢裂解等。

现如今,重质油加工技术已经有了很多新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仿生反应器技术和催化裂解技术。

1. 仿生反应器技术仿生反应器技术将仿生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重质油的加工中,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体内的反应器技术来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催化物的适应性调节。

仿生反应器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微生物进行重质油加工,另一种是利用与微生物代谢类似的人工催化剂代替微生物。

2. 催化裂解技术催化裂解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质油加工技术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催化剂将重质油中的高分子化合物裂解成低分子化合物,从而提高石油产品的收率和品质。

目前,随着催化剂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催化裂解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质油加工技术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之一。

四、最新研究成果1. 自动化控制技术近年来,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重质油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控制反应过程的各个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利用效率,降低磨损,还能够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产品质量。

2. 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是当前重质油加工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 。常规 油 气由于其可 以以较低 的成 本高速 开采 , 油演 化而来 , 开采 、 】 叫 经 抽提分 离处理后 , 行改质升级 , 进 因此其 勘探开 发先于 其他 类型的石 油 ,在此 前的 石油 可 以得到一般 意义上 的原油 , 但价 格相对较 低 , 且成 本 消 费中 占主导地 位【 4 1 。但是随着 20 年 以来全球 能源 较高【~ 。 07 。 。 。 供给的 紧张 f 常规 油气储量 的逐渐减 少 , 5 】 , 其在世 界能
D I 0 3 6 / . s 17 —7 0 .0 0 0 . 1 O :1 .9 9 ji n.6 2 7 3 2 1 .5 0 4 s
重油研究现状及展望
刘亚 明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 8 ) 0 0 3
摘 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逐步增加 ,能源供应成了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常规油气资源 的逐渐减少使重油作
组厚互 层油藏 、 多油组薄互 层油藏 、 层状构造一 岩性 单 油藏 、 薄层状 油藏 、 深层油藏 等 。 圈闭特征和 分布 超 按
规律 ,可分为 以下 3 类型 :①岩性 圈闭油藏 , 括岩 种 包 性上倾 尖灭 、古河道砂 岩 、透镜状砂岩 油藏等 ; ②地层
包括地 层超覆油藏 、 地层不 整合油藏和 地层 美 8 .%)分 布在西半球 ;约 8 %的轻 质油 储量分 布 圈 闭油藏 , 16 5
质储 量为 4 8 0t3 8 4x 1 l。 【】
勘探开发 方面的研 究现状 , 望其未来 发展 , 展 对重 油的 规 石油资 源高数 倍的资 源潜 力 ,全球剩 余石 油资源 中
1 定

全球 常规石油和 重油分布 不均 , 有 “ 具 西稠 东稀 ” 、
原油按 照密度可以分 为常规石油 ( 质油 ) 轻 、中质 集 中分布的特 征 ,l 0个主要的含 重油盆地 储有全球绝 油和重 油 3 ( 1。重油与轻 质油相 对 ,就是 我 国 大部 分重油 资源 ( 1。 约有 6 .%的可采 重油 ( 类 表 ) 图 )大 93 南 油 田所称 的稠油 , 国际上通称 为重油 。 黏度极高 的重 美 6 .%,北 美 8 1 将 12 .%)和约 8%的可采天然 沥青 ( 2 北
为替代能源的地位 日益凸显。为了把握重油勘探开发研究的现状, 而了解其发展趋势 , 进 通过对国 内外大量有关重油研 究成果的调研 。从重油的定义、分布 、油藏特征、形成演化 、开采和改质等 6 个方面对 其研究现状 进行 了总结,并简要 展望了其未来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 ,研究成果对重油的勘探开发有参考作用。
源消费 结构中的份额 将逐渐减 小 ; 相反 , 以重油 为代表
2 分

的非常规 油气的作 用将越来越 重要【 。因此总结 重油 6 I 勘探开 发具 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
重 油是全球 石油 资源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具 有 比常 重 油 占7%以上 。 0 全球 含重 油盆地共有 12 , 9 个 原始地
图 l全球重油储量前 l 位盆地与剩余 1 2 0 8 个盆地
油 储 量 柱 状 图
Fi 1 g. Hit g a o o e v i b sn n t e so r m f t p 1 h a y o l a i s a d o h r 0 1 2 he v i b sn n t O i 8 a y o a i s i he W r d l
>2 5
2 ~2 O 5
<5 O
5 ~ lO 0 0
<0 94 .0
0 9 4 .3 .0 ~0 94
重油(e v i h a yol )
l ~2 O O
>1o o
0 9 4 .o .3 ~10 0
作者简介:刘亚 明,男 ,工程师 ,博士.2 0 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勘探开 发研究院矿产普查与勘 探专业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 08
收稿 日期 :2 o —1 l l修改 日期 :2 1- 1 0 O9 5 00 0 - 5
6 N 00C i eo t 。 9 o521 h a t tr E f n P re n ∞、
通边缘 盆地或 汇聚板块 边缘 的封 闭盆地 。克拉通边缘 盆地的 天然沥 青储量 占全球 储量的 4 %,汇聚板块边 7 缘 的封 闭盆地 的重油储 量 占全球的 4 %,在弧前盆 地 7
在东半 球 。 在西 半球 , 重油 和沥青 资源显示 出集 中分布 超覆不 整合 “ 基岩” 油藏 , 另外还可 见有 局部的沥 青封


很少储有 重油【。 1 重油的这 种集中分布的特征 为未来的
商业化规 模开采提 供 了有利 的资源 基础 。


3 油藏特征
重油的油 藏类型 多样 , 但是 从 目前 的发现来看 , 以
非构造 油藏为 主 , 构造型油 藏相对较 少。 按产状可 分为
带气顶 的块状 厚层油藏 、 有边 底水 的多层油藏 、 具 多油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词 :重油 ;油藏特征 ;形成演化 ;开 发技术 ;改质技术 ;研究现状 ;展望 中图分类号 :T l 2 1 E 2 .1 文献标识码 :A
全球 经济 的飞速发展 , 以庞 大的能源 供应为 基础 , 油称 为天然沥 青 ( 沥青砂或 油砂 ) ,以高密度 与高黏度 石油资 源 已经 在能源 消费结构 中 占据 着第 一能源 的地 为特 点而 与其 他类型 石油相 区分[ 】 8 ,重油 多 由常规石 . 9
表 1石油属性表 (5c) 2。
T be Po et s o er lu ( 5C) al 1 rp ri f p toem 2 。 e
名 称 重度( P) I 黏 度( a S mP ・ ) 密 度 (/ m gc )
轻质油(g t n 1 h ) i o
石 油 中 质油 ( du ol me im 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